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例6篇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轨道交通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关,爆炸式发展,截至2015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26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共计116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618km。除了传统的地铁外,轻轨的建设正在迅猛发展,新型的有轨电车也开始发展起来,截至2015年4月,国内有长春、大连、沈阳、天津、上海、南京、苏州和广州已开通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还有江苏淮安、广东珠海、山东青岛,四川成都新津等多个城市即将开通,后期武汉、宁波、佛山等一大批城市也在建设和规划中。今年,新型轨道交通的另一代表,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在长沙进入运营,轨道交通产业目前正呈现一种发展迅猛、类型多样的局面,这就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单一人才的培养仅能满足人才数量的要求,满足不了人才多样性的要求,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意义变得非要重大,本文在对目前轨道交通人才需要、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现状

1.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一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445km,同比增加14%;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38亿人次,同比增加9.5%。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同比增长27%;在建线路总长4448km,可研批复投资累计26337亿元。截至2016年一季度,共有44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规模4705km。预计“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计划超2万亿元,其大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计划过千亿元。目前,国内国际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员工数为50到90人,按成熟精简的每公里60人来配置,全国在建线路还需27万轨道交通人才,获批的线路还需要近30万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成立初期将面临需求量大、人才供给不平衡,高技能人才缺乏等困境。其次,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方面:各个地铁公司的车辆及运营规章制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地铁公司,其不同的线路,采用的车辆也不相同,例如广州地铁,4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2号线呢,采用的传统转向架加交流电机驱动的模式,车辆型号不同,对于检修人员的技能要求就不同,公司要想员工能够灵活调配,就需要培养全能型人才。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目前广州、天津、上海、南京等一大批的城市已经开通运营,还有很多城市正在建设或者正在规划建设这种新型轨道交通。现在,磁悬浮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城市轨道交通中来了,长沙的低速磁悬浮已经投入运营,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发展,而新型轨道交通的人才大部分需要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来源途径去获得,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后投入工作,这对能够快速适应新工作,有较高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1.2现有轨道交通人才引入途径

已经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例如广州地铁,正在建设的企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例如兰州地铁,现有人才来源及培养途径主要有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社招员工近培训后上岗,校园招聘等三种方式。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的人才基本都是技术骨干,但是进入新的公司后,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这一类人才引进的成本较高,但是这是每一个新建的地铁公司必经之路。众多新公司引进人才,势必造成老公司的人才匮乏,现在广州地铁等成熟运营的地铁公司就面临这种问题,熟练员工流失,不得不补充新员工,而新员工进来还得经历漫长的培养历程。社会招聘的非专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岗位主要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非关键岗位,最后的校园招聘是招聘人数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人才来源途径,现在各大地铁公司都与各个院校合作,开展学生的订单培养。

1.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现状简述

现有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主要有企业培训和学校培养两大类型,但是这两者的结合却相对较少。企业培训主要是对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培训,还有就是新建城轨交通企业的实习生到成熟运营的轨道交通企业所开设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目前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北京地铁承担的培训量非常大。这种企业的培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分类强化训练,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例如在北京培训的学员,一个学员培训一年的费用接近3万元,而地铁人员的数量是庞大的,这样总体培训费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轨道交通人才的学校培养现在在高职类学校主要采用订单班的形式进行,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式,目前主要的订单开展方式是以学校为主题的,在订单培养的过程种,企业只担当了一个顾客的角色,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不干预,直到毕业前进行验收考核。学生参加订单班后找不到归属感,这样培养的学生对其以后的工作所需技能也掌握的不是很熟练,毕业以后还得参加较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一直在不断改进,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对学校的订单班学生开展定期的考核,巡视。但是还有一个让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很头疼的问题,就是轨道交通行业上岗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的问题,学校没有相关的考证资质,也没用对应的措施,学生毕业以后,即使能力达到了独立工作的水平,也必须等到取得资格证才能工作,白白耽误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人才极度缺乏的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也是急盼解决的。

2校企合作开启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2.1订单班“2+1”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现有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很多都是等到学生毕业前,进行验收考试,验收考试通过以后,再到企业参加岗前实习,这样,人才培养的周期就比较长,企业用人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对于企业订单班学生,可以采用“2+1”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大一时学习基础课程,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理论性专业课,大三时,即上岗进行跟岗培训,学校派老师参与管理,在企业跟岗培训的时候,学校的派驻老师和企业的培训师一起进行理论的辅导与总结性培训,当学生大三毕业时,学生也就完成了岗前培训任务,取得了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这样企业就可以缩短一年的人才培养周期,对于学校来说,学生两年后就离开学校本部,不占用学校的教室、宿舍、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给学校的办学压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办学硬件条件不够,学生数量众多的学校来说,效果尤其显著。

2.2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学校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实施订单式培养,依照企业的需求,将经过企业选拔的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由校企双方平等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不再是学生培养的唯一主体,企业也要参与进来,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兰州地铁合作开设的订单班,设置了学校班主任和企业班主任两个管理老师,两位老师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企业设立了班级活动基金,用于举行班级活动。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课程授课上,学校老师与企业及时沟通,定期走访,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企业也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巡视,技术指导与培训。这样,身处订单班的学生能感受到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很有归属感,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校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教学的投入问题一直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难点,企业是追其利润的,但是人才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一批好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无法估量的效益,现有的校企合作,学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学校要拿出对应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然后为订单班学生服务,同时,可将以前在企业的考证考工等各种技能鉴定项目放到学校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校招员工的上岗培训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学生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3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确保订单人才的品质

要制造好的产品,就需要选择好的原材料,要严格产品的质量检查,学校要培养好的人才,就要把好生源选拔标准,严格学生毕业资格审查,以确保每一个毕业生到了社会上都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订单班需要培养出好的轨道人才,也需要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口关”就是学校生源的选拔。生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订单班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此之外,生源选拔关系到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所以“进口关”至关重要。“出口关”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要把好“出口关”,就要严格进行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定,要不断提高合作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合作基础的牢固性和长期性,同时,严格把好“出口关”也是确保“订单班”学风和班风的重要举措,如果“出口关”把的不严,学生就会滋生懒惰思想,就会放松、放纵自己。在订单班的培养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淘汰机制,以确保最后输送给企业的都是合格的人才。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爆炸式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和各大交通类院校都在探索快速培养人才的方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和完善全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也提高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轨道交通专业 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29-0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来构建。对于高职轨道交通专业来讲,实践性教学是使学生加深对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职业资格能力,实施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体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轨道交通专业应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硬件设施条件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热潮,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市场,这吸引了不少职业院校竞相开办轨道交通专业,其中也包括一些缺乏成熟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与实训设备硬件条件的院校无法正常开设各种实践性教学。

(二)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缺乏必要的实训设备硬件设施,无法正常开设各种实践性教学,因而他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把课时都安排在理论教学上,减少了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淡化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削弱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不健全。一些新开设轨道交通专业的职业院校,它们的专业教师很多是从其他专业,如汽车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转岗过来的,这些教师一方面对轨道交通专业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忙于课程理论教学,分身乏术,无法进行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与提高,又由于没有专职实训指导教师,理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支撑,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四)缺乏系统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成熟的实践课教材和大纲,轨道交通专业尤其明显。虽然部分职业院校组织编写一些实训指导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反映当前迅速发展的轨道交通专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选用实践指导教材、制订实训计划与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存在各取所需的现象。

(五)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质量监控方面,还缺乏健全的实践教学组织机构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

(六)主动探究实践教学的深度不够。在各种评估检查的推动下,许多院校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由于受到实训经费、指导老师、实训场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对实践性教学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具体组织实施方面,探究的深度远远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提升。[2]

二、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3]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专业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轨道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对轨道交通专业劳动者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适应轨道交通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实践性教学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轨道交通专业很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后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运用。从职业教学的特点来看,要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专业训练和职业技能的锻炼,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践性教学是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该着重塑造自身综合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以适应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就业意识的需要。实践性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实践,通过具体的专业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必须要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才能赢得企业认可。[4]

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是学校落实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办学定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改革,配置教学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依据。从高职教育的特点看,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来构建教学体系。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各职业院校应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调整、优化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改变实践教学的课时少,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的状况。要结合轨道交通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聘请一些长期从事轨道交通专业的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四、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突显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为达到轨道交通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在课程设置时,根据轨道交通企业的需求进行课程调整与课程内容改革,打破学科体系,合并相关课程,将课程分为公共课、职业技能理论课(主要是指专业课本身,还有直接或间接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课程)与实践教学课(主要是教学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这样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利于实践教学的组织,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4]熟练的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才能达到目标,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予以明确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积极探索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5]按照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逐渐探索以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的“四双制”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并举的“双大纲制”;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践教学课堂并行的“双课堂”制;专业教师聘用应执行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双师型”素质制度;以及学生实行“毕业证书”与“岗位技能等级证书”的“双证书”制度。[6]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轨道交通专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根据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规律,构建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与实践教学评价等要素在内的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要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使实践教学体系各个要素在运行中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同时要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尝试,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运作。[7]

六、切实抓好四项基本建设,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开展

(一)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实践基地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和环境育人的教育观念。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8]

职业院校建立轨道交通专业实践基地面临设备投入、技术以及运作成本等诸多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践基地时有心无力。因此,实践基地建设应坚持“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统一。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设备与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互利的原则与校企共建的形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根据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室,利用专业仿真实训软件开展仿真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主要是选择轨道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或轨道运营公司,进行联合办学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作协议书或举行挂牌仪式,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双方职责,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制度等。根据轨道交通专业的特点,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岗位认知与顶岗实践实习,让学生感受轨道交通企业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实训教材是指导师生进行实验实训的理论参考书,要充分发挥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特别是轨道交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作用,调动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轨道交通生产工作实际,组织轨道交通行业内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编写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将大量生动的案例充实到实践指导教材中,编写出适合本校的实践课教材或实验实习教学指导书,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业务指导者,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能讲会做”,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走进企业,通过访问工程师等形式进行企业锻炼,参与轨道交通企业生产运输、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实践经验;搭建专业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实训基地文化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师生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因此,在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研究如何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环境上建立完善的文化制度建设理念,彰显轨道交通专业特色,塑造融校园文化和轨道交通企业文化为一体的校企文化,积极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良性运作。

七、建立健全实践性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为促进实践性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宏观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这也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师生进行奖励,对不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或对实践教学内容随意削减的师生要给予处罚,进一步规范实践性教学行为,才能激发师生勇于探索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根据轨道交通专业的特点,考核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查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二是考核学生职业素养,如遵守有关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等;三是考查学生的实习态度、劳动观点、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等。[4]

八、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提高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只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的调节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自觉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扎实有效地进行轨道交通专业改革与创新,探索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机理,构建开放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 注 释 ]

[1] 陈虹.民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1):134-135.

[2] 刘玲娅.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 OL]..

[3] 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41-142.

[4] 徐新玉.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8):71-72.

[5]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2005-10-28.

[6] 邱荒逸,邱秧琼.由地域社会经济的状况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3-65.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3

孙晓梅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

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长春市与全国其它大中城市一

样,也迎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时期,根据长春市建设总体规

划, 长春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 (2003 年-2010 年)

轻轨 3、4 号先工程的建设,运营线路总长 52.1 公里;正在进行

第二阶段(2010 年-2020 年)地铁 1 号线和 2 号线的建设工作,

建设里程 41.98 公里;预计 2020 年-远景年,长春市地铁将完成

地铁 5、6、7 号线和其他线路的直线建设,线网里程将达到

256.9 公里,基本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

合交通体系。按照城际轨道交通每公里需运营人员 16 名,地铁

每公里配备运营人员 20 名推算,到 2050 年长春城市轨道交通运

输企业将需要运营管理人才 5000 余人。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的宗旨,2012 年 6

月,我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

院,在过去订单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基础上,把企业文化和学

校文化、企业管理模式和学校办学模式、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深

度融合的一种“双主体”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

向介入、资源互用、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在这种双主体合作办

学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

准制定、专业学生认识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共建实训基地等多

方面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一、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走访调研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同长春轨

道交通集团人力资源部领导、运营公司领导和站务工作人员进行

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本专业的主要就业领域为:城

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将本专业的主要就业

岗位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客运岗位,包括:站务员、售票

值班员、厅巡站员、客运列车长等;第二大类—行车岗位,包括:

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调车员等。

在专业调研基础上,由学院领导、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

司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方案: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了以公共基础

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根

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确定了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并本着职业教

育理论教学“够用、实用”的原则,确定了理论课程 1108 学时、

实践课程 1388 学时的课时分配,注重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日常同企业的沟通联系,企业专家在专业定位和

规划、专业级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

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通过

召开研讨会、开展行业调查、毕业生跟踪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对

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试模式,

使毕业生满足社会、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

在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和安排下,于

第一学期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认识实习,针对本

专业学科渗透性强的特点,安排学生深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湖不同岗位进行认识实习,在企业专家的精彩讲解下,学生对轻

轨运行原理、站厅设备使用、行车调度工作流程、票卡管理工作

以及未来即将面对的就业环境、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等有了更加

感性形象的认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就业信心,很大

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专业于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在轻轨 3 号线沿线各车站进行了为

期三周的客运顶岗实习,学生在各车站督导员岗位上进行顶岗锻

炼。在一学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轨道交

通客运服务、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等专业知识,通过这次顶岗实习,学生将这

些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岗位中,逐渐深化并融会贯通,并通

过与车站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学习,学习并掌握了本岗位工作纪

律规定、工作要领、服务技巧等岗位能力。在切实提高了学生专

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深化了校企合作。

三、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每年安排教师进行为期

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深入到朝阳桥 AFC 票务管理中心、行车

安全监管督察部门、通信-信号-供电中心、临河街站等部门现场

跟班学习、以及轻轨 3 号线沿线跟车学习,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

的一线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效提

升了青年教师的课堂表现力和驾驭力,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

效果。

四、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平台

从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专业课程设置出发,同企业共同建设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一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管理实训室”,可提供行车组织、调度组织、客运站接发列车等

模拟仿真平台,满足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要

求;二期建设 ATC 实训室和 AFC 实训室,分别完成轨道交通的

OCC 指挥调度系统模拟及轨道交通车站票务系统模拟实训。目

前,部分实训室已投入教学使用一学期,有效提高了本专业的实

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总结

作为轨道交通企业的服务窗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

承担着繁重的售检票、接发车、客运组织、行车组织、运营安全

管理、车站设备设施运用等工作任务。因此,要求岗位工作人员

除了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处理突发事件的

应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吃苦耐劳等岗位能力,这些在学校

课堂中无法实现。借助“双主体”办学的大好时机,从优化配套

管理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校企共建平台三大方面

入手,逐步建立“站段集团”纵向深度递进、“学生实习与

就业师资共建共享企业职工培训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横向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司机安全评价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内容和成果

1. 人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传统的人员安全性评价是将人作为人―机―环境系统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是以安全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本课题则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侧重于保证人员安全性所需要各项素质的角度展开研究,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领域。课题将“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作为研究的整体进行分析,在总结安全性评价和人因可靠性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安全性评价”概念,即以行为科学、认知科学、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概率统计等理论为基础,运用安全工效学、安全系统工程学等多种方法,对影响人的安全状况的行为、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状态进行科学准确地测量和评估,使人能准确、恰当、充分、可接受地完成其所承担的绩效标准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提高人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的概率。

2.轨道交通司机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是构建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基础和依据。课题从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环境和轨道交通司机的岗位特点出发,通过调研,在充分了解轨道交通司机工作状况的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素质,构建轨道交通司机胜任素质模型。课题总结得出了轨道交通司机的业务模型,包括决策支持与建议、交接车、列车运行与操作、员工培养与知识库建设、故障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理、机车技术支持等7个环节。通过对轨道交通司机访谈内容的总结和分析,归纳出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各个业务环节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对各项素质条目进行归纳整理,在访谈和专家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轨道交通素质模型。

轨道交通司机素质模型包含8个维度共3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同时也为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指标的提炼提供了依据。

3. 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模型构建

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发放开放式问卷,结合轨道交通司机素质模型,编制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第二阶段是在小范围内施测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指标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修订,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逐步筛选维度和条目,寻求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能结构,使之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指标,从而形成正式问卷;第三阶段是用正式问卷在大范围内进行施测,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验证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构建轨道交通司机安全评价模型。

根据上述思路,课题组在轨道交通司机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工作,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性模型修正、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几个步骤,逐步确定安全性评价维度和指标,最终形成了包含4个维度,18个指标的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体系。

4. 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测评分析

构建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倾向和司机心理素质四个维度,其中轨道交通司机在上岗前已经通过了理论考试、业务素质考核等选拔测试,其安全专业知识、技能已经达到了轨道交通司机岗位胜任要求;而随着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环境的变化,对轨道交通司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轨道交通司机的心理素质进行安全性评价,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安全监护和管理,让其严格地按规范、规定、制度来操作,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轨道交通司机在工作过程中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干扰因素多,肩负着重大责任,保持着高度的身心紧张状态,这就对其性格特征提出了特定要求。基于上述分析,课题依据安全性评价模型,重点对轨道交通司机的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特征进行了安全性测评。

二、研究成果之应用

通过对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性评价,可以对轨道交通司机的整个司机生涯――选拔、培训、日常管理和退役阶段进行相应的安全监护和管理,即针对不同司机生涯阶段的轨道交通司机进行安全性评价,找出需要重点监控的司机素质指标,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或心理疏导,对于素质不能满足或胜任轨道交通司机岗位的司机,对其进行转岗,从而保障行车安全。要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轨道交通司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在行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搭配,如避免容易出现行车事故的忧虑型与紧张型司机搭配。

1. 轨道交通司机的选拔管理

从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上来说,根据以上分析,司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应作为招聘和选拔轨道交通司机所应依据的两项重要指标,同时,在选拔轨道司机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候选人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测试项目包括注意力分配与转移、复杂反应、瞬间记忆力、学习能力以及16PF人格测试。测试结果出来后首先看看单项结果(除16PF人格测试以外)的得分情况。如果该候选人在每个测试项目上都没有合格,则可以直接将其淘汰。研究表明这些指标与司机的表现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如果候选人在各个指标上表现都不佳的话,则此人成为差司机的可能性将比一般的司机高很多。如果该候选人在一些指标上优于大多数司机,则不能马上下结论,而需要进一步考虑。

随着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建设,对轨道交通司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对轨道交通司机的选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轨道交通司机的素质水平,保障行车安全,同时,提高轨道交通司机选拔工作的效率,加强对轨道交通司机的管理工作,建议实现轨道交通司机选拔测试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即建立轨道交通司机选拔测试的考评系统,特别是建立心理素质测评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轨道交通司机选拔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轨道交通司机的素质水平,进而提高轨道交通司机的行车安全性。

2. 轨道交通司机的培训管理

基于轨道交通安全性评价的培训是通过对轨道交通司机组织环境、岗位分析与优秀轨道交通司机的关键特征来确定其培训需求和内容。研究发现胜任素质特征的可塑性有高低之分,重要性也有高低之分。可塑性高的素质特征意味着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迅速提高,而可塑性低的素质特征则很难通过后天培养改变。通过调研以及数据分析发现,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是比较容易通过后天培养提高的,应首先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同时,非正常运营行车能力、故障处理能力等间接经验可以通过学习书本或者与优秀司机交流得来,同时这些也是一直比较强调的素质。而瞬时记忆力、作业稳定性以及学习能力对行车安全很重要,但这些素质的可塑性较低,应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来提升。

三、结语

随着轨道交通司机技术以及行车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规章、行车规定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司机的培训工作应该始终贯穿轨道交通司机工作过程的始终。按不同系统组织人员,收集和整理发生在轨道交通的各类故障、检修责任故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操作责任案例,以提高职工故障诊断和处理的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同时,把标准化作业过程和故障处理的最佳方案制作成视频,以规范轨道交通司机日常作业行为。如组织最优秀的轨道交通司机,将标准化作业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培训教材,用于新职轨道交通司机培训和规范在岗轨道交通司机作业行为。

参考文献:

[1]姚凯,陈曼.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系统构建[J].管理学报,2009,(4):532-536.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改革;铁道信号;职业教育;轨道交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5]冯旭芳,李海宗.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8,(18).

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轨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是目前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了世界先进的CBTC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技术手段涵盖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因此如何培养出生产一线所需的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摆在高职城轨信号控制专业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地铁时代的到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交通信号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省高职教育的示范性专业已经进行了基于“以岗导学、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能力培养切入,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课程知识、技能、素质;以岗位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职业成长规律,安排教学课程顺序;依据职业标准,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13年我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训基地”获批建设成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

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平台

1、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毕业生到企业现场从事的是信号系统的维护与检修工作,因此按照职业成长历程:对信号基础设备进行维护能够解决疑难问题的技术能手能够进行现场管理、工艺管理的行家里手,进行专业实践体系的整体设计,形成信号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4个层次模块,其中基本技能、专项技能是综合技能培养的基础。

其中关键岗位的核心技能如正线信号系统维护和列车运行自动监控系统维护技能以及顶岗实习已经完全放到企业现场进行培养,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知识技能,与今后岗位实现良好对接。

2、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平台

(1)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契机,搭建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训,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训环节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2)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合作企业尤其是西安地铁搭建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完成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生产性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现场企业环境中进一步认知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熟悉企业管理流程,提高专业技能,培养“一切行动听指挥”、“安全防护”职业素质。了解现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针对地加强自身的不足,建立知识更新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校外实训基地能充分使用企业资源,实习环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期间培训、实践指导等,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的课后指导和答疑等。 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两个教育主体,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学资源的作用,与企业共同创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共同实施“以岗导学,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实训基地以学生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着重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建设过程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根据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维护第一线的岗位设置,建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工班,能够充分体现职业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专业岗位对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设备先进原则

目前国内城轨信号控制系统多引进国外技术,制式多,并且同一制式下有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设备,考虑到主要服务对象是西安本地城轨交通,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选型以西安地铁CBTC系统为主流设备,保证学生学习的技能是企业当前所需,毕业就可以减少岗位适应时间,更好地实现学业和就业的接轨。

3、虚实结合原则

由于城轨信号控制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结构复杂,涉及国外先进技术、价格昂贵等特点,实训基地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使专业建设始终保持一定的前瞻性,保证了教师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始终与企业现场同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4、通用性强原则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实训内容要以主干专业的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要尽可能使所建设的轨道交通控制实训基地适用性强,并能够覆盖相关专业群,为相关专业提供实训场所和项目。

5、辐射性原则

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开放性,不仅可为校内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场所,同时考虑为企业提供一个业务培训、知识更新、技能鉴定的实践和考核平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辐射功能。

四、结语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城轨控制专业在进行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时,应坚持真实性、先进性、虚实结合性、通用性和辐射性原则,合理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真正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使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参考文献】

[1] 尚广庆等.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