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例6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1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财务规则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规范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持久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第68号部令,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起实施)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现今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强化了监督职能,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国财政部门适时性地对旧有规则进行了修订,从而能够加强财务工作的可行性与规范性,强化预算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生产与健康发展。

二、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989年前,我国都没有形成一套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那时事业单位所依据的财务标准与制度,都是与行政单位的财务体制相融合的,或是以行政单位的有关标准作为依据来执行的。直到1989年1月,财政部才首次颁发了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若干规定,随后又相继颁布了诸多辅助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自收自支单位财管制度,由此,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与制度得到了初步构建。

1996年10月5日,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转年的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则一经颁布就逐步实施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践工作中来,它健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努力迈进,同时也保障了事业单位的持久发展。但伴随时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要求。所以,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强化财务运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及时、适时地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修订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优点与特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财政体制的改革成果相辅相成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展开,包含有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影响着单位预算、收支、资产、财务核算手段与方法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逐渐趋于稳定,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各项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体现,它创新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内容,充实了财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促进着事业单位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强化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精细性

现如今,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也被逐渐应用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方面,这既给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它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财务信息是单位进行政策制定与预算管控最为主要的依据,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而新的财务规则中遵循的是大收大支综合预算管理理念,这有效完善了预算测算依据,强化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很好地反映出了决算与预算的完整性。同时新规则也加强了财务制度方面的建设,保障了财务工作规范性,实现了资产的有效合理配置,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了财务控制与监督。

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制定会计制度提供支持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正在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而新修订的财务规则给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分别提供出不同的制度供以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事业单位进一步的会计制度制定提供了支持。

四、相对旧有规则,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产生的主要变化

比较而言,新旧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在文字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近五十余条规定的变化,同时还增添了二十条左右的内容,概况地讲,新规则首先弥补与健全了原规则使用过程中的部分缺陷,其次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的成果与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连结起来,最后重点强调了财务控制、绩效考核以及资产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职能

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一共增添了一章四条“财务监督”的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内容、监督制度以及监督机制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其中第59条对财务监督具体方式进行了明确,即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结合的方式展开工作;第60条明确了信息公开、建立监督依据等方面内容,即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经济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保障信息公开的合规性与合法性。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2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目前,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随意性较大,无预算支付比较普遍,而且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也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仍然是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

2.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个别单位固定资产卡片还没有建立或不完整,账卡物还有很多不符的,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3.财务缺乏监督职能。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也没有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4.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近年来,对原始凭证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原始票据记载的内容、信息失真,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数据,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

5.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二、事业单位内控薄弱的主要原因

1.内控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有些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使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工作所需信息不足,影响了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单位的各方面、各部门,如果工作都有财务部门承担,会造成控制不全面,而且偏差性大,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参与配合;财务部门并不是直接面对各种实际业务,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参与。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单位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强化单位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规范单位财经纪律。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其中不乏一些领导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走走过场,不能按控制制度的办法执行,存在这种认识,也是事出有因:就是怕自己失去权力,没有大局观念。内部控制参与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思想,工作态度缺乏踏实认真。

2.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财务管理工作,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用在违法乱纪上,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纪违规,以谋求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完全失去了内部控制作用,这种行为对财务人员的遵章守纪行为也是一种打击,失去的是单位对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另外,财务管理人员的执法环境差,财务管理工作者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其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财务管理工作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无法真正行使监督职权。有些单位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一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

3.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及时有效实施。各单位作为会计主体,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的职能仍然不变,按照实际合法合理地筹集、分配、使用资金的权力仍在各单位自身,不能认为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不重要了。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信息的处理、监控和披露中心,单位应与其加强联系注意有关经济事项事前、事后情况的衔接,共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造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状况,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

4.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个人业务素质原因对政策法规理解有偏差,对经济业务处理的不够准确,缺乏职业的预测和判断性,导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满足现状,不认真钻研业务,使专业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政策、法规的变化,知识结构老化的情况下缺乏主动学习和竞争的意识,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想法,专业知识老化,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工作中也是得过且过,只能对工作敷衍了事,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转变企业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从单位领导注视做起,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有利于管理,不是在剥夺领导者的权利,领导重视才能增加人力资源投资,不断改善财务管理的硬件环境。事业单位是替国家管理资产,体现的是社会职能,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出了问题推脱不掉责任,从潜意识里增强责任观念。

2.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事业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遵守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强化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加强对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的状况,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单位的规章制度办事。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工作,以保证其主要精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工作基础,强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作用 。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3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模式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财务决策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密切联系。我国自2013年颁布新会计制度以来,明确了会计行为相关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更新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作。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理念的影响

财务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财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是我国财务管理理念的体现。我国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列表、中期财务报告以及财务分期报告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工作,通过新会计制度的落实能够协调职工薪金福利、政府补贴等多种财务信息,为企业、政府等主体的正当利益提供保障。新会计制度促使企业、政府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理念改革,在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证。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从理论角度来讲,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财务工作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对研发费用资本等多种财务信息进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三)新会计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计提及可转换债券等进行了规定,保证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新会计制度下的风险防范质量。实施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还包含了债务重组、房地产投资以及衍生工具等具体财务工作的公允价值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会计制度正在向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当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公允价值时,就需要确认企业、政府的实际收益和损失,明确不产生实际收益和损失的哪部分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持,继而会增加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账面利润增加,超分配的情况发生频率会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方法

(一)确定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企事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质量

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账务和财务报表结构的调整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同时,需要有大规模的财务数据、财务信息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也可以通过自主完善的方式进行财务功能的转换和升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企业、政府的资金公开化程度,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企业、政府的财务信息系统。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变

(一)会计主体发生了改变

从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区分会计主体,而是将会计主体作为简单的资金预算行为,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务制度管理工作,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淡薄。但是新会计制度下会计主体被明确划分,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应该从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业务入手,准确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将事业单位看做一个会计主体。确定了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后,就会促使事业单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当中树立起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二)记账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的记账有纪录账目、计算账目、上报账目等多个环节,但是记账内容仅仅是在事后进行账目管理,并不是事前就进行资金使用安排,没有真正将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作用发挥出来。但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事业单位的记账功能不仅仅在传统的记账内容上有所体现,而且在事业单位资金的调用方面也有所体现。事业单位是国家上级拨款单位,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数量较大,其财务会计需要在账户上登记规划使用资金,明确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快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变革,将资金配置使用管理转变为资金费用和使用效果共同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和自己企业的收入联系起来,并且实现与宏观经济的连接。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采取措施协调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且采取措施将该机制落实到工作当中,实现规范、科学地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跨级工作,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促使事业单位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应该从财务管理人员入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法律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的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事业单位往往包含多个工作部门,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多个工作部门的收支状况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资源的配置最优化,指导单位的发展。不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意识,其他员工也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单位员工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保证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能够适合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当今时代中事业单位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改进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不能用以往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和观念,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加快事业单位财会职能的转变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从报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记账、算账和保障工作,还应该采取措施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和资金配置计划,在事业单位中做好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工作,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放在参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上来,从而实现控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作用和效果。

(四)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发生了改变

会计等式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施行新会计制度后会计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会计等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会计要素规定了会计对象构成部分,是将会计核算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能够将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清晰反映出来。新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从单式记账方法演变为复式记账方法。在旧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资金寄存的总额就是资金来源的总额减去运用的资金。此种会计等式记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多个种类。在过去事业单位当中资金来源通道单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大大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施行了新会计制度之后,形成了新型负债、资产构成的会计等式,随着会计制度的更新,旧会计制度也进行了更新,改变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方法和会计记账等式能够适应当今时代下的事业单位采购的需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新会计制度为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工作依据,并且新会计制度能够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以及工作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会计质量信息的提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财务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财务管理模式探索,保证会计工作能够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197-198.

[2]韩爱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4,(6):45-46,65.

[3]夏莉.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188-189.

[4]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36-137.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4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审计;重点

事业单位中财务审核工作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我国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改革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提供依据,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出现了新变化,本文将对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侧重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新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1]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和特征

(一)在体系上进行独立

事业单位与传统的行政单位不同,与市场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与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合并在一起的,这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在体系上进行独立,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独立性,改变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实现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

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记账主要通过收付的方法来进行的,这种方法是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下进行的,没有明确财务的责任和义务,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因此,要采用权责发生制,通过财务账目、记账规则的制定,与发展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三)统一会计科目

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分为自收自支、全额、差额等三套会计科目,这三套科目,有自身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的相融性。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新的会计制度摒弃了这三套会计科目,建立了一套会计科目,极大增强了会计科目的准确性,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2]

二、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把握行政性收费、资金缴拨等环节

在新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行政性收费、罚没权限、资金缴拨等工作是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重点,所以应该从这些环节中的收费票据的领取、使用、保管为突破口,对财务进行审查,抽查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避免出现个别人员扣留企业资金的问题。

(二)做好财务审查、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的环节

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不同,各个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工作人员的组成情况也不尽相同,编制情况也比较复杂。这个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查、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的环节带来巨大压力,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人员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人员编制情况,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收支管理的制度,并做好风险评估,减少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的提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员并不能认识单位财务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的不高,认为这二项工作并没有进行的必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使事业单位的很多部门并不是十分配合日常的审核工作。为了促进二者的实施,需要对财务审核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积极的宣传,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3]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应该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事业单位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应该不断更新事业单位制度下财务审计理念,结合时代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设计工作进行全新的认识,将财务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结合财务审计的特点,不断改进财务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将效益审计与项目审计有效联系在一起,对事业单位进行的工作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模式。

(二)建立财务审计的保障制度,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

对新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机构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事业单位审计机关的财务审计质量对于接下的设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为了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需要建立财务审计保障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审计标准进行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关键,要根据相关政策定期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审计人员做到与时俱进,了解新的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并为工作人员创造学习机会,保证财务审计的质量和效率。[4]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式的需要,使得项目审计的质量变低。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发展,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特征,找出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审计工作的重点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西.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重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6:80-81.

[2]李文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关注的重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90.

[3]杜静.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230+237.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5

关键词:财政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资金利用率;财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行政财务管理的费用在不断的增加,随意性较大,行败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行政成本达到较高的水平,国家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已经成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策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部门职员和工作人员敬业意识低,财政力度监督小,现象严重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低,业务技能和素质低,对财务工作的知识了解少,使得他们依法理财的意识较低。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队伍不稳定,大部分的员工都是一身多职,没有专业财务人员对财政的预算、收入、采购等资金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导致了资金的利用率低,同时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财政监督力度小,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包袱账”等违规违纪行为。首先,各项经费的预算过程中,经手人员没有理财意识,不能对预算做精细化处理,导致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没有设立专门财政监督部门,导致单位专项资金挪用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小金库”,他是为方便领导直接对财政资金进行使用的途径,同时也是滋生的罪魁祸首。领导为了方便自己就和财政部门沟通,将单位某些收入作为自己的专款专用,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国家财政的负担,同时也使得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改变,导致现象的越来越频繁,严重破坏对党和政府的形象。

2.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资金预算不够合理,资金利用率低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配用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不到位,财务操作流程规范化、制度化不够,不能确实落实职务和岗位互相分离的制度,使得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综合水平低。在对资金使用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在对资金使用进行预算中,有的预算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观念,有的不能讲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进行界。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职考虑收支的平衡,未对资金使用前的规划和使用中的控制做合理的安排,对资金使用效率考核少,导致资金的利用率低。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一身多职的人员过多,使得内部的各项业务交叉过于复杂,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没有具体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原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长期以来,单位预算的意识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理财观念,行政单位对于财务监督的力度比较薄弱,单位可操作的资金严重的不足,不能适应新时期财政体制的要求,所以应该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当会计业务水平低,使得财务部门不能发挥职能作用,使得财务收支处于不可调控状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加强会计人员的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上级领导应组织会计人员对《会计法》、《预算法》、《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行业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和考核,使他们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监督制度,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其次部门领导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和人才的培养,对人员的任用要严格,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工作,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

2.科学合理预算资金,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财务预算管理做了如下的规定:“企业应对预算进行合理编制,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并对编制预算进行有效性考核,真实反映财务的现实情况。”坚持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编制,不断推广高效编制方法,全力统筹内外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高效性,彻底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发展,将经费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减少现象的发生,应定期对财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应用财务分析报表和其他材料对预算的执行进行追踪检查,及时反馈预算的执行程度和资金使用状况,设立单独的内部监督机构来约束预算执行,使得部门预算工作依法执行,同时严格按计划对收入和支出预算进行管理,杜绝随意变更预算和追加预算现象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更职员的工作明确,个个岗位之间建立起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关系,加大了内部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现象。预算工作只有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正确处理好这三个问题,这样才能加强深化预算管理。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树立科学思维理财观念,引进推广财务管理的新方法,真正发挥财务部门在单位的灵魂作用,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爱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2(05).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的履行者,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效果的好坏则成为其能否顺利履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关键。财务会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真实、有效、合法的会计行为不仅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行状态,也是我国新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落实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要想弥补旧有会计制度中的弊端,推动新会计制度的建设进程,我们就必须先对制度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面临的情况日益复杂,而新会计制度的建设则是政府坚持与时俱进改革思路的一个重要体现。2013年,财政部颁布新的会计制度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依据新规定纷纷对会计管理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会信息失真的问题比较严重。财会信息是行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由于信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或者领导者、会计人员存在着违规操作等行为,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严重不符,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也难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从而影响了上级财政拨款的针对性;2.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职业责任感均难以适应现时代要求,如在信息化建设中,行政事业单位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都是在传统会计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更多的是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在信息化财务会计操作中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从而成为了新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障碍;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建立起全过程预算管理机制,这就是的经济活动中随意的成分过多,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对上一年度财会信息的充分调查,在预算执行中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这必然为相关人员的贪腐行为留下了隐患,从而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以及在民众中的公共形象。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依然不少,如会计核算手段不合理、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等,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才能让我们找到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思路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效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加强预算制度建设不仅能够让管理者从整体上了解市场主体内部经济运行情况,还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预算制度建设,利用全过程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将单位内部的经济行为纳入到制度中来;在新一年度开始之前,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并督促其对上一阶段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规划的预测,调查分析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充实预算项目内容,提高预算的可行性;此外,还应该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在内部管理中强化预算落实,利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的绩效评价与监督,明确预算的落实情况,同时避免在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二)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下,加强监督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效果的关键。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监督的重要途径,在监督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坚持内外审计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避免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影响,避免财务人员兼职审计人员,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进而提高资金运行、管理效果;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审计的力度,用严格的审计程序,提高内部财会制度的落实,如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进行审查与核实,加强与社会上专门的审计机构的合作,提高审计过程的专业性,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中的一些不法行为。(三)加强专项资金管控,规范财务资金管理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上级的财政拨款,而专项资金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做到“专项专用”,才能够保证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方向以及服务质量。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出发,优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在实践中,相关部门首先要优化专项资金的导向机制,领导者应该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申请方案,提高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其次要严格专项资金Theoreticaldiscussion理论探讨的使用过程,利用责任人制度,理顺使用程序,并提高责任人的监督管理主动性,避免资金的随意挪用;最后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以此确定责任人的工作绩效,对其中存在失职行为要依据法律以及单位内部的管理条例进行追责,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财会管理的专业性。会计人员是落实新财务会计制度的主体,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制度建设效果的好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将财务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并以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与建设:首先要根据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更新会计人员培训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培训中增加目前常用的财务软件的操作实务,以提高其技术运用能力;其次,从管理的角度,挖掘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利用柔性管理方案,使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对集体的归属感,并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不断满足会计从业人员需求层次的变化;最后还应该重视其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新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将“不做假账”作为衡量其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责任意识。(五)做好信息化建设,推进财会制度的信息化进程。随着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在制度建设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平台。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财务制度建设中,一方面应该从软硬件的角度,加大对财务管理的投入,如更新单位内部老旧的硬件设备,实现财务软件的更新与换代,使其功能能够满足当前会计核算的变化要求;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信息安全管理,定期对单位内部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检查与升级,提高其信息保护功能,如安装防火墙,避免常见病毒的恶意入侵,利用加密技术做好对登陆人员的信息核实,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以保证财会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财政部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而新旧制度的交替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应该正视当前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对制度建设、记账方式、人员专业素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创新思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朱塔娜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