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提要:事业单位实行内控制度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主要的财务来源,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避免被非法挪用、占用,就必须要制定一套严密的制约机制,杜绝暗箱操作和营私舞弊等现象,让财务运行在阳光下。同时,为了杜绝低价、违规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完善内控制度,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能够按依规依制进行。

(二)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部分企事业单位为谋取自身利益,要求财务相关人员做假账,虚报财务报告,由此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是严重影响政府部门形象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突出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互相制衡之下产生,能够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有助于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制衡原则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完善相互制衡的机制,控制经济业务活动流程,可以有效预防腐败行为。这是事业单位能否公平分配社会公共资源的有力保障,更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最高目标的制度基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完成其公共服务的相关职能,合理优化分配社会公共资源。在新形势下,内部控制把防范舞弊、预防腐败和廉政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当今现实中,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经费支出不够明确,一些单位领导对办公用品采购、交通费用、差旅费等小额支出不太在意,导致预算超支问题的出现。财务报销制度不够严谨,只要有相关领导的签字,有相关的报销凭证就可以到财务部门报销费用。甚至有些人为牟取私利伪造报销票据,报销私人费用,导致决算远超出预算,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内控制度不完善就无法对相关工作的实施形成制约和指导。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中内控制度的基本情况来看,由于财务内控法律法规的缺失,进而也就必然会限制内控制度的落实,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过于宽泛,难以对具体的财务内控工作形成有效制约。此外,有不少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根本无法指导具体工作的操作和落实,导致单位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二)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很多会计人员或是非会计专业出身,或是中途转行而来,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甚至有的根本不懂业务,把财务工作当成每月报报表或算算工资而已的轻松工作,难以保证会计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在具体工作中,又有许多相关规定未能落实,如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在新形势下,许多财务工作是靠计算机来完成的,但有个别财务人员却对计算机不熟悉,常常求助他人,进而导致大量涉密的信息泄露,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没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虽然事业单位都会编制部门的年度预算,但一些事业单位常常会对预算进行调整,在具体的经费支出中随意性较大,并未严格按照年度的经费预算支出,甚至还会在预算外增加其他支出项目,最终导致预算失控。此外,有些单位并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零散堆砌起来的制度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极易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力。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形成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工作,制定统一、系统的内部控制规范。通过制定内控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财务内控体系。只有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高效、正常地运作。首先,要明确权责,确保各项工作皆有对应的责任人。职责权限划分明确、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要建立内控的监督制度,监督财务相关人员的制度执行情况,具体包括资金调动、预算执行控制方案等内容;最后,要完善预算制度。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要严格执行预算内支出的工作纪律,对于预算外的资金必须严格把关,杜绝随意性支出。

(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财务工作效率。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与其经济基础密切相关,因此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会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主体,也是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直接相关人员。因此,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保障。首先,应针对财务工作的特点,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更好地胜任财务相关岗位的工作;其次,要根据自身性质,制定符合本单位财务工作需求的培训计划,多为会计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参观机会,在学习交流中掌握更好的工作和管理方法,以运用于自身工作实践。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系统漏洞的犯罪时有发生,会计人员加强网络知识和信息化的相关培训势在必行。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不断学习和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最后,要在本单位形成一种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财务文化氛围,这对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具有极大帮助。

(三)重视内部审计、强化外部监督,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实。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能够确保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事业单位所进行的相关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其职能要求和法律法规,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严格的评价标准,而内部审计则刚好能够承此重担。特别是在单位重大项目投资、固定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中,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评估和监督。然而,内部审计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往往对一些涉及单位声誉、利益的重大经济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作为与该事业单位无隶属关系的外部监督,却能够大胆行使其监督职权。因此,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外部监督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寻求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合力地形成,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并举,进而保障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最终落实。

(四)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并形成理念。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内控制度的正确理解,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认识不够深入,也并未真正意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只是把内部控制当成一种会计过程,流于形式。要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对其的责任追究,单位负责人要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国有资产、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等方面的重要要意义,进而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单位业务经办人员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有问题坚决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内部从上到下都要养成良好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并上升到理念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新景.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2]李佳良.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J].会计师,2010.2.

[3]柴大江,李继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7.

[4]周鹭.简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1.

[5]杜向萍.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18.10.

作者:谢扬军 程丹 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