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员总结范例6篇

毕业学员总结

毕业学员总结范文1

 

开学至今,环境工程系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院毕办的指导和系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前阶段就业工作我系主要对在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现对我系就业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毕业生近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我系231名毕业生中在校129人,占总人数56%;离校102人,占总人数44%,其中套读学生36人,有升本意向13人,入伍参军2人。

预计三四级考试结束后,70~80%的学生将离开学校陆续参加就业、实习,2007年元月中旬自学考试结束之后,将会达到就业、实习的高峰。目前离校的学生或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或积极准备应聘联系工作;在校学生中,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近期的各类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在武汉市区参加招聘会。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较之去年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约1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

二、我系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结合我系实际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动员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指导小组成员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就业情况,讨论研究就业工作。迄今为止,我系先后召开“环境类专业就业指导讲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会”等会议。其次,总支书记陈教授召开党政联席会动员全系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其中主任助理柯老师主动联系广东省佛山威力清水处理有限公司老总来我系举行专场招聘会,在我系招聘优秀毕业生并洽谈我系与该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及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等事宜。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系一方面积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班团会、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宣传栏、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掌握科学的应聘技巧。在校园大型招聘会中,我系毕业生的定位准确,心态积极,突破专业的界限积极推销自己,有的同学主动推销自己的专业,以个人的品牌带动我系专业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班辅导员充分分析毕业生的个人情况,通过与毕业生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及特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四、提高就业管理水平,严格就业管理

我系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阶段统计,做到工作心中有数,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组建班级QQ群,建立毕业生信息网络及交流平台,每班确定几名信息联络员,及时地传递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

(2)从开学起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材料的完善,毕业生的档案整齐、规范;

(3)强调毕业生的纪律要求,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格办理离校程序,与离校学生签订安全协议;

(4)按时参加院就业工作例会,及时向总支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落实工作内容。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系就业工作是有序、有效、有特点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个别学生因心理、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过大等等。

我系下阶段就业从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未就业学生参加校内外专场招聘会;

2.加强已就业学生的跟踪与教育;

3.继续收集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完善毕业生就业交流平台,组建校友录;

毕业学员总结范文2

一、抓毕业

目前全教育班毕业率72%,还有70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挂科,本学期初将对有挂科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同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着手。

其中挂科门数10门以上的有6人,其中2人退学,4人准备留级;

4门到10门人数5人,这部分积极鼓励,争取把所欠学分控制在20个学分以内,可以参加结业考试;

3门到4门人数15,这部分学生积极跟踪联系,确保毕业;

1到2门的40人,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大三下学期我系开设的2科,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考试导致大面积挂科,并且大四上学期没有重修。

总之,08五教的毕业率我会积极关注并且努力陪同学生一起努力,为08五教学生的毕业走向社会尽一份责任。

二、促就业

我是第一年做就业工作,很多工作没有头绪,在多次与系学工办主任学习沟通后初步理清头绪,认识到毕业工作中的就业问题需要“耐心、细心、责任心”,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教育班有80多名学生在各大培训基地实训,他们的就业问题要推迟到实训结束,时间基本都在3月末四月初,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会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保质保量的完成他们的实训,争取找到一份好工作。

2、目前考研成绩已经出来,我教育班基本肯定能够被录取的5人,还有10多人有可能调剂,对于这部分学生积极鼓励先着手找工作,双手都要抓。

3、其他在校学生,督促他们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做到每周每人电话联系或者面谈一次,时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4、总之,对待学生的疑惑要耐心的为其答疑解惑,要细心的做好每个情况跟踪,同时心中要有责任心,是我的学生我就有义务把他们妥善的安排好。

三、保稳定

1、积极宣传文明离校,提倡学生骨干和党员带头开展“最后一次打扫宿舍”等毕业爱校荣校活动

2、学校离校实习且还未正式毕业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请销假工作,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

四、党建工作

1、党员发展

党员发展工作一定会按照学院党委的合法程序来开展,本学期将在3月发展最后一批预备党员,人数为7人。

预备党员的选出主要从成绩和骨干经历两方面考虑,成绩要求3.0以上,必须要有骨干经验,如果骨干经验突出可以成绩要求适当放宽,但是最低不低于2.5。

2、党支部工作

强调党员同学带头作用,党员同学要求在就业问题上带头,并且在离校问题上做好积极宣传动员。

五、经费预算

本学期将制作毕业纪念册和毕业纪念衫,预计花费20xx元。

六、学习与总结

毕业学员总结范文3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订如下规定。 第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工程绘图、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原则 1.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训练的内容,使选题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 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使选题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一定的特色。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具体要求 1.一般情况下,工科学生应以工程设计为主,参加设计的学生数应占60%以上;文、理科学生以论文为主,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实际应用题目,避免把文献综述、资料索引或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作为论文任务布置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应对计算机编程、应用和阅读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3.选题难度和份量要适当,要考虑完成设计(论文)所需经费和其它客观条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 4.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内容可因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课题,但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 5.对于一个课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6.选题需经系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对该课题内容熟悉、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一般情况下,助教不单独承担指导工作。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工程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并应有专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定期进行联系。指导教师确定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公需出差,须经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带毕业设计(论文),但必须做到每人一题。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 1.选择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资料、图书、工具书、实验器材等;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指导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实验方案或调查方案的选择以及审查数据处理、理论或实验分析的结论等。3.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所指导的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并写出评语和评分。5.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请一位评阅人(校内教师)或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要求参加评阅的教师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并给出评阅成绩。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 第四条 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所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方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论文)。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提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要求,系进行统筹安排。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4.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的研究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其毕业设计(论文)以不及格计。5.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6.准确绘制设计图纸,认真拟定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做到图画正确清晰,设计合理经济,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并用中英文撰写说明书(论文)摘要。7.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调研记录本、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册、打印本、样本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带走,须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对有价值的还需要整理归档。 第五条 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校、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分别为:(一)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1.在学校预算的基础上,落实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预算。2.汇总各二级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3.具体负责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4.做好全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选编工作。5.督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登录、入档工作。(二)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下,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各系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 2.审核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配备情况(题目、指导教师名单于第8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呈报教务处备案)。 3.督促、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工作情况。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负责组织、监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工作。 6.做好二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编印工作。 7.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 (三)系工作职责系是直接组织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单位,其主要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选定题目,组织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资料。 2.组织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 3.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和分配题目。 4.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和质量,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5.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参照附件1。 6.成立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 第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资格审查、审阅、评阅、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五个环节。1.资格审查。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经形式审查小组通过、指导教师评阅、系主任批准,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2.审阅。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及附件按期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提出审阅意见,写出评语和评分,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60%。3.评阅。详见本规定第三条第5点,指导教师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40%。4.答辩。(详见本规定第七条)5.综合成绩评定。(详见本规定第八条) 第七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逐个参加答辩。1.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系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为3—5名,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秘书(不占答辩成员名额),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材料整理等事宜。 2.对于毕业学生太多的专业,可分别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其成员须具讲师以上职称。对于结合生产或科研任务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有关生产、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成员由各专业提名,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一个月送交教务处,由主管校长批准后生效。4.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方法、步骤、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统一评分标准,科学严格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5.答辩一律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周内进行,时间大约2—3天。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日期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6.答辩前两天,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发还给学生,由学生写好答辩报告书面提纲。提纲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7.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提问要考察:①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的掌握程度;②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程度;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 8.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评语栏中写出评语,评定学生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其中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阅和评阅成绩组成。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有关教师不得事先将评分情况告诉学生。 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参照附件2。 第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及其标准 1.评定学生设计(论文)成绩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一般来说,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宜过多;凡经过全面考核,确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坚持原则,作不及格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对优秀和不及格的作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内可申请随下届补做一次,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指导费。学生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由原所在专业安排,一般应在校内进行,其间的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 2.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设计(论文)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折算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附件3。 第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由学校确定经费总额,然后按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人数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包干使用。经费使用范围是:材料、器材的消耗费、加工、部分计算机上机费、资料费、调研费等。 凡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应从该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 第十条 本规定从2000年起实施,学校以前公布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相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附件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 附件3—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理、工、农)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附件3—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二OOO年四月四日报送:校党委正副书记、正副校长、校长助理发至:各学院、毕业班级附件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规范化要求 为加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范化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2.具体要求3.主要参考文献4.指导教师评语5.评阅教师评语6.系审查意见7.答辩委员会评语及成绩评定8.成绩综合评定 9.教务处审定意见(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具体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具体要求和主要参考文献由指导教师把关。2.指导教师评语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表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评价,作出是否达到合格要求和能否参加答辩的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主要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评阅。3.系审查意见由系主任领导的形式审查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以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语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否达到合格要求、是否具备答辩资格的意见。 4.答辩委员会评语及成绩评定由答辩委员会成员集体讨论决定。5.成绩综合评定由指导教师、系主任根据学生在作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平时成绩、审阅与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6.教务处审定意见由教务处根据学校有关文件作出最后审定意见。 二、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规范化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2.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⑴选题背景 ⑵方案论证 ⑶过程(调查、研究、设计或实验)论述 ⑷结果分析 ⑸结论或总结 4.致谢或后记 5.附录 6.参考文献 (二)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的具体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正文内容中的序号统一规范为:一、二、三、...;(一)(二)(三) ...; 1.2.3....;(1)(2)(3)...。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调查、研究、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 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或后记: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与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与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的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社,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出版社,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写则要求书写工整。?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摘要与外文要求:中文摘要与外文摘要都应在500汉字左右或相应字符数;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 11.字数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字数要求在8千—1万字左右;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1—2千汉字。? 文、管理等科类均可参照以上文本结构规范化要求,作出符合该科类特点的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规范化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的要求 1.各二级学院必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负责组织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该项审查工作应在答辩前完成。 2.形式审查合格者由审查小组签字后方能参加答辩;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3.若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其论文的形式审查一律回校后进行。 四、毕业设计(论文)成稿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封面由教务处按统一格式印制。 2.文本纸张的规格为16开。 3.文本正文内容一般要求用计算机处理,用五号字编排,单面打印。 4.文本装订顺序为: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或后记、附录、参考文献。附件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 一、答辩程序 1.答辩资格审查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按计划完成者,其设计(论文)经系形式审查通过,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形式审查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以公开方式主持答辩工作。答辩前,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都须详细审阅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了解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应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答辩准备。答辩过程中,学生须报告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报告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但不少于10分钟;学生须回答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所提问题,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3.成绩评定(1)答辩前,每个学生须将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指定时间内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作出预评分。(2)答辩工件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应举行专门会议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评定每个学生的答辩成绩。对于所评优秀、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3)由指导教师和系主任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作出综合成绩评定。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 二、实施办法 1.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进行。 2.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毕业生太多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的职责是安排答辩程序、主持答辩过程、评定学生成绩、写出评语等。 4.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应向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毕业学员总结范文4

按照校党委、校行政的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既是国家和省有关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会、落实会,也是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动员会、推进会,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开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刚才校党委副书记芮鸿岩同志代表校党政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系统阐述了我校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我完全赞成。会议表彰了一批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个学院交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向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宏观上看,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从中观上看,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需求结构不相吻合。从微观上看,毕业生个体就业观念落后、职业目标缺失、就业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就业准备不足带来的岗位对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都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前不久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要求高校“深化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还将就此下发文件。江苏省政府、扬州市政府也相继召开了贯彻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校党委常委会多次研究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整充实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订《扬州大学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必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就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以人为本,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希望,特别对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一个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能使一家人脱贫。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长们的教育投资就得不到回报,人民群众对高校扩招的感激之情就会变成对学校对政府的“抱怨”之声,我们党的先进性就无法体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就业也是办学之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部门每年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并将就业率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招生计划挂钩,这将对学校的形象和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保证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实现就业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能力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有效需求岗位不足、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的客观背景,也有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供求失衡的内在因素。部分专业社会需求已趋饱和,但毕业生存量很大;部分专业生源异常充沛而社会需求大为减少,招生火爆与毕业就业困难的矛盾较为突出。

学科专业结构决定着各类人才培养的比例,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我们一定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建立完善专业设置、招生、培养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的素质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要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将素质拓展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辅修专业、辅修课程的选择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分析职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发展引导和个性发展引导,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差异性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三、明确岗位责任,构建和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在2007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要构建“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高校就业工作体系,要求高校通过明确各个层面的职责,发挥各自的功能,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实现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领导主抓”就是要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强调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校党政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整体协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解,将就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心统筹”就是要求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好全校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负责校内外人才市场的构建和联动、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学校的社会资源运用以及就业工作各环节的管理。“院系为主”就是要求各学院树立主导意识,努力形成本单位学科专业的领先优势、特色优势、差异性优势;发挥主体功能,强化人才培养责任主体、毕业生就业责任主体的“双重主体”作用;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是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班子成员要带队跑市场、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辅导员、班主任、专业主任要落实具体任务、促进毕业生就业。“全员参与”就是要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就业工作激励机制,使全体教职员工立足于岗位育人,着眼于学生生涯发展和素质拓展,致力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使更多的人热心于做毕业生求职的“参谋”和“红娘”,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献计献策,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和信息化。

总之,我们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到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四、优化指导服务,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健全队伍,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直接的推进作用。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具体工作。

1、加强指导。就业指导应是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接受的人生发展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我们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列入必选课,并给予相应的学分。组织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为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找准职业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并为其实现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除参加规定的教学实践外,应让他们更早地参加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以丰富人生阅历,体味人才内涵,取得工作经历,积累实践经验。组织毕业求职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求职要领,增强自信,提高应对、应变能力。

2、优化服务。我们要在现有学生工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健全信息网络,丰富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政策、指导咨询、网上招聘、远程面试五位一体的校内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各学院要建立并正常维护就业指导网站,使其成为“知识之窗”、“信息之窗”、“职业之窗”,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健全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主要数据库,常年与校友、用人单位、地方就业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条件,积极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加强与地方人才中心、大中型企业的联系,举办联合人才市场和专场招聘活动。与上级业务部门加强衔接,积极开拓互联网上人才市场,为学生提供迅速、便捷的服务。在咨询服务中要做到关心、热心、耐心,进一步提高就业咨询质量。

3、健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人员,注重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各学院都要在辅导员中落实专人负责就业工作,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要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满腔热情和敬业精神投入工作。要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取得就业指导和生涯发展辅导资质,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努力提高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毕业学员总结范文5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在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章节进一步提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探索和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培养模式下, 高职学生将至少有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到企业单位顶岗实习。因此,实施“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履行着“学生+员工”的双重职责,其中学生党员虽然已离开学校进入各实习岗位,但他们的组织关系仍然在学校,仍然是学生党员的一部分,必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党员意识淡薄,利己主义色彩浓厚,入党前后判若两人。同时学生党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已符合党员条件的首要标准。目前,我国社会政治健康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今的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因而不大注重政治修养的提高,造成有些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面对新世纪复杂微妙的国际环境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等问题。

 

因此加强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各基层党支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党支部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学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党支部工作难以开展,党员教育管理难落实。一是时空问题限制了学校党支部管理职能的实施。高职学制本身就短,同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而且岗位分布较散,校内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与学习活动较困难。二是学生党员的双重身份使企业党支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2.党员的考察和转正难以正常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主体也从由学校教师担任转变为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交替担任,呈现多元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使得原有的团组织推优、党支部培养、党总支把关的三级体系无法适应,另一方面,组织对学生的考察与了解会失真,降低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3.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顶岗实习后,学生党员的首要身份是企业员工,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应企业环境和锻炼岗位能力上,放松了政治学习,党员的归属感淡化,责任感和自豪感衰退,因此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三、加强实习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2.第一,自我教育是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经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等不断循环的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自我修养、自我鉴定、思想小结、自我批评等形式,提高思想觉悟, 正确认识自我。

3.第二,学校教育是主导。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对高职院校来说,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 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

第三,企业和社会教育是主体。因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2.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一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确保党组织与实习学生党员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党员在为期将近一年的毕业实习中能够及时向组织汇报思想、参加党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在学生党员实习之前,党总支对准备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进行专题培训,一是讲解实习期间组织生活的相关规定及要求;二是完成党小组的划分,并推选出党小组长;三是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做好圆满完成实习工作的思想准备,以辛勤劳动为荣,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意志品质,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思想得到进一步熏陶,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在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不仅是党实现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需要,改善党员队伍的分布和构成的需要,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学生党员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只有积极探索有效的实习学生党员管理体制,探索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不中断,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创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作者:刘伟 来源:人间 2015年35期

 

高校毕业生管理要求高校在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生命发展的非连续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先解读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两个重要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实现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新构建,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

 

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对毕业生的素质修养、行为举动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关系到高校今后的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在个体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视域下,研究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初步认识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哲学的重要命题,黑格尔曾说:“连续性就是单纯的,与自身同一的自身关系,这种关系不以界限和排除而中断。”①与连续性对应存在的是非连续性,非连续性“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和突变性”②。生命的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普遍现象,但在生命的可连续发展中,存在着生命的非连续性的可能。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生命发展连续性过程中,在受到不可控制的外来因素刺激和自身内部矛盾的共同影响下,生命的连续性被打破,以致在生命中的某些时段出现非连续性发展的状况。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生命发展连续性并不对立,相反,二者是统一的整体。具体来说,首先表现为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生命发展连续性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都蕴含着彼此;其次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转化,就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多可以转为少、少可以转换为多。

 

谈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就不得不提非连续性教育。“非连续性教育是指通过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危机而进行的教育。”③总的来说,教育是按照生命发展的顺序连续进行的,但是人的生命发展总是无法避免地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人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虽然非连续性是暂时的,但是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博尔诺夫是非连续性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生命的非连续性必然要求有相应的非连续性教育,因为连续性教育“基本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质。但仅此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作一处重要修正”④。所以他指出“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非连续性形式”⑤。

 

随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现象的增多,国内关于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逐渐丰富,但总体来说,关于生命发展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在日常宣传中也很少涉及非连续性教育,当前中国高校对毕业生的生命发展非连续性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困境

 

(一)毕业生思想活跃,易出现极端行为

 

毕业生处在毕业的特殊时期,思想异常活跃,非理性思维强烈,进入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阶段。思想变化导致行为不可预测,难以管束,本来就困难重重的毕业生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大部分毕业生心智尚未成熟,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没有预料到的困难,他们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出现事故,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二)毕业生自我意识觉醒,思想矛盾

 

个体生命的非连续性加速了毕业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价值,在就业时希望能掌握选择工作的主动权,想自由择业,而不是让工作选择自己,被动就业,但毕业生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不一定能选择到满意的工作;毕业生怀着满腔的抱负,希望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是在选择工作时却有很多顾忌,对待遇和工作条件等抱有很高的期望;期盼在工作中有竞争,但又害怕竞争。虽然毕业生有追求、有理想,这是值得肯定、值得鼓励的,但是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考虑,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定位,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学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是成功的,因为学校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让学生具备了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功利性心理又表明学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是失败的,毕业生并未形成科学的就业观。这种矛盾的局面就让学校开始思考究竟要不要改变当前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如果要改变,又该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

 

(三)毕业生行为松散,无视学校纪律

 

高校毕业生即将毕业,找工作、考研、撰写毕业论文等都需要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但他们又尚未真正毕业,还是在校学生,所以学校把毕业学年的课程数量安排得比之前的学年少,以减轻毕业生的课程压力。没有课程的牵绊,课余时间增多,部分毕业生又存在自制力欠缺,缺乏学习主动性、对自身要求低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缺勤率高,即便去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修得学分,以使自己能顺利毕业。这样一来,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被打乱了,教学效果当然会变差。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所以开始无视校纪校规,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不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此外,学生在毕业之前一直都生活在环境单纯的校园里,他们对未知的未来不知所措,甚至畏惧,即便参加了相关的就业活动,也无法认清自己,无法给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对这类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下更多的功夫。

 

三、个体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就业难,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0%,虽然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出现,国家就业政策也向毕业生倾斜,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毕业生更大的自主择业权,但社会在发展,岗位要求在提高,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就业难问题依旧凸显。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就业不良风气,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2.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正面临着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生产和需求的变化剧烈,部分传统产业遭遇寒冬,面临危机,对人才的需求有限,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就业难是造成毕业生出现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原因之一,毕业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很少经历挫折,但就业问题让他们突然承受沉重的压力,最后导致毕业生出现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状况。

 

3.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元文化的不断入侵,社会上存在越来越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公共安全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这些都让毕业生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另外,在信息时代中,网络上传播着各种暴力、色情读物和游戏,这极易让人在精神上产生扭曲,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会对涉世未深的毕业生产生负面影响,随时可能会造成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失范

 

1.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对前来校园招揽人才的用人单位敞开怀抱,不仅组织专场招聘会,而且有些高校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部分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往往会去参加校外的各类招聘,长期不在学校,这使得高校的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展开。

 

2.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签约较早,离正式毕业还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这部分已签约但又尚未毕业的学生就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加上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学生签约就意味着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甚至对这类学生放任不管,这就导致学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出现了真空。据统计,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学年中,都有请假、缺课的情况,超过80%的学生请假天数超过一周,学校对此很少追究。

 

3.高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还存在只重形式、内容空洞陈旧、缺乏新意、执行不力、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

 

四、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合理进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

 

(一)对毕业生开展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毕业生正确认识生命,使其能够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遭遇,重视生命的价值,最终让毕业生“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理解和善待生命,培养生命个体执著于生活的勇气,发掘生命的意义并珍惜生命”⑥。

 

1.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时刻关注毕业生的生命世界,监测毕业生的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现象,一旦出现危险征兆,就马上进行必要的干预,展开生命教育,化危机为机遇。

 

2.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引导毕业生树立生命意识,使毕业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平等和值得赞美的存在;还可通过实践活动使毕业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可被经验,而只可被践行”⑦。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进而珍惜生命,发现自己,最终实现自我。

 

3.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教育毕业生直面生命中的失败和困难,也就是要引导毕业生敢于面对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让他们认识到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无法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遭遇一些失败,面临各种挫折,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顺,只有迎难而上,战胜困难,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4.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教育毕业生尊重生命个性,每个生命都是具体存在的,有着不同的特性,不同个体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要承认差异的存在。接受了生命教育的毕业生,能够在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发展出现非连续性后,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同时,展开生命教育还可以减轻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压力。

 

(二)优化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方式

 

1.规范对毕业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虽然毕业生即将毕业,但并没有完全脱离校园,他们首要的身份仍然是学生,学校必须对他们负责。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约束毕业生的日常行为,将严格的教育管理和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相结合。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放下姿态,平等地看待学生,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与毕业生的交流工作。

 

2.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形势和政策两方面展开。形势教育主要是指教育毕业生认清楚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毕业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摒弃找工作只找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铁饭碗”的观念,将目光投向广大的民营企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另外还要认识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对岗位和薪水要有合适的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以确保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至于毕业就失业。

 

政策的教育主要是让毕业生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高校要为毕业生组织专门的宣讲会,向毕业生详细解读国家的各项政策,如“双向选择”“选调生”“村官”“西部计划”等一系列和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能扩大就业面的政策,还要让毕业生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3.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可以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大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应在学校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社会大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发展方向,并且要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实现全面发展,最后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学校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学校能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和相关服务,毕业生能获得有效、真实的信息,才能避免走弯路。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还可以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由于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毕业,学校每年都在做相关的就业信息统计,学校比较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学校完全有能力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的核心任务是就业,引发毕业生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就业,所以高校在思考毕业生教育管理对策时,主要应围绕生命教育和就业指导来展开,毕业生不仅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顺利就业,而且其生命发展非连续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毕业学员总结范文6

1.改革毕业设计的立题、选题形式。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为顺利就业,大部分学生在七、八学期忙于复习考研、在用人单位实习和参加各类招聘面试,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对过去的先由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再经学院组织专定审定,最后由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毕业设计立题形式进行了改革。先由指导教师申报拟指导的学生人数与毕业设计的方向,再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定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研究生阶段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等,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毕业设计的初定题目和设计任务,初定题目和任务经系和学院审定后可最终确定。这样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以及以后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有机地结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2.积极探索校外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学生申请,并提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人员、拟就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毕业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实施计划以及所具备的设计条件,学院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审批后,可由校外科研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院指定校内相关教师协助指导,并具体负责与学生的定期沟通与联系。这样既可利用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又避免了学生在外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鞭长莫及的无奈局面。

3.提前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将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开学初,让学生充分利用第六学期和第三学年暑假,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指导教师、确定题目、确定实施计划、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思路和理念),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甚至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主体部分,为毕业设计扩充有效的开展时间。

二、坚持毕业设计“seminar”,强化过程管理

1.坚持两周一次的学生毕业设计“seminar”一个指导教师单独组织或几个指导教师联合组织,组织自己所指导的所有学生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毕业设计“seminar”,每位学生汇报自己毕业设计的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指点,相互借鉴。对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参加“seminar”;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校外较多指导教师,也可组织网上“seminar”。指导教师对学生参加“seminar”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毕业设计成绩。这样既对学生可进行有效地督促,强化过程管理,又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前期不做,后期突击应付的问题。

2.坚持每月一次的指导教师“seminar”以教研室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指导教师“seminar”,通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以及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的知识上的、态度上的、技术上的、心理上的、生活上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共同研讨解决办法与对策。

3.严格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专家组成员的构成及人数、检查时间、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的形式、检查的组织管理以及检查不合格的处理意见,并明确中期检成绩在毕业设计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检查时所有学生必须以PPT的形式汇报参考资料查阅情况、论文(设计)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进度安排。检查结果在网上公布并在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三、细化毕业设计撰写规范,改革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1.细化毕业设计撰写与打印规范在毕业设计开展的中、后期,请相关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详细讲解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设计说明的撰写要求与规范,使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时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另外,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单独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说明撰写与打印规范,按照设明撰写的先后顺序,将总体框架与要求、具体的结构安排、每一部分具体的撰写内容、字数要求,打印规范等以表格或视图的形式详细列出,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具体的要求和规范,避免往届设计说明中所出现的结构混乱、条理不强、文字表述词不达意、打印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2.改革毕业设计的答辩形式改革以学生答辩汇报表现确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考核形式,将毕业设计答辩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答辩和第二次答辩,第一次答辩在毕业设计展览的现场进行,由相关教师组成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指导教师不参与所指导学生的答辩),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展览现场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汇报,回答教师与其它学生的提问,答辩小组现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定。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规定20%~30%的学生不合格,命其限期整改参加第二次答辩。第二次在教室进行,答辩委员由学院指定,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毕业设计相关情况,答辩委员会对其毕业设计成绩进行重新评定,答辩通过则毕业设计成绩合格,不通过者则毕业设计成绩不合格,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不具备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资格。这样既解决了有限的时间内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答辩时间上的紧张,又有利于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3.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答辩评委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担任答辩评委并进行打分,以促进学生毕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生产与发展需要,防止毕业设计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与主观臆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考核更加客观公正,使毕业设计更有参考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

四、为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亮才现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

1.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每年在毕业设计答辩前举办由学校牵头,学院承办,并邀请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参加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并对已参加国内其它竞赛获奖的或获得专利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促进学生相互监督、交流、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与成果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

2.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报专利学校积极举办艺术设计大赛、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机会的同时择优推荐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级艺术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亮才现艺的机会,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创新性强,设计水平高的作品,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外观设计专利,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