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管理论文范例6篇

体验管理论文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1

拥有完善的教育程序是对每个教学模式的最基本要求。但关键在于,教育程序一定要运用灵活,要根据不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在旅游管理学科方面,应该采用情感教学以及后现代知识论等方面与旅游管理学科相融合,以此基础来搭建一个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体验式教学通过调查与研究,教育工作者发现,目标管理法可以与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要结合着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来做最终决定。这样的话,学生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解决了从前只能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困扰。而且不仅是学生,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中得到满足。应该说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而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上,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二是关于各部门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在师生的这一环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评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非常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了解,这对以后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自我的评价,能够很好的起到自我鞭策,这对于今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去完善自我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2000.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何谈实践感受,那么实体验式教学也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做到两者齐头并进,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案例体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来设置场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体验教学顾名思义,意思是说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舞台”,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所表演的内容,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导游”引导“游客”进行参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导游的一些服务方式和技巧,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讨论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进行讨论的场景与题目布置好,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旅游景区门票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为何票价会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等等角度出发,逐渐的就会对此类问题有个详细的了解,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4、现场体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要让教师把学生带入现实环境当中去,利用真实场景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同时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完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入酒店,并在得到前台的允许后,与前台进行有关服务管理内容的交流。而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设备要完善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亚传播现象;现代化与现代性;心性体验结构

Abstracts:thethesistriedtoraiseanewconceptincommunicationstudyfield:sub-communicationphenomena.Sub-communicationisacommunicationphenomenaappearedrecentyearsindailylife.Sub-communicationismainlyacommunicationactivityofexperiencecombinationwhichisformedbyuncertaingroupwiththeattitudeofhopingowningcommonexperienceandcombinedwiththehelpofsomecommunicationtechnology.Thethesishasexploredthesocialbackgroundofsub-communicationanddiscussedtheresearchsignificantandkeypointoftheissuebyobservingthemodernityissueofChinesesociety.

Keywords:Sub-CommunicationPhenomena,ModernizationandModernity,PsychologyExperienceStructure

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并不简单的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机制的建构问题,同时也是人本身的精神气质的现代类型的确立问题。学术界对前者的关注较多,对后者却少有关涉。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方式决定的,一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的。

中国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学者们将目光主要投放在所谓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体系以及社群团体等等研究领域。的确,现代化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贯穿整个近代史的问题。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大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来自与发达国家的具体交往过程。这样的历史际遇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独特进路。

直到九十年代,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以前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强烈关注往往由于缺少了对中国社会的具体境遇的关切,由于缺少与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精神世界的沟通,理论上的建构和改进和实际的社会进步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心性结构与一个可以称为现代国家的基本形态还有相当的距离,社会成员普遍理解的现代化与学者理解的现代化与还有相当的距离。

过多关注政治学的国家建构,较少注意哲学意义的人的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独特际遇,还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宗法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强化社会精英的国家意识和民间社会的宗法意识,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命意义问题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道德化,从而丧失了真正的生命意义的问题意识。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佛教文化试图弥补这种缺陷的努力,但是佛教文化的出世观念毕竟无法完成社会个体的生命意义探求和社会整体的国家意识确立相互沟联的问题。虽然不能由此断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残缺的文化,但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的人的生命意义迷失的问题,的确困扰了社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学界出现的关于“回到启蒙”和“消解启蒙”之争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迫切性。主张“回到启蒙”是由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观念还相当程度地保有启蒙前形态;主张“消解启蒙”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已经具有了欧美社会“后现代思潮”的许多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其实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问题的一部分,在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可以成为共性的问题,以往的学者们关注的远远不够。在欧洲文化发展中,最早注意到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个体的精神世界问题的是韦伯。在他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大量的专门性研究,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舍勒就是其中的一位。舍勒的研究成就中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心态(体验结构)的现代转型比历史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更为根本。[1]

对于舍勒的这一观点,中国当今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学者们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和切身的感受。现代社会不仅是由现代政治经济体制建构的,更主要的是由“现代人”组成的。离开了“现代人”,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现代国家。“现代人”并不简单的是指生活在现代的人,也不简单的是指以现代方式生活的人,而是指应该具备现代精神气质的人,能够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的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来说,这一点已经成为一个制约社会发展的问题。多数学者把这一问题简单的说成是文化素质问题,理解为是一个普及教育的问题,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舍勒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指出:现代性是深层的“价值秩序”的位移和重构,现代的精神气质体现了一种现代型的价值秩序的成型,改变了生活中的具体价值评价。舍勒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现代的体验结构转型表现为工商精神气质战胜并取代传统的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2]

当然,舍勒的研究首先面对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这样的叙述并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欧洲现代化之前的社会是相对一体的基督教社会,神学—形而上学精神可以概括为基督教文化的基本形态,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个体心性,都具备这样的神学—形而上学形态。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面对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文化为核心,儒、道、释三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相互融合的文化。

儒学文化是一个能够贯通宇宙、社会、人伦的完整思想体系。主要体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和世俗化儒学。心性儒学探求“性与天道”为核心的宇宙观问题,以追求完美的道德人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政治儒学探求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问题,以纲常观念规范社会政治行为;世俗化儒学则以忠孝仁义等等道德化的生活理念,潜移默化的制约和规范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3]按照历代儒学大师的观念,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是“儒学精英”们关注的领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世俗化儒学只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范畴。

这种世俗化儒学的观念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通百姓的道德化的生活心态(体验结构),道德观念在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当中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在世俗化儒学体系中却不再是一种理性的道德了,而是一种具有了宗教意识的道德观念了。宗教意识的道德虽然可以承担一些宗教的功能,但毕竟不是宗教。缺乏对生命意义的释义,对世俗化儒学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憾。

世俗化儒学为中国人提供的生命意义的释义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在宗法观念的人伦秩序中以限定的道德规范为目标,依据习俗生活,完成个人道德化的人生过程。至于何谓“限定的道德规范”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种生活心态(体验结构)与舍勒所说的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并不相同,只能理解为一种世俗化儒学的精神气质。

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冲撞下崩溃了。“”之后的中国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既用于民族国家建构又用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资源。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担当起了这一具有双重功效的精神资源。提供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建构功能理论的同时也必须成为能够提供一种与之相应的人的精神气质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社会公义、社会公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平等是社会主义精神的核心[4]。在欧洲文化中,社会主义精神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实。中国社会对平等理念的追求主要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一种抗衡,其次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内在诉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平等还只是文化精英们的理念,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理念。作为社会理想的社会主义精神的形成过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得不和政治运动纠缠在一起,因此始终没有确立一个相对明确的社会主义精神体系。1949年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也必须是一种能够提供社会个体生命意义的释义功能的精神体系,于是出现了雷锋这个道德化的优秀形象。雷锋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个人生命意义的释义注脚。认真分析人们心目中理解的雷锋形象,不难看出,雷锋是中国传统的世俗化儒学理念中忠孝仁义的现代翻版,是世俗化儒学精神和二十世纪理想主义政治潮流的结合体。这种独特的心性体验结构成为后来的“”中弥漫的政治激情的群众基础。

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结构和文化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者们在接触了大量西方社会二十世纪的理论研究成果之后发现,其实中国的所有现代化问题都不过是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组成部分,强调共性也罢,宣扬个性也罢。问题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

对照舍勒的观点,以往的学者过多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的研究,较少关注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人的研究;即使有限的研究也是因循传统意识,过多的强调应然,较少的承认实然;往往把研究的目的纳入教化和引导的思维模式中,而不是真正探索性的研究。对于“现代人”心性体验结构的研究看来还有待探索。

现代性不仅是一场社会文化的转变,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转变,不仅是所有知识事务的转变,而根本上是人本身的转变,是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5]。舍勒指出现代现象中的根本事件是:传统的人的理念被根本动摇了,以至于“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自身如此的困惑不解。”[6]

传统文化不能自然的被带进现代社会,这是所有面临现代化问题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困境,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例外。儒学文化重人伦道德、重政治秩序、轻个体生命体验的缺憾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显现出强烈的困境。

困境之一,是现在还没有一个能够研究这个问题的领域。习惯的学科划分体系是一个知识性的学科体系,与西方文化相比没有神学研究体系,社会学研究也很少关注当代社会作为个体的人的研究,西方文化在上一世纪出现的“现代社会理论”对中国文化界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

困境之二,是缺少可以研究的问题。中国的社会变革在过去十年里有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提出得太仓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只有近十年的过程,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还处在开始阶段。有一些地域文化差异问题研究,乡村文化研究也基本上转向了民俗学领域。

困境之三,是社会问题开始大量涌现,摆在学者面前的是没有途径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大量的青少年痴迷于电子游戏,由此引发的社会思考不少,理论解释却没有。民工问题又以新的方式成为社会问题,理论界却缺少研究这些问题的环境和依据。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都是社会现实提供给学者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却没有一个相应的研究方法。

现代人的社会心态(体验结构)的形成和特征问题,怎样研究,研究什么,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希望可以找到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亚传播现象。

传播学也是近代西方文化开创的新兴学科,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行为。传播学被中国理论界接受的背景是由于新闻媒体机构的迅速扩张,新闻理论界发现以前理解的新闻概念只能算作一种组织传播行为,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大众传播,迅速扩充的媒体现状已经具备了实现大众传播的条件,所以希望借助传播学研究完成从组织传播向大众传播的过度。这样一个功用性的目的导致传播学在中国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新闻机构展开的,缺少对于处在传播环境中的人的关注。

[page_break]

由于传播的技术条件的大大改善,近几年在传统的媒体机构内部和新兴的媒体当中出现了一种有别于正统的传播理论的传播行为,可以称为“亚传播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具备这样几个特性:

(1)亚传播现象不是由特定的机构来控制,它具备一种自组织能力;

(2)参与亚传播活动的人员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的界限已经没有了,甚至不能依据字面意思理解为互动行为;

(3)亚传播的类型不再是传播学理解的劝服型概念了,传播者的目的同样是希望影响他人,不过不以影响的实际效果来衡量传播的作用;

(4)亚传播的具体内容已经不明确了,可能完全没有实际内容,也可能虚构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进行传播;

(5)亚传播对参与者来说,对其日常生活的干涉非常明显;

那些传播行为可以理解为亚传播现象,不难列举。广播电台近年来都在晚间开办了情感热线类节目,所有参与节目的人共同构成了一种亚传播现象;网络游戏是另一个典型的亚传播现象;各个商业网站开办了形形的聊天活动是又一个亚传播现象。诸如此类的现象现在已经不算罕见了。亚传播不是大众传播,只针对相应的人群,而非概念化的大众;亚传播不是组织传播,因为没有一个相应的组织形式;亚传播也不是人际传播,因为并不针对具体的人。

亚传播现象主要指那些由不确定的人群在希望拥有共同的现代性体验的心态驱使下借助某种传播技术结合成为一个体验共同体的行为过程和结果。亚传播现象的核心是共同体验,这种体验无法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因此,研究亚传播现象就可以研究一部分“现代人”的体验结构。

也有一些注意到这种现象的学者尝试使用“泛传播”[7]的概念解释类似的现象。不过论者提出的“泛传播”更多的是指传播功能的扩展,与传统传播学的研究旨趣没有本质的区分。提出“亚传播现象”的概念,正是为了强调与既有的传播观念的本质区别。

对于亚传播现象,可供研究的案例很多,不过上述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广播电台的晚间情感热线节目是比较典型的例证。考察这几个例证,可以注意到一些共同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俗化儒学体系已经解体。前文所述,世俗化儒学的精神气质是传统社会中个人生活心态(体验结构)的基本核心,宗法社会的前提之下,个人的生命意义往往依附于确定的人伦秩序。随着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的家族彻底解体了,家庭不再承担生命意义的释义功能,而仅仅是一个生活结构方式和情感载体。过去的通过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观念不再能够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提供生命意义的释义作用。根据最近的统计,经常光顾网络游戏的在校学生已经超过一千万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其中相当多的人都是所谓不爱学习的学生。原因很简单,通过学习获得成就的生命意义的释义方式已经不能说服他们了,他们不再对家庭承担道德责任(报答养育之恩)。学习本身只是一个知识的获得过程,不是生命意义的释义,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丧失了意义,网络游戏这种通过即时的竞技手段赋予生活以虚拟意义的方式自然被接受,网络游戏成为痴迷者对生命意义的体验方式。看一看另一个例证,网络聊天,参与过网络聊天的人数应该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而且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阶段和职业阶层。人们为什么聊天,因为现实生活丧失了意义。传统的世俗化儒学观念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是一种道德化的理解,既然是道德化的理解,就需要一个道德评价方式,在特定的人伦秩序和日常生活的领域内的公共评论结果就是实现这种评价的基本方式。但是现在这种秩序完全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内容完全改变了,习惯的道德评判方式和结果受到了质疑。人们对意义的理解越来越疏远了道德观念。参与网络聊天的人有一个几乎共同的特征,交流对象完全脱离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因为需要脱离开传统的道德评价体系,获得一种不受道德制约的意义体验。这种聊天所形成的交流感不管是有实际的意义还是只有虚拟的意义,都是对传统的释义方式的否定和叛离。至于各种广播电台的晚间情感热线节目更是确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俗化儒学精神是一种道德化的人生体验结构,男女结合是家族延续的神圣行为,传统家庭结构当中基本上没有感情生活的内容,无论男女,都没有理由因为感情问题怀疑和动摇家庭的基础。现代性社会结构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观念的道德根基。人们开始寻求对感情生活的需要,开始把感情生活(非道德内容)理解为个人生命意义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世俗化儒学精神在个人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本质性的质疑。亚传播现象不仅说明传统的世俗化儒学的精神气质丧失了作用,而且说明参与亚传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正在形成的现代性体验方式。

(2)现代性体验结构有没有核心内容,现在回答这个问题为时尚早。舍勒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给出了一个关键词“怨恨”[8]。舍勒并不否认赢利欲、工作欲、勤俭、契约意识是资本主义精神的特征,但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是“怨恨”。怨恨心态是一种生存性伦理的情绪;是一种个体把自身于他者进行对比产生的社会化心理结构。社会个体在生命本质意义上的平等和实际生活境遇中的不平等导致了这种持续性的情绪紧张。为了消除这种生存性的价值比较的紧张情绪(怨恨),怨恨者可能产生两种价值评价:贬低被比较者的价值或者提出不同的价值比较内容。将舍勒的这种分析和目前出现的大量青少年网络游戏痴迷者的群体性情绪类型作比较,会发现惊人的恰当。现在的教育制度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素质教育,而是一种成功教育,通过不断的甄别和淘汰失败者来激励成功者。对于实际上的失败者和心理感受上的失败者来说,怨恨就成为一种长期酝酿的紧张情绪,竞技类网络游戏成为宣泄表达怨恨情绪的当然方式,理解了这种强烈的心性体验的基础,就不难明白,网络游戏为什么充斥了大量的暴力和血腥内容,只有暴力和血腥才可以充分地宣泄怨恨情绪。亚传播现象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播活动自身,成为“现代人”心性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达方式。

(3)现代性的生命意义的释义问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传统社会中世俗化儒学精神气质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同一的、即成的目标内容。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对生命意义的释义方式不再拥有同一的目标,不同的人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和结果。个人的生活心态和道德形象总会经受习俗和传统的评判与指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表现自己独特的生活观点,而是选择习俗可以接受的生活态度,但是在亚传播环境中,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生活心态,不必在意对方如何评判,因为交流者一般不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范围内,不会干扰自己的生存状态。而在亚传播活动中,人们表达出来的生活心态是具体的和多样的。只要注意一下广播电台的晚间情感热线节目就会发现,这里完全不存在“意见领袖”这样的概念,传播的结果会使所有参与者的心性体验受到影响或改变,但是究竟是怎样的影响,已经无从了解了。传播行为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一幅画面,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子,传播者希望传播的内容像水波一样逐渐扩散。但是亚传播现象则完全不同了,水面已经失去了可把握性特征。在各种各样的网络聊天活动中更是如此。

(4)在亚传播活动中,相互交流情绪性体验的过程成为传播的实际目的,用以交流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传播学研究中依据符号学原理,将传播的内容分解为“能指”和“所指”两个不同的层次,将借以实现传播过程的符号理解为“能指”,将传播者希望传播的意义理解为“所指”。传播的过程就成为“能指”和“所指”相互转换的过程。在亚传播现象中,符号学的这种理解方式受到了颠覆。多数参与亚传播活动的人首先不是考虑表达和接受什么样的“所指”,而是体验一种处在传播过程中的独特情绪,可以观察到的所有传播活动中的“能指”和“所指”其实都是“能指”,传播过程变成了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情绪体验过程,这一点在传统的传播学中无法解释。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能够预期的想象和规划,因为生活是一种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存在方式;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就完全不同了,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面对一些完全陌生的社会现象,会产生一种根本无法消除的疑惑感,会产生一种没有原由的幻灭感,在生存本质层次上人和社会处在一种极度对峙的状态,所有来自权威的解释方式都受到了怀疑,这是现代人独有的一种无法表达的生存性情绪。参与亚传播活动只是这种复杂的生存性情绪的体现方式,仅仅是体现。生存性的情绪完全不同于生活中的情绪,这种情绪没有一个可以由此产生和可以针对的具体对象,所以也就没有可以表达的具体内容,只能在亚传播活动中,借助“无所指”的传播行为来体现。

“现代人”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概念。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亚传播现象也只是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可以从考察亚传播现象着手;为什么对亚传播现象的关注能够如此直接的引出现代人的体验结构的这一问题,这两者拥有怎样的关联。解释这种关联并不艰难,这与现代性问题的提出方式有关。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问题贯穿整个近代史,但是现代性问题的提出却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枪炮挟持下开始的,知识分子最早感受到了中国所面临的窘境,经过苦苦的思索和探寻,知识分子首先看到的就是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与衰朽,于是建构一种能够使中国社会抗衡西方列强的政治制度就成为首要的、也是唯一的强国之路。由前苏联的“十月革命”推动的席卷整个世界的政治浪漫主义立即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青睐,共产主义理论和信仰作为西方文化的历史产物、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批判武器,满足了中国人的心望,因为它可以战胜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简单愿望的驱使下,中国人把对美好生活强烈渴望的热情全部投入到共产主义制度的建构当中。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狂热的幻觉中:社会主义是一种远比资本主义优越的政治制度,所以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当然比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由于传统文化的结构性缺憾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批判性结构还在主宰着学术界的研究旨趣,八十年代的学人们仍然将目标锁定在制度改革问题上,还在争执应该建构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问题。现代性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界应该是在九十年代,现代性问题必然伴随“现代人”的出现才可能产生,而“现代人”出现的标志应该是九十年代以王朔小说、崔健摇滚、周星池电影的普遍传播。接受这些文化偶像的年轻人并不是社会主流人群,他们的文化诉求还不能被主流社会宽容地接纳。因此相对宽松的亚传播环境成为这些人聚集并且表达自己的主要环境,由此可以明了,为什么现代性问题如此密切的和亚传播现象联结在了一起。

当然,现代性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样的一些“现代人”还只是现代生存方式的早期尝试者,亚传播现象能够体现的也只是纷繁样式的一个侧面。现在在亚传播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那些特征还不足以对现代性问题形成整体的把握。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亚传播”这个概念,还不是梳理现代性问题。亚传播应该作为一种传播学概念出现,应该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其研究价值通过本文已经表明。

亚传播的概念需要在研究中明确,这里提出的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

[1]舍勒、刘晓枫编,罗悌伦等译,《资本主义的未来》,香港牛津大学版1995,第54页

[2]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6页

[3]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页,20页,第21页

[4]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381页

[5]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9页

[6]舍勒、李伯杰译:《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贵州人民出版社1900,第2页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3

内容 摘要:本文在运用 旅游 体验相关 理论 的基础上,以湘西凤凰旅游景区为例,探讨了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及其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旅游体验 分散经营 体验营销 矛盾 凤凰 自1997年湖南省分别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转让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景区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00个景区(点)以不同的方式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转让后的经营管理效果好坏参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与 问题 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旅游景区的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加以探讨。 旅游体验的内涵 旅游者开始旅游时,便开始了一段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通过不断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不断从外界获得各种知识,并因获得愉悦而满足其旅游需要。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验,谢彦君教授明确提出过“旅游现象的硬核是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体验过程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旅游体验的衡量直接涉及到旅游者的主观判断、旅游者主观价值认识等心 理学 范畴问题,一般采用主观变量予以测量,在最概括的层次上,本文可以用几个主观指标来衡量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即满足感、淡漠感和失望感。 旅游景区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的矛盾及产生原因 矛盾表现 在市场经条件下,全国各地一些著名景区出让经营权的行动表明市场 经济 的资本 规律 正在发挥作用,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对传统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越来越受到投资商的垂爱。自主经营一方面为景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一些经营 方法 大大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二者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以湘西凤凰景区为例,凤凰是全国 历史 文化名城,小小城镇却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例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虹桥、吊脚楼、杨家祠堂等,处处弥漫着古香古色的气息。然而在经营权转让前其经营状况却不尽人意,自从经营权转让后,经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不但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而且也带动了凤凰一带经济的 发展 。但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其旅游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举例来说,该地在经营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凤凰的经营者2005年夏秋季实施通票制,也就是说,游城内六个主要景点门票价为80元,各个景点不再单独卖票,为了测评旅游者对凤凰经营权转让后夏季实施通票制的经营策略的旅游体验,笔者于2005年8月20日专门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简单设计了一份问卷,继而对旅游者的体验程度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 社会 学统计方法进行 分析 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为91.5%。经分析得出:98.5%的散客对通票制不满意,甚至很失望,他们大多认为因为时间或金钱关系来这里只想看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例如一代文豪沈从文故居、泛舟沱江欣赏古香古色吊脚楼等,而不必买全票;36.4%的随团游客表示满意,25%的随团游客表示无所谓,38.6%的随团游客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时间关系,往往规定的景点游不完。可以看出,旅游者对该地实施通票制的旅游体验的淡漠感和失望感占据主流地位,旅游景区个体经营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原因分析 景区分散经营者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转让景区经营权后各自的利益要求不同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旅游资源本身的原因 旅游资源是 自然 、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资源。它具有其他各种资源的一些共性,更具有它自己的特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它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特征,社会和文化因素又是这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赋予了其特有的经济特征。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旅游资源具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例如,旅游资源具有不可转移性特征,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旅游功能都是独有的,不可复制,也不能移动,如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是不能仿造的;沈从文故居与熊希龄故居不可转移;沱江与吊脚楼组成的意境不可转移;幽深碧蓝的天山天池,同其周围的雪山、绿树的组合,更使其具有不可移动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4

1智慧银行的概念

“智慧银行”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智慧代表着更透彻的感知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智慧银行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数据平台,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更准确地把握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智慧银行的构建

2.1客户体验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外诸多学者围绕如何提升客户体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Tucker认为,有10项因素影响客户体验,分别为服务传递的速度、便利、选择、折扣、价值增加、客户服务、技术、质量,以及客户年龄结构和生活方式,并认为,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必须在这10项因素上超越其竞争对手[4];Andersen咨询公司在一份定义银行业客户体验管理的报告中提出,客户体验是综合了多个维度客户体验价值的整体满意度,并将客户体验管理细化为信任、效率、知识、掌控、选择、承诺等六个维度[5];Bergheim和Mooney和则在研究客户在日常购物体验的基础上,并根据自身多年的客户管理经验,提出了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10种需求,即赢得我的信任、鼓舞我、简化事务、由我来掌握、引导我、24×7(全天候)、来了解我、超越我的期望、回报我,以及与我同在等[6]。我国学者郭红丽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可通过尊重、信任、便利、兑现承诺、掌控、选择、认知、有益、身份与荣耀等维度来描述客户感受的体验[7],将上述客户体验维度加以排序,可以搭建一个金字塔结构,如图1所示。图1客户体验维度层次金字塔模型本文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客户体验的角度构建智慧银行金字塔模型,并对商业银行的模式创新进行阐述与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变革。

2.2智慧银行客户体验层次金字塔模型

按照客户体验维度层次,结合商业银行实际,可搭建智慧银行客户体验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2.2.1基础体验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客户对银行提供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据统计,中国银行业在近五年有60%的客户向网银转移,传统零售网点的盈利不断下降,消费者对银行的服务体验有了新的需求。如何紧跟互联网的步伐,满足网络时代下客户对银行服务更多元化的需求,加快电子银行业的发展,成为目前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的首要任务。通过在银行网点为客户开通免费Wi—Fi服务,可缓解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时感觉排队麻烦、耗费时间的问题。在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的客户可以拿出手机借助免费的无线网络上微博、读新闻、查邮件,甚至看电影。客户营业厅内通过免费Wi-Fi登录网上银行,浏览产品信息或办理金融业务,如转账汇款、理财产品购买、信用卡账单查询等,还能收到银行推送的优惠信息或新产品。在网点的业务体验区和客户等候区,让那些不愿意在柜台排队办理业务的市民,只要用自己或者体验区配置的手机、iPad等上网设备就可以自助办理。手指轻轻一点就能了解银行的各项业务和产品,再用手机或ipad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就能办理业务,高科技纳米触控屏、互动式人机交流、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让一切成为可能。招商银行于2014年3月创新启动“咖啡银行”,是银行金融服务体验的一种新探索“。咖啡银行”与传统的银行网点环境大为不同,将咖啡厅的模式融入到银行经营网点,打造全新的咖啡银行模式,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仿佛置身于咖啡厅,将感受到咖啡厅的舒适、休闲、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感受到与传统银行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可以享受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招商银行的这一模式给国内银行的服务模式带来一次全新尝试,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服务体验的提升。互联网新时代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应顺应“永远在线”的潮流,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2.2.2产品体验

在营业厅设立个人金融区、公司金融区、电子银行区、形象展示区等主题区域,便于不同需求的客户体验所需的产品。在个人金融区的电脑上,客户用手指轻触屏幕即可浏览针对个人业务的的各种资讯,可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可利用储蓄、融资、保险、证券、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制定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实现财产增值。公司金融区专门针对公司客户,通过银行软件可实现预约开户、开通网上银行、智能填单、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应用触控型业务预处理系统,可将企业信息、产品选择等内容通过电子触控屏自主输入,信息提交后联网传递给窗口柜员,时间大幅缩短,办理效率大幅提高。在网点体验区,客户可在机器上刷一下身份证,输入一些个人信息,然后可在线连接远程柜员,咨询相关业务。通过自动办卡机可即时办理借记卡及相关信用卡,自动办卡机不仅可以办卡,更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小型电子银行,客户可以在机器上进行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开立产品等业务的办理。

2.2.3尊享体验

为给客户带来更高层次的尊享体验,智慧银行需配备先进的智能服务设备,能够收集并处理客户的海量大数据,通过现有数据的分析与优化,进行数据预测与客户行为预测分析。智慧银行通过先进设备分析客户海量交易数据,分析客户的行为习惯,主动预测客户的需求,当数据有波动时,预知客户行为模式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方便、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以及个性化的尊享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银行可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客户可享受随心随意的金融服务,不受银行服务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客户通过银行网站、智能终端等多渠道均可查看个人详细的历史数据,包括账户明细、理财交易明细、访问网站的记录,银行通过分析应用软件,可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金融定制服务。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带来全新的金融体验,智慧银行建成后:客户进入智慧银行营业网点时,网点客户经理即可收到通知,通过银行大数据系统根据客户长期的行为数据及交易数据即可测算出客户的潜在需求,并量身定制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当客户办理业务时,客户经理即可根据客户的特点,带着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更贴切的服务,想客户之所想。通信技术将为营销提供更大的支持。在营业网点之外,电子银行渠道同样能为客户带来更加先进的服务方式。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为客户提供更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于进提出,通过银行的多渠道融合的技术平台,当客户登录银行网站时,可以看到近期关注的信息及其所关注的金融产品,或者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及金融服务,而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是基于大数据系统分析客户日常交易数据而生成的,传统的单一的界面将成为过去。

2.3智慧银行管理业务流程创新

商业银行向智慧银行的发展依托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助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是决定商业银行向智慧银行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3.1管理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通过业务流程整合等方式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加快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业务和优化的流程。首先是银行核心转型,推动银行核心系统现代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并主动推送营销,有效提升新产品及服务的营销力度。其次是多渠道的转型创新,减少柜员的工作环节,将基础重复的工作交给银行的后台去处理,用最佳的方式处理大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将业务流程回归客户本质,提升客户体验。针对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的兴起,将网页与终端设备整合,使客户在不同渠道间实现无缝连接。

2.3.2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几乎都是按照总、分、支行部门的垂直考核机制设立的部门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与部门银行不同,流程银行通过重新整合银行的业务与组织流程、优化管理和文化理念,改变部门银行的传统模式,将流程作为核心,形成全新的银行模式。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是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创新的重要一环。流程银行是指业务办理以流程为基础,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业务办理效率更高,客户体验更好。由于目前商业银行基本是以部门银行为主,开发的金融产品带有明显的部门银行特征,各类服务渠道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产品比较单一,往往一种服务渠道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带来不便。由部门银行发展为流程银行,就是要打破部门、条线、行业、区域的限制,注重流程再造,统筹各项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统一。商业银行应注重多渠道的整合,加快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提升客户体验。

3结语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5

1.教师观念落后

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然而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对酒店管理的实际操作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的知识构架也仅限于理论部分,本身就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契合。而且部分老师认为,课堂主要是教授理论知识,要想获得实践经验,就必须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气氛沉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裹足不前,无法培养出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怎样才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头等问题。

3.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许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一直没有更新换代,仍然是很久之前的版本,这就导致学生的眼界受限,不能了解新的酒店管理方法。有些甚至是以国外的某些教材来进行教学,而这些教材中所选取的国外企业的教学案例并不符合本国国情,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实际运用中的适用性。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在《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一书中,作者英国国际培训专家柯林•比尔德提出,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以往的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经历或事物的观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化中获得的洞察。我国对于体验式教学法并没有提出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相关知识。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被定义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从学生出发,设定某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亲自参与这个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握住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酒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酒店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知识体验教学

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理论知识体验教学,该部分通常作为入门课程来学习。通过对大部分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选择酒店管理作为专业方向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其本身对于酒店管理并不了解。同时,在进行理论知识授课时,院校还应该组织相应的认知实习,让教师带领学生到酒店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对酒店的建筑风格、装饰细节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与酒店员工真正做到零距离,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获得对酒店的大致认识。

2.情景模拟体验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因此通过模拟酒店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来处理这一角色承担的某些工作,从而体验到该角色工作的过程以及工作的意义,这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酒店管理的操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情景模拟体验教学中,教师则扮演着导演和教练的角色。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明确模拟情景的主题、内容、程序、操作方法以及目的,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进行。

3.实践训练体验教学

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综合化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酒店的相关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为了使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们必须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生产实习等等。除此之外,学生们应该利用寒暑假,到酒店实习,以体验与酒店相关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了解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酒店管理联系起来,及时更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的知识框架更加完善。

4.毕业实习体验教学

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前,学校应当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安排一次毕业实习。也就是说,让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星级酒店实习,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酒店的工作环境以及运转机制,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而且通过独立完成工作的任务,可以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体验教学成绩评定

体验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再是通过理论试题和实践试题组成的一张试卷,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系统。两者中更看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按照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的比例划分。平时成绩主要是看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网络教学区的讨论活跃度以及体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期末成绩不只是考察理论知识,还加入了体验技能的考核,这就顺应了体验教学的改革需要。而对于每个体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的评定,不再是教师一人评定,而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并且要保证评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可以将评定系统分成几个小部分,比如知识表现、情感表现、方法表现等,分别进行评定之后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评定结果更具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1.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限制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因此,为了向市场输入更多的酒店管理人才,保证人才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上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革新教学理念,其次是改变教师观念,最后还要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方能使高等教育向前稳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等教育人才。实践已经证明,体验教学法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并推动教学改革。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性

体验教学法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而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而学生们通过情感的投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因而更容易把握教学项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可以体会到创新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也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由于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学活动通常是分小组进行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后,小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组员之间必须团结合作。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充分交流、探讨与决策,会使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团队意识也会有所增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主查询资料,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查询到的资料分析问题,并解决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不仅仅是要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的心智得到提高,能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着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教师的创造性

要想给学生设计一个适宜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通过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五、总结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客户体验管理;客户黏度;相关分析;旅游服务

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旅游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游客出游热情活跃、出行需求丰富,旅游客户管理愈加得到重视。延边州旅游业自长珲城际铁路的开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本文从客户体验理论出发,以延边州来访的旅游客户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的形式,展开研究。

一、研究模型与假设

客户黏度理论追溯至用户黏度,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它是指用户购买同品牌产品的一致性或为用户在某时间段持续重复购买的行为,与顾客满意度息息相关。客户体验理论追溯至服务营销领域“旨在通过对企业各体验要素的设计和管理、借助品牌体验和体验式营销等手段为客户设计有价值的独特体验,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和忠诚,增加企业赢利”,与感知体验、行动与关联体验和品牌体验具有相关性。根据以上理论,本文将客户黏度作为结果因素,通过借鉴商业经济与交互设计领域中用户渴望体验产品以满足自身需求的体验内涵和旅游体验营销的决策;人们对产品使用意愿的技术接受模型;心流体验与用户黏性模型作为建模基础,从旅游客户关系管理角度,从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分析通过客户体验对客户黏度的相关性,提出模型(图1)。假设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分别对客户体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客户体验对客户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共4个假设。

模型中旅游客户的感知体验基于Julie.E.Otto和J.R.Brend Ritchie(1996)以旅行业为对象,提出的衡量服务体验质量维度和Schmitt提出的感觉、感受、思维三个维度,结合实地旅游业定义为包含对旅行社报价感知、计调感知、心理预期、感知有用性、主题宣传效果的主观评价;测量尺度和方法主要借鉴国内外的测度量表,通过两轮小样本调查,结合到访游客采访建议、旅行社调查和专家指导针对延边州旅游业客户黏度决策调整最终问项,并依据Likert量表法对变量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级选项以用于实证分析。其中感知体验借鉴黄婷的测量表,测量5个问项;服务体验借鉴石芝和Ellison的测量表,测量6个问项;品牌体验借鉴李启庚的测量表,测量4个问项;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借鉴Judy的测量表,分别测量4个和6个问项,总计32个问项。

二、问卷分析与检验

在高铁站和旅游景区等地调查随团到访延边州的380名旅游客户,回收299份。出于对经济收入和年龄的考虑,20岁以下的旅游客户多为学生,还未从事工作;50岁以上的旅游客户,多为即将或已经退休的人群。根据经济收入,划分4个层次;根据年龄,划分4大年龄层。着重分析20到49岁有固定经济收入的旅游客户,获得有效问卷241份,样本有效率达80.6%。

研究使用SPSS18.0分析数据并检验结构方程,以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出问卷总体内部信度值达0.887,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719、0.725、0.713、0.701、0.736,各项内部信度值(表1)均达到探索性研究可接受值0.70,测量工具可信度较高。

各变量间因果关系路径系数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中达到显著水平,四个假设均成立(表4)。探究表明:服务体验对客户体验水平的正相关性最大,旅游业服务水平越高,客户体验效果越好(P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模型中相关系数均在0.5到0.8之间,表明本文研究的模型各变量间呈中度相关。这表明在问卷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探究性变量和测量样本较少,研究对象界定范围依然较大,测量工具的问项设计可能还有待改良。尤其是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的相关性,较之于前人的研究,相关水平并未达到高度相关。可见本研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据的累积。

基于上述探究分析,延边州旅游业应尤其注重客户服务体验吸引旅游客户以引发客户再访和推荐意愿。经营方应时刻体现诚信服务和责任意识,可将客户利益和客户需求的满足放在首位而非将盈利作为首要目标,还可通过多种非正式的渠道,如创作实地休闲、民俗等文化宣传的娱乐型视频,为企业拓展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宜的服务,增加客户复选率、满足度和关注度以降低长期成本,保留旅游客户并增强客户黏度。从经营方(旅行社兼营销团队)和服务方(计调兼导游)两角度,拟定如下策略:

采用交互设计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战略,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多渠道分享旅游客户,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如用心管理微信号,提倡并提供定制服务,深入发展旅游移动服务业务,引进智慧旅游信息化决策。将服务理念和态度融入实际计调工作,协调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琐碎安排并鼓励预先服务,如鼓励导游提前接站、备用交通专车,事事赶在和客户当面服务之前,为客户营造方便舒心的绿灯效应。

从客户价值链出发,适当采用价格优惠、预订奖励和消费累积奖励方式以实现客户黏度良性互动、创造持久旅游客户热情,带动收入螺旋式上升的盈利模式。结合四线城市经济条件和综合竞争力,降低旅游客户对高档奢侈性需求的认知度,不夸大其词误使客户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营造高经济水平城市所缺乏的特色体验。强化接待处舒适环境并进行合理布局,营造优良的接待环境和氛围。结合人体工程学设置舒适的座椅、新颖且有色彩的旅游杂志,提供不同温度的饮水设施及器具;结合消费者行为心理,少量设置接待员以发现到场客户的需求并减少潜在束缚感。

结论

延边州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抓住高铁开通的机遇,更加注重旅游客户的心理活动和体验,设法提高服务旅游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程度,使旅游业拉动延边州居民消费、促进延边州经济稳健增长。

参考文献:

[1]丁宁.零售竞争模式下的用电客户黏度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金大鸿.休闲服务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赵放.体验经济的本质及其成长性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24-27.

[4]熊巍等.微信移动社交用户心流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J].博士生新论,2015(07):13-18.

[5]黄婷.社交网络服务(SNS)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石芝.移动旅游服务用户接受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Ellison.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07,12(4):1143-1168.

[8]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9]Judy.Online stickiness: its antecedents and effect on purchasing intention[J]. Behavio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26(6):507-516.

作者简介:

周理军(1995.03- ),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孙楠(1995.01- ),河南邓州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