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例6篇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演讲;英文电影赏析课;听说思辨能力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常规训练以学生自由讨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为目标。如英文电影观赏完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经过自由讨论能活跃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有效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言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练习及相互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断练习所学过的演讲技巧。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英语自信的情况,可以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组织定题演讲,使学生能够就特定主题发表观点。演讲主题可以是电影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电影中涉及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比如,看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再如,看完电影《珍珠港》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珍珠港事件”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学生写好演讲稿后首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进行定题演讲的目的是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技巧,建立自信。在学生基本克服羞怯心理,初步掌握演讲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电影后在课上组织即兴演讲,让学生就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即兴演讲和评论。教师可以根据电影内容设计演讲题目,学生在10分钟内准备2分钟的演讲。比如,看完电影《死亡诗社》后,可以让学生就“珍惜时光”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再如,看完电影《城市之光》之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光”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进行即兴演讲练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技巧训练旨在巩固和加强常规训练内容。导致演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通过英文电影观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熟记台词,有效表达,呼应观众。但仅有模仿是不够的,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如材料收集与讲稿撰写的技巧、演讲的心理准备与回答问题的技巧等。在众人面前讲话紧张是人皆有之的“ 怯场”现象,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能把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因素以确保演讲成功。此外,英语演讲还要特别注意英语语言文化和习惯,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和语速;还有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演讲过程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准确、流畅表达的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让听众感受到语言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思辨魅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测试与训练相结合,是指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学、互练、互考”等强化训练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测试与考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辅设备协助进行测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将学生的声音和形象记录下来,让学生的演讲出现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一同评论,客观地分析演讲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演讲水平。演讲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讲技巧及临场发挥各方面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逐渐规范化,学生个人的演讲潜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掘。

三、结 语

演讲是现代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重要活动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演讲是运用语境教学,使其口语交际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将系统性的演讲训练与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教学相结合,从模仿练习到定题演讲,再到即兴演讲,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将英语口语学习与电影中的各种热点话题、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机地结合,有助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真实、接近英语国家文化和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思辨能力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将演讲嵌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正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作为的最终训练目标。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交际为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硬语言能力、逻辑与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Connie Gibson.英语演讲实训指南[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 Lucas S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Boston:McGraw Hill,2004.

[3] Stephen Lucas.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英语演讲教学与评估[N].21世纪报,2006-04.

[4] 马琴.美国经典电影赏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5] 马琴.大学英语演讲方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6] 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2(02).

[7]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2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常规训练以学生自由讨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为目标。如英文电影观赏完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经过自由讨论能活跃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有效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言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练习及相互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断练习所学过的演讲技巧。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英语自信的情况,可以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组织定题演讲,使学生能够就特定主题发表观点。演讲主题可以是电影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电影中涉及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比如,看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再如,看完电影《珍珠港》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珍珠港事件”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学生写好演讲稿后首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进行定题演讲的目的是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技巧,建立自信。在学生基本克服羞怯心理,初步掌握演讲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电影后在课上组织即兴演讲,让学生就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即兴演讲和评论。教师可以根据电影内容设计演讲题目,学生在10分钟内准备2分钟的演讲。比如,看完电影《死亡诗社》后,可以让学生就“珍惜时光”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再如,看完电影《城市之光》之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光”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进行即兴演讲练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分页标题#e#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技巧训练旨在巩固和加强常规训练内容。导致演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通过英文电影观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熟记台词,有效表达,呼应观众。但仅有模仿是不够的,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如材料收集与讲稿撰写的技巧、演讲的心理准备与回答问题的技巧等。在众人面前讲话紧张是人皆有之的“怯场”现象,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能把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因素以确保演讲成功。此外,英语演讲还要特别注意英语语言文化和习惯,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和语速;还有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演讲过程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准确、流畅表达的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让听众感受到语言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思辨魅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测试与训练相结合,是指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学、互练、互考”等强化训练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测试与考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辅设备协助进行测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将学生的声音和形象记录下来,让学生的演讲出现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一同评论,客观地分析演讲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演讲水平。演讲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讲技巧及临场发挥各方面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逐渐规范化,学生个人的演讲潜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掘。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电影歌曲;欣赏;意义;内容;方法

电影歌曲,既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声乐艺术中独立的品种,属于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

因此,电影歌曲欣赏,既具有电影欣赏与音乐欣赏的双重属性,又具有自身独立的艺术特征与美学品格。本文对电影歌曲欣赏这一重要的艺术命题发表几点浅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无论是对于电影欣赏,还是对于音乐欣赏,均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这种重要意义,又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予以解读。

(一)电影学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它具有电影学意义。电影歌曲不仅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电影艺术的亮点与支撑、灵魂与关键。众所周知,电影歌曲是电影艺术从无声片(默片)走向有声片的重要标志:“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从此,电影艺术由从前单纯的视觉艺术变成视听一体、音画同步的综合艺术。因此,电影歌曲欣赏,有助于对整个电影艺术的欣赏,并有助于对电影学的理解与把握。

(二)音乐学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也表现在它重要的音乐学意义上。电影歌曲已经成为声乐艺术中独立的新品格,具有独特的声乐艺术特征与魅力。许多电影歌曲,以其巨大的艺术成就,为声乐艺术增光添彩,成为声乐作品的经验。例如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原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积蕴心底的奋进不屈的品格;与同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同世界发展进程息息相通的现代音乐文化,成功地融为一体,在思想内容、精神气质和文化蕴涵上都足以雄踞时代的、民族的艺术顶峰。正是这样:杰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既是现实的又是未来的;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概括、写照,又是站在社会、时代的前头,激励人们前进的鼓角与战歌。”[2]因此它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魄,也代表着我国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可见电影歌曲欣赏,具有重要的音乐学意义。

电影歌曲无论是在词作上,还是在曲作上,抑或是在演唱上乃至在器乐伴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音乐艺术的高峰,对于音乐学,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作用。仅以声乐演唱为例,李谷一演唱的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歌曲)、《知音》(影片《知音》中的歌曲),都成为通俗唱法的经典名曲。

(三)美学意义

电影歌曲融电影美学与音乐美学为一炉,形成独特而深厚的美学品格,成为升华主题、抒感、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它的广为传唱,更使电影插上腾飞的翅膀,增强了传播美学与接受美学的含量。其重要的美学意义,显而易见。

(四)文化学意义

电影歌曲集电影文化与音乐文化为一体,形成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品格。许多电影歌曲,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歌曲《我心永恒》,印度影片《流浪者》中的歌曲《拉兹之歌》,国产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都从生命哲学、人生价值等文化学层面,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含量。其重要的文化学意义,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欣赏,无论是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的音乐欣赏,还是对于声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欣赏,其重要意义都是不容低估、不容置疑的。

二、电影歌曲欣赏的主要内容

电影歌曲欣赏的主要内容,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予以把握。

(一)歌词欣赏

歌词与曲作,各占整个电影歌曲的“半壁江山”,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歌词作为电影歌曲的文学作品,又起着基础与前提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歌词欣赏又包括以下几点:

1.题材。歌词的题材多种多样,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就以旧中国歌女的不幸遭遇与悲惨命运为题材,感人至深。

2.主题。歌词的主题有深浅之别,也有角度之别。例如《我心永恒》《友谊地久天长》表现的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又如国产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表现的是爱国主义主题。

3.形象。形象是电影歌曲歌词的中心,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景物形象、动物形象、器物形象,都是歌曲形象性的有效载体。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思想寓意,传达着不同的艺术信息。例如《我爱你,中国》中的百灵鸟、蓝天、秧苗、硕果、青松、红梅、甜蔗、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等诸多形象,都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和“物化”。

4.情感。歌词的主要特征是抒情,电影歌曲亦然。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3]24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3]264电影歌曲的抒情性特点,是它的本体美体特征之一,也是它以情动情、感动听众、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怀念战友》所表达的革命战友之间的真挚、深厚、浓烈的情感,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5.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艺术成功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风格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阅历、理想、追求、修养有关,又与作品客观方面的题材、主题、形象、情感等密切相关。电影歌曲歌词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百花争艳。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我爱你,中国》等歌词,就呈现宏伟、庄严的风格,而《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中的歌曲)、《九九艳阳天》(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歌曲),就呈现轻松、自由的风格。真可谓姚黄魏紫,各放异彩。

6.修辞。修辞指的是歌词的各种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对比、比拟、序列、衬托、设问、叠置、重复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起来!起来!起来!”和“前进!前进!前进!进!”就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取得了成功的艺术效果。

(二)曲作欣赏

曲作欣赏应与歌词欣赏作水融的同步一体的欣赏,这里之所以将二者分开来谈,只是为了理论阐述上的方便。

具体而言,曲作欣赏也包括以下几点:

1.旋律。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可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也可以表现体裁、风格以及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就吸收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节奏。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它使乐曲具有情感波动起伏的张力。例如,《怀念战友》的节奏,就充满这种强烈的情感张力。

3.体裁。电影歌曲的体裁,主要有进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舞蹈歌曲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进行曲体裁,节奏鲜明规整,偶数的节拍,严谨的结构,行进的速度、有力的音调、雄伟的气势;而《怀念战友》则是抒情歌曲体裁,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舒展悠长的曲调、稳健的节奏、细腻的力度等。

4.调式与调性。调式与调性也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就采用G大调,并将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洋大调式完美融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5.和声与织体。和声可以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立体感;织体可以强化音乐的组织结构。例如,《英雄赞歌》(影片《英雄儿女》中的歌曲)就运用了和声与织体的手法,凸显出强大的气势。

6.风格。曲作的风格与词作的风格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简短、雄壮、有力的风格,同词作的风格浑然一体。

(三)表演欣赏

表演欣赏包括演唱欣赏与伴奏音乐欣赏。演唱欣赏又包括演唱流派(美声、通俗、民族)、演唱风格、演唱技巧等;伴奏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流派(中乐、西乐)、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欣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

三、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必要保证,电影歌曲欣赏,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而言,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知识准备

欣赏电影歌曲,必须做好知识准备。这种知识准备,包括电影知识与音乐知识两大板块。电影知识又包括画面构图(又分为绘画派、纪实派)、色彩、蒙太奇、长镜头、体裁(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戏剧式电影等)等;音乐知识又包括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体裁、风格等。

(二)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是电影歌曲欣赏的“案头工作”,如果说,电影歌曲的歌谱是词曲作家的“音乐设计图纸”的话,那么作品分析就是在“阅读图纸”。没有这个“阅读图纸”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精准全面地欣赏电影歌曲这座“音乐建筑大厦”。

作品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词曲作家的生平简历、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速度、力度、复调、风格、体裁、情感、形象、演唱流派与技巧,等等。

(三)具体欣赏方法

可分为两种:

1.感性欣赏法。这是一般人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电影歌曲的方法,要求欣赏者倾情投入,凭借联想与想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2.知性欣赏法。这是声乐或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欣赏方法,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组织之下,进行全面的欣赏,并应反复欣赏,加之讨论交流、教师点评,使欣赏逐层深入,逐级升高,真正起到“解剖麻雀”“解读样板”的作用。要求欣赏者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动作用,获得独有的艺术启示与艺术灵感,成为指引自己音乐创作活动的动力与智力支撑。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的欣赏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很好地运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欣赏效果。

综上所述,电影歌曲欣赏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而是包括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方法三大要素的复杂的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5.

[2]杨辛,谢孟.艺术赏析概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119.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4

作为高等院校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电影欣赏课程的开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智育、美育、德育方面的基本素质,更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纵观国内高等院校在《电影欣赏》课程中,普遍采用观看电影,分析电影的授课方式,单纯从电影本身出发,分析其中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对学生观看电影的心理活动、关注的角度、自身对电影的收获关注度不高。本文探讨的内容是《电影欣赏》课程中,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即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对此部电影的感知和疑问,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对电影本身视听语言、导演手法、编剧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一、电影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既然在电影欣赏课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在开课之前就有必要做一个来自于学生的调研报告,比如询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喜欢怎样的教学模式,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取哪些知识,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采取怎样的考核方式等,收取第一手资料旨在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寻求新知识的渴望,在以往电影欣赏课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收教师给予的新知识,缺乏对课程的参与性,求知欲较弱,导致很多欣赏类的课程都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所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结合电影欣赏通识类课程标准,重新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整合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一个德国职业教育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方法的案例。主讲老师是一位七十岁高龄的物流专家,在座的学员50%是物流专业学生,50%是非物流专业学生。首先,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将各个小组分散在教室的各个位置,每位学员的面前都有写着自己姓名的桌牌。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团队作战的能力和保证每一位学员都受到关注;其次,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就新知识进行提问做练习,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导逐渐将新知识的全貌呈现在学员面前,像揭开谜底般的引发学生在找寻过程中进行思考,虽然有一半的学员都是非物流专业,但这种教学模式总能让他们期待着最后结果的出现;其次,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上,这位来自德国的老教授十分注重现场互动,比如他手里的小铃铛,上下课、小组讨论的开始和结束都会使用到,比如他让大家自由发言的技巧就是他手中的小球,扔到哪个小组,那个小组的成员就要回答问题,比如他会在一个课题结束时通过滚动名字的形式让学员们分享心得,会偶尔放一些轻快的隐约缓解上课的疲劳等。

其次,重视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由于专业和精力的限制,教师一般都有固定的课程教授,在一门课临近期末时,回顾和总结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便于今后在讲授同样一门课时可以扬长避短。来自学生的调查问卷是最为直接的考察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方式,比如在问卷中提及教师在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教学方法是否能起到互动的效果等问题。

二、电影欣赏课程教学内容探讨

首先,电影欣赏课程对于电影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电影欣赏课程也叫做拉片课,电影是由一个个定格的镜头构成的,优秀的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融入了导演独具匠心的用意,通过拉片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每位导演的创作轨迹,他们都有自己固有的影像风格,比如讲故事的方式、摄影的角度、惯用的主题、色彩和布光的一致性等,而电影艺术是七大艺术门类的综合化表现,比如撰写电影剧本要运用到文学艺术,每一个画面的解析要运用到绘画艺术,表演分析要运用到舞蹈和戏剧艺术,电影配乐分析要运用到音乐艺术,电影中的取景要运用到建筑艺术等。

其次,电影欣赏课程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通识类文艺必修课。

在以往的电影欣赏教学中,针对电影赏析关注的角度问题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研,80%以上的学生停留在追逐故事情节的低层次上,娱乐的成分要远大于鉴赏的成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关注情节的同时,也注意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但这部分同学是在用看小说的方式看电影,而对电影语言非常陌生。在讲授电影基本要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影像介入鉴赏和分析一部影视作品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刚接触电影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能使学生更加接近电影的本体。通过电影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学生对电影的认识只停留在美国好莱坞式电影的层次上,华丽宏大的场面,英雄人物拯救世界的故事情节,绚丽夺目的特技效果等,在世界影坛上占绝着绝对的优势,但如何学生只停留在看一类影片的层次上,那就值得思量一番了。电影艺术诞生百年以来,出现了很多流派,每个国家的电影历史都值得学生仔细研究,电影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人文精神的进化史,给予学生一个电影集,提高学生在电影选择上的深度和广度,是电影欣赏课程之前的准备工作。

再次,电影欣赏课程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提升自我认知和审美情趣的美育教育必修课。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5

【关键词】英美经典影片赏析 大学英语教学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学术界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英语课程中电影赏析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口语教学、任务和输出型驱动教学、纯语言知识、情感体验等几个方面体现功用;翻译学视阈中研究英美经典电影的片名、字幕和文本解读;跨文化视野下英美经典电影的个案分析;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如:康燕彬《英语电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表于2010年9月《读与写杂志》;林黉《英文原版电影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表于2011年5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胡贞《鉴赏原版英文电影 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发表于2011年第2期《电影文学》;吴S《多维立体化的翻译教学研究――以美国电影为语境》发表于2011年1月《外语电化教学》;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等。

本文从学科特点、教学难题、可行性三个方面思考英美经典影片赏析与独立院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一、学科特点

1.语言水平与教语言水平。除了研究语言专业知识外,教师应该注重教语言水平的提高,通过广泛涉猎各学科书籍提升人文素养,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实现通识教育的路径。

2.道与术。大学英语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的功用,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术并重,将人文素养和英语语言技能培养深度融合。

3.工具性与通识性。大学英语教学赢得学生,靠的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和充沛的情感,既要让学生学习使用语言,也令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4.语和文。重“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近年来强调“语”的教学逐渐成为发展方向。在慕课平台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翻转课程日益成为主流的情况下,重点训练“语”的听说课程及其教学改革必须跟上。

5.英语和母语。英语和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难题

1.技术限制。语音室教学环境难以实现全覆盖,普通教室操作听说课受限制影响效果。慕课平台框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英语教学受限于语言室资源的问题。非商业目的使用欧美经典影片资源以构建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反复利用资源提高语言水平,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建构。

2.听说课程。外教人手不足,外教教学难以实现全覆盖。慕课平台框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汁原味的英美经典影片作为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操作便利,学生在课后自学并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成为情感沟通和语言交流的平台。将“语言输入”为主的课程扭转为“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

三、英美经典影片赏析实现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的可行性

结合视觉文化风靡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在论证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以跨文化思维方式赏析英美经典电影片段为切入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思考英美经典电影蕴涵的人文价值和思想突破,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提供实施路径。

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的主题和案例系列及人文价值,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提供内容。重点思考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蕴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系列和主题加以总结,思考其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的意义,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内容。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指向未来和人类终极命运如《12猴子》、《地球停转日》;对文明冲突和人类作茧自缚自我毁灭的隐忧如《终结者》、《黑客帝国》、《银翼杀手》等;探索物种进化过程中的此消彼长如《人猿星球》、《X战警》;表达对神经、精神世界未知和混沌的恐惧如《盗梦空间》、《少数派报告》;对宇宙奥义的追问如《2001漫游天空》、与外星生命的合作和对抗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该专题旨在启发学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时间、生死等终极问题。又如思考人工智能与智人命运的纠缠,近几年诞生出《机械姬》、《机器纪元》等影片,对智人的未来作出预测和反思。《超体》和《星际穿越》等影片,勾勒出科学和思想的边界。

代表美国魂和精神内核的电影,谈殉道者的孤独和伟大: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如《七宗罪》、《沉默的羔羊》、《肖申克的救赎》;孤胆英雄的非凡勇气如超人系列《超人》、《蝙蝠侠》等,西部牛仔的浩然正气如《正午》,警匪片对舍生取义的讴歌如《变脸》,政要和名流的底线和良知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洛城机密》等。该专题旨在启发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人性的弱点并思考宗教和文学对现世的超越。

另外还可以探讨如英美名著及电影,闪耀着人类普世价值的永恒之光,英美女性文学及电影涉及的爱情和独立问题,英美史诗电影的崇高和美,黑帮片看社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等。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收集包括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的跨文化研究类书籍和相关论文、英美经典电影DVD、经典电影鉴赏中英读本、大学通识教育(ELE)英语读本、西方正典中英读本、英文经典名著详注等,从教学实践和理论素养两方面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以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为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功用提供可能性。

目前学术界在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教学中电影赏析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而其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关系方面的研究不算多,本文用英美经典电影系列的案例分析,寻求经典英美电影片段赏析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价值方面的突破。以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来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的旨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史哲修养、审美品位和思辨能力,这是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文学;邂逅;电影;实施方法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可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条件有限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英语电影辅助教学也因此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运用。笔者曾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了解到数量众多的大学生乐于通过影视课堂欣赏学习英语。

虽然影视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必须足为外语教学服务。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是娱乐和放松。影视课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需将英美文学分析方法和影视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素质教育化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鉴于此,笔者作相应探讨:

1.《文学邂逅电影课堂》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首先,传统的朗读文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而看电影难以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若二者结合则优势互补,既使学生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英语水平。其次,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电影体现出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学生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人文和文化差异。再次,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学生不但能提高分析、表达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而且能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为自身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不断提高对电影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2.文学解读方法引入电影课堂

文学作品解读的基础方法,即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象征和预示等方法及批评理论等。

2.1 主题

主题,又称之为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要探索和体现的最基本的,而且是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所表达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既体现创作主体的哲理思考,更透出创作客体的现实社会观点”。主题通过文字、声像等信息材料传递出来,有启发性和冲击力,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对读者富有暗示性。由于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阔,所表达的意义又是多方面的。因此,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电影的主题就是电影的灵魂。艺术上有成就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个无论在哲学上活思想上都引人注目的鲜明的主题……”

2.2象征

“象征是用来体现抽象思想或概念的人、物、数学符号或色彩。”象征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揭示主题的。“一般来说,使用象征,原因有二个。一是作者不愿直说,借象征体来表达,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表现力。二是作者不能直说,因为条件的限制。象征可以为电影带来无尽的深意,成为影片创作者在表达主题,传达深意时的得力帮手。象征是文学表达法的较高级模式”。

2.3 预示

“预示是指作者在对剧中人或物保密的前提下,将剧情发展进程中即将发生的事件(可能是该事件的某种迹象、征兆,也可能是该事件的局部性内幕甚至全部真相),向观众做出预先的提示与说明,让观众心中有一定底数,以此诱导观众对事件中人物(尤其正面主人公)遭遇及其命运耿耿于怀,产生追根究底的浓厚观赏兴趣”。预示是悬念产生的基础,不是无根浮萍或空中楼阁。

通过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切入电影解读,像分析文学作品一样分析电影中的主题、象征、人物、语境和预示等,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从而脱离看电影只是看故事、看热闹的普通观众水平。

3.课程具体实施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通常是一年级为英语基础课,二、三年级为专业理论或实践课,因此笔者只是对高职院校全校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视听说选修课程提出一些策略方案。以一个学期实际开展教学16周,每周2学时,选看的影片应不少于8部。

3.1 电影素材选择

在初级阶段,可选择一些经典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内涵。其次,这些影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第三,还要注意尽量选择那些人物对白清晰、台词难度和语速适中的影片。

3.2 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3.2.1准备阶段

第一步,教师在观看电影之前,讲述分析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理论。在影视课堂中,最常用于分析电影的文学方法包括主题、象征、预示等。教师根据所选用的电影素材,使学生对每一部电影所涉及到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所了解,如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第二步,选择较为著名的电影让学生们课上或课下观赏,并布置任务,准备讨论。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后,可以一部电影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先给学生演示如何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一部电影。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的原则,在接下来的电影分析中可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双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

以电影《小妇人》为例。“《小妇人》(Little Women)是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作品。“《小妇人》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美,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首先,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电影《小妇人》的主题、象征、预示等,以后再看另一部电影就由学生自主的完成,这只是学生基础阶段的分析。如教学,《小妇人》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教师,这加强了小说是说教性的概念,也强化了我们应该从小说中吸取教益这一思想。又如语言运用的差异,在整部小说中,语言与创造力为有趣的反比关系。马奇家哪个女孩运用语言越恰当,哪个就越不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性,象征分别表现在雨伞、燃烧等事物上。

其次,高级阶段的分析。学生在看完影片后,能够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对整部电影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写出影评。如影片《小妇人》,可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故事中,二女儿乔不想作传统女性。在她的愿望和行为中,她对性别的典型期待落空。比如,她想要养家糊口,而这在传统上是留给男人的责任。而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3.2.2欣赏阶段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教学影片做一些简要的说明,补充一些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之类的信息,并向学生明确陈述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观看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专题讨论,要求学生选一种文学切入方式谈论电影。要求学生把讨论的内容写下来,从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如: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阅读技巧和能力是靠广泛的阅读来提高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最优秀的语言写作范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扩展丰富学生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文学作品中有些古旧语言现象正是当代语言中某些习语的渊源所在。在阅读小说时,学生可根据语言线索做出推理和判断,又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词、句的意思。学生首先读文学作品并学习赏析方法,比较电影与文学文本的不同之处,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从而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还会接触、掌握不同的文体风格、题材及修辞方法。

(2)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影视作品在视觉效果的支持下,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学生一边赏析英文电影,一边可以复述影片中经典的台词,并且由于电影有画面、剧情等其他元素的存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判断所听到的内容。

(3)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在电影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其一,在看影片的过程中,可暂停、定格某些画面、场景,让学生描述当时的情形,并推测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其二,模仿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纠正一些不地道的发音习惯。其三,组织小组讨论和专题讨论。课前教师可布置讨论题目,如学生可从已学过的文学的某一角度去切入来谈论电影的主题、象征和预示等等,发表看法,加强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兴趣。影片欣赏结束后,教师还可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讨论观后感、影评等。

(4)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文学方法和理论运用到电影的分析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欣赏完电影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写影评。还可以安排学生翻译影片的精彩片段或台词。这种形式的影评可使学生在查找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容易记忆相应的词汇、词组和句法语项等。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互动式英语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影片独立思考和评判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要。

3.2.3评价阶段

(1)影评。通常看完影片,学生大都乐意谈论电影详情及其感受,这时适当地训练写作能力,比平时布置作文写作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不限定题目组织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对电影的评论作为学习评价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背景、剧情、人物、历史文化以及文学批评理论等各方面自由展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写影评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回忆电影,加深印象。

(2)讨论。学生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讨论的内容可由教师事先布置给学生并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用学过的文学批评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等分析某一部影片。

(作者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段. 浅谈电影中的象征修辞[J]. 电影评介,2010.

[2]罗云.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 中国校外教育,200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