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例6篇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文1

元旦的古诗词诗句

《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古诗词

元宵灯节自古就有赏花灯的习俗,那么古代人在元旦人们又会做什么呢?“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里:“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然而,“元旦”在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古时候,每逢元旦,宫廷里都会有规模宏大而又隆重的贺岁之礼,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庆贺佳节。下面是一些有关元旦的古诗词趣事:

古代元旦,朝廷一般都要进行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其中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唐朝时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多首描写元旦的诗歌。

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面对新岁新景,诗人欣然喜气油然而生。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别的老人都忧伤于时日不多,而他却不惧衰老,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份从容淡定的胸怀不禁让人折服。整首诗歌表达了他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年的豪情壮志。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这一夜“独不眠” “转凄然” “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而孟浩然则写了《回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既表达了大唐盛世的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他身为读书人,却心中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唐朝,元旦这一天还要饮用一种多味药材炮制而成的“屠苏”酒。据说饮用了这种酒,可以防病祛灾,因此,到了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便要聚在一起饮此酒。在古人看来,新年的到来,意味着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老了一岁,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用,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用。而这个饮酒言欢的场景便被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描写元旦最著名的古诗,大概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文2

一、比喻手法

友情就像一坛老酒,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

分析:本句连续使用两个比喻,把抽象的“友情”比喻为形象的“酒”和“红日”,既写出友情的香甜,又写出友情的温暖,真是一则不错的短信。

二、排比手法

如果我是一丝风,我要为你拂去烦恼;如果我是一片叶,我要为你遮挡炎日;如果我是一缕光,我要为你照亮前程。

分析:本句一连使用三个“如果我是……”的句式,构成排比,把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好的意思铺写得很突出。

三、双关手法

春节已过,想想没什么送你,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分析:本句中的“五千万”就是双关手法,初看以为是钱的数量,可作者突转为“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这才是“五千万”,真是预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四、对偶手法

月很圆,花更香,祝你身体更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花,身边友,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祝你明天更美好!

分析:本句中“月很圆,花更香”与“鱼在游,鸟在叫”形成对偶,“手中花,身边友”与“欢乐多,忧愁少”也形成对偶,很好地表达出了一种祝愿之情。

五、夸张手法

聚喜马拉雅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撷冈底斯山之祝福,取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你,祝你永远健康快乐!

分析:本句中描述的事虽然不能做到,但在生活中这种夸张是允许的,也是恰到好处的,朋友看了不会责怪,只会会心地一笑而开心无限。

六、反复手法

中秋节花好月圆,你家圆,我家圆,家家团圆;国庆节万民同庆,江南庆,江北庆,举国同庆。

分析:本句运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中秋佳节举国团圆、欢庆的局面。

七、对比手法

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拍上岩石,我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回,我庆幸没有错过你这个好友!今晚邀你共同赏月!

分析:本句先用三个“错过了”,目的是要和后面一个“没有错过”作对比,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八、顶真手法

一年有一春,春春你顺心;一年有一夏,夏夏你发达;一年有一秋,秋秋你丰收;一年有一冬,冬冬你成功;年年有灯节,节节你喜悦。祝你元宵节快乐!

分析:顶真就是用前一句最后的字或词作后一句开头的字或词。本句就运用了顶真的手法,显得奇妙异常,轻语飞扬,温柔多情,读来是一种享受。

九、递进手法

提前送你一个饼,第一层是体贴,第二层是关怀,第三层是浪漫,第四层是温馨,中间夹着甜蜜。祝你有开心的一刻,快乐的一天,平安的一月,幸福的一生!

分析:本句中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一刻、一天、一月、一年均构成递进。

【牛刀小试】

请你指出下列短信中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1.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愿一年一年人团圆!

2.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们向上攀登的脚步;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3.因为有星,夜才不会黑暗;因为有天,海才一片蔚蓝;因为有梦,生命充满期盼;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一片灿烂!

4.春有春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赏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愿你晨有清逸,暮有闲悠;梦随心动,心随梦求。

参考答案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文3

【关键词】诗词教学 唐人绝句 鉴赏能力

情中觅诗趣,日渐长涵养。在农村普通高中执教的十余年中,笔者发现,适量选取一些短小精悍、诗味隽永的唐人绝句辅助诗词教学,可以克服农村高中学生的诗词畏惧心理,进而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一、移情之诗趣

诗人饱蘸情思的画笔点染泼洒处皆是情采。若将主观感情移入自然景物,即“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物色带情”,也即“移情作用”。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把依恋之情依在柳、藤的缠系中。不说自己情系旧家,难舍难弃;却说柳藤牵扯难分,黄莺频啼惜别。在诗人充满纯情的眼中,久相处的柳藤、“浑相识”的黄莺也像他一样痴情绵绵、离情依依。诸如移情入物见诗趣者还有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杜牧的《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二、细节之诗趣

诗短情浓,描写典型真实的细节是最佳的选择,它最能因细而传神,由小而见大。工匠出身的胡令能身手不凡,其《小儿垂钓》一诗以细节传神而脍炙人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为其野态,“侧坐”为其姿态,“遥招手”为其神态,“怕得鱼惊”为其心态。前二句绘其形,后二句传其神。“遥招手”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细节,他将小儿全神贯注盼鱼上钩的心情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小儿钓得鱼儿之前,诗人已用他的生花妙笔钓得了满篇的童趣。捡拾细节显诗趣者还有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于鹄的《江南曲》:“偶向江边采白,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高声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三、曲写之诗趣

诗文忌直贵曲,更见情趣。由于“言此意彼”,读者可以驰骋丰富的想象,发掘诗中的含义,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于是诗歌便添得无限丰富的审美情趣。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是一首令人称奇的言意遥远而又贴近实情之作:“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言此”为“闺意”,意彼是“张水部”。就“闺意”讲,极富诗趣。一句,昨夜成婚;二句,今晓拜见;三句,先问夫婿;四句,装扮如何?新妇的惶恐心情、微妙心理如在目前。就“张水部”而言,“妙和无垠”。水部郎中张籍为文坛名流,与韩愈其名,时人并称“韩张“,喜擢拔后进,朱常得其教诲。临近考试,奉诗求教。新妇自喻,夫婿比籍,姑舅比主考,“画眉深浅”比自己的诗歌。比附无不关合,构思新颖独特。当然,张籍展读朱诗之后的和作《酬朱庆馀》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此次考试担心。

四、对写之诗趣

诗从对面写来,可收一石二鸟之效,能够极大地增加诗歌的审美容量和艺术情趣。罗邺《雁》:“暮天新雁起汀州,红蓼花疏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红楼。”“愁为心上秋”,在这令人思、令人愁的秋的夜月,“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拂拭不去思乡、思家、思亲之情,但诗笔偏不落在自身,而落在故园红楼的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这种“心已神驰到彼,诗人对面飞来”(浦起龙《读杜心解》)的手法要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最深入人心了。与此相似的还有白居易“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至除夜思家》)、高适“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等。

五、比喻之诗趣

比喻的妙用在“其言浅,其情深”。写人咏物,一旦以比喻出之,诗趣可谓妙不可言。王昌龄《采莲曲》(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采莲女的衣着相貌实际是比:碧绿的罗裙像荷叶一样鲜艳流碧,美艳的笑脸像荷花一样迎风开放。但诗人却以叙述和描写出之,新颖别致。第三句又将荷叶和罗裙抹上一层翠绿,荷花和脸庞涂上一抹粉红,让你在浩淼的荷湖上分不出人和荷。正在你细心辨认之际,一曲采莲歌悠然飘起。循声望去,那亭亭玉立的一株艳荷正是身着罗裙的采莲女子。

六、白描之诗趣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文4

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的话道出了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

吟读古诗,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维的诗情画意;吟读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让我们可以聆听教诲,受到启发;吟读古诗,如同徜徉在花海,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我们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我们吟:明月几时有;思念时,我们吟: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时,我们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我们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感叹时,我们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激越时,我们吟:凭栏处,潇潇雨歇……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去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它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礼。

【活动内容】

一、分门别类话古诗

(一)自然界的颜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称。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小动物,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诗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含有地名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今陕西省一带)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成语出自古诗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

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三、醉月赏花唱古诗

请你来点歌,男女生各选唱两首,看谁唱得好。

歌曲1:但愿人长久(王菲)

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今夕是何年……

歌曲2:相见时难别亦难(徐小凤)

歌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歌曲3:满江红(张明敏)

歌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四、灵活巧妙用古诗

下面是一位同学巧用古诗写的作文片段,请结合语境补写诗句。

(1)有幸去杭州,正赶上江南的雨季,阴雨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竟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参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今年的中秋节不比往年,我是“_________________”了,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参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跟踪训练】

一、全班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抽签背诵相关主题,每小组背出相关主题的2首诗,就可获得基本分100分。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

2.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

3.含(写)月的诗词。

4.描写离别情愁、相思苦的诗词。

5.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词。

二、各组每轮派一人参加抢答诗歌,答题者不能重复,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

(一)猜一猜

1.唐朝虞世南有首咏物诗:“的历流光小,飘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请问此诗所写何物?

2.表达不断进取、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你记得有几首?

(二)悟一悟

3.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节,你和同学去看望小学老师,买了一张贺卡,要在上面写上赞美的话。你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呢?

三、默写古诗。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6.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

7.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文5

关键词: 王采薇 《长离阁集》 思想内容

王采薇(公元1753―1776年),字玉瑛,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女诗人,琴棋书画皆通,尤工诗,著有《长离阁集》。王采薇为阳湖孙星衍妻,年二十四而卒,星衍为其整理遗诗,并属孔广森、洪亮吉为之序,自撰《行状》,又请袁枚为撰《墓志铭》。这在客观上扩大了王诗的影响,使之扬名后世。采薇诗多名句,其“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一联不仅为《随园诗话》卷五、《北江诗话》卷二及《然脂余韵》卷一摘句,而且祖袭者众多。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曾举出龚自珍《梦中做四截句》中“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陈云伯《月底海上观潮》中“归来小卧剧清旷,花影如潮满秋帐”,孙子潇《落花和仲瞿》中“满天花影下如潮,香骨虽销恨未销”,以及黄公度《樱花歌》中“千金万金营香巢,花光照海影如潮”等句,皆本于王采薇。[1]本文旨在对王采薇诗集《长离阁集》思想内容进行浅析,以期更全面地反映王采薇的生存状态和诗歌概貌。

一、真挚之情

在王采薇笔下,真情更加个人化,范围更显狭窄,基本上可概括为亲情与爱情两个方面。

(一)亲情

首先,是对长辈即父母的感情。父母有养育之恩,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孝的伦理道德,都使王采薇对长辈怀有真挚的感情,而在生离死别之际这种感情尤其强烈,试举一例:

疏镫残雨计宵程,贫日偏伤远别情。薄宦十年徒三黜,衰颜千里更孤征。饥尤励学怜诸弟,弱未酬恩厌此生。一夜趋庭梦言笑,晓窗垂泪听春莺。[2]

首联描写夜晚的景色,诗人在“疏镫残雨”中计算父亲离开的日子,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颔联用柳下惠“三黜”的事典,赞美父亲如“圣人”一般的美德,现在却要独自一人去千里外做官;颈联写父亲辛勤持家,不失孝悌大义,自己却还未能报答父亲养育之恩;末联追忆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诗人不禁流下了眼泪。诗歌从女儿角度写起:听闻父亲将远离家乡南下福建任官,离家乡有千里的路程,不禁在残灯细雨中生愁,追忆父亲坎坷的为官历程。忆苦思今,感慨尚未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不舍父亲离开,担心年迈的父亲一人远行的亲情,读来十分真切感人。

其次,是对平辈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在王采薇反映“姊妹情深”的作品中,哀悼三姐之亡的作品尤为感人,如她的《山斋病起忆亡姊》、《悼姊》、《七夕悼姊》,等等,我们试读其中一首:

残夜一禽惊,镫幽梦转明。把书寻泪色,掩幔想衣声。微病花全发,深眠月暗行。蜀弦尘里断,已任指尖生。[3]

首联写作者于晚上睡梦中被鸟叫吵醒,化用“月明惊雀”一句;颔联睹物思人,想起了亡故的三姐,所用手法如潘岳诗:“帷屏无,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4]颈联写时光的流逝,自己生了一场病,花都已经全部盛开了;末联写岁月流逝,自己己经很久没有弹琴了,化用苏轼“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一句。王诗抒发了对不幸早逝的姐姐深切怀念,像三姐这样的闺中姐妹却不幸早逝,对王采薇的打击无疑极其沉重,她心中郁积着深深的悲思,以至于“把书寻泪色,掩幔想衣声”,诗词浅意深,可谓其情哀、其情苦。

(二)爱情

孙星衍与王采薇夫妻同为诗人,闺中酬唱,琴瑟和谐,为旨趣相投、夫唱妇随之典范,人谓之“神仙佳偶”。他们伉俪情深,自然不能不形诸诗篇。

虚扉浃宵开,凉镫照幽素。肃肃鸦不翻,团团云稍去。蛩底闻行泉,箐黑辨浮露。外役于此捐,中疴自兹。循阶桂华歇,交户瓜蔓吐。徒乖有怀衷,未协长往趣。亦有同心人,斯情积难诉。[5]

王诗展示的是夜晚一同赏月的二人世界,静谧、温馨、甜蜜,充满了浪漫气息,蕴涵着浓浓的夫妻之情。

第二类是抒发夫妻生离的思念之情,且读以下这首词:

嘹唳归鸿惊社后,旅馆乡心逗。梦入晓云飞,绿遍天涯,不认门前柳。露桃影里人非旧,春也应难久。风日又清明,独对残红,寂寞帘垂昼。[6]

这首《醉花阴》纯是爱情词,表现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可与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重阳》比较鉴赏:一写秋情,一写春感,并非因袭,各有千秋。此词上片“设身处地”,从丈夫的角度写,写他作客在外,思念家乡,思念妻子……她设想丈夫住在异乡的客店里,耳听“春分”后的归飞鸿雁,发出一声声“嘹唳”鸣叫,不禁引起了深厚的乡心。春天到了,鸿雁都回去了,人却回不了家,于是只能做梦。这梦随着早晨的云,飞啊飞地到了家乡,但看到一片绿色、一片春光,却看不见也找不到家门口的杨柳,找不到家门内的爱妻。上片后三句写梦境,写爱情,既朦胧又真切,既美丽又深沉,可谓神来之笔。下片转而从自己角度写:作为年轻的妻子,丈夫在外乡思念着自己,自己又怎么样呢?自己在露天的井台边,在桃花的影子里,自觉有些消瘦,有些憔悴,似乎己不像原来那少女模样了。春天也好,青春也好,都在消逝,都在流失,自己于是只能独自看着满地落花。回到房中,干脆把帘子放下来,在长长的白昼品味那相思的滋味……

二、“闲适之趣”

官宦家庭出生使得王采薇少有外出的机会,无所事事,只能在家乡的优美环境中或庭院闺楼之内,于吟风咏月,闲情遐思中,体会人生的悠闲与满足,享受闲适之趣。闲愁、闲趣自然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一)闲愁

王采薇伤春悲秋诗中又以春愁的题咏为最多,如:

如何送春处,不见有春归。落雨丝阑住,残花蝶斗飞。黄鹂正漂荡,碧叶空参差。徒伤持桂酌,况复易裘衣。[7]

这首诗首联感慨春天的一去不复返;颔联使用“落雨”、“残花”的意象,描绘春余将尽的景象;颈联黄鹂的出现,只剩下繁茂的枝叶,而花已经凋谢,这些景象都象征着春天的远去;末联通过换衣服这个细节,再次点明春天已经不在了,只能空拿着酒杯感慨了。整首诗都在描绘晚春的景象,诗中流露出王采薇无可奈何、暗自悲伤的心情。由于有真切的生活体验,王采薇的这部分诗歌描摹细致,刻画工巧。

(二)闲趣

当王采薇走出闺阁,与大自然亲近之时,她所享受的闲适之趣乃是一种审美的愉悦,一种摆脱家庭俗事的超脱。其诗曰:

幽行已三里,村落半摊扉。只鸟时依树,孤萤不上衣。月平人影小,潮定橹声稀。沿水星星火,归惊宿鹭飞。[8]

这虽然是一首普通的山水游记诗,但却显得十分清幽。首联就用一“幽”字,开篇即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颔联描写了这个夜晚的景象,形容鸟与萤火虫,分别用“只”与“孤”,使读者体会到这个夜晚的冷清以及作者心中的清净;颈联描写了晚上江上的景色,潮已退,只听到渔民们划船的声音,划船声反衬了晚上江面的寂静,使读者感受到王维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9]的意境;末联似化用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0]一句,自己的船靠岸后,惊起了休息的鹭鸟。整首诗描写了秋天夜晚的景色,既有江面的,又有村落的。出现的声响无不反衬出秋夜的寂静,诗歌也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三、性别意识的初萌

王采薇的诗集中,除了有对闺阁家庭生活的关心,对与女性有关的历史事实尤爱吟咏,并且提出了一些不同于男性的看法。

(一)对男子负心的痛斥

珂声踏春疾,立处兰风下林末。柔桑落臂弱不收,花颊流红射朝日。冰缣夜断不愿金,妾泪自堕因蓍簪。仓庚能销妒,磐石男儿不镇心。[11]

这首诗是诗人有感“秋胡戏妻”故事而作。一二两句,描绘了秋胡夫妻相遇的场景,丈夫骑着马而来,与正在采桑的妻子相遇,第二句用谢夫人“林下之风”一典,表现了随心所欲、无忧无虑的气质;三四两句主要描绘了采桑时的场景;第五句用“乐羊子妻”一典,表现了秋胡妻藐视富贵,重视的是夫君的德行;最后两句是对秋胡负心行为的感慨与痛斥,前一句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呜仓庚”一典,说明秋胡妻的勤劳、贤慧和本分,后一句化用“磐石无转移”一句,痛斥男子负心。整首诗都在歌颂秋胡妻的贤德,从反面凸显男子的与负心,这在讲究“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是十分难得的。

(二)对后妃的同情

王采薇诗中亦有对“女性亡国”论的驳斥,同情后妃的不幸遭遇:

玉鱼如冰冷犀齿,雪色灵禽作仙使。石扇龙G守别魂,不似蟾宫敞千里。蓬莱山高无落虹,钗盒夜泣翡n空。雨零石磴荒夫草,W暗宫门缢女虫。[12]

这首诗在描写贵妃死后华清宫衰败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对贵妃死后孤独生活的同情。首句用“玉鱼”一典,小说记载:“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于口中,盖籍其凉津沃肺也。”[13]玉鱼暗指杨贵妃;第二句“雪色灵禽”当指“青鸟”一类的信使,指出贵妃已经魂游蓬莱;三四两句描写贵妃现在的居住环境,再也不如从前,“蟾宫”一词用“明皇游月宫”这一事典;五六两句写贵妃独自一人的孤寂心理并暗示华清宫已经失去了主人,“钗盒”是李杨定情信物,这里的“翡n空”意指由于贵妃的离去,华清宫华美的被子再也无人使用了;最后两句描绘了华清宫的破败景象,“缢女虫”是一种小黑虫,喜自缢,故名,这里影射贵妃的自缢身亡。整首诗描绘了贵妃现在的孤独生活和华清宫的破败景象,隐含了作者对贵妃不幸遭遇的同情。

参考文献: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462.

[2][清]王采薇.寄父.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3][清]王采薇.悼姊.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4][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梁]萧统编选.[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90.

[5][清]王采薇.复与季逑夜起视月同作.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6][清]王采薇.醉花阴“和薇隐韵”.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7][清]王采薇.送春.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8][清]王采薇.九月十四日舟由丹徒夜半与薇隐乘月登岸行三里作.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9][唐]王维.山居秋暝.[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2.

[10][宋]李清照著.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

[11][清]王采薇.秋胡曲.长离阁集(一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描写国庆节的佳句范文6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明代进人了一个成熟的历史时期。酿酒工艺技术不断提高,酒品制作层出不穷,酒质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酒文化进一步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更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推动与影响。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词话》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对世俗生活所作的广泛细致、深刻全面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作品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酒宴场面,其笔墨之富,远非同类作品可比。小说中关于酒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为了解与探讨明代酒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历史佐证,由此也可进一步领略与感受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历史风采。

被人认为“是大手笔,却是极细的心思做出来者”的《金瓶梅词话》,“读之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1}。别的不说,单是酒宴描写次数之多,名目之多,是其他小说无法比拟的。据统计,《金瓶梅词话》中“酒”字出现约2100 次,而摆宴成席约300次,几乎回回有酒宴,甚至一回中出现多次酒宴。小说中的酒宴名目繁多,有日常家宴、寿宴、接风宴、会亲宴、庆官宴、公宴,看灯宴、答谢宴、节令宴等等;酒宴的场面大小不等,多至几十桌,少到二三桌。宴席的规格等级也大有不同,既有招待尊贵客人的“吃看大桌面”,也有稍次的“靠山桌面”,还有“五果五菜的平头桌面”等。所谓“吃看大桌面”,就是指的“目食”、“耳食”之类的桌菜,是既可供欣赏又可供食用的豪华酒宴。它又称“吃看桌席”,是由吃席和看席两种桌面组成的礼仪性宴席。看席是席上插花、粘果的席面,明代流行的“面塑人物、动物植物”以及“泥塑人物”等,用“彩绢装成山水故事,列于筵上,以示华美而已”。这些精巧的装饰品,造成“一筵之费,多至数十金,饰一时之观,须臾尽为弃物”,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明代,看席已经不只是为礼仪而设,在有些场合,它还是送礼行贿的一种方式,书中第四十九回和第六十五回所抬送的金银酒器,正说明了这一点。它还是宴请者摆阔气、显排场、示身份的一种表现,小说作者正是借助这种“吃看大桌面”的描写,揭露了达官富豪的穷奢极欲和铺张浪费。如西门庆请蔡、宋两御史,一顿酒席就花了“千两金银”!据侯会先生在《食货金瓶梅》一书中推算,“明代万历年间1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人民币200元”,西门庆这一顿酒席花费之巨可见一斑。小说这样描写似乎有点夸张,其实这正是明代社会的真实反映。据说,《金瓶梅》时代的首相张居正奉旨归葬时,“所过州邑,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后来得到真定太守的款待,才满意地说:“吾至此仅得一饱耳!”

官绅财主的酒宴情景如此,底层百姓也有口腹之欲。不过两相比较,悬殊甚大。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由饫鲜餍肥的公子哥沦落为乞丐,包工头侯林儿请他到“食荤小酒店”吃酒,是“四盘四碟,两大坐壶时兴橄榄酒……两三碗湿面”,连酒带菜,共花了一钱三分半银子(第九十六回),合今天二十七元人民币(侯会《食货金瓶梅》)。底层社会的饮食消费水平,由此可见一斑。更可怜的是第一百回中的那些“挑河伙子”,吃的只是“一大锅稗稻插豆子干饭,又切了两大盘生菜,撮上一把盐”,就算填饱了肚子。这就是小说写酒宴饮食所描绘出来的一幅贫富悬殊图。

《金瓶梅词话》中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名目繁多的酒宴场面,而且还为我们描写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酒宴习俗。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在酒宴中也鲜明地体现出来。小说中酒宴在座次的安排上,要分出长幼、尊卑、亲疏。如西门庆家宴的座次安排是“西门庆与吴月娘居上”,其余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孙雪娥等小妾们两边列座,而且小妾们向西门庆递酒时还要跪着。酒宴每桌席在人员安排上,也颇有讲究。较正式的酒宴多为两人一席,贵宾则一人一席,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八至十人的大桌席。小说第六十五回中,写宋御史请六黄太尉在西门庆家摆宴。六黄太尉是一人一席,这是专席,“观席两张小插桌,是巡抚、巡按陪坐;两边布按三司,有桌席列坐;其余八府官,都在厅外棚内两边,只是五果五菜,平头桌席”{2}。作品中这些达官富豪的盛宴,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明代社会的酒宴的程序。酒宴开始之前,先在卷棚(一种有别于大厅的建筑物专名,并非临时搭的席棚)摆桌,安排吃茶和各种茶果甜食、美味菜蔬、蒸酥点心等,最多的达四十碟。客人到齐,然后在正厅开筵。主人向来宾挨个敬酒,按尊贵等次礼让到座位上去,叫递酒安席。此时乐妓弹唱相应的庆贺歌曲。宾主坐定,厨师捧献肴馔,艺人呈戏单听候点戏。这都是冲着首席尊客的。酒宴开始先上“大嘎饭”(大菜、主菜),较高级的酒宴必须有“三汤五割”,或者说“割凡五道,汤陈三献”。所谓“三汤五割”,即为上“割”菜要交替着上五道,上“汤”要交替着献三道。这是当时评价宴席档次高低的标准。三汤的第一道汤是百宝攒汤,五割一般指割烧鹅、割烧鸭、割烧鸡、割烧猪、割烧羊。这些割烧大菜,都是以全体烧制,以显示尊贵和气派,随后,由厨师切割开以方便取食。酒宴每上一道大菜,首席尊客都要有赏封。第四十一回写乔大户娘子宴请吴月娘等人时,先请众堂客吃茶,吃了茶到厅上,正面设四张桌席,让吴月娘坐首席,“两个妓女在旁边唱。上了汤饭,厨役上来献了头一道水晶鹅,月娘赏了二钱银子。第二道是顿烂烤蹄儿,月娘又赏了一钱银子。第三道献烧鸭,月娘又赏了一钱银子”。{3}每上一道大菜就要赏一次银钱,这也是明代较有特色的盛宴风俗。

这里要特别一说的是“鹅”,它是酒宴中主要的一道大菜,大凡大席总有鹅,诸如“割烧鹅”、“水晶鹅”、“烧鹅”等,而以“割烧鹅”为第一。以“鹅”为贵在《金瓶梅词话》之前的小说《水浒传》中已有描写,小说中多次写到人们吃鹅。最有名的是武松在孟州发配时,施恩在他行枷上挂了两只熟鹅,使武松一路走一路吃,养足力气,干出了血溅鸳鸯楼的大事。据资料记载,唐宋时人们普遍喜食鹅,以鹅为贵重食品,市上鹅的数量少,价钱贵。南宋人赵叔向《肯綮录》说:“今日淮而北,极难得鹅。南渡以来,虏人奉使必载之以归。予谓晋宋以前,虽南方亦不多得,唐时价每只犹二三千。”{4}

这种以鹅为贵的风气直到明代依然如此。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记载他的父亲以御史归故里,有一次请巡按吃饭,十几种菜肴中就有一只“子鹅”。按明代制度,鹅属贵重食品,御史这一级官吏不得享用,所以他家把子鹅“去其首尾而以鸡首尾盖之,曰:‘御史无食鹅例也’”。食鹅之风到清代始为之一变。据清代柴桑《京师偶记》云:由于食者少,“鹅之大者至有十余斤,人不常食,唯有凶事者用之”。这时北京人的嗜好已转向鸭,“京师美馔莫妙于鸭,而炙者尤佳,其贵至有千余钱一头”,贵重程度已接近唐时的鹅价。

明代这种以“鹅”为贵的习俗,连御史一级的官员都不得享用的礼制,在《金瓶梅词话》中有所冲破,酒宴礼俗在许多方面都有僭越。明代正德十六年曾对饮食器皿做出规定,一二品官员只许用黄金,不能用玉器,而商贾之家则不许用银器。但在西门庆家的酒宴上随处都是金、银、玉器,仅文中提到的酒杯就有金菊花杯、银高脚桃花钟、玉桃杯等各种质地款式的酒杯。这种在物质层面的逾礼越制,更深层的意义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于传统礼教的背离。

《金瓶梅词话》中酒宴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除了饮食外,参加酒宴的人们更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特别是广邀宾朋的筵宴,以礼数和排场为重,酒宴中搬演戏文、演唱小曲等娱乐活动必不可少。酒宴开始后,先上大菜,配上音乐戏文,一开筵就造成一片喧阗的隆重热烈气氛。搬演戏文大多搬演的是海盐戏,这是因为海盐戏不仅演员较之其他戏众多,而且唱腔和缓、曲调典雅,容易营造一种雍容富贵的气象。第三十二回西门庆宴请县中四宅官员时所唱的“四折《韩湘子升仙记》”便是海盐腔,第六十四回西门庆请众多亲朋伙计时也用“海盐子弟搬演戏文”等。酒宴上燕乐曲目、舞蹈杂耍听首席点配,均与筵宴的进行相配合,都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所以都应尽量做到应景。第六十五回西门庆宴请六黄太尉时“搬演的是《裴晋公还带记》”,这是一出表现富贵、象征权势的戏文。接下来伶官的“清弹小唱”是一套《南吕·一枝花》:“官居八辅臣禄享千钟近,功存遗百世,名播万年春……”内容是对高官显贵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

以上所述酒宴习俗与规格程式,在小说第四十三回所写的西门家宴中有详尽描述。这是西门家为儿子攀亲时的家宴,当时吴月娘请了乔太太及众亲戚。请看,一上来就是每桌四十碟的“茶果甜食,美口菜蔬,蒸酥点心,细巧油酥饼馓”。以后上的大菜,非常正规:先“小割烧鹅”,后来又“割凡五道,汤陈三献”,最后又上甜点元宵。不但如此,酒宴中还有文娱演出,结束后还放烟火。其排场之豪华,食物之精美,真是本文由收集整理匪夷所思!

行酒令比搬演戏文等娱乐活动与酒宴的结合更为密切。所谓酒令就是酒宴进行时为佐酒助兴所行的饮酒之规则。最早的酒令,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后来发展为宾客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宴会中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这样酒令也就由等级森严的饮酒礼仪变成了一种罚人饮酒的游戏了。在《金瓶梅词话》中,酒宴上觥筹交错,更是每每涉及猜枚行令。如第四十三回中,记西门家几个伙计等人饮酒行令:

于是八个人猜枚饮酒。经济道:“你每休猜枚,大惊小喝的,惹后边听见。咱不如悄悄行令耍子。每人要一句,说的出免罚;说不出,罚一大杯酒。”该傅伙计先说:“堪笑元宵草物。”贲四道:“人生欢乐有数。”经济道:“趁此月色灯光。”来保道:“咱且休要辜负。”来兴道:“才约娇儿不在。”书童道:“又学大娘分付。”玳安道:“虽然剩酒残灯。”平安道:“也是春风一度。”众人念毕,呵呵笑了。{5}

这伙酒友,除了陈经济是西门庆的女婿外,其余皆是小厮和什佣,行起令来也简单、粗俗。其形式在酒令中属“即席联句”一类。古代酒令的方法很多,行令涉及药名、花鸟名、戏曲名、词牌名、人名以及数目、成语、拆字、官职等,天上地下,无所不用,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小说中宴饮时的酒令也多种多样,第六十回西门庆绸缎铺开张庆贺宴上,沈姨夫提议行令:“或掷骰、或猜枚、或看牌,不拘诗词歌赋,顶针续麻,急口令,说不过来吃酒。”掷骰、猜枚、看牌等属于酒令中的游戏令,而“诗词歌赋”、“顶针续麻”、“急口令”等则是酒令中的文字令,许多情况下酒令都将游戏令与文字令合二为一。第二十一回写孟玉楼生日,妻妾酒宴时一起行酒令:

止是吴月娘同众姊妹,陪西门庆掷骰猜枚行令。轮到月娘根前,月娘道:“既要我行令,照依牌谱上饮酒:一个牌儿名,两个骨牌,合《西厢》一句。”月娘先说个:“掷个六娘子,醉杨妃,落了八珠环,游丝儿抓住荼縻架。”不犯。该西门庆掷,说:“虞美人,见楚汉争锋,伤了正马军,只听见耳边金鼓连天震。”果然是个正马军,吃了一杯。该李娇儿,说:“水仙子,因二士入桃源,惊散了花开蝶满枝,只做了落红满地胭脂冷。”不遇。次该金莲掷,说道:“鲍老儿,临老入花丛,坏了三纲五常,问他个非奸做贼拿。”果然是个三纲五常,吃了一杯酒。轮该李瓶儿掷,说:“端正好,搭梯望月,等到春分昼夜停,那时节隔墙儿险化做望夫山。”不遇。该孙雪娥,说:“麻郎儿,见群鸦打凤,绊住了折脚雁,好教我两下里做人难。”不遇,落后该玉楼完令,说道:“念奴娇,醉扶定四红沉,拖着锦裙襕。得多少春风夜月销金帐。”正掷了四红沉。月娘满令,“小玉,斟酒与你三娘吃。”{6}

这里照他们所行酒令来看,其制属《骨牌名贯串令》,但被月娘简化了,只要一个牌儿名,两个骨牌名,再合《西厢》曲文一句就成。这也确合大家子人的身份,众人所掷的酒令,正如吴月娘所要求的,是按“牌谱”说的。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时的“牌谱”,这说明《金瓶梅》这部世情小说,的确非常尊重生活的真实,它的种种笔墨,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除此之外,更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作者不是为了写酒令而写酒令。它写酒令是与写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崇祯本还是张评本,从批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评点家早已看出了《金瓶梅》的这一奥妙。对此,张竹坡在这一回的总评中作了精彩的点评:

后接写玉楼上寿,又将诸人后文,俱用行令时自己说出,如金莲之偷敬(经)济,瓶儿之死孽,玉楼之归李衙内,月娘之于后文吴典恩,西门之于一部《金瓶》。一百回内,以月娘避祸,孝哥幻化,与春梅嫁去,守备阵亡作照,雪娥之于来旺,以及受辱为娼,皆一一照出,或隐或现。而昧昧者乃以为六人行酒令。夫作者吃饭无事,何不可消闲,而乃为人记酒令哉?是故《金瓶》一书,不可轻与人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