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范例6篇

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范文1

第二节 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较多,但就新语文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比较,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体验出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聚焦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实现这—理念,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走向“主人”——体验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化社会观确信教育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整个方面(“完人”、“全人”观)。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非传统意义的“接受”,人不再是纯粹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消极的收纳者,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足够宽广的空间中“自由”地翱翔。可以表现为:允许学生不迷信“权威”,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写他们自己的文章,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

2.走向“生活”——体验的情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例如日常生活“语文化”——在看报、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等活动中学用语文,校园生活“浯文化”——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中学用语文,社会生活“语文化”——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学用语文)。

3.走向“活动”——体验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可以表现在阅读实践类活动(例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举办“读书报告会”、背诵古涛文比赛等)、口语交际类活动(例如短新闻会、热门话题讨论会、故事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听说训练类活动(例如听故事后复述、听广播后想像作文、听录音辨别正误、听记比赛等)、书面表达类活动(例如班级日记接力、故事接龙、写观察日记、小小编辑部、红领巾信箱、采写广播稿等)、游戏表演类活动(例如编演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书法绘画类活动(例如办手抄报、参观书法展、参加写字比赛、为课文绘插图、根据文意作画、制作小书签等)、社会实践类活动(例如参观调查、没计广告词、写贴春联等)。

4.走向“感悟”——体验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汉语言“意合”的特点决定了汉语的学习不宜依赖分析,而应重积累和感悟。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可以表现在:引导学生悟“文”(例如鼓励学生议论、对课文有多元理解、用个性化语言发表意见等)、引导学生悟“法”(例如推敲用词的准确、改变句式体会遣词造句的灵活性、调整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连句成段的多样性、比较归纳发现不同内容而用相同语言表达的形式等)、引导学生悟“情”(例如让学生感受语文内容中的自然环境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语文形式中的词韵美、对称美、意境美、整体美等)以及引导学生悟“新”。

体验学习即置身于一定的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经历之、感受之、考察之,最终认识之、掌握之。也就是在一定情境下的行动,看似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但因为它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种种内在的精神活动,因此可以说是个体整个身心过程的全面激活。

例如一年级就可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体验“写话”的乐趣:

(1)结合课文练习说话,让学生先说后写;

(2)循序渐进练习仿写;

(3)联系实际生活,寻找写作内容;

(4)五分钟“每日一评”与个别面批;

(5)编辑“微型日记选”等。

现在语文新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体现了以下特色:从偏重语言忽视形象,从字的形音义人手,字词句篇地逐层分析,转向强调形象的感染和学生独特的体验;从偏重浅白的时文,转向注重文言名篇;从偏重课文的例子作用,转向注重阅读数量;从偏重分析转向强凋感悟;从偏重理解转向注重背诵积累;选材从狭窄转向丰富多样;从偏重写实到鼓励想像;从偏重单一理解转向强调多元化和儿童视角;从偏重语言应用的技术性训练,转向强调精神理念的提升。以上转变较多地反映在语文的“体验性”中。

(二)以问题为中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课程的评价建议可以聚焦为——“以问题为中心”。要实现这一思想,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有趣有效的问题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思考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问题边探索答案,有时问在前、读在后,有时读在前、问在后,有时变换角度问读,让学生循疑而读,依读而进。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体现在善于将课文转化为问题(例如在课题处设疑、在矛盾处设疑、在重复处设疑、在结尾处设疑等),二是创设条件或提供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并能产生新的问号。

2.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爱因斯坦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疑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前者是就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属商榷型、完善型的学习活动;后者是依据自己对某一问题、现象或材料的观察、分析、综合,经类比、推广、概括或抽象,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属创造型的学习研究活动。语文教学中,既要教学生敢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质疑(例如教会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无疑处求疑或易错处求疑,教会学生提出疏通性问题、深究性问题、鉴赏性问题或评价性问题,教会学生以“是什么”为形式的直问、以“为什么”为形式的深问、以“怎么是”为形式的曲问或以比较形式出现的品问等)、既要让学生能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解疑(例如学生相互解疑、学生自己解疑等)。

现在一些专家指出: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从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这些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关注学习方式的设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聚焦为——“关注学习方式的设计”。

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学习方式是人的个性的独特表现。因此,语文学科应为学生的“探究”、“发现”、“研究”创造空间。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利用一切时空,甚至是超时空的学习资源,整合一切力量,进行有选择的学习研究和整体建构,从而获取知识、丰富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品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自主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多给学生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多给学生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张扬个性,形成风格。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中心,以探究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观察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操作演示、实验推理等),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探究知识的奥妙。例如以问题为导引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商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第三步,组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第四步,回顾反思,并提出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3. 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中应强调的组织形式。合作性学习不仅能活跃学习气氛,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网,信息共享,智力互补。一般来说,合作性学习的有效进行需要达到五个基本的要求:一是积极互动。学生必须认识到要对自己以及学习伙伴的学习负责;二是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必须有机会相互陈述各自正在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三是个人担负责任。每个学生必须对掌握教师布置的任务承担责任;四是掌握社交技能。每个学生必须尊重组员,合作解决矛盾,并能同其他组交流;五是小组合作加工。

4.开放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是全息的、开放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突破教材为本,引导多渠道积累,提倡组块学习。例如学一课去读多篇,学一点去带一个面,掌握一个词去拓展一大串等;二是突破课堂为中心,倡导多方面尝试,提倡课外学习。例如倡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后写日记、随笔,结合节日进行语言训练,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泡”图书馆等;三是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多角度求知,提倡跨领域学习。首先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链,其次要立足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与其他学科结合,可以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实践领域,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

设计策略范文2

〔关键词〕品牌策略形象字体设计

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影响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实施品牌策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手段。品牌是商品价值或服务价值的综合体现,品牌以特定的形象符号作为标记,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与品牌口号。文字是品牌构成与传播的基本要素,在品牌传播中字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字体设计与品牌策略的关系

文字是品牌传播的载体与工具,同时也是品牌设计的基本元素。品牌策略必须通过科学的字体设计方能得到实现,使用什么风格样式的字体,直接关系到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效果,因此,字体设计是品牌策略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品牌对字体的创造应用存在巨大差异。如麦当劳直接以首字母“M”作为母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形,使之简洁、美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来服饰品牌通过在汉字“大来”上加衣服褶皱来进行变形,从而把企业名称和产品属性直接传递给了消费者。随着文化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对于个性化与时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为了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字体设计上也不断求新、求变,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企业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化、多元化。

二、字体设计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字体作为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对品牌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好的设计字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因此,字体设计作为品牌策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起到强化品牌形象、增加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的作用。

(一)强化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一般包括文字和图像两种手段。文字和图像都具有表意功能,但图像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需要消费者对产品信息展开联想;而文字则具有直接表意性,它能给消费者传达确切的信息。例如:玉兰油护肤品的广告和产品的瓶子、包装的设计即使都很独特,但如果没有“OLAY”这几个字母,消费者还是没法识别玉兰油这个品牌;飘柔洗发露字体的设计,文字结构严谨,字面舒张,字体造型上平下齐,带给使用者舒适、美好的心情,但如果包装上面没有“飘柔”的变形文字,我们也就无法识别出该品牌。

此外,字体作为品牌的构成要素,对品牌的定位与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采取将品牌名称进行字体变形创造的方式来突出品牌个性,以区别于其它的品牌。如广东电视台的台标直接以汉字“广”作为设计主体,“广”字的笔划分别变形为字母“T、V”和“红口”的外形,强烈表达出“广东电视台”这一主题,整个台标图案呈三角形结构,象征广东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地域特征。“广”字上的圆点似东方升起的旭日,寓意广东电视台在党的领导下,为改革开放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构成“广”字的线条自然、流畅,洋溢着岭南文化自然清秀、秀丽的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强化了广东电视台的品牌形象。

(二)增强品牌内涵。文字作为传播思想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象形含义,特别是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化,时至今日仍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与联想。如,我们看到“水”,就能想到清凉、流动与源泉;看到“山”,我们就能联想到高耸、稳重与力量。中国的汉字大部分是象形字,是对具体物质的信息浓缩。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也是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挖掘汉字的内涵,再对文字进行从结构到外形的变化设计,使之具有独特的审美造型。消费者通过变形的文字读懂文字内涵的同时,也达到认知企业品牌的目的。

英文由字母组成,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企业品牌缩写字母的变形设计来传达企业品牌的名称与性质。如肯德基的标志是一个花白胡须、头戴黑色眼镜的老人和“KFC”三个字母。“KFC”这三个字母就是第一家肯德基店名称KentuckyFriedChicken的缩写。这三个字母既让我们想到肯德基的发展史,也清楚明了地把肯德基的主营食品展现出来,增加了肯德基这个品牌的内涵。

(三)提高品牌影响力。品牌策略的目标是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作为品牌策略内容之一的字体设计必须为提高品牌形象服务。各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在字体设计上大做文章。他们通过运用变形、夸张、笔划变形与对比等手法重构字形,增加了文字图像化特征,丰富了品牌文字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视觉冲击力。这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文字有助于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独特的字体设计能引起消费者的好感,并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和人际传播,可以提高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三、品牌策略下字体设计的要求

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区别于一般的书法字体与装饰字体。书法字体是一门造型艺术,属于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与品牌传播效果直接挂钩,它的目的性更为直接,更强调文字的传播目的、视觉效果和市场效应。因此,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视觉性。品牌策略下的字体作为品牌塑造的手段之一,它必须具有视觉直观性。一般的书面文字只具有表达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的功能,而不能长久吸引读者的目光。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就是要使文字区别于一般的文字,通过对文字外形的变形、加工以及内部结构的改造、调整,从而让文字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视觉冲击力,进而能长久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具有视觉性的字体更醒目,更容易被记住,在消费者记忆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有学者做过相关调查,发现具有独特外形的字体比普通字体更容易被记住。

(二)市场性。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品牌,打造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的传播效果最终要经过市场的验证。产品在市场上的消费份额越大,说明产品的品牌认知度越高,形象越好。因此,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必须关注市场的认知,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定位、塑造品牌个性与其相适应的字体。只有突出产品品牌的字体才是适宜的字体,能够赢得市场认可、消费者肯定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

(三)信息性。文字的存在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它可以传达图像无法表达的内容,品牌策略下的字体设计必须突出文字的这种信息性。通过这些字体,消费者能了解到有关产品和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如李宁的标志,变形的“L”。“L”是“李”字的首字母,直接让人联想到李宁,从而传达李宁这个品牌信息。

(四)经典性。一个企业的品牌标志往往要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品牌标志的识别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基本文化不会改变。品牌字体必须具备经典性,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因企业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而变得不相适用。如,肯德基从一家小小的快餐店到世界性的连锁店,而标志一直未做较大的变化。

四、品牌策略下字体设计的方法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品牌竞争中各大企业都在字体设计上不断创新。设计样式简洁,方法多元。品牌字体主要包括四种:品牌标志字体、企业标准字体、产品名称字体、产品宣传字体。下面结合这四种品牌字体的设计,分析字体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直接引用法。字体设计的目的是给消费者传达特定产品信息,扩大品牌影响力,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传达信息是字体设计的终极目标。在品牌宣传中,涉及到的文字信息比较多,设计者不可能对每个文字都进行变形,通常采用的是直接引用法;即引用基本通用字体,而只是对字体大小、颜色、明暗进行调整。这种方法重在传播信息,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

(二)变形使用法。变形使用法是在原来的文字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加工与装饰,使之更醒目独特,更具视觉冲击力。企业的品牌标志字体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减笔划或“改造”形态等技法,使字体具有新的个性特征和含义,来传递商品的信息和文化信息。此外,还可以将文字与绘画、剪纸、书法艺术融合,使汉字既赋有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又能增加产品品牌的内涵。这种经过变形的文字,因为跟企业文化有内在关联,形成独特的企业视觉文化,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岳晓泉.标志设计与汉字应用[J].装饰,2004(8).

[2].朱健强.品牌形象识别与传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3].马丹.字体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设计策略范文3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健全的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争之地。上海市场业绩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成功与否。所以企业都争相倾其所能,大展拳脚,取得一席之地。纵观此局,策略型设计的应用也趋向于企业对现代营销意识的转变,对产品形象的注重。

走进火爆的保健品市场,由于产品的高利润使得企业无论实力如何,只要有钱赚就争相去做,弄得硝烟滚滚,战国百家,产品形象也参差不齐,真叫人眼花缭乱。毫无创意,近似雷同,土气低俗的外观形象,大有人在,既感觉不到赏心悦目,又看不出与产品定位、营销方式有何关联,实在是让人莫名其妙,还有甚者,过分强调产品的功效,在产品的外观上直接图解式的表现,连起码的美学原则都顾不上了,毫无形象可言,看了真让人可悲,想想这样的产品怎么有信心做好市场,企业到底有没有考虑过产品的美誉度?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就表现的不错,其中恒寿堂就值得一提,其在上海市场算得上是颇有实力的一家保健品企业,旗下的产品有近10种,以金乳钙、深海鲨鱼肝油、深海金枪鱼油为主力产品来带动其它产品的销售。形成系列化的产品模式,广告宣传上也是侧重三大主力产品,其余产品顺带而过,在这样的一个营销思路下,企业是如何进行产品形象定位及推广的呢?鉴于系列产品的情况,则确定产品形象的系统化,在相同的风格里寻找各自的差异个性,如同兄弟姐妹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分别是鲜明的个体,这样的规划使产品种类多而不乱,利于企业营销管理,不同的产品分别赋予一个象征产品特性的图形LOGO,便于消费者购买识别。由于系统化的特点,使知名主打产品带动了次要产品的认知度,为企业大大节省了广告经费。鉴于产品的消费人群定位在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家庭上,所以在包装的设计需要体现较高品位,加强产品的信赖度,产生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根据不同的消费时节,设计出日常装和节日装,以适应平日服用与节日送礼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在广告宣传中,平面及其他媒体表现上都以各产品所特有的图形Logo来代表产品本身形象,使产品有了凝聚点,个性鲜明,广告效果独特。整体设计与营销策划相吻合,这就是策略型设计的系统性体现。

再来看化妆品方面,可采眼贴膜可谓是时下上海最为风光的产品之一了,她的出现掀起了女性养眼的风暴,“可采养眼法”成为时尚女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可采眼贴膜成为女性必不可少的时尚随身品。可采的成功,其中策略型设计的作用功不可没,在几年前,可采并不是这样,产品形象的问题困扰着销售,打造时尚的营销思路无论如何也不能提高产品的销售,为什么?难道是营销策略的错误吗?经过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形象太糟糕,设计根本体现不出一丁点儿时尚的感觉。尽管策划再好,也无能为力。可采决心全新设计,以策略型的角度重塑产品形象。彻底颠覆原有的包装形象,以清新时尚、女人味的元素重新打造,纯洁的白底映衬出宝兰色基调的各种纯天然中草药图谱,隽秀的“可采”二字凸显在蓝色不规则宝石形上,异常醒目,而且气质不凡,十足一幅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的好作品,产品广告,促销等相关的宣传品一律统一在这个主题内,使新一轮产品营销过程进展得异常顺畅,事半功倍,销售业绩飞升,现已成为上海地区眼贴膜产品的引领品牌,这是企业所料不及的,充分显示出策略型设计的实效性特点。

设计策略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境教学 策略

在知识创新的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我国正面临着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顺应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等进行变革,从而建构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使学习者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把情境的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一、情境教学的本质与分类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激发学习主体的兴趣、情感和思维,达到教与学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教学通过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和师生人际情境,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的选择中,使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推进的和谐关系。这不仅缩短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主体角色的形成,而且成为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激发教师极大创造力的动因,使师生都获得了自我的充分发展。

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主体和教学条件,创设一种新奇的、有利于明确学习主题的激情之情境。因此,要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要求,使用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多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为学习提供多种背景。其中主要的几种教学策略如下:

1.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该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建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也就是说利用一定的问题刺激,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难度的创设。

2.虚境模拟的教学策略

虚境就是虚拟的情境教学,在虚拟的情境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能提供声画并茂的教学内容。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象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热情。

3.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终身教育的目标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监督或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分析并使用信息。在该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不断地交流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机会,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自我导向作用, 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从错误中学习和对已学得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能力。

4.可信的教学效果评价策略

情境教学者采用纯自然的学习评价,评价经常是结合真实性活动进行的,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及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对象,这种评价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且与知识的情境是完全结合的,也就是评价是学习情境中密切关联的一部分。

二、设计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情境教学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传统的单纯讲授式的教学,其最大的不足就是使知识从其实际应用的环境中剥离出来,成为空洞、抽象的概念、规则。它强调按照真实的社会情境来改造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可以说,真实性是情境教学的生命所在。教师应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积累可以设计或利用为情境的事件或信息,把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面向生活。为了运用情境教学而设想的虚假的情境是不可取的。

2.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情境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功能性教学环境,它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通向教学目的的桥梁。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教学情景是一个文化的复合体。情境中的任何细节、任何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多方位考虑,设计出统一、优化的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适切性

任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都必须适合其面对的学生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年龄、城乡环境等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对低年级学生宜设计实体和模拟情境,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则宜设计对学生思维有一定挑战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情境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选择、设计。如语文学科中的想象情境、增强情感体验的情境不一定适合数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则常用实物演示情境进行教学。

4.简约性

由于教学情境多为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所设计,所以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和设计、运作教学情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于繁琐、复杂的教学情境不仅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易造成课堂内容主次不清,扰乱学生思维。教师在设计、编制教学情境,制作有关工具、课件时,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如果情境教学的运用增加了教师、学生的负担,则认为这个情境教学的设计是失败的。

总之,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廖兰清.新理念下的情境教学[J].甘肃教育,2005.1-2

[2]刘 雯.构建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4

设计策略范文5

一、混合学习的基本原理

远程教育由于其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受到其他人为的干扰,其中派生出许多因素影响了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例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讲授,轻视教学的整体跟踪与评价;突出理论知识学习,淡化动手实践环节;急于增加网络课程数量,忽视构建教育资源的质量;没有正确发挥技术的作用,放弃教学环境的营造;企图以人机交互替代人际交流,放弃面对面教学的优势等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混合学习理论提出的策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国外学者对于混合学习给出了各种定义和解释。MichaelOrey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定义混合学习:从学习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适于自己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从教育管理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了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等。

HarviSingh和ChrisReed将混和学习描述为应用多种传递方法的学习计划,其目的是使学习成果和学习计划传递的成本实现最优化。他们将混和学习定义为:混和学习注重应用“恰当的”教学技术与“恰当的”个人学习风格相匹配,以便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技能传递给“恰当的”人。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以下的原则:运用混和学习时应该首先考虑学习目标,而不是传递方法;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应当支持多种不同的个人学习风格;每个人都将不同的知识带入学习体验中;在许多情况下,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是即时、即需。

KayeThorne则认为混和学习是从e-learning发展而来的概念,它将在线学习与更多的传统学习和开发方法混合起来。混和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合理和自然的进展,它为构建个别化需求的学习和开发所提出的调整提供了极好的解决方案。混和学习为整合由在线学习提供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机会,而这种在线学习则是具有传统学习最优秀的交互性和参与性的。混和学习是通过智慧和教师一对一的交流得以支持和强化的。

我国教育发展过程和教育技术应用的实际有其相应的特点,特别是开展时间较短的远程教育更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其中实施的混合教育则应包含切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意义,即混合学习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其基本原理是:混合学习过程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混合学习是在对网络学习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理念。

具体地来说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而概括起来混合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混合学习的原理正是针对远程教育的弱点而产生的,因此在远程教育中采用混合学习的策略,则可有效提高其教学质量。

二、在远程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策略的设计要点

在远程教育中将其优势与其他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是实施混合学习的核心。在远程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主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学媒体的混合和教学环境的混合等3方面来实现。

1.教学模式的混合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教学模式包含指导思想、主题、目标、教学程序、策略、内容、评价等要素。

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比,可以明确在远程教育中将面对面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进来的内容,其中师生间的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经验的建立及教学跟踪与评价等是教学模式混合设计的重点。

2.教学媒体的混合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表2简要对比了不同教学模式下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

通过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媒体的对比可以看出,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媒体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弱点仍是明显的,例如:缺乏师生人际间直接交流、教学内容表达的真实性仍不足、无法获得实际的实践经验等,这些方面是教学媒体的混合设计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一些人为因素也影响了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媒体对教学内容的表达质量,例如:教学媒体的选用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教学媒体开发质量不高、教学媒体缺乏不断维护等,这些因素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3.教学环境的混合

教学环境是与人类教学活动相关的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合。其中包括师资水平、校风学风、道德品格、师生关系以及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软硬件环境。

远程教育中名师上课、易于扩大教学规模、网上信息丰富等都是突出的优势,但由于远程教育中的学生长期处于网络上的虚拟教室中,不利于通过师生交流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充分感受校园氛围的熏陶。另外,远程教育系统以外的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易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上述因素也是进行教学环境的混合设计时应考虑的重点。

在远程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策略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避免目前远程教育中只采用几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弊端。

三、在远程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策略的技术实现方法

在远程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的策略时,很重要的一环是教师的面授、辅导和答疑以及学生实验。然而由于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固有特点,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的机会是有限的,因此混合学习策略的实现主要采用在技术支持下融合面对面教学中的各种优势的方法完成。表4是在远程教育中实施混合学习策略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是在目前条件下能够实现的。

设计策略范文6

关键词:报纸平面设计元素;设计;设计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大众的消费理念逐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先前的物质生活已不再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动机,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心理情况的追求,情感消费已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理念发展趋势。人们对商品的愉悦性、情感性和符号价值体现更为注重,很多人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没有非常具体的消费对象,只是想通过消费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思想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时,商品包装设计的功能就表现出来了,包装平面设计对提高产品的销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包装平面的设计策略。

1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元素

优秀的包装平面设计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人性化、娱乐化和新奇性特征,这类特征同常规商品包装设计特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也正是这类差异的存在使得人们对商品包装设计有很大的兴趣。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包装平面时,不断破除常规思想的束缚,大胆地进行设计理念创新,在遵循包装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具特色、更别出心裁的优秀包装,不断为消费者创造惊喜与意外,吸引他们的消费注意力,满足他们的精神消费需求。通常情况下,包装平面设计中包含的设计元素有文字、色彩、图案、留白等。首先,文字是构成包装平面设计的主要元素,文字设计一般用于说明产品的名称、使用方法、生产厂家信息等,设计者在包装平面设计中一定要从大小、字形、色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处理,并通过多行同色字等方式来突出字体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质量。其次,色彩是构成包装平面设计的又一重要元素。

包装的色彩是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对受众的冲击力最强,所以设计者尤其应该注意设计好包装的颜色,通过合理设计色相、纯度、明度等,提高包装设计的水平。再次,图案在包装平面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案的设计大都源自设计者对产品的理解,通过设计创意选择图案的大小、亮度以及位置等。为了提高图案设计的水平,设计人员尤其应该注意包装平面设计中图案设计与背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做到主次有序,有效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最后,在包装平面设计中,留白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技巧。在中国的传统国画中,画家大都会借助大量的留白来突出或彰显画的意境,让画面更吸引人。为此,在现代包装平面设计中,设计者也可以通过设计留白的方式让包装平面设计的内容不沉闷,充满流动性,彰显设计的秩序美和韵律美。

2包装平面设计策略分析

在包装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注意以下设计策略:

2.1注意包装平面设计的骨架结构,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美观性

任何优秀的包装平面包装设计都应该包含文字、图案等元素,并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信息,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包装平面设计应该有主次之分,设计者可以为自己的包装设计确定一个主角,并通过对主角的创造,使其成为视觉中心。与此同时,注重对各类设计配角元素的设计,使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整体提升包装设计的水平,做到包装设计的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对于设计者来说,尤其应该注意避免各个设计元素主次不分。另外,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还应该注意合理把握统一和对比的美学规律,合理处理色彩的变化和面的大小变化。统一的设计大都会给人一种稳定、调和的感觉,而对比的设计则会给人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设计人可以从产品的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

2.2合理利用各类设计元素,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趣味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商品包装及时进行改变,以满足时展的要求。而趣味性包装的出现不但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状况,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时展的要求。在包装设计中,设计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色彩、图案、留白等方式,提高包装设计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商品包装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诱发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使其产生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是商品包装设计的根本目的,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这一目的实现的基本要求。趣味性的产品包装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对商品自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最终实现商品的销售价值。趣味性的商品包装不但可以在瞬间抓住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和独特性的审美追求,为消费者制造精神情趣层面的放松感和愉悦感。

3结语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消费影响越来越大,而包装平面设计已经成为商品包装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水平,设计者必须合理处理各类设计元素,并通过掌握设计策略,提高包装平面设计的整体水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拱云学.运用空白作为平面设计要素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2]张鹏.平面设计在包装装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5).

[3]陈卓勋.包装平面设计中色彩技巧的把握[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

上一篇设计元素

下一篇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