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例6篇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内容作以下三点表态发言。

(一)强化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坚持强化学习,以学习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以学习增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做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坚持把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与重点职能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督促文旅局、交通局等分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二)坚定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用平常心看待岗位,用责任心运用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谋取规定以外的非法利益,不贪钱财、不贪享乐、不贪图名利地位,俭以养德,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坚持以人民至上,做群众身边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交际能力

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通常很自然地运用到语言技能的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生活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哪一种技能进行交流的。单独运用一种语言技能的能力不能说明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语言教学把这四种技能合理地结合在恰当的情景中。尽管课堂不是真实生活,但是交际语言教学提供类似的活动与练习,让学生运用综合语言技能。

一、英语交际教学的特点

传统英语课堂过多注重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孤立词汇的记忆,无关联句子的翻译,而对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作过多要求。并且传统课堂的教师也不用英语而以母语授课。在此状况下,语言教学就成为背诵语法规则、词汇的沉闷过程。交际语言教学则是一种富有意义和挑战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有:

1、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有意义的教学语言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在大脑中保留的时间要长过机械学习的时间。

2、交际语言教学追求的是有效交充,教会学生如何沟通。

3、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

4、交际语言教学的首要原则是情景交流。让学生与创设情景中适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可以用故事、熟悉的情景和人物或现实生活的对话来提供信息沟通的真实情景,从而让学生增强交际能力。

5、流畅性和准确性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语言的流畅性在情景中判断,而不是抽象地孤立地加以评价。

二、交际教学材料的组织与运用

交际语言教学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交际原则(即利于组织有真实生活情景的活动,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去进行交际的兴趣);(2)任务原则(即所选用的材料能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任务的学习活动);(3)意义原则(即选择的材料能促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增长交际能力)。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所选用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充满真实情境交际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有三种材料常被用于交际语言教学中:(1)基于课文选用的材料(如教科书);(2)为完成某项交际任务而选用的材料(如游戏、角色扮演);(3)真实的生活情景材料(如杂字、广告、歌曲)。

交际语言教学材料的特点大致有:(1)互交性。学生经常是面对面谈论,共同合作。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语言的有用性,使用语言的成功感。并且学生可以利用交流的机会检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是否正确。另外,也使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开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状态下,从他们的同学那里学到知识。(2)任务定向。所选用的材料是用来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需要个性、情感的投入,这对学生提出了挑战,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3)语言的使用为真正和不可预测的。学生自我选择说什么、如何说,他们不必模仿式表达孤立的语句。学习材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意见、情感进行交际活动。(4)材料有利于组织提供有意义的活动,而有意义的活动与学生的需求、兴趣相关联。(5)材料提供充足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方式(听、说、读、写)和不同情景(谈歌、故事、歌曲等)中使用相似的语言。

三、交际教学活动举隅

交际语言教学活动和练习的范围没有限制,只要能鼓励学生进行交际就行。事实上,任何帮助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练习都可以被认定为交际活动。学生听地铁报站录音,学生在彼此谈论中解答疑问,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在报纸纸中获取信息,学生填写申请表格都可以看作是交际活动。

交际语言教学活动的实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1、交际语法教学。交际语言教学的语法学习,同样可以创设情境。例如,教句型“Doyoulike...”,学生在询问其朋友对食物的喜好过程中完成了句型的学习。再例如if虚拟条件从句教学,在讲解if虚拟从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情景进行操练。

Ifyouhadonemilliondollars,whatwouldyoudo?

Ifyouhadthreedaysleft,whatwouldyoudoduringthesethreedays?

IfyouwerePresidentBush,whatwouldyoudotoimproveeconomy?

2、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可以围绕一中心词汇,让学生进行与中心词汇相关的词汇记忆,词汇相互关联的方式,在介绍诗歌或文学作品时十分有用,它不单单是引入新词汇的方法,而且就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了“热身运动”的作用。中心词汇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前缀、后缀等。如教词汇tree引发的其他词汇学习。

TREE----green、bird、forest、leaf、high、trunk、root、flowers、shade、branch、climb

3、口语教学。分小组让学生在设置情境下进行口头交流。例如情景:你的同学杰克要去北京读书了,全班集资50元钱准备给他送礼物,你们每位都提出给他送怎样的礼物最好。

StudentA'ssuggcstion:Buyapenandinscribeit.

StudentB'ssuggcstion:Givehimacopyoftheschoolmagazine.

StudentC'ssuggcstion:Givehimabookaboutherfavoritehobby.

4、写作教学在图片作。文中经常运用交际语用教学,如在给你的朋友的信中,在给警察的报告中,在你的日记中描述你目击的一次交通事故。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3

将文化意识植入大学英语教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

1,充分挖掘语言教学材料。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好教材——既有中国学者的独立之作,又有外国专家的原版论著,或是两者合作。在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关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让学生评估他们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否与教材中的陈述相符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谈论文化内容的文章,如“cultureshock”“transnationalmarriages”等,新视野听力教程中每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栏目叫做“culturetalk”,针对一个特定问题由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谈论在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现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将其利用到极致。

2,利用英语传统媒体和文学作品。英语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小说都可以用来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材料载体。例如文学作品就被广泛用作语言学习材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内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电影,尤其是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学的绝佳材料,例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功夫之王》《雪花秘扇》。这些电影以外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这其中的技巧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3,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都是信息技术带给外语教学的一系列便利。这些资源除了可以像传统资源一样使用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使用者参与到了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他们能够通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种亲身参与式的体验教学形成文化意识并且根据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反省。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给其他学习者(尤其是处于非中国文化语境的)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聊天软件聊天来实现上述过程。

4,探索地方文化多样性。对于缺乏海外经历的学习者来说,以国内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为例子来诠释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强,更能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产生共鸣,并且更经济。学习者发现不同地方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注意到这些群体之间是怎样沟通并和谐相处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例子带入课堂,由教师条分缕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这些行为,并将其中可用的经验、技巧最终推广到不同语言(英汉)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因此因地制宜,通过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引入文化使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往往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流的鲜活例子,这些经验可以被用作课堂教学内容。目前各大学一般都配有外教,执教英语课的教师往往也有着较为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这种与外教或者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提供了将跨文化交流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又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反思,进一步发展文化意识。

以上这些做法试着将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可获得的资源,如课本、教师,和在课堂外获得的但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如互联网,一起利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足够多的跨文化交流素材,探索本文化和外文化,并且对比反思这些经验。

结语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4

【关键词】表达与交流 文化 目标 内容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66-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学科教育中,语文课程有文化熏陶的作用,是课程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其中“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课程目标、教材功能、内容设置方面具有丰富的课程文化特征。

一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文化

语言表达是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实践活动,“表达与交流”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能力、把握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素养。

“表达与交流”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高中生的言语行为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作文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口语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表达,做到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在写作与口语交际联系和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世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文化精神。正如朱自清在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目标时所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文化素养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应是真实而有效的,能在个人文化素养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表达与交流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立人”的基础上“立文”“立言”,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文化、表现自我、传承文化,并结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具有实际写作与交际能力的健全人才。

二 “表达与交流”的功能文化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培养个性化的言语能力。

语言是实用的交际工具,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培养表达与交流的综合素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语文教学角度看,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文化的交流开拓更广的空间。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正常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人类的思维成果也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而得以巩固和发展的。”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表达与交流”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对实际教学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表达与交流”的内容文化

高中必修教材中“表达与交流”内容以主题为单位,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潜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贴近生活,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人文关怀。

写作教材的编写突出实践性,每个主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个部分。话题材料贴近生活,启发性强,写法分析浅显易懂,操作性强,练习题主题鲜明,兴趣性强。教材的选编体现了教材辅助学习的多种功能,在学生的写作学习和训练中以更真实、更有效的形式和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指导与探究、实践与交流两个部分,教材内容以丰富的知识和实例为主,以网络知识作为补充,拓展学生的认识。该部分教材体现出活动性,在交流训练题目中,突出交际活动的要点和要求,隐含着交际对象的关系构建。

写作与口语交际作为两个部分编排在教材中,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表达与交流教学内容的整体,其内容可分成选文系统、训练系统和指导系统。选文来源于阅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古今中外经典的文章,有中学生的作文实例及网络中的作文素材。训练系统的内容丰富多彩,要求适度,多为材料作文。指导系统由作文实例和分析材料组成,供学习者分析参考。教材的内容系统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内容上体现着人文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教材的选编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益于语文教学中文化素养的积淀和形成。

四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表达与交流”教材的使用应从学生学情出发,培养、呵护学生的表达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的文化素养,建立健全其人格精神。

写作和口语交际是实践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和交际实践活动,在其中培养表达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同时,写作和交际教学应注意联系生活、回归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真实体验生活和人生,关心社会和自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写作和交流习惯,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命,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

表达与交流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可提供多样的训练供学生选择,选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可指导学生从丰富的图书、报刊、网络、音像资源中发现信息,促进自己写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从文化视角关注语文新教材,可以发现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材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教学中应注重课程文化的建设,利用新教材的文化特征促进高中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论教本与写作[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21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5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语言交流的价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心理学家们甚至称“学前期”为“角色游戏期”。学前阶段是幼儿口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角色游戏为幼儿与同伴的语言交往提供了实践机会,对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为幼儿与同伴创设了多样的语言交流情境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所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角色游戏能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语言运用情境。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较为简短和随意,在教育活动中的同伴讨论又相对有限和正式。但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更加投入更加轻松地进行交谈,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在多样化的角色游戏情境中,体验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无论是娃娃家、理发店、超市、还是医院,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并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每个人都有交流互动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看看、讲讲、听听、编编、演演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为幼儿与同伴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交流素材

角色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角色扮演机会,也为幼儿与同伴的语言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角色游戏的主题怎么确定、角色如何分配、选用何种活动材料、在怎样的场景中展开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话题。有时孩子们还会因为对某一游戏情节设计的意见不合而出现争执,引发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当游戏中遇到困扰时,孩子们也会共同参与讨论,解决难题。各个角色游戏区的活动通常都是热闹纷呈,小医生们耐心地与病人交谈了解病情,“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快乐地分享着今天发生的趣事,“理发店”“鲜花店”和“童装店”里不时传来店主与顾客的谈笑声、讨价还价声等等。正是这样丰富的角色游戏活动,为幼儿与同伴提供了交流的话题,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间的交流话题也变得日益丰富与多元。

二、提高幼儿同伴语言交流能力的指导策略

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始终伴随着角色游戏活动的始终,角色游戏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幼儿的游戏语言进行正确的指导,就不能发挥其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会影响到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因此,良好的游戏情境、适时的正确引导、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幼儿语言运用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为幼儿营造积极的同伴交流情境

1.多途径整合游戏材料

游戏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的游戏材料越丰富,游戏的内容就越充实、越新颖,幼儿对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为了使角色游戏的材料丰富多样,为幼儿的对话提供更多的交流素材,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更新角色游戏区的活动材料。一是巧用废品。游戏中的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一块布头可当娃娃的小被、围巾,也可以当窗帘;塑料化妆品盒可当碗、盆、锅等。二是妙用教具。教师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角色游戏中,如头饰、计算卡片等等,这些孩子们熟悉的教具能够在角色扮演中发挥作用,孩子们可以模仿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三是让幼儿参与制作各种游戏材料。如,让幼儿用废旧材料布置娃娃家场景,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和玩具放在相应的游戏区角。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会觉得格外亲切,和同伴表达、分享的愿望也会更强烈。

2.多方面积累游戏经验

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公园、博物馆、工厂、社区等地方参观,积极获得多方面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来介绍一些各个行业的知识和经验,甚至录制一些工作场景片段给小朋友看,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增长见识。幼儿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就更加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二)利用游戏情境和角色特征指导幼儿进行交流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前阶段是幼儿想象力的快速发展期,每个幼儿对游戏中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设想,对角色游戏的情节也都有多种大胆的尝试,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讲述给同伴。幼儿之间表达和分享的过程既有利于他们明确角色游戏的开展方式,也是促进同伴交流的最佳途径。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即使他们游戏的过程并不够完美,但只要他们有独特、新颖的构思,语言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积极地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教师对幼儿积极的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大胆地投入到角色游戏当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师和同伴的肯定中,每个幼儿都能 够充分体验自我表达的进步和喜悦。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构思进行斥责,则会让幼儿变得敢想而不敢说,从而错失帮助幼儿积极大胆进行表达的时机。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对幼儿进行肯定和褒奖,应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语言表达和游戏过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2.培养幼儿积极倾听他人语言的能力

幼儿处于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角色游戏中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同伴的,使得角色游戏经常“跑题”,有时干脆各玩各的,最后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让他们自己去找同伴商量,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指导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思考能够进一步增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性,讨论和协商也将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交往和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3.引导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语言特征

中大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开始通过相互协商与合作生成新的游戏主题、角色和情节。教师可以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申请角色、扮演角色,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幼儿在游戏组中自由申请想要扮演的角色,经过相互协商达成一致;第二种是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幼儿当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个人的想法及能力来分配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定期交换扮演的角色,这样每个幼儿都可以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幼儿的思维模式容易固定化,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能长时间扮演相同的角色。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幼儿拓宽思路、调整角色,以便增加角色游戏的复杂性和趣味性,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游戏角色的语言运用情境,丰富同伴语言交流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4.启发幼儿与同伴在游戏中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角色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能使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和同伴协商,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依赖教师。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制定游戏的规则。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人物角色多样、情节更加复杂,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障碍,教师应当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强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幼儿在与同伴交流时的表达沟通能力。

(三)在游戏后的互评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角色游戏之后的讨论和评价环节也是促进幼儿同伴交流的有效时机。教师可以请每个游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其他组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的角色游戏活动,分享自己扮演角色过程中的体会,或者将自己小组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思考,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整个过程教师应当作为倾听者共同参与讨论当中。通过对游戏过程的反思、分享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角色游戏过程的印象,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能够让幼儿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中增强分享表达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得孩子真正愿意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由想说到敢说,最后达到喜欢说。

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当明确角色游戏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角色游戏活动素材,创设良好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幼儿提供多样的角色游戏语言运用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同伴语言交往的技能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许桂花.浅谈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2):145.

个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6

关键词:微技能;口语交际;策略培养

现在多数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自信不足,口不能言,词不达意现象普遍。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对口语交流虽然也抱有美好希冀,但是整个教学更倾向于“重笔头轻口头”的现状,使语言的综合运用成为理论上的可行,口语交际犹如模式表演,徒具外形而已。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课标中说的技能再细化,形成课堂行之有效的微技能呢?

百度百科对微技能的界定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吸收、了解该语言书面或口头发出的种种知识和信息。基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学好语言就要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而每个技能又可划分为更小的语言技能,即微技能(micro-skill)。

一、Why――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微技能

1.搭建框架,指导口语教学

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英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快捷、最专业的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韵律和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微技能的界定让教师能准确认清每节课的语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预测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体系

怎样的语言交际是完整的?今天的交流有效吗?学生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的评价与衡量。微技能的渗透和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价,更突显其学习意识,收获成功。

3.给家长有效参考的标准

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极为关注,语言微技能的教学使他们能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英语表达状态,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学会指导沟通的途径。

二、What――使用微技能需要什么

1.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领航者。教师对微技能的准确认识,对语言材料的精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会并熟练运用于交际中,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交际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会了微技能,并能运用微技能进行口语交际,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2.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是学生进行交流的内容,只有合适、有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并注重微技能的使用和反馈。小学生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要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整合。可以是教材上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英文歌曲,简单信息等资源,也可以是网络上的一些趣味话题或时文等语言资源。

三、How――怎样使用微技能

1.明示口语微技能目标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大道的目标。”语言微技能中需要的策略有:语音类(发音、模仿和语调)、口语策略类――有关话题的引出、维持、插话、转移、回应和结束;运用不同的口语词块,固定句型表达等等。

2.组织针对性口语活动

(1)耳濡目染

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语言也是如此,要想学会交际,首先要学会倾听――听英语表达的语气、节奏、力度;其次就是多模仿――学语流,学地道的表达。除了布置例常的每周20分钟听读外,每天的早读课我都安排学生听迪斯尼动画英语,剑桥动画英语等原版语音材料十分钟;之后让学生跟录音朗读;关掉声音,尝试给录音进行配音。在这样的语言环境浸润下,学生语言表达得更地道、更流畅、更自然;能学会利用非语言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开口、勇敢地开口、优美地开口。

(2)头脑风暴

口语交际之所以会困难重重,学生有口难开,绝大多数原因在于学生“积不厚,启不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补充经验,提升水平,拓宽思维。牛津教材的设计大多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语言材料,对于这样的一些材料,我们要善于放手,鼓励学生关注话题的引出、维持,善于将过去的知识组成自己的口语“储蓄库”。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时事话题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的练习,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收获很多。

(3)脱口而出

学习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用。微技能最终的呈现方式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口语输出。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每个单元的主题、学生的生活时事进行大量的talk show练习,为学生脱口而出创设机会。

脱口秀练习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重组大脑中的信息,并通过简单的交流,比较流畅地进行表达,既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胆识,也可以检测学生各项微技能的综合运用。

3.学生主动反馈与评价

(1)知“微”积厚――微技能“举一反三”

学习者要能够连贯地说出几个词或几句话,前提是学生有这样的语言积累;学习者能够把词语按照不同的长度,以组块的形式说出来,关键在于学生的组块意识;学习者能够按照某种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班有一本“诸葛亮词汇本”,学生本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收集。如字母a开头的单词:apple,an,animal,Ann,American,...,拓展到以go开头的词组:go swimming,go to school,go home,...形容人或事的词;形容动作的词汇等等不一而足,积累语言厚度。

(2)知“微”见“章”――微技能“举三归一”

微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和评价,离不开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例如,表演对话“mummy and her baby”,学生分别从得体性、准确性、流畅性给表演的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风采奖”;评选“礼仪小卫士”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流活动,实现微技能的举三归一。

(3)知“微”见“著”――微技能“归一悟三”

语言的各项技能都是互通的,能说会说就懂得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写,即所谓归一悟三。在微技能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更善于模仿,更关注听到的内容,并努力尝试运用听到的内容;学生通过词汇和句型的积累,能在口头上表达对某一话题的理解,并能通过话题进行简单的写作。通过微技能目标进行作文的互相评阅。同时通过写作,反馈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再训练,最终实现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语言微技能不是万能的

史宁中教授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传递的,只能考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语言交际的智慧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微技能的运用也离不开基于学生实践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技能都是空谈,所以我们切忌微技能的喧宾夺主,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