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健康管理范例

个人健康管理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1

关键词:健康;大数据;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其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但是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公民个人的隐私信息,因此大数据运用过程中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的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1健康医疗大数据存在的信息安全威胁

健康医疗大数据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医药服务信息、疾控信息等进行采集、聚合,个人健康医疗信息主要是指在个人健康检查、疾病诊断与控制或治疗、医学研究等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肌体特征、健康状况、人际接触、遗传基因、病史病历等方面的信息。健康医疗大数据通过分析个体医疗信息能够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服务。但是大数据技术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数据面临泄露风险,影响患者安全及隐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的特定个人的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医疗记录、照片、影像资料等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如果保护不当,都可能存在主动或被动的泄露。大数据具有价值密度低的特征,单一数据可能不存在隐私泄露,多源数据聚合后可能会存在身份识别的风险,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构成严峻挑战。例如2016年7月有媒体报道了我国275位艾滋病感染者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犯罪分子在诈骗电话中通过准确说出病患的隐私信息取得其信任,谎称为病患办理补助以骗取病患钱财。另外,医药信息外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事件等都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构成威胁。

2个人健康医疗信息的法律保护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一种信息资产,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始信息和数据的保护,即医疗机构或经过授权的大数据相关企业收集到的个人医疗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脱敏处理,这种情况属于个人信息和隐私,可从隐私权、信息安全维度进行保护;另外一种情况是数据获得者对健康医疗数据进行了合法的信息脱敏处理从而使其具有了智力成果或经济价值属性,那么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途径予以保护。刑法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他的相关法规也有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但都收效甚微。因此最新的《民法总则》新增了个人信息的保护,首次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希望能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起到较大作用。该条将个人信息权从隐私权中独立出来,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归属关系,强调信息是个人所有财产,个人对其具备支配地位。相关企业可以依法获取和利用个人信息,但要承担法律义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国外的立法保护实践

首先,美国在健康医疗信息和大数据应用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一个法律体系。美国的《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法案),还配套制定了“安全规则”和“隐私规则”。美国对儿童信息、医疗档案、金融数据等一些比较敏感的领域的信息安全保护尤为重视,分别进行了立法,如《消费者网上隐私法》、《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以及《电子通讯隐私法案》等。美国在其医疗信息化战略规划中还指出要创造一种医疗健康信息存储和安全使用的社会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安全无忧地受益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另外,欧洲议会制定《保护自动化处理个人数据公约》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八项基本原则并进行了具体的法律规定;加拿大的《个人健康信息隐私与使用法案》,规定了信息管理人必须使用去身份化信息进行符合法律规定的研究等。

4完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保护的建议

4.1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大数据应用中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首先在于行业自律,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收集、处理以及应用个人健康医疗数据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并要求健康数据相关的企业和医疗机构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个人数据隐私安全进行监测监管,建立诚信档案或信用评估记录,注重内容安全和技术安全。

4.2规范健康医疗数据的采集和使用

个人医疗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还经常出现在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设置标准规范进行约束。一是通过自身或关联的公司开发的移动平台收集健康医疗数据,必须在被收集者的知情同意下,通过合法途径收集并正当使用;二是第三方机构通过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健康医疗数据,必须要设置数据安全防护墙,通过严格的信息脱敏过程,使得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服务,但是要明确正当使用和非法使用,还要对个人信息使用的途径进行严格界定。

4.3把个人健康数据归还给个人,在信息使用和保护中找到平衡点

个人信息权属于私权性质,应当充分尊重交易双方在个人信息安排和处分中的意思自治,把个人信息如何利用的决定权交由权利人来决定。在医疗健康信息的使用和保护中进行平衡,使得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在不会损害到个人的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5结语

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前景广阔,我国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和保护模式。制定和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单行法的立法进程,严格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准入门槛,制定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的管理规范,真正创建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专业诊疗及健康惠民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孟群.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保障“健康中国2030”建设[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06):539.

[2]许培海,黄匡时.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数字医学,2017,(05):24-26.

[3]汤啸天.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和隐私权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17-123.

[4]黎勇.实践中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C].美国洛杉矶,2016.

[5]吴小同.大数据环境下隐私保护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7.

[6]何延哲,付嵘.275位艾滋病感染者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再次警示:安全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核心基础[J].中国经济周刊,2016,(30):79-81.

[7]王忠,陈伟.我国健康大数据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7,(11):54-57.

[8]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3,(04):62-72.

[9]王冰倩,李亚子,李娟,等.HIPAA演变分析及其启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02):47-51.

[10]舒婷,梁铭会.美国联邦政府医疗信息化战略规划(2015-2020)内容简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5,(02):2-4.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2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评价和干预的过程,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的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护和促进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2、对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的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并可以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1]

3、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的步骤

3.1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就是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一次健康测评,科学客观地了解个体身体状态,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纳入到健康管理系统中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例如对于体型偏胖的老年人应该侧重于血脂、血糖及血流变的检查。

3.2健康评估及调理

根据体检结果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从整体上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了解身体处于何种状况,然后确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3.2.1处于疾病状态

对处于疾病状态的老年人应确定病因,明确诊断,给予及时的就医和用药方面的指导,并给予营养指导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例如对于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要明确现在处于高血压的哪一级,并根据身体状况和血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并在饮食和起居上对患者进行指导。

3.2.2处于亚健康和基本健康状态

对处于亚健康和基本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应该从预防入手,在心理减压、饮食营养、运动保健、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理。例如对于体型偏胖的老年人虽然血脂、血糖及血流变检查是正确的,但仍然要注意定期复查,同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并加强锻炼。

3.2.3处于疾病预警、疾病前期状态

对处于疾病预警、疾病前期状态的老年人应从预防和改善入手,把好饮食营养关,进行系统的膳食指导,同时配合各种综合调理方法,以调理不适的症状,恢复健康状态。例如对于血糖异常,但有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应该要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和锻炼,同时适当配合食疗,如多吃一些如苦瓜、山药等有一定降糖作用的食物。

3.3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个人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2]健康教育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整,让疾病远离自己。如对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发放糖尿病宣传手册,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并通过回访,随时了解患者血糖的变化和用药后的效果,并针对患者血糖的情况,根据需要对药物进行调整。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防疫;健康信息;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0前言

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防止疫情向院校扩散、守护师生健康、维护校园稳定,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需进行统计汇总。数据量过大、接触的人员过于复杂、操作过程非常烦琐,是包括院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健康信息统计过程中遇到的几大难题,因此,设计开发一套《防疫期间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非常必要。

1系统设计

开发《防疫期间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初衷就是实现人员健康信息统计无纸化、简单化和准确化。实现无纸化可减少直接或间接的人员接触,降低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和时间成本,提高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便捷化即可借助该系统简化工作流程,使每位统计者与被统计者都能轻松、便捷地完成操作。实现准确化可最大程度地避免错填、漏填各类数据,使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可靠。系统用户分成系统管理员、单位管理员、个人用户共三类,按各自不同的权限有各自不同的管理功能,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单位管理模块以及个人信息的提交与管理模块。

1.1系统管理

需拥有系统管理员权限,可实现单位、单位管理员的管理,能进行系统设置、密码重置、资料管理与备份等。

1.2单位管理

需拥有单位管理员权限,可实现员工用户管理、设置信息选项、使员工能按照要求提交信息,并生成各种报表。单位管理员还可设置门禁登记数据信息项目及会议签到等。

1.3个人信息管理

由员工用户按要求提交所需信息,并可修改个人资料及密码,通过微信小程序端用户还能以扫码的方式实现门禁登记及电子出入证核实、会议签到等功能。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数据流如图2所示。系统管理模块及单位管理模块采用B/S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网站即可进行相关设置或查询数据生成报表。而个人信息管理模块除以B/S架构方式,使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访问外,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为用户提供服务,如:信息提交、门禁登记及电子出入证的审核、会议签到等。

2系统实现

整个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开发,前端采用Html5规范,从而保证能从包括个人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在内的任意终端以通过浏览器的方式访问本系统,并且兼容微信小程序,个人用户可通过手机的微信小程序提交相关信息。Linux为后端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PHP语言及MySQL数据库。在数据库设计过程完全遵循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和伸缩性的原则,通过数据表间关联减少数据冗余。客户端无需维护,避免数据冲突,降低了维护成本。

2.1通用功能模块

通用功能模块指的是常规的登录、退出以及密码管理、资料管理等功能模块,三类用户均有操作权限。用户登录后,系统会按其不同权限显示不同的导航菜单,且每个页面都会启动安全模块,一是审验用户权限是否与该页操作匹配;二是审核用户提交的信息是否会涉及数据安全及系统安全。

2.2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员是整个系统的管理者,主要功能有对单位名单管理和对单位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主要功能数据流如图3所示。系统管理员登录信息后,对单位名单和单位的管理员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导出列表文档等操作,也可管理系统备份数据、系统资料信息等。

2.3单位管理员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单位管理员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对单位员工的管理,单位可以是一所学校,也可以是某个班级,还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部门。数据流如图4所示。单位管理员可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初始等操作,名单可由Excel文档批量导入;另外,还可设置门禁登记、会议签到时所要求的数据具体项目等。

2.4个人用户信息提交及管理模块

个人用户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用户提交个人健康信息、定位、门禁登记、会议签到等,个人健康信息一般包括晨、午测温,信息知晓承诺,照片类及定位信息佐证材料等。为保障程序的普适性,普通用户提交的信息,可由单位管理员设置每天不限制提交次数或限制提交时间等。数据流如图5所示。

3关键技术难点

3.1用户定位信息的采集

室内用户定位信息是通过读取用户IP地址,再从IP地址库中查询获取位置信息;而室外用户定位信息是先读取用户手机GPS数据,再调用腾讯地图API、百度地图API,并与IP地址定位相结合,多种方式综合对比,从而保证位置信息正确无误,位置信息精确到具体村、小区及门牌号。在位置提交页中不出现地图,用户也不得自行修改地址信息,从而避免一些定位软件中经纬度及地点信息可人为修改的弊端。

3.2微信小程序二维码的生成

用户在各重要场所门禁点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快速登记,也可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会议签到,因为每个点位的ID都不相同,所以其对应的二维码也不相同,因此系统需要调用微信小程序开发中的二维码生成接口为每个点位生成小程序二维码,从而保证包括门禁会议ID等数据的参数向微信小程序后端正确传递。

4结束语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4

关键词:健康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健康的意识普遍增强,在不断追求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对个人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同时,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健康档案为职工健康提供可靠的疾病风险评估、检后健康预防作用。笔者所在的山西省儿童医院职工健康体检工作由单位人事部门管理。笔者从事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多年,现结合本单位为例,经过认真梳理,对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出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

1.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从2008年以来,医院职工的体检工作一直由人事部门负责,医院每年10月份以后到年底要组织安排职工体检一次,从原来的在正式职工群体(在职及离、退休正式职工)逐渐扩大到医院的所有职工,充分体现了院领导对职工健康的重视和关爱。另外,医院在省医保中心备案的正高级保健干部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组织实施,人事部门统一把职工健康体检报告从体检中心取回来并在单位进行备案。由于过去医院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系统地安排专人管理,把工作管理重点放在了职工健康体检的组织安排实施环节上,而对后期的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报告、检验结果、健康建议等等信息未及时和职工进行沟通汇总,致使每次职工健康档案的登记信息存在遗漏。2.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护工作者既是百姓健康的守护者,同样也是健康的被守护者。作为省级医院三甲医疗机构,现有在职职工2500余人,担负着三晋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工作,特别是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相比成人医院的工作量两倍以上,许多医护人员劳累过度、每天休息睡眠不足,身体超负荷运转处于亚健康状态,年轻的女职工过早内分泌失调,大龄女职工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医院每年职工体检总有个别职工检查出一些重大疾病诱因,根据医院考勤系统统计,现在每月职工因病请假人数者达3%左右,这不仅影响到职工本人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到单位的整体经济效能,不得不引起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的重视。

二、存在问题

1.医院职工对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缺乏高度认知意识。个人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医护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一线医疗工作,忽视了个人健康问题,总认为自己学医懂医,大病远离于自己的错误想法。另外,职工在健康档案信息反馈方面与档案管理者之间缺乏交流平台。医院对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健康档案管理者对职工健康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没有搭建好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缺乏有效的主动服务意识。2.医院档案管理者对职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够。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应该在向服务对象加大宣传力度、说明健康档案涉及的内容、用途并征得职工同意之后建立,因为只有得到服务对象的配合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对健康管理才有实际意义。3.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简单化、不规范、档案利用率低。作为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对单位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意义、作用、原则、内容等基本框架不太熟知,对职工健康档案未进行及时登统计、分类、整理、归档,职工利用健康档案途径少,档案成为一种死档,其使用管理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过去医院对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只是简单地统计、造个花名册,简单地把检查材料、化验单、检查报告登记、汇总一下作为成为职工体检的基本情况,具体健康情况没有进行详细记载,这样每年体检的内容不全面,历年的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一种病多次出现,每年体检都有,有的病情加重了也没引起职工重视,年年体检,年年有病不及时治疗,反而拖得病情因加重。未真正实现对每位职工健康档案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整理,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等情况不能进行科学归类,未对出现常见病、慢性病进行跟踪分类,对存在疑问须第二次进行必要项目的检查再化验的结果未及时补录,尤其是医生对职工检查结果评价一栏的建议录入不全面,存在原始的手工录入过于简单化,未对职工健康档案进行系统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未让档案真正活起来。4.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未充分发挥职工健康档案效能。管理者未能发掘职工健康档案的功能,现在职工健康档案体检的途径很多,作为医疗机构,一般是由三甲医院承担体检,有专门的职工体检中心,我院结合自身的情况,把一些能自己体检的项目进行内部消化,其他项目放在承担体检任务的体检中心进行,这主要是医院为节约体检成本来考虑的。目前,职工健康检查还存在的问题是检查的项目不够完善。医院一些重要的检查项目没列入职工体检项目之中,原因主要是医院投入的经费不足,职工人数多,医院开支大,平时对一些常规项目内容进行了检查,不是全身检查,从而导致了职工的健康档案信息不全面,对特殊疾病预防方面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建议年龄段在55岁到60岁阶段的在职职工,在临床一线工作了25年以上的CT和核磁共振等纳入职工体检的项目,虽然费用较高,但对职工的健康更应当放在首位。要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对职工健康档案检查的项目,逐一进行完善,对职工体检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做到一口清。

三、提出对策及建议

1.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专人专档专盒。对职工健康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编号,实现一人一档装入档案盒。纳入检查项目,检查结果等等,一一列出各个项目进行量化,对过去逐年的检查信息进行了归类整理,便于职工对过去历年检查结果进行抽查对比。2.加强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保护隐私措施。职工健康档案涉及到个人的许多隐私,档案管理者应严格保守职工体检档案的秘密,放入固定的场所专人保管。3.完善医院职工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建立职工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院的OA办公系统“宏景”系统开发职工健康档案数据录入系统,建立职工健康电子档案,便于职工就医查询,方便职工备查使用。医院本身,是对患者负责的医疗机构,利用医院的资源便利条件,加快完善医院职工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非常必要,可以利用院内的信息化建设,整合职工健康档案,利用现代医院信息分建设的条件促使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职工可以利用医院的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利用个人身份验证信息在前台网上查询自己的健康情况,使自己真正地触摸到自己的健康线,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管理者在后台就职工过去的病史、病情档案等进行完善、整合。职工就医时借阅带上档案,这样有助于医生对职工疾病的有效预测。4.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本着职工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个性化、关爱式服务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促进职工体检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由于医院每年人员进行一些变动,如每年招录新员工,职工退休,职工调动等,都涉及到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特殊人群健康档案如骨密度检测结果、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肺功能检测、糖尿病复查结果和慢性病随访记录要达到不漏一人,要对职工的健康进行科学、系统、持续追踪。档案管理者要系统地掌握职工健康需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管理服务者系统地掌握服务职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疾病诊断、及早预防治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总之,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者要时刻把职工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完善职工体检信息存入数据,建立长效的职工健康档案机制,可随时查询并进行历年结果对比。为职工健康中提供满意的服务效果,为职工健康提供电话回访、短信提醒、检后咨询、健康指导等服务,邀请健康专家来院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亚健康职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职工更加以饱满的热情,更加健康的体魄投入到一线工作之中。每年的职工体检工作,既是职工的一项福利,又是单位职工的一项健康检查制度,这为职工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体现单位对职工的一份关爱,同时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之中,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关乎于医院对职工健康成长的一项长远制度,要充分发挥医院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之为职工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5

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定位

商业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从当前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要立足于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医疗保障的经办人。当前保险业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模式有管理型和经营型两种。管理型模式是指保险公司提供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管理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但不承担基金管理风险和盈亏。它的优点在于利用了保险公司管理具体医疗行为的特长,使政府能够从烦杂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但是这种模式市场化程度低,保险公司缺乏足够的经营动力去参与管理。同时,这还需要地方政府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经营型模式是指社保部门作为投保人代参保人在基本医疗基本保额以上统一向商业保险投保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以合同形式承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的优点在于市场化程度高,并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从现实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从投标来看,保险公司多以低费率作为招标的主要竞标手段。二是从承保来看,医院卫生系统、社会保障系统、保险数据未实现相互联通,医疗数据基础较差,缺乏厘定费率的历史数据。三是从管理来看,目前保险公司参与程度太低,很多地方都无查询病历权、无驻院监督权、无信息系统参与权,只有事后简单核查、支付赔款的权限。四是从政策来看,社保部门经常会进行较为重大的政策调整,比如说起付线的降低、参保人群结构的变化等等,这必然改变保险公司的实际赔付率。由于存在以上问题,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营型模式在我国举步维艰,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商业健康保险的承保人。商业健康保险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路径。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要求。它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逐步由简单的费用报销和经济补偿,向疾病前、疾病中、疾病后的综合性健康保障方向发展,改进参保人员健康水平,提升了健康保险服务内涵。尽管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占比只有4.8%,远低于成熟市场30%的水平。这里既有保险行业内部的原因,比如说经营理念落后,重规模轻服务;发展方式不科学,以外延式增长为主;创新能力薄弱,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等等。也有保险行业外的原因,与欧美国家奉行的大市场小政府理念相比,我国更加注重以政府主导去构建医疗保障体系,因此使得现实中极少人在基本医疗保险保障限额之上投保商业健康保险。

医疗责任风险的管理人。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在现代医疗保障体系中,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经常发生,医疗责任险作为转嫁医疗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北京、上海、福建、云南、青岛、广东等地开展的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在分散医疗机构财务风险,引入第三方机制缓解医疗纠纷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医疗责任险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对保险公司而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赔付风险高;对投保医院而言,大医院实力较强、投保积极性不高,小医院则认为医疗责任险索赔困难、手续繁琐,不愿投保。当然,这种情况是医疗责任险发展初期面临的普遍问题,需要在下一阶段中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引入第三方调解、完善机制制度等措施,扩大医疗责任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的投资人。2010年,国家颁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从欧美的经验来看,保险机构持有医疗机构的股份,不仅可以在业务领域深入合作,实现保险行业和医疗行业优势互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保障服务。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行为,防范道德风险。在保险公司通过参股方式投资医疗卫生机构中,平安保险先行一步,先后投资了慈铭体检、保利祝福你大药房、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公司、深圳龙岗中医院等,逐渐形成体检、门诊、线上和线下药房的医疗产业链。此外,人保健康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在医疗数据分析、预付标准测算、诊疗绿色通道和慢性病预防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保险业投资医疗机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大型公立医院积极性不高,医院参股门槛较高等。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克服,但长远来看,保险业参股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将是发展的趋势。不久的将来,保险投资医疗卫生机构将越来越多,双方的合作也将越来越密切。

美国在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障体系的经验借鉴

美国的医疗管理体制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商业保险深度参与到其医疗保障体系之中,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是由公共医疗保障和私人医疗保障两大部分组成。公共医疗保障类似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主要由三个医疗保障计划构成。第一个是面向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的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基本保险制度,投保人年轻时参加并按月缴费,到65岁退休时才开始享受待遇。第二个是面向穷人的医疗救助制度(Medicaid),救助对象是低收入人口和没有参加医保的人口,其资金来自联邦与地方财政。“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的支付方式不是将现金直接支付给个人,而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支付给医疗健康机构的提供商。第三个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健康保险制度。实际也是一个由财政拨款的救助制度,不是保险制度,无需个人缴费,救助对象为19岁以下儿童。在有些州,这个制度与医疗救助合二为一,在有的州是分开的;其资金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财政。美国政府举办的上述三个医疗制度覆盖人口合计大约1亿人,仅占美国3亿总人口的33%。私人医疗保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雇主性医疗保险,美国大约有99%的大企业、62%的中小企业为雇员及其家属购买雇主性的医疗保险,覆盖大约1.75亿人。主要采取企业为主与个人共同承担的模式,由政府提供税收的优惠政策,第二部分是商业性个人医疗保险,个人从市场上购买商业保险,这大约覆盖了2700万人。此外,还有5000万人大多为自雇者或失业者等,既不享受雇主性医疗保险,也不够享受公共医疗保险的条件,没有任何医疗保障。2009年奥巴马推行的全民医疗改革方案,就是把这5000万人纳入私人医疗保险体系,并采取完全的市场处罚方式予以强行推进:如果有人不去购买,就将受到一定的经济惩处;如有保险公司对患有疾病的人申请参保拒绝门外,也将同样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从而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全民的医疗保障。#p#分页标题#e#

经验启示。美国的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分工科学。公共医疗保障与商业医疗保障按人群进行较为科学的分工,公共医疗保障负责老、残、幼、穷这些弱势群体,而其余都交由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医疗问题。二是着眼长远。美国市场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与企业发展和人才建设紧密联系,企业要吸引人才,必须要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健康医疗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人才才能充分发挥才智。三是要使个人受惠。美国个人健康自付部分逐步减少,从1960年占“个人健康支出”的55.2%下降到2007年的14.3%。四是税收优惠。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工资收入要纳社会保险工薪税,购买医疗保障计划的保费可以抵扣相关税收。

推进我国商业保险业参与医保体系建设的政策思考

商业保险参与医保体系建设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福祉,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加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主要是厘清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适应人群、职责边界以及经办主体,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

出台保险参与医保项目的管理办法。对经营主体、经营模式、费率和管理费、经营期限等进行明确规定,引导保险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理性参与医疗保险项目,以盈亏基本平衡为原则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减少恶性竞争、努力实现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障项目能够持续经营。

形成与政府部门更紧密的合作机制。保险公司与社保、卫生部门要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保险公司需加强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投入;社保部门则要树立更为稳定、可持续的政策导向,引导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对医疗行为进行监控;卫生管理部门则要扩大商业保险监督权限,允许保险公司进行病历查询,并不断完善驻院监管制度。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医疗健康大数据;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健康记录;生物医学信息

医疗健康大数据面向健康人群、患者、医生、医疗机构、政府、药械企业、保险公司等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在临床科研、公共卫生、行业治理、管理决策、惠民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影响着整个医疗行业的变革。医疗健康大数据促进了医疗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研究,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量巨大,语义和数据集成已经成为医疗数据分析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对各类数据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如社会经济、生活方式、行为、临床、生理、细胞学以及疾病机制等数据;同时,需要将生物医学研究部门的研究数据向社会透明公开,消除数据隐私和监管限制。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涉及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系统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人文因素、社会科学、医学和其他健康服务学科,需要研究人员跨界合作。

1医疗健康大数据分类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人类与医疗及生命健康相关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集合。根据健康活动的来源,医疗健康大数据可以分为:临床大数据、健康大数据、生物大数据、运营大数据。

1.1临床大数据

临床医疗的主要目标是关注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临床数据主要包含电子健康档案、生物医学影像和信号、自发性报告系统等数据。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healthrecords)是在一定时期内健康服务人员用来管理、存储、共享医院门诊和住院处、精神卫生中心、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处方等异构医疗数据,并进行分析的个人终身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涵盖了与患者相关的所有关键临床信息,如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往病史、进展说明、问题、药物、生命体征、实验室数据、免疫接种、放射学报告、医师观察、收费信息和保险信息等。电子病历是指以信息化为媒介,用电子化方式来保存、管理、输出、传送患者医疗记录和健康信息的方式,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1]。电子病历可以满足多个医生同一时间查看患者病历,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将循证指南并入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电子健康档案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按ICD、HL7-CDA等标准分类的结构化数据或text、pdf等格式的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可以记录和跟踪患者健康数据并对其加密,从而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生物医学影像和信号提供由皮肤、骨骼以及生物活动产生的电信号或磁信号,产出解剖结构的高质量图像,包括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超声波、心电图、脑电图、神经电图、肌电图、胃电图、心音图等。生物医学影像和信号属于非结构化临床数据,数据库利用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按病理分类,弥补了人工分类的局限性[2]。自发性报告系统通常用于上市后的药物安全性监测。目前一些研究使用了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的数据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效果良好。然而不良反应报告生成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作量,且自发性报告系统在报告不足的情况下反馈较差,许多健康群体不了解或不具备足够的信息来提供报告,因此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3]。

1.2健康大数据

健康大数据包括对个人健康产生影响的生活方式、环境和行为等方面的数据。当前创新型数字化健康设备和应用不断进步,提供了个人健康数据用于个人医护的独特环境:一方面健康大数据使患者在自我健康管理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医生对患者生活的临床洞察力。健康大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个人健康记录、社交媒体健康数据和潜在的健康数据。个人健康记录(PersonalHealthRecords,PHRs)主要包括个人自我追踪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采集的连续的健康数据。个人健康记录可以用来跟踪正在进行的治疗或监测,了解个体通过专业健康服务人员开展的健康状况管理情况;同时还包含病人自我管理的健康数据,如食物追踪、日常活动、血压检测等。个人健康记录设备能捕捉到较长时间范围内多个临床数据点,改善临床设置的限制,是临床个人健康数据的有力补充,医生可依据健康监测数据及时验证和调整诊疗方案。在远程医疗中,身体活动数据等自我追踪数据在识别潜在患者等研究中具有开发潜力[4]。社交媒体数据是健康群体提供的在其它任何来源中都无法获得的健康数据,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工具、短信等沟通工具产生的健康数据。除传统社交媒体外,越来越多特定的医疗健康类社交媒体网站为健康群体提供接收信息和情感支持的平台。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都利用这些数据来提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信息,一些研究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来开展健康干预。潜在的健康数据主要包括与个人健康相关的社会经济学、依从性、环境、生活方式的风险因素等信息[5],如亲属关系、购买行为数据、第三方支付数据等。潜在的个人健康信息与系统导向的生物医学研究联系起来,可以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个体医疗之间提供持续、跨领域的沟通[6]。

1.3生物大数据

生物大数据是指从生物医学实验室、临床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获得的基因组、转录组学、实验胚胎学、代谢组学等研究数据,有助于理解遗传标记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传统的“一刀切”治疗方法转变为基于基因组数据的定制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近年来,用于高通量分子分析的整合、管理和探索工具在临床背景下蓬勃发展[7],与电子健康档案、健康大数据的互相整合,使开发动态个人健康预测模型成为可能,通过考虑个人生物学背景,有助于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医疗,促进临床实践与生物医学专业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

1.4运营大数据

运营大数据是指各类医疗机构、社保中心、商业医疗保险机构、药企、药店等运营产生的数据,包括不同病种治疗成本与报销数据,成本核算数据,医药、耗材、器械采购与管理数据,药品研发数据、产品流通数据等[8]。运营大数据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有助于医院精细化运营及成本有效控制,支持保险精确定价;在管理决策方面,可以使决策者多角度掌握医疗机构运营情况,为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问题与展望

2.1开发健康数据集成和分析工具

当前从临床、健康和生物大数据固有模式中移出数据的成本较高。不同的医院类型,如教学医院、社区医院的临床环境不同,由于医学领域本身复杂,设计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障碍在于如何得出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一致、高效的流程。医药行业变量数据过多且因病人而异,信息系统需足够灵活以适用不同的需求。而不同的系统供应商数据模型不同,数据库极其复杂、内含许多嵌入式逻辑,供应商一般不会公开自身数据模型,因而移出不同系统的数据具有较大挑战,相关研究工作多限于特定健康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数据。因此,需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开发健康数据集成和分析工具,将不同系统数据安全移出专有的数据模型,并高度集成以患者为基础的数据模型。目前,一些机构应用新的技术和软件提高健康数据的实用性,并实现了实时的数据结构化与集成分析。如OHDSI提供了通用数据模型以标准化来自不同机构的医疗数据,并开发了系列软件进行病人队列筛选、分析变量提取、数据质量分析和统计模型分析,已在多个研究方面证明了基于通用数据模型的共享数据参与临床大数据分析的可行性[9]。

2.2整合个人健康记录与电子健康档案

目前,许多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和产品都是独立的,不能整合在一起。PHRs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这些数据进入临床应用环境,将其并入患者电子健康档案中。为了将自我追踪等设备得到的个人健康数据真正融入患者治疗中,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需更具互操作性。目前马约诊所通过第三方,如苹果的HealthKit授权患者将手机的健康数据发送给医生。在此过程中,应确保以事实为基础的健康服务应用程序克服限制,不完全受市场主体利益的影响,通过参考政策和建立平台来支持健康应用和个人健康记录/电子健康档案的整合;由专门机构审核应用程序设备,保证其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3平衡隐私保护与信息共享之间的矛盾

生物大数据可提供可靠的个人遗传学依据,但个人基因组测序等技术面临一系列法律与伦理困扰,特别是隐私问题。临床、健康大数据也会涉及个人健康状况、诊疗方法、使用药物等敏感信息,保护隐私仍是医疗健康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的核心问题。美国《健康保险转接及责任法案》对隐私登记事务予以控制,欧盟出台《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对健康数据、许可和科学研究进行了精准阐述,但多数与健康相关的规定,如需要最终知情授权,潜在阻碍了健康数据的收集和分享。随着对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加,健康大数据时代需平衡隐私保护与信息共享之间的矛盾,既要保护个人隐私,也应有开放数据和数据共享模式的集体思维。需要用创新的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与数据,鼓励信息原作者共享信息,并允许研究人员在个人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获得隐私数据。同时,设计和调整隐私政策,目前国内涉及数据共享的法规尚未形成体系,应建立相关法律保障,明确数据存储、共享的范围和边界,以及要承担的责任。

2.4完善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饮食管理;应用研究

1概述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在饮食过程中摄入大量的高热量食物,长此以往,身体就出现了问题,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就悄悄的出现。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预防呢,给人们一个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呢?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来帮助人们进行合理的安排饮食。我们将每种蔬菜和食用的食品每克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进行测量,然后创建一个饮食管理系统,将每天所购买的食品数量和名称都输入系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够判断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家庭的饮食习惯,从而分析判断出该家庭成员身体缺乏那种营养物质,那种营养物质过剩,营养物质过多或者缺乏都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的指导人们的饮食,使身体更健康。

2大数据技术在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人们的餐饮行业中也有应用,但是还不够成熟不够普及,一般情况只是用来搭配餐饮的营养情况。还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人们饮食的科学合理健康的范畴之内。我们可以创建一个饮食管理系统,给系统创建一个APP客户端,然后我们将自己一天吃的食物名称和数量输入系统,就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出来,今天我们饮食的情况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系统会自动给我们一个建议的食谱,而这个建议食谱是根据我们个人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而得出来的。要实现该功能,我们就需要设计开发一个个人饮食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先要将各种食品(至少是人们常食用的食品)每一克所含的营养成份分析出来,然后录入系统,然后将每个人每天食用的食物多少及类别录入系统,另外系统中还要建立标准的人体需要的食物,每天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创建一个对比库,将每天人们的饮食情况是否合理通过APP显示出来,如果不合理就会给一个合理的建议,以便人们作为饮食的参考。搭建好饮食管理系统,我们需要根据饮食管理系统搭建一个数据库,将饮食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然后依据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搭建数据仓库,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然后分析出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判断身体的健康指数,作为下一步饮食给予一个合理科学的建议,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假如在后台数据库中,限制如果一个人一天摄入的糖分为50克,超过50克就会影响健康,那么只要这个人今天当中摄入的食物中含糖量高于50克,那么系统就会做出警告,告诉他多摄入糖分是影响身体健康的,希望通过跑步或者其它运动减掉这些多余的糖分。如果身体缺乏某种营养物质,系统也会通过客户端发展预警,这样我们可以及时的补充某种营养物质。同时通过对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分析出某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不但可以分析一个人身体所缺的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使生活更加健康。另外一点,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分析出来的人们的饮食习惯,可以交给餐饮公司或者大型经营食品的超市,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消息搞食品推销,从而获得利润。饮食习惯对一个人的健康非常的重要,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多中老年人被高血压和冠心病所困扰,然而造成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饮食不重视,饮食习惯不好。一些亚健康是完全可以通过食疗的办法来进行调理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饮食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将隐藏在系统中的数据挖掘出来,然后针对某个人给予科学的饮食建议或者建议食谱,使其按照建议的食谱进行饮食,从而克服疾病的困扰。

3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技术在饮食管理方面的应用在我国还是刚起步,还没有大面积的使用和推广,而且也不健全。我相信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人们的饮食管理中,能够分析指导,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时的将所需营养物质补充到位,对人体的健康是一件非常科学的事情。该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了人们的科学合理的饮食,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们及时发现所缺乏的营养,并及时补上,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愉然.浅谈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5):11-12.

[2]徐丽平.大数据医疗下个人健康信息共享意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潘安.大数据技术在健康险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19(4):62-63.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8

【关键词】新时代;健康;管理;高校;大学生;“云”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性事件在大学生中层出不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健康的需求,大学生健康管理在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状况和参与积极性的研究与应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大学生健康管理知识普及状况的调查以及历年来大学生体质数据分析,应在体现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同时,通过预防、监测、干预等手段起到预防疾病、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减轻了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的医疗卫生负担,为培养健康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1.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的特点

依靠这一措施,充分收集大学生的全面有效健康信息,并及时对大学生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更新,实时分析与评估后,充分发挥利用高校医疗保健资源,对健康危险因素及时实施干预并提供健康咨询、指导服务,尽量将大学生健康消费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达到提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目的。“我国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服务模式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各高校在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当中,除了要注重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之外,也应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研究基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健康管理人才成长,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1-2]。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因其较高的文化基础,普遍具有较强的知识接收和更新能力,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更加快捷有效的交互传播;又因高校集体学习、集体生活为主的特点,便于对学生健康状态全面检测数据的收集和更新,及时有效的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和降低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健康隐患和风险。“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这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出发,积极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健康水平以适应新时代要求[3]。

1.2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健康危险因素

1.2.1当代大学生健康自主管理意识薄弱。大学生群体在进入高校生活之前,普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营养均衡和健康维持的重任一般不用自己操心,这一思想惯性进入高校独立生活后很难发生转变,自主获取健康保健知识意识缺乏。大学生因为还“年轻“而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意识的疏忽。由于暴饮暴食,高脂?油以及不规律的饮食和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亚健康甚至慢性病年轻化的状况已不再是个别案例,让很多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带上“老病号”的标签。1.2.2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也客观上的助长了大学的群体的惰性,客观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和“键盘手”,课余时间也习惯在“宅寝室”度过,连吃饭购物也是“外卖跑腿网购”,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网瘾熬夜、缺乏体育锻炼等问题笔笔皆是,这样的“龟息”式生活直接导致身体素质直线下降。1.2.3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减压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缺乏。“面对比家庭生活更为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活时,学生身心健康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困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非特困家庭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专业背景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低于文科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城乡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低于城市学生”[5]。面对升学、就业、人际沟通等压力大学生往往都是无法及时疏解,难以从挫折走出压抑困顿情绪的局面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个别出现“小事酿成大祸”的极端行为。1.2.4一些高校对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全面,甚至缺乏专业的健康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学生的健康咨询需求,即使身体薄弱的学生想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也难以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6]。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足,缺乏对学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是个体运用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而做出的决策和行为包括体育炼、生活行为、饮食行为等促进健康的措施。大学生正处于各项行为意识不断完善的阶段,该阶段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7]。导致学生医疗费用的花费只增不减的情况下,体能测试结果却呈下滑趋势,甚至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晕倒、呕吐等不适状况。

2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问题研究的现状

2.1当前国内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群体性进行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普及教育,健康与教育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共生特征。“一方面,健康与教育一样,健康管理能够改善目前和未来的人力资源质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其体力、精力和能力,使其集中精力地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健康还可能间接地促进生产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8-9]。二是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医院等机构个体性提供预防保健体检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现有的健康管理途径使我国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普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及工业生产因素的影响,危及大学生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几乎成了大学生课堂与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时间上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导致运动时间不足(‘过逸’)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除生活习惯问题外,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健康管理需求不再满足于对日常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而是更加关注社会适应和群体性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从健康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健康管理观念对健康进行干预,可以极大的减少卫生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几率,提升群体健康状态。而目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需求,亟待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健康管理模式。

2.2课题组开展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究的思路

针对当前对于大学生健康管理现状,本着“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为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其中,社会是指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制度”。“高校健康管理体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是将与大学生健康有关的诸多部门——体育部、校医院和心理健康中心等整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资源共享,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的合理、有序、高效的健康管理体系,学校起着具体承担健康管理的重要职能”[10]。对单个大学生来说,实施群体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其身体状况,更好的做到从个体到群体的三级预防。首先,让学生的健康信息“全面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多维化”,在当今“大数据、大健康”的时代主题下,对于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可以用高效和快捷的健康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其次,可以考虑构建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三级健康监督管理网络。在学校,老师充当学生的另一个家长,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更及时的长期督促和管理,在管理学生健康的同时也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减少家校矛盾。还可以利用讲座、课堂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知识的氛围,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最后,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根据不同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体运动方案,并根据运动情况进行分阶段管理,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奖励机制。

3构建高校健康管理“云”模式(以下简称健康“云”)

健康“云”的创建理念是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向管理者反馈在校学生大健康数据分析提供健康干预方案的平台,个体一般信息可通过智能化的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并加以记录。随后,“采集的数据经数据收发终端上传至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进行健康信息的初步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用户进行分级管理”[11],“平台的搭建遵循5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扩展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故分为用户版和管理版两个版本,用户版为高校在校学生个人使用设计,使用学生医保账户即可在健康“云”平台注册个人账户,获得健康“云”的相关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是在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包含了体检、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保险等内容”[12],管理版为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计,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可由校医院、高校健康体检中心、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等了解和熟悉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多部门联合运营管理,并设置专职执行健康管理工作团队,负责健康“云”的具体操作管理工作。

3.1建立收集与更新学生有效健康信息的云端档案(以下简称“云”档案)

3.1.1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

(1)学生个人在“云”档案注册个人账户时须录入个人健康状况基础性信息,生物遗传因素,如:性别、民族、家族遗传史、病史;行为习惯因素,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消费习惯;环境因素,如:入学前生长地有无地方病流行、生长地医疗卫生条件;卫生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影响基本健康的信息,如发生在高校医疗服务范围外的就医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云”档案上传更新。(2)“云”档案与高校健康体检中心联网,定期收集在校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包括一般性医学常规检查生物指标、医学影像等手段进行的特殊疾病筛查、心肺功能性指标、体能测量结果、中医亚健康诊断、生长发育达标情况[13]。(3)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设计心理调查问卷,通过“云”档案管理版发放给在校学生的个人账户中,学生完成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将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心理健康评价收录在学生个人“云“档案中。(4)校医院使用“云”档案管理版定期更新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医记录,包括门诊接诊、住院会诊、转诊的病情记录和治疗方案等综合信息。

3.1.2家—校环境健康信息档案

(1)辅导员或班主任定期使用管理版向“云”档案填写学生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情况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作为学生健康管理的依据。(2)由家庭成员定期向“云”档案反应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家庭重大或突发事件情况,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总体生活和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日常保健习惯等综合家庭信息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

3.1.3频密接触人群观察健康信息档案

由学生通过“云”档案账户向与自己密切联系的人群定期发出健康调查邮件,邀请上述人群根据他们平时对该学生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道德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和评判,完成相关问题并回复到“云”档案学生个人账户进行反馈。

3.2建立及时健康状况云端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云”评估)

健康管理主体机构根据“云”档案中的个人账户和管理账户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行为习惯等各项健康信息进行前瞻性综合评价,对每位使用健康“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包括身心健康评估、环境健康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及等级评估等多方面的定性定量健康管理评估,评估结果将同时收录到个人健康“云”档案和管理版“云”档案,作为健康管理的依据和参考[14]。

3.3建立健康管理方案及干预体系(以下简称“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