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范例6篇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范文1

笔者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实际上仍然是按照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来进行的,这就导致对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时常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而没有进行整合来提高效率,同时在结果层面上来看,也很难保证环境监测的结果做到科学性和公正性。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表现在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人才管理层面上,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人才管理队伍建设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但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是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进步的重要动力。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部门以及得到的实际财政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难吸引到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同时因为很多监测部门并不具有自所以在招募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没有自主性,这导致了人才与实际岗位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第三个问题表现在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管理的意识层面,很多监测单位,尤其是一些处于基层的监测单位,目前还没有认识到构建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因为一些单位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往往都将环境监测放在一些不够主要的位置上,这导致了将环境监测视为一项比较表面化的工作。这样一来,对环境监测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更新,而是按照固有的思路或者管理模式来进行。尤其是在环境通过上级检查之后。监测部门就可能会失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促进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可行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促进我国环保体系构建,以及促进我国经济转型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反思,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改进。首先,就是从体制层面来加强对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构建。笔者认为应该将体制层面的东西看成是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的重点来抓,尤其是伴随着十之后的人事调动和体制改革,也需要以此为契机来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体制的完善。第一就是成立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来主抓环境监测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出全国性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统一。同时,在成立更高级别的环境监测主管单位指挥,还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出台一些法律法规等,这样就可以为全国性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实现目前环境监测体系的重新整合组织,以垂直整合作为新的机遇来实现对目前环境监测体系的重新整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对环境监测机构双重的管理,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目前环境监测机构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依据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可以实行省级和市级两级监测可以更好的贴近我国现实状态,由省级监测站来负责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由市级的监测站来负责具体的监测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分工明确,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从资金扶持的层面来看,要加大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这是推动我国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因为对环境监测来说,技术层面的进步重要的保障手段,技术几步是非常依赖于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而这些硬件设施基础建设都是需要依靠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的。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各级政府中都应该留出足够多的资金来支持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从设备的才买到人才的引进都应该给予资金的充分支持。最后,就是要不断促进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各级环保部门都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等来建设监测站,这是促进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制定出严格的标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环保部门应该根据特定的技术标准来加以要求,这样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3结语

环境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城乡建设;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了,我们接触到的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因此,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也正在呈现多样化,也就是说处理这些垃圾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起来,再加上农村的发展本来就不如城市,甚至是一些城市直接把垃圾处理向农村,把农村变成城市的垃圾场,这就造成了农村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也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不佳,严重危及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借鉴城市垃圾管理方法,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当前城乡环卫调研现状

当前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做得并不到位,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尤其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的处理不及时,当前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垃圾的处理不及时,长期的堆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据以往的调查显示,当前城乡居民对于居住环境不满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垃圾的处理不及时;(2)农村环境卫生自己不足,任何一项公共事务的执行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的支持只是喊喊口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当前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也正在加大投入进行整治,但是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关注明显不多,这也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起色并不是很大,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3)当前城市和农村在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另一各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收集和运输垃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一般都是采取统一的垃圾车辆进行收集垃圾筒内的垃圾送到垃圾处理中转站准备进行后续的处理,而农村则一般是没有垃圾桶,也没有专门收垃圾的车辆,而是当地居民自发的把垃圾运到村落周围的山沟或者是道路的两旁置之不顾,这就很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城乡差距也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比城市严重得多。

2 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想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2.1 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除了这些最为基本的设备之外,还应该在后续的管理上增加的就是中转站中的垃圾压缩设备,这一设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往转运站运送垃圾的次数,增大垃圾处理的效率,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水平。

2.2 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2.3 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任,也就做不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靠农村人民自发的卫生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当前有些农村乡镇意识到了这一点招募了一些人员进行环境卫生管理,但是这些人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等人事,这些人远远承担不起维护一个村庄甚至是乡镇的环境卫生的责任。

2.4 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所有村民都“自扫门前雪”,这种做法也就影响了整个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3 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了解了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尤其是农村的现状之后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3.1 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首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门人员的匹配工作,这是进行其它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操作内容如下:(1)在每个农村街道和主要的人员聚居地都安装垃圾收集装置,最好是安装垃圾桶,落后地区也可以安装简易的垃圾袋代替,然后定期进行统一收集,这样就可以避免垃圾的乱丢现象,此外,还应该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最好每个村庄都能有一辆;(2)设置专门的环卫人员进行垃圾的定期收集和主要地区的垃圾清扫工作,确保农村大部分环境的干净整洁,环卫人员的设置应恰当,不能过少,以目前来看,每个村庄至少应该设置三名专门的人员。

3.2 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其次,有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员之后就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建立,在每个乡镇,甚至是村落都设置必要的环卫机构,具体负责各自乡镇和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并且把这些零散的机构和上一级的城市环卫机构联系起来,构建统一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这样逐步就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同时也就能充分的利用城市先进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3.3 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正在逐步进行中,新农村的建设更加需要环境卫生事业的配合,同时,进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也可以依托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时可以优先规划好环境卫士保护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场所,为后续的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并且还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着眼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比如兴建一些沼气池等设施进行垃圾的处理。

3.4 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上文中提到资金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三种途径进行资金的补充,一是依靠政府的作用,争取政府在农村环卫上的资金投入;二是村民自行投入,充分调动村民环保的积极性,鼓励村民自发的为环卫工作做贡献,自发的进行资金的捐助;三是在整个社会进行募捐,鼓励当地的企业捐献资金行进周围环境的治理工作。

3.5 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除了上文中说到的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环卫事业的宣传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其他的措施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比如利用电视、宣传窗、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改变农村居民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发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就为整体的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逐步缩小和城市环卫之间的差距,最终形成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环境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环境保护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82-0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保障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对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1],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障环境监测质量。

1 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1.1 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并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是人们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不强,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环境,直接排放废水,使得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使经济和生态共同良性发展。

1.2 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精准度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建设环境进行监测质量管理则可以有效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确保后期的环保工作取得成效。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获得监测数据[2],给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但是在监测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后期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精准度,为后期的环保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1.3 增加环境监测能力,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导致环境问题也出现变化,表现出综合性、连续性[3],根据这一变化,环境监测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先的周期性监测工作变为综合性、连续性的监测工作。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变化,监测技术日益提升,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环境监测能力,从而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2.1 环境监测水平不均,没有明确标准

我国环境监测水平高低不均,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监测水平相对较高,较为偏远的地区,受技术、资金限制,环境监测水平相对不高,严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没有明确的环境监测标准,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指导工作,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法律监管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完全,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虽然法律条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律条文在工作中没有太大的可操作性,对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形成指导。

2.3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相较于西方国家,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环境管理人才缺乏。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较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许多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环境监测工作队伍中,高学历人才很少,有的甚至是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环境监测工作设备仪器、管理模式都相对落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使得环境监测工作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

3.1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监测工作

原有的环境监测管理条倒,已然不适应现在环境监测的需求,应依照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监管,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准确。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工作流程规范化[4],重视每个监测环节,细化监测工作,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环境监测水准。

3.2 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建立监测标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对相关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保障监测环境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监管工作能力。提升整体监测水平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管理体制,工作流程规范化,监测技术团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有积极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新的监测设备,建立完善设备审核制度,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3.3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考核制度

相关部门应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学习,培养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致力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规范工作人员的设备使用,定期对相关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保障工作人员监测数据的精准度[5],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设立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3.4 提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环境监测工作会随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依照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监管体系,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调整,推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需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祥,陈凯,陈求稳,等.淮河流域典型河流夏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16(6):1928-1938.

[2] 郭金瑞,宋振伟,朱平,等.长期不同种植模式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6(2):353-359.

[3] 本刊编辑部.提高城市建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快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推广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J].散装水泥,2016(2):8-9.

环境管理体系范文4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the countries have all made a great effor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reat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status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gives four systems and eight combinations t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四项制度;八个结合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four system; eight combinations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57-01

0引言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对能源的开采、运用及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下面的表格是有关部门对环境问题所做的统计总结。

基于以上各种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于1996年针对环境工程的管理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此对环境的管理拥有了一个公用的管理手段,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各发达国家都根据各国自身情况积极实施该标准体系。同样,我国也很快加入到对该标准体系实施的队伍中,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1环境因素与识别方法

1.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活动进行、产品的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作用在环境的因素,它是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也是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

1.2 识别方法对环境因素的识别通常有两条途径,分别为:对环境因素来源进行识别;对环境因素性质进行识别。在识别过程中要么单独对其进行单方面识别,要么对其进行综合识别,而无论是单独识别还是综合识别都不能正确反映问题的关键,因此,一般的识别方法存在缺陷,对环境因素实施关键点识别显得尤为必要。

2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状分析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重大环境因素缺乏科学、系统及全面的分析评估,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第二,实施过程中软指标多而硬指标少,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与实施细则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配套。第三,社会监督机制缺乏,使得很多制度流于形式。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第四,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第五,很多规章制度不具操作性,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一些操作性强的规范程序。

3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四项制度

第一,在环境保护宏观决策方面,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参与,并能将环保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对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政协视察、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实施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协调、协同作战。第三,加大环保多渠道投资机制的建立;制定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技术政策与产业政策;加快对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第四,对举报、环评及听证等公众参与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的监督作用。

4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要做到八个结合

第一,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组织机构结合,使有关机构的环境管理职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若是现行机构不健全,我们应首先加强对环保机构的完善工作。第二,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参照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第三,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在对环境的初始评审过程中,要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凡是符合其要求的制度都将纳入环保体系;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对其进一步改造,使其逐步完善;对不符合标准的,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予以修改甚至废除。要使环境管理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体系。第四,管理体系要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对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进行有效制止,要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到环境管理体系中。第五,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第六,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要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现在很多部门、行业、各级组织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没达到ISO14000要求,因此很多法律、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还需要借助行政的手段来落实完成。第七,管理体系要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是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要。第八,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实行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相结合。政府要对其各部门的直属组织进行直接控制,但其具体部门应有所属具体的部门、企业等完成,以此来达到政府的间接控制。

参考文献:

[1]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

[2]李悦,韩旭,孙翠菊.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5.

环境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能源消耗;工业污水排放;废气排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0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48

人类文明的进步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就逐步显现出来,通过强化环境监测系统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因此现阶段积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引进、创新各种科学和信息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工业发展中,工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部分工业生产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我国的工业污染问题不断加重。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恢复,然而,逐年增多的废气、污水排放量也已经开始严重威胁人们的呼吸和心肺系统健康。据数据显示,现阶段,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下,我国每年将产生高达2900亿元之多的经济损失,其中600亿元和200亿元左右的经济损失是由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而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并积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才能够为实现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

2.1 为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而努力

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规范性,同时加大对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同时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差距。参差不齐的环境监测水平,从整体上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完整性以及综合性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得不到体现。鉴于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在运行中,开始意识到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标准和体系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健全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的背景下,有助于提升监测报告的精确度,更有助于提升整体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做到了从自身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入手,并积极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将其同环境质量监测部门的运行进行了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2.2 对先进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现阶段,相关部门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就必须有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也才能够加深对我国环境、生态破坏程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质量监测部门在运行中已经意识到积极引进先进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在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过程中,该部门工作人员也加大了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能够为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积极自主地同其他工作人员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为更加顺利地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3.1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新时期相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完善的环境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的规范性,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展开环境监测工作。

在规范的技术体系基础上,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同时,在有效应用各种先进监测技术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也才能够有所上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应用监测技术的行为也将更加规范,对于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规范的技术体系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的融合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措施,确保法制化、程序化的特点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对于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大同国外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沟通力度,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从当地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完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工作机制的创新

针对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监测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新时期,环境监测部门应从我国环境质量以及变化的特点入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环境检测制度和体系。同时,该部门在运行中,还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科学评价自身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各部门在运行中,应加大互相监督的力度,同时增强沟通,共同努力对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互相鼓励和监督,共同为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多数环境监测部门在展开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严格遵守实验室内部相关规定。尽管如此,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还是缺乏全面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当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力度,部门内部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科学的现场取样、样品保存和精确的监测仪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正因为环境监测工作流程^于复杂,工作人员在对质量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从环境监测特点入手对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还应当在整个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科学实施资料的采集、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等工作,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其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构建反馈机制,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实时把握和动态监控,从环境改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整质控

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环境监测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的重要性,但是要想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从该领域未来发展的目标入手,通过构建健全而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督力度,同时积极学习并引进国际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将其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紧密的融合,才能够逐渐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监测中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和资料,为我国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16,22(2).

[2] 曲健,王玉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体系框架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4,37(6).

[3] 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15,24(z1).

[4] 夏新,杜佳,朱红文,等.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环境监测,2015,27(z1).

[5] 秦祖殿,罗秋.浅谈实验室能力认可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0(z1).

环境管理体系范文6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虽然环境监测得到了国家的充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也已经初步建成,在环境监测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①质量体系与实际不符。许多地方的环境监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的,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也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选择的监测点、监测人员等都不合适,在这种情形下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自然也就没有实际意义。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在环境监测技术和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许多地方环境监测并没有跟上这种变化趋势,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管理制度,与当下的环境监测工作不相符合,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效果。③管理机构设置混乱。环境监测工作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进行的,通常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一责任,在环境监测站中没有设置相应的质控部门,也没有明确规定专门负责管理的部门,导致管理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造成了阻碍。

2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

2.1.1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

举办技术培训活动,组织监测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提高监测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熟练程度。同时,加强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其创新能力,丰富其实际操作经验,保证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

2.1.2做好对监测人员的考核

为保证监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需要对各个人员不断地进行相应考核,将不符合人才素质标准的人员剔除出监测队伍,确保所有人员持证上岗。

2.2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2.2.1加大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投入

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是指经费和人员投入,在鼓励技术人员开发创新环境监测技术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保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与环境监测领域、对象相适应,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2.2.2做好监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需做好监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依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做好监测仪器的日常检修是环境监测结果准确的重要保障。同时,在使用监测仪器时,要充分掌握其使用方法,严格按照相应要求操作,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监督工作

监督是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有:①采取网络管理方式,统一质量监督标准。环境监测工作并不是独立的,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应该联合成一个整体,构成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系统,共同完成环境质量、污染源、突发性污染事件和重大环境调查等监测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应该采用网络管理的方式,将所有监测质量数据纳入到同一网络平台中,以相同监督标准进行控制,确保全国范围内环境监测监督工作的可靠性,促进各个领域环境监测质量的共同进步。②创新监督管理方法,保证监督机制的长效性。当前的监督管理表现出单领域、单项目和零散型的特点,增加了监管工作的负担,降低了监管效果。对此,需要积极创新监督管理的模式和方法,通过质量检查、同步和比对监测以及质控考核等措施,努力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建立长久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

2.4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

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质量管理控制结果的重要依据,也是质量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所以,保证质控指标的科学性、有效性十分重要。在当前的质控评价当中,受质控指标选择不合理等原因的影响,经常有评价结果失效、质控疏漏等问题发生。对此,可以通过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来解决。采取合理的质控方法,选择适当的质控指标。通过分析环境监测的过程,研究其中可能会给监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寻找其中的薄弱环节,并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对象;强化监测流程,为监测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针对不同的预测领域,根据其监测因子、方法和质控手段等选择合适的质控指标,以确保质控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以方法验证数据为参考,应用统计方法。首先根据方法验证得到的数据,说明方法的可行性;然后结合监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质控标准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质控指标;最后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确保评价依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过度依赖标准样品得出结果。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