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环境管理系统论文

硕士生环境管理系统论文

一、建构扎实的环境管理理论知识体系

部分高校在本科课程设置中已经开展过与《环境管理系统工程》相关的课程,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一本教材上,要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同时在理论知识和知识结构上都要有所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理论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要有别于本科教育。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再一味地灌输讲解,一则浪费时间,二则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生源所在高校不同,教师不同,授课侧重点不同,所以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为了各取所需,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吃透,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三化原则”的教学理念,即“讲授的知识全面化,应用于实践的知识重点精细化,理论讲授形式多样化”。采取学生为主导,课堂教师讲解为辅助的授课方法。在学习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术语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时,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别人讲过的知识,不允许第二个人重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重点部分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如有争议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授课形式既能查缺补漏,又能照顾全面。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比大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效果要好得多。不仅锻炼了硕士研究生能通过阅读、检索等手段,利用图书、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获取本领域相关信息,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从理论到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校培养出的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11年,我国为满足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各大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目的就在于和学术型硕士区分出来,不在着重于学术上的研究,而是致力于和社会的接轨。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主要是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的环境工程领域。这要求环境工程的专业硕士必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应用。所以培养工程硕士一定要注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本科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相比,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侧重点是注重对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就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课时和授课场所有所局限,但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的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时,离不开对基础理论的阐述,但理论需要服务于实践,需要围绕应用性展开。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入大量经典案例,尤其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显著案例及其环境保护法中常见的法律法规实践问题,同时和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较。反思我国环保法的缺陷,这样学生不仅系统学习、理解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同时还能理论联系实际,更能从本质层次上剖析问题。即使这样还不能保证课堂上面面俱到。为了查缺补漏,我们聘请市环保局做环评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环评流程,开阔了学生视野。我们在学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时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分别模拟企业管理人、内审员、第三方认证机构等角色,进行认证的模拟实践,提高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让学生熟知内审和认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种快速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具备环境工程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完全具备就业的基本条件。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都是国内外教育界侧重的研究课题。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丰富知识,通过探索研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独立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而锻炼培养学生攻关新课题的创新能力。传统的一言堂,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听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打破原始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尝试有效的教学形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我们将案例、问题、项目和课题引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对其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参阅文献,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课堂上启发学生在环境工程学术领域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企业管理运作的相关知识时,对于企业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怎样对环境零污染零负荷,企业开发用新能源,建立绿色化工的新途径……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制度或者新的组合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需求的学习和研究。从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一个目标出发,运用多种方法、知识或手段,从不同方向、角度、途径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三、增强环保意识,强化责任感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要守住“绿水青山”,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作为未来社会环保工作者的主力军———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更应该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意识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环保生态环境的认识、态度、习惯和行为。是为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均衡良性发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一种积极进步的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刚从大学生本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的形成,对全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环保素质,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渗透,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恶化的严峻性,强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将来做环保工作者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环保工作中的热情。例如,课程中涉及到雾霾对空气的污染,提问为什么空气污染变得这么严重,为什么人们以前没有意识到?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更好?让学生意识到,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振兴,都不可以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充分运用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同时对比发达国家环保法的相应条款,引导学生产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感,认识到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保护环境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环境管理系统工程教学中所做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如何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紧密结合,怎样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等仍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另外,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教科书,在知识的传授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难找到关于此课程方面的既全面系统、又有深度的教材。虽然国家工程硕士教指委已经立项出版教材,在2011年的专业硕士培养指导中也建议使用指定的教材,但直到现在还未见出版。

作者:刘立佳 王玉丹 赵方波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