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1

It is natural for every parents want their kids to be excellent, so they spare no effort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Recently, the news reported a father hanged his son in a tree, because the boy did not work out the math problem. The father did this to force the boy to think of the answer. Soon the public criticized the father's behavior. He was totally in the wrong way to educate the child. What he did helped nothing to the kid, only terrified the boy. The wise way was to guide the boy to figure out how to improve. Only the right way can make the children be educated well.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因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找到最佳的方式教育孩子。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位父亲因为他儿子不会做数学题而把他儿子挂在树上。这位父亲的做法是想逼迫男孩想到答案。很快大众就批评了父亲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是完全错误的。他所做的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把男孩吓坏了。明智的办法是引导孩子如何去提高。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2

钟先生夫妇在教育投资中做得比较明智的是替儿子买了份教育保险,缴费18年,年保费3650元。教育保险是一种半强制性储蓄,它既能帮助自己强制性地、有计划地积累孩子的教育金,又能享受到其它理财模式所无法给予的保障功能。不过,仅仅依靠这种方法是难以解决孩子高等教育的问题的,因为这种保险到期后拿到的钱大概只是3.5%左右的利率所得的收益,即年缴3650元X18年=供缴费65700元,加上3.5%的利率收益,大概也只是8万元左右。所以,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

基金定投:

教育金和孩子的年龄一起增加

基金定投是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客户开通基金定投后,银行会根据客户申请的扣款金额、投资年限,每月自动扣款。基金定投被称为工薪家庭的“懒人理财”。

以钟先生夫妇为例,可以好好利用手中15万的现金资产。除了留出6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应急需要,其他的资金可以定额定投,按照科学的比例配置到不同类型的基金中。

收入更高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规划若为读研或者出国留学,父母则可好好计算目前读研和出国留学的费用,然后计算通胀率和年期,算出将来的数值,再去选择合适投资方式。

而收入较少的家庭则只要尽早开始规划,每月定投的额度会少上百元甚至更多,同样能够达到储备10万元教育金的目标。

教育金准备:

未雨绸缪,积少成多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3

    一则: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二则 儿三岁。无故大哭,我问: "咋了,哪不舒服?" "没有不舒服。" "那为什么哭!""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 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 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三则 儿5岁。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仅10秒:"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则: 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能不吃!"很坚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五则 儿8岁,顽皮,与大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儿泣答。 "愤怒?""愤怒!"儿嚎啕。 "你打算怎么办?"再问,"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我上楼。 理解支持,儿渐平静。约20分钟,我从楼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吗?"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 "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的?"儿惊愕。"是这样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趁机普法。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嗨嗨,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儿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儿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六则: 儿9岁,四年级,数学不及格,闷闷不乐。 "怎么了?考试不及格,还给我们脸色。" "因为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课不爱听。"理直气壮。 "哦,怎么个讨厌法?"我很感兴趣。 "??,??"儿说了很多,"总之她也不喜欢我。" “哦,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讨厌她。这说明你是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 “是个被动的人!"儿子回答。 “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大人,还是小人?”继续问。 “是弱者,是小人!”儿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还是小人?"一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无论老师喜不喜欢我,我都可以去喜欢她,尊敬她,主动影响她,做一个强者。” 翌日,开心上学,数学从此优秀。并知道了何为大人,何为小人。

    七则 儿10岁,玩游戏。妻屡教,子不改。 "儿子,听说你每天玩这个?"我指着电脑。 "嗯。"承认,低头! "每次玩完之后,什么感受?" "茫然,空虚,没劲,自责,看不起自已?" "那为什么还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 "是的,爸爸。"儿很无助。 "好!爸爸帮助你!"我搬来电脑,给儿子一小锤,"儿子,砸了它!" "爸爸!"儿惊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 儿流泪,亲手砸了电脑! 从此,儿懂得了什么叫原则。 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 。

    八 则 儿11岁。我与妻久居异乡,每日致电老母亲,问候。一日,儿接电话:"爸爸,您好!"很兴奋! "嗯,好!奶奶呢?请奶奶听电话。" "爸爸,你为什么每天只给奶奶打电话呀?" "这有什么好奇怪?因为那是我妈!""那我呢?我也想你们!" "你找你妈去呀!" "哦!" 从此,妻每天6点,能接到儿子问候,风雨无阻,至今已8年!

    九则 儿12岁,六年级,作业繁重,情绪焦躁。傍晚,儿放学归,刚进门。 "臭小子,你昨天是不是把我的盘子打破了?"我妹妹开始发难。 "没有呀,姑姑,我没有!"一脸困惑。 "我看见你打的,还耍赖!"我母亲又铁证如山。 "我没有呀!你们冤枉我?"大哭,躺地,情绪爆发? 约5分钟,我从房间出,厉声道:"咋了?在这里发疯!" "爸爸,姑姑和奶奶冤枉我!" "冤枉?冤枉你又咋样!冤枉你就躺下了?没出息!你是不是男子汉?"儿止哭,站起,低头: "爸爸,她们冤枉我。" "男子汉大丈夫,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躺下!何况一个小小的盘子?没出息!"我继续,"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被冤枉、污蔑、背叛、出卖?你就趴下了?那是孬种!" 儿挺腰,抬头: "爸爸,我懂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现在?问问你自已,你有很多时间吗?""没有,很多作业要做。" "那还不去做作业!记住,哪怕山崩地裂,不理它,先做好自己的事!" 儿提起书包,向奶奶,姑姑行礼,从容走进书房。我们仨会心一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儿子,当你长大后,看到这幅对子时,或许,你会想起今天,想起奶奶,想起姑姑,想起爸爸的良苦用心!

    十则 儿13岁,初一,成绩一般。某日突然问: "爸爸,读书有用吗?考试成绩有用吗?" "为什么问这个?"我一怔。"这几天,家里来了很多叔叔阿姨,你总跟他们讲现代教育是5000年来最糟糕的教育?"哈,儿子旁听了我与朋友们的高谈阔论。 "没错呀,读书,考试确实没啥用。" "那我为什么还要去读,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呢?" "那是因为你还小,先搞些没有用的东西,试试你的本事。如果你连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做不好,那长大以后,有用的东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读书虽然没有用,但你还是要去读好它。""哦,爸爸,我有本事把书读好!" 从此,儿子成绩优秀。 儿子, 其实人生也是虚幻不实的,但日子还得认真过,以假修真的中道精神需要我们一生去体会。

    十一则 儿13岁半,走亲戚归。一身名牌,发型前卫,得意洋洋: "妈妈,我帅吗?二伯伯家哥哥给的衣服、鞋子,XX牌子的,很贵的;奶奶,你看我的头发,哥哥带我去剪的,前面特别长,哈哈,酷不酷?" 象一只蝴蝶,满屋子飞。 我视而不见? 两日后,儿在镜前,自我陶醉。我悄然,立其身后:"累不累呀,儿子?" "爸爸,吓我一跳!" "哈哈,累不累,时刻有牵挂;老担心,总有不妥当;总猜测,别人怎么想。何苦来哉,大活人,受衣冠须发之累,愚呀愚,痴呀痴?" "爸爸,取笑我。"儿脸红。 "爸爸还你轻松自在,怎样?" "嗯。"换上校服,酷发落地,"爸爸,好轻松,好踏实!" 从此,儿知道了何为美,何为丑。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4

(一)家庭教育的类型

有些心理学家、教育家把家庭教育分为说服型、专制型、自流型、溺爱型、奢望型、矛盾型、惩罚型等类型。

说服型:父母对孩子采取讲道理、正面教育、循循善诱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能较好地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孩子的个性和谐发展。

专制型: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要孩子唯命是从,不许提出异议。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的个性受到压抑,从而使孩子形成胆小、多虑、孤僻的性格。

自流型:对孩子没有要求和约束,任孩子自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散漫、任性的性格,孩子极易沾染上社会坏习。溺爱型:父母无原则地迁就和庇护孩子,过分地溺爱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自私任性、自控力差、逆反心理强,形成娇气、自傲的性格。奢

望型: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从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并迫使他们去实现。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肩负着过重的精神负担,他们在生活中缺乏与年龄相符的乐趣,心理发展不和谐,极易产生胆怯、急躁、对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的现象。

矛盾型: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或者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始终如一,或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甚至截然不同。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心理紊乱,孩子容易形成多重性格。惩罚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施以责备、叱骂、体罚、威胁、冷待等手段。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孩子易形成急躁、偏激、固执、冷酷的性格。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

任何一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后就会自然地显示一系列的特点。渗透性:家庭教育的方式体现在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家长作风,以及家庭氛围上,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时刻都会影响、感染着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强化性:家庭教育的方式具有强烈的强化作用,即强制孩子按教育者或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人际态度、处事方法等去生活,稍有违反,孩子就可以从父母的表情和态度上得到反馈,便又立刻顺应父母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就适应了这种被强化了的特定模式。超前性:不少父母在教育子女,都潜意识地按照未来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明智的父母大都根据社会的发展教育子女的,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努力学习,或者掌握一技之长,或者学会经商、自食其力等。家庭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强化性、超前性等特点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可以抵御社会阴暗面对孩子的侵蚀与污染。

(三)形成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

1.历史条件的制约

中国家庭教育受中国旧式封建思想的影响,父母的命令就是道德的准则、行为的规范。清末,在维新、改革思潮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这种封建式专制家庭教育也没有受到任何冲击。民国以后清王朝被,民主思想开始流行,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开始动摇。但是,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强烈冲击下,这种旧式家庭教育观念才从根本上开始崩溃,然而,还留有它深深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人际关系,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变了,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封建式专制家庭教育已不复存在。

2.父母的文化、理想、信念、性格的影响父母对子女都有期望,这种期望直接取决于父母的文化、理想、信念、性格等因素。父母是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健康成长的向导。父母文化水准的高低标志着家庭的文化素质和

文化程度,它是家庭教育这座精神大厦的一个框架,理想和信念是这座大厦的栋梁和支柱。在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里,家庭教育方式一定是民主型、说服型的。

3.不同类型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还取决于家庭类型。家庭类型取决于父母双方和睦与否、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是否发生异常事故等。父母不和,往往导致对子女教育的放任;父母如果忙于经商或只顾自己的工作,也往往会忽略对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不稳定,收入时多时少,父母时而高兴时而失望,也会影响教育子女;某些发生了意外重大事故的家庭,会放弃或忽略对子女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是儿童的第一个心理“课堂”

家庭教育是幼龄儿童第一个心理“课堂”,是人生各种心理因素萌发和初步定型的关键。这个萌发和定型的过程悄然来临,但又是相当迅猛的,因此,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难度比较大。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随着孩子的长大,要改正小时候养成的许多坏习惯,孩子越大,需要改正的毛病就越多,而且这时候的教育很难见效。这要归之于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没有注意保护孩子心理成长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使许多孩子的成长步入心理误区。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尤为严重。中国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是孩子个性心理的形成时期,到7岁个性心理基本定型了。通过对许多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他(她)们心理品质(任性、懒散、富于攻击性、好胜、内向、外露、认真、细心、善思、文静、善良、自尊、伶俐或迟钝等)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其中最坏的是任性,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任性最初是怎样产生的,更不会预料到任性发展的严重后果,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可以迁就,但是孩子有了任性之后的教育就会变得困难。孩子有任性不可怕,关键在于教育,而且越早改正越好。家庭是孩子的爱的熔炉,也是第一个心理熔炉。父母是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基人,也可能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扼杀者。应注意到,大多数孩子是在溺爱中成长的,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而任性又阻碍了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疼爱与教育是不一致的,那么,疼爱就向溺爱转化,理智的父母应当引起注意。

三、中国的家庭

(一)家庭教育及其类型

家庭教育受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旧类型,如专制型、自流型、惩罚型、矛盾型等已经很少见了,这反映了随着中国社会巨大变化而引起的家庭文明水准的普遍提高。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说服型、溺爱型和奢望型等类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革新与进步,新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因此,又涌现出一些新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其类型,例如:民主型:与前面说的说服型不同,在民主型家庭里,父母尊重孩子,在生活中孩子享有一定权利,有发言权、有提出自己要求的权利。这样会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在生活中心情舒畅。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主、自立能力强,性格开朗,富有忧患意识。全方位型:父母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全面发展,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活泼,有较高的智商。智力型:父母只注重发展孩子的智力,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全面发展,性格孤僻,思维单一,反应不敏捷,缺乏创造性,劳动观念差。道德型:父母过分强调孩子的品德教育,规范孩子的行为、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却忽略智、体、美、劳的发展。在这种方式教育下,孩子安分守纪、忠诚老实,但是思想不活跃,胆小,没有开拓创新意识。经济型:父母让孩子过早地放弃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学习经商、务工、务农等。这种方式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摧残,是一种没有教育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者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目的、方式和方法是由父母的思想、情操、性格与知识水平决定的,但是家庭教育这些因素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的影响通过父母作用于孩子,父母好像一个具有特殊构造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是有特殊功能的,具有强烈的选择性。通常人们所说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家庭教育中也应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因为:

1.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是教育者之所以成为教育者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常常用自己的偏见去教育子女,甚至在习惯、生活方式、情态等方面,也要求子女同自己一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东西,未必能适合今天的孩子。

2.父母也是人,而不是“神”,尽管他们年长,但在思想、知识等方面还需继续发展和渐趋成熟,并非事事精通、样样知晓。

3.父母是家庭中的成员,家庭教育是在生活、情感、工作、学习、游戏、娱乐等方式中通过交流、相互影响进行的。父母与子女是家庭中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完整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教育与自我教育,忽视哪一方面的教育,都不能构成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严于律己的父母才能履行自己家庭教育的职责。

通常,有些人理解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占有、控制、训斥等权利,其实不然,家庭教育虽不像学校教育那样严密,但也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由于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渗透性、亲和性和超前性,如果目的、任务、要求不明确,就会降低它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对每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是最初的奠定性启蒙教育,是一项极为艰难的教育工程,它全面地影响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方面。今天的中国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家庭教育有它特殊的职能、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有紧迫感和科学育儿的意识,对孩子教育切不可疏忽大意。因此,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基础工程,它需要父母献出自己全部的爱心和智慧。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是一个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整体工程。我们必须审慎地、全方位地关注三方面的教育,使它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薄弱,就会降低孩子上学后的教育效果,孩子受社会消极影响的几率增大,许多少年犯罪的原因,几乎都可以从家庭教育的失误中找到。每一个正常儿童,各种心理因素从零岁就开始产生和发展,不同的家庭里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家庭教育的误区。例如:知识分子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力不从心,造成精神压抑、心理变态;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里,孩子容易产生优越感,从而缺乏吃苦的精神;工人、农民的家庭里,父母忙于工作,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各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各有利弊,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对孩子施以科学的教育,考虑到家庭教育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强,这个主动权掌握在每个家庭的父母手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对每一个家庭尤其是年轻的父母来说,要及早地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决不能等过了最佳时间之后再考虑子女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31—01

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最大程度上受着父母教养的影响,这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因不同家庭存在很大差异,效果也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力求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家庭教育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一、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及影响

专制型——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是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和限制,希望孩子能无条件遵守和服从,这种方式广泛存在农村及边缘山区。这类父母往往只关注要求和限制的执行结果而忽视孩子心灵上的伤害。他们不愿与孩子协商而是强迫孩子执行,如果遇到孩子反抗,则会采取惩罚措施直到孩子服从为止。这种教养方式只是凭借父母的权威让孩子实现他们的要求,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往往会被剥夺童年的快乐。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放任自由型——放任自由型的教养方式是父母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出决策时就把自交给孩子,让孩子随意实施决定。这样的教养方式是将孩子视为花朵,孩子往往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方式往往把孩子的培养教育完全交给了社会,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

漠不关心型——漠不关心型的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要求以外不再关注和关心孩子。这类父母也向孩子提要求,家长有时简单回应,有时漠视孩子的要求,孩子在没有关爱和规则意识的氛围下成长。这种教育方式要做进一步调整,要把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看成同等重要的。

溺爱迁就型——这种教养方式是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怂恿包庇。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这种方式是要坚决杜绝的。

二、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方法

1.兴趣法。“兴趣是培养能力的营养剂”。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孩子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对于目前的社会潮流诸如兴趣班的选择,没有必要盲目地追随,一定要切合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家长只作指导性意见,最终的决定权和回旋余地留给孩子。当然,儿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但如果这种培养是以牺牲孩子的正常爱好为代价,而培养的方法又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话,那么,这种培养便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要注重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动手、动脑入手,使孩子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言传身教法。孩子天生具有模防能力。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在家长同儿童谈话或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家长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家长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这种培养教育方式重点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要注意家长的行为规范,还要正确引导、疏通当今社会存在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理想信念淡化、过分注重实惠,只注重眼前利益,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等现象。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6

关键词:父母 教养方式 影响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又称为“家庭教养方式”,它指的是父母在养育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养观念、态度以及行为,且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和哪个国家,孩子的首任教师都是父母并且不能任意选择,具有天然的早期性和血缘性的特点,比其他教育有着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甚至伴随孩子一生,这也是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的原因。

根据国内外研究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指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经常跟孩子交流并给予帮助;专断型教养方式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放纵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积极肯定并会极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控制;忽视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同时也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

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不同选择主要受父母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孩子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本文拟从父母的角度来分析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温暖、理解、偏爱子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1]。张溯通过考察北京与东京两地母亲的教育意识后得出: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期望体现出她的教育意识,相对来说中国家庭大多忽视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而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中国与日本母亲的学历后发现,日本的母亲学历普遍较高,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中国母亲的学历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育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由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教养方式相对消极。

二、父母的婚姻幸福感

父母婚姻幸福感的高低对家庭氛围起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婚姻幸福感低的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通常是紧张、冰冷的,伴随较多的争吵与冲突,对孩子的消极情感较多,大多用命令和强制性方式控制孩子活动,因此孩子会表现出较多的攻击、犯罪行为,同时他们的同伴关系也发展得比较差;而父母婚姻幸福感高的家庭则会营造出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采用较为一致的教养方式且多赞美与鼓励,会跟孩子讲道理、平等相处。因此,父母婚姻幸福感对孩子影响重大,甚至对孩子成年后的择偶观产生影响。

三、父母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

根据心理学已有研究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对他们组建新的家庭后对孩子将选取何种教养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讲,父母的教养方式映射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养方式,父母被惩罚的经验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这种代际传递在孩子早期就表现出来了。但近年来又有研究指明,父母幼年的被教养经验通过其“内部工作模型”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该模型的改变程度决定着现在父母行为受以往经验影响的大小。

四、父母的个性与心理特征

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部分,包括个体的能力与气质、性格就是个性特征,它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脾气暴躁的父母通常也缺乏耐心与包容,对孩子易采取专制教养,甚至会对孩子有暴力行为;脾气温和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偏向民主,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父母自身的抑郁与焦虑水平较低,其角色适应就较好,对孩子的反应较为敏感,积极态度相对也较多;而父母本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则不能给孩子带来敏感、适宜的抚养行为。

五、父母职业以及工作压力

对职业进行研究发现,父母的职业不同,他们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父母职业为第三产业的商业服务人员或者工人他们的教养方式比其他职业的父母有较为突出的溺爱倾向、专制倾向、不民主倾向和忽视倾向。一般来说,父母拥有的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他们从事的职业也越稳定,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职业群体的划分也基本是所受教育程度来决定的,从事稳定优越职业的群体与高学历基本是同一类人,因此他们的教养方式也相似。同理,接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与身为商业服务人员以及工人的父母,二者的交集也基本上是同一群体,其教养方式也类似[2]。除此以外,不同职业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也不一样,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父母面临的工作压力一般小于其他职业,因此,他们也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孩子成长过程。

六、父母自身的性别角色

传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父母性别差异分工明显―严父慈母型,指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主要是温和教育,和孩子的交流比父亲多,更关注孩子身体和生活起居方面,而父亲则对孩子功课学业等方面更为关注并严格把关。如李彦章(2001)的研究表明,母亲比父亲更多地使用鼓励、理解方式进行教育,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和谐,也更注重儿童的自我教育。对于父母性别角色导致的教养方式的差异根本来说是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期待的影响,古往今来的“慈母严父”形象随着文化的传递一直流传至今,大众对于男女角色的期待也基本没有大的改变,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对男女进行教育时,也在无形中塑造出男性的刚强和女性的温婉的角色。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父母延续了传统文化与教育期待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角色特征,这也就影响了父母对孩子教养方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02).

[2]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