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业范例6篇

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范文1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 发展方式

高端制造业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1.哈尔滨市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要性

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作为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因此,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哈尔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1.2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011年,装备制造业增长低迷。2011年装备制造业仅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2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面临工业产品、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客户推迟或取消订货等困难。面对装备制造业的持续低迷,哈尔滨市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1.3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高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了高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五个高端制造业行业: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装备。可见,“十二五”期间,高端制造行业将得到有力的政策和资本支持。

2.哈尔滨市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现实基础

2.1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 哈尔滨市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具备较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具备比较优势。2011年,哈尔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97.2亿元,增长14.0%。规上工业实现综合效益指数231.4,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12.8%,具备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

2.2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哈工大等高校全国闻名,焊接、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学科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哈尔滨市加大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力度,市政府与哈工大签约合作搭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投入1000万元,设立“哈尔滨市校(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心”,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将更多的科技项目和成果落户哈尔滨市,形成市校合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培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熟化项目、促进应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的新模式。

2.3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哈尔滨市在核电配套装备、DAM13R汽车发动机、码垛机器人生产线、1250冷连轧卷取机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业化。同时,为形成核电、燃压机组等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巩固并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航空航天领域,哈尔滨市推进了地效飞行器、小型飞行器、哈工大小型卫星的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了民用航空航天产品的技术水平、产业化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2.4拥有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哈尔滨市培育了一批在高端制造业内具有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这些大型高端制造业企业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导航控制、百万千瓦核电火电水电、能源动力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宫”对接、“蛟龙”入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制约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制造业发展长期依靠依赖要素投入

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中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能源、资金投入来维持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实质的提高。要素制约与产业低端化之间的矛盾,导致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趋同、低端制造业产品产能过剩、制造业市场萎缩等问题,整个行业面临产业结构相对固化、落后产能亟需淘汰、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等不利局面,挤压了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3.2缺乏与大型高端制造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

哈尔滨市与大型高端制造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受到熟练技工不足、企业用地与资金紧张以及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难于扩大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出现了企业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差的局面,使得高端制造业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无法显著提高。

3.3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

现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造成了高端制造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投入保障机制,对技术资源的深度挖掘不足,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在基础理论、设计工艺、工艺技术、可靠性研究等方面投入有限,进而影响了产品与技术的开发进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研究在研发阶段,面临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问题,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贷款条件严格,导致其将贷款更多地投向效益高、风险低的行业。

3.4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高端制造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等仍依靠进口,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不足20%。另外,还有一些元器件、部件、放大器等是直接从国外引进,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产品可靠性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

4.促进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制定《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陆续出台鼓励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哈尔滨市应趁势而上,制定《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航空、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4.2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向高端化演进

一是拓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筹资渠道,设立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基金,对传统产业中的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进行专项扶持。二是试点示范,整体推进。从传统行业中选择1至2家企业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试点,通过试点示范,推广经验,带动全市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三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技术装备,提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效果和投入产出比例。

4.3提高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

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围绕航空、航天、船舶等具有较高的研发水平和较强的生产能力的高端制造行业,培育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高端装备及新兴产业的配套企业,加强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紧密配合,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加快鼓励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专业化重组,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尖”的高端制造企业。

4.4完善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对高端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国内结算,贸易融资,即、远期结售汇等优势业务方面给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二是建立金融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对积极支持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对因支持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创新产生的不良贷款,建议按一定比例给予核销或剥离。鼓励有条件的高端制造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相关管理部门应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降低融资成本。

4.5建立高端制造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高端装备技术联盟,大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攻克一批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二是积极搭建产学研互动研发平台,充分发挥高端制造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核心科研单位的引领作用,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体系,引导科研院所了解哈尔滨市高端制造业的实际问题以及产业链中各部分的生产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高端制造业范文2

【关键词】 高端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江苏省

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在国务院2010年10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被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中都提出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电控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装备、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吨位工程机械等,加快提高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向大型化、成套化方向发展。然而,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期促进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更好发展。

一、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1、基于分析性指标的分析

(1)工业生产总值

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涉及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端专用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现有企业近3000家,销售收入过万亿元,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以及全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除2013年外,江苏占全国的比重也一直在不断增加。

(2)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的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在计量分析中,本文采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值,即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年均从业人数之比来计算。

从图2可以看出,2004―2013年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3)产业积聚

区位熵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又称专门化率,可以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用来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实际上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区位熵指数是从行业角度来分析集聚状况。本报告用区位熵的方法来计算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状况。区位熵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ij表示j区域i行业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指数,qij表示j区域i行业的产值,qj表示j区域工业总产值,qi表示i行业高层次区域的产值,q表示高层次工业总产值。如果βij>1,说明j区域i行业的集聚程度大于高层次区域行业的集聚程度,βij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根据统计资料,计算所得的2004―2013年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指数如表1所示。从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分行业来看,产业集聚指数大小依次为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设备、航空航天装备。2004―2013年,大部分产业地方专业化指数都有下降趋势,说明产业集聚在减弱。

2、发展现状分析

(1)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高档全地面起重机、高空作业车等国内市场占有率排位第一;城轨和动车牵引制动系统、车辆和门系统、通信与信号控制系统、售检票系统、内装饰等轨道交通装备,交流电动机、变压器、电力电缆、光缆等新型电力设备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4.4%,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占全国的41%,仪器仪表总产值占全国的40%,金属切削工具产量占全国的75%。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立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49家,分别占全省部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38.8%和41.8%,位居全省各新兴产业首位。在新型航空材料制造技术、高速轨道交通车辆牵引制动技术、高速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制造技术、超大型施工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智能化网络化机器人生产线集成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率先实现研发突破。

(3)各产业初步形成相应的产业集聚区

江苏已形成以徐工集团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以南车浦镇车辆、戚墅堰机车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以华恒焊接机器人、天乾科技等为龙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等;已形成以南京、无锡、苏州、镇江为中心的航空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南京、常州为中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南京、常州、苏州、扬州为中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徐州、常州、无锡、南京、扬州、苏州等为中心的专用设备产业集聚区。

二、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江苏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都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引领下,江苏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产业的集聚化趋势中出现新的重复建设

在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逐步向园区集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区,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但在部分地区的园区建设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低层次的重复建设。

2、重大装备的成套能力比较薄弱

江苏省重型机械工业的经济总量虽然名列全国首位,但重大装备的成套能力仍然较弱,在涉及国民经济的重大关键、高端装备方面,如大型电站、石油机械、矿山设备、核电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江苏省仍然是处于配套地位。

3、基础零部件和关键通用机械比较薄弱,依赖进口

江苏省很多基础零部件和关键通用机械的经济总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很多重大装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和通用机械都要依赖进口,如机床行业的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但机床的数控系统几乎全部要依赖进口和外省。我国高端机床市场95%以上被国外品牌占据,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国外。目前,江苏一些机床企业主要借用美国、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家的技术开展整合组装,产业创新性较低,竞争力较弱,这种局面最终会大幅提高高端装备制造成本,从根本上限制了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三、促进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尽可能避免新的重复建设。在政策扶持方面,既要用足国家关于进口设备关税减免、国产设备抵扣税及财政扶持等投资政策,又要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在扶优扶强大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优势,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分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大力实施新产品开发扶持政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优化特色产业集群,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现有的产业集群。现有基本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有:南京、苏州、镇江等重点航空产业集群;常州、南京、苏州、扬州、泰州、南通等重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南京、常州等重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徐州工程机械、常州新型农用机械、泰州医用诊断医疗仪器仪表、金湖井口石油机械、建湖采油石油机械、宜兴电力电缆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南京齿轮、无锡内燃机配件、常州刀具、泰州车用精锻齿轮、昆山模具等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国内外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园区内新办企业或新上项目,在土地或厂房使用方面给予优惠,企业所得税方面也给予一定减免,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主业。龙头企业集中精力抓好产品升级换代的研发设计、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以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整机组装,从而提高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向上游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和下游的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安装调试等链节延伸;由制造业向生产业延伸,以自身的主导产业为基础,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专业维修、检维修等生产业。鼓励龙头企业组建战略联盟,龙头企业应选择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中实力较强的合作伙伴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3、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配套服务

大力发展与主机技术水平相协调的专业化、规模化配套企业,鼓励配套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升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及关键系统的配套能力,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具有优势的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和服务企业。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发展具有高端装备特色的现代制造服务业,形成制造与服务相互促进的机制,形成以具有总承包资质、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为核心,若干具有完整配套能力的中小企业为辅助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

4、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管理、研发、技术、行销、品管、专利等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创业扶持基金,对人才给予政府专项津贴。高端技术人才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要加强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育和素质提升,筹集技术工人培养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工人培训提供资金补贴。依托国内外高校、大型企业集团,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企业通过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方式,吸引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SJD227)。)

【参考文献】

高端制造业范文3

特朗普是一个开发商,但他的竞选纲领中更多的是打制造业的牌,这一方面迎合美国国内蓝领阶层对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满以及出现的美国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业之间严重的“断层线”的担忧;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经济大国的重要经济策略看,主要大国都开始反思制造业政策,反思“后工业化”的思维,重视制造业成了后危机时代经济大国争夺全球新的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出于这样的考量,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力推行“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为了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2009年12月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发展规划》,推动所谓的“制造业回归”,奥巴马的努力,相对于过去似乎取得了成效。

从回归美国的企业数量看,2010年仅有16家,2011年为64家,2013年有210家,2014年有300多家,逐年增长。当年奥巴马强调“再工业化”,目的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为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行充分的准备。本质上是实现美国产业的升级,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特朗普的制造业政策和奥巴马政策的不同在于,特朗普除了希望美国公司回流美国,更希望制造业的振兴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很多人过去一直认为,美国制造业在衰落,判断的标准在于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美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美国制造业创造的就业。

按照这些指标,美国制造业的确在衰落。1950年,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高达40%,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高达30%以上,创造就业早高峰时的1979年,制造业就业人数接近2000万,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也接近30%,而现在,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9%,占美国GDP的比重不过13%左右,创造的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甚至不到10%。然而,这些数字完全误读了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以上底值谋浠,一方面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美国服务业的崛起是制造业比重下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在全球比重的下降也是“产业漂移”的结果。

自1860年以来,制造业的中心开始在全球转移,新的制造业中心的出现拉低了美国制造业的贡献和比重,但如果从制造业的产值看,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总量一直在增加,在2010年以前,美国维持了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超过100年,即使在2010年被中国超过,但美国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二制造业大国,那些认为美国不再做制造业的看法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美国制造业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2005年之前,制造业一直都在美国的GDP中占有最高的百分比。2006年,房地产业上升到首位(14.9%),制造业屈居第二(13.8%),但是在2008年之后,制造业再次跃居首位。

而且,如果按照GNP而不是GDP统计,美国制造业的产值仍然是全球第一;如果看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数一数二的强国,占据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很多高端。单就苹果一家公司,其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比重超过了90%。说美国制造业衰落的人完全是被假象所蒙蔽。

在美国的产业部门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一直在所有行业里排第一,没有其他产业可以取代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和金融业将崩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能力,它也不可能会有创新能力。

美国西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戈登在其出版的著作《美国经济增长中的兴衰》中谈及财富和大国兴衰的规律,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前途的绝不是华而不实的大数据、互联网等风靡一时的东西,而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制造业。

可以说,振兴制造业在美国是有很强的民意基础,奥巴马做了,特朗普也在做。尽管特朗普的很多行为有点极端,但其通过大规模的减税,通过放松监管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千万不能忽视。

有人以美国制造业并不具有成本优势认为特朗普是“胡闹”。但是,最近10年,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不断在下降。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估计,现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

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到2015年下半年,就多数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而言,在美国低成本州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这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到美国设立生产基地的原因。

当然,吸引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不仅仅因为成本,更重要的是,是美国制造的创新和核心技术,以及对全球制造业未来的引领力。

高端制造业范文4

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新型工业形态。智能制造可以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

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借鉴广东省东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提炼赴杭州、苏州学习考察的体会,我们认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必须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引领带动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结构优化。

制定和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方案。杭州市强化“两化”融合工作的引导,几年前就出台了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的行动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市也在近期完成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研究报告,正在积极推进。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在《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主要举措,实施项目化管理和推进,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狠抓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在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紧紧抓住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产品)、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性电子商务等六大关键环节,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气装备)和新材料产业及新能源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提升企业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现镇江制造业由粗放型经济模式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转变。

增强“双擎”动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通过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双引擎”,推动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结构优化。

以智能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支柱,高端装备制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智能制造又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方向。因此,要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为重点,加快培育壮大智能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同时,根据不同新兴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每个产业中选择1~2个具备产业链拓展空间的重点产品,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构建、完善、强化、延伸产业链,放大以链带面的发展效应;培育一批智能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新兴产业园区智慧化、企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通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增长的目标。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针对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产品供给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问题,根据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一方面,充分利用工业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智能传感等各种先进技术,加强在机械、冶金、电力、建材、造纸等传统制造业方面的运用,着力在推进传统制造业“上质量、创品牌、扩市场、增效益”上挖掘潜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另一方面,要以壮士断腕的气概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落实责任制;凡资源消耗、环保排放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及早制定详细的产能淘汰计划,按时逐步有序淘汰,向落后产能要空间、要环境、要资源、要潜力、要效益。

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强调实现设计、制造、销售的云端支持及个性化、定制化制造。要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广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大力拓展个性化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业务,实现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要积极实施“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加快发展生产业,重点支持企业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在线维护等服务环节建设,培育网络化工业设计、在线检测维护、远程诊断、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业发展。

增强载体平台对“两化”融合发展的支撑力

切实推进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孵化器、各类开发区及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强化载体平台,打造制造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强三网融合、4G网络、云服务、大数据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用,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实施“企企通”工程,组建以光纤为骨干的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入企业,百兆到办公桌面。立足整合和共享创新资源,结合地区特色支柱产业、重要项目、知名品牌,重点建设共性技术供给平台、质量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中试服务基地等功能性基础平台。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效能。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以贯彻《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为主线,以突破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提升重大智能制造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实现制造业、智能化为目标,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在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方面深化合作,共享成果。

积极实施人才计划,引培信息化人才团队。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实施人才计划,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可借鉴杭州市的做法,试行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以强化企业在“两化”融合技术的引进、创新、集成和运用方面的统筹领导力量。加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鼓励高等院校与工业企业联合培养急需的信息化实用型人才。对工业企业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扩大技术入股比重,对有突出贡献的信息化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对急需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在调动、购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等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业环境。

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企业是信息化应用和受益的主体,而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具有活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要通过强化培训、考察学习、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切实提升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增强他们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两化”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主体的积极性。要引导企业从实际出发,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运用于企业设计、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加快推进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和提升管理水平有机结合,提升智能化水平,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

加强试点示范,增强企业“两化”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经验表明,典型示范对推动面上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大力培植和重点扶持“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使其成为行业中“两化”融合建设的“火车头”,通过一批国内、省内、市内先进的重点工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两化”融合全面发展。要引导企业间借鉴经验,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完善信息化人才引培和软件运用、装备改造方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实效。

贯彻国家“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两化”融合规范化发展。要根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企业中全面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管理职能、基础保障、实施过程和测评改进四个方面,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两化”融合建设。通过建设智慧车间、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使企业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集成要素资源,推进企业集群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结合工程电气、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与海工配套、汽车制造与配套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加快启动建设一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通过推广信息化技术的集成运用,推进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网络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和产品检验智能化,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创建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园区。

强化行政力度完善“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

“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协同,增强“两化”融合工作合力。如苏州市整合力量强化引导,把“两化”融合纳入“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突破口,实施“五大工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由此可见,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组织各相关部门明确分工、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协力推进。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两化”融合扶持力度。近年来,杭州市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四军”(即阿里系、高校系、浙商系、海归系的新兴经济力量),提出了“四换发展”(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发展策略),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专门设立了20亿元有偿使用的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2015年信息经济增长22.2%。我们可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创新对企业“两化”融合的支持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引导、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组成的推进“两化”融合专项基金。同时,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加大政府“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采取示范补助、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用于支持“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关键技术研发、重大应用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对“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还可探索在政府采购、用地、融资、降低成本、风险投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建立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发展和引进一批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拓展风险投资业务,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保障“两化”融合战略的顺利实施。

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促进行业协会承担信息化标准、监理、评估、咨询、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编制行业信息化规范,协助政府选择示范企业,指导、培育和推广典型示范应用工程。支持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中介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洽谈、采购、销售、支付、物流等交易活动提供服务。

高端制造业范文5

江智山说的这个项目是雀巢公司在莱西新建的1号咖啡产品和植脂末项目,投资额达到1.5亿美元,2013年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50亿元,年实现税收5亿元,将成为雀巢在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据悉,项目东侧规划再建设一个投资1.5亿美元的咖啡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建成全国知名的高端食品产业基地。

与雀巢的咖啡产品和植脂末项目同一时间段落户莱西并集中签约开工的,还包括先进制造业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主导产业项目共177个,总投资达612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60亿元,利税30亿元。“实现在大青岛北部实现崛起,转方式、调结构是关键,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让高新技术产业将领航莱西经济腾飞。”莱西市有关负责人认为。

近年来,依托居于“青岛的后花园”、处在胶东半岛几何中心之优势,借助青荣轻轨、龙青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已纳入青岛、烟台、威海“一小时经济圈”之良机,立足本地之特色,在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中,莱西积极接受半岛各城市的辐射,承接产业项目转移,着力打造与胶东半岛各城市产业连接的陆路枢纽,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莱西市规划整合了城区、南部、西部三大工业组团,配备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工程300余项,“九通一平”总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可谓栽好了梧桐筑好了巢。

招商过程中,莱西市摒弃“捡到筐里就是菜”的理念,瞄准青岛搬迁企业、国内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三大重点,把“招大”、“选强”、围绕产业链招商,当做招商引资的主要策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滚雪球效应。走进落户现莱西市姜山镇的青岛华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一件件精致的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结构件、涡轮机叶片零件模型正整齐地陈列在大厅展柜中,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波音、劳斯莱斯、空客等国际航空巨头的商用飞机将用上“莱西造”配件,成为世界第四、国内首个为这些国际商用飞机生产配件的公司,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500万元。

高科技航空制造业破题,汽车制造业更如虎添翼。总投资3.5亿元的金华工业集团二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该项目主要以汽车后市场为主业,是中国汽车保修设备生产的龙头企业、中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和家庭式立体停车设备的最大出口厂家,三期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8000万元、出口4000万美元。总投资5.35亿美元的青岛耐克森轮胎,主要生产加工半钢子午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产品70%外销,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半钢子午轮胎2100万条,相当于目前韩国耐克森本社的全部产量,等于在莱西再造了一个耐克森,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

据统计,莱西汽车配件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由此带动形成汽车配套产业链条,形成了汽车、船舶配件聚集区,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配件为主体,汽车轮胎、汽车拉杆、变速箱、空气压缩机、专用轴承、汽车电器仪表配件、减震器、弹簧等百余种产品,具有一定配套能力的制造业体系,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莱西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高端制造业范文6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四大工程”,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显著提升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50家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50台/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以上。

高端装备规模大幅提升。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15%左右,占装备工业30%左右。到2020年招引高端装备重大投资项目40项以上、总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高端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到2020年,研制应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100项以上,新增发明专利200件以上,新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智能制造

1.实施关键工序自动化改造工程。通过“技术改造券”每年支持实施400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数控化换代、自动化普及和机器人替代。通过购置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自动化专机、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等多种方式,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在焊接、切割、喷涂、上下料等高强度、重复性、高危岗位推广应用机器人,实现“机器换人”。到2020年,全市企业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50%以上,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3000台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2.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程。依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分行业引导骨干企业构建研发创新、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服务等6种新型能力。普及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数据系统(PDM)等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实施智能制造积累软件支撑能力。推进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装备行业着力提高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能力和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能力,化工、医药、食品等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着力形成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控能力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到2020年,全市力争新上或完善升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500家、数字化研发设计与仿真分析软件300家、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100家,创成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3.实施智能车间建设示范工程。分行业学习借鉴国内外智能制造应用先进企业,针对自动化水平、制造效率、用工数量、产品质量等指标,每年选取不少于50家企业开展“对标找差”,研究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每年确定20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车间建设,加速应用智能装备、制造执行系统MES、信息物理系统CPS、工厂物联网等软硬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单元应用、工艺流程连线改造、设备互联互通和基础数据共享,提升车间“人机料法环测”质量六要素的实时优化管理水平。每年分行业举行10场以上智能车间现场观摩推进会,以点带面推广示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4.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每年选择50家示范企业,确定50个试点项目,开展互联网应用建设。鼓励机械、电子、船舶等领域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图形化建模、快速成型与虚拟仿真等智能化设计系统,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协同研发设计平台。支持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重点企业,应用“设备数据采集器”、电子看板、物联网等技术,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等进行连接与集成,逐步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促进食品、服装、玩具、工艺等领域企业,建设工业“BTB”电商平台,普及应用在线定制、网络精准营销等新模式。到2020年,创成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示范试点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商务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二)实施四大行动,发展高端装备

1.实施规模骨干企业对标赶超行动。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或单打冠军为目标,每年遴选确定100家以上高端装备重点培育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实施对标赶超,重点突出数控机床产业,依托省市共建,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到2020年,创新研制100项以上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首台套重大装备(生产线)及关键零部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50家以上,着力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产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2.实施增量项目集聚招引行动。瞄准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精心组织开展“大拜访、大招商、大合作”活动,着力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和补链、强链、扩链的关键项目,一企一策开展招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招引先进整车以及发动机、驱动电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项目;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引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产品、微机电系统(MEMS)等物联网应用所需的专用集成电路产品;机器人产业重点招引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及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智能电网产业重点招引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设备、高强度高等级电气绝缘子、高效储能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等关键核心设备;智能成套装备重点招引通用柔性制造生产线、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等装备产品;工业软件重点招引高端装备细分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等产品。此外,积极招引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以及军工等领域相配套的先进制造装备及元器件项目,以及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增材制造等领域产品,构建高端装备新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新增产能超百亿元企业1-2家、50亿元-100亿元企业3-4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3.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抓住制约产品质量和性能突破的关键因素,深化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引进,每年组织实施100项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实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支撑能力,力争每年申请发明专利50项以上。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模以上高端装备企业实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化需求方深入合作,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依托装备类创新平台和行业骨干企业,建设2-3个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集成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发改委、人社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4.实施产业布局优化提升行动。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明确重点领域。“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2-3个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高新区和江都仙城工业园依托部级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基地,打造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仪征、邗江、江都、开发区等依托部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新区、江都高端装备产业园依托粮食饲料机械骨干企业,打造新型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到2020年,努力打造10个左右国内先进的特色高端装备专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广陵开发区、高邮汤庄工业集中区依托海沃机械及本土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国内先进的精密液压机械产业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应开发区、高邮湖西新区等依托电线电缆和电工电器骨干企业,重点打造智能电网装备基地。同时,进一步规划提升高邮开发区高性能储能装备、丁伙建材工程机械、槐泗硫资源利用装备、真武水处理设备、卸甲电动工具、武坚高电压试验设备、安宜泵阀管件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工商局、科技局、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三)强化四大支撑,完善产业生态

1.强化信息设施支撑。依托通信运营商,加快建设“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和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吸引企业“上云”,降低企业运维成本。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施“企企通工程”,推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每年新增30家以上应用试点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通管办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2.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加快引进和培养掌握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制造业高端转型的高层次领军型、技术管理复合型、先进适用专技型和高技能型等四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园区和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完善市、县两级人才引培政策和荣誉体系,优先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领域人才和突出贡献者创业创新。[责任单位:人社局、教育局、经信委、科技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3.强化投融资支撑。鼓励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浮动,对智能制造项目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给予优先优惠信贷支持。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智能制造项目贷款提供担保,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投向高端装备项目,优先支持高端装备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建立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实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中心支行、银监分局、经信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4.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加强与相关领域知名院校所、专业协会、行业联盟等的合作,组建市级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和智能制造专家服务库,着力发展一批方案设计、软件应用、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化机构,优先支持国内外知名两化融合服务商来扬设立分支机构。依托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建设智能制造科研服务平台,为企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机器换人”等提供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科技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三、组织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市级层面,由市经信委总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每年由市经信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年度智能制造投资改造项目库以及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企业名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中集聚。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市经信委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并牵头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市、区)、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及市级机关绩效管理和综合考评中。各县(市、区)和功能区要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抓紧出台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相应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充实信息化、智能化等专业人才,加强园区招商和服务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二)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市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和人才等各类政策以及“创新券”、“技改券”、“服务券”等优惠措施,优先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设立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安排1.5亿元,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前期达到10亿元,对列入国家和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计划的项目予以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引导担保、风投、创投等资源向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各县(市、区)和功能区要加大力度扶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完善本地相关政策,形成上下联动的政策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人才办、人社局、发改委、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