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例6篇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文1

【关键词】英语 ESP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策略

引言

ESP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学下学习英语是可以进行实践训练的,学生也是很容易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的。当然,大学英语教学在ESP教学模式下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重视英语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这样的英语课堂才是有价值的。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单一的,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新的单词,学生认识了新的单词后,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英语教师在每节的英语课堂上就是指导学生用这些方式学习英语。慢慢地,学生感觉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和阅读英语课文,并没有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多学生也失去了对英语知识的热爱之情。

一些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英语教学中剥夺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而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英语知识。例如,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是比较差的,英语教师在讲课时并没有顾及到这些学生,所以那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感觉是比较困难的。英语教师运用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极其不利的,英语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二、大学英语ESP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师在ESP教学模式下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在一起是可以为英语教学增加活力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英语的一些理论知识,也可以在英语的第二课堂中参加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学习的英语知识。学生在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英语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当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学习到了有价值的知识,再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可以体验英语环境,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学生是很容易提高学习兴趣的。

2.巩固学生学习的英语知识。如果英语教学只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是很少有时间锻炼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英语教师在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后,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商务礼仪的对话后,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和同学之间进行分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巩固学习的英语对话。这种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是比较有趣的,学生不仅可以娱乐身心,也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大学英语ESP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的策略

1.设置一致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要想把大学英语ESP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成功融合在一起是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设置一个一致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是比较系统的。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一个教学目标,同时也在制定的目标的基础上为第二课堂制定一个教学目标。这样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在第一课堂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后,进入第二课堂的学习。学生在第二课堂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第一课堂是相同的,但是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学生在第一课堂主要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而在第二课堂是通过实践完成目标。就这样英语教师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设置相同的教学目标,巧妙地把两个课堂融合在一起。

2.授课时间衔接紧密。英语教师在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融合时,设置的上课时间应该是紧密的,这样学生才会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致。英语教师可以在上完理论课后,在第二天给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这是可以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刚学习完知识后对知识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原因二是英语教师运用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已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教师在第二天开展第二课堂,学生是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

3.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在是会对英语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的。英语教师通过给学生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书并茂的英语内容,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当英语教师运用媒体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英语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明天我们接着在第二课堂学习这节知R,同学可以在第二课堂表演今天观看的视频内容。”学生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对第二课堂的开展迫不及待了。英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结语:大学英语ESP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是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如果英语教学只是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难提高应该口语表达能力。如果英语教学只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那么英语教学就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所以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人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信大学英语教学在实现了大学英语ESP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后,将会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英语教学道路。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体系 第二课堂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种渠道。第一课堂是按照教学计划或者专业培养方案上的规定,由学生选择或教务部门统一安排、由相关的任课老师讲授并进行考核的教育形式。第一课堂教育重点在于系统地传授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同时侧重于知识的理论性,它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是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以提高其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各种活动,它的重点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维和活动的空间,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综合能力的锻炼。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是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因素。

相对于第一课堂教育而言,第二课堂教育具有内容丰富(包括了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勤工助学等六大类内容模块)、参与主体自主性较强、形式灵活生动、实践性与社会性更强、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

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能不断提高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使意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可以在自愿参与的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与情操的陶冶,从而提高个人思想政治修养,并且能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心。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本身所内涵的基本特性使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能够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都决定了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得以实施和实现的有效渠道。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问题分析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高校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虽然已经体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它一定的积极贡献,但是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笔者认为它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二课堂建设思想需加强统一

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学校、学院的各部门对第二课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门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程度不够,第二课堂建设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各级团委、学生工作部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唱独角戏,而其他部门缺乏积极支持和配合的意识。

(二)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多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我曾经所在的学院而言,每学年除了开展校团委部署的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体育、学术讲座等活动以外,还要结合自己学院情况另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之学生会和二级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每学年平均有30-40项。在这些活动中,有部分活动举办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履行相应的职责或任务,有的活动盲目参照其它学院并没有真正注重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故而活动的参与数量与质量不高,没有真正达到活动的初衷和目标。同时,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联系性不强,很多活动偏重于文体娱乐性,结合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相对欠缺。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含量也比较低,只是停留在体力劳动和募捐上。寒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停留在形式上,很少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性不够

很多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涉及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活动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但是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激励措施缺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受到“重第一课堂、轻第二课堂”思想的影响。

(四)学生社团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社团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我国高校社团虽然很多,但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社团的建设力度不够,部分社团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社团有其名无其实。

三、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克服第二课堂所面临的现实误区与不足,笔者认为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原则

即要正确处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一是第二课堂必须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如果没有第一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就盲目进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在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三是第二课堂侧重点是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实效性原则

即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与学校、学院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不同学校、学院、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第二课堂紧密围绕素质教育体系五大内容开展。

(三)人性化原则

即充分尊重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自愿和兴趣,使其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其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环境。同时,将人文教育贯穿第二课堂活动的始终,第二课堂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为目标,而具有人文精神是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是第二课堂培养目标之一。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文3

论文摘要: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法语言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语境情景下,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才能真正具备语言交际能力。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辅相成,作为中国大学生语言实践和语言应用的主要语境,其作用毋庸置疑。本文从培养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角度出发,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对策和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分析,旨在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英语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交际语言之一,掌握这门语言并运用它进行有效的国际交往、信息获取、学术交流,成为我们融入世界知识体系,获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新型人才,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国家和社会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迫切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有效的语言交际素养,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标和效果,成为摆在大学英语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交际法的语言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语境的情景下,使用真正的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才能学会语言。而我们中国学生语言学习是在远离目标语语言群体中进行的。仅凭每周几节英语课得到的可理解的输入极其有限。所以我们要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积极地,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近似于在目标语语言群体中学习的语言习得环境。英语第二课堂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

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初衷是营造一个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既作为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堂内的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

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许多第二课堂建设都处于一种可有可无、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缺乏指向性。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大背景下,应试仍是考量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概莫能外。虽然四、六级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很多高校也取消了其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但社会对人才衡量标准的单一性、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的简单化,形成了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潜在风向标,这种无形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力。从1987年至今,整整20年,四、六级考试就像一把尺子,不但在量学生,也在量老师,量学校。

2.缺乏系统性。目前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缺乏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的系统设置和专门规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完全取决于学校、教师的主观意愿,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发展对策

重新认识第二课堂教学的价值。以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英语教育者不仅自身要对第二课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还应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实践提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第二课堂教学的认识:英语第二课堂既是正常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又是正常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自信心都能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得到加强,这正符合时代对复合型人材的需要。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第二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更需要从理论方面对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对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实践。英语第二课堂是指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的围绕英语习得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它融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形式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专题讲座、英语晚会等各种活动,英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朗诵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各类比赛,以及借助各种多媒体电教设备所进行的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如网络课程学习、英语调频台节目制作等。

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式。要以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为依托,建立一个新型的、动态的、交际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将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到双方各自的学分考试、岗位考核的终结性评估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得到科学、合理的考核,使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得到全面、理性的评价。

三、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具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材。重视和搞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纳入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建立起两个课堂同步发展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英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育者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以求逐步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文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54-02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人”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两个核心问题。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长远之计,除了注重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培养外,更应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第二课堂发挥着对学生熏陶、浸染和引导的作用,重视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管理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一、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堂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呈现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有别于以接受知识为主的显性教育的第一课堂。以活动方式呈现为主的第二课堂,更加强调学生自我成才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更加注重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力求最大限度地契合学生的自身条件、专业基础和主观意向,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唤醒其生命意识、价值意识和职业意识,并使其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进才干、树立职业理想、磨砺品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育人任务。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职业迁移能力、劳动认知等综合素质,配合第一课堂抓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应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管理方法。笔者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结合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点,将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以下五个模块。

1.模块一:入学导向教育。根据高职学生教育的总体安排,入学教育在军训期间开展,教育内容依据每年入学教育的实施方案来制定,主要为安全教育、专业教育、生涯教育、学校制度和校史校情的学习。

2.模块二: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志愿服务、守法意识的教育,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形式包括开展升国旗教育、诚信教育、自强之星评选、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勤工助学等志愿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等。

3.模块三:职业迁移能力教育。职业迁移能力指职业者可以适应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职业变动的通用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和适应能力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演讲、辩论、书画、征文、信息技术、英语翻译、创业培训等系列比赛,加入学生社团组织,参加校内外文艺演出和比赛,参加其他职业素质教育等来提升职业迁移能力。

4.模块四:身心健康素质教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身体健康十项标志和心理健康的判断要素,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参加体育竞赛、礼仪操比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无偿献血等。

5.模块五:劳动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主旨,使学生更加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动素质教育主要在院、系、班级小组的统一组织下进行校内大扫除活动、植树活动以及为学校大型活动提供劳动技术支持等。此外,开设专门的“劳动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若干课时的课堂实践教学。

五个模块均设有一定的学分并规定学时数,学生须在某一学年完成相应模块的学习任务,以获取对应的学分。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要求

1.目标定位:以与职业岗位胜任特质相契合作为制定第二课堂活动目标的原则。李克强总理在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强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职教育“三对接”,即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是教学的一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第二课堂活动目标定位与产业人才需求衔接,与职业要求的胜任特质契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融合,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应秉持文化育人理念,举办能够满足大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以培育“企业家精神”为例,我院积极融入企业文化,用优秀企业文化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帮助大学生跨越从学校到企业的文化隔阂门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适应能力,让高职学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降低离职率。依据经济管理类专业性质、学生特点和就业去向,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把“企业家精神”校本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奉献、诚信、担当”等品质,把培育“企业家精神”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目标定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具体活动中,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家主持讲坛、举办职业礼仪操大赛、评选企业实习先进典型等活动,设立金融、营销、创业类等学生专业社团,搭建第二课堂的育人平台,实现“企业家精神”的校本目标。

2.建设模式:以突出职业性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创新第二课堂教育活动。高职学生进校伊始就基本上选定了职业方向,学生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职业性”是现代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其得以发展的个性体现。第二课堂活动与突出职业性的校园文化结合,建立“实用”的校园文化基调,使教育固有的道德规范与职业教育的本色和谐统一,更清晰、具体、有针对性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第二课堂活动也会更有操作性、创新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必定是更为实用的学习目标和行为方式,同时,校园文化的基调也变得更加务实。学校可以通过构建类似“三企进校文化”“鲁班文化”和“三维文化”等育人模式,打造以培养学生职业性、专业性、专题性为内容的第二课堂。近年来,我院构建了“三企进校”文化育人建设模式,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加大文化育人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企进校”即通过“企业家进校园”“企业进校园”“企业优秀文化进校园”的途径进行校企合作育人。“企业家进校园”就是让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职场精英进校园,引导、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用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影响与熏陶学生的品德修行、创业就业观念;“企业进校园”就是让企业资金、企业实体、企业品牌等进校园,通过举行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建设汽车模型收藏馆、企业驻校经营部等突出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实战操作训练、岗位技能规范等创新能力的培育;“企业优秀文化进校园”就是让企业优秀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进校,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沟通协调精神。

3.管理机制: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第二课堂活动保障。为保障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根据各校实际进行保障制度机制的设计和规划。学校应以制度形式规定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的职能分工,建设一支以校内专业导师、校外职业发展导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并明确各自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职责。出台指导各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其中应将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作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做到内容模块化,以计入素质学分,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各系可以成立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学分认证中心,结合专业特色,合理规划和指导学生修学第二课堂,以及负责本系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审核、认证、管理等工作。创新学分是学院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设计的专门学分,与普通学分一同构成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规定学生只有修完创新学分和达到学分总量,才能顺利毕业。

4.考核手段:以重视过程性评价创新第二课堂活动考核手段。考核评价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个结论,而应是比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的考核评价,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导向性作用。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锻炼的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建立切合本校第二课堂活动实际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我院在探索第二课堂活动过程性评价时,研究制定了《学生成长手册》,将其作为学生创新学分的考核依据,要求学生每参加完成一项课外活动,必须在手册中贴出参加活动的一张现场照片,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学生可以在手册中填写学习反思,回答三方面问题:一是服务内容,包括“我今天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以及参与成员的反应、对重要事件的处理等;二是学习要点,包括“我的所做所见带给我什么感想与思考”“我学习到了什么”“对我有什么意义”“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寻找解答方式、过程及结果是什么”等;三是反思检讨,包括“这些经验对自我认知有什么改变”“我能做什么”等。学生每学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填写成长手册,并须取得指导教师或辅导员的鉴定签名。在每学期末由所在系认证中心,先审核、确认手册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后,再录入相应学分。如果学生本学期没有完成某项内容,下一个学期必须“重修”。如此设计手册的目的在于方便掌握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活动后学会思考,记录学生的大学成长轨迹。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的启示

1.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最基本的有效途径。基于职业人才培养要求,应将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中,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使得活动有计划、指导有方向、实施有实效。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文5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话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以外语为工具进行交际和获取信息的条件及环在此项活动中,应注重加大语言的输入.加强学习策略指导  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二十一世纪教学成败是以学生质量为衡量标准的时代。英语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标准己经随着社会进步、教育观念和职能转变及与英语教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而变化和更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为目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与原则已不是标语和口号,而将成为英语教学质量标堆的评价依据。因此,针对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1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

(1)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原则精神

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实施个性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采用方法途径,即“因材施教”。而第二课堂活动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堂活动是学习者自愿参加的,他们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置身干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达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很强的趣味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积极性高,主动性强,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被动地依赖老师,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原则精神。

(2)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人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三是班级过大,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所有这些局限都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教师可以针对各类学生的情况来计划和安排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晚会、游戏、各类竞赛、英语角等,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各类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了他们的英语实践量,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2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路

(1)加强语言输入第一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学生兴趣很大,气氛活跃,但是学习的效率不高。今后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待加大语言的输人,进行深人具体的细节表述,加强表达的深度,拓展话题的种类。

(2)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学生一跨人大学校门就进入了一种与中学教学不同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何学和如何根据学习模式和内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非常关键。如果不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他们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热情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在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树立对学习负责的意识方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我们应进一步在此方面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更好的自我管理方法,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学会如何掌握具体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同时也为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方而提供了探索教学规律和策略的机会。

(3)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学校越来越多地利用第二课堂的效能,但把名校的第二课堂模式照搬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因为第二课堂活动是环境的产物,要因人而宜,第二课堂活动不存在优劣高低之分,活动不生动的原因只是组织工作不到位而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各类活动参加者比较有限,有些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无缘这类活动,活动对这些学生也无内驱力。“参与”才有提高能力、增强信念,才有认同相同的价值观的可能,因此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需要把第二课堂中生动活泼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从而增强参加这些活动的冲动,付出辛苦汗水去积累办事经验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3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的重点及难点

(1)行政部门主管教学的领导

教学的领导应真正把有限的则力用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上,作为教学的领导应该舍得在学生身上投资,从而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交流的平台。通过长期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他们尝到学英语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

(2)学生自身

由于多方而原因,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英语的兴趣不浓,培养自身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意识比较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作为处与第二课堂活动主体地位的大学生,应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否则,第二课堂活动无疑是没有让大多数同学真正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财。

(3)大学英语教师

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区别是更加强调学生的体地位,但也对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老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应运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作为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来抓。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依靠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应根据语言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的理论原则,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其中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具体操作、预期效果及活动评价(反馈)、改进措施等。老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导演”,其重要作用也在这里表现出来。

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范文6

一、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为了全面深入推进新课改,改变低效的教学状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我校历史教研组积极进行教研教改,摸索出一套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结合了历史学科和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本人上过的一节公开课,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简单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学生探究环节

(1)教师出示探究目标。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制定出层次清楚的探究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两个探究课题。探究问题一:根据教材第102页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并结合导学案中当堂训练的三则材料题,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探究问题二:探究垄断组织的影响。

(2)学生探究。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探究课题后,我让学生按照要求用十分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巡回指导。第二步:学生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阶段中有些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影响”归纳得不全面,于是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讨论,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时间为十二分钟,教师巡回课堂指导。

2.教师点拨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点拨主要是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难问题及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点。我抽查点名叫第四学习小组(班上开学初已经把每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设一个学习小组长)来汇报小组探究问题一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科技结合和新产业出现”,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注意材料中的产业结构和国家变化,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结论即“重工业占主导和多国同时进行”,于是我把四个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完成了问题一的探究。接着我抽查点名叫第六学习小组来汇报本小组探究问题二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只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生产力的发展和干预政权”,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又找出另外两个特点,即“推动瓜分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从而完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课堂训练环节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我精心挑选一些紧扣教学大纲、典型的、多层次、适量的练习题(四个选择题),限时四分钟完成,来巩固知识和形成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贯彻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际运用效果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合作”等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现象。在这节课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先分析背景,接着讲述内容,最后分析影响的步骤,而是采用问题探究法,只探究两个问题。一是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的“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探究学习目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二是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教师的点拨、讲评只针对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问题驱动,实现了教师的精讲和高效的点拨。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3.历史课堂实现了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