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活动范例

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1

关键词:第二课堂;数字经济;创新路径

1数字经济背景下第二课堂开展情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稳定发展迅速,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预计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万亿元,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知识,更应该有创造性的思维。高校不断开展第二课堂作为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为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更为高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指明了方向。

2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困境

2.1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上层设计

高校虽然陆续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教育,但很多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第二课堂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没有给予第二课堂应有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对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进行具体的设计。其次缺乏对第二课堂的支持,虽然开设了第二课堂教育,但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途径单一,仅仅是通过学生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缺乏系统性、广泛性的参与。

2.2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度不高,缺少灵活性

虽然高校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活动,但是形式单一,缺乏特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找到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因此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任务,随意性很大,降低了第二课堂的认同感,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第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3指导老师师资力量不强,缺少权威性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更多的指导落在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等教师身上,这些老师面临很重的管理任务,对于指导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捉襟见肘,理论知识水平和职称不高,对学生的指导不能更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全面指导。

3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改善对策

3.1转变观念,建立第二课堂管理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这就更要求高校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完善管理机构、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保障评价机制,促进第二课堂的有序发展。成立由高校主要领导为首,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各项工作,组织建立起领导制度,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日常工作的开展,将第二课堂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给予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样的地位,统筹兼顾,做好服务保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广泛的参与。做好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做好真实客观记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保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评估的正确性、公正性,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并建立奖励机制,更好的促进第二课堂的成为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3.2与时俱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给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教育平台,与时俱进,增强第二课堂的时代感,利用多元化的网络内容,借鉴优秀的可操控的多元化的内容,增强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性,开设学生有兴趣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不同社团、专业分类指导,使得每个专业、社团都有特色的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打造成专而精的品牌特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自身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丰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撰写参与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开展分享活动,形成学生实践经验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并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从而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3博采众长,加强第二课堂师资力量建设

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校都有很多的高职称、高学历、精通专业的师资队伍,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让这些教师参与指导,丰富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专职和兼职相融合,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增加各类培训、交流、研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借鉴其他教师优秀的成功的作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其次采用专业导师制度,每名专业的任课教师作为专业学生的导师,参与学生成长的过程,强化第二课堂的教学环节,发挥第二课堂的时效性。在者积极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校友、社会学者等,组成校外师资队伍,利用大讲堂、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当中,增加学生的见识。

4第二课育人模式创新路径提升探索

4.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培养好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高校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第二课堂,组织重大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教育活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的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学习思政课程之外能够更加深刻、生动的践行爱国情怀,更生动、更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更具有说服力。举办弘扬爱国主义讲座,弘扬雷锋精神的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和英雄模范人物来校讲座,因为他们理论更有高度,研究问题更有深度,或者本身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案例,结合当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机遇,使得学生感到亲切,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一本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爱国主义的书,多读富有民族精神的书。让学生从书中认识历史、认识社会,从书中吸取爱国主义的精神营养,激励自己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4.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多样化,各种观念相互交织,迫切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人文精神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当中。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第二课堂的课堂体系当中,首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国学文化讲座、国学基础课、国学特色课,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传统文化当中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其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讲座以及重大传统节日活动教育,如“二十四节气”由来,“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风俗教育。再者,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具体感知、认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组织形成多样式的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兴趣,展示传统技艺,养成高雅爱好,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4.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2012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深入到大学生当中,加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创新创业能力等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应用型综合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覆盖全体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参加大赛、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等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成立创业导师库,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利用企业家、优秀创业者、创业协会等给创业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系统,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动态管理并做出客观评价;开展师生同创工作室制度,按照专业建立各种工作室,以现实企业项目和工作任务为驱动,打造线上线下创业模式,更好的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

[2]张旭念,杨金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提升路径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宋丹,崔强,陆凯.提升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效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第一课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第二课堂即是以第一课堂为前提,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计划方案进行落实,并且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这是高职院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课堂主要的作用是培养人才,及时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第二课堂则是通过活动培养人才特长,将特殊个性问题予以解决,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创建的育人体系内部,第二课堂也对第一课堂进行了延伸与补充,将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思想政治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所以,高职院校创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渠道进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活动紧密结合,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形式、内容与第一课堂相比更加多样化,体现出与传统课堂的不同,第二课堂将学校中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拓展,更加深入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创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新方向[1]。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学生将第一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在第二课堂中实践,从而提升个人思想政治觉悟,扩展知识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显著。第二课堂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实践性活动,带有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可以将学生所具备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创建适合学习与成长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的创建,对第一课堂进行了补充。所谓补充,从广义层面进行分析有非常广泛的覆盖范围,包括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活动。在这一层面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掌握更加充实的政治理论,将知识落实于实践活动中,还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吸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益内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创建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在其中接触到传统第一课堂中没有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社交能力。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素质,使道德品质得到升华。

(三)优化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制

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满足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开始针对素质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也面临一些新要求。作为学生组织提升的有效载体,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与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将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传输给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但这并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与素质教育要求也不符合。第二课堂的创建,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理解课堂上教师传输的知识,期间能够真正提升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思维,明确兴趣方向,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素质改革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内容

(一)践行立德树人目标

所谓“立德树人”,即通过德行教育人才,将“德”作为教育的前提,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关于这一点,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共同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要求,即科学设计教育方案,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在各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同样也提出了课堂教学、日常教育应双管齐下,拓宽思想理论教育途径,将第二课堂在教育方面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政治观念,严格践行立德树人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效果得到体现。

(二)延伸思想政治知识技能范畴

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到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的这一要求,很有可能忽视教学配套设施的完善,导致思想政治教学也过多关注基础理论的传输。所以,第二课堂的创建,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通过社团实践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将课堂上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识转化为经验,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则能够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第二课堂,同时将第一、二课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可以扎实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理论,还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得到运用,起到净化思维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这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然而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普及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相关制度还不成熟,期间存在一些不足,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指导方面,同时也有个别院校只是关注课堂教育,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创建的重要性,并且单一地认为第二课堂并不是一种教育手段,社会实践活动不深入[3]。管理人员一直注重大型项目,相比较之下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不到位,有时只是简单地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并没有在第二课堂中收获到有价值的信息。学生组织为活动而活动,形式主义盛行,无意义的活动质量差、缺乏创新,学生没有获益,并且疲于应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并没有配备负责人,只是交给某一部门代为管理,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二)第二课堂设计与规划缺乏系统性

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对第二课堂的认知不够深入,加上高职院校必修课时比较多,很多专业院系认为公共类课时数量较多,专业课程较少,导致第二课堂无法顺利展开,设计与规划欠缺一定的系统性[4]。虽然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了第二课堂,但是却没有进一步探究,第一、二课堂的关系认知模糊,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第一、二课堂严重脱节,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成效。

(三)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期间,对于第二课堂的创建始终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思想政治教师与德育工作人员制定方案,并且在实践中予以落实,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缺少足够的经费与领导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尽管已经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但是教育期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对教学效果没有及时评价,限制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

(四)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完善

当前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第二课堂创建期间,师资队伍专业性并不统一,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加强联动,将思想政治教师、德育教师、辅导员等划分到不同的队伍中组织培训,最后分配到对应的第二课堂当中[5]。部分学校过多关注第二课堂教学人员数量,反而忽视了质量,将一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或者是工勤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因为专业性缺失,所以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成效。

四、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通过第二课堂来实现。所以,相关人员务必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第二课堂创建的重视,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思想政治知识的实践提供条件。在创建第二课堂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与内容模块,将学生、学校、专业相连接,形成科学、系统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结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构建,提出以下5点建议:

(一)党的思想与人才培养保持一致

党的教育思想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构建,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期间深入实践立德树人这一项任务,使第二课堂方向明确、内容充实,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思想引导[6]。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构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一方面开展了主题教育,另一方面则结合时展的要求,在第二课堂教育过程中创建品牌效应,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除此之外,学校以“四进工程”为载体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大学生行动与理论两方面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支部、社团中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对于第一课堂的互动、补充,第二课堂重点落实了现代化人才培养工程,并以先进思想为引导。

(二)创建以大学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政治教育素质作为主要任务,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专业文化、社会实践充分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寒暑假期间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要求积极个人或团队利用暑假返乡、旅游等机会深入广东乡村调查,参与城市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接受教育,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受益匪浅,学校也连续两年获得“爱家乡查乡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

2.组织文化艺术活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实现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为此,高职学校在创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可以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水平。例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制定“爱己、爱家、爱校、爱党、爱国”主题活动,教师以学生成长规律为依据,针对实践教育方式进行创新。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为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第二课堂立体性。

3.组织丰富社团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社团活动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点,大学生根据自我服务以及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7]。社团活动和学生就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必须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框架为前提,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在兴趣、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心理优势和个性特长。

(三)完善第二课堂保障机制

1.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

高职院校顶层设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发展规划,立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将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培养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为此,高职院校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教务处、财务处、学工处、后勤处等,使第二课堂得到有效的统筹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管理制度要实时优化,并且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将财务、学分、活动管理、考核、组织等多项制度作为重点进行完善,使第二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2.提高基础设施方面的保证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条件作为支持,尤其是第二课堂的创建。一般比较常见的设备有多媒体、实训基地与器材,相关人员需要保证充足的经费,定期更换基础设施,根据学校制定的财务预算,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术研讨会议等顺利实施,同时也为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提供教学人员方面的保障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第二课堂师资队伍的重视,按照第二课堂特征与要求,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使第二课堂水平得到提升。学校可以采用聘用制度,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使第二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充分融合,使思想政治学习、课外活动能够有机结合,提高第二课堂的稳定性[8]。

(四)结合第二课堂与新媒体技术

高职学校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创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第二课堂新媒体平台,实现第二课堂线上管理。首先,需要组建专业性高的兴趣小组,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将学校内部的第二课堂信息实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快速了解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其次,创建微信公众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在平台中积极交流,分享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免线下时间不充足,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最后,通过微信、QQ与微博这些流行的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线上活动,并且组织在线辩论与知识竞答等,发挥新媒体的引导作用。为了获得更加有效的效果,高职院校还可以引用3D互动虚拟技术,利用模拟体验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使传统教育模式得到创新。

(五)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需要对现有学分激励机制进行完善,使大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第二课堂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确定划分“专业竞赛、文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五大类,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与时间,以次、小时为单位进行分数制定。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规定,第二课堂学分为8分,纳入学生成绩单,也是奖学金评选的重要条件,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提供动力。学分制实施以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加。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时间、成效等全面实行学分量化管理,设置第二课堂优秀指导教师奖金,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使优秀的专业教师可以积极投身于第二课堂教学中,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为学生消化、吸收思想政治知识提供了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同时也完善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9(05).

[2]陈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3]黄艳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有效性的方式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2).

[4]黄治勇.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9(02).

[5]宋星,雷晓燕,胡苏姝.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3).

[6]郭继萍.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02).

[7]姚瑶,许宏超.高职院校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路径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02).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3

曾有一位英语教授说过:“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依靠好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因此,教师想教好英语,学生想学好英语都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而必须充分发挥课外教学活动的作用,也就是第二课堂的作用。和第一课堂相比,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方法的限制,内容上更丰富多彩,形式上更灵活多样。与此同时,它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方式。通过各种语言实践,可以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只有新颖丰富、趣味性强的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才会具有鲜活永久的生命力。教师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承担的能力和教学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安排适合各种学生的活动。以下提供几种形式可供参考和交流。

2.1充分发挥英语角的作用,调动大多数同学的英语学习热情英语角活动要有固定的时间和比较固定的场所,以便使感兴趣的同学按时参加。组织者应当结合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扩大参与面,区分不同学生的英语口语层次,并安排自由交谈和话题交互进行,以防学生无话可谈,继而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热情。

2.2定期举行各种英语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词汇竞赛、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戏剧表演赛、趣味翻译擂台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类活动可每年举办一次。

2.3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来满足年轻人追赶潮流、喜好中外节日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圣诞和新年来临之际,可举办“各国新年习俗知多少”的专题讲座;西方情人节到来之时,可对比中国的“七夕”,让学生在讲座中了解中外表达爱意的不同方式等。与此同时,可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欠缺和信心上的不足,举办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考研英语备考讲座,把科学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资料介绍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外自学。

2.4开展技能式第二课堂授课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和他们的专业特点,可以在不同学期定期进行技能式第二课堂授课,比如面试技巧、商务会谈、报告的撰写等,让第二课堂的英语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并可帮助学生在就业前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3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3.1处理好第一、第二课堂的关系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教学的一个有力配合,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开拓视野、发展个性,可是如果不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则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而且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不一样,所以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并且善于捕捉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尽量满足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3.2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再提高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第二课堂应由学生组织,但同时应得到教师及时、科学、正确的指导,所以中青年教师在平时应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杂志,收看英文电视节目,收听英文广播,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向导,为学生答疑解惑。

3.3各院校需加大投资力度很多高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需要,比如活动场地不足,英文图书资料数量有限,而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相应的硬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语言实验中心,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等,这都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这也成为制约很多高校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各高校加大投资力度。

4结语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4

[ 关键词 ] 来华留学预科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

来华留学预科生多为汉语零基础学生,须在高等学校进行汉语和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待结业考试合格,达到本科入学标准后升入本科阶段学习。来华留学预科生们学习目标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教育管理,引导来华留学预科生在短时间内适应在华学习生活并达到本科入学标准,便成为高等学校来华留学预科生教学的主要目标。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 彭巧胤、谢相勋,2011)。可以看出,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将在第一课堂中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可以成为来华留学预科生实践锻炼的有效渠道。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水平,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一、第二课堂在来华留学预科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在来华留学预科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仅依靠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则不易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将第二课堂应用在来华留学预科生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提升汉语水平,增益文化素养

对于汉语多为零基础的来华留学预科生来说,提升汉语水平是其顺利入学本科阶段的前提条件。在一年学制的预科学习过程中,他们自身的汉语水平需要达到能够入学本科阶段的程度,这就要求他们在预科学习完成后,能够运用汉语交流,听懂汉语所授的专业课程。在预科学习阶段,第一课堂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构建汉语知识体系,但这种传统的讲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及应用需求,而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应用性以及其所创造的社会接触环境能够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汉语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引导来华留学预科生积极参与文化学习体验和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帮助来华留学预科生融入汉语语境,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汉语水平能力,还能成为检测他们第一课堂汉语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二)增强综合素质,助力未来发展

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来说,他们主动到中国求学,在陌生环境中学习,预科学习阶段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成长时期。在接受预科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在第一课堂中接受知识任务型教育,而第二课堂可为他们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一方面,帮助他们增加实践经验,适应在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加深对于中国的了解,为本科阶段在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课堂活动诸如文艺表演、知识竞赛以及辩论活动等有助于增强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对于他们未来发展以及求职和工作均有所帮助。

(三)构建活动平台,打造留学品牌

中国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然较为完备,而《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也强调了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来华留学预科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讲话也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契机,将其应用在来华留学预科生教育管理中。一方面,有助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活动平台,完善来华留学预科生乃至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向来华留学预科生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真实的中国声音,培养更多的知华友华爱华青年人才。另一方面,能够助力高校打造特色留学品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校声誉以及影响力,对于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推进教育国际化、增强自身国际化水平等多有助益。

(四)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中外交流

第二课堂也是促进中外学生互动交流、加深中外文化理解的有效渠道。为尽量避免初到中国的来华留学预科生由于语言障碍存在交流困难,由于孤独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由于学习压力导致情绪疾病,高校需要综合考虑适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方法,引导来华留学预科生参与第二课堂,便可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中纳入第二课堂,不仅有助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缓解第一课堂的学习压力,在富有趣味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技能与知识,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使他们不仅只局限于在留学生圈内交流,可以为认识更多朋友伙伴提供有益平台,进而为促进中外学生的良性互动交流搭建桥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总而言之,将第二课堂纳入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中,不仅有助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的个人发展,助力其顺利升入本科阶段,努力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乃至国家层面的中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第二课堂纳入来华留学预科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第二课堂在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但相对于中国学生较为完备的第二课堂体系,留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来说,他们的学业压力更大,在其教育管理中纳入第二课堂,客观上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一)活动形式固化,学生兴趣不足

目前,多所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学术竞赛、文化考察以及社团活动等形式展现,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来说,高校对其进行的中国概况以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第二课堂教育,虽然可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但是同种类活动太多,活动形式固化,部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国外的中文课堂、孔子学院已经广泛开展,那些本来就有意向来华留学的学生,可能在自己的国家就已经参与过相关活动。再多次参与同类活动后,容易失去兴趣,从而导致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受到削弱,第二课堂的效果与预期不符,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相关的教育资源也无奈浪费。

(二)教师引导不够,第二课堂目标不明确

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多为留管干部或留学生辅导员,他们在已有行政管理工作压力的基础上,难有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此外,由于他们不参与课堂教学,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的学习内容不够充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其所安排的第二课堂活动可能不会很好地延续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活动的难易程度不易与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接轨,造成第二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使得来华留学预科生在此类第二课堂活动中不能充分受益 , 也在无形中增大了来华留学预科生的学习压力。而且,部分第二课堂活动如竞赛类专业性较强,留管干部以及留学生辅导员不能很好地在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指导学生,导致第二课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保障措施不完善,第二课堂受限

由于来华留学预科生面临本科入学要求的学业压力,高校的关注点主要侧重于他们是否能够顺利结业,因此他们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更为受到重视,这也导致高校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第二课堂的关注度明显会低于第一课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足,一般不会设置专门的培养目标、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等保障措施,所投入的培养经费、人员精力以及物质设施保障有限,甚至无法满足针对来华留学预科生开展的种类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而导致第二课堂开展的范围以及领域受限。综上所述,在留学生的第二课堂还未得到充分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将第二课堂纳入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中,容易出现诸如第二课堂教育资源浪费、教学目标不明、教育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不但需要综合衡量考虑,而且需要在第二课堂实际的建设中不断完善发展。

三、第二课堂在来华留学预科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来说,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其进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保障第二课堂在其教育管理过程中顺利实施,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发展好、应用好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第二课堂。

(一)优化活动内容,发挥学生自主性

高校应该针对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特点优化第二课堂内容。首先,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尤其可以针对第一课堂的重点知识设置专项活动。这样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中回顾、复习第一课堂内容,有助于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加深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其次,优化第二课堂内容,适当延长活动的间隔周期。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来说,学业压力本就较大,他们的结业考试不仅涵盖汉语综合测试,还有学科测试,如果设置太多包含重复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便容易对其造成更大压力,适得其反。因此,考虑到他们学业的特殊性,谨慎设置适于他们的第二课堂,精简活动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次数,则更容易提高他们活跃度以及参与度。最后,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来华留学预科生的获得感。第二课堂内容不仅可以覆盖文体实践类活动,还可以增加趣味创新型活动。比如在第二课堂中引导中外学生配合完成创新型任务,不仅可以促进中外学生交流,还会加深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融入感,使得第二课堂不仅成为来华留学预科生增长知识、加深对中国理解的有效平台,还可成为其疏解学习压力,融入在华留学环境的重要渠道。

(二)完善保障措施,加强教师正确引导

来华留学预科生第二课堂的顺利进行需要在基本保障措施完备的前提下,融入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高校应该提高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为第二课堂顺利开展投入一定的物质支持和保障。比如,为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社团提供场地以及经费支持,这不仅为开展活动创造了基本条件,还能够提高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活动的可持续性。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由于第一课堂教师与第二课堂教师并非是同一位教师,这就容易导致两类课堂内容出现不对等的情况,造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内容衔接程度弱,不能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作用。因此,教师间需要根据课堂内容及时进行沟通,合理规划安排适于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第二课堂内容,保证第二课堂质量。此外,高校可以将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纳入教师的考核指标,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为参加第二课堂的来华留学预科生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达到第二课堂的育人目的。

(三)打造系列活动精品,构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单一的来华留学预科生第二课堂活动发展性不强、覆盖面小、影响力较弱。对于高校来说,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第二课堂的辐射作用,将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打造成为系列活动精品,有所传承和发展,进而努力打造成为高校的品牌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仅使得高校能够为学校内部的第二课堂建设助力,也能成为扩大来华留学教育影响力的良好契机。此外,高校需要完善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存在区别,评价机制不能全然相同,第二课堂对于来华留学预科生助益的有效性也需要通过评价结果进一步体现出来。而且,在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也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第二课堂成绩也可为来华留学预科生的评价结果提供支持。因此,需要针对第二课堂的内容不断完善监督评价体系,为全面评估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综合表现提供更多有益参考。在来华留学预科生的教育管理中纳入第二课堂,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还需高校和教师根据来华留学预科生的特点,搭建好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建立好相关的体制机制,保障顺利开展来华留学预科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得参与第二课堂的来华留学预科生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管理

主席通过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中坚决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系统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1]。2017年初,共青团中央也指出,高校应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这项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将第二课堂建设作为目前人才培养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高校第二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探究高校第二课堂管理体系是必然趋势

实际上,第二课堂是对学生展开计划性的教育,只不过是在第一课堂之外,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从整体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及人文修养等。探究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管理体系,有利于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深化高校教育改革[2]。传统课堂教学通常只能传授相关知识,但第二课堂却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采取各种各样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和深化。通过研究可知,给学生带来较大影响的事件,大多数发生在课堂外。建设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有利于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来说,第二课堂教育起补充作用,可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3]。

二、高校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创建原则

(一)遵循分类指导

大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比如,知识架构、专业及年级等,所以对第二课堂内容也有不一样需要。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要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定制式”设置课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

(二)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

统一性指高校第二课堂管理体系要有统一的规范,主要是由团委或高校学工部等相关部门,制定统一规则,内容涉及教学目的、实施办法、评价反馈及课程评估等,确保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多样含义是具体实施单位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确定课程体系,通过各种各样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品牌建设

高校第二课堂在课程设置及运行管理方面,都表现出扁平化特点,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课堂效果,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完善课堂教学,淘汰差评课程,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应当运用某些先进技术,比如,大数据及新媒体等,跟踪调查并且分析第二课堂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广第二课堂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提供真实数据。

(四)以实用为中心

高校第二课堂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满足他们获取相关信息的个性化需要,从而顺利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所以,第二课堂应当结合教育效果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定评价标准,正确选择课程主题,并且组建专业教学团队。主管部门应当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向学生提供更多高校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三、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实施路径

(一)关注高校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建设,从政策及制度角度给予支持

为了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关键是创建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根据传统课堂及思政教育理论课具体情况,从评价管理、教学计划及组织架构等角度,制定统一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同时,还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及硬件扶持,对设备租借、场地审批及资金拨付加大投入。倡导管理干部或专业教师参与高校第二课堂的探究及实践,将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标准。

(二)各部门协同合作创建第二课堂管理组织架构

第二课堂管理组织架构要按照主体决策及多样化实施办法,发挥校团委或学工部的主导作用,制定统一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案,科学设置课程。其他基层学院及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工负责市政教育第二课堂各个版块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施。基层学院所负责版块包括专业实践及校园文化教育,组织部门及宣传部门可以根据学院在这方面的相关指导,设置党建工作专题版块,学校保卫部门可以举办有关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或专题报告,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创业培养及职业规划教育版块,而市政科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版块的工作。学院及职能部门都可以具体从事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创建第二课堂,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健全第二课堂计划管理,确保课程的科学性

高校第二课堂计划管理,实际上是统一管理课程内容设置及课程体系目标。高校应正确设计教学内容,保证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方向正确,设置课程时要结合思政教育属性及高校学生身心特点,不但要利用第二课堂培养更多人才,还要避免出现扰乱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局面。为了实现高校第二课堂课程教育目标,需要对校内及校外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整体素质[4]。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注重划分版块种类,结合高校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需要,设置多个版块,包括艺、体、文、娱等方面,使学生可以充分自主选择,课程设计必须完全围绕学生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成长。

(四)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课程计划真正落实

在运行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时,改变传统课外活动,由相关部门自发组织及学生自主参与,要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把第二课堂课表上传到信息门户系统,或者是第二课堂手机App客户端,每个月向学生定期推送课程,方便学生预览,从而自主选择课程,最终也可以实现学分。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节省主办方活动资源,还可以使学生规范及自主参与活动。同时,采取学分激励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五)创建第二课堂课程和学习效果评价体制,使课程更加优化

第二课堂有很多评价指标,比如,学生出勤率、选课情况、课堂活跃程度及课下问卷情况等,我们分析学生的出勤率及选课率等,可以掌握学生参与程度,所属年级与专业,以及现场学生对课程评价等,在通过跟踪调查、个别访问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从整体上把握相关课程教学形式或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坚决淘汰差评课程,使课程更加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大数据,及时跟踪某些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状况,从而为预测学生发展方向提供准确数据。

四、结语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更高要求,高校第二课堂有利于对大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具有很关键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作用,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创建合理化教育管理体系。所以,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应当进一步探索如何健全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元的教学办法,整合校内外优秀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实现系统教育,确保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思考和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7(5):224-225.

[2]孙嘉悦,霍铃玲.论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决策探索,2017(11):46-47.

[3]刘爱华.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J].价值工程,2017(11):165-166.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6

1.中外合作办学背景学生特殊性

1.缺乏自律,学习意识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院录取控制线低于本科二批录取线,学生多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虽然有国外学校合作背景,但是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高,且水平差距大,为教育教学共组带来一定的压力。

2.生活优越,心理素质弱: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的学院收费较高,录取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在加上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的呵护多,自我意识强,自立和自理能力差,在社会交际、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需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适当的心理引导。

3.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招收的学生多数思想活跃,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文体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表现欲望强,对集体性的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语言表达、活动组织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理想远大,生活定为高:中外合作办学的部分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人生选择定位较高,不少家庭愿意支持学生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高的期望,渴望成功,因此他们很注重个人的发展,远大的理想的理想和较高的生活目标如果利用得当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2.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第一,第二课堂改革是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阵地,传统教学中第一课堂多以理论灌输为主,难免枯燥乏味,而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间接获得新的理论知识,从而对第一课堂进行升华与延伸。第二,第二课堂改革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品格完善与健全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二课堂活动既需要调动学生实际的感性生活体验对现象进行观察、测验,又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观察、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性、开拓性的品格对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养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第二课堂改革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中外合作办学追求的目标,其与国外学校对接的优势有利于吸取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开展的先进经验,从而使教师、学生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重视。传统教学将注意力多放在第一课堂上,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教学设计都予以倾斜,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在整体上未纳入正规呃年度专业培训计划,没有按照专业培训课程设置设立相应科目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认为学生第二课堂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群体性活动,存在随机性强、受客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其次,行动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积极。受思想重视程度的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开展次数有限,规模上多以学校、学院举办的活动为主,以系、专业、班级为主的活动较少。时间上多以学期为界限,具体到每月、每周的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多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社团成员为主,达不到第二课堂开展的全员参与目的。最后,形式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丰富。受第一课堂教育模式影响,教学内容的被动性选择使得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受到限制。当前第二课堂的许多形式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等,没有紧密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1.抓紧一条主线:

即将第二课堂教学同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如何将第二课堂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第二课堂只是单纯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活动的模式,以就业升学为目的,突出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应围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原则,同时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成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突出两个主体:

即重视辅导员能力提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两支力量之一,是第二课堂改革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第二课堂是辅导员教师的主阵地,辅导员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落实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党团组织、班级和社团等组织来进行,一支信得过、靠得住、有凝聚力、工作扎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第二课堂活动得以有声有色开展的基础。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他们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

3.坚持三个结合:

首先,坚持与第一课堂相结合。树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育人观念,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一体化课程体系,健全系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分学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两个课堂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其次,坚持与社团组织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可在各个环节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创新等能力,同时社团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开展的领域。最后,坚持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第二课堂改革要形成学科方面的特色,强调学习的实践性,专业的知识性要不断拓展,专业内涵要不断深化。让学生能够在突出专业知识的二课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完善四个保障: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7

关键词: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策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因此推动齐鲁文化的传播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发挥高等教育的国际传播作用,通过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活动传播齐鲁文化,提高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内容[2]。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3],例如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化体验活动等。第二课堂为国际学生理解和运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实践平台,并且凭借丰富的组织形式和多样的交流场景等优势起到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作用。

一、国际学生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现状

1.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研究不够深入。各大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关注和指导,没有很好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考虑。目前,国内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研究较少,对中国文化核心—齐鲁文化—的国际传播更是鲜有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国际学生第二课堂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于齐鲁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不在教学计划之内,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大量的精力投入。

2.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为了丰富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其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山东高校基本都开展有诸如茶艺、太极拳、脸谱、剪纸、书法以及外出文化参观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安排与第一课堂教学的结合性和互动性不够,不利于提高国际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活动的安排大多为单一的活动,没有将文化活动纳入国际学生整体教育体系,没有把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此外,没有深度挖掘齐鲁文化资源,结合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立体验基地,开展持续深入的活动。

二、第二课堂对齐鲁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第二课堂有助于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齐鲁文化。第二课堂非但没有脱离第一课堂,还为第一课堂提供了一个检验教学效果的实践平台[4],有利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的组织形式,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注重感知与体验,贴近实际生活,更加有助于文化入脑入心。第二课堂是齐鲁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通过为国际学生量身打造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齐鲁文化的理解。

2.第二课堂有助于更好地弥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国际学。生理解齐鲁文化的差异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类文化包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体系群,东方文化群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闪—伊斯兰文化三个子群,西方文化群实质上只有希腊—罗马—西方文化一个子群[5]。来自汉字文化圈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比来自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群的国际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容易得多。第二课堂形式生实践均能获得大致相同的齐鲁文化体验,这也有助于解决不同文化背景国际学生的教学问题。

3.第二课堂有助于齐鲁文化与国际学生本族文化的交流。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6]。第二课堂使国际学生走出教室,不仅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与当地人探讨齐鲁文化与本族文化异同的机会,而且能充分调动国际学生的创造性,让国际学生在第二课堂多样的形式中展示自身对齐鲁文化及其与本族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国际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成为齐鲁文化传播的使者,促进齐鲁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传播。

三、第二课堂齐鲁文化传播策略

1.把第二课堂置入国际学生培养体系。山东省高校应完善国际学生第二课堂的管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把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第一课堂中获得的有关齐鲁文化的知识点和语言技能,有意识地在第二课堂中进行体现,通过真实场景、沉浸式体验、多感官刺激,让国际学生获得更多有关齐鲁文化的细节,促进其完善和巩固已学的齐鲁文化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更好地帮助其理解齐鲁文化精髓。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建立齐鲁文化体验基地和开展齐鲁文化体验活动来实现,构建起“课堂教学+基地体验+情景感知”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地融合呼应。鼓励国际学生结合第一课堂所学,通过齐鲁文化日志、齐鲁文化视频播客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再回到第一课堂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2.打造国际学生感知齐鲁文化品牌活动。自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开展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增进了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国情的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1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的“感知山东”外国友人体验活动已经举办70余期,大力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山东故事,传播好山东声音。2019年,山东省高校在校国际学生2万余人,来自160余个国家,在70余所高校学习。山东高校应借鉴“感知中国”活动形式,以享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的国际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国际学生,加大“感知山东”活动力度,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宣传齐鲁文化,打造活动品牌。除了实地活动品牌,针对在中国境外的国际学生,可以通过境内国际学生到真实场景中进行录制或直播等方式,解决身在境外的国际学生群体缺少对齐鲁文化实地体验的困难,增强中国境内和境外国际学生体验齐鲁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和参与感。以此为基础,在网络平台上打造和推广传播齐鲁文化的网络频道品牌。

3.加强齐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山东省自2018年遴选出3批49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8年底,国家留学基金委在全国首次批复72个“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山东省各高校应充分发掘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既要深度挖掘孔子故里、泰山等文化圣地,又要把大量非物资文化遗产考虑在内。同时也可以结合国际学生所学专业,打造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齐鲁文化体验基地,例如鲁班土木建筑体验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等。这样既能使国际学生知行合一,又能向国际学生展示丰富、灿烂的齐鲁文化。

4.注重校内齐鲁文化熏陶。国际学生的活动空间主要在校园内,因此校内文化熏陶对增进其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省高校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阵地建设,突出齐鲁文化元素,并提供多国语言支持,为国际学生了解齐鲁文化提供便利。还应有意识地在国际学生公寓、教学楼打造齐鲁文化长廊,在食堂、校内文化景点等随时随地展示齐鲁文化元素。通过举办齐鲁文化讲堂、齐鲁文化知识大赛、创意大赛、短视频大赛、音乐节、文化节、产品设计、齐鲁文化作品外译等活动,尽可能全面地展示齐鲁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国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能深入理解和传播齐鲁文化的切入点。

四、结语

第二课堂活动范文8

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内在需求,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育人课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第二课堂为核心,把学生课堂、技能大赛和社会实践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展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分锻炼和加强了大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了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专业社团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内在需求,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育人课堂。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模式开展的现状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方面是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就业困难和“用工荒”的矛盾。究其原因是目前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已自成系统,实践教学、工程训练体系缺失,学生在校期间更多时间是在学习理论知识体系,背书本、记公式,实践动手的机会少,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缺乏创新意识,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电工程学院”)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利用第二课堂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社团。专业社团以“学生讲堂”、专业技能竞赛、企业实践、参与科研项目等为抓手,加强实践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第二课堂以专业社团为载体,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利用学生第二课堂时间,机电工程学院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成立不同的社团。以电气、电子专业为主的“电子爱好者”协会、以机制专业为主的“非常设计联盟”社团,每个社团都配有专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每个社团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以专业社团为主体,每周末开展学生讲堂,学生轮流讲课,自愿参加,以课上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课下应用于实践的形式展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单一模式。每节课后都会留作业,作业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指导教师每节课要全程跟着,都要对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内容、教学质量进行点评。社团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增长见识,相互促进。各社团成员每个学期开始提交学期计划,学期末进行总结汇报以及小组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动手能力。

(二)第二课堂以学科竞赛为活动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能力,机电工程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以社团小组形式组队参赛,邀请指导教师全程辅导,小组每天一起研究学习,相互探讨问题。校内每年举行一次比赛,社团成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由专业教师进行打分点评,指出不足,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比赛。经常参加的比赛有“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大赛”“单片机大赛”“挑战杯大赛”。参加比赛,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还能获得各种奖励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在每学年的评奖评优中参加大赛的学生也会得到相应的加分。

(三)第二课堂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为主渠道,教学互长,提供创新训练平台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拿到第二课堂中来,根据专业和兴趣爱好不同将社团成员推向专业教师的研究领域,学生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专业教师科研项目,实现学生从本科开始与专业教师做课题的大步跨越。在科研过程中,学生接触了一些超前的理念,增长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需求情况,为教学查漏补缺,一举多得。教师所做科研项目,一般为实用性价值高的产品或者专业前沿的产品,这样学生在协助教师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专业前沿以及社会中专业的现状,以引发深入思考,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第二课堂以企业实践基地为延伸,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服务社会

目前社会上小微企业因为实验资源、技能人才短缺,研发项目受到限制。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第二课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为微小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项目问题,由社团成员成立专项小组,指导教师进行技术把关,群计群策,在短时间内将研究成果交予企业,此中不涉及利益关系,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同时社团成员也得到了实践锻炼。目前机电工程学院分别到唐山市滦南县、石家庄市无极县以及廊坊市工业产区为当地企业完成生产研发与技术支持,与企业签署协议,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真正对接。我们的此种做法与国家目前的政策完全相符。

(五)第二课堂以阶梯培养为基本模式,在实践中稳步推进

由指导教师统筹全局,将每个社团分成若干小组,优秀党团员作为骨干担任小组长,参加教师课题的研究,以及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低年级社团成员与小组中的高年级社团成员可以发挥朋辈辅导的作用,有利于吸取与分享他们的长处。例如,欲报考硕士的成员可以分享学长的经验,取长补短;参加大赛的社员可以从学长那里学到大赛的比赛经验等。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模式的主要成效

“电子爱好者”协会每年都义务为学校师生维修电子产品,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积极组队参加,到地方去免费为地方老百姓服务,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并连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先进小分队、市级先进小分队和校级先进小分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在学风建设中第二课堂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不再因为没事做而逗留在宿舍玩游戏、睡觉,而是积极地走出宿舍到实验室去学习,做实验,参与教师课题,利用暑假到教师科研项目企业进行实习。在就业中,这些学生的优势就会突出,不再是企业挑他们,而是很多企业争抢他们。机电工程学院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具有机电工程学院特色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模式,此种以社团为主的第二课堂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骨干学生的授课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质,有益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结构,可以向学生迅速传播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便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结语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势在必行的手段,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构建的一种创新型教育环境,将学生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展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分锻炼和加强大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丽玲 郭立新 付晓娜 常立生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飞.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J].学理论,2011(10):293-294.

[2]马宗方,张柯,陈向阳,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