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例6篇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文1

内容提要: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 经济 社会 发展 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 法律 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走上法制化轨道。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分析了近期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动向,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等。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和量化减排目标。为履行国际义务,主要发达国家陆续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确认本国的排放控制目标,实施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等为主要途径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并辅之以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等市场机制,以期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前后,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国际谈判策略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动向。分析研究这些动向的内容、背景及其战略意图,对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艰难前行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是气候变化立法首次在美国国会全院大会获得通过。但随后,与之匹配的参议院立法进程进展缓慢:2009年11月,参议员克里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就业与美国能源法案》提交全院大会讨论未果,2010年5月,克里与参议员李伯曼联合提出了《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讨论草案)》作为新的立法版本,使得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又前进了一步。

1.1 《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简介

法案的立法目的是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内容包括七大部分:(1)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2)减少温室气体污染;(3)消费者保护条款;(4)保护和增加就业;(5)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6)防止气候变化侵害,即适应气候变化项目;(7)预算条款。

国内能源发展突出核能、海上油气开发、煤清洁利用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法案要求政府支持核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核电项目担保贷款、投资赋税优惠,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海上油气开发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赋予沿海各州否决在本州海岸线120km以内开发油气资源的权力;对燃煤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做出规定,要求政府每年提供不少于20亿美元支持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运营;支持开展 农村 节能项目和州立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效项目;加强与发展电动汽车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求各州和大都会区提出 交通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计划;建立清洁能源技术基金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以确保美国在先进能源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

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法案要求自2013年起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主要管制年排放温室气体大于等于2.5万t二氧化碳当量的实体。要求受管制的排放实体,年排放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排放许可量和各种合规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信用量。美国国内的排放许可、碳信用以及法案规定的部分外国排放许可和碳信用可在美国市场进行交易。电力部门将于2013年起受管制,而制造业将从2016年起。交通部门实施类似于“排放税”的制度。

作为与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相匹配的参议院版本,本法案对排放许可的分配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对纳税人能源消费权益的保护,对维护碳市场稳定进行了更多规定,并提出更加严格的“碳关税”条款。

1.2 立法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对《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的支持,但参议员在气候变化立法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法案在2010年年底时如果尚未经参议院通过,并经两院协商一致,则将因本届国会任期届满而被废除。但在为时不多的本届国会任期中,《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如果要得到参议院立法表决通过,必须通过终结辩论程序,方能提前提交大会进行立法表决。就目前参议院席位看,力推气候变化立法的难以获得通过终结辩论所需的60票支持。同时由于国内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减弱和怀疑上升,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迟缓,加之2010年年底有32位参议员面临换届,因此,预计参议院在换届选举前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态度将趋于保守。而民调普遍显示,共和党将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胜过,因此,一旦本届参议院未能通过《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以后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很难进行气候变化立法。

2 日本提出原则性的立法方案

2010年3月12日,日本内阁提出《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伴随日本政坛变动,其立法前景也出现变数。

2.1 法案对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原则性规定

《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立法目的是在减排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通过尽可能降低能源供给对化石燃料的依存程度、率先促进能源供求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确保经济发展、稳定就业、能源供给和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当前及未来国民健康生活。

法案要求全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下降25%,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公平减排协议的基础上;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2050年减排50%的协议基础上。

法案责成环境大臣在征求民意的基础止确定行动计划,并由内阁会议决定。其中,要求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税制“绿色化”改革、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价,全额调配制度,促进核电发展,提高能效,促进 教育 、研发等。

2.2 法案的立足点

与美国法案类似,日本法案也将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的质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础。由于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48%,欧盟27国的60%,已经属于能源消费经济性很高的国家,因此日本 工业 界对法案提出的减排目标表示怀疑。例如丰田公司认为在2020年以前难以实现绿色技术的突破,因此对实施类似于欧洲的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表示担心。为此,日本环境大臣表示,日本实现上述目标将更多地考虑居民居住部门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例如采取安装双层玻璃、集中供热、节能灯、太阳能电池,以及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等措施,而不是仅仅限制工业部门的排放。

法案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与能源有关的措施相协同,要求通过普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设备和节能建材、加强建筑节能、提高交通效率、促进提高能效的智能化等节能和提高能效措施,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措施,同时通过加强相关技术创新,实现减排目标。

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法案中除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外,对中期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均设立了生效条件,即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形势相协调。同时,法案要求政府努力促成国际社会达成上述附加条件中的规定,这与美国法案要求政府促成全球平等减排的目标一致。

3 澳大利亚转向能源利用专项立法

2010年4月27日,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宣布,由于难以在国会获得足够的支持票数,以及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的迟缓,政府决定暂缓将《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同时,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修订和《建筑能效标识法》立法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3.1 搁置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

《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旨在通过建立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法案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国家排放限额,规定澳大利亚排放许可和其他可采用的排放许可与减排量,建立澳大利亚国家排放许可登记簿,规定受管制排放实体及其法律义务,对能源密集型和受外贸冲击型 企业 实施补助,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信息披露和公告,防止欺诈等。与美国和日本的法案不同,澳大利亚法案是完全旨在减排温室气体:履行国际义务的法案,没有提出对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

法案曾于2009年6月4日通过众议院三读审议后,提交参议院审议,但分别于2009年8月13日和12月2日两度被参议院否决。在进行重大调整后,工党再度向国会提交了该法案,并且于2010年2月11日顺利通过了众议院的三读审议,但参议院仍未通过该法案。陆克文表示,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前(即2012年以前)不再提交国会讨论《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除非美国、印度等国的减排政策与行动更加明确。

3.2 力推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

尽管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进程受阻,但澳大利亚积极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以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近期先后于2010年2月26日和3月18日提出了修订《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和制定《建筑能效标识法》。

为确保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20%的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将《可再生能源目标法》拆分为《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并进行修订,以促进澳大利亚不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原《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于2001年4月1日通过,设定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9500gwh的目标。根据新的目标,预计2020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需达到4.5万gwh。为此,《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规定了2011-2020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到2020年须达到4.1万gwh。同时,《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将对小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提供补贴,其额度为每1单位“可再生能源信用”(相当于发电1mwh)补贴40澳元,并且不设上限,以辅助实现国家目标。

《建筑能效标识法》旨在建立国家大型商业建筑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要求面积大于2000m2的大型商业建筑在交付、销售、出租、转租和进行相应广告时,提供建筑能效标识,以促进开发商和运营商采用有效的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近期澳大利亚政府还就修订建筑能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10年年底形成新的方案。

4 其他国家和 经济 体立法动向

4.1 欧盟通过专项性的《建筑能耗指令》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5月18日通过了修订的《建筑能耗指令》。该指令旨在加强2002年12月16日通过的《建筑能耗指令》中的相关措施,以取得更显著的建筑节能效果,为实现欧盟提出的2020年减排温室气体20%和节能20%目标,提供相对低成本的手段。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统一欧盟成员国设定本国最低建筑能效标准的算法,要求新建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有建筑在进行主要结构改造和功能设备系统改造时满足最低建筑能效标准要求,成员国制定并以政府部门带头实施低碳或零碳建筑方案,对建筑进行能效认证,加强对暖通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查等。

4.2 英国通过专项性的《2010年能源法》

2010年4月8日,英国《2010年能源法》生效。该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示范、评估与利用的相关活动,规范电厂发电低碳化与采用ccs技术相关事宜,规范电力和燃气市场管理局以及国务大臣与之相关的职能,规范发电许可和电力与燃气供应商相关事宜。

4.3 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原则性的《气候变化责任法案》

加拿大国会众议院于2010年5月5日通过了《气候变化责任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是确保加拿大能够履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共包括13条。法案设定全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比1990年下降25%,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要求政府通过设立排放标准、建立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出台财政激励政策等措施,实现上述国家目标。

5 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立法进展,为我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促进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实现可持续 发展 ,提供了 参考 。

5.1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本届国会气候变化立法与上一届国会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上一届国会涉及到减排温室气体的气候变化立法几乎都是就气候变化问题论气候变化问题,并部署全国的减排行动,但这一届国会的三份主要立法,均是将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三大战略相联系。日本提出的法案也是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技术创新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这表明,美国、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根本目的,不单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压力,更多的是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巩固在全球的地位服务。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也应当从国家全面发展的角度,综合看待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部署。

5.2 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

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进展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能与能源政策相割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能源发展问题;全球各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主要还是能源生产和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气候变化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是远期制约,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环境容量不明确、各国排放权的产权不明确之前只是道义上的问题,属于软约束;而能源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是现实制约和物质基础的制约,属于硬约束。因此美国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才会时疾时徐,却始终把能源政策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问题。我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和政策时,应重点从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考虑,以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与独立为主体,水到渠成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不应将远期和国际软约束作为制定战略的优先考虑。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文2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式;策略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运用。这些形式主要有:

(一)特色开发

我国拥有各级各类的档案馆、室,应该认真分析社会各界的需求状况,针对自己的馆藏特点,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特色。如综合性档案馆藏内容以党政档案为主,档案信息开发的重点可以面向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结合社会各种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专业性档案馆应立足于本行业,注意本行业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引起的档案信息需求的变化,结合当前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信息产品。企业档案机构应把握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技术革新、节约销售过程,开发档案信息产品。

(二)针对开发

档案信息的开发者必须密切注视和分析社会动态,通过会议、新闻媒体、上级文件等各种方式,把握社会热点,掌握和预测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一定时期他们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工作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社会需要的档案信息产品。这不仅是提高档案信息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办法,也是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社会影响的机会。

(三)跟踪开发

档案信息开发必须紧紧围绕信息利用者的科研、生产、经营、文化等活动,随时根据档案信息利用者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处理档案信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在这些工作中,必须有经营观念,及时推销档案信息产品。

(四)规模开发

档案信息的开发不能停留在小规模、零散的、单项的开发上,虽然这种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范围利用者的需要。如果不形成规模,使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开发集中起来,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便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利用者的广泛的、复杂的档案信息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只有形成规模、连成整体.才能使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重点开发

档案馆拥有众多的档案资源,全国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拥有数万卷(册)至几十万卷(册)的档案,而且随着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的开展,档案的数量和类型还将不断增加。在档案信息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兼顾各个门类,围绕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点,全面地开发馆藏。但是不同性质的档案馆,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服务对象的特点,确定各个时期档案信息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六)层次开发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时,档案馆首先要对自己的馆藏内容和成分有全面的了解。根据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开发计划,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开发。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是为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需求的新产品并获得效益。为此,档案信息产品的开发必须选准目标市场、保证高智力投入、紧跟技术进步、确立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经营、争创名牌产品,这些观念和措施也就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市场定位策赂

选准目标市场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首要问题,即市场定位策略。与原始型档案信息产品相比,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如下特点:其一,影响市场细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兴趣等,如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决策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各类管理人员等都是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主要用户;其二,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目标市场容量一般不大,开发者应多选择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也就是说,需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生产多品种、系列化的产品,并采取有区别的促销手段:其三,在目标市场中,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利用者最关心的产品属性主要是档案信息量、质量、档次、针对性、连续性、时效性、服务和价格等,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多维空间,某一具体产品在这一多维空间中一定有一点与之对应,这一点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点。

(二)商智力投入策略

保证高智力投入是确保档案信息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重要前提。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利用者层次又比较高,需求批量也比较小,这就要求开发者必须注重速度和时效,提高产品的档次,尽可能地预测利用者将要产生的新的需求并为之服务,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聚集一流的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可以说,开发人员的智力水平就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内在机制。

(三)采用新技术策赂

紧跟技术进步是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渗透和普遍应用的领域,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产品的开发效率,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将是热点,而相关的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形成将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

(四)确立竞争优势策略

确立竞争的优势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制胜的法宝。档案信息部门之间如何展开竞争取决于如何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档案部门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①自身的、独有的、丰富的、动态的档案信;②息资源贮藏;③不同档案信息机构拥有相对稳定的利用者群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从这个利用者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开发系列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然后再逐渐扩展到其他潜在的利用者群体,形成多因素、多品种的产品结构并从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五)创造名牌产品策略

创造名牌产品是信息产品融入更广的信息市场乃至国际信息市场的基本策略。名牌产品的创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往往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晶。要创造名牌,开发者必须拥有“利用者意识”、“质量意识”、“第一意识”、“创新意识”、“形象意识”和“战略意识”,必须十分注重爱惜和维护自己的产品。

三、结论

档案信息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充满风险的领域,开发本身只是一个方面,而最终实现档案信息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者还必须运用适当的广告宣传策略和价格策略,这将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参考文献: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文3

1电力档案开发的意义

电力企业档案开发的重点,是帮助企业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档案管理制度新模式。档案工作者,长期从事单调乏味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观念上的培训。实施档案开发计划,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工作热情,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档案属于企业资源的一种,是企业进行决策时重要参考依据。加强企业档案开发,能够提高企业科学决策科学能力。优化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效益。企业档案要为企业发展服务,必须提高自身档案管理的能力,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再上一个台阶。企业档案需要信息化,企业的档案由多重系统构成,档案开发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的水平。现代信息技术,是档案开发的基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更新速度大大提高,实现企业档案开发需要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为依托,只有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才能有助于档案工作的整理、保存、管理、开发和利用。

2信息化时代电力档案开发

企业信息开发和利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用途。首选,是宣传型开发,企业档案包含多种多样的企业信息,其中,可以提供企业宣传和培训的重要信息,将企业档案分类整理和总结其规律,为档案的使用者提供便利,增加使用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熟悉程度;其次,档案的研究型利用方式,企业档案部门通过特定的逻辑和定量的数学模型相结合,实现对档案潜在信息的挖掘和探索。据此得出企业需要的信息,并以此来帮助企业管理层决策活动;再次,企业档案开发的服务型使用方式,通过向特定的使用者提供特定的档案信息,满足特定使用者在信息资源上的类型、数量、用途需求,具有精准、及时、成品供应的特点。现代信息的发展,已经使得档案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通过提高信息的提取和开发技术实现多种类型的产品。档案信息开发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开放,企业档案是一种可以增值的潜在资源,具有超前性,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序化,通过开放的市场竞争扩大档案的服务市场,并将档案信息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企业档案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及时性原则,因为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信息的时效性非常强,在利用档案资源开发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信息转瞬即逝,大量的信息资源由于其更新速度缓慢而被浪费。所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有效是第一要点。第二,档案信息要客观,对其价值要进行中立的评价和开发,不能掺杂个人元素影响档案信息的客观性。信息开发并非无方向性,而是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或者部门的具体使用要求,对档案进行整理和研究,最快挖掘出客户需求的信息,才能体现档案的真正价值。第三,档案信息要有独特优势可依赖。企业内部档案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而导致了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开发档案资源要创立企业的独特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在行业内宣传,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3电力档案开发的流程

传统的档案信息开发,要经历繁琐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现代企业的档案开发,提倡流程再造,重新规划原有的业务流程,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要求,进行更新和变化。业务流程再造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合理分类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日益增多的电子和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有传统文件不具备的优点,容易储存、信息调取和分离方便、信息交易方便,但是大量的电子信息也导致了其真实性缺乏,完整性和长期性难以保证,而且信息安全容易遭受威胁。所以,业务流程必须经过流程再造优化。信息开发工作属于信息管理的分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模式下的信息管理和加工的弊端,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流程再造,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流程再造以信息开发为指导思想,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对知识的重新利用和挖掘,通过特定的开发逻辑和技术模型,对档案中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提取并保存,利用有效的途径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和创新需求。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开发,把档案信息当成是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和生产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流程的再造,就是对技术和生力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技术的共享和利用。

4电力档案的开发技术

首先,是数据提取技术,是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分类、处理信息,按照使用者优先原则,提取使用优先信息。电力档案和其他档案的管理一样,一个项目记载于多个案卷,分散而不能整体观察,数据提取技术能够实现集中提取一个项目的全部相关信息,再根据信息开发者对信息提取的要求、对某一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先进的数据分析处理手段,也有助于信息的开发和处理,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信息体验和信息收集通道。其次,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从大量不完整的、有噪声的、模糊的或者随机的企业档案信息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知识,并利用这些信息和知识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它要求信息源应该是大量的、真实的、多媒体的,所发现和提取的信息是潜在的、有效的,是用户感兴趣的、可运用的知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所得到的企业档案信息,应具有先前未知、有效和可实用三个特征。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能控制企业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成本,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帮助管理企业档案信息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争取潜在的新用户,或在已有用户中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语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节省原则

节省原则的意义在于对材料和能源的节约以及利用。当然节省原则并不只是针对空调个别部件的节省,同样也要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节省以及降低材料的运行成本,而其中更是关系到暖通空调中的制冷系统、水泵、风机等诸多通风系统的各个环节。

2、回用原则

正如字面的意思,再次回用暖通空调完好或可修复的整体或局部部件。独立的各个部件实现了暖通空调的可拆卸性。如果暖通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非运转系统的单独部件故障,则可以通过自行拆卸,并对其进行清洗和修理,便于再次回用。

3、广回收原则

广泛的对暖通空调的整体或零部件和材料进行回收,但要区别于回用原则,广泛的回收不是用于再利用,而且,虽然是广泛的回收,但并非是笼统的大规模堆放回收,而是分门别类,有条理系统的对暖通空调的零件和材料予以回收。

4、循环原则

循环原则是在广回收之后再进行加工后循环再生。对报废的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逐渐形成良性的原材料到废料再加工成新原材料循环。但其中也有一些成本过高或者没有再回收价值的材料,例如玻璃钢、岩棉等诸多材料,这时在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设计一定要合理的控制其用量,避免不可循环材料的浪费。

二、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

1、合理制定设计方案,确保其可行性

暖通空调设计应该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设计方案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考虑周边的配套设施,比如供电、供气和供水等方面是否能满足设计方案要求,并考虑这些配套设施变化后是否还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暖通空调可适应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对于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情况,应对非标准设备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且要求必须合理、可行。

2、合理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在暖通设计中,注重使用绿色材料,多选用可回收利用和可以重复使用的保温材料以及管材。尽量做到在满足建筑需要的同时,减少材料对居住者的不良影响,避免使用不节能的环保材料,严格把关材料的选择,杜绝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禁止使用Halons以及HCFCs,需要制冷时尽量少去使用CFCS制冷剂。综合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缺之不可的。而考虑到降低成本,建议本地取材,取近舍远,也能够大大降低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减少了业主的负担【2】。

3、再生能源的应用

常规的能源通常价格较可再生能源要高,且不环保。作为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是绿色建筑消耗的首选,以降低对常规能源的损耗。因此,运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暖通系统的高能耗是现在暖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考虑到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进行暖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权衡可再生资源分担暖通系统的部分作用并维持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暖通在空气调节、通风以及采暖这三个方面。采暖相对来说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供暖的能耗,做到良好的辅助供暖设备呢?在中国泰州的民俗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中心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作为冬季的热源,很好的发掘了当地的地热资源优势。土壤源热泵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进行能量转换,采暖空调热量可以达到24000kwh/年,且可以承担百分之百的负荷。而在夏天则是从土壤提取冷量转到建筑内进行供冷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热能储备供冬季使用,反之亦然。在暖通设计之中高效率的应用可再生资源,既环保节能也节约成本。

4、以保护环境为建筑核心

绿色建筑意在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富有活力,使建筑和环境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品质即室内生态环境是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目的的主要内涵。因此暖通空调专业人员在建筑的绿色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其中,是现代社会在暖通设计上的趋势。绿色建筑技术追求建筑的环境友好性,暖通设计追求建筑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舒适性,要将两者协调的统筹在一起就需要将绿色建筑技术手段科学的、合理的置于暖通设计中,进行考虑和分析,以寻求最佳方案,从而同时达到两者的目标。

5、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自然能源利用已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关注,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已开始在工程中应用。近年来,相关最低消耗标准又在原基础上提出再节能的要求,这个要求中所指的能源就包括了空调、热水、照明以及暖通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之一,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常规能源一方面价格较高,另一方面存在着环保上的不足。因此绿色建筑关注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消耗之用以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使用,太阳辐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使日光、热、空气仅在有益时进人建筑,其目的是控制阳光和空气于恰当的时间进入建筑,以及储存和分配热空气和冷空气以备需要。另外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制冷也是不可忽视的绿色措施但是这些系统并非适合于每个工程,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加以权衡、比较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方可采用。

三、加强绿色建筑暖通设计的具体措施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文5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运用。这些形式主要有:

(一)特色开发

我国拥有各级各类的档案馆、室,应该认真分析社会各界的需求状况,针对自己的馆藏特点,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特色。如综合性档案馆藏内容以党政档案为主,档案信息开发的重点可以面向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结合社会各种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专业性档案馆应立足于本行业,注意本行业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引起的档案信息需求的变化,结合当前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信息产品。企业档案机构应把握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技术革新、节约销售过程,开发档案信息产品。

(二)针对开发

档案信息的开发者必须密切注视和分析社会动态,通过会议、新闻媒体、上级文件等各种方式,把握社会热点,掌握和预测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一定时期他们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工作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社会需要的档案信息产品。这不仅是提高档案信息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办法,也是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社会影响的机会。

(三)跟踪开发

档案信息开发必须紧紧围绕信息利用者的科研、生产、经营、文化等活动,随时根据档案信息利用者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处理档案信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在这些工作中,必须有经营观念,及时推销档案信息产品。

(四)规模开发

档案信息的开发不能停留在小规模、零散的、单项的开发上,虽然这种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范围利用者的需要。如果不形成规模,使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开发集中起来,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便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利用者的广泛的、复杂的档案信息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只有形成规模、连成整体.才能使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重点开发

档案馆拥有众多的档案资源,全国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拥有数万卷(册)至几十万卷(册)的档案,而且随着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的开展,档案的数量和类型还将不断增加。在档案信息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兼顾各个门类,围绕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点,全面地开发馆藏。但是不同性质的档案馆,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服务对象的特点,确定各个时期档案信息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六)层次开发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时,档案馆首先要对自己的馆藏内容和成分有全面的了解。根据社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开发计划,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开发。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是为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需求的新产品并获得效益。为此,档案信息产品的开发必须选准目标市场、保证高智力投入、紧跟技术进步、确立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经营、争创名牌产品,这些观念和措施也就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市场定位策赂

选准目标市场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首要问题,即市场定位策略。与原始型档案信息产品相比,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如下特点:其一,影响市场细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兴趣等,如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决策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各类管理人员等都是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主要用户;其二,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目标市场容量一般不大,开发者应多选择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也就是说,需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生产多品种、系列化的产品,并采取有区别的促销手段:其三,在目标市场中,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利用者最关心的产品属性主要是档案信息量、质量、档次、针对性、连续性、时效性、服务和价格等,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多维空间,某一具体产品在这一多维空间中一定有一点与之对应,这一点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点。

(二)商智力投入策略

保证高智力投入是确保档案信息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重要前提。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利用者层次又比较高,需求批量也比较小,这就要求开发者必须注重速度和时效,提高产品的档次,尽可能地预测利用者将要产生的新的需求并为之服务,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聚集一流的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可以说,开发人员的智力水平就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内在机制。

(三)采用新技术策赂

紧跟技术进步是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渗透和普遍应用的领域,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产品的开发效率,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将是热点,而相关的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形成将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

(四)确立竞争优势策略

确立竞争的优势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制胜的法宝。档案信息部门之间如何展开竞争取决于如何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档案部门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①自身的、独有的、丰富的、动态的档案信;②息资源贮藏;③不同档案信息机构拥有相对稳定的利用者群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从这个利用者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开发系列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然后再逐渐扩展到其他潜在的利用者群体,形成多因素、多品种的产品结构并从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五)创造名牌产品策略

创造名牌产品是信息产品融入更广的信息市场乃至国际信息市场的基本策略。名牌产品的创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往往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晶。要创造名牌,开发者必须拥有“利用者意识”、“质量意识”、“第一意识”、“创新意识”、“形象意识”和“战略意识”,必须十分注重爱惜和维护自己的产品。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范文6

1.科技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对科技档案实行专门管理,成立专业的科技档案管理部门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视科技档案为重要财富,把科技档案管理强调为发展经济、开发技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我国更是极为的重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科技成果的不断转化,更加体现了科技成果档案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密切关系,所以它具有了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社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使得科技成果具有了社会化倾向。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不断的被推陈出新,不断的被利用改进。因此,科技档案的管理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性质。对科技档案的管理来说,不能再将工作内容局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档案保管,应彻底从纯粹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走向开放式管理模式。

(2)内容的复杂性。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科技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中,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比较单一,而社会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来自多范围各类生产行业,科研部门以及各类个人等,内容极其丰富多样。

(3)需求的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还是各事业机关单位都不会忽略对科技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科技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科技档案不可能仅局限于某个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这些科技档案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同样需要,那些与生产者密切相关的科技档案,经常会被组织或个人查阅利用,呈现多种需求态势。

(4)管理开放性。市场经济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减弱了科技档案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科技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科技档案,可将不属于保密范围,又有被社会利用的信息与外界展开交流,变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为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潜在效用。

2.科技档案管理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再局限于管理、收集、整理科技档案,而应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积极作用。认真搞好科技档案分类,逐步向社会提供开放式服务,并以此为目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科学发展,解决好“管”与“用”两者的关系。科技档案是党和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国家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一种形式。自2007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以来(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短短几年的时间全国档案工作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并取得十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机构改革的加快。一些档案管理部门的思维转换和理念出现了偏差,使得部分地区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出现了科技档案在管理上的缺失,出现了重收益轻馆藏趋势,且错误地认为科技档案归档保护是做“死活”,产生不了实际效益,因而一味地追求热热闹闹抓经济效益,轻视和脱离档案馆藏基础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不论时代转型再快,要有根基;社情变化再快,定有源头。今天的一切均来自过去,从历史中萌发,档案是历史的积淀。科技档案更是我国党和国家科技发展的见证。当今社会的人们或从中受到启迪,或得到经验教训。即使今天没用上,但难保明天、后天、将来用不上;本地区、本部门没用上,但未见得其他地区或其他部门用不上。功利主义属于短视行为,它会影响未来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功”,更大的“利”。要解决好管与用两者的关系,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认真全面贯彻执行《档案法》,摆正档案基础工作和开放服务的关系,两者兼顾,即抓好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主动热忱。二是要有服务意识,不忘档案基本观念,为咨询服务打好基础。三是正确运用考核奖罚杠杆,全面调动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