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市场;政府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01-02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与其它资源相比,该种资源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时期而形成的,其再生速度很慢,甚至几乎不能再生。在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但是,人类社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了这些资源自身的储量。因此,我们在应用不可再生资源的过程中,既要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又要最大限度的维持资源的延续性。

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不可再生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一直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使得资源产权不明晰,价格机制混乱。同时,我国经历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因而不管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还不是很完善,使得市场供求关系并不能实现对各种商品以及要素的价格决定。另一方面,政府在决定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和产量时,也往往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因而常常会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牺牲不可再生资源的延续性。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机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不可再生资源定价的有效理论和方法

目前,从学界来看,有关界定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的理论还是相当多的,比如说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劳动价值理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市场价值论等等,这些价值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估价,但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利用该种理论方法得出的估价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该资源的真实价值。

另一方面,从不可再生资源本身来说,对于它的储存量,各个国家并不能保证都已经探明,因而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储量是不明确的。储量不明确,同时还有其它一些包括技术上的困难,使得我们并不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未来价值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对当前的消费决策造成很大的困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可替代品的不断涌现,导致一些国家和一些个人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进而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无序滥用。

1.2 政府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偏低

虽然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即商品价格的形成主要是由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波动来决定。但是,一些资源品价格仍然主要是由政府来决定,如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产品。以煤炭为例,我国长期实行低煤价政策,导致煤炭成本大大高于煤炭价格成为了煤炭行业的常态。一方面,煤炭价格的低廉促进了人们对与煤炭相关的下游商品的需求,而不断上涨的需求就会导致人们毫无节制地进行煤炭的开采;另外一方面,对煤炭生产者来说,由于煤炭成本高于煤炭价格,就会迫使他们长期使用粗糙的生产工艺,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价格机制不仅扰乱了电煤的整个生产销售体系,还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在确定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时,本身就没有有效利用相关的价值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定价权长期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而缺乏相关知识的官员往往会忽视资源的真实价值。因此,我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存在着长期偏低的情况。

1.3 产权制度不完善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被低估

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产权一般是国家所有,并由国家获得开发资源的资产收益,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虽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占有和使用的却是一些集体或是个人。比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很多矿产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属于集体甚至个人。产权的不清晰导致矿产资源的市场价值和真实价值没有得到精确的评估,国家的丰富矿藏会以非常低的价格被集体甚至个人占有开采。同时,由于矿藏资源非个人所有,导致集体和个人在开采中仅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对资源本身的延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我国,不仅仅是矿产资源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所导致的混乱开采问题,其他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资源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集体和个人无偿或是低价享受不可再生资源的产权,就会导致他们在运用资源时,仅考虑产量的最大化,而忽略了资源品质的提高,因而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也被严重的低估。

1.4 部分企业垄断经营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偏离其价值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2

近几年我们看到各个国家都加强了这方面的努力,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新技术开发和新产业革命,都把目光投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大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可再生能源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可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和支持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的电价暂行办法等等,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并没有完全掌握,关键部件还要依赖进口。我们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也比较薄弱,新能源的科研力量分散,缺少共性的研究开发平台,缺乏领军性的开发平台来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实现产业化:另外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规模比较小,研发能力较弱,缺乏向世界上大的综合性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供应商。

其次是我们产业发展亟待加以规范。目前风电发展技术的标准匮乏,强制性检测和标准还没有建立,这种状况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一哄而上的恶性竞争:另一个就是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很多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时间太短,再加上未经检测大量投放市场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设备故障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理顺,比如我们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目前撂荒现象比较严重,有些风电上不了网。其中有两方面问题,一是风电、太阳能发电不够稳定,同时也有电网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如何促进我们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发展,这需要我国在转变方式大背景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引导规范产业发展。完善最佳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环境。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利用价格、财税等政策,为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利用降低成本。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全球性的共同课题,尽可能多的利用地球的利息,尽可能少的动用地球的骨本,这是我们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另外全球应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投入,特别是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这方面要反对技术保护主义,全球应该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无障碍的在全球各国推广。我相信以再生能源作为主体能源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两种再生产: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两种再生产指的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的再生产,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两种生产理论虽然是马克思提出的,但是它的阐释却是由恩格斯最终完成的。恩格斯对两种生产理论给予了系统的阐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缘关系的支配。”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性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无论是人自身的生产还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是统一的,统一于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人类历史的前提时就曾明确地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通过劳动)、人自身的生产(通过家庭、性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3个方面并不是人类历史活动中的3个不同的阶段,而是同一历史活动中的“三个因素”。“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在着,而且就是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也就是说,人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同一人类历史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作为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共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作用。但在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偏重于对“物的生产”的研究,而缺乏或忽视对人类自身生产的深入研究,很少强调人的再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常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人的生产只起从属作用。事实上,按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人自身的再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生产力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两种再生产在人类劳动实践中的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一、人的再生产是生产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生产力有3个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前二者合称为生产资料,也叫物质资料。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物质资料是人的劳动实践创造的结果。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实质上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共同发展的结果,并且人的生产和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

人的劳动能力包括自然力和知识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随着生产实践不断发展人类的智力和知识力不断增强,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智力和知识力主导着物质资料的生产。

但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人只是物的附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唯一的目的。发展经济,往往指的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忽视和忘记人自身的再生产和发展,这是片面发展观,割裂了生产力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和谐统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脱节,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而人却被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今天我们讲发展生产力应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自身的生产和发展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调物质资料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两种再生产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二、两种再生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首先,就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言,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满足最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这是人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由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新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这种物质资料的生产本身也就是人自身的生产,人在改变劳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人自身。

其次,就人自身的生产而言,它的含义也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消费,即通过对物质产品的消费,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得以恢复,从而维持人存在;另一方面是指他人生命的生产。马克思说,“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

人即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们通过劳动实践生产出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资料,又通过消费消费物质产品完成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使新的生产力和劳动者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所以人的再生产和物资资料的再生产,是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方面。人们为了生存和生命的延续,即增殖,“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基本条件。两种再生产一方面生产出人们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使人类得以繁衍,社会得以形成;另一方面生产出人们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两种生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地创造着人类的历史。

三、人的再生产是自然实体和精神实体的统一

人的再生产同时也是人的精神的再生产。恩格斯在上述论断中所谈到的“种的繁衍”,并非单纯地指“人的生产”的生物过程,它还包括甚至更主要的是指“人的生产”的社会过程。

人区别于动物的不仅是他的自然身体,更重要的是他的智力和精神实体,即他的社会性。人的生产是人的自然实体的生产和社会实体的生产的总和。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人的自然实体的生产是人的社会实体生产的基础,而人只有在成为社会的实体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代自然实体的生产,由此而进行着“种的繁衍”。“人的生产”的生物过程是指人通过与卵子的结合,经过胚胎发育、分娩、喂养而成为自然的人。而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上一代的人在成为社会实体之后才能完成。因为人只有在成为社会实体之后才能去恋爱、结婚、组织家庭,才能理解“人的生产”的真正含义,“人的生产”才有了物质及精神保障。

人如何从自然实体转变为社会实体呢?显然精神文化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生物过程只是使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具备了可能性,通过精神文化的传承才能使之变为现实性。通过传递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知识和人类自身生产方式的知识等精神文化知识,使后代掌握使用和制造工具的知识和技

能,理解人类的符号和行为规范,并了解自身的真正含义,从而独立走向社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人的再生产又是人的智力和精神再生产的社会过程,“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四、两种再生产的和谐统一与社会和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求得平衡与和谐的过程中前进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即要在矛盾冲突中求得和谐与平衡,有了和谐与平衡才有稳定,有了社会的稳定,才有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稳定与平衡会被打破,矛盾与冲突会产生,社会需要改革和创新来达到新的平衡与和谐。两种再生产的矛盾运动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一样,是在矛盾冲突中达到和谐与平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的。

两种再生产的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再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分布,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同样,人口的再生产又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反作用,两种生产是相互制约的,只有达到综合平衡与和谐,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人口生产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平衡;人口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人口与资源、与生态平衡;人口投资与经济投资的平衡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和谐状态。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在这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最严重的三大问题中,我国最先关注的是人口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等就意识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过控制人口增长和鼓励节制生育的主张;在学术界,也开始摆脱前苏联“人口快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的思维模式,马寅初先生发表了《新人口论》,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的矛盾,使人们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随之而来的反右扩大化、3年经济困难以及长达10年的,使控制人口的工作未能开展起来。其结果是形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虽然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了人口控制计划,加大了控制力度,但是由于基数过大,从1979年至2004年,每年仍平均增长1300多万人,形成了被国际上称之为“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人口现象。在现阶段,平均每年需要有两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新增GTP的20%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6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巨大难题。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两者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起。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消费的同时也在进行生产。两种再生产都是如此,但人首先是消费者,从出生到能独立工作往往长达十几年甚至更长,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的生产)仅是人生中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且人对各种资源和产品的消费还将贯穿人的一生。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增长总是有限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的数量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超过了物资资料的增长率,破坏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比例关系,就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7.3%。另外,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其先天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是: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我国这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无序、无度的消耗,迅速透支着我们宝贵的资源。两种再生产失衡严重,矛盾尖锐。

从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现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两种再生产的和谐统一。

首先,必须摈弃传统观念,必须辨证认识物资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

其次,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孜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在2003年3月11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同志强调指出:“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将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4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村能源建设成为。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先后提出“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循环农业促进行动”,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适用技术,系统整合各类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这有利于缓解农民日常生活用能和边远地区无电农户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对于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大现实意义

在国际社会能源紧缺的压力和背景下,积极发展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潜力和发展趋势预示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再生能源相关理论包括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再生能源理论。国内外许多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已经对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关政策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激励政策和补贴性政策,但与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需求相比较,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清晰的政策框架、激励措施力度不够、缺少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等。对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益启示。应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确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界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利用范围、营造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便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此,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能互补,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能源建设资金,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法规建设。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惠及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支持与保障。

2我国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存在不足

虽然国家把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作为长远战略来抓,各级政府也连续多年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了实事工程,但部分干部群众的认识还不高,措施不到位,并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没有将其作为发展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来对待。

2.2技术发展迟缓、产业化程度低下

目前,多数农村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技术资金投入少,使用分散,缺乏高端科研人才和核心技术,难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取得突破发展,致使多数农村能源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目前除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沼气方面有政府财政补贴以外,其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生产规模少、非连续性等特点,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竞争力不高,产业发展和商业化严重受阻。

2.3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和技术型,其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为主、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初步建立了农村能源维修服务网络,但因投入少,设备简陋,其服务功能尚不齐备,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综合效益没有全面充分发挥。

3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情况

3.1农村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沼气开发:沼气是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在厌氧条件下发酵而成的可燃性气体,属于典型的二次能源,大力开发沼气,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比如做饭、取暖、照明等问题。农村是开展养殖业的主要阵地,同时畜禽粪便排放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畜禽粪便开发沼气利用,绝对是变废为宝,有利于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作物秸秆:秸秆就是农作物的地上部分,以往的农作物秸秆农民会采取焚烧的方式,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污染大气,其实农作物的秸秆是宝贵的纤维素资源。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秸秆资源,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气化主要采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它是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推出的一项新技术。以农村丰富的秸秆为原料,经过热解和还原反应后生成可燃性气体,通过管网送到农户家中,供炊事、采暖燃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秸秆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开发潜力巨大,值得推广。

3.2太阳能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日渐普及

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开始向农村辐射,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纳入了“家电下乡”的产品目录,农村太阳能保有量迅速增加。到2009年底,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2955.6万台,总集热面积达499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总量的1/4。推广应用太阳灶近150万台。目前,中国太阳灶的推广和应用区域集中在西部太阳能丰富的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太阳能采暖技术发展迅速。太阳能采暖是太阳能在建筑上的一项应用技术,据监测,冬季太阳房室内温度可达8℃以上,室内外温差超过15℃,全年节约采暖用能达2/3以上。农村被动式太阳房构造简单,造价仅增加12%左右,维护管理方便,供暖保证率可达到60%以上。因此,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推广应用太阳能采暖技术,既节约能源,又经济舒适的太阳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制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中、长期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推进步骤。二是要制定长期稳定的补助或奖励标准,激发群众热情,充分调动基层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的积极性。三是要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2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注重村级农村能源服务网点的建设,使农村能源服务机构达到全面覆盖,尽量减少能源服?彰で?。加强对农村能源服务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水平,提高农村能源服务质量和农村能源的使用效率及效能发挥。加大农村能源服务设备投入,提高能源服务机构硬件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政府必须规范农村能源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加强对能源服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避免因能源服务的不合理收费而导致的对农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造成的挫伤。

3.3完善服务,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优化服务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乡村服务网点,加强技术培训,配备服务设备。建立一支品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引导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迈进;鼓励发展以市场运作为主的乡村可再生能源服务合作组织;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及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污水处理;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

1.1城市污水处理意义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在水资源使用方面存在严重浪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水资源使用压力,对城市的发展有非常大影响和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城市污水处理有足够重视,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环境工程中,城市水污染的处理十分艰巨,只有做好城市水污染问题的处理,才能够延缓城市水环境的恶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工作迫在眉睫。

1.2城市污水处理方式

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常用方法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在污水中添加臭氧等化学品,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反应,起到净化污水效果;第二,物理处理技术,针对无法后续处理的污染物质,利用截留法、筛选法等方式给予处理;第三,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好氧生物技术以及厌氧生物技术等进行污水的处理,将空气输入污水中,为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污水中的有机有害物质,可起到净化污水效果。

2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当前我国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社会各界对污水处理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影响已经有清楚、全面认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展开污水处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实现对城市污水问题的初步控制。但是在实际治理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对污水处理有效性造成影响。首先,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与先进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表现在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水平以及污水处理工艺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水处理有效性。其次,当前城市中污水处理厂分布相对较为密集,很难实现对再生水的有效利用,污水处理中选择将处理水直接排放模式,存在有严重的再生水资源浪费问题。最后,很多污水处理厂缺乏完善的管理规范,很多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污水处理工作需要,很难确保污水处理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最终影响污水处理实际效果。

3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建议

3.1健全污水再生利用体系

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必须重视对污水处理再利用,合理选择方法措施,健全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确保水资源能够再次利用。需要注意在提升污水再利用效率的同时使污水处理安全性得到保证。给予政策方面的引导而支持,让人们对再生水有正确的认识,因地制宜,提高再生水利用有效性,拓展再生水利用渠道,比如将其应用在景观、工业和农业用水等方面,健全再生水利用体系,使再生水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全面发挥。

3.2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优化

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主要使用SBR法、A/O法、AB法等,SBR法主要是按照间歇曝气方式进行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运行中具备有有序和间歇操作特点,在间歇排放以及流量变化较大区域有非常好应用效果,A/O法指的是厌氧好氧工艺法,不仅可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还能除去氮磷等物质,废水可生化性有明显提高,AB法指的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段在高负荷下运行,主要发生生物絮凝吸附作用,B段在低负荷下运行。这些技术都属于新兴污水处理技术,以标准活性污泥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结合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实际情况,不同城市有着其自身特点,在水质、水量和水体环境容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同城市在不同区位方面也会有明显差异。因此,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方面,必须要与城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分析考虑,针对一线城市,可利用膜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等方式处理,针对浓度较高污水,也可选择AB法处理,如果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声沼泽、湿地等自然净化发进行污水处理。

3.3创新污水处理工艺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生活等带来更多的便利。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等展开污水处理,促进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当前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尤其在管网设计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避免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过多能量消耗。当前很多城市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实际运行中未能完全有效的除磷脱氮,同时出水时的消毒工艺还存在问题,很难满足居民在安全用水方面需要。在污水处理中,可在安全消毒、臭氧氧化等方面展开技术创新,促进污水处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确保经过处理后污水能够满足再利用需要,同时需要注意对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低耗高效技术等,实现对城市污水问题的有效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4合理建设污水处理厂

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还相对较少,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和选址缺乏合理性,同时受到认识偏差等影响,污水处理厂更多的集中在城市下游区域,利用管网拦截等,将污水运输至处理厂,经过处理后排放至下游水体。针对这种布局,为了提高水再生利用率,必须要在污水处理后重新进行管道的铺设,与分级提升措施相结合,将再生水运输至居民家中,这种处理措施成本高,想要使集中布局等问题得到改善,必须要注意污水处理厂的合理布局,更好的满足水资源再利用效率提升需要。

3.5拓展污水处理融资渠道

当前污水处理还存在有资金短缺等问题,必须要注意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融资渠道进行拓展,鼓励更多的居民和企业参与到污水处理项目。针对污水处理渠道的拓展,需要更新传统融资模式,确保污水处理项目有足够多资金来源。同时还需要增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在市场中投入相关项目,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与市场竞争机制相结合,促进融资渠道的拓展。另外,还可对现有的污水处理项目方法和思路进行创新,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发展需要,促进污水处理厂的持续稳定发展。

3.6加大污水处理监督管理

想要实现对污水处理资金、设备和工艺流程等的优化,必须要充分利用监督管理机制展开约束和督促,促进污水处理质量和再利用率的提升。污水处理工作繁重,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确保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监管目标,违规后结合相关法律处理。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注意对数据的分析和搜集,注意各个阶段执行情况的观察,定期分析。

可再生能源主要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 物理网络动画课件 问题 解决策略

网络课件是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师大教授祝智庭博士指出,网络教育资源是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或者能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可分为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1]网络课件隶属于教育信息资源或者教育环境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Flas课件是物理学科网络课件的主要形式,而在这些已存的Flas课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物理学科网络动画课件存在的问题

(一)演示与交互中存在的问题

交互设计是Flas质量的重要指标。交互表现为控制演示过程、虚拟实验操作及符合学习规律的反馈等形式。调查显示演示型的课件最多,而在演示过程中交互多用于导航,而且多数是页面跳转的导航(前一页,后一页,首页),交互形式多为与页面内容无关的按钮,而鼠标指针也多为默认的箭头形式。虚拟试验操作及符合学习规律的反馈交互的动画课件较少。而交互的魅力正是通过后两者体现出来的。因此动画课件的高级交互形式目前比较少。

(二)事物的表示形式存在的问题

事物的表示形式可以按物体及其运动形式的抽象程度分为公式型课件、符号型课件、简图型课件、实物型课件、综合型课件。就事件的表现形式而言,它遵循的原理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人们依据经验的抽象程度对经验的获取有着不同的方式。结合传播学的重复作用原理和抽象层次原理[2],一个课件中可以出现由这几种表示形式的多种组合,使学生由具体经验逐渐过渡到抽象认识。例如透镜可以用透镜的照片、透镜的简化图及透镜的图示符号来描述,这样的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使得学习过程由直观过渡到利用符号的抽象思维。多数课件为了简化制作方式,采取的是单一的符号型或简图型的形式表示事物及其关系。

(三)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Flash文件可以直接在网页上呈现,并作为网络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结构型的呈现方式;而网络多数动画课件是只以资源的形式提供下载。这种方式的动画课件的教学设计都在动画课件内部,课件本身是相对独立的。资源下载型课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积件库,为课件的组合使用提供了基础。但是,资源型的课件具有片断性,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课程,缺乏更为系统的教学设计,因此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而言,组织学习材料成为一个困难。而资源下载方式往往提供压缩包,不能直观看到动画画面内容,所以课件的检索筛选、再组织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四)物理实验动画课件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实验的动画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准备性实验和替代性实验。其中动画准实验或实验准备要求强调实验操作及其观察的关键点、实验设备及其连接关系、实验原理的运用与解释;而动画替代的实验包括破坏性或危险性实验、实验材料不可重复利用而且其价格较高的实验、不易控制或者难以观察的实验、关键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物理实验从形式上也可以分为两类,即演示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演示型动画又可分为全程播放、可控播放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后者可以借助控制按钮随意控制的停止、播放和后退。操作型动画进一步可划分为试误操作型、提示操作型两大类。试误操作没有下一步的操作提示,只有操作正确才能继续新的操作;提示操作是课件中设置有下一步的操作方法。

调查发现网络物理实验课件呈现的规律是准备性实验较多,而替代性实验较少;演示型实验较多,交互设计多集中在播放控制的设计上;操作型实验中试误操作的设计较少,而且缺乏必要的错误操作的反馈设计。由此看来网络动画课件特别是其交互功能的设计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此外,网络动画课件还存在着数量多、冗余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多数课件的设计仅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而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却相对较少。网络课件的共享问题与版权保护往往构成一对矛盾,有限制地使用会影响资源的共享,无限制地使用对作者的著作权又难以保障。

二、物理学科网络动画课件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首先,师生可以借助网络共享对动画课件进行利用和改进,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交流优势,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教师主导的教学与学生自主的学习结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次,体积小、功能强、制作简单是Flas的优势。现在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的课件,也就是将一类问题的经典汇集于一个课件当中。这样的课件,本身的教学设计和交互功能不断加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都为利用交互的动画反映物理现象与规律提供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途径。但是网络动画课件依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再次,教师通过观摩和操控课件亲身体验课件的功能和效果,这就启发了教师对课件功能的认识。我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发现,很多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的原因是缺乏信息素养,特别是对多媒体呈现效果的认识不足,而使专业知识的呈现不能与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有机结合。而网络课件为教师提供的便捷的交流、观摩和操控方式,使得教师能够增长他们利用多媒体呈现专业知识的经验。

最后,网络资源的无序性、重复性等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共同的努力。首先,充分利用各种课件比赛,提高课件质量;其次,建立专门网站定期公布使用率的统计规律,作为信息筛选的依据;再次,设置有偿使用期限,使得优质课件能够在保证作者权利的情况下及时共享;最后培训广大教师制作并共享动画课件,形成免费课件提供的志愿者,提供者也是使用者,使用者也是提供者。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对动画课件的设计才是网络动画课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结语

网络动画课件作为物理学科网络课件的重要存在形式,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教学环境的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网络动画课件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网络资源建设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改进,会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环境和资源。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云林.教育传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