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论文范例6篇

互联网思维论文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1

1.1传统产品设计的核心及流程

作为影响传统硬件企业产品走向的设计层面,产品设计的方法流程上循规蹈矩,没有相对应地跟随市场格局的变化而作出有效的调整。从主要步骤来看,传统工业设计流程基本遵循调研一设计一开发一上市几个关键流程。从前期用户调研到设计开发,最终上市,这一套开发流程在产品主导的消费市场中,属于标准化的定理。

1.2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核心及流程

而在今天这个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市场大环境下,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方法流程变得更加灵活,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流程已经不太适用于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了。比起传统产品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以用户为中心0,并且深人体现在每一个开发步骤里。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大致上也能分为调研一设计一开发一上市一迭代几个步骤,但在更为微观的小幅度流程步骤中,则更加灵活变通,随时依势而变。用户反馈是每个流程步骤中的主要指引要素,而每个流程之间并不是必然的承接关系,用户反馈的情况可以让小阶段的流程不断反复甚至倒退。整个项目的推进也讲求迅速快捷,务求将产品快速投人市场,并取得反馈,以提出相对应完善解决方案,在用户反馈中让产品趋于成熟。

2产品设计的互联网化转变的重点

产品设计处在互联网大时代,函需因时制宜,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更多以互联网思维去思考设计流程的必要性,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融人灵活快速,而又多样化的互联网特性。

2.1传统产品需要更多地让用户参与到设计流程中

2.1.1在前期用户调研中,调研者需要更多关注来自各方面的用户的声音。除了标准的用户研究途径,调研者应让调研的方法更加多元化,多加利用社交网络的自由氛围,善于挖掘在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各种吐槽点。

2.1.2在设计开发阶段,也应该可以让用户作为设计者参与到其中。专门为用户提供参与设计通道,让最了解产品的人为设计开发提供创意。Motorola在2011年被google收购后,于2013推出首款具备gogoel互联网特色的MOTOXphone,在该产品订购页面上,用户可以除了可以选择产品的配色外,还包括机身前后颜色、木质背壳、按键颜色、配件样式、机身雕刻文字,还有存储容量版本、开机欢迎语言、原生壁纸等等,真正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打造用户自己满意的产品。

2.2传统产品设计需站在互联网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重新定义产品。

2.2.1传统产品设计在完善单一产品设计时,需要更多考虑产品的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除了与自家产品的维系,行业内主流产品环境的匹配,还应该包括有对未来新产品延续的思考。如旧款加hone在新加hone面世后仍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达到新产品的服务,同时降价销售,以扩展自家产品线,开拓中低端市场。

2.2.2除了从硬件产品本身获取收益,还应该更多思考跟产品相关产品周边,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小米公司的模式,正是对手机产品价格优势及易用免费的MIUI操作系统营销的成功,另外在商店中的众多收费主题和周边丰富多样的配件等不为人所关注的方面都是其获利的来源。

2.3传统产品设计需要以更快速的开发流程以投人市场,让市场反馈来完善优化产品。

2.3.1产品项目开发流程时间应该尽可能缩短,按阶段性快速推出试验性产品,以市场反应验证设计合理性,并能迅速提出优化方案,让产品不断在用户反馈中成长至成熟,这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界都遵循的至高法则。不走完美主义道路,先推出具备特色的产品DEMO,用设计概念吸引用户的视线,积累到一定的用户量之后再逐步完善方案。这种快速方案可以降低项目产品开发的成本及风险,以及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2.3.2产品上市后,跟踪产品使用状况。关注用户对于产品使用的反馈,提供多种接收渠道。包括网络,面谈,电话,短信等方面。如提供意见反馈论坛、微信公众平台等。

3结语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平台;思维方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6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1

0 引 言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的出现,更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其主动思维能力、创新思维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论文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提高,选题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主动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时代潮流。

1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和大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概述

1.1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是以互网为依托,以各类数据资源库为载体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网友提供了资源共享与传播的平台。其是指网上各种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在线资源网站、大中型数据库、云盘等为代表的可进行检索、采集、获取所需资源的平台。

1.2 大学生主动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和判断力等能力。在不经意间,人们发现网络改变了自己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做事方法。主动思维能力是指人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收集、采集、储存和信息交换的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创新性、思维性、科学性及研究性。

2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分析

笔者从论文撰写的6个阶段进行问卷设计,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在各个阶段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影响程度及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体现。

(1)选择研究课题阶段:选题时获取资讯的途径、研究课题的偏向性,涉及学习能力中的知识更新、发现问题与标新立异等能力。

(2)论文研究设计阶段:如何进行论文设计、研究方法和内容等,涉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知识与逻辑思维等能力。

(3)论文资料收集阶段:收集资料的途径、对待收集材料的态度等,涉及信息检索的能力。

(4)论文资料研究阶段:遇见困难的做法、他人论点是否正确、是否会比较论证的不同观点,涉及直觉思维与批判思维的能力。

(5)论点明确、材料选定阶段:明确论点使用的方法、支撑材料的选择,涉及创新知识水平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6)论文执笔撰写阶段:撰写的文字来源、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程度。

3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在结合统计软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归纳出了其对主动思维能力的正面积极影响与负面消极影响。

3.1 积极影响

对比了研究学术资料,激发了研究思路,有助于形成系统的思维框架;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有助于增强分析概括能力的发展;对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了处理,有助于批判性、辩证性思维的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互换性,使思维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开放化。

3.2 消极影响

只借鉴,不思考,对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产生依赖性、盲从性;提取他人观点,不做自我创新,束缚思维,不利于发展;期刊论文良莠不齐,信息输入碎片化、信息输出片面化。

4 在提高大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方面的建议

4.1 对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建议

注重对学科前沿资料的阅读和积累,保持完整性、系统性,避免片面化;论文框架设计时“先己后人”,自己设计在前,参考他人补充在后;理论联系实际,辩证性地看待所获得的资料,注重论点、论据的新颖性、创新性、原创性;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是一种工具,内容可以参考,但不能盲从,可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

4.2 对学校及导师的建议

适度调整课程的结构,保证基本的研究条件,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并逐渐养成研究的素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教学,指导学生树立学术研究意识、逻辑思维,提高能力;重视实践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奎.互联网免费学习资源的收集与共享平台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1).

[2]张淑田.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4(6).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不仅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且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思维也进行了巨大革新。由于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普遍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和发展契机,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感情等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取建设性的指导,探究和激发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互联网思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和运用的一种全新思维。因此,如何顺应时展的要求和满足时展的需要,让高校思政工作和“互联网+”实现有机结合,培育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政工作,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就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与探析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模式,更为凸显的是简约极致的服务、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快捷便利、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主化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信息技术从工具属性到社会生活的普及、应用,进而上升为社会意识,在思维和价值层面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1]。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教育的对象、理念、方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网络化的思考。所以说,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主体间性转向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

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主体平等性逐步在教育者心目中树立。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居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处于客体地位[2]。而互联网思维促成了新型师生关系角色地位的根本转变,教育者的主体性在减弱,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却在不断增强,即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由之前的“主———客”到“主———主”关系转向,从而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概念逐渐模糊[3]。所以说,互联网思维下教育者的主体性在减弱而学生的主体性却在不断增强,传统的教育主客体关系正在向主体间性转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发重视主体平等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向互动性是互联网思维的要求

互联网信息的多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特性和社交化特点,打破内容生产者与受众的二元对立关系[4]。互联网思维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向互动性实现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的认知协同[5]。互联网思维下多向互动的实质,是教育者运用网络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交流方式之长,补传统交流模式之短,构建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交流体系,加强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使他们能理性客观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从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和行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元开放性是互联网思维的关键特征

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使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汇集交织于此、频繁交流碰撞,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的局面,这些价值观共存于互联网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网络参与者。信息传播无边界使互联网一诞生就自然成为汇聚和分享的平台,它不仅是网络参与者表达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平台,也是诉求群体利益的途径和渠道。相对于现实社会,互联网对人们的表达发声有着更低限度的约束,人们不再满足于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舌尖给予表态和附和式的意见表达,人们在网络空间往往以参与者的姿态进行自主表达,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6]。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应正视社会日益多元开放的实际,根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多元多样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问题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受教育者在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时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行为模式、心理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可以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在教育范围、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有很大创新和包容度;另一方面,也给其带来了挑战,如教育者主体权威与地位的削弱,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过于单一薄弱,革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传统思维和大学生学习思维等等。

(一)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多元性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一味生硬的灌输教学内容、空洞说教,这就容易引起主体化与个性化特征明显的教育对像的排斥,从而也弱化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多元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教育主客体的概念逐渐模糊,双方地位日渐平等。教育模式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模式,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被打破,知识的获取模式更契合时展与学生认知需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去挖掘信息、分析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7]。同时,互联网信息共享为其提供了翔实的素材,使教学内容更为全面和充实,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敏感度。

(二)互联网思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

才队伍素养和满足学生需求多元化的重要桥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塑造大学生品格的重要工作,它是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立场、方法等根本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目前,我国高校思政队伍中经常是跨学科的人在从事相关工作,缺乏拥有思政与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渠道的增多,大学生不再单方面被动的全盘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他们更倾向于自己主动获取信息以及与教育者平等交换意见。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大学生不免会受到一些消极、错误的垃圾信息的不良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俱备一定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就难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大学生。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要与时俱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改进方式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创新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在创新中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将教学实践工作与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做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与良好信息素质,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互联网思维重塑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互联网中层出不穷的社会信息掺杂着多元价值观念,其内容良莠不齐。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不再类似于传统媒体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取向地选择与编辑,因而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念,其中也不乏扭曲与错位的价值观念,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一方面会依据自身的喜好与目的去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也会受一定信息影响来调整甚至改变既定的价值取向。因为对于尚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大学生来说,一旦轻信某些不良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是被一些乱转乱造新闻、散布政治谎言的论坛网站所蒙蔽,则会直接影响其价值取向与政治观点的正确选择。当前,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者面对面的传授和主流媒体单方面的报道,他们更习惯于自己上网进行搜索,并借助网络自主地参与信息的创造和,自由地进行交流或发表评论,处理信息的自主能动性越来越强。所以说,信息选择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三、以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和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的思维素养

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融入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熟悉网络操作技术、善于运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首先,教育者应更新理念,创新思路,主动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平等的与他们交换意见,尊重他们在信息选择、反馈、方面的权利,实现对他们思想的“教导者”到“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知识的学习,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增强网络信息甄别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拓展综合技能,提高信息网络素质,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给受教育者以新的思想力量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创造条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中的思想信息结合起来,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及丰富教学内容。互联网时代,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的特征,选取社会热点、新闻实事与受教育者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寓于实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这样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认同教育者所要传达的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正确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网络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受教育者实现客体地位到主体地位的转变,接受教育的方式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课堂参与度提高,教育效果也显著提升。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顺应时展要求、满足时展需要以及符合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特点。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之一,教育者要主动高效利用网络这一载体,率先抢占新阵地,不断更新教育新理念,拓宽教育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8]。高校可以建立专题校园网站,定期在校园网站相关的专题文章,开设专栏大力宣传与主流价值观相关的事件,及时更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热点新闻;建设网上交流论坛,大学生在论坛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意见与建议。教育者通过这些意见建议及时与学生交流谈话以了解其思想动态,从而引导他们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觉悟。在培育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各种想法与需求,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大学生实际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平台目前,高校中各种新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如众多的微信公众平台被广大师生下载和使用,其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等深受欢迎。可以说,借助新媒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符合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支持。首先,树立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在方法上进行富有建设性的探索,拓展教育新空间;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其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教育平台的监管水平,高效调动教育平台的接收者的监督作用,使之能自由的评论和指出新媒体平台在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新媒体平台以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形象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贡献[9]。

参考文献:

[1]白洁.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融入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1).

[2]阮俊华.互联网思维与育人机制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5(3).

[3]郭莉,黄柯.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2(7).

[4]唐金楠.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

[5]黄丽芳.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6]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

[7]梁彩花.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学术论坛,2015(2).

[8]曹毓民.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开启的模式是强调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融合现有的教育模式、内容、方法甚至是整个教育体系,革新政治教育观念,考虑当代受教育人群的不同层次、不同状况,运用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互联网技术对其予以现代性的思想政治塑造。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新的认知视角,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思维相融合,有利于开阔教学视野,增强教学吸引力,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思考问题,以“用户需求”为服务对象,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体验。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和广泛地开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积极研究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的学习情境,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方式,这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说,无疑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没有哪一个游戏是让游戏者绝望的。”网络游戏蕴含了学习的秘密,它强调用户的成就感、体验感,具有双向互动、及时反馈的特点,这启示思想政治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采取适当的策略组织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课程,弱化“高、大、上”的课程威严感,从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政治品德素养的塑造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

互联网时代强调“简约极致”思维。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网络上大量不同种类且更新极快的信息,教师应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筛选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时过滤,取其精华,将最重要的理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最具有代表性的时事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予学生,做到“简约”与“极致”并存,使学生有丰富的学习资料。

互联网时代强调“跨界”思维和“社会化”思维。“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使很多产业的界线变得比较模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科目,更需要教师能够拥有跨界的知识、视野以及多方面能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政治教师要有丰厚的积累才能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的学习提供科学、准确的服务。互联网时代强调“社会化”思维。在“社会化”思维影响下,通过社区活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实践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实现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重建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的由单一的知识分数评定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利用相关的研究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发展性评价,以此优化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思维”,正确科学的互联网思维方式能发挥积极指导作用,有利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服务。

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融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借鉴创新思维并不代表要用“技术论”“机器论”等“机器教育”观念代替传统教育思想。互联网思维深化的是教育理念,更新的是教学方法,并不改变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互联网思维,并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要求,从而实现智慧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伟荣,杨玉强.谈“互联网+”风口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J].济宁学院学报,2014,7(36).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5

哲学是关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互联网思维”丰富了哲学的内涵,恰是因缘“互联网思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毋庸置疑,“创新”是“互联网思维”的灵魂。

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美国的赫兹伯格教授,为“创新”总结出十大关键特征:一是“智商超常,但非天才”;二是“善出难题,不谋权威”;三是“标新立异,不循陈规”;四是“甘认不知,善求答案”;五是“我就是我,不与人比”;六是“以干为乐,清新寡欲”;七是“积极解忧,不信天命”;八是“只要成就,不求发迹”;九是“合理用心,有张有驰”;十是“才思敏锐,激情迸发”。这十条归纳,言简意赅,像多棱镜,反映出“创新”人物的丰采和内心世界。这十条总结,也是“互联网思维”不可或缺的内涵。

事实胜于雄辩。看看近半个世纪“互联网思维”造就的“知识英雄”和“知本家”,无论是美国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中国的柳传志、李彦宏……他们都是“互联网思维”孕育出来的时代骄子。而且“互联网思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抑或承认不承认,正在影响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领袖思想和行为。从“大数据”的运用来看,绝然不仅仅是商家的“神算子”,更是政治领袖决策的“高参”。世界将因“互联网思维”迅速改变,变化之快定然超越人类以往的历史;哲学的本质将因“互联网思维”更加清晰,科学之可信度定然使争论日趋共识。

据悉,早在2011年李彦宏就用“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意思是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只是一时还没能引起业界更多的注意。2012年雷军开始明确提出,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用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2013年马化腾曾在讲话中说,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 至于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诸如,靠人脑思考即可操控机器人、思维操控飞行器、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毫无疑问地会进一步改变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6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

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

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