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例6篇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1

也许是过去写过《论侦查学的学科地位》吧[1],近期看到《侦查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下简称《反思与重构》)[2],便抱着一种期待,信手翻阅,希望得到启迪。然而,阅读中便感到有些失望,并且产生了一些质疑。于是,信笔写来,希望与之商榷。

一、关于侦查哲学与侦查科学

《反思与重构》基本上是以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立论的。它首先认为,传统的侦查学缺乏整体的视角;而其提出的整体视角却是哲学和科学,主张要用侦查哲学的整体性去克服侦查科学的片面性[2]81。但为什么这就是横向的维度,而将侦查科学分为规范侦查学和方法技术侦查学,再下分其子系统,就是纵向的维度了,却很难使人看明白。因为除哲学外,具体科学和侦查学一样,都是“一种部分的理论”,它们都需要哲学的方法论来做整体的视角。比如,政府也得依法行政,工商、税务、城管等行政部门也要执法、也要取证,那么,行政学也就可以分成行政哲学和行政科学,再将行政科学分为行政规范学和方法技术行政学。照此思维模式类推,其他应用学科都可以采用这种纵横分割法。比如,将医学分为医哲学和医科学,将农学分为农哲学和农科学,将建筑学分为建筑哲学和建筑科学,再将其具体科学部分的子系统细分下去,它们就是用哲学的“整体性”克服了具体学科的“片面性”等等。这就未免过于简单化,而且并未改变研究现状,对具体学科的研究并无实际意义。《反思与重构》认为:“哲学是一种反思的理论”[2]82,而科学是建设的理论。于是,它将侦查学“划分为侦查哲学和侦查科学”[2]81,就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就是对侦查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了。

这种自我评价是很难让人苟同的。哲学是关于宇宙本源、人生根本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的规律;其根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怎么让它与科学相对分立呢?而且,“侦查哲学”具体是什么意思?该不是一些像《侦查辩证法》[3]一类的著作,在辩证思维的范畴内加上犯罪侦查的术语,就算是侦查与哲学的嫁接吧!这种嫁接,实质上还是各有各的语境,算不上哲学在侦查学中的成功运用,很难成活为一门学科。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思辨中有反思,但不等于说哲学就只是“一种反思的理论”,反思只是哲学思辨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其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哲学反思中有批判,但不能说哲学就只有批判,没有构想与建设;科学中有建设,但这也不能说科学里就没有否定与批判。思维方法过于一极化,这是与《反思与重构》力主采用立体思维的主张相悖的,是与其推崇的“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的整体视角相违的。

不错,每门具体学科都应有哲学视角,才能高屋建瓴地找到其与相邻学科的联系,从而具有一种科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侦查学也不例外,其“整体性”中也应具有思辨哲理。但这不等于说是要用哲学范畴去代替侦查学体系要素,也不是在哲学概念上加上“侦查”术语的修饰,更不是要用哲学代替侦查学;而是要将其灵魂贯穿在侦查学体系中,使哲学实现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引导价值。哲学批判的价值在于理性的建设。比如“侦查”概念,《反思与重构》认为,现有的定义是停留在点状和平面上的,而其却又提不出一个立体动态的定义来。如果批判是为了建设,提不出建设性概念的批判,其目的性和正确性也就值得怀疑。这说明,批判似乎容易,对侦查学现状不满,发一发学术牢骚不难,难的是要构建真正科学合理的侦查学体系。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一个学科体系的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主客观学术环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实努力。

二、关于侦查思维的点线面与其立体性

与以上类似的思维方式,还表现在《反思与重构》对点状思维、线性思维、平面思维、立体思维的看法上。它认为,点、线、面是单一、孤立、定型化的思维方式,都不如立体思维来得高级完整[2]87。事实上,原始思维也是一个整体,是混沌的整体;表现于点、线、面的精确思维,是一种思维的进化,是抽象思维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侦查员在寻找案件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集中注意力去进行点状思维;在寻找案件线索、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时候,就会形成某种思路,即线性思维;当他们在某个层面(比如证人证言)上分析案情时,就会形成一定广度和牵涉面(比如法律、心理等)的平面思维。在这些思维的基础之上,当侦查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案件难题的方法时,就可能产生放射性的开放性思维。在总结过去侦办经验的基础上,当侦查员尝试多点线、多侧面地分析案情,形成多条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就可能打破时空限制,形成立体的思维了。在侦查活动中,根据案侦情况,需要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不错,立体思维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但侦查之初,限于线索和证据掌握较少,很难想到面面俱到的整体。在探寻案件事实真相中,侦查员常常需要寻找案情突破点,时常需要找到最具侦破效率的对策途径,有时需要集中考虑某一个面(比如法律层面或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点线面的思维方式。当侦查终结组织证据体系时,案情清楚了,有了相当的证据量,当然也就需要从事实到法律全方位地通盘考虑了。

不能简单说点线面就是落后的思维方式,只有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思维最先进。整体模糊的思维是混沌的,无所谓点线面;局部精确的思维才需要点线面的聚焦,在此之上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才是更高层次上的整体。整体与局部各有各的用处,不能笼统地说整体性的立体思维就一定比点线面的局部思维先进。事实上,现代的立体思维是建立在点线面之上的,没有点线面的思维做基础,就没有立体思维。而且,完全抽象的点线面是没有的,就是点状思维也是立体的,它总有对认识对象一定量的反映面和深浅度;思维在本质上是运动的,它可以立足当下,并超越主体所在的时空,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具有超越时空四维性的特征。人身可能不自由,但其幻想是自由的,思维是自由的。思维的点、线、面可能受到主客观的条件限制,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这是条件性的相对的,点、线、面在其思维的本质上是运动的,都有其可以延展的时空;只要出现激活的条件和时机,它们就可以尽情地扩展。在侦查思维中,案件线索、证据、证人的偶然出现,都可能是这种触发条件。惟其如此,思维才可能具有开放性的潜质,侦查人员才可能产生主观能动性和侦破案件的灵感。#p#分页标题#e#

三、关于侦查行为与侦查措施的关系

将侦查行为等同于侦查措施当然是不对的,认为侦查行为包含侦查措施也有问题[2]87。行为是动物外在的活动,在人,便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化,即“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4]1291。而措施,是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较为具体的方式方法;方式偏于外在的步骤,方法偏于内在的设想。在措施实施过程中,其外在方式与其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等于行为方式本身。而《反思与重构》将侦查行为划归为法律行为,也有简单化问题。不错,法律的可罚性是以违法行为做基点的;换句话说,法律主要是以规范人的行为做核心的。侦查行为也不例外,它们也有受法律规制的一面。但侦查行为不单是法律行为,侦查行为中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在侦查对策行为中,就既要考虑其合法性,又要琢磨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如果侦查行为纯属是法律行为,也就没有建立侦查学的必要,完全用法学就可以代替它了。反过来,说侦查措施就是纯粹的技术方法,也有问题。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对强制措施、查询冻结、调查询问、搜查扣押、侦查实验、通缉通报等措施都有所规范。就是《刑事诉讼法》中没有的辨认措施,也有侦查辨认的规则。显然,将侦查行为完全说成是“规范侦查学下的范畴”,“是侦查权的限缩”;而将侦查措施完全说成是“方法技术侦查学下的范畴”,“是侦查权的扩张”[2]87,就绝对化,有片面性了。而且,这里的“规范”就是“限缩”,“技术”就是“扩张”的推论,是一种虚假的对立。

这种人为的“矛盾性”,也是难以服众的。在法律规范中对侦查活动的限制,首先是以其权力的赋予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赋予就没有限制;而侦查行为中的自由裁量权,也是一种权力的扩张。在技术领域也有限制,也有技术规范,比如互联网的域名规范等。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规范的技术,是不可能具有推广价值的,侦查技术也是如此。在侦查技术领域,除了一般的技术规范,还有法律规范。比如现场勘验中,除了勘验技术步骤的规范,还需要有见证人等法律规范。因而,将侦查行为归为规范侦查学,应该限制;将侦查措施归为方法技术,应该扩张的观点,是片面而静止的观点。

侦查行为与侦查措施的关系表现为:侦查措施要依赖侦查行为来表现,没有侦查行为,侦查措施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方案阶段;而反过来,没有具体措施的侦查行为,就可能是缺乏效率与效益的盲目行为。当然,侦查措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侦查对策体系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是受谋略设计和法律规范支配的具体方法。但《反思与重构》却将侦查措施与物证技术、侦查语言(不是“语言”,是“言语”)、侦查心理、侦查思维、侦查逻辑、法医、法化等杂乱无章地排列在一起。其实,对以上排列稍加整理,就不难发现:法医、法化可以归入物证技术之中去分类研究,侦查思维、侦查逻辑、侦查言语等可以归入侦查心理之中去分类研究,它们和侦查措施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侦查心理主要研究侦查对抗活动中涉案人员、证人和侦查员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规律,它们会表现于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也会表现在由心理过程、性格特征等决定的心理状态里。而在侦查员的认识活动里,当然有直觉、形象、顿悟等思维形式,也会有侦查推理等思维活动,还会有调查询问和侦讯对话、整理诉讼材料的言语活动,等等。物证技术往往从现场勘验起始,这是对案件物质信息的搜寻、提取、固定和筛选,进一步通过鉴定,对其透出的案件信息进行确认和利用。与侦查心理相关的思维、逻辑、言语成果,则运用于证言和口供的记录、辨析和采信,这是在取证方面的运用。而物证和人证一方面既可用于案件的诉讼材料,另一方面,它们提供的案件信息和线索,也都可以成为进一步制定和调整侦查对策的依据。

在制定侦查对策中,侦查员都会运用它们分析对象的心理,都会具有直觉的、形象的、抽象的多种思维类型的运用,当然也就会出现对案情的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推理。在实施对策行为的具体措施中,调查询问时也就有言语的交流,在排查疑犯时也就有对其外貌特征、言语特征、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等的分析、辨别和描述。在侦查对策中,要将技术和言语等运用于侦查措施,当然要将其与谋略相关联。比如,侦查员要对嫌疑人的笔迹和言语特征等进行鉴定,他可以在侦讯活动中隐蔽其意图,要求疑犯写一些交待材料作为检材,也可录音采样等。如果现场有疑犯留下的血迹等生物检材,则可以强制采样;在DNA鉴定认定疑犯的同时,也给侦讯造势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而要对疑犯进行辨认,侦查员可以让其混杂于7个人中,让被害人或者目击证人在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后暗中辨认。在以上侦查措施中,就既有技术设备的支持,又有对疑犯心理、证人心理的分析,还有谋略的运筹。物证技术等作为硬科学、侦查心理等作为软科学,它们都会运用于具体的侦查行为和侦查措施中,去体现侦查员的谋略意图,从而形成侦查对策的整体效果。

四、侦查学体系的立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反思与重构》非常推崇侦查学体系的立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但却只有对片面、封闭、固化的一般性“批判”,没有论述其体系构成要素是怎样形成立体、开放、动态性的。论述空泛,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一)侦查学理论要素的立体性

每一门应用学科都有基础理论的支撑,其理论体系各要素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这个角度说,它们都是立体的,侦查学也不例外。侦查学体系的构成要素,因观点和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笔者认为,理论层面有侦查的原理、方法和模式;侦查活动体系的第一层面,可以有案侦的活动要素、法律要素、技术要素和对策要素四个子系统。第二层面里,在案侦活动要素中,有案件客体、案侦主体和犯罪情报信息等子系统;在法律规范中,有侦查程序、强制措施等的梳理,有涉嫌证据的运用与证据体系的组织等子系统;在技术要素中,有现场勘验、物证技术、心理测试、刑事相貌、警犬技术、文件检验、数字技术、行动技术等子系统;在对策要素中,有侦查谋略、侦查手段与措施、侦查行为与对话等子系统。而它们作为更下一层构成要素的母系统,又有其子系统等等,从而形成立体的结构。侦查学的基础理论有哲学、法学、心理学、运筹对策学、新老“三论”等。除了以上提到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和其对侦查学概念的透视,其他理论成果与侦查学的衔接,多是通过其中的交叉学科实现的。比如侦查心理,它是侦查学和普通心理学的交叉,应该在侦查主体和其对象的互动中研究,分别深入到侦查主体的心理素质,深入到案犯、疑犯、证人、知情人等在案侦中的心态,从中寻找研究切入的点线面。它们在侦查学、尤其在侦查活动中的运用,渗透到对策谋划、措施采用、询问和侦讯等各个层面。而司法证据学,则是法学、法庭科学和侦查学的交叉。如果偏重取证程序和规制,则是法学的研究内容;如果偏重取证技术及其运用,则是侦查学的研究内容。取证是侦查活动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依据,处于侦查活动的核心地位。它们在侦查学体系中,渗透到谋略运用、侦查措施、物证技术、证据组织等许多层面中,都不可能是平面的。#p#分页标题#e#

(二)侦查学体系的开放性

对侦查学体系要素及其概念的概括、归纳、筛选、组合和表述,除了要运用逻辑学的知识,还常要以系统论的知识做背景;犯罪情报信息和案件线索的收集、对证据事实的寻求,时常要以信息论做指导;对案侦措施的谋划和操作,既要运用谋略理论,又要践行控制论的相关原理。可以说,从侦查学体系要素的结构中都可以找到“三论”的影子。而老“三论”的运用还未过时,又出现了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新“三论”。这些知识也处在不断更新的状态中,并为侦查学等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支撑。这是基础理论方法对侦查学体系的影响,它们既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又是前进的开放的。而物证技术、法医、法化等,则是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在侦查学中的具体运用。它们同法律结缘后虽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本质上,同侦查的其他技术装备一样,它们都处于比较开放的层面。比如,数字技术中,有网上侦查技术、电子证据的收集、数码记录与图像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等等。科学技术是不断更新的,犯罪手段也随之不断翻新,侦查活动的技术手段也就需要不断改善。侦查学对它们的理论研究,也就需要持开放的态度。存在决定意识,将侦查学体系封闭起来,几十年一贯制的研究者是少数。

(三)侦查学体系的动态性

侦查学体系的动态性,集中地体现在对策整合其要素上。同时,也表现在侦查对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侦查对策体系在理论著述和教科书中是静态的构成要素,它们依赖于读者的思考和教师的讲授变静为动。而在案侦实践中,侦查对策依赖于侦查人员针对案件客体的情况(案情)按照法律规范的取证要求去运筹谋略,并采用一定的模式整合侦查手段和措施,将之表现于侦查行为和对话中,这种整合无疑是动态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这种整合都不可能依照教科书的体系式样去实现,而只能根据案侦的实际要求去实现。教科书的对策体系无论多么逻辑完善,都只是一种理想模式。而案侦的现实是非理想的,总会有这样那样条件的缺失,侦查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去重新调整侦查系统各要素。这种调整,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因此,侦查对策整合侦查学体系要素的过程不但是动态的,而且是具有创造性的。侦查对策的制定,一般说来是针对案情的一种抽象的谋划和设想,是一种平面静态的计划或蓝图。在这种情况下,它是思维的点线面。但在侦查对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既然要针对案情,而案情是随案侦进程变化的,实际上,也就很难有一步到位、一成不变的计划。有实用价值的侦查对策,一定是随案情变化调整的对策,具有动态性的对策。在侦查对策的实施过程中,侦查活动的对抗性时常决定了案犯是具有反侦查意识的人。他们一般不会坐以待毙,或潜逃、或串供、或毁证,等等。侦查对策的实施,也就需根据其实际情况而变动。也就是说,侦查的对抗性,决定了其对策实施的动态性。就是询问被害人和证人,也还是要根据他们的态度和案情进行谋划,更不用说讯问犯罪嫌疑人了。不同的侦查员针对不同的案件,其侦查对策的整合、谋划、实施、调整也是不同的。侦查对策的动态性因人而异、因案而异。

五、结语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维修养护 实施方案 资料整编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38-02

水管体制改革推动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多样化,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逐步正常化。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实施项目的工程效益与管理水平。为保障维修养护项目的正常开展、规范实施,认真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指导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尤为重要,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推进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正常化、规范化水平。

1 实施方案的编制

1.1 编制要求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和管理验收的依据,原则上管理单位应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实施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影响工程效益与运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因素,并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堤防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泵站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河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以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等,依据财政经费预算安排情况,通过比选,编制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年度实施方案。故此,水管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切实掌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指对已建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工程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及管理范围内的绿化进行日常性保养、保洁和防护,及时处理局部、表面、轻微的缺陷,以保持工程完好、设备完整整洁及操作灵活;通过简单的修理、较小的工作量便可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原有规模和标准不改变、不扩大”的真实涵义。(2)根据养护细则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实行年度抽查、检查和记录保持一致,对各工程影响运行效益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上一年度的工程运行记录,制定本年度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为工程维修养护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1.2 编制的内容

该市近年来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一般分为堤防、泵站、水闸三类,考虑到工程维修养护含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两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应合理确定维修养护项目,明确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1.2.1 合理划分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一般情况下,将需经常维护、难以量化的维修养护项目划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将工程量大、容易量化、投资比较集中的项目划为专项维修养护项目,日常维修养护要区分工程类别分项编写;专项工程可分为堤顶道路维修养护、堤坡整修、堤脚抛石固基、水毁恢复、泵站机电设备更换及管理房维修等。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尽量合理划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

1.2.2 日常和专项维修养护应相互联系一同开展。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划分是按照水利部规定,针对维修养护任务,考虑管理单位的实际状况划分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项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要为日常维修养护创造条件,专项维修养护可作为日常维修养护项目的补充,将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养护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协调实施。

1.3 方案编制的重点事项

1.3.1 注重工程日常管理。管理单位在工程日常管理中,要注重详细掌握工程现状资料,了解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方法。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准确、完整、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2 明确编制责任。工程项目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落实专人,专职负责,细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编制工作。

1.3.3 遵守编制规则。近年来,该市实施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一般按照堤防、泵站、水闸三类工程,在分地段、分部位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合理确定工程维修养护目标,精心编制各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

1.3.4 注重编制质量。实施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和组织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要组织熟悉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在准确掌握管理范围内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切实可行的维修养护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依据工程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逐段确定维修养护项目及工程措施,同步制定出实施计划及实施步骤;并准确计算工程量(或工作量),参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市场信息价,合理选用单价标准,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同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 方案的审查

实施方案的审查目的就是针对存在遗漏或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实施方案审查应组织主管单位、水管单位有关工程、管理、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参照有关“管理考核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及修订意见等规定,结合当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预算和水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将维修养护专项工程作为审查的重点,使维修养护实施方案达到原设计目标。

3 组织实施

通过技术审查的实施方案,上报有关部门审批,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按照省、市、县有关工程建设管理要求,及时完成招(议)标工作,签订施工、监理合同、并督促施工单位尽快进场实施。项目管理人员要与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到施工现场察看工程的质量、进度。掌握工程养护施工的管理内容,熟悉每个养护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达标体系,还要及时检验养护效果,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时处理。质量管理控制点一般有:技术交底,质量管理计划,施工检查,技术复核,必要的材料试验和检验等。实施过程中,如项目确需较大变动,要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4 资料整编

根据安徽省水利厅制定的《2011年度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市级初验材料准备具体要求》规定,结合近年来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资料整理经验,维修养护项目技术资料的整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资料整编的总要求

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要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探、设计、施工、完工、运行等方面全面收集,包括相关文件、图纸、图表、计算材料、音像、图片等,整编成规范、完整的项目资料。

4.2 资料整理遵循的四项准则

(1)及时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必须按照工程实施的进度进行及时整理,要始终贯穿于工程运行观测和维修养护工作的全过程,并与工程运行观测和维修养护工作进程保持同步。对实施监理的项目,监理单位与管理单位要注重“三控制”过程资料及“自检、复检和抽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整理应杜绝随意后补等做法。(2)真实性。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材料使用必须有合格证和必要的试验报告,过程中资料还要保存好维修养护日志、大事记、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等。技术资料不允许伪造。(3)准确性。养护资料的准确性取主要从工程质量评定的填写应规范化、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化,资料整理人员、审核人员及负责人签字都要把好数字关,真正做到各负其责。(4)完整性。实施单位要明确专人整理有关工程资料,根据工程的项目划分、工程量等收集有关工程数据,资料应按照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的施工,按照相关要求全面记录填写,严格遵守维修养护的工作流程整理资料,资料按照运行、管理、维修三部分进行规整,保证了资料的全面完整,便于查阅。

4.3 过程资料收集

(1)资料要符合“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规定”所确定的竣工图纸、资料编制具体要求;(2)技术资料是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技术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装订整齐、手续完备;(3)反映维修养护工作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像)等声像资料,应按其种类分别整理、立卷,并对每个画面附以语言或文字说明;(4)资料要签字齐全,字迹清晰,纸质优良,保持整洁;(5)分类(分项)要明确,封面、目录、清单资料要齐全,排列有序,逐页编码;(6)所有养护资料必须用碳素墨水或黑笔书写,禁止复写和使用复印件;⑺文字材料(含质量鉴定书)以立卷形式归档。

4.4 竣工资料收集

编制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管理工作报告、竣工会议记录、验收鉴定书等技术资料以及工程结算单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5 组织验收

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验收,按照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有关规定,一般分为县(区)级初验,市级复核,省级抽验的模式进行。该市验收工作实际上是在县(区)级初验的基础上,水利、财政部门联合开展市级验收(复核)的,对不符合省级批准内容(或者未完成)的项目一律不通过,并监督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整改,同时与下一年度计划安排相联系。近几年来,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基本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内容认真实施的。

6 几点建议

通过近几年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实践,针对目前小型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亟需进行维修养护的工程内容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建议:(1)逐步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分级管理的模式,省级以上补助资金集中解决影响防洪安全的万亩以上圩口堤防(含穿堤建筑物)、小(一)型水库、1000KW以上的重点泵站等项目的维修养护;市、县(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原则上不少于省级以上补助资金)用于解决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维修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由乡镇自筹解决。(2)逐步培育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组织,实现社会化服务,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保障其正常运作。(3)上级主管部门宜分区域开展调研,正确划分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和专项维修养护的具体内容,便于基层水管单位掌握,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发挥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山.关于加强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J].管理科学,2012(10):153-153.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3

1.1BIM理念与应用

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的定义有很多版本,既有源自于软件公司(Autodesk、Bentley等)和建筑企业(DPR、Ma-graw-Hill等)的解释,也有行业协会(AIA、AGC等)、政府部门(GSA等)和科研机构(NIBS)的定义。鉴于BIM理念的推广程度,本文不再赘述,仅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定义(由三部分组成)的解释:(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BIM在引入国内的10余年间,应用之路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宏观层面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到中微观层面的众多项目应用案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国内建筑领域的BIM应用大都停留在解决单项技术问题的层面,缺少支持项目级和企业级管理提升的BIM应用方法。总体来说,目前国内BIM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侧重某一阶段几个相对容易的层面去打破信息壁垒,例如设计院内部不同专业的协同、施工总包和不同分包之间的协同。受制于法律制度环境、硬件水平、建设单位的理解程度和建筑行业传统利益分配,目前并未普遍实现跨单位和跨阶段的全过程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1.2运用BIM进行设计管理的优势和必要性

由于建设项目分阶段开展设计工作的特点,设计管理是一个标准的长流程管理,而通过BIM进行设计管理,则可以简化管理流程、压缩路径从而实现破除信息割裂、共享信息流,使各种信息能够顺畅地流向BIM模型。BIM并不是简单意义的从二维到三维的发展,是为建筑设计、建造以及管理提供协调一致、准确可靠、高度集成的信息模型,是整个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在各个阶段共同工作的对象。其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拥有不可比拟的生命价值。运用BIM进行设计管理带来的最直接的变革就是:项目各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设计、施工、政府有关部门等均围绕BIM模型开展“三控三管一协调”等工作,以BIM模型深化作为核心工作,完成从设计方案模型到运营维护模型的整体交付,从而破除传统模式中很多难以规避的程序化、流程性工作,实现准确、高效、高附加值的设计管理效果。

2基于BIM的设计管理模式

根据当前项目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的一般性规律,根据《中国BIM标准研究课题》的三阶段P-BIM标准子课题:“规划设计P-BIM应用技术研究”、“建筑设计P-BIM应用技术研究”、“工程项目全生命期管理BIM应用技术研究”,本文将分别阐述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与施工阶段的设计管理流程。

2.1方案设计阶段

BIM管理流程方案阶段的设计文件输入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二维文件,另一种是直接用BIM进行设计的三维文件。两种设计文件通过各自的处理方式形成符合标准的BIM方案模型,各参建单位将围绕BIM方案模型在可视化的环境中进行论证、分析和优化,包括性能模拟分析、指标动态分析论证、功能布局优化等,并可通过3D交互体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汇报。经各方确认后的BIM深化方案模型即可作为政府报审和下一阶段设计的基础。

2.2总体设计阶段BIM管理流程

与方案阶段类似,根据两种形式的总体设计文件形成BIM总体设计模型。在总体设计阶段,模型深化的核心工作是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协同,包括管线综合分析、碰撞检查、重点区域净空分析、结构预留洞校核、ELV(弱电)专项分析等。通过这些专项分析可得到相应的分析成果,如碰撞检查报告、净空分析报告、结构预留洞优化图纸(预埋套管图)、综合管线审核报告与优化图纸等,最终形成BIM深化总体设计模型。

2.3施工图与施工阶段BIM设计管理流程

施工图与施工阶段设计管理的核心工作主要有以下3点:

(1)变更管理

在总体设计深化模型和相关分析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查和优化重点区域的施工图,避免由于管线碰撞和相关专业工种冲突(如机电二次深化与装修)等引起的返工和浪费。

(2)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数字化建造与虚拟施工可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并且可与三维扫描技术结合应用进行模拟施工,有助于快速准确判断设计的可实施性:①施工前期的深化协调管理:在正式施工前(如有特殊要求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模型)进行二次深化,包括确定深化的范围、部位、涉及的工种(单位)等,制定明确的二次深化设计方案和计划,经相关单位审核确认后方可施工。比如二次机电深化与室内装修的协调、采购和安装的配合、一次设计(原设计)整体系统与局部冲突矛盾的协调、重点部位管线系统等交叉系统的协调。②施工过程的多维管控:利用虚拟设计施工(VDC),通过减少误差和疏忽、促进项目协调来大幅削减项目时间和成本,提升项目范围沟通效率,提高工地安全性,实现变更最小化。虚拟设计施工可以实现设计可施工性的快速准确验证,通过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的“模模叠合、4D模拟”形式,可以实时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并可将现场情况与设计模型比对,从而检查是否按图施工,或者设计模型存在哪些问题,可实现动态管控并及时纠偏。

(3)运维数据备案

不断深化的BIM模型集成了工程项目从前期策划、设计、施工、材料采购、验收等所有环节的相关信息,且可实现从整体模型中按个性化需求进行提取,可再造建设单位运维计划和流程,实现空间和资产管理背景数据创建、查询、指派、统计和分摊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3基于BIM的设计管理要点

3.1标准管理与流程规划

(1)国家标准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4本国家规范将于2014年正式颁布实施。这4本标准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和《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这4本标准涉及BIM标准制定、BIM技术开发、BIM技术应用以及BIM项目管理的基本准则。

(2)地方标准

各地区根据环境和发展水平不同,制定符合地区的补充标准可以解决国标尚未覆盖的问题,如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1063─2014《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将于2014年正式实施;上海市于2013年正式实施方案审批三维报审,并就三维报审内容、范围、模型要求、建模依据等做了规范性要求。

(3)项目级(企业级)标准

项目级标准是细化,反映建设单位对项目的个性化需求和要求,如上海中心制定了针对本项目的《上海中心BIM应用实施标准》。进行标准管理的重点是建立项目级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P-BIM专业应用软件标准、数据标准、数据库标准、各阶段模型深度标准、支撑系统、数据交换传输标准等。当标准制定后,需要进行流程规划:首先搭建各参建方在BIM模式下的组织框架,目的是明确各参建方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信息传递流向。组织框架确定后,需细化各方工作界面以及模型深化调整反馈机制,目的是确保各阶段BIM模型深化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和推进。

3.2BIM模型审查、深化与专项分析

利用BIM进行设计管理的本质是BIM模型的不断深化,利用BIM模型及其衍生成果指导设计各阶段和全过程工程建设作业,最终实现BIM模型用于运维的交付。方案、总体(扩初)、施工图三阶段的模型建立与深化的基础是最终版的各专业设计图纸,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进行两项核心工作:其一是根据建设单位需求对模型进行审查、变更和深化,以不断满足建设单位在功能布局、运营维护、投资回报等方面的要求;其二是在模型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对设计各专业和相关参建单位的协同管理和专项分析,如管线综合分析、碰撞检查、净空分析、ELV(弱电)分析、虚拟施工(工序、进度、组织等)、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模型的“虚实结合”、运维模拟等。

3.3模拟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BIM模型在创建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以自动完成,既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又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目前可运用BIM进行模拟分析的性能指标主要有视野、照明、安全、消防疏散、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等。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模拟分析完成后,可借助BIM提供快速的、低成本的多元解决方案供建设单位进行选择,快速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建设单位快速有效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近两年流行的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中常提及3D-GIS。狭义的3D-GIS是对城市里的建筑、道路等对象进行三维建模,再把这些模型放到某对应的地理位置上,与虚拟实景技术结合实现城市空间场景漫游;广义的3D-GIS是与BIM结合,2个系统的整合可以包含城市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休闲和旅游活动、3D地籍图、环境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移动电信、灾害管理、国土安全、车辆和行人导航等。虽然国内在这方面刚起步,但BIM与GIS结合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转变不容忽视。

3.4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BIM的数字化工程信息平台实现了项目各阶段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唯一性,进而在项目建设的早期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减少过程中的变更数量,很大程度上提高建设方对于整体项目造价的控制力。总体设计阶段运用BIM进行管理对造价控制的影响最大,如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能够彻底消除硬碰撞、软碰撞,优化工程设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管线碰撞等引起的拆装、返工和浪费;再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的异性设计,虽然占整体建筑体量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不容忽视,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利用BIM带来的投资回报,可消除多达40%未编入预算的变更、编制成本预算所需时间减少80%、成本预算的精确度可控制在3%以内、碰撞检查后可节省10%的合同额、项目建设周期平均减少7%。另外,还有2个关键工作不容忽视:一是运用BIM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工程量统计。BIM支持海量全过程工程数据的创建、管理、协同和共享,并且直接对BIM模型进行计算和统计,大幅度解放人力、提高效率、提高准确性。二是辅助招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意识到自己才是BIM应用的真正受益者,因此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单位已经要求运用BIM进行设计招标和投标,如增加“基于BIM方案细(优)化设计”的环节,并明确定义此环节的数据交付标准和深度。

3.5辅助审批

国外在三维审批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如新加坡,早在1982年就有了人工智能规划审批的想法,2000~2004年,发展CORENET项目,用于电子规划的自动审批和在线提交,是世界首创的自动化审批系统。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仍处于学习和酝酿阶段。相对来说,上海市在三维审批实践上走在前端。2013年初,上海市正式《上海市建设工程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行意见》,要求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点区域范围》确定的受理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实行三维审批规划管理,BIM模型标准、审批流程、时限等配套政策也已出台。2014年初,上海市设计文件审查中心正式推行试点工程数字化审图,首批17家审图公司全部由网络在线数字化审图模式取代原来的纸质审图模式。上海市计划经过一年的实践期,2015年将全面实行数字化审图。政府对BIM的态度已经由支持、鼓励转变为强制性要求。这种转变的背后体现了政府对于BIM即将颠覆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刻认识。可以预见,在政府积极推行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权限的大背景下,运用BIM提升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方式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4结语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4

输电施工、运检与维护工程是电力企业档案信息系统的必要部分,输电工程项目档案是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整个工程的原始记录,是工程进度与质量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及工程运行、改造和维修的法律凭证,是工程建设交付使用的必备资料。输电施工、运检与维护工程具有实时性,打破了传统档案的特性范畴,不仅反映输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还能体现工程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历史见证,对于输电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以及生产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项目的合法性和隐蔽工程的维护与完善,档案的作用与地位是十分显著的。践行输电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尚需继续健全与完善[4]81,档案管理尚需规范,档案保管条件与电子化程度有待改善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尚需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加强[5]19。信息化人才缺乏是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档案信息化的障碍。如何利用档案信息,辅助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提高预测控制风险的能力,保证工程质量及降低工程成本是时下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更高的标准与目标。

二、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技术为电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提供技术支持,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中,已成为重要的科研课题[6]39。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科学利用及步入数字信息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内部数据共享的系统工程,是系统建立数字档案的契机,是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系统性提高的前提,是完善电力工程档案的有利条件。信息资源的系统化管理纳入档案管理,扩大档案管理范围与功能。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力企业正努力实施的以信息化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提升输电工程档案管理功能的机遇,是保障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提高利用率的必要条件。输电工程档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源于输电工程档案的构建体系,不同行业、部门、专业建立工程档案的出发点及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接收工作复杂,极易造成资料的散失,资料难免有遗漏,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不易达到规范要求[7]78。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8]27,输电工程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给企业与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档案信息保密问题所存在的安全隐患[9]147,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云计算服务平台在数据存储安全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可有效地解决数据安全存储等问题[10]76。

三、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组卷原则

案卷是具有“关联”的文件组合而成的档案保管单位。来源原则是档案的分类单元,来源原则在档案检索中具有重要作用,来源原则是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可以有效地恢复已被破坏和被分散在不同卷宗中档案的顺序。尊重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产生的标志。档案管理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演绎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单一来源原则再次受到冲击,突破了实体机关与案卷唯一对应的传统模式,现代机构的频繁变动也使按照机构来源划分全宗面临新的挑战,新来源观应运而生,受到业界的关注。自由来源为来源共同性基础上的事由共同性,对专门档案整理具有指导意义。来源原则的实质是事由原则,事由原则是专门档案的整理原则[11]25。事由联系没有客观的界限,是档案形成过程中事由类同性所具有的联系。广义来源联系与狭义事由联系从本质上来说统一于“有机联系”[12]84,广义来源联系是电子文件时代“新来源观”的产物。档案整理的本质是为了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更好地保管与利用。有机联系并不只有来源联系,最紧密的联系也并不只是来源联系,在尊重档案形成规律的前提下,任何有机联系都可成为档案的分类原则。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都有各自独立的适用范围,践行来源联系进行组卷,割裂了输电建设项目档案与其建设过程之间的联系,应以有机联系在整个档案集合中最为明显的原则为依据。输电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来组成一个案卷,是最简便也是最理想的,当某一项目形成的科技文件超过案卷组合度时,如何将同一项目的档案材料整理成多个案卷,需要参考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输电建设项目按阶段组卷形成的档案有更深层的联系,但它不是项目档案案卷组织的统一模式,最紧密的有机联系是指导组卷方式的正确理念。借鉴档案管理原则,不纠结、不拘泥于各种原则的纷争之中,结合输电档案的特点组卷、建档,充分运用来源联系和事由联系,编制多维联系的实用性、安全性输电档案是最科学的。明确了组卷原则,建档过程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工程项目及项目阶段,工程档案收集和整理要与建设进程同步,统一归档要求,明确归档文件材料内容,在工程竣工阶段,建设单位要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移交的文件材料进行鉴定,提出移交的时限和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施工现场,收集施工照片记录,列为电子版资料归档。

四、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正确思路与具体措施

面对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尊重和维护档案的本质特性,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根本性原则,观念的改变是当代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前提,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持各建设单位与运营、维护单位的有效沟通是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保障,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安全与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而强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强调档案管理的及时性是加快档案建设步伐的正确思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不断践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数字化,向前看,把握未来每一个输电工程项目文件资料的完整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能更好发挥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功能?践行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树立档案管理为利用服务的效益理念,向管理要效益;树立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科技理念,加强信息软件系统升级及管理创新,实现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与管理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把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和综合性技术人才培养贯穿于档案建设的全过程;夯实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根基,输电工程档案的功能将彰显广达。有了正确的理念,有了开启输电工程档案建设和运行之门的人才,如何正确使用档案管理工具,加快档案建设步伐?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企业档案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强化档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及公正性,制定适应输电工程施工企业特点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完善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强化教育和培训;推进电子文档的积累、保管与利用,遵循“利用为本、常用为上”的思路,同步建设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的发展趋势。电子文件带来的挑战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根本性的质变,我国当前实行的双套制归档策略时间越长,越不利于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13]41。实现从传统的档案管理一步到规范化、电子化的跳跃,必将面临一定的险滩与沟壑,然而跳跃的结果,会使我们的电力企业实现立项、设计、施工、维护、运营、管理的一体化,电力档案管理的功能有质的突破,成为企业的枢纽、企业的技术与成本信息与控制平台。有了平台,有了机遇,输电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如何能舞出精彩篇章?历史是镜子,实践是真理,适应变革,完善标准,与时俱进是必由之路。综观历史,传统的档案管理原理面对专门档案与文书档案整理原则的巨大差异,在不断适应变革的环境中得以完善和发展,“主体全宗”、“客体全宗”的提出,就是对“来源联系”和“事由联系”的充分运用。文件连续体理论在认识文件运动的线性、阶段性、整体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文件运动的非线性、横向性、回流性、跳跃性等异常现象,尽管文件运动理论在实践的指导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理论的发展对增强我们的信念,把握践行工作的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应对变革,我们正积极行动,多维联系体系的建立,标准规范的不断出台,使我们能够感知领导的决心与魄力。要克服由于时间跨度造成的信息的缺失及不准确等问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技能势在必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具备档案管技理能,熟悉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国家及行业的法规、标准及规定。与此同时,电网专业的档案员培训应常抓不懈,常年实施培训以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需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践行输电工程管理,必须重视现场施工检查与指导工作的时效性,确保归档的输电电网工程项目档案正确地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与结果,确保归档的输电电网工程项目档案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及时性。践行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管理者要熟悉项目施工文档所包含内容,为确保施工材料的齐全和真实性,应坚持时实构成的原则,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把关验收的程序。具体文件收集按施工资料的形成顺序分类,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档、招投标文件、项目设计文档、物资供应文档、项目施工文档、项目监理文档等,由相关机构分别构成与汇聚,施工资料的组卷应严格按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行。践行输电工程的档案管理,在保密的前提下发挥档案信息作用是永恒主题。众所周知,档案利用给科研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那些想方设法窃取技术机密的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稍有疏忽就会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带来危害,这就是档案的“双重性”。档案的“双重性”为输电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带来挑战,使得其在信息交流与保密之间的界限尺度难以把握。如何解决充分利用与技术安全保密的矛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及综合素质是关键;当然没有保密意识不能胜任,只具有保密意识也是不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问题的保障。主观条件具备是一方面,客观条件制约必不可少,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是做好输电档案保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中保密安全应对措施,严格确保单位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实现彻底的物理隔离,严禁计算机通过各种形式连接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并应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定期进行网上信息检查,做好网络的动态管理。具备较强的保密意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技能,档案管理者才能做到保密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正确解决电力档案保密与充分利用电力档案的矛盾。践行输电工程的档案管理,合理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电力档案发展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与维护的质量保障[14]57。通过合同管理强化项目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测评体系,利用云计算实现建设工程档案的全过程监管,输电工程档案管理才会按设计的轨道前行。

五、输电工程档案管理的未来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人格特征;运动表现;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98-06

网球运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体坛,网球运动的高雅礼仪、高度的技艺性、技术的优美性、战术的合理规范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球爱好者。随着竞技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各项技战术也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比赛的规则也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得比赛过程更加激烈,比赛胜负的争夺更具悬念。

心理因素在网球比赛中起着中重要作用,有人说:竞技网球比赛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战。吉米,康纳斯指出,职业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有95%取决于心里因素,高水平网球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快速的步伐移动、完美的技术动作、先进的战术理念和强烈的比赛意识,当你具备了以上诸多要素时,你则需要稳定的心里状态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来确保你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较少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影响网球运动员成绩,较多的是停留在对技战术的分析研究。为此,对影响网球运动表现心理层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多变、反叛等特点,易动感隋、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可变性,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研究就更具效果和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9年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归纳并分析运动员人格特征、心境状态和运动表现的情况,提出研究假设。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3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90%。其中男运动员114名,女运动员93名;一级运动员38名,二级运动员105名,二级以下运动员64名。通过对相关运动量表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问卷的选择,采用国内相对实用准确的运动员专用测量量表,并进行信度检验。

1.2.3实地考察法前往北京(U-12)、潜山(U-16)、江门(U-14)三个青少年网球比赛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和教练、运动员进行访谈,了解一些与本研究有关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探讨运动员人格特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1.2.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比较、综合逻辑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研究工具与施测

运用包括运动的基本情况、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网球运动表现组成的问卷,分别对不同分站赛的不同年龄组的运动员进行测验,当场收回问卷。其中艾森克人格问卷属于人格测验,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是由英国Eysenck HJ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括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三个纬度和一个测谎量表(或社会掩饰性量表,L)。运动表现评价量表是Rees,T,Hardy,L,&Ingledew,D.K(2000)编制的《网球运动表现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共35个条目,该量表7个维度分别是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感到疲劳、决心、焦虑、流畅和有效的战术。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录入,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分析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由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情感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是决定个体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著名的英国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每个个体的人格类型都是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内外向倾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或倔强性,讲究实际),只是各纬度的表现程度有差异而已。还包括一个掩饰量表。

2.1.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性别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人格特征上的得分接近,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得分非常接近,男运动员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女运动员,但差异不明显,这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2.1.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年龄比较

本研究的对象是参加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12~18岁年龄组的运动员,将这些年龄分为相对高年龄组(15~18岁)和相对低年龄组(14岁及以下),来寻求他们在人格特征、运动表现方面上的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在人格特征上,相对低年龄组的运动员与高于相对低年龄组的运动员在精神质维度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p

2.1.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运动等级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的精神质得分略低于二级以下的运动员,在内外向维度上一级、二级运动员的得分略高于二级以下运动员,说明一级、二级运动员相对于二级以下运动员更加外向,比较容易适应比赛环境。但并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1.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主力与非主力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主力运动员得分优于非主力运动员,在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低于非主力运动员,在内外向维度上得分高于非主力运动员,但这些都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在人格特征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2.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基本情况分析

运动表现是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或心理活动。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对手、裁判、场地、心理状态等。运动表现:区别于运动结果,它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或心理活动。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对手、裁判、场地、心理状态等,在本研究中,运动表现由方案实施、失去沉着、感到疲劳、决心、焦虑、流畅和有效战术维度构成。

2.2.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性别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男运动员在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战术等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女运动员,在失去沉着、疲劳、焦虑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女运动员,有比较强的运动表现,这可能与男运动员天生比较喜欢表现有有关,但是差异并不明显,说明不同性别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运动表现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2.2.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年龄比较

由表6可以看出,相对低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方案的实施/执行、疲劳、决心、焦虑、流畅、有效的战术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相对高年龄运动员,在失去沉着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相对高年龄组的运动员,并且在方案的实施/执行、有效的战术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

2.2.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运动等级比较

在表7中,运动员运动表现在运动等级的对比中,只有方案的实施/执行、有效的战术两个个维度上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

2.2.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主力与非主力比较

由表8可以看出,在运动表现的6个维度上,主力运动员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从以下的得分情况来看,主力运动员在焦虑和失去沉着方面得分较低,而在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和有效的战术方面的得分也低于非主力运动员,在日常中,主力运动员的得分应该是更高的,这可能与个别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反而束缚了他们的运动表现。

2.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运动表现各因素Perason相关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与内外向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

运动员在人格特征上的内外向维度得分与精神质、神经质和失去沉着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方案的实施/执行、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内外向维度上与运动表现的关系密切,其得分越高,性格上越外向;在网球运动表现上也比较突出,更容易执行有效流畅的方案和战术,不容易失去沉着。

运动员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与精神质、失去沉着、疲劳和焦虑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方案的实施/执行、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内外向、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呈高度负相关,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神经质维度(测量情绪的稳定性)上的得分与精神质、内外向和运动表现的几个维度的关系都很密切,具体表现为得分越高,性格上越内向,运动表现较差。

在运动表现上,运动员的在各维度上的得分与人格特征上的神经质维度有较密切的联系。表现为:方案的执行/实施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失去沉着与内外向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疲劳与精神质、神经质和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决心除了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的维度并无密切的联系;焦虑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流畅和有效战术都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运动表现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良好的运动表现(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之间呈正相关,与不良的运动表现(失去沉着,焦虑)之间呈负相关。以上结论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受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等几个方面影响,运动表现好的运动员其性格上比较外向。

2.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分析

从上面的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得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疲劳呈高度正相关(P)、与焦虑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精神质对运动员在运动中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等方面的影响作用相对不明显。内外向与方案的实施/执行、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呈显著正相关(P

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人格特征因素都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产生影响作用,但是人格特征所有维度中至少有一个对运动表表现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对运动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等级、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的人格特征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年龄的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2)不同性别、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的运动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和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方案的实施/执行和有效战术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疲劳、焦虑呈正相关,与其他运动表现维度没有相关性;内外向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战术呈显著正相关,与失去沉着呈负相关;神经质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失去沉着、焦虑、疲劳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决心、流畅、有效战术呈高度显著负相关,与方案的执行/实施呈显著负相关。

(4)内外向影响网球运表现的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流畅和有效战术,神经质影响网球运动表现的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疲劳、焦虑、流畅和有效战术,精神质影响网球运动表现中的疲劳和焦虑。

3.2建议

(1)注意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网球心理意识。

(2)全面了解运动员的人格类型和运动表现的具体情况,寻找影响运动表现的因素,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表现能力。

(3)加强专业心理指导员培养,成立心理培训中心,走一体化、专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Robert Weinberg著,张忠秋,等译,网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8-69.

[2]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江苏:浙江教育出版杜,2002:94-101.

[4]倪猛,李继海,运动心理学量表专项化趋势的分析[J],科学之友,2007(3):111-112.

[5]王卫兵,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内隐自尊、自我妨碍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3-76.

[7]陈秀平,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应激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董德龙,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及人格塑造[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文,2003.

[9]孙研红,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孟祥乐,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集中控管;DCLive IT

引言

随着电网主站调控一体化的改造和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其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已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足:

(1)变电站的智能管理业务系统不断上线,如视频监控系统、

故障录波系统、监控后台等等,呈现出“功能齐全,孤立管理”,缺乏有效的统一集中管理系统;

(2)变电站业务系统设备众多,一旦异常,按照“人工申请,审批响应”的运维模式,运维人员急急忙忙奔赴各站点,故障恢复缓慢;

(3)变电站运维过程无法实时跟踪记录、监控和审计,缺乏监管;变电站环境复杂,存放业务系统设备存在潜在风险;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陈旧,无法保障业务系统连续性运行;运维效率、运维监管等都是变电站运维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建设一套完善的科学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

1、系统方案需求

根据调控一体化项目具体情况,主站部分要求提供对调度员工作站实现人机分离和对机房内的所有调度工作中服务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操作用户全部位于值班室控制操作不用进机房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对于变电站厂站后台机综自系统,主要内容为:实现部署对变电站自动化远动后机远程集中管控维护,试对12座220kV,110kV变电站远程后台机系统进行维修和升级。保证自动化设备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效率,提高自动化系统和数据对电网运行和电网调度的可用性,从而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2、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概述

考虑到调控一体化项目的主站具体环境:调度员多显卡工作站和单显卡工作站的延长需求,调度员需要一对一延长操作,我们采用了datcent EM5300系列的多显卡延长器来实现调度员工作站与管理员人机分离管理功能。并且本系统支持远程音频传输,并且结合MIS系统服务器通过datcent1664专用转换器进行切换管理。最终实现调度大厅的工位上只放键盘鼠标显示器,其他服务器都放在机房里。

考虑到调控一体化远程变电站后台机综自管理具体情况:如对12座220KV,110KV变电站远程后台机系统进行远程管理维护,部署情况:主站安装DCLive IT设施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和ICS风险控制系统:1套。每个变电站都部署:DSE108\NPC108各一台,这些每个系统需要配置1个IP网络地址要和12个厂站的网络是联通的,将这些系统通过网线连接到网络运维网络上。之后将登录到DCLIVE IT设施运营管理平台是对厂站里所有DSE108远程维护模块和NPC108远程电源管理模块通过IP的加载后实现进行统一的认证管理。

充分考虑到以后扩容问题,如果以后还要增加变电站的管理,只需单独购买DSE108,NPC108模块即可,直接就可以纳入DCLIVE IT 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管理。

方案实现

主站集中管理

调度大厅内每台调度员多显卡工作站需要一对一延长的调度服务器端都安装一台EM系列的发送端延长器将信号传到调度室,在调度室安装一台EM系列的接收端,将键盘鼠标显示连接到EM延长器的发送端上,最终实现一对一管理监控。达到人机分离的目的。

调度机房的服务器,每台服务器的键盘、鼠标和显卡接口都直接连接一根服务器接口线缆攫取键盘、鼠标和视频信号服务器接口线缆再通过普通五类线连接到模拟矩阵交换机的被控主机端口;模拟矩阵交换机的用户控制端口通过普通五类线连接到 用户控制室的16台用户工作站,提供显示器控制台提供16个管理用户同时操作访问。操作用户采用取得专利的OSCAR图形化管理菜单进行登陆控制,通过鼠标、键盘点击即可进行操作访问,用户登录后,根据各自权限设置的不同只能对其权限访问内的服务器进行操作访问,还可以对声光报警的服务器音频音质及其大小等参数进行调解设定,没有权限的服务器无法显示在其OSCAR图形化管理菜单上,实现最小化访问权限控制。实现从单点技术管理、普通系统管理、区域本地管理过渡到全面集中管理、安全系统管理和远程控制管理。

变电站后台机远程管理

通过在主站调度中心部署DCLive IT设施运营综合管理平台和ICS-M风险控制系统,在主站调度中心即可实现对12座变电站内后台机、后台机以及电源设备的远程集中管理,提高效率、保障设备安全。

根据设备数量要求在12座变电站内各部署DSE108 设备1台、NPC108CP电源控制设备1台以及在主站调度中心部署1台IT 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和ICS-M风险控制系统充分考虑到以后扩容问题,如果以后还要增加220KV,110KV变电站的管理,只需单独购买DSE108,NPC108模块即可,直接就可以纳入IT 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管理。

方案特点

(1)远程集中控制——通过TCP/IP方式实现管理,管理用户可以在任何网络连通的地点,轻松开关、重启和管理控制每个变电站的各类设备;

(2)设备访问控制——通过授权访问审计机制,控制运维人员的访问范围,确保运营过程规范管理,设备维护全程受控;

(3)故障自动恢复——制定自动侦测任务进行主动侦测,如发现设备异常可自动重启解决故障,实现问题故障的快速恢复,提高服务质量,特别适合无人值守变电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

(4)能耗优化与设备保护——通过部署基于端口电流检测的NPC等电源控制设备,可对特定设备电量电流进行监控,实现过流报警并自动断电以保护设备,同时还可帮助制定能耗优化策略;

(5)可靠性设计——可靠的故障保持设计,来电后可以自动恢复断电前的供电状态,即使变电站的设备发生故障也不影响当前设备供电方案。

3、结论

按此方案部署的集中控管系统,可保证12座220kV,110kV远程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效率,提高自动化系统和数据对电网运行和电网调度的可用性,从而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