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例6篇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1

历史成本长期以来都是最重要的的会计计量属性,但是,现今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经济环境出现巨大波动新型的交易工具不断涌现,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会计经济资源的其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差很多,已经不能如实地反映其价值。因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计量方面的缺陷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之下下,公允价值,这种新型的交易工具既可以进行合理计量又能真实反映会计经济资源的计量属性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理论界及实务界的重视。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实用性,各个准则制定机构都开始把以公允价值计量作为研究目标,尽管困难重重,但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仍然进行的如火如荼。

我国在九八年首次将公允价值的概念运用到投资、债务重组等一些具体准则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尚不完善,以公允价值作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会严重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为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2001年财政部取消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主导地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再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正式纳入了基本准则。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就有30个之多涉及到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并且,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其中的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被适度谨慎地得到了运用,这成为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个亮点。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暴露出来公允价值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我国合理运用公允价值属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发达,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新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具体应用应该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必须是谨慎、适度的。我国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及运用实例,恰当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顺应未来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

在已经的38 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而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当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将重点分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计量及确认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1)《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地计量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将公允价值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且,增加了相应限定条件防止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虚增企业利润。规定同时还指出,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并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该规定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企业会计准则第11 号——股份支付》,这是是新增的一项会计准则,旨在规范股份支付的计量、确认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股份支付分为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该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费用或成本,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在行权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该规定不仅完善了会计信息的披露功能,同时采用公允价值属性来计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外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处理,也提高了会计利润计算的可靠性。

(3)《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四种情况:第一,不是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重组债务的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第二,用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实际支付现金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重组债务的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将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第四,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将重组债务的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通过上述规定我们可以得出,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比历史成本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公允性、相关性。但是公允价值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公允价值是不容易确定的,相应就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了当期损益,并且通过评估等方式,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通过评估等方式被人为调整,其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了“资产转让收益”,这样,债务负担严重的公司、绩差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行为进行利润操纵,从而使利润表中净利润一项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债务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在会计上被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在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会被相应的扣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可靠性被降低的风险,因而客观上维持了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均衡。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

虽然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但 的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准则尚未详见,计算方法还不规范,理论基础尚没有定论,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具体于各个具体的准则之中,从而使得公允价值在计量方面缺乏相应的、有效的指引与解释。目前,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其中突出表现在估价技术还不成熟。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2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会计本质 资本市场

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虽然已经成为了会计实践的事实,也代表了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但公允价值的运用颠覆了传统会计基本理论,对会计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它的实践依据仍值得我们去探讨;在会计实践过程中所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必须经过深入讨论并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会计的本质决定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必然性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计量属性,其在会计理论中从产生到发展必然是由会计的本质所决定。因此,讨论公允价值在会计实践过程的依据,必然离不开对会计本质的讨论。

1.会计的本质

会计有一个职能,从其产生至今不变的也是会计所有职能中的最基本的职能——反映职能。因此,会计首先是反映性的。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活动)的历史。从会计最基本职能分析,会计的本质首先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实事求是反映经济事实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现代经济环境的会计本质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或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必然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发生变革。在现代全球化浪潮中,资本市场也趋于全球化,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环境下,会计的目标已经由报告受托责任为主转变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明确了决策有用观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导向作用。

正是基于会计目标的改变,会计反映历史的模式有所改变。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会计环境下,决策有用观强调财务报告应特别关注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即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参考。

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是决策有用的信息呢?决策是对未来的决策,对过去只能是评价,而会计的本质决定了会计反映的是历史,是过去。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会计所反映的过去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进而进行决策。依据统计原理,通过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数据离预测时间点越近,预测数据越准确,所以,在决策有用观下,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必须在会计期末,对经济资源等信息用现行价值进行重新估计。以反映经济主体经济资源的最新信息。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这种需求,促使会计计量中对有利于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的计量属性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关注。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在现行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是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时会计处理的难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和其他计量属性不同,公允价值没有可验证性。它首先是一种虚拟交易价格。没有实际存在,所以对其定义更为复杂,而公允价值定义直接关系到其计算过程。因此,要解决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允价值的定义。

如上所述,公允价值的定义还处于探讨阶段。不仅在iasb和fasb之间不尽一致,即使fasb自身考虑也并不成熟。ias32和39中依据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将公允价值进行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in an arm‘s length transaction),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knowledgeable willing parties)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fasb在sfacn0.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a current transaction)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上述两个定义基本上相似但又有不同。例如iasb(ias32和39)中的定义,只提“公平交易”,而且也未对公平交易给出定义;相反,fasb(sfacno.7)则只提现行交易,也没有定义现行交易,两个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暗含着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入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公允价值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提并论的一个属性,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不适合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属性,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不可能达到的观念上的价值。

2.公允价值的计量

目前在各国会计准则中,一般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在上述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中,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即使如此,由于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并没有实际进行交易,第一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也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

在现代这个资本市场占据资源分配主导地位的年代,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已经不能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我们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去探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7~14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3

一、前言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既适应了我国日益成熟的金融资本的发展,又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客观需要,为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日渐提高,公允价值将会在金融资产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是无关联的双方买卖一项资产可以成交的价格。公允价值也称为公允价格、公允市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有:一、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本文由收集整理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三种情况,在估值日有市场报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市场报价来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在估值日没有市场报价并且最近交易日之后经济环境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来确定公允价值。如果估值日没有市场报价,并且最近交易日之之后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可以依据重大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适当调整市场报价以确定公允价值。二、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可以参考相类似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场报价,或者参考买卖双方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的最近交易中所使用的价格。三、不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并且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确定,可以采用具有可靠性的被以往交易的市场价格验证过且得到市场参与者认同的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价值,在企业清偿债务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给企业带来需要转移的价值。确立公允价值的前提是公平交易,换言之,是自由的买卖双方在不受各方任何关系的影响,且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商定形成的价格。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

(一)对金融资产的确认

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即金融资产的入账时间。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等。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是指在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其中一方时,应当对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确认,比如,企业签订的合同、赊销的商品以及商品发出后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原则等。应当对一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银行在获取本金利息的条件下向企业发放贷款,接收贷款的企业就应当被确认为金融短期或长期负债,将发放的贷款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向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则相应地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是指符合《金融资产转移》中规定的终止确认金融资产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或者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力终止。

(二)对金融资产的计量

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计量是指选定的尺度能真实反映出计量对象的内在特征,并将计量对象的内在特征数量化的过程,包括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在金融资产相关利得或损失处理中的应用,也就是入账价值。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并且交易的费用计入到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之中。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紧密相

关。以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因公允价值的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与套期保值有关。比如:资产负债表日,当账面余额低于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本科目),贷记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当账面余额高于公允价值时做与之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优越性

公允价值能够依据金融资产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出调整以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公允价值具有时效强的特点能够及时、适时地反映出企业的金融资产中潜在的利益和风险,能帮助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状况,为管理者做出高质量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符合决策的有用观。

(四)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其运用的经济环境不够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政府干预较多。公允价值使用的前提条件没有得到详细解释,没有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的使用效果也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制约。对于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出台相关具体的公允价值实施细节,完善市场环境,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的应用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4

【论文摘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本文论述了我国现阶段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1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相关性、公允性、配比性、有用性、可理解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可比性受到挑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在应用公允价值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任何商品或要求权的市场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而且交易时他们都已经将各种交易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并据此确定交易价格。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企业之间的非货币交易不规范,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1.2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同一交易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其价格的公允性可能不同,同一交易即使在同一时间发生,但由于交易地点不同,其价格的公允性也会不同。由于公允价值获取上的难度和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人员不但是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是估价师。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还有较大的差距,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如何计量,从哪里找到参照物,却显得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结果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得到的财务数据变得既不相关又不公允,更不可靠,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1.3 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个估计的金额,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容易出现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会计人员在金钱和权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往往容易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或主动或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进行虚假评估,甚至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来操纵利润。在目前这样一个道德缺失的背景下推行公允价值,我们必然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1.4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新会计准则仅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会计人员不但要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而且需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这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特别是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缺乏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应用和推广的难题之一。

1.5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理论基础还没有定论,计算方法还不规范,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目前,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不利于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

1.6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对纳税事项进行调整,还需将衍生工具交易、套期保值等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这扼杀了中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性。

2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对策研究

2.1 改善经济环境,建立统一、开放、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

首先,要大力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同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再次,规范、约束政府行为,使政府依法行政,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市场交易主体,保证市场价格公允性的实现。

2.2 建立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

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的建立将极大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方便企业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数据。把各企业历年已实现的收益、报酬率、成本、价格、生产量、销售量等情况输入市场信息数据库,以备以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采用。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库里过去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

2.3 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

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市场尽快融合,从而使会计人员去接受市场的锤炼,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总之,合理的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会计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

2.4 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对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会计实务的实践。短期研究的重点应是对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长期研究应侧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体系健全的研究。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应深入研究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早制定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这个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如对现值技术的操作,应尽可能详尽地规定现值的确认、计量问题,应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使用现值,什么情况下以使用现值为首选,对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方法的选择也应明确规定。再如,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的标准,操作上尽量规范,尽量减少主观判断,以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

2.5 加强监管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蓄意造假、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加强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监管部门、证交所、专业媒体等在内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使公允价值在掌握规则的行业“裁判”指导下实施,对公允价值恶意操纵者及获益主体予以严惩,以“铁的纪律”为准则的实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5

【关键词】公允价值 应用问题 改善措施

一、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

2006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这一定义与IASB的定义基本相同。目前我国已的38 个具体准则中,有17具体准则提到了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集中的是以下7个准则,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虽然新会计准则中已明确引入公允价值会计概念,但我国引入的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考虑到我国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的实际情况, 坚持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等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仅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定交易或资产方可采用。

(2)实际使用公允价值的上市公司还是少数。在我国,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并购重组等方面。新准则实施几年来, 上市公司将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大部分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很小。虚拟经济在我国规模较小尚未成熟, 尤其美国过度创新的金融工具在我国几乎不存在, 企业界也普遍反映, 在我国应暂缓扩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新准则实施之初, 上市公司涉及公产, 投资性房地产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较小。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准则限制条件较多,更多企业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二、我国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企业大多数资产无法直接取得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只有通过资产评估的方式取得公允价值,不同投资者之间, 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对投资期望报酬率的不统一, 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 贴现率的选择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的主观判断, 这一切都无疑增加了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还有较大的差距,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得到的财务数据变得既不相关又不公允,更不可靠,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3)可能成为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利润操作的工具。由于我国价格市场不够规范,市场监管不到位,公允价值可能成为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存在内部交易,尤其是子公司与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粉饰报表,操纵会计利润。

(4)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理论基础还没有定论,计算方法还不规范,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

三、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研究

(1)完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开放、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首先,要大力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同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守法意识。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3)完善准则,要加强监管,深入研究估值技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无非是从政策上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选择;金融资产的分类,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持有到期的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选择;资产减值的计量等,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

综上,公允价值计量这个新生的计量属性,必将在不断更新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自身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尤其中国现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其有辩证的认识,在探索中加深对它的应用。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6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资产;计量;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金融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壮大。新会计准则规范了很多企业的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办法,并且突出金融资产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计量。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计量中存在这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果不对此进行解决则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基本债务所使用的金额。公允价值也可称为公允价格、公允市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有三种:(1)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种情况,在估值日有市场报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市场报价来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在估值日没有市场报价同时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没有显巨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采纳最近交易的市报价来确定公允价值。如果估值日没有市场报价,并且最近交易日后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可以依据重大经济环境变化因素,适当调整市场报价以确定公允价值。(2)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可以参考相类似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场报价,或者参考买卖双方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的最近交易中所使用的价格。(3)不符合以上两种形式,并且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确定,可以采用具有可靠性的被以往交易的市场价格验证过且得到市场参与者认同的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价值,在企业清偿债务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给企业带来需要转移的价值。确立公允价值的前提是公平交易,换言之,是自由的买卖双方在不受各方任何关系的影响,且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商定形成的价格。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对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反映方式,而具体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这些金融资产均具有可靠的市场价格(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或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安全可靠的。但是在我国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市场价格的确定是以当期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收盘价为准,还是以当日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均价作为参考标准。因此,会导致同一项金融资产在不同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揭示的价值不同,同一企业对同样的金融资产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市场价格为依据时也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无论是在取得时还是在期末时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准,它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借助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计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身所反映的是没有实现的收益,从而导致企业利润表中所陈述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其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时,其变动的差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这种计量对持有该类金融资产期间的利润总额没有影响,但当企业出售该项金融资产时,要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入到投资收益,则会影响到出售当期的利润及成果。同时,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意图,在实质上随时可以出售,因而就其本身来说会对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不难得知企业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普遍愿意持有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愿意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到资本公积账户,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动,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当其出售时再从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对金融资产分类变更进行了明文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仅仅是在限制企业在重分类时所遇到的特殊情况,其并不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正常情况下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事项与结果。因此,可以看出当把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也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

(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CAS22,金融资产是指:(1)现金;(2)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3)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4)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5)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6)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权利除外。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将来收取或支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资产应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确认。(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新会计准则中,这类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持有目的是为了近期出售,使持有者在短期内获利。该类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a)持有的该金融资产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就确定可能在近期出售,从而赚取差价;(b)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c)该类金融工具期末应按公允价值予以计量,且报告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使得该类金融工具在会计期间的价值变动影响当期利润;(d)除新准则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的一部分衍生金融工具归为该类。由上可知, 如果企业持有的投资准备在短期内出售,并且其公允价值易于取得,即可以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项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已经被指定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就不能再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此外,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除非是因为企业不可控制的原因导致此变化,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下特征:(a)企业持有该项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短期出售或获利,而且企业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将该资产持有至到期日;(b)该投资到期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非权益性投资;(c)该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固定或可确定;(d)该投资属于非衍生金融资产的投资;(e)该类金融资产在期末需要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和减值测试。(3)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泛指一类金融资产,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都可以划分为这一类。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在出售或重分类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如果某债务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则企业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a)贷款和应收款项;(b)持有至到期投资;(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但是不能简单的认为,除了以上三类之外的金融资产,就一定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该类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a)该类金融资产属于非衍生金融工具;(b)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c)企业持有的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出售,但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d)该类金融资产期末应按公允价值予以计量,且报告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即该类金融资产在会计期间的价值变动不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只有在其出售时才将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

(三)金融资产的计量。所谓计量,是指以选定的能够反映计量对象内在特征的尺度并将其内在特征予以数量化的过程,即入账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且其交易费用记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仍然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确认为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后续计量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计量。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后续计量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且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资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不足。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当事人对市场价值做出的一种判断,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市场形式是复杂的、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类似的交易价格,而有的只能估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公允价值的估值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第一、二层级要求具备公开的活跃的市场。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只存在有限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此外,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处于未成熟阶段,同时以上市场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再加上信息不准确以及道德风险的影响,金融资产交易纵的情况会时常发生,从而导致市场上的公开标价不一定能代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些企业同时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双向交易,如果缺乏高新的科技和先进的通讯设备作为技术支持,想获得其实时报价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二)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资产对资本市场存在助涨助跌的重大不利影响。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上的运用十分突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当时的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也按照当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上市公司当期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的影响。当金融市场高涨时,金融资产的市价上涨会带动上市公司当期投资收益或资本公积的上涨,而当市场低迷的时候会降低上市公司的当期投资收益或资本公积,即金融资产对股市起到助涨和助跌的负面作用。

五、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应用的改进建议

建议有关会计、审计准则制定部门应在推动主要市场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建立部级市场数据库,为企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提供更客观的参数创造条件。企业也应当积极地建立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对各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获取途径、取得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公允价值的获取及资料的积累;随时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自身的价值计量模型,以满足金融资产的计量需求。

将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同时期的公允价值差额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在利润表中,取消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与损失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杜绝企业人为操纵利润现象,避免由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做法。

针对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其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形成的差额,由于金融资产尚未出售,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防止企业资本结构变化而对信息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