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例6篇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文1

一直以来,我国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记账法。历史成本记账法具有客观性强、核算手续简单等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存在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而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克服这两方面的缺点。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为了不断发展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保持会计准则的持续国际趋同,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而原来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新定义强调“市场参与者”,用“有序交易”取代“公平交易”。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2014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1998年,我国首次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运用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得到体现。《债务重组》中规定债务人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包括股票债券等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该收益在利润表中予以反映。

第二,2001年,财政部决定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停止使用公允价值。原因是,在1998年决定采用公允价值后一段时间,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的漏洞,操纵利润,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很多弊端。

第三,2006年,财政部在38项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不仅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得以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有涉及。

三、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地位越来越高,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顺周期效应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广受金融界人士诟病,认为公允价值是引发危机的元凶。究其原因,是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的存在使得公允价值在经济繁荣时期,高估金融产品的价格,从而确认过高的投资收益,加剧了虚假的繁荣,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低估金融产品的价格,从而确认过低投资收益,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最终让经济雪上加霜。在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对经济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因此,很多银行家和政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的价值,影响公司业绩。

(二)市场环境不完善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存在有序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当前适用公允价值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十分完善。

(三)增加操作成本和操作难度

历史成本信息的获得是通过相关的原始凭证,而公允价值的获得需通过收集市场数据、资产评估、审计等方式,需要付出相应的费用,无疑增加了公允价值的操作成本。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专业的评估知识和经验,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要求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端会计人员,公允价值的操作难度较大。

(四)带来利润操控问题

公允价值的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公允价值的计量会受到周围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因此,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公允价值这一漏洞修改资产价值,粉饰公司利润。这也是2001年财政部弃用公允价值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资本市场和会计理论体系地不断完善,外部监管的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将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四、公允价值应用建议和策略

针对上述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活跃的市场和有序的交易是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有效保证。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是解决我国公允价值实际应用困难的最佳途径。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相应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也在不断走向充分竞争。为了促进其更健康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只有建立一个完善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有效降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成本。

(二)大力培育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现阶段,高素质会计专业人员的缺乏是造成会计公允价值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都是由会计人员来把握的,再加上现阶段相应的参考标准和依据不足,判断的主观性很强。因此,优秀的、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经验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国家和政府需要大力培育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大力开展对现有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要加大对会计评估人员,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加大企业内外部信息质量监控以及信息作假惩罚力度

公允价值运用会带来企业操控利润的问题,这与公司管理层有很大关系。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债务重组,修改资产价值等方式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扰乱资本市场。因此,加大企业内外部信息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管理结构,防止企业内部个别人以权谋私;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需要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计,目的就是防范企业弄虚作假。

(四)不断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理论体系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的理论依据,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较国外的理论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正在和国际接轨,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验成果,可以更便捷地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体系。

(五)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相结合

公允价值是未来会计计量的趋势,但现阶段除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领域外,仍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法。为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有必要将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价法结合使用。公允价值抑或历史成本,都存在优缺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会计计量中避开两者缺点,利用其优点,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越来越突显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公允价值的应用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投资者利益、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体系以及会计国际趋同,会计公允价值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势在必行。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IASB的基础上添加了“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新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信息公开;(2)双方自愿;(3)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易的虚拟价格。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1.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对于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其计量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计算本期的企业收益。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问题就可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3.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由上述优点很容易看出,按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之于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而言,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2.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是否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如上两点所述,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克服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发挥其优越性的举措

尽管公允价值的运用利弊并存,但只要能形成实现公允价值的三大要件,充分掌握公允价值的计量技术,就一定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克服其运用上的弊端。为此,目前必须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由于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在会计实务中到底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有时就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我国应当在今后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有关准则及其指南,使每个人都知道按准则的要求来实施。实施包括教育和实地测试在内的周密计划和国际合作的执行程序是极其重要的,而有一个足够的过渡期以使各方掌握专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总之,公允价值计量成功实行需要:教育、实践和时间,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得到普及。

2.尽快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件,三大要件的形成依托于完善的市场。2003年我国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但仍处在发展的阶段,现实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环境。例如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在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下会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为此,必须强化公司治理,提高交易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提高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从而尽快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蔡丽霞.公允价值计量:现实思考与未来展望[J].北方经贸,2006(7).

[2]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J].财会月刊,2006(1).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字: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逆周期优化

始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出流动性过剩、信贷持续增长、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和过度承担风险、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等特征,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成为众矢之的,许多银行家将矛头指向了公允价值会计,指责公允价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真实价值,不能有效传递会计信息,加剧了银行业顺周期效应,致使金融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但也不乏公允价值会计拥护者,准则制定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仍坚持认为公允价值更具真实性、及时性,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帮助投资者认清真相,减少了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公允造成的不良后果。本文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能因此否定公允价值持续优势,并进一步提出了逆周期优化策略,如动态减值准备,以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真实性、及时性及相关性优势。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一)公允价值与财务报表波动性研究

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Hodder,Hopkins&Wahlen(2003)发现,公允价值所带来的收益波动是净收益的5倍,公允价值收益波动向资本市场传递了银行业的内在风险。Barth等(2006)进一步将公允价值导致的财务报表波动性分为三类:计量误差所引起的波动性、经济内在的波动性和混合计量属性所引起的波动性。他们认为,随着公允价值使用的增加,可以减少混合计量所带来的波动性,但同时增加了估计误差所带来的波动性。对于经济内在的波动性,会计只有将经济内在波动性的信息传递给市场参与者,才能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国外文献解释了公允价值会加剧财务报表波动性,并将此波动性进一步分类说明。国内鲜有文献对公允价值与金融风险关联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图分析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发掘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内在联系,以期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提供改进建议。

(二)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关联性研究

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角色扮演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仍肯定公允价值的积极作用。Laux等(2010)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即使在价格螺旋下降和资产抛售市场中也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公允价值会计是加剧金融危机后果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也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根源在于美国金融监管不足及衍生品投机过度(葛家澍,2009)。但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反对呼声明显高于支持者。Tobias&Hyun(2008)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实施会产生顺周期效应,进而会导致内生价格波动并放大资产价格波动(Plantin,Sapra&Shin,2008),从而放大了金融危机经济后果,引发危机扩散(Khan,2009)。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反对呼声,郑鸣(2009)认为,公允价值制度本身具有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缺陷,并特别指出次贷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顺周期性。本文认为基于公允价值自身的市场特性及特殊计量准则,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凸显出顺周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经济后果,但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来缓释其顺周期效应。

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分析

所谓顺周期效应,指的是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在经济繁荣时加速繁荣,在经济衰退时加速经济下滑的一种作用。依据华尔街银行家的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正发挥着这种效应,即公允价值会计加速了金融工具及资本金价值的下跌并最终引发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确实显现出顺周期效应,这与其自身的市场性及特殊计量原则密不可分,但我们不能就此全盘否定公允价值会计,而是就其凸显出的缺陷,加强逆周期优化,完善这一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准则凸显顺周期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条根据市场上所能观测数据的程度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层次:第一层级为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按照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也称盯市原则;第二层为不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其价值参考同类产品的近期交易价格或者可观察输入参数的估值模型确定;第三层为没有市场或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也由估值模型确定,但使用的是不可观察的输入参数和模型假设。准则还要求,公允价值模型应该最大程度使用相关可测数据,并优先使用第一层次数据。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及时反映了市场变化所产生的收益及损失,但在其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增加了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波动性;其次是加剧了金融行业的顺周期性,也是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成为众矢之的的主要原因。在经济繁荣时期,以市值计算的银行资产、利润、收益等随之增长,银行进一步扩张信贷,推动了经济进一步上涨;在经济衰退时期,价格下跌会导致资产缩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加速了金融工具乃至资本金价值的下跌并最终催化了金融机构的破产。由此可见,使用市价计量的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性。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文4

【关键词】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次贷危机

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让公允价值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很多人把矛头指向“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国际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那么,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是当今理论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 会计 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 企业 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 历史 成本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从目前的理论界来看,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单独的属性或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属性的组合属性。比如,葛家澍、徐跃(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常勋(2004)指出,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王建成、胡振国(2007)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 发展 起来的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基于“时态观”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宋京津(2008)认为,公允价值是其他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变现价值、现值等)在“真实与公允”观上的体现,如果说其他计量属性是种静态的计量(现在发生、现在重置、现在处置或未来折现),那么公允价值就是一种动态的计量。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本身是一个检验尺度,它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只是一种估计值。比如,李明辉(2001)指出,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该金额是双方都愿接受的公允交易的价格,并且交易应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应尽可能地小。卢永华、杨晓军(200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力图表明,它是一种公平交易的价格,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交易的判断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人对待同样的交易,也可能因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二、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综述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错误地使用了公允价值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引起任何损失,而是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承受当前的混乱局面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的 经济 紊乱至关重要,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再如,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说:“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二)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了它自身的缺点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个好的准则,既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又要能够在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时起到熨平波峰的作用。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规定,企业应该对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是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他们的确看到了会计准则公允计价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正和公开”的缺失使得市场的定价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使得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但比最先预估数据,甚至可能是比实际损失更为巨大的账面损失。由于企业实施了以市场定价的公允价值记账的方法,必须定期根据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来确定自已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这就导致该企业自次贷危机以来不断爆出巨额的资产减值,而资产减值的过程同时就是暴露亏损的过程(徐蕴颉,2008)。在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在资金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赵鹏飞,2008)。从信息观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是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仍是相对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和财富变动的信息(黄学敏,2004)。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危机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1.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得后果不断恶化。2.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3.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己经失灵,大量持有该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紧跟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几乎不可能。

三、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 会计 界认为是最恰当也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局限性,公允价值从本质上讲仅是一种公允价格,价格不是价值,价格波动频繁,对于 金融 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公允价值仅是计量日的一种假设或潜在的现金流,在假设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公允可能已变成不公允,有时哪怕这个过程很短暂,也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相关。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要辨证地看待,公允价值计量仅仅具有相对意义上的相关。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仅是一种概念,严格按概念定义取得公允价值并不容易,于是估价成为一种选择,而运用估价技术得到的公允价值很难被认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允性。 对许多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其本身隐含的巨大潜在风险。只有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其相关性优势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公允价值;优越性;不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并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指南》中对非货币易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相关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依据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适当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评估确定。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完全的市场经济、公平交易、持续经营。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公允价值所强调的是交易与事项中蕴含的产权契约关系。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产权契约关系又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允价值恰恰能够体现这种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可以看成是会计计量的回归。正因如此,公允价值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各国会计界的重视,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变化趋势,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尽管都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但是计量的属性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和费用却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入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会出现收入超分配或者虚利实分的现象。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公允价值,使得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有利于维持的经营能力

企业要使经营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得以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能力耗费,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却不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将会萎缩。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即是按照现行市价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生产能力,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也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经营在正常的状态下持续下去。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从目前会计界所遇到的会计计量难题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环境会计问题、网络会计问题等,在计量基础上所共同指向的应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当然,作为一项基本的会计计量基础,只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并不能代替具体计量方法的研究。正因为如此,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经济发展变化对会计计量的需要。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公允价值计量尽管有上述诸多优越性,但是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大环境尚未全面形成,运用公允价值还有诸多不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阶段还处于一个正待研究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它的价值如何来进行确认与计量,因其在实务操作上对其价值的选择很难克服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在理论上还不完善,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上还是处于探索的过程。由于具体的价值确认的标准有许多,容易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致使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

(二)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

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还不够正规。中介机构尚难以真正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中介职能。还有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公允,资产评估的科学性还存在较大欠缺。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55页)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经济形式的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低,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使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

借鉴国际会计的研究成果,曾为我国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健全,并将健全的理论在我国全面推广与运用,才能促进解决运用中出现的难题。

(二)改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市场环境

1.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只有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才能更好的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首先需要完善的是市场体系;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充分考虑了收益和风险之后所达成的共识。此时,价格才能成为真实的、准确的市场信号。其次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交易双方公平交易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

2.大力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机构。当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无法观察到时,企业除了可以自行估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可以借助独立的中介机构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因此,以评估价值代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主要取决于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都不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我国管理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加强对其监管,制定理加严厉的措施对违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一方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中介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3.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信息化的建设。一方面加大市场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力度,一方面企业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也应加大力度,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部门与市场信息之间的网络并行,加快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处理。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在我国全面地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从整体上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势的发展,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其次,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尽快地熟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时并能尽快地掌握对其的具体运用。最后,会计准则制定者应经常与会计实践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在处理公允价值上遇到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徐淼.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3).

[2]李惠.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范文6

【关键词】公允价值;优越性;不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并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指南》中对非货币易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相关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依据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适当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评估确定。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完全的市场经济、公平交易、持续经营。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公允价值所强调的是交易与事项中蕴含的产权契约关系。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产权契约关系又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允价值恰恰能够体现这种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可以看成是会计计量的回归。正因如此,公允价值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各国会计界的重视,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变化趋势,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尽管都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但是计量的属性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和费用却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入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会出现收入超分配或者虚利实分的现象。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公允价值,使得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有利于维持的经营能力

企业要使经营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得以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能力耗费,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却不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将会萎缩。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即是按照现行市价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生产能力,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也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经营在正常的状态下持续下去。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从目前会计界所遇到的会计计量难题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环境会计问题、网络会计问题等,在计量基础上所共同指向的应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当然,作为一项基本的会计计量基础,只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并不能代替具体计量方法的研究。正因为如此,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经济发展变化对会计计量的需要。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公允价值计量尽管有上述诸多优越性,但是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大环境尚未全面形成,运用公允价值还有诸多不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阶段还处于一个正待研究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它的价值如何来进行确认与计量,因其在实务操作上对其价值的选择很难克服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在理论上还不完善,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上还是处于探索的过程。由于具体的价值确认的标准有许多,容易受人为的因素影响,致使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

(二)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

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还不够正规。中介机构尚难以真正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中介职能。还有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公允,资产评估的科学性还存在较大欠缺。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55页)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经济形式的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低,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使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

借鉴国际会计的研究成果,曾为我国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健全,并将健全的理论在我国全面推广与运用,才能促进解决运用中出现的难题。

(二)改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市场环境

1.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只有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才能更好的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首先需要完善的是市场体系;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充分考虑了收益和风险之后所达成的共识。此时,价格才能成为真实的、准确的市场信号。其次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交易双方公平交易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完善法制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隙。

2.大力发展独立诚信的中介机构。当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无法观察到时,企业除了可以自行估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可以借助独立的中介机构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因此,以评估价值代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主要取决于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都不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我国管理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加强对其监管,制定理加严厉的措施对违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一方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中介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3.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信息化的建设。一方面加大市场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力度,一方面企业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也应加大力度,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部门与市场信息之间的网络并行,加快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处理。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在我国全面地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从整体上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势的发展,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其次,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尽快地熟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时并能尽快地掌握对其的具体运用。最后,会计准则制定者应经常与会计实践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在处理公允价值上遇到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徐淼.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3).

[2]李惠.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