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例6篇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交通组织 交通总量控制 车辆通行证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研究 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 科学 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现状交通调查与 分析 ,同时到国内有关城市 学习 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 内容 如下:

1) 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 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 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 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 交通 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研究 (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 科技 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三、制定 科学 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 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 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 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 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 方法 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 经济 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有关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 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 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 交通 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 通过成熟的交通 研究 理论 方法 和交通 分析 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 影响 。

4.主要 内容

1) 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 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 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 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 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 计算 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 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 公众宣传策划

8) 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 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 参考 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 体育 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 交通 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性交通管制措施:

表1 广东奥林匹克 体育 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 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 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2) 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 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 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 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 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 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 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 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 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 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 交通 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 问题 加以改进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十、对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启示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交通组织 交通总量控制 车辆通行证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下称“九运会”)于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在广东隆重举行。本届全运会实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成绩”的目标,同时也展示了广州交通的崭新面貌。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广州赛区除了承担大部分的比赛项目外,开幕式及闭幕式也分别在广州市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举行,交通压力非常巨大。从九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广州市的交通状况来看,交通秩序井然,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能顺利到达比赛场馆,特别是参加开幕式的观众和演员人数达到了10万人,吸引交通量达7000多PCU(标准小客车),在45分钟内就基本疏散完毕。应该说广州市的交通经受住了九运会的考验。本文对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作一总结,希望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能够有所启发。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1999年~2000年内环路及东西南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又相继建成黄埔大道放射线、增槎路放射线、东晓路放射线、广园东快速路等,市区的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中心区机动平均行程车速由1997年的15km/h,提高到2000年底的20-30 km/h。同时地铁1号线也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平日客流为17万人次,高峰日达30余万人次,也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地面交通压力。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研究立项阶段(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2000年10月25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大纲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初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0年11月-2001年3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同时到国内有关城市学习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 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 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 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 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结合相关的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广州体育馆中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提交交通运作评估报告。2001年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是开幕式交通组织的一次演练。项目组对本次晚会的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项目小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观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交通组织,为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001年9月28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最终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结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01年10月5日的九运会开幕式彩排、11月8日的九运会开幕式预演和11月11日的九运会开幕式3次大型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都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对2001年11月23日和11月25日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九运会闭幕式预演以及闭幕式进行了跟踪调查,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 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 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 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 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有关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 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 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 通过成熟的交通研究理论方法和交通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 

4.主要内容

1) 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 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 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 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 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计算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 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 公众宣传策划

8) 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 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为满足九运会车辆停放的需要,针对九运会场馆普遍存在的停车场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配建停车场(库)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开闭幕式的两个场馆,进行了临时停车场的建设工作。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满足开幕式停车需要,提供了14个停车场,提供小汽车泊位4598个,公交车位800个,大客车泊位1328个,合计6726个,详见表1和图2。开幕式实际停放车辆5232辆,其中小客车3580辆,大客车1050辆,公交车602辆。

广州体育馆为满足闭幕式观众、表演人员、运动员代表及工作人员等1.1万人的停车需要,提供了小汽车位1635个,大客车位65个,公交车位40个,合计1740个泊位,详见表2和图3。实际停放车辆1151辆,其中小客车1008辆,大客车102辆,公交车41辆(部分大客车通过路边停车解决)。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性交通管制措施:

表1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 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 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1) 延长货车禁行时间:九运会赛事期间在目前货运车辆禁行范围、车辆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延长货车禁行时间,禁行时间由19:00时延长至21:00时,以减少货运车辆对交通的影响。 

2) 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 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 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 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 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 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 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 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 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 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交通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按照九运会开闭幕式的交通组织方案组织开闭幕式前的多场大型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对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大型演出活动和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项目组均对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如根据广州体育馆车库天桥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增加连接新体育馆主场馆和西南角停车场的临时行人专用通道;针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交通指示不足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增加交通指示标志。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综治委对安全停车工程的工作部署和市综治委关于推进“三项重点工程”的总体部署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依法规范、建管并举”的理念,以推进安全停车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完善机构、健全机制、规范流程等措施,有效减少违法犯罪,推进平安和谐建设。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镇安全停车工程建设,现成立镇安全停车工程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成员由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担任。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管理”原则。镇安全停车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镇域内“安全停车工程”的组织领导、牵头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二)“谁开发谁负责”原则。对新开发建设的小区、由开发企业负责将停车场(库、棚)纳入建设规划,同步建设。

(三)“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对收费停车的公共停车场(库、棚),由负责收费单位(个人)负责停车安全管理;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停车安全管理,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四)“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对公共部位免费停车场(库、棚)或小区内部停车场(库、棚),有责任主体的,由责任主体单位负责建设和安全管理,无责任主体单位的由属地村居牵头负责建设和安全管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四、工作目标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确保实现非机动车停车场所设置科学合理、基本满足群众需求,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安全停车工程推进任务。要求落实停车场所管理有序、收费合理、服务优质、安全防范措施到位,确保小区(单位)管理有专门的停车场和专人24小时看守;各经营场所在营业期间,有专人看管;停车场内适当安装视频监控,努力实现文明停车、安全停车、满意停车的总体要求,有效降低镇域撬盗非机动车发案率。

五、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3年6月1日—6月30日)

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安全停车工程的整体推进方案和各停车场(点)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完成时限。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7月1日—7月30日)

通过墙报、标语、信息平台、广告媒体等宣传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确保“安全停车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良好的群众参与的社会氛围。

(三)集中实施阶段(2013年8月1日—11月30日)

相关职能部门联动,运用行政、市场等手段,对辖区内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全面规范,划定公共场所非机动车停车位。根据各停车场(点)的实际情况,明确责任主体,分类指导施策,督促责任主体单位逐一建设停车场(库、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非机动车停放有场所,安全有保障,管理规范化。公安机关加大撬盗非机动车的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2月1日—12月30日)

镇对安全停车工程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

六、职责分工

镇综治办:负责“安全停车工程”的调查摸底、整体推进方案、具体规划方案的制定。

镇交管站:负责小井庄客运中心的日常管理,贯彻国家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安全停车工程”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加强非机动车停车安全宣传,维护运输秩序。

镇市容中队、街道:负责原电影院车辆停放点场的日常管理与指导督查工作。

镇派出所:负责阳光雅苑小区门前停车点的安全检查指导工作,定期通报个停车点的治安形势,严厉打击盗窃非机动车的违法犯罪活动。

交警中队:负责交警部门所划定的停车区域以及杨桃路沿线临时停放点的日常管理及停车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七、工作任务

(一)全面调研,做好规划。镇安全停车工程领导小组要全面展开非机动停车场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摸清现有停车场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现有停车场防范设施,安全管理等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建设工作。

(二)规范停车设置,落实责任主体。各责任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不占用绿地、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车辆、人员正常通行为原则。镇市容、派出所、交通、街道等单位对在老旧小区、单位小区、物业小区、沿街路面、经营承包、各类市场、停车棚、露天划线停车场等场所进行全面规范,要求各停车场及停车点要设有醒目的标识,注明服务范围,责任主体单位、管理责任人等内容。对现有的非机动停车场逐一明确管理责任主体。

(三)明确防范措施,加大打击力度。镇领导小组及各责任单位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防范水平,实现有序规范停车、安全放心停车。新建停车场所的建设和安全防范措施一并纳入建设规划。原有的停车场所要求结合实际落实专人看护、巡查等人防措施,完善照明、围墙、围栏等安全设施,此外,在主要停车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简易防盗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逐步搭建起全天候安全停车监控网络。

八、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安全停车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当前维稳形势需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抓手。按照市、县关于“安全停车工程”的有关要求,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安全停车工程”重要性的认识,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停车场布局 TOPSIS法 指标 规划模型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小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原有的一些停车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停车的需要。过去的一些停车场在初期规划建设方面大部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设备配置不健全,或有的停车场地日益缩小,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停车场一些基本功能的弱化。而社会公共停车场布局与建设不当造成交通拥挤,投资亏损,环境恶化的现象。正确地规划选择停车场位置,规范车辆停放,对解决道路交通拥挤,提高通行能力等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TOPSIS法,对当前的停车场规划模型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求在此基础上完善停车场的规划布局,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畅通的停车环境。

2 基本思路

TOPSIS法是一种类似简单加性加权法的排序方法,其主要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地找到一个接近理想点的点, 使理想点评价函数S正最大和反理想点S反评价函数最小, 并构造出理想点贴近度函数T, 通过函数S正、S反和T来判别规划方案的优劣性。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目标性、多方案等优势,给停车场的建设决策者提供了可比较的不同选择方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停车场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1 对交通小区的划分

建设停车场首先要对规划区域的车辆数量、停车频率进行数据统计,模拟分析。然后在规划的区域合理划分交通小区。一般来说是遵循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然后根据规划区域内停车需求分析出哪块区域是比较集中的停车区域,做出几个不同的可供筛选区域,综合评定区域的停车环境、优势劣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最终形成不同的停车场布局的比较方案。

2.2 指标建立

3 结论

“TOPSIS”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本文提出该方法应用于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与其他方法比较,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多种因素统筹考虑,避免了追求局部效益的盲目性,并且该方法原理简单,使用方便,结果明确,指标可在日后规划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社会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沈金程.居住区规划中的停车场规划[J].城市问题,2004(5):23-25.

[2]赵彩.中小城市停车场规划[J].科技信息.2007(29):365-366.

[3]张毅.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解析[J].城市问题,2007(7):40-42.

[4]刘兰辉.大城市商业区停车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02。

作者简介: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文5

一、主要目标

通过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一手抓非机动车停放点的规划和建设,一手抓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逐步实现街道辖区非机动车规范有序停放,解决非机动车停车难和乱停乱放问题,切实做到非机动车停放有场所、有看护、有保障,收费停放合理化、规范化,真正让群众停车安全、放心。

二、停放点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着力引导社会力量修建非机动车停放点,解决群众停车需求,改善停车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一)人员聚集公共场所:主要包括大型商场、超市、广场、写字楼、集贸市场等,实施市场化、规范化管理,划定停车区域,设置隔离栏,安装监控设施,安排专人看管。

(二)物管小区:设置提醒标识,引导居民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内的停车库(棚)内。

(三)“三无”老旧小区:对未实施改造的,结合实际,力争将解决非动车停放问题纳入小区整体改造范围;对已实施改造的,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停车区域并实施管理。

(四)沿街门面、主次干道两侧:统一规划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划定停车线,明确停放区域,设置提醒标识,引导居民有序停放并增强防盗意识。

(五)单位办公场所:划定停车区域,设置提醒标识,引导本单位职工和前来办事人员有序停放车辆。有条件的单位,安装监控设施,安排保安或专人看管。

三、管理标准

(一)人员聚集公共场所、物管小区和“三无”老旧小区、沿街门面和主次干道两侧、单位办公场所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率达100%。

街道辖区内责任单位建设非机动车停放点,由责任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等负责停放点的管理。

(二)非机动车停放点环境整洁、美观大方。车辆停放统一朝向、摆放整齐,保持良好的市容环境和卫生秩序,并有专人劝导、引导,专人看管。

(三)非机动车“安全停车工程”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同步开展。建立并完善考核机制,每月考核汇总,每季进行通报,年终总结评比。

(四)街道辖区非机动车盗窃案件发案率下降明显,并呈良性循环态势。派出所每月对辖区非机动车发案情况进行通报,并告知相关责任单位。对发案较高的单位,街道和派出所联合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其落实防范责任;对防范措施不落实,经整改后仍未改观的单位,对其黄牌警告,并给以曝光;3次黄牌警告无效的单位,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议,给予相关责任一票否决。

四、职责分工

各社区要全面负责本辖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摸底排查工作;加强非机动车停车安全宣传;提出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方案,明确具体管理责任单位,指导责任单位对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规划、设置,初审后报城管部门审批;指导并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开展日常管理。

综治办:负责全街非机动车“安全停车工程”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评工作。

市容科:负责全街非机动车停放点的审批工作;指导人员聚集公共场所、沿路沿街停车点的规范化建设;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和处罚;与综治办共同实施非机动车“安全停车工程”考评。

文明办:负责将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安全管理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组织志愿者参与安全停车工程活动。

社会事务科:负责对接区住建局指导辖区老旧小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建设,以及在建小区预留非机动车停车场。

派出所:负责非机动车停车安全检查指导,定期通报辖区非机动车盗窃案件发案形势,督促案件高发的责任单位整改。

财经科: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接区物价局,认真加强辖区停车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为符合条件的非机动车停放点核发收费许可证。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25日-7月10日)

各社区对辖区内非机动车停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居民中营造积极支持、参与“安全停车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确定非机动车停放点责任单位;对非机动车停放点定点、定位,制定分类管理计划。

(二)集中实施阶段(7月11日-11月15日)

各相关部门联动,指导责任单位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放点;教育、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停车;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监督管理,开展日常考核督查。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6日-11月30日)

由上级综治办牵头组织,对街道“安全停车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到位。

六、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确保发挥工作力量。非机动车“安全停车工程”是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和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群众财产安全,事关形象,必须要扎实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先锋作用。非机动车“安全停车工程”实施情况将纳入全街目标考核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畴。各科室(办)、各社区主要领导为该项目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责任,安排得力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停车场的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地铁;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结构柱网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地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停车、检修、整备地铁车辆的功能。每个车辆段由面积超过100000m2的房屋组成,其中,停车列检库是车辆段中最重要的大库。本文拟对上海轨道交通2个车辆段的停车列检库设计进行对比。目前,这两个库均已投入使用多年。虽然停车列检库的功能相同,但由于业主要求和大库平面组成等不同,因此,采用的结构柱网布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这两个库的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1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和12号线停车列检库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停车列检库

停车列检库是车辆段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因此,越来越多的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考虑上盖物业开发,以提高其基地的容积率。当前,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停车列检库能够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9号线的基地内办公用房是盖在其停车列检库上的,而12号线仅考虑对其基地内办公用房房顶进行简单的绿化,以美化基地内的办公环境。9号线和12号线的停车列检库都可作为基地职工闲暇时的休憩场所。以9号线为例,其车辆段基地用地非常紧张,再加上停车列检库占地面积大,因此,在总平面布置设计中,考虑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的占地面积对总平面布置起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发现,合理确定横向柱网是该库设计的重点,它不仅会影响到车辆基地的布置方案、作业能力和规模,还会影响到上盖物业开发的层数和规模。

2.1停车列检库结构用地方案的对比

如果不考虑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基本上采用大跨轻钢结构(方案一);如果考虑物业开发,停车列检库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方案二和方案三)。现对3种方案停车列检库的占地面积进行比较。以9号线A-H轴为例,有18股道库线,库内线间距为4.6m,库内通道宽为1.3m,检修A型车辆,车库总长320m。

2.2跨三线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当前,9号线和12号线的停车列检库均采用跨三线方案。跨三线结构的横向梁跨度为15.9m,9号线按普通梁设计,梁高取为1.6m;而12号线考虑采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高取为1.0m,梁端部作加腋处理。由于停车列检库的层高为8.5m,因此梁高取1.6m或1m在建筑尺度上都是合适的。

2.3跨三线结构的优点

跨三线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①节省占地面积。②可以有效抵抗横向弯矩和变形。由于停车列检库两个方向的柱网间距相差较大,即顺线路方向柱距为6~9m,而横向柱距较大,因此,加宽柱子横向截面能够有效抵抗横向弯矩和变形。此外,在用地受限的情况下,对于跨三线方案,可以选取尺寸更大的构件,与构件尺寸受限制的跨二线方案相比,跨三线方案可以承受更大的上部综合开发荷载,有利于进行上部结构开发。③与跨二线方案相比,跨三线方案可以降低工程投资费用,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3结论

由于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影响其设计方案的因素也较多,因此,本文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停车列检库规模较小,结构设计也不复杂。对于上盖物业开发密度较大的建筑,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结构合理、抗震性能高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综合考虑盖上、盖下建筑的功能要求,做好多专业的协调。综上所述,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考虑上盖物业开发的停车列检库的结构柱网设计应采用跨三线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加大停车列检库的跨度,减少其跨数,还能够降低停车列检库的总宽度,节省占地面积,且与跨二线方案相比,该方案性价比更高,更有利于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童开荣.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主要设施工艺设计的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2).

[2]孙蔚芝.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停车场停车库结构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8).

[3]叶献国.建筑结构选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交通设计研究院,铁道第二勘查研究院,等.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陶学康.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