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认识

病理学认识范文1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荣格曾被弗洛伊德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他们两人却最终走向了决裂。关于两人决裂的原因,一百年来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但都语焉不详。

去年,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经过长达数年的研究,终于拍出了一部名叫《危险方法》的影片。讲述了导致这两位大师决裂的导火索——个名叫萨比娜的女精神病患者的故事。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病人变情人,医生变“病人”

1875年7月26日,荣格出生在瑞士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但他却选择了进入医学院学习,并将目标锁定在精神病病理学方面。尽管在当时,精神病病理学尚未完全成形,但他对精神病病理学的未来却是充满了信心。

1900年12月,荣格毕业后,来到苏黎世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实习,三年以后,他取得了助理医师的执照。

“打我的屁股,求求你了!你不打,我就掐死你,掐死你!”1904年8月的一天,荣格从办公室出来,看到一辆马车停在办公楼前,车窗上贴着一张扭曲的脸,更有一阵阵疯狂的尖叫声从车里传出来。当工作人员将一个女人从车里抬下来的时候,那个女人仍在拼命地挣扎着、吼叫着……

荣格叫人将这个名叫萨比娜的俄罗斯犹太女孩抬进自己的诊室。经检查,这个女孩患有很严重的精神病。当时,弗洛伊德虽已提出了“谈话治疗”的概念,但他自己都还没有将此方法付诸实践。荣格决定在萨比娜身上试用一下“谈话治疗”。

荣格坐在萨比娜的身后,开始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挖掘隐藏在她脑海深处的一些意象。萨比娜时而平静,时而狂躁,时而痛哭。

“我小时候做错了事,爸爸就会让我光着屁股,然后打我的屁股进行惩罚。”萨比娜激动地说道。

“你被打后,很害怕吗?”荣格问。

“不,我很喜欢那种感觉。”萨比娜低声地说道。

“你喜欢被打?”

“嗯,他打我的时候,我,很兴奋,然后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满足感。”

“谈话治疗”在萨比娜身上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治疗的深入,萨比娜的情绪波动慢慢变得平缓了许多。而荣格也在这种谈话沟通中,找到了萨比娜的“创伤性硬核”;小时候光着屁股被父亲惩罚,她会从羞辱中获得性,长大后这种“非法的”被压抑了,但依旧干扰着她的情绪。后来只要有人用语言威胁她,她就感到兴奋,并跑回房间躺下。在学校里,她潜意识里希望别人羞辱她,甚至四处寻找被羞辱的机会,以便从中获得生理上的,否则她会变得狂躁不已。而事后,她又会深深地陷入到一种自责之中,她觉得不道德,觉得自己肮脏和卑鄙。她无法对别人诉说,只有把它压抑在心里。就这样,她在一种盼望被羞辱以获得和事后感到不道德的自责中恶性循环,直至病情越来越严重。

“在你内心,你喜欢被虐,而你长期压抑的罪恶感让你变得狂躁,我很高兴你能够跟我讲述你隐藏在内心的秘密。”荣格在一次次谈话中,开始对这个特殊的病人心生好感。

1906年,荣格无意中读到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对其中精神分析理论十分着迷,他如饥似渴地读着。他写信给弗洛伊德,对他大加称赞,这让弗洛伊德备感欣慰。荣格在与弗洛伊德的来往信件中,谈到了萨比娜的治疗,弗洛伊德也给了荣格不少建议。

长达两年多的治疗让萨比娜的心理逐渐趋于正常,她在对自己病情的探索中,也逐渐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她更是跟着荣格学习各种心理学知识。后来,她成为了荣格的助手,还顺利地进入了苏黎世大学学习医学。医生和病人成了工作伙伴,一起验证学术理论,探索未知领域。这让两人都觉得很兴奋。渐渐地,荣格发现,和萨比娜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思想就会极其活跃,灵感涌现。

“我曾经的狂躁症跟性有关,我现在跟你研究的一切都是以性为基础的理论。我却没有真正的性体验。”1906年底的一个傍晚,在公园的长椅上,萨比娜说完这句话后,主动吻了荣格,年轻的心理大师顿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几天以后,荣格来到萨比娜居住的筒子楼,他用劲拍了一下萨比娜的臀部,萨比娜立刻感到一种久违的兴奋在体内涌起,她疯狂地叫着。接着,两人便滚到了—起。事后看着床单上殷红的血,萨比娜无比的满足,因为她有了真正的性体验,而不再是纸上谈兵。荣格和萨比娜从心灵上的交流走向了肉体上的交流。

从那之后,萨比娜从荣格曾经的病人变成了他的情人。

萨比娜经历了从反常到正常的过程。与此相反,医生荣格却在治疗中经历了从正常到反常的过程,因为萨比娜为他打开了一扇可以直面自己“阴暗面”的大门,也使他从家庭和职业的刻板秩序中,获得了片刻脱离。

“你就像一只小野猫,时刻撩拨着我作为男人的欲望,让我兴奋,不能自已。你说我是不是病了?”荣格一次次地跟萨比娜疯狂地,哪怕真的是病了,他也要病得痛快!情人和妻子。大师情归何处

1907年1月的一天,荣格和妻子艾玛一起来到苏黎世河畔新买的别墅前,看着漂亮的新房子,荣格很开心。但艾玛却说:“再好的房子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跟从前一样,房子里面没有欢乐。”艾玛这时已感觉到了丈夫的出轨。

艾玛带荣格来到河边,河面停着一艘红色的帆船。

“我给你买的,希望你能多带着两个女兒和我乘坐它在河上玩。你不觉得你现在在病人身上花的时间太多了吗?”艾玛恳切地说道。

荣格一直梦想有一艘红色的帆船,妻子的言语让他感到有几分愧疚。他拉着艾玛跳到帆船上,然后拥着艾玛躺在帆船里。这一幕不巧被站在岸边的萨比娜看到了,她黯然地离去。

病理学认识范文2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因;逻辑学;推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80-03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病因论、病因推断及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流行病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疾病病因研究。对病因的认识及病因推断过程从哲学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从逻辑学上来说则是属于归纳推理的范围。应用逻辑学原理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病因、分析病因及建立正确的病因推断过程,这对于形成正确的思维和准确理解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一、从逻辑学原理正确认识病因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一般也称为危险因素。如果将疾病作为一种结果来看待,与这种结果有关的原因就是病因。从逻辑学对病因的认识上来说,病因可以分为必要病因、充分病因、充分必要病因、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一)必要病因

如果没有事物P,事物Q就必然不存在;如果有事物P存在,却未必有Q存在,即可能有Q存在,也可能没有Q存在。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必要原因,即“有之可能,无之必不然”。在研究疾病时,可称之为必要病因。例如,“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某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存在时,那么该种传染病就有可能流行。并且只有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可能流行。但在1964—1978年间,性病作为一类传染病,其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但没有发生性病流行”。因此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流行的必要病因。

(二)充分病因

如果事物P存在,事物Q就必然存在;而P不存在时,可能有Q存在,也可能没有Q存在。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原因,即“有之必然,无之也可能”。在研究疾病时,可称之为充分病因。例如,“2003—2004年中国有冠状病毒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形成了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但2004年后,冠状病毒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存在了,但仍然有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因此“非型肺炎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充分病因。

(三)充分必要病因

如果有事物P存在,就必然有事物Q存在;若没有P存在时,则必然没有Q存在。反之,如果有Q存在,就必然有P存在;如果没有Q存在,就必然也没有P存在。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原因,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在研究疾病时,可称之为充分必要病因。传统的因果观中所指的病因就是指的充分且必要病因,实际上这种病因几乎不存在,除非将病因和疾病定义成几乎同一个事件。例如,“狂犬病病毒侵入脑内导致了狂犬病恐水期症状。即没有狂犬病病毒侵入脑内,就不出现狂犬病恐水期症状。没有出现狂犬病恐水期症状,说明狂犬病病毒没及侵入脑内”。

(四)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如果事物P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事物Q的存在,但事物P存在与否可以影响事物Q的存在程度,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辅助原因,即“有之可能,无之也可能”。在病因研究时称之为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例如,“1964—1978年,中国虽然有性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存在,但由于没有性乱现象,所以没有性病流行。但1978年后,中国有性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存在,并且有性乱现象,所以出现了性病流行”。在这里“性乱”是性病流行的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实例是“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即肺癌的发生不一定必然有吸烟存在,但吸烟可以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因而吸烟是肺癌的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慢性病、一些传染病及营养缺乏病等大多数的病因都属于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因此,机械地将病因理解为既充分且必要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假言推理在病因认识中的应用

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已知的假言判断肢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性质判断肢为小前提,根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性质判断肢为结论的思维形式。由于假言判断有三种不同的条件,所以假言推理可分为三大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一)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已知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思维形式。

1.规则及违反时的逻辑错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不能用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也不能以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否则,就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了”,所以“某地某传染病发生了流行”。又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没有发生传染流行”,所以“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存在”。以上这两个推理都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性质,只能有两个有效式。

第一,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前件(前因)作了否定,结论对对大前提的后件(后果)作了否定。逻辑形式:只有P,才有Q;因为非P,所以非Q。例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存在”,所以“某地没有发生传染流行”。

第二,肯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后件(后果)作了肯定,结论对大前提的前件(前因)作了肯定。逻辑形式:只有P,才有Q;因为有Q,所以有P。例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发生了传染流行”,所以“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

(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已知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思维形式。

1.规则及违反时的逻辑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不能用否定前件来否定后件,也不能用肯定后件来肯定前件。否则,就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如果在长期过渡劳累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甲某不是在过渡疲劳的情况下摄入结核杆菌”,所以“甲某不可能患肺结核病”。又如,“如果在长期重度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乙某患了肺结核”,所以“乙某是在长期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以上这两个推理都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性质,只能有两个有效式。

第一,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前件(充分条件)作了肯定,结论对大前提的后件(必然结果)作了肯定。逻辑形式:如果有P,那么有Q;因为有P,所以有Q。例如,“如果在长期严重精神打击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李某是在长期严重精神打击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所以“李某肯定患了肺结核病”。

第二,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后件(必然结果)作了否定,结论对大件提的前件(充分条件)作了否定。逻辑形式:如果有P,那么有Q;因为非Q,所以非P。例如,“如果在长期严重免疫缺陷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赵某没有患肺结核病”,所以“赵某肯定没有在长期严重免疫缺陷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小前提,并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思维形式。

1.规则及违反时的逻辑错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违反以上任何一条,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性质,有四个有效式。

第一,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有P,所以有Q。例如,“当且仅当体内有HIV病毒生长繁殖并可排出HIV病毒的人,才称为艾滋病的传染源”。因为“处于艾滋病窗口期的人体内有HIV病毒生长繁殖并可排出HIV病毒”,所以“处于艾滋病窗口期的人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第二,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有Q,所以有P。例如,“当且仅当一个人感染了天花病毒,才得天花”。因为“刘某得天花”,所以“刘某肯定感染了天花病毒”。

第三,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非P,所以非Q。例如,“当且仅当一个人感染了麻疹病毒,才能得麻疹”。因为“钱某没有感染麻疹病毒”,所以“钱某肯定没有得麻疹”。

第四,否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非Q,所以非P。例如,“当且仅当一个人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才患地方性氟中毒病”。因为“孙某没有患地方性氟中毒病”,所以“孙某肯定没有长期摄入过量的氟”。

病理学认识范文3

1病名渊源

手足口病是现在新发现的出疹性传染病,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此病名,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当属中医湿温病,疱疹,时疫等范畴。如《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侯・疫疠疮侯》曰:“热毒盛,则生疱疹,疮周匝遍身,将如火疮,色赤头白者毒轻,色黑紫瘀者病重。亦名豌豆疮。“阐述了疱疮从形态上分为轻重两种。《温热经纬・卷四》说:”暑湿热疫诸疾,皆能外发痈疮“又”既受湿感暑也,即为湿温。“《万氏家传痘疹心法・顺逆》则进一步指出:“脓疱、疹、水痘的发病各有时令,病情轻重不一,以水疱相对最轻,如夫四毒之发,各有其时,脓疱最酷,疹次之,水疱又次之。”《小儿药证直诀・疮疹侯》说:“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疱,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肺为脓疱,如涕稠浊,色白而大;心为斑,主心血,色赤而小,次于水疱;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故赤色黄浅也。“提出疱疹有多种,因病变脏腑不同而有异。由此可见,可将本病归属为疮疹、疱疹、湿温等范畴。

2病因病机讨论

早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头面身体诸疮侯》对疮疹、湿温等病因病机就有了描述,“脏腑热甚,热气冲发皮肤,而外有风湿折之,与气血相搏则生疮。“认为脏腑热盛与风湿相搏而成疮。《奇效良方・论热毒所起之由》:”热毒伏于脏腑,则蒸于肌肤而成疮疹,非热毒则不能出,或感四时非节之气,或感外寒,相搏于荣卫,邪气盛则寒……,其热至极,动脏腑之热而疮疹也。“认为疮疹是由内外合邪所至。《丹溪心法・痘疮九十五》说:”小儿疮疹……如发之时,有因伤风寒而得者,有因时气传染而得者,有因伤食呕吐而得者,有因跌扑惊恐蓄血而得者。“概括了小儿疮疹的四种病因。《温热论・二十八》说:”春夏之间,湿病俱发疹为甚。“提出发疹性疾病与外感湿邪有关。《活幼新书・明本论・疮疹二十六》”疹毒乃天行气运变迁使然,亦随天地乖戾之气而受病,故曰时气。“此论述更加明确了时邪疫毒与疱疹性疾病发病的联系。

现代中医研究认为,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责于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内因责之于小儿脏腑娇嫩,卫外功能不足。时邪疫毒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蕴郁肺脾,肺失通条,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与毒邪相搏,外透肌肤,上熏口咽,故出现手足、肌肤、口腔黏膜疱疹。

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主要病机为湿热毒盛,病变过程中常发生邪陷心肝、邪毒犯心的演变。

邪犯肺脾 肺主通调为水上之源,脾司运化,主四肢肌肉,为水谷之海,开窍于口。邪毒由口鼻而入,内犯脾肺,肺失宣肃,卫阳被遏,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发热、咳嗽、呕吐、泄泻等。邪毒蕴郁不解,水液输化障碍,则停滞为湿,邪毒与湿相搏,上蒸口咽,外泄肌肤,则手足肌肤,口腔可见疱疹。

湿热毒盛 邪毒炽盛,内燔气营,津液耗伤,心神被扰则壮热口渴,烦躁便结。邪毒外蒸肌肤,上熏口咽及四肢墩布疱疹稠密,色泽紫黯,疱浆混浊。

邪毒犯心 邪毒留滞不解,内舍于心,或邪毒灼伤营阴,则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可致心胸痹痛,唇甲青紫。若心神被扰,神不安舍,则烦躁不安,心悸怔忡,若心阳损伤,心阳暴脱,则唇紫脉微,危及生命。

病理学认识范文4

[关键词] 老年人;脑血管病;护理干预;预见性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162-02

Elderly nursing ca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et

WU Yanq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People's Hospital of Yuebei, Guangdong Province, Shaoguan5120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dietary nuring care on elderly cerebral vascular patients effect. Methods: From May 2006 to October 2009 226 cases elderly cerebral vascula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got dietary nursing care,observed the effect. Results: Half to one year later,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become better, without malnutri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no accident occurred due to improper diet nursing. Conclusion: Reasonable dietary care,can sustain patients' life better,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is the most basic guarantee for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Old peopl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dictability

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间十分常见,是内科常见的急性病及多发病,死亡率很高,一旦患病多有肢体瘫痪、失语、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1]。患者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故此,对脑血管病老年人采取各方面护理措施,可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2]。饮食作为维持生命的基本保证,脑血管病的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对老年人脑血管病饮食的预见性护理作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09年10月本院入院患者共226例,其中,男143例,女83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2岁。对其中的200例患者进行了饮食预见性护理。

1.2 饮食护理

1.2.1 老年患者应采取饮食多样化

老年人患脑血管病后,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因吞咽肌群互不协调,造成吞咽障碍。有些患者因唾液分泌不多,而导致食欲不好,对于老年患者,应采取饮食多样化,简单清淡的食物易受老年患者的喜欢,食物要尽可能柔软,避免噎食发生。若患者吃流食易引起呛咳,将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最好给患者糊状食物,比如将蛋糕或者馒头浸泡入各种汤类变成糊状等。有条件的,可用搅拌机把所需食品混在一起搅碎煮成黏稠状食用,尽可能的将食物做的柔细,可采用蒸、炖、煮、温拌等烹饪方法。不适合采取油炸、爆炒、烘烤等方法。食物应搭配合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老人的饮食习惯给予,注意营养、色泽的搭配,以促进食欲。指导老人合理饮食,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禁食肥甘厚重味。每天需限制脂肪总的摄入量,降低动物脂肪,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最好采用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杜绝用动物油,每人每天摄入20 g,每月在600 g左右适宜。尽可能降低食物胆固醇的摄入,每人每天在300 mg以内,1周吃3个蛋黄。降低血脂,控制总热量、总脂肪量等的摄入。多吃膳食纤维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3]。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和水果,可多食用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劝告患者戒烟酒。

进食时要让患者集中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避免异味或噪音[4]。不要同时读书、看报或与人交淡。避免在进食时进行各项医疗护理处置。可根据患者的喜好给予轻音乐等,使患者保持安静的心情愉快进餐。

1.2.2 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饮食护理

1.2.2.1 对于一些在生活上无法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在饮食上要亲自喂食,要特别注意在喂食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患者觉得自已需要别人来帮助进食,而且是相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心理会觉得不自然,或是觉得自已耽误了别人的工作,所以草草应付快速解决进餐或拒绝进食[5]。护理人员应多方面考虑患者心理,体贴并关心患者,使患者能安心把饭菜吃完。

1.2.2.2 因中枢性舌瘫和面瘫的患者进食时,食物易从瘫痪侧流出或潴留在颊部,因此在喂食时,卧位的患者应采取健侧卧位,坐位的患者应将头偏向健侧,以减少因咀嚼导致食物外流或残留口腔内,进餐后要及时清理口腔。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忌以口腔进食,以防发生窒息[6]。

1.2.3鼻饲的护理

1.2.3.1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为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防止误吸和及时注入药物,可留置胃管。脑血管病致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25~48 h内应禁食,可采取静脉营养液维持生命所需。48 h后仍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饮食。患者已禁食2 d以上,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所以刚开始鼻饲的2 d内应少食多餐,以简单清淡为主,每天5次,每次200 ml缓慢注入。2 d后改为4次,每次400~500 ml,饮食上适当增加肉汤、鱼汤、骨头汤等营养元素,分次加入。不能注入粗、硬、有渣、过热的食物。每天摄入总量2 000 ml左右,热卡1 500 J左右,食盐每日5 g分次摄入。在鼻饲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各种情况,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呛咳、胃出血、大便异常等。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日用1%薄荷油滴鼻剂和呋麻滴剂或氟嗪酸眼液滴鼻,2~4次/d,以预防局部感染或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致肺部感染。

1.2.3.2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素、元素及热量,不可以只简单地给予混合奶粉及汤汁和果汁,这些食物中营养素和元素不是很全面,而且也容易使患者腹泻,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米面糊加菜汤或菜沫等,以保证营养素和元素量以及热量的全面供给。

2 结果

经半年到1年后随访,患者身体情况良好,未发生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无因饮食护理不当而发生意外事件。

3 讨论

老年人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急性病之一,为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残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特别是饮食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患者脑血管病的饮食护理是患者身体恢复的至关重要的一项生活护理,通过对本院226例老年脑血管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护理,使老年患者能更好地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最基本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向明.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9,7(9):127-130

[2]艾松娟,刘建忠,孙慧娟,等.老年护理医院住院病人饮食护理的探求[J].世界感染杂志,2009,3(6):55-58.

[3]赫丹,钟秀宏.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病[J].重视社区保健教育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2(41):427-429.

[4]牛丽君,刘令强,焦伟博.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8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45-46.

[5]陈华,郑红.定期随访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91-92.

病理学认识范文5

1 加强围产期保健,纳入高危孕妇管理,定期产科检查

产前检查时,应认真观察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及观察甲床、口唇黏膜、眼结膜等体征。应定期行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计数等贫血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贫血的证据,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护理。若患有严重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前诊断明确者不宜妊娠。

2 注意孕期营养 ,指导孕期饮食

给孕妇提供与贫血相关的知识,指导孕期饮食,注意膳食营养平衡,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忌挑食、偏食、素食。妊娠4个月起应补充铁剂,孕妇宜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瘦肉、豆类、血液、海带、木耳、紫菜等。同时补钙及维生素,含叶酸、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叶酸在新鲜绿叶蔬菜中含量多,维生素B12则主要从动物蛋白中摄取。

3 补充铁剂,指导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贫血中缺铁性贫血占90%以上,妊娠其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生理需要量由每日0.8mg逐渐上升,最高达到7.5mg,大于日常饮食中的平均摄入量。正常成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入10-15mg铁,仅5%-10%能吸收,吸收的铁仅为1-1.5mg。即使在妊娠中期和晚期,铁的吸引率可由10%增至25%-30%,正常饮食中摄入铁仍不能满足孕妇需要。妊娠期若不补充铁剂,大部分孕妇的贮备铁将被耗尽,铁水平明显下降,直至产后6个月血清蛋白也很难恢复至非孕期的正常水平。因此应及时补充铁剂。 服用铁剂时应注意:(1)饮前口服吸收率高,餐后服用铁剂影响其吸收。但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多在饭后服用;(2)眼药前后1小时不宜饮茶或咖啡;(3)不宜与牛奶及氢氧化铝等同服,但可隔开时间服用;(4)可加服桔子汁等富含维生素的液体,或同时服用维生素C每次0.3g,每天3次,能促进铁的吸收; (5)用药期间,每日饮水量2000ml左右。注意口腔及胃肠道反应;(6)口服液体铁剂要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7)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向患者说明以消除顾虑。

4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组织胶原的合成,铁的吸收,叶酸的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有利于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当维生素C缺乏而叶酸供给不很充足时可因四氢叶酸的不足而发生轻至中度贫血。我国对孕妇推荐的维生素C供给量由非孕妇的每日的60mg增加至80mg,孕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

5 补充叶酸

人体不能合成叶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含叶酸最丰富的食物有蔬菜、豆类及奶制品等。食物中叶酸常因烹调不当而破坏,应避免食物过度煮或贮存的时间过长。仅从食物中摄取叶酸难以满足孕妇所需。因此增加叶酸摄入应包括改变膳食结构,添加强化食品或服用叶酸。妊娠前禁用影响叶酸代谢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乙醇等。妊娠晚期可常规口服叶酸5mg,每日1次,作为预防,对于双胎妊娠尤为重要。对于有胎儿神经管缺陷高发地区的孕妇,补充叶酸应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0.5-1mg口服,每日1次;妊娠后每次5mg,每日1次;连续8-12w。

6 补充维生素B12

正常人维生素B12的贮存较多,而每天需要量仅为1ug。孕妇每天需要3ug,可通过动物性食物提供。维生素B12缺乏主要原因是胃壁细胞分泌内因子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原分泌不足,致使维生素B12吸收降低。若孕妇合并内因子缺乏或胃酸缺乏,应预防性应用维生素B12,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ug,每周1-2次。

病理学认识范文6

【关键词】高血糖;急性中风;预后因素;转归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18-01

高血糖普遍存在在20%到50%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人中,即使没有糖尿病病史。大量的临床研究已揭示:急性高血糖增加了急性中风病人的死亡率和损害神经功能[1]。本文旨在通过回归分析探讨高血糖对急性中风病人的预后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于2007年12月至2009年4月内科收治的253例急性中风病人,男151例,女102例,年龄从15~87岁,平均62.3±12.5岁。其中缺血性中风病人146例,出血性中风病人107例;按血糖

1.2 方法

入选标准:首发脑卒中病人,发病后入院时间≤7天(≤168小时);符合1996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 CT或MRI确诊;发病年龄≥15岁。

1.2.1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资料不完整者。

1.2.2 观察指标:入院当天测量血压、体温、抽血查空腹血糖、记录入选病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1.2.3 转归:观察15天内患者病情;按病情程度分为1.好转:神志等生命体征恢复,肢体活动好转;2.无变化;3.恶化:神志等生命体征转坏,或因病情恶化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或者在治疗中死亡。

1.3 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指标均采用χ±s表示,两两对比采用成对t检验,多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假设检验用X2检验;各因素与转归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不同血糖各组分Ridit分析见表2;

三个血糖组的Ridit均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241(0.3728,0.4761),0.5133(0.4576,0.5691),0.6555(0.5486,0.7624);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5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X2 =16.784;P值为0.002,

2.3 多元回归分析:以转归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治疗开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温、脑卒中评分、性质(梗塞或出血)为协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得出回归方程为:转归=0.17946-0.06249(性别)-0.00184(年龄)-0.00013(治疗开始时间)+0.00525(收缩压)+0.00336(舒张压)+0.0586(血糖)+0.01972(体温)-0.06454(性质)+0.01682(神经功能评分);对各协变量回归系数检验获得P值(见表3);从P值得出仅有血糖、收缩压与脑卒中评分纳入回归方程;分别计算标准化回归系数(见表3);血糖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593,收缩压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144,脑卒中评分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967,表明脑卒中评分及血糖对模型贡献大。

3 讨论

脑卒中高致残率、致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如何改善脑卒中的预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血糖在脑卒中急性期常见,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如何控制日趋得到人们重视[2]。早在1993年,Tracey等发现急性中风后的高血糖常常带来较差的预后,研究表明中风后死亡率增高与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无关,而与应激激素增高有关,提示了急性中风后的高血糖是继发于应激反应;并提出对急性中风病人采取降血糖药物治疗的必要性[3]。我们的资料表明,急性中风病人随着血糖的增高预后越差。回归分析表明血糖对以转归为因变量的模型贡献较收缩压更大。所以我们认为高血糖是急性中风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

血糖升高后机体糖酵解加强,乳酸生成增加,神经膜H+/Na+交换增加,Na+大量进入细胞内发生细胞内水肿;急性脑卒中时高血糖加重脑细胞膜线粒体的损害,导致线粒体肿胀和破坏,而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是重要的供能细胞器,从而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此外,血糖升高使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缓慢或淤滞而严重影响局部脑血流量的恢复,加重脑损害[4]。

虽然高血糖现象在卒中中十分常见,但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卒中患者的血糖控制普遍令人不满意。导致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失败的可能原因有:⑴担心诱发低血糖。⑵胰岛素的用法不当。⑶存在部分难控制型高血糖。所以,应进行更多的关于卒中后高血糖控制的大型临床研究为血糖控制方法提供强有力的证据[2]。

参考文献

[1] Mei Yong, Markku Kaste. Dynamic of Hyperglycemia as a Predictor of Stroke Outcome in the ECASS-II Trial. Stroke. 2008;39:2749-2755.

[2] 张舒婷,张世洪,刘鸣. 卒中后高血糖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7):57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