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例6篇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文1

驾驶员培训市场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驾驶员业务水平,关系到运输市场发展的大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1为保障我局日常工作行车安全,以提高驾驶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的,按照机场局及有关上级部门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我市二0__年驾驶员安全培训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方针,规范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以培训质量为基础,促进驾驶员素质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建立安全行车动态管理体系和监管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和考评使我局驾驶员达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资格条件,进一步规范化驾驶员安全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学时和培训记录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安全培训,为安全行车有效监管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三、职责分工

机场局办公室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协调组织驾驶员培训,汇总上报培训计划。

四、培训范围

全体驾驶员

五、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道路安全知识手册和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等学习材料。

2.车辆安全驾驶技能及安全驾驶理念、安全驾驶习惯培训。

3.车辆基本日常保养、维护培训。

4.观看事故录像并进行分析。

六、培训方法

1.采取集中培训和组织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自发通知之日起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学习,每季度组织考核一次,根据成绩进行奖罚。

2.结合我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我局驾驶员安全驾驶技能专项培训,开展有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比武活动,加强领导,活动中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七、培训时间

1.每位驾驶员培训时间每月4个学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

2.驾驶员安全技能培训初定为6月14日,地点312会议室。

八、具体要求

(一)加强宣传。大力宣传驾驶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引导广大驾驶员提高培训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办公室要制定培训工作方案。(二)组织实施。驾驶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法律专家、交巡警等交通安全专业人士对车队负责人、驾驶员、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集中培训并作好培训登记工作。办公室必须在9月29日前把三季度驾驶员安全培训统计表上报分管局领导。并示情况进行抽查。

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21、总则

1.1

为使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长期稳定统一和规范地进行,使员工培训管理有所遵循,特制定本制度。

1.2

培训的目的在于开发公司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使员工获得公司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与企业共同成长。

1.3

本制度中的培训是指公司员工在特定的场合就某一主题进行的学习、讨论、演练等各种旨在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素质的活动。

1.4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2、培训机构与职责

2.1

公司的培训工作实行政工人事部归口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的原则。

2.2政工人事部为公司的培训主管机构,政工人事部应依据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公司的全年工作安排制定出公司总体的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考核。

2.3公司的各部门为公司的培训分管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政工人事部提交本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并积极配合政工人事部开展培训工作。

各部门内部应定期组织交流会,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

政工人事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4.1

公司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制订与修订;

2.4.2

公司培训计划的制订与组织实施;

2.4.3

对各部门培训计划实施督导、检查和考核;

2.4.4

培训教材、教具的购置、保管;

2.4.5

培训所需仪器设备的申购,保管;

2.4.6

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及相关教学资料的制作分发;

2.4.7

对培训师的选聘,确定及协助教学;

2.4.8

外派培训相关事项的管理及外派参训员工的管理;

2.4.9

年度、月度培训报告的撰写、呈报,培训报表,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与归档。

2.4.10

参训员工的出勤管理。

2.5

各部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5.1

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的制订;

2.5.2

积极配合政工人事部实施培训工作;

2.5.3

本部门年度、月度培训工作总结与培训资料的汇总、整理及归档;

2.5.4

本部门员工的上岗、在岗培训及其考核;

2.5.5

本部门参训员工的组织与管理;

2.5.6

培训工作报告的撰写与呈报。

3、培训方式与内容

3.1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方式分为内训(内部培训和外聘培训)和外训(外派培训)两种。

3.2参加外训员工必须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含)以上。

总监级(含)以上员工参加外训由总经理审批,总监级以下员工参加外训由总经理负责审批,必要时,公司需同参加外训的员工签订员工培训合同。合同的具体格式见附表。

3.3外派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和培训资料上交到政工人事部进行归档,作为培训素材供公司内训时使用。

否则对外训员工予以记过处分,并且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3.4

依据公司员工的不同级别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分类如下:

3.4.1

总监级以上人员的培训:

3.4.1.1

考察本行业先进企业或国内外知名企业;

3.4.1.2

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3.4.1.3

国内外专家主讲的有关专业的讲座、研讨会等;

3.4.1.4

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培训。

3.4.2

部长和主管级人员的培训:

3.4.2.1

公司的重大改革;

3.4.2.2

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3.4.2.3

综合技能的提高培训;

3.4.2.4

参加政工人事部组织的有关专业方面的培训、讲座等。

车辆驾驶员训练方案范文3为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查处取缔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培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一)查处取缔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开业的驾校和培训点,或已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驾校超越许可范围擅自设立的培训点。

(二)查处取缔各种超越许可范围和脱离属地监管的跨市(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设立的招生派出机构、机构。

(三)查处采用虚假广告和虚假信息招揽学员、欺骗误导学员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查处取缔非法擅自挂靠的教练车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教练车,以及未经许可擅自新增的教练车。

二、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11月15日至25日)。市交通、工商部门对本市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排查摸底,结合本市驾培市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二)召开动员会(11月26日至30日)。召开全市有关单位参与的专项整治活动动员会,安排部署专项整治活动。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举报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各市检查整治(12月1日至31日)。对本辖区专项整治的重点驾校、重点内容和重点路段,进行明查暗访、认真检查,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取缔。

(四)检查验收总结(20__年1月1日至31日)。在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迎接省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对本市专项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同时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对检查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整治措施

整治期间,市交通局、工商局等部门将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明查暗访和专项检查,上路检查和上门检查,普遍检查和重点检查,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各自的职责联合进行检查。检查将深入到驾校、教练场、培训点、招生点、报名点、代办点等源头部位。查看《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原件,教练车标识。交通稽查要积极配合交通运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到源头检查,并上路检查教练车,查看教练车是否贴有教练车标识。

对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开业的驾校和培训点、或已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驾校违规设立培训点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查处取缔。正在培训的学员,由违法行为人全额退款,学员自主择校。

对驾校超越许可范围和脱离属地监管的跨市(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设立的招生机构、机构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参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进行查处,所招收的学员一律不予办理培训记录等有关单证领取使用手续。

对采用虚假广告信息招揽学员、欺骗误导学员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进行查处。

对非法擅自挂靠的教练车,由交通运政、稽查参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三条进行查处。

对未贴全省统一教练车标识的教练车以及未经许可擅自新增的教练车等违规行为,由交通运政、稽查参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进行查处。

对查处的驾校和培训点以及乱设点招生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在、网站上予以曝光。

四、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市范围内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协调配合。各市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支持,交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开展联合整治,提高专项整治效果。

(二)加强社会监督。市、县都要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主动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对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跟踪报道,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市交通局投诉举报电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举报投诉电话:。

(三)加强宣传报道。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整治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查处行为,通过典型案件的曝光,揭露违法违规经营的危害,提高群众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的自觉性。

(四)坚持整治与规范结合、查处与疏导结合的原则,对查处的驾校、培训点、教练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资格条件,能够列入当地驾校规划的,应当列入规划,并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要进一步完善进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服务监管大厅驾校的招生报名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适时启动网上招生报名工作。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文2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关于“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0年基础上,坚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细化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三项“攻坚治理”,全力推进教育系统消防基础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消防安全素质三项“提升工程”,基本实现“五个明显”的整治目标,建立完善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风险隐患的消防管理责任链条、火灾防控体系、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全市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推进打通生命通道综合治理

1.全面实行“一校一策”管理。各校要将消防车通道整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本校改造任务,遵循“先急后缓”原则,拆除校园内违法违规建筑及影响灭火救援的牌匾等障碍物、调整学校出入口、增设停车场地和停车设施、按标准施划校园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地标线标志。

2.优化停车资源使用管理。各校重点围绕解决群众“停车难”和占堵消防车通道违法行为之间的现实问题,针对食堂、宿舍等密集区域,制定相关政策机制,合理规划停车位,请消防救援机构指导实行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按标准加强划线、标名、标牌及维护修缮,推行更加专业规范的停车管理。各校依据属地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协调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停车设施改建、扩建和新建。

3.强化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各校要加强与消防救援、公安交警、住建等城市管理部门的协作,严格落实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生命通道”联合整治的通告》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的联合执法和集中曝光行动,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保持信息共享渠道畅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消防车通道的联合管理,有效改善消防车通道通行条件。

(二)集中开展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治理

l.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各校要按照《全市教育系统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建立完善建筑消防管理机制,对照2020年排查建立的突出问题和整改措施“两个清单”,统筹开展排查整治。一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承诺制度,每栋建筑都要建立微型消防站队伍,全面推行“楼长”制,建立完善消防管理机制。二是管理使用单位每月自查一遍建筑外保温防护层破损开裂、脱落以及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等问题,逐项登记整改修复。三是管理使用单位定期排查测试建筑室内自动消防设施,建立并执行维护保养制度。四是探索建设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库,各校要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建筑管理单位认真录入基础数据,不断完善数据库。

2.开展消防安全达标创建活动。在属地消防救援机构指导下开展消防安全达标创建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机制,健全消防安全档案。二是固化“七个一”活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消防安全培训、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电气线路安全检查、初起火灾扑救和应急疏散演练、梳理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作出消防安全承诺等工作。三是协调配合消防救援机构深化教学培训式检查工作,着力提升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微型消防站站长、电工等“关键人”消防业务能力水平。四是和属地消防救援机构每年至少联合开展2次消防安全专题培训和消防演练,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和分区域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响应机制,优化部署内部消防救援力量。五是鼓励学校探索实行消防安全经理人制度,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提供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并应当在委托合同中约定具体服务内容。年底前,消防安全管理达标率力争实现100%。

3.实验室危化品消防安全能力建设。一是配合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联合监管五项机制,年内开展2次重大危险源联合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开展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改造一批老旧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力量建设,年底前至少完成70%。二是要强化熟悉演练实战效能,学校专(兼)职消防队每月开展熟悉演练工作,建立安全事故处置队或应急处置机制,优化事故处置措施。联系属地消防救援机构组织开展1次实验室危化品事故实战演练,开展化工专业救援技术培训。三是积极主动与属地消防救援机构、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化工(危化品)消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急装备能力提升,做好实验室和危化品库消防审核认定工作。

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整治。各校监督检查在建工程各方责任主体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做好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达到“五个确保”即对管辖内在建工程排查一遍,确保底数清;对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检查一遍,确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对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设施和临时建筑检查一遍,确保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要求;确保电焊、气焊、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确保自防自救能力全面提升。

(三)扎实做好重点领域突出风险整治

1.集中整治消防安全问题。各校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求,强化部门监管责任,依法依规做好本地本校消防安全工作。集中整治2020年排查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隐患,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列出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建立火灾隐患“吹哨人”制度,鼓励单位员工和知情群众举报火灾隐患。针对监管责任盲区,健全行业部门联合检查、信息共享、执法衔接、移交查办等制度,加强源头管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抓好老旧场所突出风险整治。各校要积极争取将消防能力建设融入政府民生工程,针对校内突出风险要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组织升级改造消防设施,推动落实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各校将消防能力提升细化项目列入年度改造计划和经费预算,完成年度改造任务。

3.集中攻坚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各校要健全完善重大火灾隐患督办机制,针对排查发现符合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的,及时报属地政府集中挂牌督办。要主动会同属地消防救援机构督促指导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相关单位责任,督促单位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确保按时整改销案。针对故意拖延、不积极整改或者因客观原因暂时不能整改但未采取严密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将依据《市安全生产事前问责暂行办法》(发﹝2020﹞21号)进行问责。

(四)实施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提升工程

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各校要依据有关规定制定出台消防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会同属地消防救援机构分析评估、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推广“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做法,组织本地本校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培树典型样板。

(五)实施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1.推行教育系统消防大数据管理。各校要结合“数字”建设,结合监督管理、历史火灾等内部信息,共享汇聚融合相关数据资源。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建立消防大数据库及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实现对火灾高风险场所、高风险区域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

2.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在食堂、宿舍、教室、实验室等人员聚集场所、火灾高风险场所推广安装消防设施运行、用气用电、重点部位管理等情况的实时监测设备,并对采集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推动防范风险关口前移,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监管和风险预测预警能力,为精准研判突出风险隐患提供科学依据,逐步实现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化监管。

(六)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各校要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综合治理体系,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属地消防救援部门持续深化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高校、高中将消防知识和技能纳入新生军训课程。

2.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各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分批次、分类别对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安全培训。针对行政干部,重点培训消防法律法规;针对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微型消防站队员、特殊工种等“关键人”,重点培训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知识,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年底前实现培训全覆盖。健全完善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结合岗前与日常培训,推行消防安全履职承诺制度,全面提升师生员工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三、时间安排

各校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部署开展本地本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年度工作任务。

(一)细化任务措施(2021年4月20日前)。各校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细化任务措施,进一步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工作时限等内容,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对专项行动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二)集中攻坚整治(2021年4月至12月)。各校要组织全面落实工作方案,对照工作目标和任务,深入细致开展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逐项研究细化管控措施,实施差异化整治。

(三)定期调度研判。教育局将定期调度各校专项行动推进情况,适情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各校4月20日前向教育局安全管理科报送实施方案;自2021年5月起,每月20日前报送当月工作情况小结;12月20日前报送本年度专项行动自评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意义,对本年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进行研究部署,明确本方案中各项任务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各级工作专班要坚持以“五化”方式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坚决做到事故预防到位、隐患整改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切实保障全市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统筹推进。各校要以实施“十四五”规划为牵引,结合新形势下消防工作要求,整体规划部署本地本校消防工作,保证与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针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特点,研究采取差异化的工作举措。要细化目标任务,列出“三个清单”,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跟踪督办,定期通报问题成效,逐项推动落实。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文3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做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三个调研小组都就各自的调研课题写出了调研报告。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做法。

**县乡镇党校和县直机关党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校基本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20xx年,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指示宾阳县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xx年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在1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工作。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20xx年5月开始启动,至今已进行了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县乡党校体制。

县委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20xx年5月下发文件,成立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17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成立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校机制。6、7月,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党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当年,在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中,乡镇党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6月,县委决定成立**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由县委办下发了《**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由于县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拓宽培训对象,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的**县党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内容则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科学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县在县乡党校改革中,着力整合社会各方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培训对象,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两年来,县乡党校配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共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民骨干21357人,印发学习资料和实用技术资料67700多份。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现象,结合县中心工作重点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科技种养、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性。

过去党校老师上课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是传递式的"二传手",上面要求讲什么、书本上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求党校教师从教学上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教学新理念,以需求为向导,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坚持理论灌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特别是重视探索和运用菜单选课,情况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培训由理论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如在再就业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中,老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成功的案例来辅导、引导学员,让活生生的事例说服学员,激发学员掌握提高技能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城乡清洁工程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利用"空中课堂"开设《电视评述》、《专题讲座》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提供平台,在农村大培中,开设实践课堂,组织群众走出家门,到当地或外地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种养示范户"去实地学习实用技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强烈要求,如西河镇。开设"流动课堂",由镇党校带头,组织农业科技教师,到镇、村开展送技术下乡,让农村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自觉地掀起学习科技、发展种养的热潮,享受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

县乡党校教师是县乡开展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县乡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改革工作中,**县针对县乡党校原有的师资不足,特别是实用技术教师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1、重视选拔--开发师 资人才资源。经过社会挖掘、部门推荐、组织筛选的办法,着眼于"选、管、培、育"四个方面的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的运行机制。把政治理论高、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党校教员、领导干部充实到政治理论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聘请自治区、市的院所专家教授来当客座老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作专题讲座;从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中"选优",从示范户、种养大户中"物色"老师,请他们作实用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演讲,从而形成了"县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上级专家教授+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体系。目前,**县县乡党校在册老师共305名。

2、注重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使各项大培训赖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员大培训的全面启动,过去是那种"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灌输式"缺乏实用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成为大培训的"瓶颈"。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党校本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老师职能能否得到发挥的问题。因此,**县在选拔教师的同时非常重视县乡党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县乡党校教师选拔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根据**县计划的要求,重组了县乡党校师资队伍,且结构比较合理,据调研表明:**县县乡党校在册得305名老师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10名,占3%;科技专家150名,占49%;农家课堂、示范户老师146名,占48%。

3、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县乡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更重视师资的培训,再有举办各类专业的师资培训班,据统计,两年来**县选派了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县党校和县基层办等单位举办县乡党校师资培训5期,参加培训人数2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来更新老师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讲,通过充实、调整、培训和提高,**县县乡党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也比较高,并在大培训中发挥了作用。

(五)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三库"即:"师资库"、"教材库"和"案例库"。"一基地"即示范基地。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不仅是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县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了师资库。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的政治理论类师资库:一是科学术专家+县内科技拔尖人才的师资库,其中包括;聘请自治区、市的专业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老师,县内涉农部门专业科研人员;二是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师资库。目前,**县共有师资总库 1个(设在县委党校),县涉农部门、乡镇也建立了师资分库。师资总库共有师资305人,其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9名;科技专家150名;农村技术能手146名。

2、建立了教材库。**县县乡党校教材库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电教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县乡党校、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农家课堂、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等班资的重要。现共有教材 150篇,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县涉农单位+乡镇村三级教材库网络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基本上适应了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需要。

3、建立了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县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1-2个教学案例。一方面收集本县实用技术的、致富的成功典型,增强大培训的乡土内涵,既使广大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远有目标、近有榜样;又使案例成为大培训的"师资"。县委党校在教学案例入库之前,严格审核、修改,使教学案例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目前,全县入库的教学案例共50个。

4、建立了培训示范基地。**县的示范基地主要是以"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种、养殖大户"以及"种、养殖基地"为主。由于示范基地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非常受农民党员和群众欢迎,大家说,这样的培训有实效,管用。因此,对此类课程,群众踊跃参加,听课人数常常是大超预计的人数,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培训部门不得不安排群众轮流听课。但,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常有农民群众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参加学习。目前,**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0个。

由于加强了"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三库基地"的作用,逐步实行了资源共享和"菜单式"的教学方式。

二、**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县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县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教学实践经验欠缺。以县委党校为例,10名专兼职教师,30岁以下的2名,30-39岁的1名,40-49岁的5名,50岁以上的2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党校老师年龄普通较高,除了科技特派员这一部分比较年轻之外,实用技术课的老师年龄平均在45岁。相当一部份老师都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大培训的需要。由于乡镇党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涉农部门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这种开放型教学的需要。

(二)"三库"建设缓慢

虽然**县县乡党校的"三库"自20xx年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从"三库"建立的现状来看,县委党校的"师资库"建设初具规模,"教材库"和"案例库"则刚刚起步,不仅总量偏少,质量也不太理想。部分乡镇党校的"师资库"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资料,"教材库"和"案例库"基本没有建立。由于"三库"建设比较缓慢,信息资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办法欠缺

资源整合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也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由于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同,要求不同,再加上经费的问题,要想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县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确实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复培训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培训经费的浪费。有时也出现一些部门有较好的师资,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培训工作;而有的部门有经费,却因没有较好的师资,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力度不够

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乡两级党校在教学内容都有所拓展,但目前仅限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多,就业技能的培训虽也开展,但因经费问题,培训面不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仍不适应。

教学方法方面,这两年有所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运用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基地教学、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等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群众对"菜单教学"的方法比较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县乡两级党校目前还无法进行菜单式教学。

(五)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县县乡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近年来,县委党校的办学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培训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经费比较紧张,县委党校的教学设备还没能适应当前大培训的需要,一些原有的教学设备也开始老化。乡镇党校的教学设施更为落后,全县的乡镇党校大多只有教室和课桌椅,最近,组织部在各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解决了电教问题。至于其他设施基本没有。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来是困扰党校的问题。目前,县委党校除了日常的办公经费外,培训经费极少,要想改变党校设施落后的问题难度大。乡镇党校在这方面困难更大。

三、几点建议

从**县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兄弟党校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当前**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全县资源,构建大党校

搞好大培训,单靠县乡两级党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整合培训资源,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党校。在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以乡镇党校、村级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党员示范中心)为补充培训,充分利用部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把党校范围拓展到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屯,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居民、农村脱贫致富人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党校培训范围,在全县构建起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整合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农业、扶贫、畜牧水产等部门资源,依托县华虹丝绸股份、新宇兔业、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以及县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一些示范村,依托一些示范街道社区,依托一些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等等创建一批党校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党校培训面。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三库",增强大培训实效性。

资源的整合,仅靠县委党校,或者某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建议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

(二)把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大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县是一个农业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无疑是主力军,如何把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把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是今后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党校的农民教学培训要通过构建致富增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三个平台,着力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在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依托基地、依靠学校、紧靠中心示范户,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成为能够利用网络、电话等数字传媒的信息化新型农民。大党校对农民的培训,应定位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经济能人的培养并带动片和面的标准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要遵循"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分类指导,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要整合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乡镇等行政部门资源,多方协作,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中要侧重于实用、管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培训方式方面,应注意做到:

1、坚持几个原则

(1)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建立实用易懂的教材库,充分利用党校电教c级站的内容,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料,供党校培训使用,组织党校专职教师、乡镇及县直部门的有关人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撰写通俗易懂、学员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销售、法律法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跟踪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库。

(2)坚持"典型引路"的原则。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研究收集县内外先进典型案例,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县内案例,结合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编写案例,为培训工作提供分析、借鉴和参考,使培训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员在培训中对一些案例通过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深受启发。

(3)坚持可学可用的原则。建立辐射力强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中心户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场所,使学员身临其境、易学易懂。

2、做到几个结合

这几个结合是: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要从**县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和骨干的需要,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

(四)完善"三库"建设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整合培训师资,增强培训效果。当前,**县的"三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大培训、大党校的发展要求仍很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师资库。采取"内部挖潜力"合"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干部和党员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库。

2、完善好教材库。通过由县委党校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筛选各类适用教材,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事迹专题片等途径,健全全县培训教材库。

3、完善案例库。要注意总结本县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将先进事例编写成案例,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培训的关键。针对**县师资队伍的现状,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在县内,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定期抓教师的培训;二是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派教师到外地或大专院校学习;三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县乡党校条件,促进大培训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文4

 

 

整治重点

 

1. 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下同)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2. 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

 

3. 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4. 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5. 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员等组织的有偿补课;

 

6. 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处理办法

 

对查实的问题要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年修订)》(教师〔2018〕18 号)(以下简称《处理办法》)《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 号)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1. 学校组织有偿补课的,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 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受聘在培训机构补课、个人单独有偿补课的,对教师本人按照《处理办法》严肃处理。违规人员有荣誉称号的,要报相关部门按批准权限予以撤销,并取消相关待遇。违规人员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3. 有偿补课的违规收入在县(市区)教育局的监督下,全额返还学生家长。

 

4. 对一个年度内被查实三起以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学校,对学校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本地区、本学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坚决制止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2. 落实主体责任。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是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责任主体,各学校校长作为本校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责任,组织好调查、核实等工作。

 

3.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理性看待参加各类补课的作用,不盲目攀比,科学认识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文5

一、科学合理安排开学时间

根据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各学段学情,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时间作如下调整:

1.全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8月23日报到,8月24日正式上课。

2.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非毕业年级8月30日、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二、做好秋季开学准备工作

1.完善工作体系和制度方案。强化对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在属地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配合下,结合自身实际,适时更新完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晚)检制度(含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生晨午(晚、课前)检制度)、因病缺课缺勤登记与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度、心理咨询与干预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校外培训机构要结合实际,做好暑期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衔接,认真开展自查,排除工作盲点、补齐工作短板。

2.制定秋季开学工作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科学制定教职员工(含校内相关服务企业员工,下同)和学生开学工作方案,按隶属关系上报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并经实地验收合格,于开学前组织推演后,方可组织实施。

3.严格教职员工和学生返校报到条件。低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持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中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须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14天后,持健康通行码“绿码”及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报到;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暂不返校报到。

近期从境外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严格落实境外返x人员管控措施,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

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现为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暂不返校报到;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曾为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且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不返校,待治疗无症状并报学校批准后,可返校报到。对没有返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学校要掌握其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建立台账并加强教育指导。

4.坚持信息排查报送制度。坚持“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不得虚报、瞒报、漏报、迟报。各校开学前14天开始,每日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全面摸清、准确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所在地信息、假期旅历、个人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情况,建立师生健康台账。

5.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学校要充分发挥疫情防控指导员(校医)等作用,在开学前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医务、食堂、宿管、物业和安保等人员,分别开展体温测试、发热症状处置、宿舍管理、卫生保洁、食堂就餐、门卫管理等方面的疫情防控培训及应急处置演练,发放疫情防控突发事件明白纸,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并熟悉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校外培训机构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应急处置工作流程,遇突发事件按程序及时处置上报。

6.做好校园环境整治和物资储备。学校要严格按照《xx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完成对教室、办公室、公共教育教学馆室、食堂、宿舍、厕所、电梯、楼梯和扶手、浴室等重点场所的安全排查和卫生整治,保持设施设备完好,并组织开展全覆盖消毒。检查校园供水设施设备,配齐配足洗手设施。根据学校规模合理测算储备物资需求,备齐备足必要防疫物资,做好防疫物资登记、保存和使用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7.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社区(乡镇)、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

三、加强学生开学返校报到管理

(一)有序组织老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

1.制定老生返校工作方案。结合疫情防控实际,组织学生分年级、分班级,分期分批有序错时错峰返校,避免返校报到期间人员过于集中;制定旅途防护措施,推发给每位返程学生,指导学生自觉加强安全防护,并主动配合沿途疫情防控工作。校外培训机构要制定新进人员报到专项方案,与新进人员“点对点”建立联系,新进人员按规定方式和时间报到,不得提前到达办学场所,避免人员交叉聚焦。

2.做好学生返校日的组织与管理。严格管控校门,在校门口设置警戒线,设置体温检测点对所有入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健康码”和检测体温;家长及外来无关人员、车辆一律不得入校。学校要与家长保持通讯渠道畅通,精确统计到校学生人数,发现应返校而未按时返校的学生,立即联系其家人,有关信息及时上报。加强返校日当天学校值班值守,及时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3.做好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学校发现有发热、咽痛、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以及体温检测异常的学生,按照防控应急预案要求,第一时间将其隔离观察,依规妥善处理,并及时上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属地教育主管部门。

(二)细化新生报到流程

1.制定新生报到工作方案。有序组织新生分批错时错峰报到,做到“一校一案”“一人一案”。

2.落实新生疫情日报制度。釆用一对一、人盯人的方式,掌握所有新生假期流向和健康状况。将2020级新生纳入学校每日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机制,如发现异常,迅速上报。

3.合理制定新生接待工作方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交通方式及线路,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公路、铁路等主要站点建立学生离站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专门车辆接待新生到校,降低人员交叉传染风险。

4.做好新生报到组织与管理。严格管控校门,在校门口设置警戒线和体温检测点,对所有入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2020级新生进校一律核验身份、“健康码”和检测体温;科学设计“一站式”报到程序,细化新生报到注册流程,加强秩序管控,避免人员集聚;安排好错峰领书、进出宿舍、食堂就餐等相关事宜。

5.做好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发现发热、咽痛、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以及体温检测异常的报到新生,按照防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稳妥处理。加强学生报到期间值班值守,维护新生报到期间校园安全稳定。

四、落实开学后常态化防控工作

1.坚持校园相对封闭管理。进入校园必须进行身份核验登记、查看健康码和体温检测,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寄宿制学校学生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并告知家长,规划好出行路线和方式,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继续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缺勤人员及时追踪登记。

2.实行校内闭环管理。校园内以年级、专业、班级、宿舍为单位实行分区域单元管理,错时错峰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科学设置“一米线”,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校园生活轨迹全过程可追溯。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同一教学时段内生均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规定,确保不拥挤、易疏散。

3.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机房、报告厅、宿舍楼、食堂、公共浴室等师生教学、活动、生活场所及设备设施,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通风、消毒。宿舍实行封闭管理,学生进入宿舍需实名认证、体温检测,严禁串寝、串门。加强学校快递收发和外卖管理,设立校园集中存放点,加强存放点通风、消毒等管理。科学佩戴口罩。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但在封闭、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须戴口罩。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校开学前须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做好常态化清洁消杀,保持公共场所通风,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浴室等重点部位定期进行消毒检测;保持环境整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校外培训机构要规范环境、设施的消毒消杀。

5.加强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材物料进货渠道定期摸排和冷冻冷藏食品定期检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防范季节性传染病。加强疫情防控全员培训和宣传引导,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社会实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6.做好入学入园学生儿童疫苗接种和查验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动员学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和腮腺炎疫苗等呼吸道传染病疫苗,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降低与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

7.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和异常情况的,立即按照《xx省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指引》,启动应急预案。

五、统筹做好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

1.统筹做好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制定、有序实施新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教育教学应急预案。视疫情防控情况,统筹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方案,确保新学期教学如期进行,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学校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师资团队,均衡分班工作开展情况开学后报至属地教育主管部门。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各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加强招生管理,重点检查公办学校择校、民办学校跨审批地招生等违规情况;加强学籍监管,严禁出现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2.做好“零起点”教学等开学安排。各中小学要充分考虑今年的特殊情况,认真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所有年级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学校要通过集体备课、备课笔记检查、推门听课等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检查指导,在校门口以醒目方式公开承诺零起点教学,公布学校监督电话,形成有效监管机制。

3.全面排查校舍隐患。各级各类校园要在开学前,对学校校舍、在建工程等开展一次全面的校园内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点要加强对汛期期间受灾学校的围墙、校舍、生活区、教学楼、实验室、校内水电设施、校园周边山体等重要部位的检查巡查,并建立校园风险清单,实施销号管理,确保做到不留校园安全盲区和死角,确保各级各类校园安全、平稳、有序开学。

4.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在开学前,聚焦重点时段、重要节点、重点人群,会同辖区公安等部门组织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管理,防止宗教、邪教向学校渗透。以消防、食堂和食品、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校车、校舍及设施设备、防溺水等为重点,深入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5.科学组织开学典礼。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鼓励采取线上、户外、分批错峰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学典礼,减少人员聚集,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6.上好“开学第一课”。认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安全教育、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教育、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7.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对无故不到校上课的,要及时跟踪了解情况,经排查确定辍学的要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劝返复学工作。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持续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严防“疫后综合征”。完善心理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幵展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调整好状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

9.统筹做好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根据条件,分批次合理安排,减少聚集,逐步完成,保证实践类课程和活动开展时所需的防疫物资必须到位。校外实习实训,要与实习单位做好协调对接,并安排专人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妥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实习生的食宿住行等,尽量做到“两点一线”,做好师生安全防护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开学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坚持毫不松懈抓好校园疫情防控,稳妥有序推进幵学工作,确保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安全。

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实施方案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vamn”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对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通知》(新政教督﹝2020﹞7号)要求,伊犁州人民政府认真对照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自查。现将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底,州直有各级各类学校1380所,在校生625125人,其中少数民族503103人;专任教师42879人,其中少数民族22697人。幼儿园832所,在园幼儿134056人;小学365所,在校学生270482人;初中119所,在校学生114403人;高中27所,在校学生58144人;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1211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6444人;职业高中11所,在校学生376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461人;成人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509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305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629人;技工学校8所,在校学生5813人。州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共有33014人。

二、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伊犁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印发了《伊犁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18条措施》《自治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自治州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的具体措施》,压紧压实各类学校党组织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推动“七个全覆盖”落地落实。截止2020年7月底,州直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785个(党委1个、党总支32个、单独党支部625个、联合党支部127个),州直属中高职院校设置党委4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76个、党小组50个,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独立或者联合党支部的形式,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严格规范教材征订流程,认真落实自治区课程标准,在自治区中小学教科书征订目录范围内为学生征订配备教材,确保使用自治区统一确定的统编教材。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和教育重点工作情况。1.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稳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举办直属院校基层理论宣讲员大赛,加强宣讲员队伍建设。组织各类学校认真开展“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寒暑假前后师生集中教育等活动,切实引导广大师生强化党的理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二是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组织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学习、竞赛、征文、摄影书画展等活动。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目前州直创建部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校1所、自治区级2所、自治州级173所、县级263所。三是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微信等方式和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开展学习指导,推进“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四是积极开展苏伊两地学生“万里鸿雁传真情”书信交友活动,138所学校2000个班级1.5万名江苏伊犁两地中小学生在书信中讲述身边战“疫”故事和先进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团结友情。2.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一是为州直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辅导员)546名,覆盖率达100%。二是将青少年权益保护纳入年度普法计划。制定下发《关于深化自治州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牵手行动”工作的实施方案》,建设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7个、建立“青少年维权岗”,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禁毒宣传讲座、法治文化创建等活动,强化青少年法律意识。3.加强劳动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荐伊宁市、奎屯市、霍城县、新源县申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发挥劳动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4.全面提升各类教育质量。一是强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62所,农村学前教育做到全覆盖。严格落实《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加强幼儿园管理,提升保教质量。州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城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二是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州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实现了普职比大体相当目标。三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伊犁州已形成中高职融通培养、相互补充的多元办学格局。职业院校在校生近35000人,是“十二五”末的3.3倍。中、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四是扎实推进各类建设项目。到2020年,上级下达州直教育建设项目346个,资金投入37186万元。截止10月30日,项目开工率99.71%,竣工率67.63%。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城区学校拥挤现象。5.全力推进教育“扶智扶志”。一是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累计资助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万人次,资助资金3.47亿元,实现学前至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全覆盖,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二是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制定下发《伊犁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基层干部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测试标准》《伊犁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三年规划(2020-2022年)》,组织专人编写基层干部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读本》及教学指导用书,有602所学校2204名在职教师参与653个村(社区)的农牧民夜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教学,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基层干部群众国语测试培训工作。各类普通话培训班举办257期,参加培训16.5万人。近两年,参加推普宣传周活动的各族师生、干部群众达134万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师生和考生达1.25万人次,实现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

(三)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学校绝对安全。伊犁州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始终以高于社会面防控标准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选优配强17名工作人员组建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先后制定、印发各类工作方案和专项指令各10个、重点工作提示15期,编写《伊犁州疫情防控学校工作汇编》,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督导要点共计42项225条,指导学校推进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县市四套班子、乡镇党政班子、教育部门855名领导包联学校全覆盖。根据八项预警机制要求,定期开展教职工、学生全员核酸检测。春秋季开学前对3.6万教职工和44万学生进行两轮中药方剂服用全覆盖。安排1182辆专用车辆,组织3.2万名教职员工、2.6万名干部、志愿者和5385名公安干警对学生进行家校“两点一线”管理工作。投入1.18亿元建成室内洗手设施12063个、校外流转观察室1196个,选配专职校医1894名,夯实秋冬季学校防疫基础。2.停课不停学,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先后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疫情期间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等4个指导开展线上教学的文件,选派骨干教师承担自治区线上教学示范课12节,审核线上教学示范课35节。在“伊犁零距离”“伊犁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停课不停学”相关政策15篇。结合县域、乡村、学段特点,灵活选择线上教学方式,线上教学课堂收看人数达30.3万人。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分学段、分学科开展线上教学指导工作,建立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保障学校同学科、同年级任课教师网上进行交流讨论,提高线上教学质量。3.加强疏导,确保师生心理健康。遴选出82名心理咨询师开通心理援助咨询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电话咨询578人次,微信、QQ、电子邮件咨询646人次。

(四)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1.州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指标落实情况。2019年州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756568万元,比2018年增长5548万元,增长0.74%。2019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总支出的比例22.23%,比2018年增长0.28%。2.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情况。2019年州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含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601573人,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为1.26万元,比2018年的1.27万元增长-0.01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略有降低。主要原因是2019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数的增加大于教育支出的增长,导致生均支出略有降低。3.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情况。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事业费11555.46元,比2018年增加了955.78元,增长9.02%。

(五)中小学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伊犁州及时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师工资福利相关政策规定,按时调整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中小学教师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均比其它事业单位人员提高10%。义务教育教师岗位管理实行评聘结合,对已取得资格聘任的人员及时兑现岗位变动工资待遇。目前伊犁州直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照自治区绩效工资相关政策,2020年初对伊犁州直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进行了核定,绩效工资包含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六)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情况。1.印发《伊犁州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与各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伊犁州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责任书”,明确目标和任务,保证工作质量。2.印发《伊犁州中小学减负实施方案》,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学生健康体检视力监测,为保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3.开展视力“双随机”抽查,逐步配齐配足中小学校医1894人。4.常态化抓好“爱眼日”宣传活动,2019年州直学生近视率为21.45%。

(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制定《伊犁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强化责任、明确分工、协调配合。通过摸底排查,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案”的要求,逐一进行整改,积极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有治理任务的县市督促落实,全力推进。目前28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

(八)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均衡发展、质量提升工作推进情况。1.八个县市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三个县市等待国家认定。2.坚持科研引领,开展各级教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工作。每年举办“苏伊杯”教学能力大赛,各级各类录像课、论文、教学基本功比赛,网络与专题教研活动及“优秀教师乡村行”送教活动广泛开展,有效指导州直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和课改理念的准确把握。3.完善教研机构。建立州县两级教研工作体系,有条件的县市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如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其它县市在教育局内部设教研室(中心),开展教学研究工作。4.建立专兼结合教研队伍。配齐配强专职学科教研员,短缺学科选拔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一线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建立州级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5.提升教研队伍综合素质。聘请疆内外专家来伊讲学,积极组织教研员参加自治区级以上培训、赴先进地区学习,不断提高州直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九)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水平提升情况。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列入2020年州直部门单位重点课题计划,开展专题研究。鼓励引导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涵,目前合作企业达1014家,开设“德龙汽修班”“安琪机电班”“南岗化工班”等企业冠名班20个,引进企业开办“校中厂”38个。各职业院校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部门和市场人才需求,新设置专业14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858万元建设项目学校3所,投资2000万元的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实训楼项目、投资500万元昭苏县职业技术学校运动场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110名双师型教师开展专业技能研修,遴选出5个参赛团队14名教师赴江苏参加集训,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十)特殊教育资源优化情况。成立州、县两级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完成州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教育评估和安置工作,州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实施特殊教育项目6个,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学生福彩公益金生活补助51.4万元。新源县设置1所特殊教育学校。

(十一)规范民办教育学校招生管理情况。认真落实《关于伊犁州直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伊犁州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民办机构章程、教师、广告、教学班级、学科备案制度。严把校外培训机构设立标准,严格民办教育机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的流程和办理时限,通过随机抽取开展验收。坚持每季度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全面督查,对受到处罚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多部门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今年,先后约谈违规机构5个,通报处理3个。

(十二)消除大班额工作进展情况。伊犁州直自2018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11个,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249个,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起始年级无新增56人以上的大班额。高中阶段现有大班额23个,无超大班额。

(十三)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进展情况。自治州人民政府设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核定编制,稳定专职工作队伍,并聘任专兼职督学70名,每年将督导与教育重点工作相结合,实行专项督导与挂牌督导同开展,通过督导切实助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今年九月,组成2个督导组对伊宁县等4个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评价,在教师、学生家长等五个层面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全面了解4个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及时印发书面反馈意见,督促问题整改。

(十四)学校和网络安全防范工作落实情况。1.完善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扎实开展常态化、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师生规避灾险、自我防护、逃生自救等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落实校园封闭式管理。认真抓好“三防”建设,配齐安全防护装备器械,加强校园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3.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紧盯校园安全薄弱环节,落实消防日巡、月检制度,排查风险隐患;开展校园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对学校危化品采购、存储、使用、废弃和防护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抓好校车安全管理。4.强化部门联防联控。加强与公安、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护校安园”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校园周边上下学高峰期勤务和“护学岗”机制,确保校园内外安全。5.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安全领导机构,规定主要负责人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并设立专门管理人员,做到有人管、能管好。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州直共有2.7万名师生参与网络安全周知识竞赛,20万名师生参加宣传周的各项活动,积极倡导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结构性短缺依然严重,特别是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的任务艰巨。二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矛盾突出,特别是城市幼儿园不足,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城乡发展不均衡。三是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专业与课程建设滞后,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四是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四、改进措施

(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规划好“十四五”建设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改善办学条件。

(二)推进各类教育提质增效。着力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及办园质量,以优质资源促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合理规划和优化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生就学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好特殊教育,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增强教育保障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