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例6篇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文1

12月18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促进改革决定草案)和《关于修改〈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修改八件法规决定草案)。对促进改革决定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总的认为,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全会闭会后不久即作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决定,是落实省委决定对人大明确提出的任务的具体行动,是依照法定程序把党委决策成为国家意志的履职行为,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意识,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是必要的、及时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决定草案基本框架和内容也予以总体认同。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决定草案的有些表述方式和文字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关于对修改八件法规决定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总的认为,对八件法规作出修改,符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是可行的、必要的。12月18日下午,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了逐条研究,提出了修改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法制委员会提出的修改建议已于12月19日上午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主任会议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修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促进改革决定草案

1.关于条款划分问题。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决定草案条文设置比较细,有点分散,建议按调整对象予以适当归并。为此,建议把第三条和第四条有关政府职责的规定合并为一条;第六条至第八条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规定合并为一条;第九条和第十条关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制度保障的规定合并为一条。这样,经调整后,决定草案的内容整合成六条。

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点领域、基本原则的表述。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决定草案第二条内容主要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决定的重申性规定,没有必要过于具体,同时要突出人大决定的特点。为此,在文字上进行了提炼压缩,并将第二款和第三款内容进行合并;同时为更明确宣示法治原则,建议在第四款后增加“保证改革的合法性、有序性”一句。

3.关于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职责。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对个别条款顺序作了调整,并删去第四条第二款最后“试点成熟的改革经验应当及时向全省推广”一句。

4.关于人大职责。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决定草案对人大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也要提出原则要求。为此,建议增加一款,作为修改后的第五条第一款:“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工作机制。”

5.关于保障机制的规定。决定草案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本省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删去“责任豁免”以及之后的一句。此外,原第四条第三款的内容进行修改后并入到本款。本条修改后的内容为:“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大胆改革创新。本省建立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机制。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阻挠、延误改革创新政策措施的实施。”

此外,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还对决定草案的个别文字作了修改。

二、关于修改八件法规决定草案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文2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命题,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多维度明确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思维与大方略,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指明了时代方位、精髓要义、重点难点和路径方法。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新思维;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2-0018-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这个《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命题,明确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思维与大方略,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指明了时代方位、精髓要义、重点难点和路径方法。

一、从“六大体制改革”和“六个紧紧围绕”的总体布局上,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时代方位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全景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六大体制改革”的大格局思想,阐明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和巨大成就,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瞻目。”〔2〕用“六个紧紧围绕”的新部署,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总体思路,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起进行整体部署。这“六大体制改革”、“六个紧紧围绕”,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和整体部署,又是判断某个领域改革或某项具体改革时代方位的坐标体系。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总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更好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内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置入“六大体制改革”、”六个紧紧围绕”的坐标体系中,使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相融合,找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时代方位和角色定位,把握好方向、目标和路径。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具有整体性和协同性。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的自身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又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只有找准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时代坐标,认知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才能更好地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才能加强和改善党对改革的领导,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使各项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

二、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上,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精髓要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需求。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统领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我们应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引领,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战略高度,着眼全局,服务大局,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精髓要义。

一是牢牢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努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也是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同时指出:“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更加注重管理国家的效能,更需要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有效运转。”〔4〕由此可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在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是牢牢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本质和灵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主题和主线,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内在需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需要党的建设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来加以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制度更好地依靠人民群众治国理政,更高效更有序地为人民群众办事,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就是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依靠我们党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只有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把握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个精髓要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才能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资源和力量,也才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从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上,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科学、更完善、更规范,使我们党更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因此,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和着重点。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也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促进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更科学更完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和目标,标志着在治国理政中应具备“共治”和“法治”两大要义。治理并非单向的上对下,而应该是上下协同、共同治理、多种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并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形成治理的协作力和总体效应。这种共治的理念和方式,与民主集中制的要求高度契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高度重视法治问题,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需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要求,不断完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的体制机制。

四、从问题导向、倒逼机制上,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推动改革,除了运用正向引导的思维方法外,还有一种问题导向的倒逼思维也是常用的。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5〕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以党内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运用倒逼改革的思维,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有损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突出问题,这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一是围绕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目前正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深入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刹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得人心。要继续围绕这个重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二是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续保持“苍蝇”“老虎”一起打的高压力度。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强化制约,强化公开,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抓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解决简单以票取人的问题;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各尽其能、才尽其用。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四是改革创新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和吸引力,推动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制度保障。

五是改革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一些陈旧的运作模式,勇于探索符合基层党建规律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强城乡党建资源整合,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服务群众,使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践行群众路线、促进改革全面深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五、从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上,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要坚持“宪法至上,为本”的原则,从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上,确定主要改革举措,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完善。应把握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深入研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举措的可行性,使党的建设制度的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颁布了党的历史上的第一个党内“立法法”――《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并推出了清理党内法规行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又颁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对今后5年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确定了一批党内法规重点制定项目。《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党内法规五年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顶层设计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战略高度上,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新思维大方略。

同志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6〕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的规定和部署,对《领导干部培训条例》、《领导干部任免条例》等党内法规做出修订。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实现亟需的党内法规及时出台,配套党内法规更加完备,各项党内法规之间协调统一,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制约和监督,把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经验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成果,固化为制度,并体现在党内法规上,切实做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于法有据,入法有理,执法有序。

〔参考文献〕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人民出版社,2013.20,17.

〔3〕.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

〔4〕.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8.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文3

2014年初,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湖南改革方案之际,湖南省委、省政府即已许下庄严承诺――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郑重提出――真抓、实干、深改,向全省上下发出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开启了三湘大地改革新征程。

开局之年已走过,关键之年已扬帆。湖南不断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动力,充分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长株潭、大湘南、大湘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大板块竞相发展,一个正在崛起的中部省份,正在奋力谱写着中国梦的湖南新篇章。

历史选择:湖湘改革 敢为人先

湖南地处苗蛮、荆蛮之地,崇山峻岭,水急滩险。自古民众质朴倔强、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英勇无畏、刚烈不屈,具有一种血性意志和奋斗精神。战国末期屈原被流放到湖南,西汉初年贾谊被贬长沙,他们那种爱国忧民的情怀,给湖南人以深远的影响。两宋以来,随着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和儒学地域化,湖南人在思想文化方面开放包容、探索进取,逐渐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为特色的理学思潮。不屈不挠的血性意志,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经世致用的创新理性,相互交织、共同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究其精髓,就是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湖南有不少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大家。北宋时期道州人周敦颐作《太极图说》,他“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明末清初之际,衡阳人王夫之“以其坚贞刻苦之身,进退宋儒自立宗主,当时阳明学说遍天下,而湘学独奋然自异焉”。清代中期邵阳人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启迪人们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从实践创造的角度来看,在近现代史上,湖南英雄辈出,卓尔不凡。以谭嗣同、黄兴、蔡锷、等为代表的湖南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慷慨奉献,创造了感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业绩,写下了辉煌壮丽、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既是湖湘英雄,也是民族脊梁。从众多的湖南籍伟人、名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个共同点,就是敢为人先。

历史为三湘大地培育出丰沃的改革土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综合实力的大提升、城乡面貌的大改变、人民生活的大改善。30多年来,湖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发展路子。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展开;从设立开放开发试验区,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从建设“五区一廊”、“一点一线”,到“3+5”城市群发展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从“兴工强农”、“一化三基”,到推进“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湖南在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切合湖南实际的发展路子。30多年来,湖南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湖南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一批切合湖南实际的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湖湘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盎然生机迎接着新一波改革大潮的来临。

深改元年:蹄疾步稳 开局良好

2014年,湖南紧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步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省三件大事之一,蹄疾步稳,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良好开局。

改革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必须设置强有力的领导“中枢”。湖南省委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根据湖南实际设立了9个专项小组,全部由省委常委任专项小组组长。2014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就召开了省委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学习在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书记、省长基本上是逢会必讲改革,把改革作为去年全省的三件大事之一,亲自抓部署、亲自抓推进、亲自抓落实。其他省级领导也在不同场合反复阐述改革的重大意义,强调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2014年共召开7次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23个改革方案和文件,以省委、省政府、省委深改组、省“两办”及有关涉改部门名义出台的改革方案和文件共80个。2015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二天,又举办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专题研讨班。

2014年,是改革充分准备、奋力起跑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一是做好“管总”的顶层设计。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湖南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确立了“6个着眼于”的路线图、10个重要方面的任务书、3个实施步骤的时间表,确定了319个重点改革项目。二是做好“管长远”的顶层设计。根据中办印发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制定了《湖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确定到2020年全省重点推进347项改革任务,形成制度成果1002项。三是做好“管具体”的顶层设计。重视每一项改革的方案设计,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

2014年,改革任务艰巨繁重,件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场场都是难打的“攻坚战”。省委、省政府按中央统一部署,蹄疾步稳,把握改革次序,以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突出抓重点改革。确定并着力推进9大类48项重点改革任务,到2014年底,48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年度目标,并成功实现一批重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比国家统一部署提前三个月,成效显著,受到了总理的高度肯定;在全国率先出台了2014年《湖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目录》;“国企改革30条”,是继上海“国企改革20条”后出台的第二个系统性国企改革文件,等等。突出抓试点改革。确定了先行先试的15项试点改革。比如,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省直管县和扩权强镇等试点改革已出台实施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化扩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高校转型改革等试点改革已选择在部分地方和单位进行,取得了积极进展。

改革成效如何,关键在落实。2014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提出的“五个抓到位”要求,建立健全改革推进机制,以制度推进改革落实落地。一方面,合理设定各项改革年度目标。建立以目标管理为主要方法的考核制度,纳入部门和市州绩效考核,按目标倒排任务,用目标紧逼改革。另一方面,注重以制度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建立了“两规则一细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以及具有湖南特色的“两办法一规范”(《湖南省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动态管理办法》《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改革事项提请审议、文件备案、重要情况报告范围和流程的通知》)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在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

关键之年:乘势而上 破局有力

从“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确保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进入新常态下的湖南正全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关键突破。置身“一部一带”的湖南,能不能在关键领域获得“四柱八梁”的关键之为?这是湖南必须要用改革解答的发展难题,要用行动回答的重大课题。今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常态,科学谋划改革、强力推进改革,确保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

适应新常态,科学谋划改革思路。2015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思路。“一”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解决各领域深层次矛盾,引领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二”就是把握两个原则,即坚持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既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狠抓推进落实,又紧密结合湖南实际精心谋局;既针对发展问题大胆改革探索,又围绕问题解决评价改革成果。“三”就是推进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深入研究“三块短板”的症结,在推进相关改革项目中,围绕县域经济如何实现新发展、非公经济如何拿出硬措施、开放型经济如何形成新体系,大胆探索一些原创性改革举措。“四”就是促进长株潭、大湘南、大湘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发展,重点围绕突破四大区域板块发展来布局和开展改革试点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突出“两型”与“两优”(产业结构优、开放环境优)主题,重点在开放型城市建设、自主创新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大湘南地区突出“承接”与主动“对接”主题,重点在湘粤经济合作、飞地经济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大湘西地区突出“扶贫”与“脱贫”主题,重点围绕以精准扶贫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开展改革试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突出“生态圈”与“开放圈”主题,重点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扩大开放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五”就是激发投资、市场、消费、开放、创新活力。激发投资活力,重点围绕拓展城镇化投资空间、产业化投资空间、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推进城市管理、农村土地、户籍制度、飞地经济、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重点围绕形成政府规矩、市场规则、企业规范,推进权力清单、工商、信用、价格、国企等改革;激发消费活力,重点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创造消费供给、拓展消费边界推进社会保障、现代服务业等改革;激发开放活力,重点围绕建设开放区域、形成开放体系、创新开放政策,推进金融、商贸、物流等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重点围绕培育创新主体、激活创新机制、促进创新发展,推进创新创业、科技体制等改革。

适应新常态,突出抓好改革重点。总的改革任务,就是《湖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明确2015年要推进的227项改革任务。重点改革任务,就是今年《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中确定的9大类65项改革任务,《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中确定6个方面31项改革任务。具体来说,经济体制改革16个方面,主要包括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价格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改革。农村改革5个方面,主要包括推动农业发展体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等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6个方面,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行政机构改革7个方面,主要包括推行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6个方面,主要包括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完善立法咨询专家库和专家论证制度、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推动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等改革。文化体制改革6个方面,主要包括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9个方面,主要包括在部分市县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和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改革试点、推进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5个方面,主要包括深化党的思想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5个方面,主要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健全我省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制度、依法依纪加强和改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省一级纪检机构“全覆盖”等改革。

适应新常态,强力推进改革落地。坚持“六化”并举,强力推进各项改革。一是项目化管理。就是把改革事项细化为具体项目,并将项目细分为“审议项目、报告项目、试点项目、评估项目”,年初就明确哪些改革项目需要提请省委深改组审议、哪些应当报告、哪些需要开展试点、哪些需要进行评估,实现计划在先、要求在先,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课题化研究。针对中央改革工作部署、湖南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提交研究的重点事项、开展评估的改革项目,运用社科院、高校以及专业研究机构等方面专家和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开展课题调查研究,开展项目论证,提出决策建议。三是目标化紧逼。对全年改革任务实行倒排到月,把重点改革项目和试点改革项目分解到月,形成可考核的数据指标和成果形式。改革项目责任单位每月定期开展总结自评。同时加强改革专项督察,形成推进改革的内外双重压力和动力。四是全程化监测。充分发挥“动态管理机制”的作用,落实“图、表、书、报、库、单”(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改革通报、项目库、评估单)六规章,对改革项目进度和完成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每月通报。五是规范化调度。每月对改革项目进行调度,建立“三个一批”(一批走在全国前列、一批形成湖南特色,一批取得创新突破)调度会,定期对“三个一批”改革项目进行调度。六是信息化支撑。建立“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咨询及信息管理系统”,将中央决策指示、会议精神,外省市区最新改革动态,全省改革项目数据监测、进度跟踪、调查研究、参谋服务等集于一体,着力推进改革信息化、便捷化。

展望未来:百舸争流 破浪远航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文4

梳理公开资料可发现,党中央或者国务院层面专门成立改革类的领导小组等机构,已不是第一次。它们多在涉及攻克关键性的改革任务时出现,专门解决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只是,以往“中”字头、“国”字头的领导小组等改革机构,多解决具体领域的问题。如经济、司法、医卫等。这次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则“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此前非常罕见。

体改办涉部门最广

通过设置专门的改革机构来完成重大、重要的改革事项,目前已成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周望,对类似的问题颇有研究。

据他不完全统计,194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设立过多种改革机构、小组。比如,“中”字头的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小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等,“国”字头的有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务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等。

其中,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历史上牵涉领域最为广泛”。1980年5月,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务院组建了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由时任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兼任主任职务。

约两年后,五届全国人大决定,体改办升级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家体改委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拟定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统一研究、筹划和指导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撤销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设置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简称“体改办”)。时任财政部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的刘仲藜是主任。

2002年,任职体改办主任两年的调任海南,主任职位一直空缺。一年后,体改办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立背景:

多在重大会议后成立

周望认为,从“体改委”、“体改办”,到“发改委”所承担的实际改革工作来看,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

政治、司法、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是通过建立专门性的改革领导小组来实施。如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等等。

改革小组的成立,往往在党中央重要会议之后,或涉及到要攻克关键性的改革任务。“通过搭班子形式,加强攻克难关的组织保障。”周望说。

比如,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落实这一战略部署,2003年4月,中央政法委员会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建议的请示》。同年5月,中央组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而2003年组建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也是为了贯彻实施十六大报告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的战略部署。

对于医疗、教育等民众改革呼声迫切的领域,国务院则分别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

机构特点:

领导组长等不乏常委

涉及改革的领导小组等机构级别一般较高,多是部级、“超部级”。组长不乏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或副总理兼任,具体工作由相关部委牵头实施。

比如,2008年12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时的组长,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几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前后担任过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赖静萍认为,改革机构小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部门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效率,因此其组长、组员的层级很高。

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组员名单尚未公布。

前日,曾三次参与起草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决议的高尚全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向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建议,由总书记任组长,国务院总理任副组长,中央和国务院相关负责人组成。

小组任务:

改革设计必不可少

各个改革领导小组,在改革的设计上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和影响。

“比如,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是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小组所提交的《关于党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报告》和中央书记处制定的《党中央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的。”周望说。

但他们的首要任务,则是专门解决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这其中有涉及全局性的改革任务,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司法、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涉及的改革议题又往往比较敏感。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于2004年底出台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涉及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和完善司法干部管理体制等等。

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控制医药费用等方面获得突破,是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诉求。

周望认为,以往的改革领导小组,仍然是比较单一的改革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显然是基于顶层设计的通盘考虑,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方面的改革工作全面统筹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展望:

未来或设深化改革督导组

十八界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四个方面。

督促落实这一方面,成为关注焦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即便改革有顶层设计,但如果没有高层强力推动,恐怕政策依旧很难落实,毕竟很多改革涉及了政府自身改革。

“这一次中央下了决心,都要一一落实,监督检查”,张卓元称。

张卓元提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分税制,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专门去找18个省份负责人一个个谈,后来政策落实效果不错。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周望则分析,未来不排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采用类似于“中央巡视组”的做法,派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督导组”到地方督促改革政策的执行工作。

链 接:

部分改革领导小组

2003年成立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003年成立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08年成立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10年成立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部分撤销的领导小组

1986年成立 撤销年月不详 国务院外贸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1986年成立 1998年撤销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1987年成立 撤销年月不详 国务院物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1994年成立 1998年撤销 国务院外汇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

1994年成立 1998年撤销 国务院财税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

2001年成立 2008年撤销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2003年成立 任务完成自动撤销 国务院电力电信民航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文5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宣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现在,我们党和国家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根本动力在改革,根本出路也在改革。应当说,经过35年不平凡历程,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推进改革,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实施改革,考验的是我们党的决心、智慧和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实十要求,重点研究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作出的主动选择,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改革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改革政策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研究部署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就力度来说,《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既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又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就广度来说,《决定》部署的改革不是单项的改革,而是全面的改革,是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有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际上是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都包括在内的改革;就深度来说,《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破瓶颈,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完全可以说,《决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揽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和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为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如果说《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和纲领,那么重要讲话就是动员令和方法论。贯彻落实好《决定》和讲话精神,把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不断推向前进,必将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必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深远影响。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实践经验证明,每逢中央重大决策,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对于把中央决策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好宣讲活动,是推动全会精神走进群众、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的迫切需要,是凝聚改革共识、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迫切需要。现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普遍期待对全会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广大干部群众对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十分关心,有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疑虑,确实有必要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们的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这样才能在深化改革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中央宣讲团成员到全国各地进行示范性宣讲,有利于推动全会精神更好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有利于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宣讲团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行动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做好宣讲工作。

二、牢牢把握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全面准确、科学严谨地宣讲全会精神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释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会精神内容十分丰富,开展宣讲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做到全面准确、科学严谨。

1.讲清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的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作出一系列深刻论述。我们开展宣讲,就要紧紧围绕这些论述,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讲清楚讲透彻。要深入阐释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自觉;深入阐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阐释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清楚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才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才有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才有今天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深入阐释实现十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

2.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入阐释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党、国家、社会各方面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和目的,深入阐释如何引导和推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深入阐释如何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入阐释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阐释如何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地通过创新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依靠力量,深入阐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扭住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3.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可以说,这些重大部署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又是着眼长远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实践发展的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好宣讲工作,要全面准确宣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举措新要求;全面准确宣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新举措新要求;全面准确宣讲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新举措新要求;全面准确宣讲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解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举措新要求,深入阐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准确宣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新举措新要求。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和认真落实这些重大部署,全面深化各领域的体制改革,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4.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领导水平。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做好宣讲工作,就要深入阐释如何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入阐释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阐释如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深入阐释如何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更好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改革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党的制度建设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

5.讲清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的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既包括思想认识、思想观念要求,又包括改革方向、改革方法要求,对于我们落实全会精神、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做好宣讲工作,要认真落实这些重要要求,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大胆探索实践,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统筹协调,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整体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衔接,着力提高改革的整体效果;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具体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对认准的改革目标,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拿出自我革新的改革勇气,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优良作风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三、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圆满完成全会精神的宣讲任务

宣讲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央的要求很高,群众的期待很高。希望宣讲团的同志们认真总结运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既全面准确阐释全会精神,又注意宣讲艺术,用一场场精彩的宣讲报告,给人以思想启迪,给人以精神鼓舞。

一要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宣讲好全会精神,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学深、学透。对全会文件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宣讲团成员要利用好集体备课的时间,原原本本地学习全会《决定》,学习的重要讲话,细读深读,真正做到了然于胸、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为宣讲打好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基调导向。全会精神涉及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要把握好主旋律、主基调,确保宣讲全面、准确、权威,防止片面性、简单化,防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末倒置。要强化导向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三要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政策举措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干部群众十分关注,有很多问题要询问,有很多情况想了解。宣讲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重点阐释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把中央的精神讲透彻,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说充分,帮助人们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要注意广泛收集、认真梳理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阐释、深入分析,既讲清楚是什么、又讲清楚为什么,既讲清楚怎么看、又讲清楚怎么办,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引导干部群众理性认识、客观看待,形成推进改革的共识。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范文6

一、内容权威,展示了主要领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局面。4篇述评围绕改革主题展开,内容囊括经济领域、民主法制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内容。述评说,“根据中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注册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全社会高度关注、各方面抱有急切期盼的问题,研究出台了政策措施和制度文件,有的还作出了法律决定。”“规定动作”有章法,“自选动作”有依据。各部委纷纷行动,中央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对涉及的49项改革任务逐项深入调研论证,拿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倒排时间节点进度。其他部委结合各自工作纷纷出台改革举措。

二、亮点鲜明,集中展示改革探索新进展。述评用大量篇幅鲜明展示“从中央到地方,行动迅速改革出实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改革让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三方面的“改革亮点”,充分报道了发挥市场作用、让改革充满活力的目标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总体改革牵引作用的顶层设计的内容。“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已出台改革性文件100余份。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已出台200余份改革性文件。”“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到约400项。”“2014年1月13日,民营企业盈济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工商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注册成功。自贸区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准入门槛低了,办事效率高了。以前注册一般要一个月左右,现在从交齐材料到办成企业只用了两天时间。”这些深化改革的亮点,均为人们津津乐道。

三、突出“深水区”“啃骨头”特点,启迪深化改革智慧。述评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越是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就越深。新一轮改革改变了过去仅限于单项领域、局部地区‘碎片’式设计,而是以自下而上的问题为导向,切中了时弊、击中了痼疾。当前,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必须要建立缜密的制度,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排除个人主义、长官意志、瞎指挥。”“简政放权,放得下还得管得好。如何协调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考验着新一届政府。”其中谈到:如何不断缩小人大的“实际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落差?如何使代表真正完成从“荣誉称号”到“法定职务”的角色转换?如何逐步扩大公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如此等等,许多深水区改革难题,拷问着人们,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摆在面前,需要我们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