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例6篇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1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与规范化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不断完善财政政策和制度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尤为重要,而整个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应当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策略去进行创新优化,进而创造出良好的财政税收环境。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有诸多问题,例如财政税收控制管理力度不够,财政税收监督监管的问题等,在当前时展的背景要求下,我们必须站在大局的角度,以我国的实际国情为基础,实现健康稳定的财政税收发展,不断加强我国财政税收的体制改革。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当下,在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有尚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利用不合理的财政税收资源,这些问题都从多方面制约着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发展,甚至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积极稳妥的推进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及时发现财政税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财政税收管理[1]。

(一)财政税收控制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控制与管理应当从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让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管理更加稳妥,进而确保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2]。相关管理人员能够贯彻落实行政管理以及业务的总体战略,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管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创造更加良好的财政税收控制管理环境。而当下的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相关的原则性问题,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并未深入贯彻,也没有切实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整个财政税收管理过程显得相对松散,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果也相较低下。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确保整个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满足相关管理控制的标准。

(二)财政税收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进行财政税收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当从不同的管理监督机制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推行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3]。而我国当下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运行却并非如此,很多财政税收管理队伍尚未稳定,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十分匮乏,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让整个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具备良好的规范性,确保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受到实时的监督与监管。

(三)财政税收民主管理缺乏完善

在进行财政税收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将政务情况进行公开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充分透明的政务工作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4]。当下,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进而为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模式创新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民主理财以及财务公开等制度应当作为财政税收工作民主管理的出发点,依然要以实际国情为基础来稳步创新财政税收体制管理工作,实现财政税收工作的综合性管理,将民主的管理制度切实贯彻落实,将民主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模式创新的要点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还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财政管理思想角度,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5]。

(一)积极建立分级分权财政机制

想要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的优化就必须要通过改革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分级分权管理,这样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管理,只有积极的建立起分级分权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才能够为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将分级分权制度与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改革紧密连在一起,正面当下财政税收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用分级分权管理去有效应对,才能够让整个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符合整个财政税收综合控制管理的标准。同时,要以财务管理的压力控制为出发点展开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将统筹管理的力度不断强化,确保财务管理的压力能够被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有效的应对,监督管理财政税收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展财政管理工作。

(二)健全转移支付体系

转移支付系统需要不断健全,以满足转移控制管理的需求,创新优化支付方式。财政税收支付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以稳定、可靠的资源为基础,对相关资金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确保支付功能可以满足各种财政税收工作的需求,助力财政税收工作的创新,使财政税后资金的综合利用水平得以提升,打下良好的合理配置财政税收资源的基础。健全完善转移支付体系还需要依据税收支付的总体结构,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增值税分享制度,以资金分配体系的管理要求为标准来创新建设财政税收体系。

(三)创新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财政税收体制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有效的责任制度去进行维护,并且以财政税收支付模式的需求为标准[6]。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让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关于财政税收的监管力度,将地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逐渐的规范化,全方位的创新财政税收的控制和管理。改革应当站在宏观管理的角度去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改革,只有从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够实现整个财政税收工作的创新,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控好大局观,确保对于财政税收的改革能够满足各项服务管理的需求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此外,财政税收的优化管理还要与制度体系建设紧密关联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也预示着我们应当在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的同时建立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为财政税收优化控制提供保障。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模式创新策略

面对当下的经济新常态的财政税收改革工作,我们还应当从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将财政税收的综合管理水平进行逐步提升,创造良好的各种制度规范化运行环境。在整个过程中,综合控制管理是财政税收规范化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拥有良好的综合管理控制是财政税收规范化运行的前提条件,财政税收规范化管理还应当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财政税收的长效发展。

(一)财政税收支出管理规范化,创建财政税收支付新环境

我们要站在不同角度去应对财政税收支出规范化管理中的各种问题[7]。首先,我们要高度融合财政税收支出管理与支付环境,制订出一个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战略目标,深入贯彻到财政工作的各项细节中去,让财政税收的收支管理在规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其次,要对自主性财力在财政税收规范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积极推进自主财力控制,创造良好的财政税收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氛围。最后,还要充分融合财政税收控制管理与财政税收模式优化,建立起良好的战略管理环境,进而不断地推动财政税收综合性控制工作,并且要不断加强对其的引导,确保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积极稳定的进行,确保财政综合控制管理的要求能够被财务模式满足。

(二)解决财政收支矛盾

对于财政收支之间存在的问题,在推动财政税收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对,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财政收支工作的实施,进而确保相关的运行需求可以被财政收支所满足,不断提升财政税收的综合管理水准,保障新型管理模式的形成以及创新。在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过程中,财政模式的控制应当是整个工作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来推动整个财政税收的各项优化工作的开展。加强财政收支两方面的工作,用增收模式来带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具体分析相关的债务状况,并针对性的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机制,将控制债务的能力进行提升,让每一种税收类型都能够形成与其相对应的收支渠道,全面的推进财政税收工作,逐步实现财政税收管理模式的创新,确保能够高效的控制财政税收的运行。最后,确保财政税收体制的可行性应当是财政税收规范化进程中的重点,因此,要保证征缴力度以及方法,确保能够与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接轨,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2

我国财政的主要来源是财政税收,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财政收入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财税种类较多,给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税收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1994年的分税制管理体制改革到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坚持的是“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原则,也就是说,是由中央统一领导整个税收管理体系,并赋予地方下级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力,体现的是税权集中、税法统一的特点,这样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有利于中央的统一领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应该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进行创新,例如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政府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方向转变,不断优化预算管理体制,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促进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

2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财政税收监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需要健全的监管体系来保证,然而随着我国社会机构深化改革的不断加大,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监督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并没有加大对财政税收的监管力度,大幅度削减了财政税收监管队伍的力量,甚至减少了财政税收的监管费用等,这就直接降低了财政税收监管队伍的力量和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监管的水平。同时,有的地方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强加干涉财政税收的监管工作,给财政税收监管部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监管部门的顺利工作。有的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管机构,而是简单地交给相关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管,也就没有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和投入大量的监管经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税收监管的力度。

22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体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并不够完善,因此也就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预算体制覆盖率较低是其中的主要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收支工作并没有覆盖到财政预算当中去,在预算体制的执行过程中也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很多预算的考核和审核大多数都是走形式,这就直接降低了预算管理体制执行的效果,同时也会逐渐降低预算管理机制的公信力。

23缺乏完善的财税法律制度

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顺利运行要依靠完善的财税法律制度,但现阶段我国关于财税管理的规章较多,在实际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的自由权较大,直接导致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工作时的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到财政税收执行部门的权威性和公允性。同时,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系统,这就造成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比较松散,加大了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难度。

3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31建立健全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地方的管理者要认识到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要设立专门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地方的管理者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税收监管制度,不能滥用职权对财政税收监管工作进行过多的干涉,保证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税收监管工作结果的客观性,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预算委员会,严格落??预算管理责任制,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其次,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应该根据不同经营特点来选择出不同的编制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预算项目之间的相互协调。企业在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之后,也要严格按照方案来执行,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最后,为了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管理层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员工严格地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认真地完成预算管理工作,领导者要细化预算管理的执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来进行工作。

33不断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

要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科学性,要有健全的财政税收制度来进行指导,因此就要建立起比较系统的财政税收制度,这样既能够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细化,又可以从整体上掌控全局,这样就可以保障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收与支出管理的范围,对税负比例进行明确,提高对社会服务方面和公共设施方面的税收支出,这样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34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不断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相关部门要聘请一些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及时地更新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最后,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要从实际的工作中总结经验,虚心地学习先进的财政税收管理理论,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同时也要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要在遵纪守法、恪守工作准则的原则下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3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2009年6月,财政部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在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这次改革不仅是财政管理层次的调整,更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前奏,是一次大规模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其利弊得失,趋利避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1.县乡财政困难。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县(市)一级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很多县(市)要依靠省财政的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县乡财政困难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注入了动力,通过减少财政和行政层级来降低行政成本、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共识。

2.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弊端。我国目前实行的市管县体制是1982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市管县体制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管县的财政体制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已经不适应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首先是经济利益的矛盾。产生这个矛盾的主要根源是地级市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属于“弱市强县” 型财政,加上有些地级市管辖的县数量多、人口多、面积大,市带县带不动,市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很难有大的倾斜、扶持和帮助,相反甚至要依靠县的贡献来投入市区建设,县域财富向地级市日趋集中,很多比较穷的地级市事实上成为县域经济的“抽水机”,出现了“市刮县”、“市挤县”的现象。其次是城乡关系的矛盾。市管县体制本质上是“重城市、轻县乡”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却抑制了县乡的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地级市的工作重心一般都放在城区而不是县乡,市级财政侧重于市区的发展,县乡地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地级市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所辖县的资金,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三农问题积重难返。

3.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带动行政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五级,即中央、省、地市、县和乡,而国外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三级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过多造成我国行政成本过高、财政养人过多和行政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减少财政管理的层级,实行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政体制的扁平化。通过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来带动行政体制改革的扁平化,实行中央、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1.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4

关键词:新财政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引言

新财政体制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在该背景下,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改革计划,满足相关要求同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单位更好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面对的问题

1.财政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顺利运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财政体制下,要求行政单位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将此落实在实处,以适应时展变化。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行政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中,并不具备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无法满足新财政体制的要求,影响行政单位整体发展。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受工作经验与专业能力影响,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在不健全的规章制度下,不能有效完成工作,会出现一些资金管理工作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的行为,直接影响单位发展与运行。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重视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利用此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果。

2.预算管理存在问题预算管理工作,是保证行政单位资金充足与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行政单位可以利用预算管理约束财务行为,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者利用不充足的问题。就目前财务工作情况来讲,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不深刻,缺乏针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展示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内容与方式,从而影响单位的资金应用。此外,有的行政单位则是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执行力不到位,无法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发挥预算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影响行政单位形象。

3.工作体制有待完善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体制与新财政体制出现不符的问题,无法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完全呈现出来。在经济高速发展下,行政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资金交往也越来越多。由于财务数据的增加,无形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压力。因为不完善的工作体制,无法展示出行政单位真实的资金情况,引发业务工作中的资金隐患。在新财政体制下,需要对工作体制进行完善与创新,根据财务政策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工作制度,以此保证工作顺利运行,以提升行政单位工作质量。

4.工作能力有待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是影响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在新财政体制下,由于工作人员对新制度不理解,仍采用传统工作方式进行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财务工作效果。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工作,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为了适应财政工作的发展,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仍需要提升,学习专业知识,优化自身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1.健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若想提高整体工作效果,应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意识到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基础。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现代的行政事业单位应相应国家号召,加强对自身运行情况的分析,在传统财务管理制度上完善,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利用一套完整的规则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内容,促进行政单位工作开展。此外,建立监督体制,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向行政管理人员汇报财务情况,为业务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避免出现资金不足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工作有效性,促进行政单位健康发展。

2.创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具有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提高行政单位综合实力的作用。传统财务管理中,忽略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实施。新财务体制下,应重视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以此提高工作效果。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前,应对行政单位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实际运行情况与财务状况,根据此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合理使用与分配。当财务预算制定后,则根据此开展工作,不可以随意更改预算内容,以此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约束。同时,应对财务的支出进行明确的规定,围绕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支出管理,明确企业支出内容,保证工作的有效性。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果,提高整体工作有效性。行政单位运行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相关要求,实现专款专用,资金合理分配,利用此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3.转变工作理念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其财务管理工不仅影响自身发展,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提升,解决传统工作中不重视的问题,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为企业财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以此提升工作效果。财务管理工作,是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存在问题进行改革创新,以此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价值。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转变其传统工作理念,使其学会利用新财政体制解决问题。利用培训活动,引导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学习新财政体制相关的内容,丰富其专业素养,为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引导,鼓励其自主学习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充实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4.强化监督监管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一支专门的队伍,用于财务部门检查工作。以内部审计部门为例,该部门成立后,主要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工作,对工作流程、管理过程、财务支出与收入等进行全面管理,以保证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在新财政体制下,监督检查部门成立非常必要,可以避免不法分子利用财务管理漏洞进行不法行为,同时能够控制徇私舞弊的问题出现。因此,在行政单位运行中,应加强监督管理队伍的建立,以此实现对工作开展的监管,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5.融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较多的财务信息,若是以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数据丢失、数据信息遗漏等等,影响财务工作进行。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解决传统工作中存在问题,能够将财务数据完美的呈现出来,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财务管理中,通过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创建财务管理平台,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加强财务管理平台的建立与创新,将财务工作透明化,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为各部门工作开展提供便利,促进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果,对单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解决传统工作数据运算不准确、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有利于乡镇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

6.完善工作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若想更好的适应新财务体制,需要对工作体制进行完善,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建立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完善财务工作聘用制度,以此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工作人员是制度落实的载体,也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当聘用制度得到提升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高,无形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制定科学奖惩制度,利用此激发工作人员学习意识与专业提升意识。加强对工作体制与各项财务工作制度的完善,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以此提升单位的资产值。通过工作制度的完善,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行政单位工作内容,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5

一、实现依法理财,必须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1.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建设法制财政,有助于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财政的基本职能是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财务保障。作为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在整个社会利益分配中属于主导地位,直接决定或影响各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和强制性也决定了财政工作必须以国家法律的依托,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因此,财政活动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国家理财,必须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综合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财政,从而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建设法制财政,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财政法制工作,尤其是财政立法工作,应当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财政法制工作的基本职责就是在保障人民权力的同时,运用税收政策和财政法律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变化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有效推动和协调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因此,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理财,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3.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建设法制财政,有助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必须遵循公平、公正、法制等市场经济基本通行的规则,也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因此,财政工作的法制化是建设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依法理财,是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途径。

4.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有助于实现财政职能,保障财政部门依法履行其职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筹集资金、调节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功能。而财政筹集资金的措施要以法律制度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应当以法定规则为基础,调节收入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要依法进行。由此可见,实现财政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法制财政。要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以法制规范和保障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以法制规范和保障各种利益关系的确定与调整。因此,加强财政立法工作,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对于部门立法中不合理的减收、增支内容予以抑制,从法律的角度为实现财政职能把关。

5.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管理,就是要健全涵盖财政收支各环节的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完善、规范财政管理制度和办法,实现财政管理和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严格财政管理与依法理财是紧密相联的。无论是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监督的力度,还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都必须依照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运用法律手段,将法治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才能确保财政行为规范化,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财政法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法制建设的加强,国家虽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财政法律,但目前现行有效的财税法律仅有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一些基本法律制度,如财政基本法、税法通则、财政监督法等还没有制定,在现有的财政法律中,除会计法、税收征管法已重新修订外,其他法律不同程度地存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财政行政法规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不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既导致改革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又可能造成财政行政行为违反现行法律。

2.财政法律制度总体的立法层次比较低,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在财政法律体系中,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过少,大多数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部门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效力层次较低,由于没有财政基本法,很多法律、法规都涉及财政税收问题,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对同一问题的规定有时不一致,给执法造成很大困难。例如农业法、教育法、科技进步法、义务教育法、体育法以及计划生育、卫生、环保、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行政法规,都具体规定了有关经费必须占财政预算的比例或增长幅度的内容,加大了预算法的执行难度。对于一些地方财政来说,由于财政困难,在执行时就无法做到同时兼顾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了预算法,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财政投入的要求就无法达到。在财政法律体系中,由于财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层次低,透明度不高,给执法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产生了下位法与上位法相矛盾,下位法取代上位法的现象。

3.财政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我国现行虽有一定数量的财政法律法规,但有的立法相对滞后,有些规定比较笼统,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有些立法比较注重对财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充分,有些立法对行使权力主体的职权规定得具体,而对其应承担的责任则规定较少,缺乏监督等。

4.财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随着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和财政法律制度的逐渐增多,财政执法任务也在增加,对财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能力与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总体上财政执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执法中不合法、不适当的情况一定程度地存在。执法不合法主要表现为: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超越职权实施执法行为,该履行的法定程序不履行或履行不恰当,适用法律不当等;执法不适当主要表现为:执法标准不一,有失公正,不适当的方式,给当事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等。这些问题表明,规范执法,依法执法,加强执法监督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法理财面临的重大课题。

5.法制意识、依法理财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的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财税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推进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进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时间还不太长,在财政工作中,不符合依法理财要求,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在管理上重分配、轻监督、避程序的问题仍然存在。在社会环境中,由于公民的整体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在对有关财政法规的执行时有意或无意逃避财政监督,违反财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理财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通过加强财政立法,建立健全财政法律体系,严格财政执法,完善财政执法监督,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为财政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建立健全财政法律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立健全财政法律体系,就是要加强财政立法工作,建立门类齐全的财政法律体系。因此,完备的财政法律体系的框架是制定财政基本法,再分层下设若干个单行法律、行政法规与规章,包括预算法、税收征管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会计法、财政监督法等以及法规、规章,由财政基本法统领,各司其职,结构上各法之间、法与法规、规章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当前财政立法中应尽快研究财政基本法律制度,对财政立法的原则、立法体制与管理体制、财政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等做出规定,并协调现有法律体系中法与法、法与法规、规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修订完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和各主体税法以及财政监督法等,并对经实践证明已经成熟的改革成果,尽快以法律程序固定下来,形成不断完善的财政法律体系,使整个财政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与财政法律相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地方财政法规,规范地方财政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

2.加强财政立法工作,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在立法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政立法要与财政改革进程相适应。财政立法应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转变立法观念,正确解决立法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做到财政立法服务于财政改革。二是加强财政立法预测、制定立法规划。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是做好财政立法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立法预测,制定中长期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地确定立法项目。三是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保证财政立法的统一。在制定财政法律时,应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地方和部门在制定财政法规和规章时,应把国家利益、整体利益放在首位,避免不适当地强调局部利益和权力,保证财政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四是妥善处理立法的现实可行性与适度超前性的关系。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范文6

一、我国财政预算及管理现状

建立财政预算基本框架,预算编制实行精细化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得到有效规范,确立了科学的财政预算支出定额体系,有利于财政预算编制向科学精确化发展。但是,财政预算编制缺乏有效的部门沟通,不了解实际需求,预算编制时间较短,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财政部门及相关单位核定财政预算时,缺乏科学公正的计划和依据,不利于财政预算的科学合理化发展。

财政预算已经全面向人大公开,随时接受监督,并且及时准确向下级有关单位进行公开批复。财政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能够将基本支出按不同标准和项目核算,财政项目支出实现了有据可循。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财政预算在公开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行政单位时有存在不公开财政预算相关信息的现象,造成了公开范围不广泛和公开深度不够。

目前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处于探索阶段,诸多问题显现出来。财政预算及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并且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形式较为单一。现阶段政府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滞后特征,工作重点和工作范围不明确,不能客观有效的反映部门财政预算绩效水平的真实性。

财政部门根据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要求,结合了公共财政管理的相关需要,依托信息平台系统进行了财政管理相关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建立健全,将传统分散,各自独立的财政预算业务管理系统整合成一体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有关政府财政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基本财政预算业务信息的实时和充分共享,提升政府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有利于相关预算单位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现阶段的财政一体化系统良好,但是现实中也存在相关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缺陷。

二、我国财政预算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某些部门和人员在资金使用权过大。我国财政预算编制存在编制比较粗糙和编制精细化程度不够以及缺乏计划性的问题。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相当一部分财政预算支出是由财政部门单一决定的,容易出现预算外拨款。

财政预算编制方法更新缓慢。传统方法不利于各部门财政预算支出分配格局,容易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加大预算支出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使得财政资金供求关系恶化,造成部门之间财政资金的分配不均现象,使财政预算严重与实际脱轨,助长财政预算支出的刚性增长,不利于财政预算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财政部门对相关预算单位了解不充分全面。对相关预算单位的资产等情况了解不彻底,预算虽细化,但科目所对应的人员以及资产使用情况却不能进行详细分析和掌握,这就不利于节约计划的进行,财政预算成果不理想,不利于正常活动的展开。

2、财政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财政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超收超支现象。法律的不健全,预算编制的不完备等都会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不严格,使得财政预算资金遭到侵吞、挪用等,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财政方面的损失。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权责不明,导致财政预算资金产生取得和分配的矛盾。财政管理的过程中,监督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绩效的综合考核机制。使得财政预算的整个过程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财政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3、财政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财政预算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人大监督并不十分有效,在实践中预算草案编制过于简单,各类款项没有细分过于笼统,部门预算没有列入预算编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预算监督的有效开展。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财政管理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财政预算监督机构不完备,相互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因此,在财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无法形成合力,使得财政预算及管理中滞留、挪用财政预算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三、提高我国财政预算及管理的主要途径

1、改革预算编制,编制部门预算

财政部门应该切实根据政府的预算安排有关指导思想以及原则等,计划和统筹安排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每项财政性资金,制定和完善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突出重点资金以有利于确保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要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集中财力办大事这一原则要求。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计划和制定年度范围内的工作计划,并且做到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严格遵守预算标准和实际的财力许可,做到认真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工作需要和实际财力许可,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公正合理的预算支出。应当实行部门预算公开制度,加强其约束力。

2、强化预算执行,提高灵活性

财政局将预算批复到各部门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执行安排全年各项支出。财政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对预算拨款方面的管理,拨款严格按照预算程序和进度执行。预算下达后原则上无重大国家政策调整的话一律不准调整,财政预算中没有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截留或者用作他处。各个财政预算单位要加强对公用经费管理,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节约开支的原则和规定执行,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该灵活处理各项问题,不能生搬硬套,但要对每一项财政支出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做到支出有据,数额准确。对于各个预算相关单位来说,应该预先考虑到预算弹性的可能,注意预算执行管理过程中的灵活变通性,使得财政预算及管理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3、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及管理制度,规范财政预算追加

为规范财政预算机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达到有法可依的目的。针对问题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配套的法制保证。尤其是有关财政预算支出方面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此外,预算追加也是财政预算及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规范财政预算的追加行为。只有那些对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有着重要影响的才可以进行预算追加。预算追加应遵循事前审批原则,节约原则和分类管理原则。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批准以后才能实施,否则财政部门不能予以支付。严格控制出国、公务以及培训等的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应该将财政预算追加项目进行分类规划,以提高财政预算追加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率。

4、健全财政预算监督体系

强化人大的预算监督力度,实现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化向实质化的过渡,以增强财政预算及管理的约束实效性。强化财政预算的日常化管理,财政部门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定期检查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用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同时应该加强相关配套审计监督,事前应该参与财政预算编制的过程,在过程中增加审计环节,实现全方位的财政预算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好财政审计环节,进一步强化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控。社会监督也是财政预算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财政预算执行结果,才能更加确保财政预算工作有序规范发展。

5、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效率,引进绩效评价

建立合理的财政预算及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财政资金提高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的财政预算能够在监督过程中向合理化、高效化趋势发展。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能够真实反映财政预算支出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趋势,真实衡量财政预算及管理的成效和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绩效评价能够公平客观审核绩效目标,找到财政预算及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也能衡量工作成果。绩效评价能够有效的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向,考察整体目标的实现,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确保政府财力分配的合理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