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例6篇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构建的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社会的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研究的重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探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旨在通过教育的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创新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分析

随着教育的优化及创新,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建设者及接班人,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的成败。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意识形态,但是,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立中,并没有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准确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这就为教育的优化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构建中,应该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的目的性以及创新性,从而为社会适应性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依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的挑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高度集中环境下,经济体制的现实,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社会至上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使高校教育的思想政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在现阶段社会环境下,经济全球化的思想政治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而且也应该有效防止个人主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观念,有效满足社会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就成为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基本挑战。[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观的挑战

在社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培养中,个人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得到了教育人员的重视,并在此环境下,也就出现了否定灌输环境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使社会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出现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人员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观念,实现大学生能力培养及社会观念形式的核心任务,有效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分析

(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运行及观念创新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在完善理论指导体系的环境下,提升学生对内在精神及信仰的追求,而且,在此基础上,也应该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社会思潮及环境发展的引导者及传承者,大学生对深追核心体系认同的价值体系,通过这些价值体系的形成,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形成构建完善性的创新机制,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的完善。[2]

(二)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

在社会主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是社会运行的基本目标,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教育创新中,应该将社会主义观念充分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强化学生对政治体系的认识。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西方文化以及思想理念不断涌入,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在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的形成逐渐成为制度发展统领。而且,在社会环境下也存在着认识不同、思想落后以及腐朽的文化冲击体系,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形成造成了影响。因此,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淡化的现象以及学生民族意识削弱的现象。所以,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融入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多样化以及系统化的教育创新体系,为社会的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3]

(三)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构建和谐化的校园环境

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是和谐社会营造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运行及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在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高校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构建创新性的发展理念,从而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提供充分性的保证。而且,在校园文化建立的同时,应该将和谐校园文化的营造作为基础,将和谐校园作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基础,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的基础。对于高校的和谐文化营造中,应该充分发挥学校运行机制的协调性,通过核心文化的构建,可以院校师生形成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规范,使学生及教师在整个环境下,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从而为高校人文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的构建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在院校文化营造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提升,应该有效构建核心文化的指导理念,明确和谐文化发展的方向,提高社会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力,从而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提供决定性的依据。[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一)构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在教育优化及创新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要是要坚持并实现意识形态下的主导地位,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主导,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指导理念,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掌握社会运行的基本形态,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作为核心性的指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之中,从而有计划的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的认同,使社会价值核心理念成为学生成长的基本理念,从而为教育的创新及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5]

(二)将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核心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言,在教育优化及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作为基础,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营造特色化的社会环境,并通过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的融入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教育中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高校思想社会教育理念优化的过程中,应该以社会主义宏观为核心,实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行为意识,使学生在思想理念强化的基础上,实现学生道德的规范化发展。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爱国主义作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制度的改革创新,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从而为社会的维护及民族团结提供有效保证,有效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为民族精神的继承及发扬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在高校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思想教育环境下,形成独立的思想,并鉴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为特色化社会主义指导新年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第四,通过对大学生指导体系的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指导体系的构建提供系统依据。[6]

(三)强化学生自我感悟及自主参与能力

随着教育的创新及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而且也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理念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理念的融合,有效解决社会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理念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及探究的过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因此,在现阶段社会运行及发展的同时,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作为基础,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观念以及自我实践的能力提升。而且,在教育中也应该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题,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及准确性,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强化自我能力的感悟,完善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入,也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观念的认识,突出学生的内化感悟能力,构建长效性的教育创新体系,从而为学生自我能力以及自我参与能力的强化提供有效依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设计的感召力。[7]

(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环境下引导高校的意识发展形态

在现阶段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先进化的教育体系创新机制,科学弘扬社会主义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构建性的教育体系。而且,在校园文化设计中,也应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提升社会主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自觉性,并为高校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在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形成差异性以及多样化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形成增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在教学目标以及社会价值共同发展的环境下,应该逐渐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强化学生的向心力,从而为教育的优化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8]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社会主义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特色化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将民族精神作为弘扬社会发展的基本体系,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弘扬社会主义理念,进一步丰富教育创新环节。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明确教育体系指导目标,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学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为教育的优化及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余亮开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郭开虎,韦冬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过程论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4(09):203~206.

[3]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4]王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李恒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江苏高教,2011(03):142~143.

[6]李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求知导刊,2015(01):16~17.

[7]李忠军.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转换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8]王炳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0(12)29(理论版).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2

关键词 金融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2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 method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 financ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民主、富强、和谐、文明、平等、自由、法治、公正、敬业、爱国、友善、诚信”,是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和高校教育的方向。①而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从业者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就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对金融行业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所有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是振兴中华的前提条件

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能被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这个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寄托了近代的中国人民不辞艰险上下求索,历经万千磨难才确立起来的信念和理想。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价值观是否正确更决定了祖国能否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只有当代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未来帮助祖国不断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富强立下一份功。

1.2 可帮助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

在2014年的时候,教育部公布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上是呈现积极、健康的状态。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其出生时也正赶上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在物质条件上都比较优越。但同样是因为经济发展,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比他们的长辈要复杂。因此表现出来像是充满矛盾,一方面个人独立性和主体意识都很强,另一方面却缺乏集体意识;一方面拥有很强的民主性,另一方面又贪图享乐;一方面受科技发展的启示,其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从小就生活条件优越,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大学生这些表现出来的工作,有针对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综合发展,培养出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的新一代大W生。

1.3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这么多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强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每个大学生个体来讲,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未来的社会价值,对于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也具有积极意义。③只有拥有跟整个社会价值观相符的价值观才能明白大学生的责任所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才能在更深刻地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2 金融行业价值观现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上不断有金融丑闻报道后,人们才开始重视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华尔街全》打开了对金融类专业人员道德规范的研究。90年代,美国金融行业专业都开始开设企业伦理学课程。④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从1978年78万人左右到2011年的470万人,足足增加了5倍。在2013年的时候,上海检察机关办理了金融犯罪十大典型案例,这中间超过一半的人在金融行业身居要职,受教育水平也大多很高。这一系列的金融丑闻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金融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因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具有更多的诱惑,使得道德观念较差的从业人员不惜铤而走险。特别是近几年金融犯罪率逐渐上升,犯罪手段也越来越专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3 加强金融行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面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及上述价值观现状,金融院校就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加强其道德素质的建设。所以在金融行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业人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3.1 引导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1.1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金融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艰巨任务,到大学这个年龄学生正处于一个矛盾的阶段,一方面比较重视学习,另一方面又基本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该如何针对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一条道路。我们可以以金融伦理学为基础,联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来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计划。应以爱国作为出发点,让大学生明白我们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帮助其树立爱国的信念,进而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在爱国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构建祖国繁荣金融经济体系的理想。可通过定期开展 “明德讲堂”等活动,邀请老一辈的金融从业者现身说法,从传统的道德美德出发,联系历史和今日,一步步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理想信念的平台。

3.1.2 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培养出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必先要有一个高德的老师。只有拥有了高德的老师才能进行言传身教,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榜样。因此金融院校应加强对师德的建设,在课堂内外、日常行为上约束教师队伍,以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帮助其树立正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⑤在学生中则要宣传敬业爱岗、守信诚实的信念,通过反面案例来督促学生,让学生看到不正确的价值观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后果。具体可采用导师制度,即指派一线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指导学生的 “三业”问题。近距离帮助学生了解其专业,包括其专业情况,职业道德,帮助提升其学业,包括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辅助其就业,包括就业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能帮助其树立严谨、敬业、无私的行业信念,还能将此信念传递给晚辈,达到良性循环的目标。

3.2 理论联系实际

空洞的理念教育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⑥学校可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将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的思想充分地融入到社会活动中,进而进一步加强金融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3.3 创造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树立金融院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要致力于创造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环境。⑦使校园传播文化更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通过树立典范,以回忆录的形式去宣传前辈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金融行业的心得,以他们为榜样,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4 改革教育模式

现今,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已迅速普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将更好地学习资源整合起来,使其辐射到每一个使用网络的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网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信仰,对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能够引导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途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所在,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围绕“三个提倡”开展工作,具体分析大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金融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是一个需要注重个体与整体,教育与实践,外在与内在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在融入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为中心点,引导他们研究其本质,实现其自觉性为目标。只有通过掌握和理解了其本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的、自觉的去加以实现。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落到实处。

注释

① 王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5):44-44.

② 成俊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1):182-182.

③ 白明文.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科教文汇旬刊,2015(25):11-12.

④ 唐雁.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神州,2014(14):138-138.

⑤ 于红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属性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文化认同新探――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商,2015(43):41-41.

⑥ 李欢.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槭咏[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63-66.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3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9-0046-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元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2cks036)。

作者简介:郝保权(1979-),男,陕西靖边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政治学理论。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1]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李长春同志指出:“实践好这个课题,宣传思想战线责任更重大、任务更直接。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化产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2]而“大学作为教育事业的最高殿堂,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诞生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家园。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人类多样文明和谐共生的新潮流,大学在引领未来中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3]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改革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探寻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和教育实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到一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其特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社会通过树立主导价值观来引导和支配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主导、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建设的基本规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灵魂与旗帜,是引导和规范社会多样化、个体特色化的准则,是推动社会与个体发展的思想基础和保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明确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社会是难以维系和发展的,正如西方思想家威廉·a·多诺休所指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主导的价值观,个人随意选择接受某个规范或价值,随意放弃他不同意的东西,这对于社会的存在是颠覆性的。因此,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实践者,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体现了二者的功能匹配。刘延东于2011年在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为了21世纪人类和平、发展与繁荣,大学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发展、创造未来的崇高使命。”[4]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都对它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如毛泽东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观点;邓小平的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观点;江泽民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点等。对于如何办好高校,胡锦涛指出,“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

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高校办得怎么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5]“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就必须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武装大学生们的头脑,塑造大学生们的灵魂,净化大学生们的心灵,提升和升华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从理论层面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次理论创新。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理论,这是我国高校一贯的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反映时展要求的新的理论体系来进行指导和教育,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涵盖了指导理论、奋斗目标、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各个方面,既有信仰指向,又有共同目标,既有精神精髓,又有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而且明确了大学生的成才方向、成才目标、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面临发展机遇和矛盾凸现并存的局面。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引发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信仰迷茫、理想淡化、责任缺失、集体观念较差、吃苦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这样在大学生中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涌现出了舍己救人的英雄大学生李春华;也出现了杀人恶魔马加爵。刘云山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迫切需要我们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导力、整合力,最大限度扩大社会思想认同。要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铸造兴国之魂,传承文化精髓,坚定目标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努力在多元中主导、多样中谋共识。”[6]因此,面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社会环境,如何帮助大学生找准人生航程,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它既有目标的崇高性,又有规范的普适性;既体现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具有激浊扬清、尚善去恶的价值功效,对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意蕴及本质要求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时展的重要意义,而这一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义上的匹配,而且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促使作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体——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生活、深入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价值理念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与各种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及制度等做坚决的斗争,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特定的时代意蕴,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7]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体,是中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祖国的未来属于中国青年!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8]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头脑中,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场战和主渠道。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植根于两者主体内容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都在于促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言行,理性地对待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共存的客观实际,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吸收什么、抵制什么等等,有自己鲜明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具体地说,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有更系统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发自内心的体认,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高度的自豪感,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更充分的践行能力,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因此,从内容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特点,这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依据。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求教育形式上的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形式逐渐出现了多元化、多方式、多手段的特点,从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摒弃以往程式化、模式化及其灌输式的教育形式,大胆吸收先进的教育形式,在教育形式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说,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摄像机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们的最爱。他们从自己的体认出发,拍摄出形式多样的校园dv剧。这些dv剧的出现,其意义不仅仅是局限在陶冶情操、自我表达方面,更多是提示所有的教育者乃至被教育者——一个全新的教育载体出现了。它使学生的自我教育变成了现实。当前,在传播和接收上,主体和客体均呈现了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基本特性,从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在形式上实现统一。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利用网络阵地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现在的大学生,有95%以上的人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设红色网站,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议程。就是说校园网可通过选择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倡导的根本理念、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观被大学生认可。通过议程设置,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认真把握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原则,在大学生中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这样,通过网上的正面舆论强势,使网络阵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融合的路径选择

如何让当代大学生信服、崇尚、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自觉地将其融进自身的主体思想,内化为主导素质,造就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达到自身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基于新的形势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领导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育人工程,它需要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协调努力。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实践证明,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取得一定的成效的。首先,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大力支持的领导责任制;其次,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远规划,各级领导对自己分工负责的部分要经常检查,督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第三,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如图书资料、有关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费用、科研投入、多媒体建设费用等;另外,还要根据实际建设的需要和工作进度投入必需的经费;完善组织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总之,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目标,就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格局,做到各级教育者齐心协力和各个教育环节的密切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步调一致、结构优化、功能互补。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积极、健康、良好的育人环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阐述表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而在当前的阶段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积极、健康、良好的育人环境。从社会学角度上看,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形态从属社会文化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独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更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乃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根本。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它最优越之处是它的渗透式、陶冶式、隐蔽式的“无意识”教育。用马克思的话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强制力量”,它作为一种育人的隐性渠道,陶冶情操,同时又淡化了教育痕迹,有助于消除逆反心理,能收到“视而不见”的效果;从大学生成长全过程来看,高校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观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为大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观的基础。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积极、健康、良好的育人环境。

3.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

、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生命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情愫,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校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干、有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人格的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大声疾呼:“我们要把广大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的情操、有热爱祖国献身四化的革命精神的新一代,如果不使他们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历史地理知识、道德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社会知识,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做基础,光靠一般地进行思想教育,是很困难的。”[9]因此,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质言之,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10]

4.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前文已经讲过,利用高校校园dv剧陶冶大学生们的情操,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利用校园互联网,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议程,用强大的正面舆论的攻势,通过短片、征文、博客、bbs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讨论。课堂教育时尽量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努力吸取国内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有益的理念与做法,特别是要借鉴与思想政治有关的、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指导作用的手段和方法,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更加有益的教育教学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宽泛的、理论性很强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观点、理论转化为大学生们能够认同的现实行动的指南。为此,很有必要借鉴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其英文名为fieldwork。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如带领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考察,到法庭旁听青少年犯罪的庭审,到特殊学校和聋哑学生联欢,到福利院参观服务,请老红军讲革命历程,请成功的企业家讲创业的经历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大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深切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2011-10-25.

[2]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06-12-27.

[3]刘延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高等教育而努力——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致辞[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4]刘延东.引领发展,创造未来——在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0.

[6]刘云山.深入学习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推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j].求是,2012,(5).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

[8]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2-5-4.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自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凝聚中华民族价值共识,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任务。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要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01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逻辑主线,将“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贯彻于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之中,并最终提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时代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时展特点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能够适应时代需求、教育需求、学生需求和发展需求,如何增加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课程,也可以说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它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在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过程中,更应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与价值情感的体验。课程的特点要求高校注重开展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情境中认知理论,深刻理解,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优化自身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和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经过2015年全面修订之后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并成为课程的逻辑主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必须将其系统地落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中。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育和践行,价值观教育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力行实现内化于心,这样才能外化于行。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专题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专题体系,是有效实施和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这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一切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内容才是关键所在。可以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中,各章、节、目的教学主题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契合度,如何更加鲜明地体现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专题体系,是高校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基于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和知识结构,可以设计以下六个实践教学专题内容。“专题一”: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这一专题的内容主要来自绪论部分,在这一专题中,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重大意义以及科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大学生在总体上对核心价值观建立整体认识。课时可选择两个学时,主要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了解的教学目标。“专题二”: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在这一专题中,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正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使大学生认识到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专题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这一价值理念,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个人与国家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是如何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平等、公正问题,这使大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更好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平等、公正”这两个价值理念的深刻内涵。“专题四”:人生价值的追问与创造。在这一专题中,课程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创造人生价值提出了思考。这其实也是在解答“人的一生如何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问题,正彰显了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价值理念。在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尚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将“自由”的理念引入人生观中。“专题五”:道德的传承与实践。这个专题,可以说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最为丰富。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源,学习与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正是帮助学生认识核心价值观从何而来,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修养,与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倡导体现了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专题六”: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的最后三章法律基础方面的内容。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虽然内容是基础,决定着形式,但是形式是否适合也直接影响着内容的发展,一个好的形式当然会对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专题体系,就必须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序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吸引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精心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计划,形成系统性、全方位、整体性的统筹安排。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空间。高校教师应该明确实践教学应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教学空间,既指课堂内开展的案例讨论、视频分析、演讲朗诵展示、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也包括课堂之外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实践教学的创新上,需要解决的是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意识到实践教学空间必须得到拓展,必须超越课堂,走出课堂,最后回归课堂,着力构建内外兼修的实践教学形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集体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制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分钟微视频。实践活动安排在专题五“道德的传承与实践”中,活动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活动由教研室统一策划安排,由任课教师在任课班级进行组织实施。具体要求如下:(1)大学生利用手机或摄像机等设备拍摄身边的真人真事,要能寓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不刻意伪装,不弄虚作假。(2)将全班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策划、收集素材、拍摄、剪辑等任务由各小组分工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价值理念为拍摄主题,完成时间为一周。(3)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并由小组代表负责阐释作品寓意。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推荐到学校网站及其他媒体进行宣传,倡导全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爱国”这一主题中,某一组学生拍摄了升国旗的场景。又如,在“友善”这个主题中,某一组学生拍摄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场景。这种情景式的体验,留给大学生触及内心的感悟,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真实。最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育合力。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应该是教学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有机组合。(1)教学资源的共享。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需要集中共享校内或校外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充实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并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这需要各个部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力合作,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机制。(2)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动。实践教学活动涉及学校、社会和家庭多个领域,除了学校之外,实践活动更需要社会及学生家庭的支持与参与,唯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3)制度、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活动的开展需要各方面的有力保障,校方应切实从制度、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实践教学最大的保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发展需要与教学研究互动共进,教学研究成为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的动力和手段,同时,活动的开展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实现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才能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玲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5

【关键词】金融专业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No.13YJCZH123)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14JJ3129),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独立学院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54-01

在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整体培养效果却强差人意,培养的重点还是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停留在“有知识,会操作”的层次,而综合运用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对金融问题提出创造性、创新型解决方案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少。如何培养出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商科”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所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科院校金融专业应建立起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应包含创新型教育理念、创新型知识体系、创新型教育平台和创新型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构成要素,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金融专业教育理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引导

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是意识到身份的改变,“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德国科学家洪堡认为,学生在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者,而且是一个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该是与学生一起来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导师。教育理念的改变,还应强调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关注起知识技能、专业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得到更快地提升,同时,人文内涵的培养,也有助于明确学生在工作当中明确金融创新行为的边界,自觉规范其从业行为。

二、创新金融专业知识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核

①金融基础知识的夯实。基础知识体系是创新的源泉,基础不扎实,创新也就如没有地基的高楼大厦。这就要求在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紧跟市场节奏,更新现有的金融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知识。②案例分析的设计。金融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案例知识,生动形象的案例能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最新的资本市场运作,银行风险管理、小微金融、网络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案例还有待进行深入开发。

三、创新金融专业教学平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①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上备课、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线上交流、线上考核等多种形式。美国很多高校均引入了Cisco子公司WebEx在线视频会议程序,从而能够解决师生实时交流问题,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解决外地、外校甚至外国的专家、企业家来对学生授课的难题。②注重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以往的产学研基地建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在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完善产学研基地的建设,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型人才快速成长。

四、创新金融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①开展研究性学习。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指出“科学研究室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来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失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的重要教学方法。利用外部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②与各大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建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聘请专业人才授课或讲座,在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市场理念,从而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构建创新为导向的考核体系。

无论是从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来看,还是从高等教育的自身完善、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来看,加快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从创新金融专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教学平台和金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实施“四位一体”的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望取得预期的效果,实现金融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范文6

    一、立足顶层设计,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

    (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要善于把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要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正面材料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要坚持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尽可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二)要注重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指导实践。与实践相脱离的理论必然不能得到我们的认同。我们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两手抓,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知。如定期组织劳动教育、社会服务活动、参加革命遗址等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受教育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和体验,感受人生真谛,验证所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践行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

    任何一个理论被广泛认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必然从少数先进分子模范人物向大多数人蔓延和扩散拓展,逐渐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用先进带动后进,增强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二、把握路径选择,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

    (一)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逻辑起点

    由灌输式为主的方法转换为侧重主体建构的民主方法。灌输式方法是一种视受教育者为单纯接受客体的单边教育方式,忽略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种教育方法在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的今天其教育效果正在弱化。积极建构的民主方法是一种主体维度、建设维度以及建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它强调的是“尊重的教育”的人本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大学生群体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构中的主体性、选择性作用,鼓励反思与追问,倡导独立思考,立足于建设和培育。强调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民主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方法更加符合大学生实际及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构建,为学生抵制西方不良思潮和封建思想侵袭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

    由单一整齐的方法向丰富多元的方法体系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体与层次、先进与广泛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因为学生中存在不同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现实差异,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大学生。这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性变化,即由过去为追求整齐划一效果而运用的简单教育方法向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设计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转换,进一步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丰富多元的方法向“自下而上”转变,激发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在牵引向内在驱动转变,促使其自觉运用科学的价值标准,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二是处理好学生表面物质需求和深层自尊需求的关系,要在尊重学生基本物质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多角度强化人文关怀,唤醒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实现由“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精神跨越;三是处理好现时需求和未来需求的关系,既要注重借助鲜活的事实和可操作的方法,在学生成长的时时处处体现价值引导并加以渗透,又要立足长远,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四是处理好个人需求与群体秩序需求的关系,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鼓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又要坚持学生个人需求的满足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倡导学生将个人需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结合的教育视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与层次性辩证统一的基本特征规定我们在融入过程的工作实践中要建立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和教育方式。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向全体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一以贯之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奠定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坚持一元主导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根据不同形势和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专业特征与个体特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一是因势施教,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依托广普教育、团体引导、谈心辅导等有效载体,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因群施教,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分化明显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群体的具体特征及特殊需要,总结归纳不同学生群体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规律,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三是因业施教,构建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教书育人新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四是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教育内容,进行跟踪式培养和专业化辅导,搭建学生与教育者深层次沟通的互动平台,实现一对一针对性教育引导。

    (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进程既包括教育者的施教过程,也包括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从施教的角度出发,“融入全过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贯穿教育始终,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分阶段教育。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可在一年级上学期针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侧重行为养成和典范教育;在一年级下学期侧重生涯规划教育和朋辈互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在二年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侧重创新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在三年级侧重成长反思教育,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明晰发展方向;在四年级上学期,侧重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在四年级下学期,侧重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从受教的角度出发,“融入全过程”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感知、内化、外化和固化。具体实践中,要研究把握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接受的基本规律,注重抓住校园文化的熏染感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固化等关键教育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的主观感知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将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

    (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在教育主体方面,要从体制入手,充分调动 “融入全过程”的全员要素,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一体化、学团工作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要抓住核心队伍的关键要素,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引领者;在教育客体方面,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和包容性,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分层次、分阶段教育模。

    三、结合对象特点,突破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难点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些大学生带有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在一些道德领域,会出现道德问题,深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和改革过程中,思想观念更新的延时性、新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青年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性以及青年的易塑性决定的。我们必须给予“90后”大学生全面、客观、理性的评价,根据他们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突破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