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例6篇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文1

关键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深,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竞争也越发激烈。自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都大力培养自己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以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谋求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目前,湖北有武汉都市圈、河南有中原城市群、安徽有皖江城市带、江西有环鄱阳湖城市群、山西有太原都市圈,这些城市群在当地经济增长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湖南省要在“中部崛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着力培育自己的核心增长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统一基本方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发展政策、进行资源整合等措施,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耗损,保证本区域内部各个方面运转有序、分工科学、扬长避短和合作共赢,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整个区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外更具竞争力。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呈品字形分布于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环长株潭城市群“3+5”模式的核心,但由于行政分割,无论在产业、市场、基础设施还是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割裂现象,难以形成合力,增长极的带动作用也大大降低。因此,促进其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点

产业集群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为区域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产业集群理论以地域分工贸易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由于比较优势和规模递增收益某产业及其大量关联产业在特定空间集聚的现象,说明了相关产业一体化的作用机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肯定了区域间在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上的梯度状差异,将区域分为高梯度区和地梯度区,指出新产品、新技术等高梯度区产物会逐步有序向低梯度区转移,阐述了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层次实现一体化的动力;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了由于技术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产业边界和产业分立限制被打破,促进了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说明了不同产业间实现一体化的可能性。孙大斌指出,产业发展的簇群化、梯度转移、融合化、生态化趋势构成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在动力机制。因此,基于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中不利于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和产业融合的因素,为经济一体化提供持久动力。

三、长株潭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1.长株潭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1997年,湖南省正式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市一体化程度取得了明显进展。2011年三市共实现生产总值830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省比重达到42.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7.5%、51.1%和40.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长株潭在湖南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分析长株潭产业结构的特征可以发现(如表1),近五年,长株潭的第一、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以平均每年696.36亿元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长株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为了比较长株潭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区位竞争优势,本文对长株潭近五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Shift-Share Method)通过将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同参考区域作比较,把该区域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量分解为份额偏离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三部分,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区位优势的强弱。其中,份额偏离分量表示研究区域标准化后的产业部门按照参考区域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增量,如果这样得到的增长量大于实际增长量,说明研究区域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于参考区域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反映研究区域与参考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它排除了研究区域增长速度与参考区域平均增长速度的差异,此数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越大;区位偏离分量反映研究区域各产业与参考区域相应产业增长速度的不同引起的差异,它代表了研究区域区位优势或地区竞争力优势的程度。

用ei表示长株潭地区i产业的产值,Ei表示中部六省i产业的产值,基期(2007年)设为0,末期(2011年)为t,即ei,0、ei,t分别表示基期和末期长株潭地区i产业的产值,Ei,0、Ei,t分别表示基期和末期中部地区i产业的产值(i=1,2,3),则长株潭地区i产业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为ri=,中部地区第i产业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为Ri=。以中部地区各产业所占份额将长株潭地区各产业的规模标准化为ei=,e0=e,E0=E。将长株潭地区基期至末期每个产业的增长量设为Gi,三个分量分别设为Ni,Pi,Di,则Gi=Ni+Pi+Di,其中Ni=ei*Ri,Pi=(e-ei)*Ri,Di=e*(ri-Ri)。将各地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后代入上述公式,经计算得到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长株潭地区的第一产业在中部六省并不占优势,而第三产业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区位竞争力方面都存在相对优势。第二产业作为长株潭地区经济增长的重心,总体来看,在中部六省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优势主要来自区位竞争力,产业结构不仅没有带来优势,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2.长株潭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要部分,也是长株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第二产业的结构问题使我们有必要对工业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在此选用区位商分析法。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是用于衡量地域分工深度或地区专门化程度的指标。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测定各行业或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体现地区间产业分工的特征。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Q=,其中N/为研究区域某工业行业总产值,A为研究区域所有工业行业总产值,N为相应工业行业总产值,A为所有工业行业总产值。区位商Q越大,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将2011年湖南省和长株潭各市的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38个细分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代入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长沙、株洲、湘潭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区位商,表3、表4、表5分别列示了2010年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区位商大于1(即具有专业化)的工业行业及其对当地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

上表显示:长沙市的专业化行业最多(14个),其次是株洲市(11个)、湘潭市(9个),其中三市共有的专业化行业有2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且这两个行业区位商最高的城市都为株洲市;长沙和株洲共有的专业化行业有4个,分别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长沙和湘潭共有的专业化行业有2个,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株洲和湘潭共有的专业化行业有1个,为金属制品业。从优势行业方面看,区位商大于1.5的行业株洲最多(8个),其次是湘潭(5个),长沙最少(3个)。考虑行业对工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后(此处选择贡献率大于10%),长沙的优势行业为烟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株洲的优势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湘潭的优势产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根据区位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目前长株潭三市都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产业,但这些优势产业在当地的集聚程度极高,而在其他地区的产出甚少,如长沙的优势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株洲和湘潭的产值之和还不及长沙的1/13,说明产业链的延伸存在空间局限性;第二,一些产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三市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高、低梯度区,但高、低梯度区的专业化程度相差较大,说明技术转让并不顺畅;第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不能为产业融合提供强大支撑。

四、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结合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构建区域产业链,优化产业集群

目前长株潭地区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以长沙为中心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株洲为中心的轨道交通、电力机车产业集群,以湘潭为中心的电机产业集群等。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最迅猛的莫过于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该集群具有广泛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侧向关联效应,存在较大的产业链延伸空间。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产业链存在空间延伸局限和关键链环缺失等问题。、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大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长沙集聚,负责整机生产,而据《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其零部件有85%以上采购自省外,核心配套件液压件也来自长株潭以外区域。

优化产业集群、促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要积极构建区域产业链。首先,在工程机械产业链内部,要着力提高零部件的区内配给率。株洲和湘潭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雄厚,以株洲南车时代、湘电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在电控领域已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应利用这些优势并积极在液压件、发动机领域实现突破,将株洲和湘潭发展成为工程机械产业的核心部件拓展区。其次,工程机械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全部钢材使用量约占到工程机械产品成本的30%以上。要降低成本,工程机械产业的产业链必须向上游延伸。湘钢集团是我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应积极促进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与湘钢集团的对接合作。再次,工程机械主要应用于铁路、水力设施、道路运输、房地产、采矿业等下游行业,而株洲的轨道交通制造业发达,干线铁路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25%和10%以上,可促进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制造业的联合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最后,要积极组织行业间的洽谈会,大力发展区内物流,促进各产业链环的高效沟通。

2.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产业转移

高梯度区的新产品、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低梯度区转移。这对整个区域来说,有利于地区间的产业联系,促进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对高梯度区来说,产品和技术的更新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旧产品、旧技术的转出不但给企业带来转移成本,也减少该地区的产出、税收和就业,因此政府和企业对跨区域的技术转让往往热情不高。

促进技术转让、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必须加强三市间的合作,建立对高梯度区的利益补偿机制。首先,要强化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的作用。2006年举办的首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签订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长株潭工业合作协议》、《长株潭科技合作协议》和《长株潭环保合作协议》等4项文件?,为长株潭合作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随后政协、工商界等领域也举办了三市联席会议,这些会议从不同方面促进了长株潭的沟通、互动,有效解决了利益冲突。要巩固联席会议取得的成果,将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充分发挥它们的协调作用。其次,在三市政绩考核时,要引入长株潭整体绩效因素,赋予长株潭整体效益和该市对长株潭贡献度一定的权重。此外,长株潭目前对技术转让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但税法规定的技术转让范围有限,且对长株潭地区没有针对性,可以对长株潭内部产业梯度较大的行业及其他需要重点培育的行业中技术转出企业加强财政补贴。同时,可建立“长株潭技术转让网”,搭建长株潭技术转让专业平台,降低企业技术转让的交易成本。

3.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产业融合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产业融合的拓展,是产业融合产生的基础条件。长株潭地区工业基础良好、科研实力雄厚,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 - 2020)》中明确指出要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重点发展,目前已形成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园、星沙电子信息产业园、长沙光伏基地、株洲田心电子信息园和湘潭九华电子信息园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但是,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相比,仍有很大不足。2010年,长株潭地区共实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01.93亿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34%,而同期上海的占比为20.13%,长三角的占比为12.08%。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产业融合,首先要把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三者融合,这将促使电子信息产品更加智能化。要牢牢抓住长沙作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其次,长株潭现有电子信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用电子,如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控制、机床电子、电力电子等,这类产品具有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特征,要夯实现有基础,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就目前入园企业看,长株潭地区既有美国思科、芬兰诺基亚和南车时代电气等大型企业,又有众多中型企业,发展模式更类似于长江三角洲大中企业集聚模式,因此可多借鉴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式,促进形成以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中小型企业为辅助的格局。此外,要汲取各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经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配套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佑林.长三角经济过度竞争剖析[N].经济学信息报,2004-03-05.

[2]程馨.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05).

[3]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04).

[4]孙大斌.由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J].国际经贸探索,2003,19(06).

[5]刘飞仁,栾贵勤.“两个中心”背景下浦东产业结构转型分析[J].经济地理,2011(02).

[6]陈先强.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7]刘凌.强力推进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三市达成四项合作协议[N].湖南日报,2006-06-29.

[8]李巍,刘红军.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产业融合的对策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03).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电算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工作,在计算机中安装会计软件,然后将会计相关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得出会计报表和核算数据。这是一项由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和核算的工作方式,是对会计工作的历史性变革,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加快,在会计工作中引入了信息化,这是一项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的工作方式运用到会计工作中,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输,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企业的领导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而对企业的发展动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载体。

从以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区别,这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模式。

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2.1 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 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 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 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 测技术。

2.2 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 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提出的两种基于不同的系统目标的工作方式。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的不规范化和工作效率而进行的改革,电算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工核算而产生的误差,而且也对会计工作进行了规范。而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网络环境的便捷对会计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对数据的深加工而提出的,通过这种输出的多元化而加速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工作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2.4 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5 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 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 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 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对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进行有利的区别,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利的判断。会计信息化的进程是会受到信息化发展进程影响的,我国在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上世纪末一直都停留在电算化的发展上,没有进行深入的信息化发展,而会计电算化也是在部分企业中有自己的会计软件,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发展不再是独立的信息部门,也不再只是单独服务会计工作,而是将会计工作有效的延伸到企业的生产、供应、人力等各个部门,经过会计信息化更加深层次的加工整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增值。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多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实践工作。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它要求人们以新的视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构架新一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 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文3

一、动力谷发展现状

(一)动力谷总体情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年以来,动力机械产业快速发展。截至年,产业销售收入从516亿元增加到856亿元,年均增幅29%;规模以上企业从410家增加到572家;资产总规模从416亿元增加到650亿元。

2.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动力机械产业规模、整机产品研制和生产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民营经济在产品竞争力和配套加工能力方面也进一步提高。通过项目带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

3.投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年,动力机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通过实施一拖工业园、河柴重工中高速船用柴油机产业化、中航锂电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等项目,动力谷产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4.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1)积极投入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取得明显成效。年我市30家重点动力机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2%,研发投入资金10亿元。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开发生产了大型液压挖掘机、大吨位轮式装载机、系列汽车起重机以及静液压式中小吨位和多功能装载机,大容量柴油驱动和电驱动液压挖掘机,900毫升大排量摩托车汽油发动机,新能源客车,低温双压余热发电设备,褐煤提质设备等一批产品。

(2)高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中航锂电()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技术,目前已具备年产1.8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引进高铁工程机械技术和南车集团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形成了年产城轨车辆200辆和维护城轨车辆200辆的能力;一拖公司与、等发达国家开展研发合作,进行欧Ⅳ柴油机和道路用柴油机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目前正在实施道路柴油机产业化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动力谷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分工协作有待加强。动力谷虽然建成了多个集聚区,但动力谷集聚区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形态。部分集聚区主导产品不明确、不优化,集群效应不明显;集聚区、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和良好的协同合作,甚至存在产品类同、低层次竞争现象;专业化分工协作展开不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未根本解决;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发展滞后。

2.产业布局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的积聚优势。动力谷产业分布于伊滨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孟津县产业集聚区、瀍河区等。老城区(洛河以北)城市框架受洛河限制,东西跨度长,南北纵深不够,虽然相关大企业多数在涧西区较为集中,但主要集聚产业园区受交通物流影响因素仍然突出。

3.龙头企业机制不够活、发展不够快,带动力不够强。动力机械产业龙头企业少,超百亿企业只有中信重工和一拖集团,虽然“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在总体规模、产品品牌、技术创新与国内龙头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4.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动力机械制造业虽然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差,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还是“引进消化型”;研发机制相对落后,共性技术研究的协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技术难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研发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融资渠道较窄,政府引导资金短缺,影响了科技创新。

二、动力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建设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为目标,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发动机、电动动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及配套产业,以产业集聚、开放带动为战略,加快动力谷核心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形成一批规模效益突出、带动作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机龙头企业;以加快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为途径,提高动力机械制造水平,促进动力谷产业提升区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形成国内技术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谷。

(二)建设内容

动力谷主要建设内容为“一谷二区六大核心产业”,构筑“九大产品体系”。

一谷:动力谷。

二区:动力谷核心起步区——以伊洛工业园区为核心区;动力谷产业提升区——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孟津县产业集聚区、瀍河区等动力机械产业密集的区域为主要产业带,完善提升存量为主,着重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六大核心产业:发动机、电动动力、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

九大产品体系:积极构筑以高速船用大功率柴油机、道路用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等为代表的内燃动力产品体系;以新能源客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碱性电池隔膜、电池用正负极材料为代表的电动动力产品体系;以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大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农用柴油机等为主的农业机械产品体系;以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工业推土机、架桥机、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装备、非道路用柴油机、大扭矩变速箱、液压元器件、软轴及控制器等为主的工程机械产品体系;以城市轨道车辆以及车体、电机、转向架、高铁轴承、车轮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体系;以重型卡车、矿用卡车、水泥搅拌车、散装车、液罐车、环卫车、汽车变速箱、车桥等为代表的专用汽车产品体系;以褐煤提质装备、节能大型矿山设备及冶金设备、玻璃深加工设备、墙材加工设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设备、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设备、热交换器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体系;以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锻件、硅熔炼炉、大型水利发电及航空设备、风电叶片、风电轴承、风电用锁紧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品体系;以航空航天轴承、数控机床电主轴、高速重载轴承、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及变速箱用滚针轴承等为代表的动力机械基础件产品体系;形成技术先进、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动力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强力实施“113”工程,即实施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达1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把动力谷建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动力机械制造基地,中原经济区、中部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示范区,国内外动力机械龙头企业的集聚区。

经济规模:“十二五”末,全市动力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达32%。其中,截至2013年,全市动力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800亿元,年均增幅30%左右。

企业发展:“十二五”末,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以上,其中以一拖集团、中信重工实现超300亿元,100至300亿元企业3家,50至100亿元企业3家,20至50亿元企业10家、10至2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重点产品:“十二五”末,专用汽车、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大中马力拖拉机、工程机械、大型矿山冶金装备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大中马力柴油机、锂电子电池、摩托车、齿轮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收获机械、玻璃加工设备、轨道交通用铝型材等产品单项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其中,截至2013年,轴承、轨道交通车辆、专用汽车、大型矿山冶金成套装备、大中型拖拉机等产品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装备、玻璃加工设备、锂电子电池、柴油机、工程机械等产品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技术创新:“十二五”末,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争取达到5%以上;其中,截至2013年,达到4%以上。“十二五”末,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家以上,其中:新建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新建部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新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0个;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三、动力谷产业发展重点

(一)发动机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内燃机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我国内燃动力行业受制于内燃发动机的制造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较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但整体落后于西方两代技术标准。无论是道路用还是非道路用发动机,都呈现出了向大功率、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的技术特征。目前潍柴、上柴、锡柴、玉柴、大柴、康明斯等已经开发出电控柴油机并小批量生产,电控主要与博世、电装合作开发电控单体组合泵、高压共轨系统。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将在3-5年内得到迅速应用。由于农机、工程机械、汽车、船舶、发电等行业的拉动,发动机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出口增速加快;排放标准将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和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预计多缸柴油机国内需求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2013年将达到480万台,2020年有望达到700万台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抓住内燃机行业面临的技术升级和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有利机遇,利用一拖集团、河柴重工、北方易初、北企集团现有生产研发平台和品牌技术资源,重点发展高中速船用柴油机、道路用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大功率陆用发电机组和气体发电机组。加快非道路柴油机产品研发,提高其装备和制造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在建设高端道路用柴油机项目。

重要零部件:利用机械加工生产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发动机缸体、缸盖、活塞等关键配套零部件,以吸引主机厂家入驻。

关键技术:加强与()西南研究院、大学、威特合作,重点突破高效洁净内燃机技术,代用燃料发动机系统匹配、高稳定性燃料制取技术,电控柴油机设计匹配技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尾气处理、总体集成、发动机连杆逆向设计等柴油机核心技术,建成功率系列品种齐全的内燃机产业集群。加快发动机技术的消化、吸收、产业化进程。

2013年实现年产各类柴油发动机、车用发动机150万台,销售收入80亿元;2015年达到28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农机、工程机械、船舶用发动机生产基地。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85亿元,主要项目有一拖集团大功率柴油机(二期)、轻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升级改造,百成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只气缸套,河柴重工船用高速柴油机生产能力及产业化升级,古城机械有限公司缸体、缸盖生产线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年产30万台大功率道路柴油发动机项目、与法国李斯特等专业内燃机设计公司合作建设新一代高速内燃机产业化、与()西南研究院、大学联合攻关开发高压油泵及共轨技术、控制系统等战略合作和重大研发项目。

(二)电动动力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动力电池向大容量应用领域扩展,超级电容器向大容量高功率发展,动力电池应用范围向汽车、机车、船舶、电站储能等领域不断拓展。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分别达到10亿安时、180万只、2万辆,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50亿安时和3000万只、20万辆。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依托中航锂电()有限公司、凯迈嘉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锂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控系统;以中集凌宇为重点,积极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新能源客车等产品,积极引进广汽本田等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规划建设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重要零部件:依托科高公司、矿业集团、钨业公司,大力发展隔膜、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电池关键材料;加大与南车株洲电机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等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商和合作力度,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推进锂离子电池材料、超级电容、电机规模化生产,形成新能源汽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镍氢碱性电池隔膜、电池用正负极材料等应用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动动力产业集群。

关键技术:重点推进中航锂电公司与瑞拓公司合作研发的具有均衡充放电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系统等,形成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建立部级大容量锂电池及模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锂电池检测中心。

到2013年,形成年产新能源客车1000台、锂离子动力电池12亿安时、超级电容器100万只、动力总成5万套、电源管理系统15万套、充电设备15万台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到2015年,电动汽车整车实现规模化生产,关键零部件形成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10万台套电动汽车用电机、200万只超级电容器、1万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以上。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59亿元,主要项目有中航锂电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电池、年产5万套动力总成、年产15万套电源管理系统,中集凌宇有限公司年产1000辆新能源客车项目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广汽本田公司年产10万辆纯电动微型轿车、兵装集团电动汽车、南车株洲电机公司年产300万台永磁无刷电机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推进系统研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三)农业机械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农业机械向大马力、多功能方向发展。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将加快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支农补贴逐渐加大,预计我国农机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内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大中轮拖、收获机械国内市场需求分别为32万台和38万台。2020年,大中轮拖、收获机械市场需求分别为40万台和60万台。由于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对我国农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农业机械将保持20%左右增速。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大规模农业化种植为契机,依托一拖公司、中收公司、福格森公司,引进克拉斯、芬兰维美德、意大利卡配罗公司、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AVL)、卡摩拉•罗克兰有限公司等农机行业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重点发展200~30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无级变速器(CVT)重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节能环保型中马力拖拉机、橡胶履带拖拉机、大喂入量的小麦机,智能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带静液压驱动装置的水稻机和液压驱动装置的玉米机产品,8行自走式玉米机、8行玉米籽粒收获机、甘蔗联合收获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甜菜联合收获机和大型通用自走式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

重要零部件:重点发展大中马力节能环保型农机用柴油机、换挡变速箱、静液压驱动装置、大转角拖拉机前驱动桥、电液自动控制系统与元件、大型农机用齿轮、曲轴、半轴、链轮等关键部件。

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农机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节能环保型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故障检测及作业性能检测技术、动力换挡及CVT变速技术、电液自动控制技术、农机可靠性技术研究等技术。

到“十二五”末,形成大轮拖76000台、中轮拖90000台、小轮拖55000台、履带变型4000台、玉米收获机10000台。各种农机用柴油机60万台。至2013年,全市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至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其中大中轮拖市场占有率为50%以上。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98亿元,主要有一拖集团新型轮式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大型农机具、车桥项目(二期)、博马农机拖拉机驾驶室,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联合收割机产能和品质快速提升、大型智能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产业化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克拉斯公司联合收获机械、芬兰维美德拖拉机有限公司大功率拖拉机项目、与AVL公司联合研发新一代160~200马力轮式拖拉机、与西南研究院联合研发柴油机电控、废气再循环(EGR)技术、与AVL公司联合研发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制造技术等等战略合作和重大研发项目。

(四)工程机械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工程机械产品向环保型、低耗型发展;作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可靠性、舒适性、美观性、高性价比的要求日趋强烈。具有机电液一体化功能的大型推土机需求更大,用户对推土机性能、功能方面的要求相对提高。叉车产品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产品多元化、个性化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农村工程机械产品目前的技术水平低,行业将逐步向高技术水平发展。

随着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措施的实施,国内铁路、机场、核电站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开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国际市场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优势工程机械出口呈现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量在3000亿元,国际需求将会超过38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20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量在6000亿元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以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一拖集团、路通公司为依托,重点开发生产30吨及以上液压挖掘机、320马力及以上推土机、10吨及以上液压振动压路机、大吨位轮式装载机以及静液压式中小吨位和多功能装载机、大吨位叉车、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装备,加快与卡特皮勒、龙工、三一重工、晋工、山东临工、徐工等国内外工程机械知名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动力谷核心区发展工程机械整机产业。

重要零部件:重点发展大马力工程机械用柴油机、装载机嵌入式智能操纵装置、液压变速箱、油缸、大型工程机械用变速箱、轴承、半轴。

重点技术:加快与小松、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开发超高压托泵、液压电控一体化、工程变速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到“十二五”末,形成各类工程机械4万台生产能力,工程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至2013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00亿元,主要项目有国机重工产业园、路通挖掘机、凯迈机电液力缓速器、凯迈机电液力缓速器高动态变速箱台架、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嵌入式智能操纵装置及扩大产能、LYC大型工程机械及石化装备用轴承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乌克兰矿用自卸车、三一重工、海力克斯公司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与小松、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开发超高压托泵、液压电控一体化、工程变速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等战略合作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五)交通装备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环保、智能、节油成为汽车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轻重卡市场需求旺盛。预计2013年,轻重卡国内市场需求分别为100万辆和65万辆左右,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20年,轻、重卡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80万辆和120万辆。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特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电动汽车达到2万辆,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20万辆。预计年,摩托车市场需求为2800万辆。2020年,摩托车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80万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轨建设政策的放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作用下,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当前,轨道交通装备正在向高速化、电气化发展。其中,动车组向轻量化、长编组发展,城轨地铁车辆向公交化、品种多样化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安全性和舒适性。2020年,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动车组总需求约800列,国产化水平达到75%以上;地铁和城轨车辆总计需求约在1万辆左右。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依托一拖集团、中集凌宇、机车厂、城轨车辆公司等整机企业,引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的重型卡车、矿用卡车、水泥搅拌车、散装车、液罐车、环卫车、冷藏车、校车、低地板客车、城轨车辆等。

重要零部件:依托孟津华冠齿轮厂、沃德福、兰迪玻璃等本地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引进相关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变速箱、车桥、汽车玻璃等零部件,积极为整车配套,以利整车企业的进驻;依托市铝产业基础和南车机车有限公司、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洛玻、LYC轴承、轴研科技等企业,发展城市轨道车体、电机、转向架、高铁轴承、车轮、车辆齿轮箱、减速玻璃,牵引电机、受电弓等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产品。

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城轨、地铁、新型机车制造等关键技术以及动车组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等。

2015年,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形成15万辆汽车整车(其中重中轻型货车10万辆、客车2万辆、各类专用车和改装车3万辆)、200万辆摩托车、600辆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能力。至2013年,全市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305亿元,主要项目有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和谐型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建设、轴研科技飞机和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用离合器组件轴承、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车辆轴承,LYC城市轨道交通轮轴轴承改造、汽车变速箱、离合器、张紧轮用轴承及轮毂轴承改造、航空轴承研发条件建设,双瑞轨道交通用橡塑制品产业化,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高速铁路轴承及精密轴承建设,安轮铝制品有限公司240万只汽车铝合金轮毂毛坯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川崎重工动车组相关技术,建立新型机车制造及维修基地、引进二汽/中国重汽集团年产10万台重卡、动车组转向架、电力机车传动装置集成系统生产和城轨、地铁、新型机车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动车组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开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六)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

1.市场和发展趋势预测

日趋严格的环境和资源约束,使节能环保成为装备制造业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余热发电在水泥工业节能效果显著,是重点推广的方向。从国内设计、加工和施工的现有能力分析,余热发电装备的市场需求预计今后每年将投产运行80-100条左右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全世界的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近40%。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已有探明褐煤保有储量1300亿吨,由于其结构疏松,富含水分,导致热值偏低,不能作为电煤使用,属于煤炭资源里的劣质煤,褐煤提质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十多年间,我国褐煤提质生产线平均年需求量将高达10套以上。目前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城市垃圾每年产生近1.5亿吨。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新型实用技术和装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我国开展城市垃圾处理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风电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世界发达国家如、、丹麦、西班牙等国家风力发电装机达到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0%左右。我国仅陆上风资源可开发量就达2.53亿千瓦,但风电装机仅有450兆瓦(并网403兆瓦),仅占电力总装机的千分之六。目前,风电机组技术向大单机容量、竖轮、变速变桨技术发展,国内企业自主化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企业在样机试制或试运行阶段,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未来五年间,我国风电装机年均增速在50%左右,到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000兆瓦。到2020年,将达到5000兆瓦,占发电总量的2-3%。

2.发展重点与目标

整机产品:发挥中信重工在褐煤提质装备、余热发电设备、水泥窑消纳城市垃圾设备、节能大型矿山设备及冶金设备、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北玻和兰迪在玻璃深加工设备、墙材加工设备领域已有的管理、品牌、技术、装备等产业基础优势,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技术层次,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适度拓宽行业领域,整合资源,在锅炉窑炉、余热利用、电机及拖动、节能监测、生活垃圾分选和垃圾资源综合等领域的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取得新进展,实施大型化、成套化、机电液一体化战略,形成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大型成套装备的生产基地。

重要零部件:引进国外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大力发展高品质核电站用异型锻件、硅熔炼炉、大型水利发电设备、风电叶片、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轴承、高效高可靠性发电机、风电轴承、风电齿轮箱、风电用锁紧盘等,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建立完整的新能源装备产品链。

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变频控制系统、齿轮增速器、风电叶片成套设计技术等。

至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1200亿元;大型矿用磨机、提升机等矿山设备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装备等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至2013年,全市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

3.主要规划项目

规划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275亿元,主要项目有中信重工新能源装备产业化、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高端矿山冶金装备、高端重载齿轮传动装备制造,中色科技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二期扩建工程,金诺年产600台人工晶体设备暨中试基地,LYC轴承公司三兆瓦直驱风机发电机轴承及5兆瓦偏航、变桨、主轴轴承建设,轴研科技三兆瓦风电机组配套轴承产业化,兰迪新型中空玻璃产品及设备产业化,大华大型智能化破磨机械生产线,轴承控股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轴承建设等重点企业建设项目;引进2兆瓦以上大型风电齿轮箱、风电机组感应发电机和低温饱和蒸汽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回转窑处理城市垃圾领域技术及装备研发、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研发等战略合作及重大研发项目。

四、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市里成立市动力谷领导小组,负责动力谷建设重大事情决策和问题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动力谷产业规划和发展、项目谋划和实施,政策制定和落实。

加大对重点动力装备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装备企业以新发或增发股票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在信贷投放、纳税减免、出口退税、土地等方面进一步优惠。按照《关于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鼓励外来投资投向重点产业项目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动力谷重大项目进行补助或贴息。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技术支撑体系。

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清洁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动力装备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对于带动性强的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市产业优化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三)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培育和扶持优势企业。

加大环境服务建设,加强对重点动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大型国有装备企业改革改制,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支持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配套关系,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多种途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成套设备、安装工程和售后服务转变。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向辅机配件专业生产厂商转型。

(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把加快产业集聚、引导核心产业集聚发展作为推进动力谷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动力谷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和重点产业提升区建设。在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动力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和鼓励企业引进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鼓励提升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文4

庆阳市

庆阳市已完成干线网改造,建成了通达7县1区的市级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430公里, 2005年底已开通了全市数字电视信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00户。2010年一季度转换数字电视用户2220户,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达到25031户,占市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76.8%。2008年12月初,我市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全面启动,至目前,已转换数字电视用户20084户,占市区用户总数的58.7%以上。数字电视收费市区用户终端主机23元/月,终端副机6元/月。庆阳市区58.7%以上的用户使用上了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传输100套基本电视节目,60套需用户自行定购的付费节目。

平凉市

通过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平凉完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技术规划,技术论证和设备招标等工作。截至2010年底,平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达到3345公里,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14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万余户,传输节目108套。2005年,平凉的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77%和90.72%,平凉电视台节目通达乡镇64个,建成广播电视台8座,各类调频发射、转播台(站)67个,电视发射、转播台(站)243个,各类有线电视网络288个,700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2008年初,市广电局投资近400万元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2009年6月底全面完成平凉城区有线数字电视全面整体转换。计划到2014年以前全面完成全市县城以上城市的整体转换工程,建立起以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为内容的平凉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新体系。平凉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收视维护费标准为城市居民用户终端主机22元/月•机(卡),城市居民用户在与主机同名同址条件下购买的终端副机8元/月•机(卡),城郊农村居民用户终端主机17元/月•机(卡), 城郊农村居民用户在与主机同名同址条件下购买的终端副机4元/月•机(卡)。

庄浪县投资620万元,建成广播电视大厦,并对广电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有线电视机房、多功能演播厅、新闻演播室、录音室,节目采编完全数字化。全县建立18个乡(镇)广播站、16座调频转播发射台和16座电视转播发射台,有线电视用户达5000户,观听众用户38万多户。借助全省无线覆盖工程项目投资,建成50米自立塔,安装包括两台300W电视发射机在内的39台设备,重新装修机房。

2011年8月30日,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平凉分公司挂牌。

白银市

白银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辖白银、平川两区,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全市共有48个乡,2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土地面积2.12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75.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4万人,非农业人口46.38万人。全市现有广播电台4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87.13%;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1.11%。

白银广电网络中心在2011年9月拥有有线电视终端4.4万个,运行用户3.5万户,并于2010年底完成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白银广电自1996年以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架设从市至县区光纤主干线路350公里。2011年2月27日上午,中国电信甘肃分公司与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签署了“光网城市”建设(数字化电视改造)暨通信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通信业务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合作。电信公司将投资1360多万元实施“光网城市”建设,实现语言、宽带和有线电视的同纤传输,为白银有色集团提供高带宽互联网接入和有线电视接入服务。2009年9月30日白银市政府采购中心受白银市广电局的委托,对所需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设备3万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白银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经白银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同意(市政会通字[2008]44号),自2009年开始整转至2010年底结束。对非在册和新安装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建设费按模拟有线电视建设费标准执行。收费标准360元/户、商铺480元/户。二是基本收视维护费。白银城市居民、城市其他用户终端主机20元/月.(卡),白银成郊农村居民用户终端主机收费16元/月.(卡)。向用户提供65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资讯服务,其中基本数字电视节目60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不可少于5套。

2011年9月1日,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白银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定西市

2011年4月6日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和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各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实施方案的通知》(定办发[2011] 42号)规定实行分级管理,各级网络之间根据业务收益按比例分配。各县按实际转换用户数向市网络中心上交节目传输费、市到县光缆租用费及用户管理费用,标准为城区用户每月5元,农村用户每月4元。各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从2011年4月启动实施,2011年5月前完成市级SDH光缆干线网扩容改造工程及各县分平台建设。2011年4月启动各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8月底前完成各县城区用户数字化整体转换。2012年底前,各县区乡镇用户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2013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用户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关断模拟信号(只保留6套公益节目),并组织验收。至2013年底前全市各县有线电视全面实现数字化。

各县分平台设备及机顶盒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双向标清和双向高清机顶盒及智能卡为便于与省网对接,采用省网供货的方式(集成CONAX CA的机顶盒)。各县有线电视用户所需单向机顶盒实行全市统一组织招标订购。

2011年春节前完成1.95万户,2011年3月份集中整转0.9万户,市区2.8万用户基本实现全整转、数字信号全覆盖。全市广播电视SDH光缆干线网扩容改造工程已完成各站点设备的安装调试。已发展双向用户2800户。目前,全市数字电视用户已达4.5万多户,其中高清用户3300多户。定西城区数字电视入户覆盖率达95%以上,用户可以看到124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定西市区城市居民、城市其它用户终端主机23元/月、机(卡),定西城郊农村居民、农村其它用户终端主机19元/月、机(卡)。甘肃省物价局规定全省终端副机统一执行6元/月、机(卡)的标准。

定西市现已建成了上联甘肃省网,下联各县区的光缆传输网络,2010年建设了全市统一的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定西广电搭建下辖六县的分前端平台,实现市、县、镇三级有线电视联网。数码视讯此次为定西六县分前端提供了新一代集成式全IP平台,通过EMR实现本地编码,通过IPQAM进行信号调制,同时根据定西广电的需求对IPQAM进行了1+1热备份。设备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升级扩容方便,能够帮助运营商轻松应对未来变化的需求。作为全IP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码视讯IPQAM采用6邻频设计,单台设备可支持高达144频点的调制处理。同时,数码视讯IPQAM拥有超大缓存空间,多级缓存机制,抗网络抖动能力达到1000ms以上,加上双电源及4级冗余备份设计。

定西市临洮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展顺利目前该县城区有线电视网络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7公里,覆盖范围21平方公里,城区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共有64个光节点,整体转换项目第一期总投资425万,县财政解决整体转换工作经费200万元,县电视台筹集23万元,机房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全面完成城区1万户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任务。

2011年8月26日,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定西分公司挂牌成立。

陇南市

2008年9月8日,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陇南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意见的通知》(陇政办发〔2008〕130号)。

目前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0万多户,其中武都城区有线电视用户接近3万户。2008年年底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模拟用户向数字化整体转换,2009年上半年前完成成县、徽县、西和等县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2009年底以前完成其余各县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力争在2015年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全市城乡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陇南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项目一期工程武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项目总投资预算约为2000万元,根据签定的《陇南数字电视项目引进投资协议书》,成都昊腾科技有限公司投入工程总造价的90%,武都市财政投入该项目总工程造价10%。合作期限原则为三年,即成都昊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计划从三年合作期内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收入中收回全部投资,如合作期内未能收回投资额度,无条件顺延合作期限,直至投资收回。二期工程其余8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从2009年开始实施,完成投资602万元。陇南市有线电视数字节目为114套,其中基本节目65套,付费节目49套。机顶盒售价为550元/套(含智能卡)。建设费(初装费)新入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60元,增装用户机顶盒的100元建设费。对新入网有线数字电视的单位用户(包括宾馆、旅店等)450元的建设费(初装费)。中市区每户按25元/月/机收取,购买终端副机的用户收费标准按12元/月/机收取。增值业务收费股票包每月按10元执行;央视包1(9套节目)每月按10元收取;央视包2(18套节目)每月按15元收取;文广包(22套节目)每月按15元收取。

临夏回族自治州

1956年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以来,截止到2007年12月,全州建成广播电视台9座、广播转播台(站)11座,电视转播台9座,乡村级广播电视站(室)593个;行政区域有线电视网络系统133个,建成电缆主支干线330公里,光缆传输干线网络322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7万户;全州1148个行政村均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4.8%和91.2%。全系统拥有干部职工877人。全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共完成593个“村村通”站(室)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州各乡(镇)、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解决了边远山区45万人收听广电收看电视的问题,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1.8%和90.7%。从2002年以来,筹措事业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了总长250公里的州级广电光缆干线工程建设。完成了国家投入近1000万元的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2008年6月1日,临夏回旋自治州政府秘书处以临州府秘【2008】80号《关于印发临夏州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州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总投资6200万元,其中州级3450万元(网络改造和平台建设费1360万元,用户机顶盒和智能卡2090万元),7县共需投资2750万元。根据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的指导意见》(省委办发【2006】32号)精神,州城域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资金以银行贷款方式解决,州广电局负责贷款和还款,州财政局按实际贷款额所产生的年息分年贴息。各县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所需贷款由各县政府给予贴息的政策支持。2009年5月26日临夏州广播电视台临州广电台【2009】1号《临夏州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实施办法》规定数字电视用户机顶盒主机基本频道22元/月/机(卡)收取,副机按6元收取。

酒钢电视台:覆盖90%的市区,自办2套节目,转播44套节目。酒钢电视台原采用同轴电缆传输,传输速率550Mb/s。酒钢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改造工程于2002年6月1日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采用光缆、电缆混合网络(HFC网),每个光节点均采用四芯光缆,为今后技术升级和开展数据传输、宽带城域网、标准视频点播等增值业务打下了基础。到2002年末,酒钢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的光缆总长度为68.5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万户。

金昌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方案》已报市政府。在2006年金昌市完成了全市的网络改造等数字电视推进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已具备了整体转换的各项条件。2007年金昌市将全面推开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整体转换工作。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9年3月31日批转《关于推进全州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州政办发(2009)34号,明确2009年年底前,全州80%的县要对有线电视网进行光缆与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升级改造,分配网带宽750MHZ以上,使光节点以下所带用户小于500户。2009年5月,合作市区和各县县城首先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搭建甘南州数字电视分平台,各县建立用户管理平台,全州力争发展数字电视用户15000户以上。整体转换工作2009年开始启动,第一阶段从2009年5月1日起,在合作市区及各县城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第二阶段:到2011年年底前,全州各县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全州网络用户的80%以上。第三阶段:2012年到2015年,对条件成熟的乡镇有线电视用户进行数字化转化,力争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实现全州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州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完成后,电视节目将由现在的30多套增加为114套,其中基本节目60套,付费节目54套,使全州广播电视网络成为一个大容量、宽频带、标准化、数字化,集广播电视节目和综合数据业务信息为一体的多功能双向传输系统网络。到2015年年底前,全州所有县及部分人口较集中乡(镇)的有线电视完成全部有线电视用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停止传送模拟电视信号。边远牧区及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条件不具备的乡、村以卫星电视单收方式解决覆盖。在推进全州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逐步创造条件,以目前州网络中心(甘南有线电视台)和七县所属的网络中心为基础,组建全州性广电网络运营机构。

2009年年底全州发展数字用户15000户(合作市区4000户,七县11000户);2010年年底完成数字用户12000户(合作市区4000户,七县8000户);2010年底,全州拟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000户。2011年全州完成5460户,使全州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用户达到80%,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整体平移目标;2013年至2015年按照国家规定时限内完成全州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机顶盒的选择要符合统一标准,并符合升级改造的技术要求。

在投资概算方面,甘南全州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共需资金2660万元,投资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搭建甘南分平台建设费,需投入500万元;第二部分各县前端加密、网管、收费、应急备份节目设备费560万元;第三部分全州基本型机顶盒(卡)费1600万元。筹融资办法采取政府投入和融资的方式:搭建甘南分平台和各县用户管理分平台,由各级政府分别承担,即:州政府投入甘南州分平台所需设备款500万元(州财政400万元、合作市100万元),各县政府按要求、桉标准搭建县级管理分平台,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负担。用户数字机顶盒资金的解决办法,州、县网络中心采取合作融资的方式,数字机顶盒由州上统一招标,各县与合作人分别签订协议或利润分成,逐年偿还、逐步发展的方式解决机顶盒费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期为三年(2009年5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期间免费赠送机顶盒。在合作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主体地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信息传输安全,其投资比例应控制在49%以内。

2009年08月31日甘南州政府采购中心对甘南州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项目进行招标。招标采购内容卫星接收机、编码器(4路2台)、适配器、加扰器、复用器、QAM调制器、网管设备 ASI光端机(一对) 标准机柜15组、光缆配线机架1组。BOSS多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电子节目指南系统(EPG) 系统集成条件接收系统(CAS)、下载器(Loader)系统集成。数码视讯中标。

甘肃村村通

1998年底,甘肃省还有328个乡镇,3392个行政村听不到广播,323个乡镇、4794个行政村看不到电视。通广播电视,成为大山深处群众的热切呼唤。1999年1月,甘肃省拿出1600万元,地、县、乡、村筹资5000多万元,加上国家支持的1900万元,拉开了甘肃“村村通”建设的序幕。

甘肃省“村村通”工程自1998年启动到2008年底,10年内国家、省、市、县各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47亿元,共完成了8847个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解决了400多万名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十一五”时期,甘肃省“村村通”工程完成41122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建设任务,有效解决了600多万农牧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无线覆盖工程全面完成了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任务,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3%以上;西新工程更新改造甘南州和天祝县13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设施设备,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和实验检测能力明显提高。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文5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自今年二月文化部、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力度不断增强。以江苏为例,去年全省完成社区文化室基层服务点782个其中100个建有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今年“新建文化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1000个”已列入《省政府2012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要求年底前完成1614个社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并要求新建的基层服务点要设有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一项快速推进的新近重点工作,公共电子阅览室应有怎么样的功能定位,基本建设完成后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公共电子阅览室需求分析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社文发[2012]5号)中明确提出,公共电子阅览室“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上三类人群中进城务工人员应是未来公共电子阅览室最主要的使用者。

今年3月至4月,省文化厅分三组分别督导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共享工程基础服务点建设和使用情况。实践中我们发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主要参与群体是老年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则相对较低,而活动,门球、乒乓等健身项目,歌舞类项目,参与较为踊跃。分析原因,从主观上来看,老年人更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健身、舞蹈项目,更容易使他们得到身心愉悦;从客观上看,图书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特别是对老年群体而言,操作电脑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

我们同时发现,虽然未成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都较少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但其原因是完全不同的。城市社区未成年人课业负担重且家庭宽带普及,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意愿较低。而进城务工人员有相对较强的使用意愿,却限于宣传不到位等原因较少使用。

在去年文化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下发后,省文化厅曾专门组成调研组,利用一周的时间,赴苏、锡、常三地就农民工文化需求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农民工群体喜爱的文化休闲活动,按照喜爱的程度排列依次是:看电视(33%)、读书看报(18.2%)、打牌打麻将(13.6%)和上网(11.0%)。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农民工喜欢上网,而伴随着大量的青年人加入,特别是网络虚拟世界可能弥补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农民工上网的比例将会稳步增长。相对于传统网吧,公共电子阅览室不仅体现出公益性,且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基本功能

从公共电子阅览室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公共电子阅览室应区别与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其功能应包含四项基本内容,即:提供基本上网服务、提供基础电脑技术培训、提供各类数据库查询、提供音视频资源播放。

1.提供有限的上网服务

从需求看,电子阅览室必须提供基本的上网服务才能吸引用户。但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必须区别与商业网吧,为此,我们认为可以采用限时上网的办法。比如,南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后,读者首次使用限定2小时,在有空余机位的前提下可续机两次,每次1小时,每天上机时间不超过4小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读者反映良好。

2.提供基础的技术培训

针对性的提供基础电脑技术培训应是公共电子阅览室重要的特色服务项目。省文化厅在苏、锡、常三地调研农民工文化需求时发现,农民工希望社区提供的文化服务依次是:技术培训(39.5%)、免费或便宜的电影、文艺活动(分别占27.9%、26.5%)、图书室(29.7%)和阅报栏(26.3%)、电视录像厅(27.5%)等文化项目、文化设施。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民工尤其希望社区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机会,并通过电脑、图书报纸和电视及时了解更多的资讯,更新自身知识。

3.数据库查询和音视频资源播放

数据库查询和音视频资源播放是当前江苏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已成熟的服务项目。在2010年省文化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全省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的通知》(苏文社〔2010〕14号)中明确要求,基层服务点必须与县(市、区)支中心建立虚拟专用网(VPN通道)的直接连接,带宽2M以上;必须配备投影仪和幕布。从运行情况看,VPN虚拟专用网的构建使基层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省馆的数据库资源,且不受版权限制。投影设备的配置使共享工程的音视频资源可以通过VPN虚拟专网快速传输后播放。

三、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1.城市社区文化配套设施仍然欠缺

文化部、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中要求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从江苏的实践看,短期内全面达到这一标准难度较大。

苏南地区以苏州为例。按照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府办[2011]180),城市社区分馆及各县级市设在城关镇的社区分馆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社区分馆应配有电子阅览室。苏北以连云港为例。按照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的通知》(连政办[2009]89号),社区文化中心室内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含共建场地),其中图书阅览室面积20平方米以上,需配备至少一台上网电脑。

从两市对比中可以发现,苏南、苏北在社区文化配套设施上的建设标准差异较大,从目前看,在城市社区较难满足不少于40平方米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要求。特别是一些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在规划中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有的新建小区在设计图纸上能看到配套的文化设施,但交付使用后,因为缺乏硬性的管理规定,原先的文化场所变成了其他用途。

2.经费投入仍嫌不足

随着社区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地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提高,但资金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够。有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按照有关政策标准落实到位。

2011年省财政对城市社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给予资金扶持,经济薄弱地区扶持标准为1万元/个;其它地区给予奖励补助标准为0.5万元/个;列入创建省级示范点的每个奖励2万元。2011年实际下拨860万元,其中经济薄弱地区407万元,其他地区453万元,共涉及13个市的1000个基层服务点,包括街道文化中心服务示范点100个、街道文化中心服务点118个、居委会文化室服务点782个。

从总量上看,2011年省财政的扶持力度有明显加强,但是省级财政的扶持主要是一次性的奖励或补助,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运行还需要基层政府的持续投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该项资金的落实难度较大。

3.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不够充分

据民政部抽样调查,全国仅有约1/4的居民能够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在对我省南通市崇川区和无锡市新区两个较大社区居民调查显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希望是观众的占50%,希望作为表演者的占15%,作为组织者的占13%,作为局外人的占22%。很多社区居民对自己就是社区文化活动主体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客观上各级政府核算公共文化经费,主要依托户籍和身份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进城务工人员在心理上和实际上仍无法享受到完全平等的市民待遇。

4.人才的缺乏仍是重要制约因素

江苏省委宣传部《关于贯彻〈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苏宣发[2010]6号)要求乡镇文化站至少有1-2个编制,各社区至少要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宣传文化服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负责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多为兼任,工作面广量大且专业知识较缺乏。而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开展服务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但受限于编制和相应的待遇问题,年轻的人才难以吸纳进来。

四、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整合资源实现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享

目前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社区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民政部门负责社区的福利文化事业发行和管理,体育部门主要负责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文明办负责评比社区文明活动,工会开展文化活动向职工送温暖,妇联在社区开展妇女文化教育活动,共青团在社区开展青年之家文化活动,文化局在社区负责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馆和图书室建设活动,老龄协会在社区开展老龄文化活动等等。文化部门要积极整合这些资源,围绕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建立协作机制,发挥这些资源的综合效益。

可以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这一平台将各个部门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统筹进来。比如民政部门通过福彩项目向公共电子阅览室赠送电脑;工会部门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开展职工培训;妇联、共青团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等。

2.建立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

在体制内增加编制以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对基层政府来说难度很大,也不符合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因此,我们认为大力培育业余文化工作积极分子和文化志愿者是解决目前社区专业人员缺乏的有效手段。可由各区文化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倡议建立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动员社区内的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积极参加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到社区,义务辅导文化工作,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区文化馆对社区文化予以辅导、扶持,培育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

3.制定刚性的资金保障机制

投入不足是公共文化事业的长期问题。事实上公共文化经费投入的政策依据是充分的,关键是缺乏硬性的执行手段。比如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中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很多地方长期无法落实。就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而言,文化部、财政部的《实施方案》中仅提到“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运转提供经费保障”,没有具体的措施和硬性规定,也没有中央财政的具体补贴、奖励办法。

我们认为,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关键是有刚性的制度保障。比如连云港市出台的《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包括四类21项具体评分内容,满分100分,每年市文化局进行考核验收,总分在70分以上达标,总分90分以上的为优秀。对考核优秀的予以表彰并每家奖励1万元。在考核办法的推动下,三年来,连云港市、区两级财政直接投入2700余万元建设社区文化中心和文化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在苏北地区,这样的投入力度是较为突出的。

近年来,省文化厅抢抓机遇,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面争取了一些有力政策。“十二五”时期,省文化厅成功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内容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成为对基层政府的考核项目之一。在去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 15号)中,亦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文化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的要求。今年又成功将“新建文化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1000个”列入《省政府2012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我们认为,各地应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各地普遍出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争取刚性的政策措施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经费保障列入其中。

4.发挥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带动作用

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应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延伸,是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升级完善。因此,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运行中应当充分发挥省市公共图书馆的带动作用。具体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数字资源提供,二是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江苏为例,2011年,省中心(南京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建设总量22.62TB,视频资源时长190个小时。2011年,省中心自建数字资源建设总量22.62TB,视频资源时长190个小时。扬州支中心制作了《扬图讲坛》高端学术讲座及扬州地方文化讲座和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数字资源。苏州支中心建立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群众活动远程指导网络。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已建成了VPN虚拟专网快速的提供给基层的公共电子阅览室。2011年省分中心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业务培训工作。在南京完成了面向全市所有共享工程区(县)支中心及基层点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淮安对全市7个街道、13个社区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具体负责人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大家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组织实施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Z].文社发[2012]5号,2012年2月3日.

[2]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研报告[Z].2011年10月.

[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的通知[Z].苏政发[2012]41号,2012年3月26日.

机电工程和机电一体化区别范文6

近年来,*区的党员电教工作以*市一、二次党员电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狠抓党员电教播放网点建设,推行规范化运作,形成了“五统一”(统一党员电教教材、统一网点建设标准。统一播放收看要求、统一示范点创建目标、统一检查考核)的格局。特别是城市网点的建设更是呈现跳跃式发展的态势。至20*年初,共建立城市党员电教“五有”联网点350个,占全区整个联网点总数的83.3%,近三年的平均涨幅为35.83%。城市电教网络规模大。机制完善、运转有序、效果明显,在全区党员电教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党员电教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党员电教网点建设的启示党员电化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手段先进、播放灵活。寓教于乐、信息量大。教育面广等特点。*区党员电教~直以《*市党员电化教育发展规划》为总目标。以“纵览党建成果,弘扬*精神,展现库区风貌,繁荣*经济”为出发点,经过电教工作者的努力耕耘,已逐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移民群众的良师益友,成为促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基本做到了变屏幕效果为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城市网点建设历程,可以得到许多启示:l、提高认识,找准症结,是推进城市电教网点建设的先决条件。*区委及区委组织部始终把党员电教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硬任务”,将其提高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作为提高全区党员干部素质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每年的党建工作会议及组织工作会议,都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布置工作,并纳入党建工作一条线进行考核,占据较大权重的分值,以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前几年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播放点少、工作滞后的状况,区委组织部多次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得出了两条结论:一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应当在党员电教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方面的网点建设抓好了,对于占领城市党员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全区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电教工作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没有到位,尤其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同志认识没有到位。为此,区委组织部在1999年,专门召开了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电教工作会议,从认识上强化。同时,有针对性的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这些措施,清除了我区党员电教城市网点建设的障碍。2、健全机构,完善机制,是加快城市电教网点建设的有力保障。区委组织部要求各单位党组织建立本单位电教工作领导小组,以建设“五有”播放点为基础,以统一发行的音像教材为主要播放内容,以统一的播放要求为管理规范,以统一考评为激励机制,结合实际提出本单位开展党员电教工作的具体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网点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l)电教工作人员要落实。对城市电教网点的建设,不单纯是挂一个牌子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添一份责任,给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的党组织添一份责任,落实机构,让他们切实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在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党员电教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要求骨干播放点所在单位的党委、总支必须建立党员电教工作站,由书记或副书记任站长;统一制发了《党员电教工作站职责》和《党员电教主管领导职责》,明确党委、党总支书记为党员电教的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为直接责任人,落实对其下属党支部建立播放点的领导责任,进而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党员电教工作人员队伍。(2)制度建设要强化。党员电教片的播放收看是党员电教工作的核心,也是党员干部接受电化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通过制度来落实。一段时间,有的播放点的播放工作流于形式,播放活动不经常,随意性较大;有的忽视有针对性的讨论,讨论与实际脱节,看片与实践分离,电教效果不够理想。区委组织部及时建立了《电教人员工作职责》、《电教片播放收看讨论记录制度》及相关簿册,从制度上对党员电教工作的播放收看进行强化和完善,提高播放收看工作的规范化水平。通过一年一度采取听、看、查的方式检查评比,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合理规范、简便易行。(3)激励机制不可或缺。有了阵地,有了人员,有了制度,还应当有必要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党员电教工作的发展。一是在城市电教网点中,通过“自愿申报、统一验收、年度评估、末位淘汰”的方式,开展创建区级示范点的竞赛活动,并为此专门制发了《关于改善区级党员电教示范点命名机制的通知》,形成了“优者上,劣者下”的竞争态势。二是按年度评选党员电教工作先进单位,依据各播放点开展党员电教工作的总结材料和检查的情况,每年评选一次党员电教先进单位,并通报表彰。三是制定奖励政策。获得党员电教工作先进单位的,可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中增加分值,可在其自有资金中按单位人均月工资额的100%增发一次性奖金;获得示范点的单位,可一次性增发单位人均月工资额一个半月的奖金。3、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是巩固和发展城市电教网点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快城市电教网点建设的步伐,区委组织部在时间和人员安排上,以每年第四季度为落实次年建点计划的关键时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做到抓早、抓落实。在动员方式上,做到几个结合:会上部领导动员与会后业务科室跟踪落实相结合,电话动员与上门动员相结合,业务科室动员与其它科室配合动员相结合。如征订党员电教教材这项工作,先由电教科牵头征订,遇到困难,则主动争取其它科室或同志配合做工作,突破难点。只要是其它科室或同志争取到订户,都适当予以奖励。对于外地驻本地的单位或党组织关系由于系统管理划归条条直管的单位,区委组织部也不放弃建点的机会,从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大力宣传党员电教工作没有地域和条块之分,用以巩固原有播放点继续发挥作用和争取建立新的党员电教点。象工商局、国税局及几家金融单位的播放点、都是通过深入细致作工作而巩固和发展起来的。4、注重质量,提高水平,是推动城市电教网点建设不断进步的基础。党员电教片是党员电教工作的主要载体。党员电化教育能不能受到广大党员的欢迎,关键在于电教教材、电教片的质量,有质量才有生命力。在制作电教片时,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努力做到让基层满意,让广大党员、干部满意。一是根据电教对象的不同类型制作电教片。针对城市党员和农村党员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将《*党员天地》电教教材改版为城市版和农村版两类。根据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党员单位性质,在教材中增加了“城市风景、企业风采、峡外来风、今日视点”等栏目。同时,经求基层、征求党员的意见,把他们想看、想了解的内容及时补充进电教教材,让教材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二是突出教材的时效性、针对性,紧密服务于全区的中心工作。党员电教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作好宣传是电教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区委组织部紧扣时代的脉搏,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展的中心工作,摄制了大量的系列专题片来充实教材,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如随着三峡大移民工作的逐步展开,及时开辟了“移民先锋工程”专辑,反映战斗在移民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从而启发、鼓舞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移民攻坚战中去,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在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和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及时制作了“领导干部‘三讲''''访谈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系列专题”等一系列电教片,增强了电教教材的吸引力。三是提高电教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电教片的艺术性。首先,在制作、编辑教材时,注意音视频质量,决不用信号质量差的片源素材,以保证荧屏听视觉效果。其次,要求电教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既对播放点提要求,又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播放点建设和电教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保证每月及时供片。第三,每年“七·-”期间,开展一次电教片评比展播,要求基层单位自己拍摄制作党员教育电视片参加展播。几年来,制作了一批象《门槛上的红绸子》、《情洒七嘲》、《红印章》、《永不消失的村庄》等质量较高的党员教育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方式,电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党员教育电视片的艺术性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二、城市党员电教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党员电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很好的党员教育形式,它的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说明了其存在合理性,也体现出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不利于城市党员电教发展的客观因素不断增多,有的问题甚至已经制约了党员电教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既有网点建设方面的,也有电教教材方面的,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随着城市网点建设的发展,当覆盖面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向纵深推进,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没有形成一种党支部建在哪里,党员电教就发展到哪里的良性机制,致使党员电教始终存在死角。二是党员电教基础理论的薄弱,从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如电教网点在达到规范化运作的要求后,如何创新?特别是在制度上创新,没有一套系统的、超前的理论体系作指导,致使一些网点建设在这方面裹足不前。而各地对这些问题都处在探索之中。三是高速发展的信息传媒技术,使党员的思想文化和信息来源呈多元化态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们的党员电化教育活动,往往过分强调内容统一的一面,忽视了党员电教的时代性和个体差异,内容难免单调。而对于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已变得既多且快,计算机多媒体的成熟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出版物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使党员电化教育不仅在内容。效果上遇到挑战,而且在手段和载体上同样遇到挑战。四是党员电教片内容零碎,缺乏系统性;热点、难点内容剖析不透,缺乏针对性;精品不多,缺乏震撼性。电教片是党员电教工作的主要载体,党员电教工作能否达到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的效果,关键是看党员电教教材是否深受广大党员的欢迎。但由于目前我们的电教教材存在种种不足,导致我们的电教效果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因材施教。三、城市党员电教网点建设发展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WTO扑面而来,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正开始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将是必然趋势。这就为党员电教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党员电教迟早会走上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党员电教工作如何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从更高的起点思考党员电教未来发展方向,抢占制高点,已是时不我待。面对机遇与挑战,党员电教工作应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在总结城市党员电教网点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不断创新,锐意进取。l、在思想上要大力提高广大党员对党员电教工作的认识。党员电化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党员教育的新手段、新形式,必须站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而要让党员明白,它不是一项可搞可不搞的工作,而是一项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搞好的“硬任务”。特别要关注城市困难企业、下岗党员、城市社区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群体电教网点的建点问题。应当形成一种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要建立党员电教网点的良性发展机制。同时,还要强化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意识,真正把党员电教工作作为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抓紧抓好抓落实,促进党员电教城市网点建设的不断发展。2、党员电化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就必须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形势,有针对性地探索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要在党员电化教育理论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用以指导基层实践,也便于基层电教网点在建设上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建议上级机关组织必要的力量,在对基层电教进行大规模调查摸底的情况下,迅速研究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备、与时代合拍的电教系统理论,从而推进党员电教工作。3、要以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制作更贴近时代要求,更具吸引力、震撼力的党员电教片。党员电教教材是党员电化教育的源泉和灵魂,党员电教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教效果的成败。因此,制作党员电教教材,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要围绕党的工作大局,突出中心和重点,奏出时代的强音。在构思和制作中,主题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要体现出主旋律,层次一定要分明,要让党员观众看有所获。只有这样的片子,党员才爱看,才有真正的说服教育作用。4、要在党员电化教育内容、形式、手段上兼容并蓄,不断改进和创新。党员电化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式,其内容、形式、手段都应体现先进性和创新性。新时期的党员电化教育就应当从当前不同类型的党员思想动态人手,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因势利导,体现出针对性、现实性。既要给党员灌输理想、宗旨、信念等方面的理论;又要善于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强化对党员的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经营管理、WTO等新知识的教育,以吸引广大党员对党员电教的关注。在党员电教的形式和手段上,不但要利用录像机。VCD、电视台等较为传统的传媒载体对党员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逐步融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载体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有的地方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如办党员电教网站、远程电教网点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对于城市党员电教更具适用性。总之,党员电教必须兼容并蓄,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