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养老金;盈利模式;太平养老,。

自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迅速发展。截止2010底[1],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以标准企业年金为代表,伴随近年来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的养老金产品层出不穷,对养老金业务新领域的探索也愈加深入。从2010年开始,各养老金机构开始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养老金产业链延伸、业务范围选择、产品和服务能力建设、运营效率和盈利模式方面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发展趋势。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变,商业化运作的加快推进、市场机构的纵深参与将是我国养保障体制改革破题的必然途径,建立正确且有效的养老金企业盈利模式,养老金行业才能在未来成为最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行业之一。

一、国内养老金管理机构的经营环境和现状。

自2006年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走向市场,五年多来我国企业年金预期的“井喷”局面受政策限制和金融危机影响等因素并没有出现。2010年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社部第11号令)颁布后,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作了原则规定,托管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达2809亿元,其中,由投资机构投资运作的基金为2452亿元,投资组合数1504个[2]。

从年金的供给来看,截止2011年底[3],我国年金领域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39家。其中,专业养老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4家,寿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2家,证券公司2家,信托公司4家,银行10家,累计发放各类资格61个。平均每个资格对应的年金资产管理规模约在25亿元左右,其规模仅相当于一只中型公募基金的首发规模,对机构的生存状况形成了较大压力。通过表1可以看出,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与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占比普遍较低,五年中的比例均未超过6%。 

 

造成当下国内养老金业务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型行业或垄断行业客户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企业年金规模。这部分客户对管理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要求较高,但是受政策、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当前的盈利贡献不大;2.作为利基市场的中小企业,其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并不稳定,缴费能力和市场容量整体有限;3.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方式粗放,“僧多粥少”,各家养老金机构竞相逐价,客户和企业获取承办高,当期收入通常较低;4.计划管理中个人选择权普遍未放开、投资品种有限,企业客户对投资短期收益要求迫切,投资管理人面临巨大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压力,而投资收益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费获取的能力。

有限的客户群、业务范围和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我国年金单一业务线盈利周期长得现实情况,也迫使部分养老金管理机构逐渐淡出年金领域,集中精力在传统业务和其他新业务。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自2004年以来受托管管理企业年金基金710亿元,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660亿元,投资管理的企业年金已经占投资管理业务总量的45%。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有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盈利考验和长期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即在实现核心能力的建设和运营效率优化的同时,在基础发展方向上是选择横向多元化、还是纵向多元化。两种方式的共同出发点是通过企业年金业务获取客户资源并建立核心能力,但横向多元化更强调以客户和销售队伍为基础,向团体保险等对公金融领域扩展;纵向多元化则强调以养老金业务为基础,以向养老金业务的目标客户、业务范围、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延伸为路径。目前,各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仍处于对可持续盈利模式的探索之中。

二、太平养老对盈利模式的探索及经营情况。

作为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太平养老经历了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的跌宕与变革,探索盈利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从“中国最具专业和创新精神的养老金综合服务供应商”到“中国最专业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养老金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综合服务提供商”,均体现着太平养老深远的战略定位调整。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支持下,太平养老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中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以企业年金专业化为起步高调切入和抢占新市场;二是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横向多元化;三是在多支柱业务支撑下逐步形成可预期的盈利模式。2006年至2010年,尽管企业年金市场并未如业界预期产生爆炸式的增长,太平梯养老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专业创新,在专业养老金公司中始终保持行业前三甲的位置。实现新增保费按年约40%的复合增长率,累计管理资产实现100倍的增长,管理费收入实现200倍的增长,年金业务2010年的边际贡献率较2009年将近翻上一番。

三、太平养老持续改善盈利模式的主要措施。

太平养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1年年金业务新增缴费保持市场平均发展水平,管理费收入增长50%;2012-2013年,财务目标持续优化,在2012年实现打平盈利,年金业务增长高于市场平均增幅,管理费收入保持明显增长态势,实现1.5-2亿元的管理费收入;2014-2015年,要稳定盈利能力,年金市场保持15%-20%市场份额和市场同期增速,管理费收入随资产增速稳定增长,年金条线基本实现盈利。太平养老在快速发展中调整节奏,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对影响盈利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整和坚持,在不同时期兼顾横向和纵向多元化的重点,力争持续改善盈利模式和盈利趋势。

1.推动养老金制度完善,争取改善经营环境。

在推动企业年金管理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太平养老应继续在职业年金制度、信托型补充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制度层面的建设工作和试点推动工作,为养老金业务条线的纵向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明晰客户群定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太平养老大力应开展集团内部综合开拓业务员,并推进以目标客户细分为基础的销售渠道改革,通过多渠道有效获取和维护有价值的客户,实现多业务、多产品的匹配。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争取实现70%以上客户的跨业务条线多次开发和综合渗透,持续提升客户综合经营的价值贡献,真正建立立体多元化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

3.优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太平养老在未来几年中,应根据统一战略目标、不同专业特色协调高效运作的思想进行体系化建设,大幅度提升运营服务和基础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渠道专业化管理、机构差异化管理、销售有效性、固化销售费用、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实现信息的集中与共享。

太平养老置身于国家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的时代,成熟市场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发展经验和历程表明,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微调来实现盈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和高质量的保障型产品与服务,发挥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连友。企业年金基金运行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建勇。企业年金管理指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酒店业 养老服务业 融合发展 模式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酒店业面临“产能过剩”严峻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给出了各自建议。一种观点认为,针对此类情况,既需要通过行政手段、也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酒店产业的重组。类似观点则提出,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饭店产业的整合”[1]。这些意见对我国酒店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对于如何解决酒店存量资产“过剩”问题,有效性显然不够。因为,无论是酒店业内的重组,还是酒店业内部的整合,都不可能改变既有酒店资产的经营属性。换言之,要想有效解决酒店业“产能过剩”,需要转变思路,寻求“过剩”资产向其他经营领域的转移。

这使得我们将目光在养老服务业。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处于供不应求状况。酒店业和养老服务业同属服务业,且业务具有一定相似性。二者融合是否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如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2.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2.1酒店业存在的产能过剩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三大产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酒店投资供给过快,使酒店业出现过度竞争的趋势[2]。同时,酒店业目前客房出租率不高,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不高。2010年,星级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28%,没有达到75-80%这一比较理想的客房出租率。如果按照理想客房出租率推算,全国星级酒店客房闲置率约为15-20%、客房闲置22-30万间。此外,产品同质化不能满足消费者提升的需求,只能依靠价格竞争来占据市场,进一步消融着酒店业的利润空间[3]。许多酒店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酒店业所具有的低进入、高退出壁垒特征,使生产要素很难能从该行业退出的同时,仍有大量新的资产不断涌入。这使得酒店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得以持续[4]。

2.2养老服务业的供不应求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

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依赖于家庭和政府。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也极不现实。

从养老机构数量来看,至2008年底,我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床位需求缺口较大。

总之,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现有养老机构也存在着规模小、服务差、配套弱、投入少、无标准、缺监管等问题,因此,养老服务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

3.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3.1酒店业与养老服务业业务模式的相近性

3.1.1酒店业业务模式

酒店的主要业务是提供住宿服务和餐饮服务,其他还包括提供康体娱乐、购物、商务等一些业务。一直以来,住宿产品是酒店最基本、最核心的产品,约占营业收入的50%。餐饮也是酒店的重要业务之一,餐饮所占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约占酒店营业收入总额的1/3。客房和餐饮收入约占酒店营业收入总额的80%,商品和娱乐等其他业务所占的比重不高,但也构成了酒店业务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酒店企业以客人为中心,围绕客人进行一系列产品的生产。酒店在客人预订客房之后,接待客人入住,客人进行住宿、餐饮、娱乐、商务、购物等系列消费,围绕客人的各种需求,酒店提供客房、饮食、康体娱乐等各种服务。

酒店为客人提品的不仅仅是面向客人的工作人员,为配合酒店产品的生产,还要配设一系列的部门,以保证酒店产品的正常生产,保证酒店业务的顺利开展。

3.1.2养老服务业业务模式

养老服务业的业务主要包括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体娱乐、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住宿、餐饮、护理、保健、康体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医疗保健服务。

养老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老年人交付给养老机构的费用。尽管目前还没有可供分析的全社会有关养老服务收入及其构成方面的权威统计数据资料,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所公开的收费标准,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收入构成进行简要的分析。

目前社会养老机构的收入主要由住宿收入、保健护理收入和餐饮收入三类。更为具体的分析表明,社会养老机构的收费项目中,以床位费为主,平均占总收费项目的53%;其次是护理费,平均占28%;最后是伙食费,平均约占19%。除少数需要全护的情况外,住宿产品是其最主要的产品。这一点与以住宿产品为最基本、最核心的产品的酒店企业有类似之处。其次是保健护理服务,再次是餐饮服务。

3.1.3酒店业与养老服务业业务模式的相同点

上述分析表明,酒店业与养老服务业二者的业务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以提供周到的住宿、餐饮服务为主,此外还提供康体娱乐等其他服务。酒店业与养老业都是服务业,都要求为客人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根据产业融合特征可知,相互融合的产业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技术、产品近似性以及产业关联性,因此酒店业和养老服务业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农村;养老;PPP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作为一个老龄化正在加剧的国家,关注老人这一社会群体愈发重要,而养老问题也变得更加贴切人民生活,探究如何养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从传统的养老到现在的养老模式,对养老模式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与持久发展也就变得尤为必要。我国农村养老的财政资金出现巨大的缺口,对于我国农村养老入不敷出,背负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对于政府而言,急需寻找到一种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途径。PPP模式的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迎合了政府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当展的要求。

PPP模式是指以某一特定项目为对象,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现代融资模式。在共赢的理念下,PPP通过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私人部门的民间资金、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相结合,从而使双方的合作产生“1+1>2”的效果。农村养老保障具有纯公共产品的属性,农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更是一种区域性质的公共产品,其属性是在政府现有财力约束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从长远看,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应由国家和集体为主体来提供,并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但是政府主导原则不等于无条件地优于市场原则,因此要求在坚持政府主导及引导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入企业和个人的资金,不但有助于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搭便车”现象。除此之外,PPP模式农村养老,政府、企业与个人共同出资缴费,发挥了财政调节稳定经济的职能和福利职能,使得社会更加公平、稳定和和谐。

过研究该项目,进而充实PPP模式的实践运用与完善农村养老的管理模式。不但解决我国农村养老资金的缺口问题,而且会注入更多的民资基本,从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养老保障作为准公共商品,以政府全权代办不仅加重了财政压力,也降低了市场效率。而完全交由具有逐利性的市场则难以体现其保障社会公平的作用。因此通过将PPP模式引入农村养老,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方向,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公平和发展。

二、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剧。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农村地区尤为严重。从横向看,尽管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严重,但从纵向看,我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并呈高龄化发展的趋势。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了高抚养比。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农村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我国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养老现状堪忧。十报告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紧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从多个问题、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刻阐述,把“老有所养”列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五个有”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现实的农村养老问题尚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和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选择等方面,在这方面财力投入有限。据调查资料显示,占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2%左右,而占总人口30%左右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88%左右。农村养老服务设备缺乏,娱乐生活单调。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特别是空巢老人,患病率高达75%。农村一些子女养老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敬老爱老氛围不浓厚。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老年人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懂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更加不利于提高我国农村的养老水平。

我国现行的传统养老院模式难以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就我国目前的养老院而言,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心病。首先,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价位高――住不起。以北京地区的爱慕家养老院为例,据里面的工作人员透露,一个样板标准间(内置两张席梦思床、一个柜台,一台固定电话、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阳台等),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其次,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住不进。北京市现有的养老服务床位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人数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5%至7%。我国现在在农村建立的公办养老院数量及其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的养老需求。

三、PPP模式农村养老具体应用

采用系统分析的定性分析法,主要目的是对PPP模式农村养老这一系统作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评估这一运营制度下的农村养老带来的社会效益,这是支撑PPP模式运营下去的核心依据所在。引进GCC要素系统原则,将PPP模式农村养老视为一个系统,则该系统了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对PPP模式农村养老做出合理的绩效评价,我们需要分别针对其三个基本要素做出各自的绩效评价,最后汇总得出综合绩效评价,即PPP模式农村养老带来的社会效益。

政府PPP农村养老职能。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的问题,加大财政的投资和补助,确保农村养老的资金安全性。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科学、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养老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采取对养老金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不定期检查,确保农村养老金的合理使用。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有能力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私人企业,并对企业实行合同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准公共商品的供给质量;PPP模式下的农村养老,其筹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相比传统的公办养老模式,这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宏观监控职能,为最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不进行直接干预,而只负责宏观调控以及对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协调。此外政府还为社会的低收入者给予财政补贴,提供基本保障。

企业PPP农村养老职能。私人养老金管理公司参与管理运营,私人股份公司向政府注册后,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机构,承担收缴保费、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发放养老金等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从中短期运营角度分析,由于在农村建立养老院能就地雇用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且PPP模式农村养老院运营实行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盈利归企业所有的管理机制,故企业不会有亏损的风险,以此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并有可能实行盈利;从长期运营角度分析,企业倘若在前期能实现盈利,将盈利积少成多,并转作企业资本,有利于从事PPP模式下政府应允的其他营利性市场业务,凭借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更大的盈利。

农村居民PPP农村养老职能。农村养老居民通过现金或非现金等灵活的缴费方式交纳部分养老费用后,“就地养老”,能享受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舒心和温暖;除此之外,PPP模式农村养老院的建立与运营需要雇佣一定数量的服务人员,而这恰好为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经过PPP模式农村养老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筹资环节,PPP模式农村养老从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农民个人缴费、私人企业投资以及社会慈善机构捐助等筹资渠道筹集资金;从资金形式上看,不仅有现金缴费方式,农民也可以用农产品换养老、土地换养老等,以非现金方式灵活缴费。管理环节,在PPP模式的运营方式下,政府将农村养老服务“外包”给私人企业,并按企业的服务质量给予相应报酬。由此相当于政府利用经济手段督促私人企业保质保量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服务,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益性。监管环节,PPP模式下的养老新设养老资金统一账户,全面负责养老金的收支。

于政府而言,PPP模式农村养老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能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养老服务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与个人而言,有利于在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同时在农村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最终缩小城乡差距;于企业而言企业投资于农村养老,亏损时由政府予以财政补贴,盈利时此些盈利所有权归于企业,从长期来看企业实现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还能从事政府的捆绑业务,实现更多的盈利;于社会而言,有助于解决农村要的资金短缺,并且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与繁荣。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提出以下的建议。

第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强调政府的责任与增加经费投入,政府不仅增加财政投入,用于养老机构的规划与立项、土地征用、基建等方面,还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予以扶持。同时设立专项进行补贴,鼓励更多的社工、护理等专业人士服务老人。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规范约束,加大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实行分级化服务,以促进良性发展。

第二,私人养老金管理公司参与管理运营,多家公司进行竞争经营。按法律规定,私人股份公司向政府注册后,即可成立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机构。该公司职能是按照法律规定,承担收缴保费、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发放养老金等管理工作。鼓励民间组织加入机构养老行业。政府在资金和物质上加大农村养老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加入到机构养老的行列中,不断壮大养老机构的规模和数量,以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

第三,实行个人缴纳费用,建立个人资本积累制度。个人可以将养老保险存入个人资本积累账户,逐月积累。个人账户的资金通过营运投资,不断增值。且这个个人账户的成员资格不会因调动工作、失业或退休而终止。

参考文献:

[1]黄耀明,陈景亮,陈莹.人口老龄化与机构养老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2]董红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美)柯杰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借鉴: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实践:the united states pension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4]毛翠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基于财政的视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财务指标;战略;轻资产

一、引言

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增值速度快,房地产企业普遍的商业模式为:增加土地储备和高房价,这个时候公司持有土地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也就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资产模式。但是,在中央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的现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现行的重资产商业模式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土地价格不断上升,而房价的单边高速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企业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公司是否应该从重资产转变成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值得探讨。本文对保利地产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并结合保利地产近年来的轻资产的战略布局,探讨房地产企业在轻资产发展之路上应该何去何从。

二、财务指标分析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在我国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2014年保利地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仅次于行业龙头老大万科A,以营业收入计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2.59%。因此,本文选择万科A作为可比企业,对保利地产2012年2014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详见表1)。

(一)偿债能力分析

从短期偿债能力看,2012到2014年保利地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且高于万科A,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是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保利地产和万科A的资产负债率都较高,虽然近三年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大,说明公司较多的运用财务杠杆,而公司仍处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债务人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二)盈利能力分析

2014年保利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都高于万科A,说明保利地产的营业收入虽然低于万科A,但是公司投入资本的回报率高于万科A,而在房地产企业高利润时代结束之际,通过轻资产战略提高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出路。但从2012到2014年,保利地产和万科A的净资产收益率及营业毛利率都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地产行业不再处于黄金时代,公司通过降价等促销的方式提高营业收入,降低了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

(三)营运能力分析

由于从拿地到交房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房地产企业资产周转率普遍较低。近三年保利地产存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有小幅提升,存货周转率一直略低于万科A,但总资产周转率高于万科A,说明保利地产在资产周转方面管理较好。

(四)成长能力分析

2012至2014年,保利地产和万科A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呈快速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过去,房地产企业高增长模式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速增长,因此,如何成功转型成为房地产企业思考的问题。

三、公司战略分析

(一)信保基金

2010年6月,信保(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信保)成立,天津信保由保利地产和中信证券合作设立,两者各持股40%,余下的20%股份由信保基金高管及其他投资者持有。2014年末基金管理规模280亿元,同比增长40%,信保基金把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向了保利地产旗下的项目,这为保利地产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渠道。公司2014年年报中房地产项目汇总表显示,在近四年新增项目中,其所占平均权益比率一度低至65.3%,其1/3的新增项目权益由合作方持有,这其中,信保基金占据多数。引入信保基金在项目层面的持股权,有助于保利地产降低现金流压力,而借助信保基金,保利地产也成功地将上市公司负债率降低。

信保基金是保利地产实施轻资产战略的途径之一,与目前市场上以债权投资为主的被动型房地产私募基金不同,信保基金基本上全是主动型股权投资。2013年该基金实现净利润2.75亿元,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更预计,信保基金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为公司贡献5%至10%的净利润,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养老地产

2011年保利地产正式将养老地产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并进行了大量资金以及资源方面的投入,至今已逐步形成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并成为国内养老地产的领军企业之一。养老地产其实是微利行业,但是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微利盈利模型:居家养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补贴成本,社区养老采取使用权限时租赁费和四大社区配套服务收费,机构养老以专业介护服务费平衡运营成本。

因此,公司的养老地产也是公司实施轻资产战略转型的方向之一,公司看重的是未来养老地产的市场,当未来公司能够依靠住房销售获得的利润下降时,专业化地产将为公司带来盈利,公司可以依靠前期发展的养老地产的服务收入盈利。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利地产2014年的财务表现其实是较好的,但从财务指标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的资产周转率较低、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逐渐下降,说明即使是行业领先企业也逃不过公司面临转型的挑战。而通过保利地产的年报,我们发现,天津信保基金的成立运作以及养老地产的战略都是保利地产实现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的重要尝试,尽管目前房地产行业在短时间内无法摆脱对销售额的依赖,房企的轻资产业务并非其主营业务,收入贡献有限,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暴利的结束,轻资产必将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小富,苏永波.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转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3(8):7679

[2]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J].会计研究,2012,11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5

不过,销售奢华却属无奈之举。别墅养老地产开发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个别墅区在几年前就建好了,但由于诸多限制,一直没有办法销售,曾经销售过几套房后被政府处予了高额的罚金,只好暂时租赁给几个私营企业做办公处所。这时,投资养老产业的基金看上了这一片离市区不算太远的休闲之地,双方达成协议,由基金出资将之改造成高端的养老社区,面对市场可销售亦可高价租赁。

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大部分养老公寓多由政府补贴,并未实现盈利,涵盖老年公寓的项目用地一般是划拨用地,即通过支付征地、补偿、青苗费等费用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不经过土地招拍挂市场,土地价格相对很便宜。或者土地性质原不属于房地产开发,挂上养老地产的名义后可变相销售。但挂上养老地产的房屋一般无法办理房产证,一般产权为使用权,最多20年。

因此,若非出于无奈,并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商会拿高价拍得的土地去做养老地产。尽管如此,在限购条例、批地困难、销售证难办等诸多房地产调控政策压力之下,养老地产正成为开发商突围的一条路径。

发改委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民政部和老龄委在管理及参与养老产业的相关事宜,但如果光靠政府财力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问题,将难以持续,所以政府也在急迫地探索一条养老地产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上述人士称,目前国家对于养老地产的政策放得很开,各地方政府在土地上、银行在信贷上均会给予一定支持,就是希望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到养老地产领域中,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地产项目改造为养老地产,也是默许的。

国家统计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目前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已达到13.26%,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93个百分点。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这也催生了“以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养老地产前景也被各大房地产商看好。

个别先知先觉的开发商似乎已经嗅到了其中的财富味道。越来越多的一线开发商也开始试水养老地产。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6

近日,微信宣布将进军直播行业的消息再次表明,直播行业的混战将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而在这个钱途大好、体量巨大的新兴市场中,各平台如何才能笑到最后呢?

春秋版图进入战国时代,资本力量将决定平台成败

不可否认,现在的直播市场仍然是春秋时代的版图,参与者极多、市场混乱、同质化现象严重。从直播的发展趋势上看,未来的同类直播可能仅会留存几个实力雄厚的平台,那些没有特色的平台将面临淘汰。而随着阿里、腾讯等资本帝国的加入势必将直播行业拖入合纵连横的战国时代。

他们不仅会祭出微信、QQ这样拥有海量用户流的大杀器直接参与竞争,还会动用资本的力量大肆收购、不断整合从而进行集团作战。如阿里巴巴除了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天猫直播外,也投资了微博、光圈直播等项目。未来的直播行业必将进行资源整合,淘汰生命力脆弱的小平台,留下战斗力强、盈利模式成熟的项目。

有专家表示,直播平台的竞争拼到最后,其实就是比拼三样东西——流量、IP资源和资本。用户流量的导入、宽带运营的维持、盈利模式的探索等等都需要海量资源的支撑,而这将决定平台的最终成败。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小平台只能走抱团取暖的路线,进行强强联合才能有希望杀去一条血路。

开拓“直播+”模式下新领域,生产机制成为致命武器

直播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仍然有很多新领域可以探索。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崛起使得移动直播成为了可能,这赋予了“直播+”模式以无限的可能性。之前的平台直播主要集中在电竞、女主播等领域,而现在“直播+旅游”、“直播+电商”、“直播+综艺”等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诸如近期灿星和江苏卫视联手打造的《盖世英雄》就是直播+综艺”的典型形式,全新的玩法为其带来了客观的用户流量。

新领域可以打造新热点,吸引网民的观看和关注,先入为主之下直播平台会有更大的几率走到该领域的前列。然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直播平台培养起可循环的生产机制。如果将直播看成一个生产线,那么主播、内容的生产无疑至关重要,这也是衡量一个平台能否走到最后的关键指标

斗鱼直播是直播界的老牌强者和元老级平台,拥有百万级的活跃用户量。而面对业内疯狂的挖角,斗鱼始终没有伤到筋骨就是因为它有了一套培养主播、拓展内容的成熟生产机制。而其他平台要想突围也需要建立生产机制,以新内容、新玩法留下大量活跃用户、不断培养用户粘性,为平台留下生存和盈利的火种。

内容制造才是王道,盈利模式仍需探讨

陈镭认为,未来直播已经是PGC时代,伴随着观众的日益成熟,制作精良的内容渐渐会成为直播的主流。新玩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打造热点,但是也很容易被其他平台复制。只有内容是不可复制和代替的,腾讯花费30多亿元拿下NBA5年转播权,这就是独一无二的资源。而在未来对于稀缺资源和专业资源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此外,直播内容还依附于主播个体,明星IP也是稀缺资源的一种。诸如papi酱的视频浏览量过亿,已经尝试直播的她能长期做下来将能产生极为客观的用户粉丝量。直播平台虽然可以培养网红、生产主播,但是优质IP却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内容,这才是papi酱不可替代的根本原因。因此,直播平台势必将更加激烈的挖人,优秀主播的身价还将不断上涨。

目前的直播行业还处于疯狂烧钱的状态,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淘汰竞争对手、争夺用户粉丝。但是更重要的是,直播平台亟需建立起自己的盈利模式,尤其是在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主播身价的看涨、宽带运行的启高都为平台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各直播平台亟需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开发周边经济、植入购物链接、进行品牌合作等形式正在涌现出来但是还不足以实现强大的盈利。因此,培植成熟的盈利模式将成为平台走到最后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