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抑郁论文范例6篇

护士抑郁论文

护士抑郁论文范文1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抑郁 焦虑 工作压力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job stressor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methods we performed the survey in 77 psychiatric nurses with sds、sas and job stressors questionnaire.result scores of sds and sas on psychiatric nurses are(52.53±11.64)and (45.03±12.68)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inese norm.detection rates of depression symptom and anxiety symptom are 55.8% and 36.4%, the total score and subtest sores of job stressors are high of which the difficulties in workload and time allocation are 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ds.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patient care and scores of relationship among manager ,colleagues and patients are realted with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conclusion: psychiatric nurses got severe negative emotions like depression and anxiety.negative emotions are in correlation with their job stressors.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s depression anxiety job stressors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环境,患者逃跑、自杀、伤人等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而使精神科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

压力较大,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

力时会出现心身紧张性反应[1],如不能及时调试,将严重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职业压力往往来自多个方面,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均会对职业压力与情绪状态产生影响。为了更加明确得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来源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本调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职业压力源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浙江省余姚市精神卫生中心随机选取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在册护士77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62名;护龄1-28年;婚姻状况:已婚44名,占57.1%,未婚33名,占42.9%,无离异者;职称:护士38名,占49.3%,护师30名,占38.9%,主管护士及以上9名,占11.8%;文化程度:中专24名,占31.1%,高职大专30名,占38.9%,本科22名,占31.4%,硕士1名,占1.4%。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4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职务和婚姻状况。第2部分为抑郁自评量表(sds)[2],sds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1级—4级评分,其中第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条目。强调最近一周的情况,采用无记名方式,由精神科护理人员独立填写。将20项得分相加得粗分,再将其换算为标准分。sds≥53为有抑郁症状。抑郁严重度指数反映被试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其范围为0.50—0.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指数在0.50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程度抑郁,0.60—0.70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第3部分为焦虑自评量表(sas)[3],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1级—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为反向计分。将20项得分相加得粗分,再将其换算为标准分。sas≥50为有焦虑症状。第4部分为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此量表以国外目前最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为蓝本,根据中国国情,在多国护理专家的意见之上修订而成[1]。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方面,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采用1级—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1.3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3.0进行统计,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sas、sds得分情况 77名调查护士中sas标准分≥50分者28名,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6.4%;sds标准分≥53分者43名,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5.8%;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53±0.12。无抑郁者占39%,轻度抑郁情绪者占28.5%,中度抑郁情绪者占28.6%,重度抑郁情绪者占3.9%。

2.2 精神科护士sas、sds平均得分与国内常模[4]比较,见表1。

2.4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见表3

表3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焦虑状况

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焦虑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2.53±11.64和45.03±12.68,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55.8%,与梁绮美[5]对精神科护士的抑郁情绪调查结果接近,显示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现状。同时,本研究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36.4%,而刘素贞[6]等的研究显示,一般护理人员的焦虑检出率为20%-25%,说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也较为严重。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使精神科护理成为心理疾患的易感高危人群。由于护理工作本身较为繁重,轮换班频繁,加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做好本职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从而使护士长期处于较大的身心压力之下,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护理人员时刻承担维护病人安全、预防自伤、自杀及伤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其紧张程度往往高于综合医院的某些科室,承受着较高程度的精神压抑,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3.2 护龄、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对精神科护士抑郁与焦虑症状的影响

表2的结果显示,不同护龄的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得分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是其焦虑症状得分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其中,护龄小于5年的精神科护士的焦虑症状明显高于护龄为6-10年和11-15年的护士。主要原因可能为护龄较短的护士在工作开展中经验不足,常常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容易导致工作失误所致。未婚护士与已婚护士的焦虑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已婚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未婚护士,说明随着家庭的建立,护理人员不但要面临繁重的工作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家庭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使护理人员身心俱疲,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症状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护士的抑郁、焦虑症状要明显高于护师,推测可能护士群体在面临琐碎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应对激烈的竞争、晋升压力有关。本研究未见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科护士在情绪状态方面的差异。

3.3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压力源与sds、sas的相关分析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共反映5个工作压力来源,分别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对这五方面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包括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病人不礼貌、不合作、要求太高、病人家属不礼貌或要求过分是护理工作者较大的压力来源,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中的诸多过程产生担心、焦虑情绪。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各个方面与sds、sas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来自于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与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状评分有关,来自于病人护理和管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以及总的压力与抑郁、焦虑评分皆有关系,说明护理工作量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细节包括病人及家属的态度、要求等方面,护理的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否足够、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仍是困扰护理从业人员的重要因素。这就提示在精神科护士积极学习应对负性情绪和压力的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应该努力改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合理地分配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家属沟通的能力,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维护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与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病人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有关,负性情绪的存在会对护理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精神科护士应积极学习心理应对策略,及时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控;医院管理者应努力改善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共同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649

[2] 舒良. 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m].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3] 夏镇夷,徐韬园,张明园,等.实用精神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6-477

[4] 张明园.精神解评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护士抑郁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共情护理;抑郁症;生活质量;抑郁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22-04

Influenc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empathy care" mode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XIE Xiaoying1 JIANG Rongquan1 LING Yingchun1 WU Meijuan1 KONG Hui2

1.Shaoxi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000, China; 2.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care" mode applied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100 patients stay in Shaoxi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07 to June 2012 met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50 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anti-psychotic drugs to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conventional mode of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empathy care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th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QLQC-30 assessment scale as well as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after caring. Results ①According to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ere (0.64±0.11) and (0.55±0.09) points, and were (0.65±0.13) and (0.49±0.08)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②QLQC-30 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s, observation group for each QLQC-30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③The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3.21±13.98)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10.39±6.73)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mpathy care" mode being applied to depression in the patient care proces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t should be promoted clinically and applied.

[Key words] Empathic care;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抑郁症属于一种极易反复发作且具有慢性化趋势的疾病,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而且还会对社会及其家庭带来十分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1]。对此,如何采取强有效的措施预防使得抑郁症患者尽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2]。然而,目前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大多数均集中于密闭式的病房中,这样就与社会环境相脱离,不利于营造与他人沟通以及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氛围,而且还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不能及时地回归至社会[3-4]。本研究主要对2007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该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4~77岁,平均(52.1±12.0)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由表1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比(男/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精神病家族史以及现患躯体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均不小于17分、性别不限、首次抑郁发作,且获得受试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或法律人等知情者的同意。CCMD-3心境障碍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诊断标准为[5]:具有超过2周的抑郁、焦虑以及悲观等方面的不良情绪,且伴随有如下几项症状之中的任意4项及以上者:①对日常生活无任何兴致,且愉很大程度上丧失;②精力出现显著性地减退,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乏困感;③动作明显变得迟缓,焦躁不安,且容易不由自主地发脾气;④自我评价过低,甚至有时会有愧疚感及自责感;⑤思维灵敏度低下;⑥反复性出现自杀行为或者想法;⑦失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者体重明显减轻;⑨较大程度减退。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系统性的抗抑郁剂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所在的病房实施普通护理,并给予常规性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对护士进行共情理论、人性关怀、认知、沟通理论与实际操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护士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性格,并将头脑中的意识转变为自觉关怀行为。参考循证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查找共情护理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编写《抑郁症患者共情护理操作技能手册》。培训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直接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操作技能的演示,在实际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培训方式进行综合,更好地将共情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传授给护士,定期地召开学习交流研讨会和学习心得交流会,并定期地进行考试或者比赛,以对护士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评。护士共情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护士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能力、护士对患者情绪的感受能力以及护士照顾、关怀患者的能力。一般需要做到如下几步,才能够反映出护士对共情护理的掌握情况[6-8]:①积极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讲话,且不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出现“点头、眼神示意”等肢体语言,还可以出现间短地回答“嗯”“好的”等,均能够不断地增强对患者情绪的观察以及体验。②护士应该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换位思考,需要用患者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问题,去体会患者的痛楚与无奈。③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归纳,而这些所整理的资料正是平日里护士在患者床边所学习到的。④信息反馈。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患者作出反应。如“你说”、“是吗”、“我感觉到你”,引导患者对其感受做出进一步的思考。⑤共情体验。留意患者的反馈信息,通过患者的言语、表情、动作可以看出,必要时可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

1.4 生活质量评价

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主要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中各项内容进行量化及评分。该量表主要包括30个条目、15个领域,其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5个方面的功能领域采用4级评分标准;疲乏、疼痛、呼吸困难、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丧失或者不振、腹泻、便秘以及经济困难等9个症状采用4级评分标准;整体生活质量采用7级评分标准[9]。

1.5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对本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来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了分析。其中SDS主要由20条项目所构成的,对于每一个条目而言,根据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各条目累计分(总分=80分)为抑郁严重程度的指数,评分指数< 0.50属于无抑郁;0.50~0.60属于轻度抑郁;> 0.60~0.70属于中度抑郁;> 0.70视为重度抑郁。

1.6 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定

采用总医院所编制的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加以评定,共计22个项目,主要分为3个维度: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以及环境与指导。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与结构效度。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由SPSS 15.0软件加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前后SDS得分对比

根据SDS评价量表,观察组护理前后SDS出现明显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护理前后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分,x±s)

2.2 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根据QLQC-30评分标准,观察组每项生活质量评分得分均要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3。

2.3 两组抑郁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

由表4可知,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123.21±13.98)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110.39±6.73)分],且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 讨论

抑郁症是21世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抑郁症产生的社会因素包括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健康的消极作用,日益发展的社会对生命个体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强烈刺激与冲击,而我国抑郁症的社会土壤是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生存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疏远,价值观念多元化,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还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等[10]。本文主要将“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共情”既是护士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护士的一种实际能力,正确认识并运用“共情”有利于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并做出有助于患者的适当反应;“共情”能力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会促进护患沟通,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本研究主要对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前后SDS得分、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以及两组抑郁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对比。SDS是有效评价抑郁程度的量表,总分为80分,主要由两组换算方法,一种是直接以累计分来计算,分数在40分以内为无抑郁症状,40.0~47.2分为轻度抑郁,4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另外一种是采用“累计得分/80”,按照上述抑郁分类等级,比值为0.50范围之内的为无抑郁症状,0.50~0.60为轻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本研究主要应用了后者表示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前后SDS出现明显变化,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护理前后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QLQC-30评分量表是评价患者护理或者治疗之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生活质量以及经济困难等项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QLQC-30得分要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能反映出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123.21±13.98)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110.39±6.73)分],且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雅娜.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2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9):107-108.

[2] Svetel M,Potrebic A,Pekmezovic T,et al. Neuropsychiatric aspects of treated wil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9,15(10):772-775.

[3] 雷莹,师建国,陈元堂.西安地区110例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3):311-313.

[4] 黄丽芳,陈润芳,萧佩多,等.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6-57.

[5] 刘雪琴,彭刚毅,李漓,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22-24.

[6] 何洁兰,刘杏仙,谭春兴.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6):58-60.

[7] 杨鹰,刘向欣.老年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状态与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的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2):126-127.

[8] 徐秀瑛,姜小鹰,吴小琴.运用Roy适应模式护理抑郁症患者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6):698-700.

[9] 田素英,姚宁.家庭护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病人病情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7):1725-1726.

护士抑郁论文范文3

关键词:抑郁症;心境障碍;自杀;护理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具有高发病、高复方、高致残的特点。抑郁症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11.3‰,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3%~5%,目前已有8900千万人以上患有抑郁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但令人遗憾的是只有约3%的患者接受相关的药物治疗。因患者对生活悲观失望,多数还具有强烈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所以有效防范患者的自杀行为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91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48例,女性43例,年龄14~70岁,未婚的患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已婚的患者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这与有关统计数据相符。最常见的主诉食欲下降(67.7%),有自杀想法(68%),入睡困难(67%),胸闷(58.1%)。

1.2临床表现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悲观失望,对过去感到自责自罪,对现实感到无助无用无望,失眠,焦虑,易激惹,乏力等。约73%的患者出现头痛 、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强烈的躯体不适感可掩盖抑郁症症状,约80%的患者不会去精神科看病,又因我国综合医院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导致患者漏诊,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发展为难治性疾病,重者自残、自杀。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减少自杀、自伤。

2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不出现自伤、自杀行为,指导患者自我管理,能够表达个人需要,重建积极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对疾病有所认识,能配合治疗。

3护理措施

抑郁症患者以情绪低落、抑郁悲观、自责自罪观念导致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出现,也是患者最常见最危险的症状。患者事先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同时因患者伴随一系列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面色憔悴、目光呆滞、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便秘等。患者在早醒之后,心情最低落,因此,早晨3∶00~4∶00是患者自杀高峰,护士应特别警惕,加强巡视。

3.1保证环境安全,预防意外 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靠近护士站,护士目光能触及的地方,对有强烈自杀行为的患者,专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做好安全检查,排除危险物品,防患者利用作为自杀工具。

3.2督促患者进食,保证入量 对不能主动进食者、食欲不振、厌食、少食者,注意饮食护理,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注意色、香、味和营养物质的搭配,少食多餐;对进食缓慢的患者耐心喂食,不可催促;自责、自罪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协助进食;严重拒绝进食者,给予鼻饲。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多的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测量体重,体重减轻者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及时补充营养。

3.3观察睡眠与病情变化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睡眠改善说明病情好转,护士应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减少卧床时间,督促患者参加工娱活动,睡前不看电视,卧室光线要暗,避免噪音,必要时给镇静安眠药。

3.4协助料理日常生活 患者常卧床、不洗漱、生活懒散。护士态度要诚恳、热情,多给患者鼓励和关心体贴,改善患者消极态度,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3.5预防自杀、自伤 评估患者悲观厌世、自杀意念得强度,早期识别自杀的危险因素,如反复说"自杀"者、写遗书、清理东西、打扮、抑郁症症状突然减轻的患者,安置在护士能看到的地方,必要时专人陪护。掌握患者情绪变化规律,识别隐瞒病情表现。反常的情绪变化是识别自杀预兆的重要启示。如患者食欲、体重未改变,突然变得开朗,主动告诉医护人员自己病情好转,积极帮助其他患者,表现活泼,护士要警惕,密切观察患者言行并交班,同时通知医生,严防自杀。发现患者情绪低落、伤心绝望时,护士应给患者安慰鼓励并密切观察,服药时检查口腔,防积藏药物,一次大量吞服自杀。家属探视时要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严防意外。

3.6心理护理 护士需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严重抑郁症患者思维过程缓慢,护士要给以鼓励、劝导患者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耐心倾听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同情其挫折,关心其痛苦,让患者感到尊重和理解。加强心理疏导,如教会患者应对,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同患者一起制订训练计划和目标,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改善抑郁情绪。

3.7努力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 患者好转后,认知功能恢复,担心患精神病受人歧视,对不起家人,害怕不能胜任从前的工作等,表现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护士要帮助患者认识这些想法和看法是消极的,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不利,帮助患者回顾其优点,肯定成绩来增加正向的心理活动,协助患者完成一些建设性的工作及社交活动,建立新的交往技巧,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患者的自尊心和价值感。

3.8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抗抑郁药刚开始治疗时,许多患者感到更不舒服,常见口干、便秘、胃肠不适、头痛、烦躁、坐立不安、焦虑症状加重,个别患者可自杀,因此刚入院的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向患者解释服药1 w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睡眠改善。

3.9做好家属健康宣教 家属的良好照护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自杀自伤行为。出院前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特征,坚持服药的重给要性,患者情绪变化和危机信号的识别,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4讨论

抑郁症患者常因自伤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护理这些患者时,护士态度和蔼、语气缓慢、耐心倾听,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护理措施,识别其自杀倾向,分析患者自杀的真正原因,加强防范意识,减少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发生,护士适时的鼓励和心理疏导可有效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5结论

抑郁症发病率逐渐升高,高复发率使许多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家属对抑郁症的发病因素、预防、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对患者的帮助,理解患者的痛苦,多与患者沟通,给患者更多鼓励和支持,家庭的温暖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降低自杀率。

参考文献:

[1]陈彦方.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4.

护士抑郁论文范文4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心理护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92-02

心理护理是实现卒中后抑郁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而患者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转归。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在护理脑卒中患者中,注意观察各类脑血管病患者的情绪状态,重视实施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给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鼓励家属的参与,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且为首次发病,符合急性脑血管病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20分)且排除失语症及原发抑郁症疾病,两组入选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在住院时及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

1.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5~2010.5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发病3天内住院),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7-78岁,平均68.3岁。其中缺血性中风59例,出血性中风21例。这8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为2007.5~2008.5期间住院,在住院期间未进行心理护理,而另外40例患者为2008.5~2010.5期间住院在住院期间进行规范的心理护理。

1.3 研究方法 常规护理措施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及科室制定的“脑血管患者指导”要求进行服药、复诊、饮食、康复锻炼等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内容。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诊断,然后根据诊断建立教育目标,心理状态的表现可以在疾病的所有过程出现。因此,心理评估始终贯彻在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

1.4 研究步骤

1.4.1 取得相关人员同意在进行调查之前,向医院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介绍研究目的,取得同意及协助。并挑选和培训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实施。

1.4.2 第一次交谈时告知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用汉密顿抑郁量进行评分收集资料。

1.4.3 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即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考虑到条目比较多,患者年老体弱、精神状态、视力障碍和文化程度等的影响,必要时由家属配合完成。

1.4.4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天都深入病房,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并请家属辅助完成心理护理的实施。

1.4.5 14天后,对研究对象用同一汉密顿抑郁量表再次进行评分。

1.4.6 所有入选对象均由同一人进行客观的评分后统一收回,此人员不参加实际护理工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经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所好转,但经过规范心理护理的患者治疗后发生抑郁的风险更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数下降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较治疗前P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是指中风后引起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的一种,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中风后抑郁不仅影响中风后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对中风后患者抑郁症状的预防治疗的同时,做好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促进康复,预防再发尤为重要[1]。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的困扰和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预后,促进心理社会功能恢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2]。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将病人安置在易观察的房间,有严重自杀倾向者留陪护,房间窗帘色调柔和。随时保持病房的安静,保证病人足够的休息时间,以调动病人积极良好的情绪,消除郁闷和焦虑。患者的活动在工作人员或陪护人员的视线下进行,密切观察其有无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拒食、卧床不起等。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息关系:抑郁症患者心理处在一个痛苦而又封闭的状态,护士应以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做到互相了解、心理相容,从而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当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同情的目光等,使病人消除恐惧感,放松情绪,打开内心世界与护士进行交谈,对病人的任何话语都要表现出相应的兴趣,通过患者情绪状态流露的迹象和倾诉的内容来分析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不良心态[3]。加强健康宣教,提供信息支持:集体健康教育(每周2次,每次l h),由责任组长及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信息。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医护患及家属人员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做好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4]。重视心理护理对于本症的康复作用,早期、及时地介入心理治疗,树立患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不仅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了接受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治疗和护理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还减轻了残疾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家庭关系,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敏.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20): 193.

[2]陆兰新.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2010, 23(2):538-539.

护士抑郁论文范文5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3年3月~2005年8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男83例,女45例。均经临床与CT明确诊断。其中年龄>40岁,病程>2周;排除伴明显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检查者、既往有精神病及脑血管病病史者、脑血管病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

方法:量表测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检查。HAMD和HAMA量表由专门的心理科医师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

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检出率:128例患者中,57例HAMD 和HAMA量表前17项量表分总分均达17分以上,抑郁检出率达44.53%。

脑血管病后抑郁特点:57例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中,其中20例表现为轻度抑郁,37例表现为中重度抑郁。

抑郁原因:担心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者,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给子女增加负担,各占64.9%、57.9%, 43.9%。

护理对策

加强健康教育:抑郁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认知内容的错误,故而假设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内容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此观点和假设已得到国内外一些临床实践的论证[1]。

护士在熟悉和了解患者的基础上,宜主动采取各种方式与患者接触和沟通。内容主要包括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理疏导方式、用药指导、不良行为的预防方法及康复指导,突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进行新的角色定位重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内容,注意教育效果。

心理护理:随着病程的延续,肢体或语言功能不见好转,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认知功能损害,缺乏自知力等抑郁症的表现。护士要及时调整患者情绪,指导患者调节心态,例如全身放松、分散注意力、消除杂念、闭目养神、均匀呼吸等,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鼓励,情绪由抑郁转为正常,以利神经功能的恢复。抑郁恢复期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矛盾和思想负担,担心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的前途受影响。这部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支持差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所以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抑郁症不是躯体疾患而属应激反应,只要及早配合治疗,对脑卒中疾病的恢复无不良影响。

指导正确用药:除向患者讲明药物作用、用药目的、用药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外,还需观察生命体征是否稳定,语言功能、肢体活动、大小便是否正常。

康复体疗,加强功能锻炼:脑血管疾病的功能锻炼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只要病情稳定,体疗越早越好[2]。它不仅能减轻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保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而且可以增强病人康复信心,进而改善抑郁情绪。先作被动运动,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再指导病人进行主动运动,活动量应当由小渐大,时间由短到长。做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床上与床下相结合、健侧与患侧相结合、语言与肢体相结合,逐渐实现站立、行走、下蹲,同时训练手的精细动作,以提高生活技能。在锻炼过程中,要加强病人意志锻炼,多鼓励,使其不断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讨论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考虑与老年期心理变化、大脑功能衰退、丘脑下部功能失调导致情绪不稳定性增高等有关[3]。

脑卒中病灶破坏了NR神经元和5-HT神经元及其径路,使这两种递质水平低下而致本病。

据文献统计,脑血管病后抑郁的患病率在20%~60%[4]。从本次调查中得出44.53%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抑郁情况。

急性脑梗死后发生抑郁,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也会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延长住院天数,并可使死亡率上升。

临床护士应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症高度重视,应针对病因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改善和清除抑郁症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组病例显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以中重度抑郁状态为主,患者因疾病所致的心理压力、残疾等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做出正确护理诊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全面评估患者的能力,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徐俊冕.抑郁障碍的认知治疗方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221.

2韩仲岩,从志强,唐盛孟.神经病治疗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护士抑郁论文范文6

关键词:消化内科;健康教育;护理

本文主要对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对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进行了探讨,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内科患者82例进行临床研究,以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9.8岁,其中胃溃疡患者12例,肠炎患者16例,胃炎患者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例;研究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1.2岁,其中胃溃疡患者14例,肠炎患者17例,胃炎患者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如下:在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自我疾病认知情况全面掌握,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身体特征和生活特征结合患者文化背景,明确患者的健康需求,以此为依据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向患者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1]。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危险因素、有效的治疗措施,还有饮食、运动、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新的认识,能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技能,同时能进行合理饮食和运动[2]。健康教育方式: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除了要通过口头讲解之外,还需要利用宣传册、宣传板以及视频等手段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在健康教育中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详细分析,注重个性化健康指导。另外,要定期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对薄弱处加强教育。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得分越高表示越焦虑)、睡眠质量(采用巨兹堡睡眠量表,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有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类)等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当P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抑郁状态等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不同护理后,对照组的焦虑状态评分为(49.9±5.4)分,抑郁状态评分为(50.7±4.1)分,睡眠质量评分为(6.07±0.56)分;研究组的焦虑状态评分为(42.3±4.4)分,抑郁状态评分为(44.6±3.9)分,睡眠质量评分为(4.2±0.54)分,上述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总的护理满意度为85.4%;研究组非常满意24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7.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其疾病与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消化内科患者患病后,其心理、生理均会产生较大的变动,对健康的需求增加,所以在护理中护士应该尽快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注意观察患者的需求,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积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要让患者了解发病因素,而且还需要帮助患者掌握自我防护和护理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同时能在病情发生时采取有效的紧急处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3]。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抑郁状态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健康教育能缓解患者焦虑心情,改善抑郁情况,提高睡眠量。

除此之外,加强消化内科健康教育还能促进护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在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同时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良翠.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14(6):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