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分析范例6篇

人体工程学分析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1

    目前,这种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系统的迅速普及,已经悄无声息的严重威胁到办公人员的健康,就是因为人体工程学在电脑办公空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重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电脑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在使用现代电脑办公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1)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办公系统中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mm~760mm之间,在

    560mm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30°,根据这些人体工程学数据,电脑屏幕应该放在距离560mm处最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mm~

    20mm,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以免光线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位置也应该放置合理。首先,键盘放置的高度以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为宜,操作时使键盘稍微向工作人员的方向倾斜,这样的放置有利于减少肩周、手腕部位的损伤。再者,使用鼠标时,在手腕处放置一个增高的柔软垫,使得手臂不处于悬空状态。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不要用腕力,减轻对手肌腱鞘的损害。(2)若有条件,应该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键盘和鼠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键盘和鼠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手型、臂长的键盘鼠标。使手腕、手指、臂部操作时不仅提高使用舒适度,而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患上“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

    二、现代办公座椅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依据美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协会指出,单靠采用优良的座椅就能使工作人员每天增加相当于40分钟的工作时间,笔者认为,好的办公用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脊椎自然S曲线的靠背,可以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为了能够在坐着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腰椎曲线保持自然的S形状,座椅的靠背必须符合人体工学的腰椎设计,当坐下来工作时,能很贴切地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线,使椎间板承受压力平均,以获得更舒适与健康的姿势,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脊椎健康。(2)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减轻肌肉负担。在座椅上放置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可以增加大腿底面及臀部与椅座的接触面积,降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如果坐垫向座面里面的方向后倾3~5度,可以避免臀部向前滑动,增加盆骨的稳定性。(3)座椅材质的构成。一个品质好的座椅,不仅要注重正确的靠背、坐垫等,最重要的是它的舒适度,舒适度的高低与办公座椅材质的好坏密不可分。办公家具中,选择坐垫与靠背都是PU发泡的是最适合的,因为PU发泡具有弹性好、不变形、不老化和无毒等特征。如果坐垫材质过硬,无法均衡的支撑身体;若坐垫材质过于柔软,会使坐姿变化,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办公用椅的坐垫需采用弹性优异、密度均一的材质。

    三、办公室内空间设计对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2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工业分析

【Abstract】Curriculum reform to work process-oriented needs to have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as a basis Higher 《industrial analysis》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building should be combined to their professional features along with the main line of integrated vocational skills assessment. Finally, a full program evaluation system was built with chemical test workers for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 words】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Vocational;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Proximate analysis

分析检验技术,在现代化工行业及企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工业分析》课程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课程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方式,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尺度之一。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也反映着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工业分析》传统的评价模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让学生完成卷面的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题目的笔试,一部分是相应的实验课程的成绩。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评价模式,使学生不能自觉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造成了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脱节,不能适应企业对分析检验岗位人才需求,更不符合高职生的成长规律。我们必须重新构建一套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切实可行的《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

1 《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课程在改革中,首先是系统分析了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设计要求,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学习由易到难渐进的原则,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在丰富的项目载体库中选取难易程度不同,梯度渐进的项目组合,设计了《工业分析》学习领域的教学情境,依次为煤质分析、工业碳酸钠分析、工业污水分析、工业苯甲酸鉴定、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分析、白酒成分分析、石油产品分析等7个学习情境,共17个子任务,其中实训课时占总课时数的60%。

为保证教学效果,《工业分析》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全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直接沟通和联系,而且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要求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去掌握融合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将分析检验职业工作中所需要的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要素融入课程学习与工作的全过程,在本课程学习结束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此,本课题组将过程考核融入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将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融入课程最终评价中,建立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职业资格鉴定普通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 《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的最终考核成绩由2部分组成,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占40%七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评价的综合占60%。其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包括理论成绩(50%)和操作成绩(50%)。每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包括学生自评、互评(10%),实训操作过程考核(40%)以及期末闭卷考试(50%)。教师评价由操作过程评价、讨论过程评价、团队合作评价和理论考试组成。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图1为《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3 《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以《工业污水中铬离子含量测定》教学项目为例

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必须要有良好的操作性,要求在公正、全面、科学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的同时尽量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及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 操作过程中的记录、实训过程的表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价,终结评价是指在实训结束前进行一次操作考核,成果评价主要是指对实训过程记录及实训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笔者以课程中《学习情境三 工业污水分析》中《子任务一 工业污水中总铬测定》的项目单元教学为例,展示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工业污水中总铬测定》教学过程是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六步法来完成的,分为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表1)。具体教学过程见表2。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3-4人为一组,每组下发《工业污水中总铬的测定》评分标准表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填写相应的评价。

4 《工业分析》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4.1 对学生工作态度进行评价

工作态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主体有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主要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采用扣分工作态度进行相应扣分处理。对于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表现有同组其他成员填写表2完成。

4.2 对学生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思考过程是学生上课过程中主观的思想过程,教师并不能直接获得,表2的评价过程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且督促学生主动思考。

4.3 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动手能力的评价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成绩在上课的操作环节中

有教师按照小组的表现进行小组捆绑式打分,主要依据是各小组过程记录单的质量、教师对现场的观察及学生连续动作的记录、操作顺序及动作的规范性。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没法对每位同学的每个操作动作进行考核,我们采用小组内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打分、完成评价。

工作任务名称: 自评人: ___月____日

4.4 “课证融通”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将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融入课程最终评价中,建立了真正体现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标准。

工作任务名称: 互评人: ___月____日

5 结语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非真正的能力培养成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中以教学项目为考核单元、以行为过程考核为主线,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评价、职业素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从而科学、客观、公正地全面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2]谢旭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1).

[3]吴雨龙.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以《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广西轻工业,2009(6).

[4]王厚德,路光友.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7,5:52-57.

[5]刘庆文.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4):64-66.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3

【关键词】钢结构;力学问题;分析方式;

工程结构在构造过程中对整个结构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结构形式、刚度要求及荷载能力要求等,必须按照结构状态的要求,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合理有效的控制形式。此外必须对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在力学理论及土木工程的形式的要求下,要及时对存在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时间函数的控制措施,使其适应后续力学标准的要求。同时由于传统的结构设计形式呈现出阶段性的控制效果,要以现有设计结构为基准,掌握受力因素的控制形式,实现合理化应用。

一、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力学问题

当前随着大型复杂性钢结构不断应用,对已有设计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施工程序的控制及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基于后续发展体系的特殊性,要使其适应力学控制体系的要求,进而实现合理化操作。以下将对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

1.施工过程的模拟

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基于现有施工结构的特殊性,必须重视施工过程的模拟施工。在控制阶段,必须对结构形式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其适应目标形式的要求。其次在锁定目标内部装配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承载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采用模拟跟踪的情况,使其适应复杂性结构形式的模拟计算形式。同时对于大型施工项目,要对变形情况和内力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对施工方案进行正确的评价[1]。

2.预调值的计算

基于已有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干预阶段,要及时对力学结构形式进行解析,使其适应施工体系的整体化要求。在后续施工过程中会存在施工变形的情况,必须明确安装形式的要求,掌握预调和干预形式。在后续控制和应用阶段,基于加工形式和安装变形值的特殊性,要及时对控制背景进行分析。基于不同控制机制的特殊性,要及时对预应力变化机制进行分析,技术工作人员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预应力方案,尽量在施工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2]。

3.大跨度刚性结构形式分析

大跨度空间设计形式对施工体系有一定的影响,在干预过程中必须满足已有控制体系的要求,实现优化设计。在后续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计位形去寻找初始安装位形,使得结构在落架后的位形符合目标位形的要求。此外工作人员要及时对钢性结构的设计形式进行分析,结合空间设计体系的具体化要求,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有效的安装形式。

4.锁定内力分析形式

在方案后续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方案形式进行选择和优化,使其适应现有结构形式的要求。由于内力的锁定和初始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高层钢结构应用阶段,需要及时对结构框架形式进行解析,不断对干预机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应用形式。

二、大型复杂钢结构力学分析形式分析

在后续施工结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复杂结构的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使其和后续发展形式相适应,满足现有控制机制的最大化作用。以下将对大型复杂钢结构力学分析形式进行分析。

1.掌握模拟应用形式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整个结构的意识形态对受力形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刚度设计形式、荷载形式为主,如果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存在控制不当或者干预机制不明显的情况,则必然会直接影响力学形式的整体应用效果。在构造阶段,必须及时对荷载形式进行解析,已装结构相对于新装结构来讲具有某种初变形和初内力,而后装结构将影响已有结构的受力状态,新装构件和新加荷载一旦形成,结构的受力状态将随之改变。在后续施工阶段,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对结构形式进行分析,使其和后续控制形式相结合,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4]。

2.施工体系的跟踪应用

结构变化形式和跟踪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整个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对象进行分析,并按照已有区域性变化结构的应用现状,及时对其进行审核。如果区域性变化形式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则结构性能也会出现变化。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模拟工作,及时对钢材性能进行分析,使其满足结构体系的整体化要求。对于大跨度施工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设计过程中,必须应用阶段性干预形式。在自应力状态控制过程中,必须建立系统的模型状态,不断增加索杆的内力应用机制,并以现有控制形式为基准,不同子结构的状态如图一:

图一:涨弦梁结构的子结构形式

3.非线性控制形式的应用

在系统后续应用阶段,在可以充分应用一次性结构模型,对现有控制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此外同一个设计结构彼此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及时对后续控制体系进行解析,保证构件形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在阶段性施工过程中,必须指定一套有效的评估模拟形式,对受力结构进行分析,并确定系统的分析形式。由于不同架设形式对悬臂转换形式有一定的影响,要借助外力因素的影响,设立有效的悬臂形式,满足设计体系的要求[5]。

4.掌握柔性成型过程

基于柔性设计体系的特殊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要掌握拉索形式的应用形式,对预应力特点进行分析。柔性结构是其拓扑、外形和刚度的有机统一体,最典型的结构形式是索穹顶结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设计体系的后续要求,及时对其进行解析,并适应干预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在张拉过程中会直接对已有的控制形式造成影响,因此要使其符合钢结构形式的整体性要求,实现力学体制的合理化操作[6]。

结束语

大型复杂钢结构的设计形式对整体干预机制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系统形式的合理化应用,必须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使其和后续干预机制相结合,避免出现力学结构体系不严谨的情况。其次工作人员要以力学结构形式为基准,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掌握设计意图,明确可靠性控制形式,进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彦林,崔晓强.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及探讨[J].工业建筑,2014,12(12):99-102.

[2]鲍广鉴,郭彦林,李国荣等,广州新自石机场主航站楼钢结构整体曲线滑移施工技术[J].建筑结构学报,2012,08(01):98-100.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4

【关键词】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

0.引言

岩土工程在施工中面临着地质结构、岩石结构等不可控因素,还包括人为因素等不确定的因素,建设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指的是岩土工程没有按照规定的工期完成相应的工作量的一种概率[1]。当前在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中,可靠度风险理论是一种常用的理论,被广泛用在工程建设、区域规划等项目中。因此要确保施工安全,就有必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风险分析系统就是一项针对工程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的理论,对于工程风险分析,保障施工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1.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是综合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的一种土木工程建设方法,它的研究方向是岩体与土体,具体涉及到土方边坡、地下工程和地基等。与一般工程不同,岩土工程需要考虑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条件,这主要是有岩土的复杂性决定的[2]。具体说来,沿途材料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性质上具有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特点;同时他的不稳定性还表现在力学方面的非线性。总的来说,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岩土工程的判定理论不统一,二是不同环境下的岩土评判指标不一致,三是岩土工程受力荷载情况难以测量。

岩土体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地质原因造成的,岩土体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作用,在分布上不均匀,这就造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在对岩土体进行相关测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也导致了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岩土工程受力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复杂,测量难度大。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测量评估时,测量评价的指标过少,对真实的岩土环境不能真实模拟,导致在辨识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上效率不高。

2.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相关指标

2.1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就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工程使用单位对工程的整体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要求作出的总体设计规划。在岩土工程的风险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指标,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检验,可以有效检验出工程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是否存在风险因素[3]。岩土工程设计参数检验主要是通过拟合度检验实现的,拟合度检验是通过设定规定范围内的变量,以此为基础检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

2.2岩土工程安全参数

所谓岩土工程的安全参数,就是指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一些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能力。由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岩土工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岩土体本身的因素,也有评价分析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既会受到岩土体特征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这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安全防护措施,以防范因岩土体自身和评价分析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安全威胁,减少工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3.岩土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施工评判体系。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传统上采用的是定值论[4]。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安全系数的方法,即分析岩土工程中的安全系数,衡量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施工难度的加大和施工技术要求的提高,这种方法逐渐不能满足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的要求,因而有必要采取一种更加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

3.1变异岩体量化风险分析法

3σ法则下的误差传播函数法主要是针对变异岩土体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函数分析,通过函数模型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施工地的地质水文状况,有利于岩土工程的风险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岩土体中的一些复杂状况作出分析,通过概率统计和空间结构模型对岩体的变异情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从而判断岩体中的风险因素,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3.2地下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地下工程以其施工位置的独特性,往往在施工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风险程度也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通过参数反演和模型识别等方法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数据,帮助判断地下工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减小地下工程的风险。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以有限元研究岩土工程的特点,从而找出一个可靠度比较高的施工方式,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以有限元节点信息当作功能函数,当输入不同的参数时,计算工程在进行锚固和没有锚固的情况下的破坏率,以此推断不同的风险。

4.岩土工程风险设计方法

当前,岩土工程的风险设计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类型,主要设计标准是以规范的、公认的惯例;另一种是研究工程的潜在风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实现风险设计的目标。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析风险的可靠性,以实现风险的可控。岩土工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还要以实际情况为基准,不可以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套用,综合分析岩土体的本身状况、力学特性,充分利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等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一般而言,风险分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一是广泛搜集有用信息,确定工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二是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模拟,对风险作出大致的评判;三是在此基础上搜集信息,对参数进行修正,做出决策。

5.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

岩土工程的风险应用是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保证施工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的施工举措。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设计的模型与实际结果差距较大,针对实际工程的数据也有限,因此在风险分析中主要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现,通过对风险概率的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决策指导。岩土工程风险分析是对工程中不期望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评定,判断这种事件出现的概率,分析它出现之后的结果,因而在风险分析之中考虑的风险因素必须全面。全面完整的风险分析应综合考虑工程中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性的做好防范的措施。风险分析主要是针对工程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做一预期,是工程设计要求的体现。

6.结语

岩土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施工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因素,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工程风险作分析。文章认为,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在岩土风险工程分析中有着良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增加风险分析的有效性,为岩土工程施工决策做依据。

参考文献

[1]师旭超. 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J]. 铜业工程,2011,(3):12-15.

[2]栗心辉.可靠度分析方法计算强夯影响深度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7):33-34.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5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具体实施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期教学的顺利开展。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分析;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基本模块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原理、流程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模块: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流程,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某个子流程如绩效管理。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让学生对相关流程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原理,比如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面谈的误区、招聘的误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等。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更清楚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端。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 实验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人一机”实验形式,这种形式是在硬件、软件形成的模拟环境下,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部或某些环节的操作,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关记录、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另一种可称为“人—人”实验形式,基本对应原理模块的实验内容。主要应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各种方案和问卷、实施方案,并进行总结等操作行为,以巩固其基础知识、获得管理技能和能力。其基本形式是把学生分成5—6人的实验组,由实验组操作完成某项任务如面试,最后各组从操作、观察两个角度分析总结操作这个任务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技能。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下主要介绍工作分析和员工招聘的实验教学实施内容。 (一)工作分析 开展工作分析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各类工作职务的特征、工作行为的模式和工作的程序及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人员招聘、职工培训、绩效评价、工资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分析实验的具体实施如下: 1.准备阶段 (1)分组。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6~7人为一个工作分析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 (2)确定工作分析导向及其侧重点。要提高工作分析的效果与效率,必须使工作分析有的放矢,即根据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明确提出工作分析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工作分析小组应根据各自小组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分析的目标导向(组织优化、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六个目标)及其侧重点。 (3)分工协作。各小组根据工作分析的流程,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表,并相应分配各成员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有关工作分析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内部沟通等工作。 2.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1)确定调查、分析的对象,保证样本有一定代表性。各工作分析小组根据其工作分析导向确定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管理、技术、生产等多个岗位)。 (2)确定搜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技术方法。在这里,我们要求各小组运用问卷调查法并结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6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具体实施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期教学的顺利开展。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分析;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基本模块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原理、流程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模块: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流程,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某个子流程如绩效管理。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让学生对相关流程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原理,比如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面谈的误区、招聘的误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等。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更清楚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端。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 实验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人一机”实验形式,这种形式是在硬件、软件形成的模拟环境下,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部或某些环节的操作,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关记录、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另一种可称为“人—人”实验形式,基本对应原理模块的实验内容。主要应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各种方案和问卷、实施方案,并进行总结等操作行为,以巩固其基础知识、获得管理技能和能力。其基本形式是把学生分成5—6人的实验组,由实验组操作完成某项任务如面试,最后各组从操作、观察两个角度分析总结操作这个任务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技能。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下主要介绍工作分析和员工招聘的实验教学实施内容。 (一)工作分析 开展工作分析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各类工作职务的特征、工作行为的模式和工作的程序及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人员招聘、职工培训、绩效评价、工资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分析实验的具体实施如下: 1.准备阶段 (1)分组。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6~7人为一个工作分析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 (2)确定工作分析导向及其侧重点。要提高工作分析的效果与效率,必须使工作分析有的放矢,即根据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明确提出工作分析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工作分析小组应根据各自小组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分析的目标导向(组织优化、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六个目标)及其侧重点。 (3)分工协作。各小组根据工作分析的流程,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表,并相应分配各成员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有关工作分析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内部沟通等工作。 2.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1)确定调查、分析的对象,保证样本有一定代表性。各工作分析小组根据其工作分析导向确定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管理、技术、生产等多个岗位)。 (2)确定搜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技术方法。在这里,我们要求各小组运用问卷调查法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