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例6篇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文1

关键词: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 林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部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文2

一、前言青春是异彩斑斓的抛物线,我们用十八年的汗水掷出了迈向未来的彩虹。大学生,是青春的代言人,我们有狂热的激情、飞扬的思绪,还有无限的创意。这是个没有失败的团体。因为我们的字典里刻写着“勇往直前”。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才是我们的最好写照!我们要张扬个性与能力,而班级精品活动便是个很好的载体,它不仅能为我们的课余生活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也能凝聚起这个团体的向心力,让我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巨大能量!在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上,班级精品活动也能发掘每位同学的潜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稳于成熟的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早已脱离了象牙塔的桎梏,开始了独立、冷静的思考,并逐渐掌握自己的未来和时代的脉络,我们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称:“这个世界有我们!”同学们,就用你们的热情和创意,用你们的自信与能力在班级精品活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吧! 二、活动介绍1、背景开展班级精品活动是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的途径,是团组织生活会的集中体现,是打造班级活动精品化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优秀班集体评选的重要指标。 2、目的开展班级精品活动是为深入开展共青团的工作,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同学们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建设一批优秀的内聚力极强的团支部。 3、意义对于学生:实行精品活动评比有助于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创新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班团生活会的质量;凝聚同学们对所在班级的向心力,促进班级建设的发展。对于团组织:通过班级精品活动的建设,能调动各支部的组织积极性,自然带动各支部竞争和发展;还能提升各支部干部和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策划和实践能力,打造更多的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优秀支部。对于学校: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学校要实现其育人功能, 要有效地管理和教育学生, 抓好班级管理是必要的。班级精品活动正是学校管理班级的一种方式,通过评比,学校可以从某一方面认识到各班级的能力状况和思想动态,就可以实时有效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或提出应有的表扬。 4、要求(1)班级精品活动应具有参与度高,内容丰富,态度积极,效果良好,形式创新等突出特点。(2)各班每个学期都可以申报班级精品活动,但只有三次的成功申报可以加分。如果成功申报三次以上,或是申报失败即不予加分。(3)活动形式不限,新颖有效最佳 三、宣传工作1、策划通过后及时将活动信息传达至各辅导员。(彭燕、窦楠负责)2、团支书例会上分发精品活动宣传单,并宣传开展该活动的意义以及对优秀班级评选的重要性。(彭燕负责)3、精品活动申报具体规则上传至公共邮箱(密码:19491001)。4、团支书详细了解后向各支部传达相关信息,由团支书向班上同学做相关宣传。5、意见反馈:如对组织部精品活动策划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均可上传至公共邮箱,邮件主题为“意见反馈-年级-专业-班级”,我们会尽快回复。 四、具体流程

1、 需要班级精品活动申报的支部递交纸质书面申请(活动前一周交至通博楼A30生值班处),同时将申请材料的电子档发到组织部公共邮箱()(邓久超负责)3、 活动准备过程中如遇任何问题可咨询邓久超(手机:15196630810)、张媛媛(手机:13730876281)

4、 老师及组织部成员组成观摩团前往观摩并记录打分(张媛媛负责)。说明:观摩团成员共6人,一位老师,两位非活动支部的团支书(随机抽取),三位组织部成员。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文3

关键词:地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42-02

自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1 年4月开始启动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后,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视,也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热情参与,它是“十二五”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1]。各个高校都积极地开展本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示范效应与引领作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点带面”,也就是说通过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推进其他课程的建设工作,从而使得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申报,轻建设,缺乏远景规划

客观上来说,很多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在课程申报的前期阶段,尤其是在课程申报之前、课程申报之中都很积极主动,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可是一旦课程申报成功,拥有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称号,课程负责人往往就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思想,从而不知不觉中就放松了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过程的建设,简言之,就是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我们认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绝不能有懒汉思想,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也绝不是区区三五年的精品,而是要持续建设,打造成为永远的精品课程。实践证明,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工作应该是一个长时间的积淀和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实践的过程。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有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中应该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学内容改革规划、教学方法改进规划、教材建设规划等各个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学校教务部门应该积极发挥监督与日常管理作用。

(二)师资梯队不合理

一般而言,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都会有非常良好的初衷,也即力图打造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的示范性样板课程。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都存在着师资梯队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负责人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都很强,但是课程队伍中的不少主讲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一般都比较弱,而这往往暗藏危机,也就是说一旦课程负责人调走或退休,其他教师往往因为缺乏历练,尚未形成足够强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从而无法保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质量与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些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存在着师资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间年龄断档比较大,从而无法保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持续地进行建设。

(三)建设资金不足

地方高校建设资金往往十分有限,要兼顾到学校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单个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资金就很难得到保证。而资金往往就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瓶颈之所在,没有课程建设所必需的经费支持往往就无法形成对精品课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的激励作用,在此情况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等方面有专门的技术标准,在录制场地、录制方式及设备、后期制作等方面均有具体的要求和技术指标。由于资金限制,地方高校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既有的录音、录像、制作等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比如说录播教室条件不好与录播设备老旧、校园网建设水平跟随不上,达不到全覆盖的水平等。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一)将过程管理贯穿于建设全过程

教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不仅要组织好教师积极申报精品视频公开课,而且在相关课程申报成功后要做好后续工作,绝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要把过程管理贯穿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全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为此必须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通过组织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开展年度检查与课程建设规划的验收工作,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全过程评估监督与管理机制,真正做到把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课程立项资质评估、立项课程的年度中期检查、立项课程的建设规划的验收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树立课程负责人必须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全面负责的理念。对被评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对业经学校批准设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学校教务部门注意加强日常的监管,比如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通过走访获取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了解课程团队成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将采取的解决办法等等,从而实现实时掌握课程建设动态。对于没有达到课程建设预期目标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应该提出限期进行整改;对于整改后经教务部门组织评估仍然不合格的课程,应该终止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经费;对于不符合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设立条件的课程,可以取消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称号。

(二)合理配备师资,组建专业团队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我们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2]。为了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打造一批精品教师队伍,要合理制订教师引进计划,注意教师年龄、学历结构。要把广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进修与培训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形成常态化管理。一方面要鼓励广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生,另一方面,要按部就班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专业进修与业务知识的学习,或各种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与国内学术研讨会。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切实改善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学习条件,调动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合理的师资团队是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根基,除此之外还应配备包括教学设计、媒体制作等专业的建设团队。如同一部电视剧或电影的编剧一样,教学设计人员要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吸引人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媒体制作人员也应与教师沟通,了解专业知识,明确如何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

(三)投入专项建设资金

对于经过遴选批准立项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学校要设立专门的课程建设配套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在具体的经费操作中,一方面,要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立项等级设定不同的配套资金额度,从而保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持续、稳定与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注意建立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滚动式资金管理制度,分年度视课程建设情况下拨建设经费,激励课程团队教师持续努力,确保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得到持续的支持,从而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建设具有先进设备的录播室,培养能熟练操作的录播人员,或者由专业的媒体制作团队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其次,在条件成熟时,要实现校园无线上网全覆盖,使学生能随时享受到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再次,要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与日常维护。

三、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

佳木斯大学自从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有1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外还有50门校级精品课程,实施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以后又有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一贯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

第一,课程负责人撰写精品课程任务书。在任务书中主要说明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各个阶段所要达成的预期目标,对课程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等。学校每年根据任务书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进行年度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课程继续划拨下一年度的课程建设使用经费,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课程要停发经费,限期整改,进行再次考核,如考核仍不合格,则取消其精品课程称号。通过这些举措的实行使得精品课程负责人不仅有了危机意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第二,加大建设经费投入,保证专款专用。学校在财力有限,资金困难的条件下,优先保证了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经费使用,每年每门校级精品课程投入7000元,省级精品课程投入20000元进行建设,虽然投入的资金有限,但积少成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精品课程关键方面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重视人才建设。学校对师资培训费用实行二级管理制度,要求教务部门作好整体计划后将资金划拨学院进行管理,更有利于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出去学习,吸取外面的经验,更好地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第四,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2014年年初投入建设具有采、录、编功能的高清自动录播室,使学校精品视频开放课程的录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学校开设有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因此正在积极探索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建立专业化的采编队伍。学校在积极筹划与有关公司进行洽谈,争取实现校园网络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文4

关键词:高职探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58-02

一、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1 建设项目的特性的需要。“专业建设与教改项目”规定了经费投入及用途、建设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具有典型的项目要素,非常适宜项目化管理。

2 高质量完成建设项目的需要。各级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示范院校建设的成效,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各建设项目,这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若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难免会出现协调、沟通等各种问题,必须有高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项目管理正符合这一要求。

3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需要。示范院校建设过程是一个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而项目管理方式正是一种公认的科学管理方法。在领导方式上,它强调个人责任,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在管理目标上,它坚持效益最优原则下的目标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它有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法。项目管理的精髓有两个:(1)系统思考,(2)对项目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大体按计划进行。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机制构建

1 目标确立。依据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要求,确定专业建设与教改项目,明确项目建设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个性化专业教材等。

2 组织运行机制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有专人负责项目运行和实施。

3 规章制度建立。为规范管理,有章可循,制定如下制度和规程:(1)教学项目建设经费及奖励管理规定;(2)教改项目管理办法;(3)学校教学委员会章程;(4)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5)关于专业设置管理规定;(6)专业建设管理办法;(7)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8)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9)课程建设管理规定;(10)精品课程建设管理规定;(11)教材建设条例;(12)教师教研工作量计算管理办法。

4 项目任务量化分解。为便于操作,将项目目标细化,任务量化分解为四个二级项目,每个二级项目又分解为数量不等的三级项目,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负责。一级项目(1个)主要有专业建设与教改;二级项目(4个)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模块;三级项目(113个)包括9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9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1本教材出版、4个专业实训基地(中心),与之对应,共有一级项目负责人1人,二级项目负责人4人,三级项目负责人113名,每个负责人目标明确,形成了由上到下、全方位、立体的责任体系,保证了项目实施落到实处。

三、项目运行与质量监控

1 立项。(1)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三级项目,除学校建设确定的省级重点建设四个专业外,为带动全校所有专业共同发展,另遴选出5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合计确定9个重点建设专业,涵盖了全校所有二级学院。(2)课程、教材建设。学校《关于启动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就申报范围和限额、申报项目要求、遴选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启动三级项目的立项遴选工作。该通知明确提出:所申报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应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所申报的特色教材应强化应用,注重实践,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跟踪先进技术。在各专业认真研究,组织论证,根据申报限额确定本部门推荐申报项目,确定项目申报负责人后,项目申报负责人分别填写《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特色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书》,并于规定时间报送至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以答辩的形式进行申报答辩,专家组综合申报材料和答辩情况初步确定立项项目,最后由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批确定立项项目。(3)实训基地建设。经学校教学委员会讨论决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同步建设4个实训基地。上述三级项目确定后,学校行文公布,配套项目经费,下达《项目任务书》。

2 中期检查。项目管理是过程管理。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及时监控与指导,对所有项目进行三次中期检查。(1)重点检查项目成员构成、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准备等情况。(2)检查分两组进行。项目负责人按项目任务书建设目标要求,汇报课程建设情况并展示课程网站;检查小组成员与课程负责人交流指导,提出意见。(3)组织专家对所有课程项目进行网评。专家对所有课程建设项目的网站进行评议打分,提出项目课程网站主要在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学习指南、实训实习指导、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等方面需要完善;对项目验收申报书填写进行指导;对项目建设总结撰写情况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对项目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指出需完善的内容;对教材建设项目出版情况进行摸底落实出版。

3 自查验收。为保证验收质量,分两批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项目包括9个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19+29门课程、20+31本教材。验收依据包括:《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教改项目项目任务书》;《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自查表》;《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专业网站。验收过程由四阶段构成:(1)自查阶段。项目负责人依据项目任务书执行情况,填写自查表。(2)申报阶段。提交申报表、自查表,同时展示课程支撑网站。(3)初评。教务处组织专家依据申报表、自查表和项目任务书,结合课程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填写评议表。(4)终评。在初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初评结果和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进行审议,确定验收结果。验收材料包括:《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自查表》;《校教改项目建设验收申报表》;教改项目建设总结(包括项目任务书执行情况、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课程是如何改革的、课程内容是如何整合的、教学方法是如何改进的、课程实践环节是如何解决的、课程师资是如何配置和保障的等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支撑网站。网站内容应包括课程概况(课程简介、课程特色、师资队伍);课程规范(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教案、学习指南);教学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课程录像、实训实习指导、课后练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文献网站);录像包括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20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四、高职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特点

1 量大面广,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在1个一级项目下,细分为4个二级项目和113个三级项目,除省重点建设的4个专业外,还在无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学院遴选出5个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合计9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也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并且建设要求、标准、实施等完全相同,带动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2 创新项目经费管理。(1)项目经费足额下拨。一般重 点建设专业3万元/专业、核心课程2万元/门、教材5000元/部。(2)经费分二批下拨。前期启动经费下拨计划的一半,剩下的等到项目验收通过后划拨,验收不通过者不下拨。(3)经费使用权下放。建立项目负责人专用账户,负责人有权使用账户上的专项经费,不需另外的审批手续。

3 注重管理创新。(1)注重项目规划。项目规划应包括时间、内容要求、项目分工、项目制度等。一旦项目启动,就进入到运作当中,什么时间发文,各项工作什么时候到位,中期检查什么时间,各级项目负责人、校和院二级管理人员、参与教师该做什么,等等,这些都要明确具体。(2)注重项目激励,做到随时检查,随时公布结果,随时表扬好的做法和个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3)注重严格督促。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督促就没有成果。可以通过中期检查、项目进行情况汇报会、说专业竞赛、说课程竞赛等方式进行督促。此外,一级和二级项目负责人要利用项目建设网站,对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即时监督与关注,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提出管理意见。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文5

1.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研究并稳妥推进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在区图书馆启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文化下乡”机制。与街道社区对接,根据群众所需,择优选购京剧越剧歌舞综合鼓词等下乡服务,启动评价反馈机制建设。在全区文化礼堂继续深化“文化订制”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按需提供含观看演出、文艺辅导指导等内容的文化礼堂服务菜单53场。同时,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220册本土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制作,新增自建数据库资源21GB,进一步夯实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数据化建设基础。

2.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继续推进图书新馆搬迁工作。完成区博物馆馆舍硬件建设、技防安防及周边景观改造等工程。以“山海毓秀”为主题,圆满完成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布展改造,并新辟非遗展示厅,计划于下半年开馆。做好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选址、审批工作。对镇中社区图书馆等5个社区图书馆、2个中心镇分馆开展一卡通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对省级文化示范社区争创点的设施及活动开展等给予指导 ,推进精品农家书屋申报创建工作。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截止6月底,已完成自助餐式送戏下乡231场、文化走亲3场、送书下乡3130册;采购图书2.77万册,整理上架新书6000余册,组织开展“__讲堂”6期、“四叶草课堂”之爱阅绘8期、“童蒙养正—中华经典诵读班”12堂、春季“群众文化课堂”58次、“阅读__”系列活动108场及8个主题20场展览;已开展数字电影561场,并圆满完成“佳片有约过新年”百场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

3.艺术创作生产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在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专题研讨,组织系列为民惠民活动。相继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摄影作品巡展活动以及区迎春摄影展、视觉艺术精品展、“琴瑟奏佳音 妙曲迎新春”新年音乐会、区首届青少年器乐大赛,这些文化惠民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把高屋建瓴的讲话精神化为具体可感的文艺节目、视觉艺术,向广大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方针,深得民心。

4.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国保单位国安寺塔修缮工程、区文物保护单位王訚墓二期环境整治工程通过验收。圆满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各项任务,截止6月底,共普查203个国有单位,并已上报1500余件可移动文物。举办可移动文物知识培训、区业余文保员消防及文物知识培训等系列文物培训,完成国安寺塔“四有”档案整理工作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成功征集铜权、青石鼓等60余件文物并展出。举办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活动,集中展示32处文保单位、40个非遗名录保护成果图片,为市民提供岩衣胶冻、米塑等“非遗”品尝、体验活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六进”活动,启动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对符合申报条件的81个区级非遗项目按照申报程序及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为项目申报做好基础工作。

精品在线课程申报书范文6

关键词:精品开放课程 背景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35-01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材,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经历了10多年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校级、省级、,部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高职教育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高质量课程。从2003年开始到至今,我国精品课程的总数达到20077门,其中高职精品课程的数目达到5843门,涉及20个学科领域[1],增长速度之快,说明各个高校已经将精品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1 高职精品课程在建设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

自精品课程项目开展以来,精品课程的数目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并我们不能由此得出数量多就表明优质教学资源也相应的增加。从2003年开始,众多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高校的教育改革,也确实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影响课程整体效果的问题。

1.1 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够,使用率不高

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为了解精品课程的情况,设计了精品课程网站用户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和现场发放方式回收230份问卷,有效率为93.9%,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仅24.07%的人使用过精品课程网站,22.22%的人没有听说过,大部分受访者从来没有使用精品网站。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51.85%的人群会优先考虑利用搜索引擎或视频资源;43.52%的人会优先考虑数据库来查找所需资源;只有4.63%的人会考虑使用精品课程网站去学习[3],说明精品课程网站没有融入学生的学习,学生没有养成主动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源。各高校大都注重精品课程的评审与申报工作,一旦成功,便不再投以足够的精力去宣传和引导,导致所建立的精品课程形成摆设,很少将其应用于实际。

1.2 “两重”和“两轻”问题比较突出,后期没有定期的维护团队

“两重”说的是重申报,重数量,“两轻”即轻维护,轻质量。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质是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广大教育者和学生分享,继而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对其他相同专业的精品课程产生辐射和示范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很多高校却将精品课程申报的数目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或者是一种任务,缺少对已申报的精品课程后期的监管,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高职教育是为国家输送高质量,高标准,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如果课程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很容易造成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精品课程申报的成功只是课程建设的刚刚开始,后期的维护和定期的更新更重要。

1.3 精品课程的不可访问率依旧很高,共享性不是很强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2009年3月对各本科学校1664门国家精品课程及高职高专学校605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控。结果表明,各类层次精品课程网站的整体运行状况不尽人意,可访问率超过80%的网站占总课程数的81%,可访问率低于50%或无法访问的网站占总课程数的14%,无法访问的网站数量比例还是偏大[4]。笔者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打开多个高职专业的网络视频,发现能正常打开的很少,精品课程资源网多数视频显示网站连接打开错误或进入学校的连接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违反了开放共享的原则,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1.4 网站更新课程内容缓慢

2004年,教育部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能顺利开展,在(教高厅[2004]13号)补中规定:每门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在当前这个教育方式方法、教学理念、学科知识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精品课程只若是代表当前很短一段时间的优秀成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更新,精品课程就得不到持续发展,最终也只能被社会淘汰。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代表教学质量一流的精品课程更要保证课程内容是代表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使精品课程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成为课程中的“次品”。

1.5 交互性太差

建设精品课程从某种程度上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学习平台,那么教学互动就成为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抽取的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来看,虽然很多精品课程有在线交流模块,但无论是访问量还是留言数量都很少,形同虚设,从某种程度上看,在线交互的情况不是很乐观,访问者如果在留言板留言提问,短时间没有得到回复,就很有可能不会登陆该网站。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精品课程建设问题日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专家的重视。各职业院校应以贯彻教育部文件为前提,根据自己学校的建设和专业特色进行定位,进行规划,逐步建立一流的精品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在满足评审条件下,坚持从用户角度的出发,多反思当前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才能真正使受众共享一流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

[2] 林宇.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目标及政策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2009(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