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范例

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1

文章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就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学;精品课程;质量工程;实践教学

《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奠定学生金融专业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现代信用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理论和政策等一系列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另外,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掌握分析金融现象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有关要求,即要求学生熟悉国家有关金融与投资的政策法规,能解释金融活动和分析金融现象,具备处理金融实务工作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强调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从实验设施建设到实践基地建设,都必须立足于培养我国金融发展急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现代大学生。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新的金融前沿问题,结合目前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很有必要对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尤其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一)建立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机制

科学研究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一般说来,教学中使用的哪怕是最新的教材,也落后于日新月异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科学研究,能站在金融专业知识前沿领域,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引入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推行研究性教学。而且,通过吸收部分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得到基本科研技能训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参加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奠定基础。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近几年来,课程团队组织了多次教研究会议并形成共识:根据金融学教学需要及老师科研特长,调整了部分老师的研究方向,并建立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机制。课程组教师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同时也将科研过程中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方法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分析思考,组织专题讨论,丰富教学内容。另外,通过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发展情况。

(二)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内容

1、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教学辅助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主要向学生系统传授《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注意及时吸收学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识,并将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主要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开展综合模拟实验教学

配合金融学的理论教学,在实训中心主要运用“”教学软件系统和SimBank银行模拟教学平台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金融投资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训练投资分析能力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银行实务的主要操作过程。

3、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实践教学

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程实训、行业见习、学年论文、第二课堂(金融学知识竞赛、“挑战杯”、金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申报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和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以当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作为实践基地,将金融理论教学与金融业务见习实训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金融理论,又能在理论指导下参与金融实践,并掌握一定的金融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在金融行业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以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4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及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利用,使《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探索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此外,教师在辅导课、作业、考试、阅卷、课外教学指导等教学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做法,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

调整课程内容和课时。金融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使学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一方面我们本着使用金融学领域内最优秀教材的思想,采用了黄达主编的《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作为教材,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拘泥于该教材,根据该校实际和专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增删和调整,及时反映金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注重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新颖性贯穿于《金融学》的课程教学始终。此外,对课外实习内容作了调整,增加学生参加金融实践教学或观摩的时间。将银行、保险和证券及投资业务的实践教学见习内容放在当地的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公司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是金融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有些章节的教学采用了准实践性教学方式。首先对涉及到股票、证券交易等实践性较强问题,采用现场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在实训中心运用相关教学软件或实训平台完成。其次选择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将学生带出去,让学生亲身体验金融操作过程。这些教学实践性活动很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学生从事本职业的技能。最后学生的课程小论文和学年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选题,大多与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相关,效果较好。改进考核方法,增加实训考核内容。作为地方院校,该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编写了实训教学大纲,修订金融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尤其是改革考核方式,强化了实践考核内容,加大实践操作考核分值比重,削弱理论考核分值比重。课内实验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实验作业的完成效果为考核标准。课外实践考核主要以实践小组提交的实践报告为主进行考评。一般而言,采用平时成绩占10%、实践操作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占60%的分值比重。另外,注重各班小组的团队分值,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建立了课程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课程教学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搞好金融学课程教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教师备课、课堂讲课、课后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答疑、学生课外阅读、现场与模拟教学、课程实习、考试、阅卷等诸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保证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成效

在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我们将精品课程建设与金融学教学团队建设、金融学科建设、教改立项、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教育、青年教师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等有机结合、通盘考虑、统筹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1]。

1、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从金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制定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借助怀化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了当地金融学会、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单位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加强对学生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当地建立了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等校外金融实践基地,把相关见习内容放在基地进行。另外,还通过“实验竞赛-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多途径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教学队伍结构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中,产生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除了重视金融学课程建设、科研以及金融学教学团队自身建设意外,我们还尤其重视对学生在金融实践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指导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各种挑战杯竞赛,发表科研论文,申请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等。尤其是通过将学生评优、评奖与参加这些项目和竞赛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些项目和竞赛的开展,学生实践创新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完善之处

1、课程内容难以与时俱进,有待进一步改进。

近年来,由于金融创新发展较快,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教学中,我们深感教学内容更新、案例开发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构建科学性强和内容新颖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专题教学模式弥补这一不足。另外,必须搞好金融实验教材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结构有待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完善。

随着金融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深入探索《金融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教改研究成果。目前,课程内容体系中宏观金融分析的比重仍然偏高,微观金融的理论与实务仍显不足,事实上,微观金融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应用更多。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实务性内容,实践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3、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教师严重短缺,教师的教学任务超重,每个教师担负了3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教学。所以金融学课程教学团队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需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另外,教师参与地方金融经济服务的力度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大和提高。

4、精品课程网络条件不完善,缺乏及时更新。

在建设中,课程团队教师制作了丰富的精品课程资源,由于学校没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服务和维护,课程教师缺乏技术手段,因而网络课程的制作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也无法自己在线随时调整、更新,在线开展讨论、答疑、作业、考核等教学与管理活动也难以进行,一定程度影响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修改与丰富。因而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建议学校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学校应当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本校的精品课程进行维护,才能发挥精品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作者:林源 郭艳 单位:怀化学院

参考文献: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2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农林大学、理工大学、甚至包括地质与法学财经大学等,都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似的专业。一时间,艺术设计突然成为国内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从目前各个大学的招生及就业形势来看,在众多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每年都在大量地招收学生。那么,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建设问题能不能解决好,直接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试通过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探索一条适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道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景观设计;精品课

一、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

目前国内各高校,无论是研究型还是教学型,也无论是师范类还是综合类或者艺术类,艺术设计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二级结构体系,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有的基础课教学都应该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服务。如三大构成、制图等课程,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都是要经常用到的。

二、什么是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三、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

80多年前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并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甚至部分基础课程今天仍在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中沿用[1]。做设计,一定要能解决问题,这才是有用的设计,而不是一个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景观设计更是要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我们目前做的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学生能够达到这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

1.总目标

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该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实践平台,以工学结合为特色,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

2.建设思路

我们试图摆脱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将项目教学引入课堂。在过去,往往注重形式及效果表现,很多学生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效果图上,把画面的好看与否作为设计的唯一评判标准,这就离设计的本质越来越远。特别是在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提高,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全国范围内健全和完整的景观设计教育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一事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在已经具备景观专业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前提下,依据景观设计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5+1.5”与“订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2年半,顶岗实习为1年半。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到企业的学生组成企业“订单”培养班,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主,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并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在学生毕业时可优先进入企业就业。

3.课程建设

构建基于景观行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基础理论内涵为主线来进行。开发常见的市场项目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项目或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基础理论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逐步改善相关课程。目前,景观设计专业已有的专业课程为景观设计Ⅰ-Ⅴ,分别讲述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步行街设计,校园设计这五大设计类型,另外还有快题设计Ⅰ,快题设计Ⅱ,分别讲述城市广场设计,庭院设计。这是我们以前做的教学计划,目前针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取消了校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和步行街设计,把广场设计和庭院设计加入进来,并且重新整合了快题设计,主要讲授小游园设计和中小学校园设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逐步缩短设计课的学时,增加实践项目的锻炼。景观设计最多不超过7周,140学时,快题设计最多不超过两周,40学时。景观设计课程前期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论讲解、地段考察和课题设计。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课程设计中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方法、要素、过程,并通过实地考察地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消化,最终结合课题设计的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讨论、改图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完成景观设计方案,并达到巩固消化理论知识的目的。景观设计课程后期由两部分组成,即方案汇报,设计理论综合考试。方案汇报就是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的时候,任课教师组织本届学生集体在公共课教室,模拟公司向甲方汇报方案时的过程,由教师任甲方,学生为乙方,通过对自己方案的剖析,说服老师和同学,由所有任课教师打成绩,得平均分汇入最后该生的成绩总分。此方案已经在几届学生中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不但能做好设计更能讲好设计,到公司实战的时候用处颇大。设计理论综合考试,就是不管本学期学多少设计专业课,图纸照常交,最后要有这些科目的理论综合考试,以达到督促学生自觉补充理论知识的匮乏为目的。目前,学生作图的水平都很高,但是做得好却讲不出来,不能很好地说服甲方,讲明自己的设计意图。沟通能力是设计师的首要能力,而且公司里实际项目竞标,更是要看设计师对方案的讲解能否打动甲方。除了考试,我们平时还会加强学生对设计说明的编写,使其能够做得好更能说的棒。以上就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小专业大融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紧抓市场,校企合作,教学跟进,尽一切努力,做好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景观设计是景观专业的专业课,地位十分重要。且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十分明显。本课程属于详细规划层面,更关注具体人群对于特定地块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及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利用水体、地形、建筑、植物等物质手段,依据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及行为特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对用地进行改造或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交往、工作、生活、审美需求的户外空间场所的能力。为了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我们开设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分析这样的理论大课,而在小班教学中,突破目前高校中景观设计的泛泛而论,不具体讲解每一种类型的设计,且没有相应实用教材的现状,主要通过六大部分的讲解与实训来实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掌握,并且汇编成册,整理出内部讲义———《景观设计》。这六大部分又分为两大块,其一景观设计Ⅰ、Ⅱ、Ⅲ、Ⅳ;其二快题设计Ⅰ、Ⅱ。这六大部分同属景观设计专业课,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六大类型的景观设计,分别为城市公园设计并且融合滨水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融合室内装修、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小游园设计、中小学校园设计。

2.实践教学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针对景观专业的特点,学生就业去向,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如设计单位、制图公司、施工单位等,全方位的考虑,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引导,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创业,那么则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由我专业教授牵头,组织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辑完成适用于我院景观专业的针对性教材及讲义。通过几届学生的试用,逐渐的完善并对外出版。构建本专业的资料室,学院出资,由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资料的明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存放。这样教师能够多在教室备课,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2.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半,都要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接受实训,并由老师和实训基地的设计师共同给成绩,这样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一年,能够充分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和实践相结合,起到更好的融会贯通的作用。

3.网络教学环境

计算机互连网(因特网)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知识传递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便捷性、形象性和互动性成为其最大特点。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专业教师在校内搭建起景观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并对外开放,课程网站设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辅导和作品赏析、学习论坛等方便学生学习、交流的栏目。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学模式

景观专业认真研读学院文件和相关教学理论,创设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硬件上。

工作室把原来的普通班级安装网线、投影仪和能够容纳30台电脑的电源。在工作室就能实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手段的教学方式。而且设计专业离不开电脑,这样老师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电脑制图以及查找网络资源,开拓设计思路。

2.软件上。

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这名教师的产生是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而来,这样学生有了选择教师的机会,老师也有了选择学生的权利。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方向。而且双选工作室的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了,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的不同,我们引进各种设计类型的真实项目。这样我们能够很好的及时准确的把握设计项目的真实情况,能够为学生创造更贴近实战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方案竞标

在课堂上,引入方案竞标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或成组完成该项目并参加竞标过程。最终由各班任课教师联合推举出年级前二十名,然后由我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共同打分,评选出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参加竞赛

参加各种景观设计类的比赛,这种实践教学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如:09年组织06级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并获得个人优秀奖和集体优秀组织奖。

3.参观考察

通过参观各种有名的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及设计思路。如: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上海深圳的现代恢弘等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逐步建立了很多校外考察基地。

4.实际施工操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地形、设计图纸,并实际参与工程建造,把设计图纸和施工实物联系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多的项目。2008年底,组织06/07两届学生实地测量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地形,并绘制成图纸。2010年,我们组织08级学生,参与了学院休息座椅的改造工程。学生分组设计图纸,并把优秀的图纸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还要计划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

5.模型制作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变为实体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去推敲自己的设计,以达到修改、论证自己设计的目的。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由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给与具体指导。

2.在教学工作中,由资深教师任主讲老师,青年教师任辅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寒暑假期间,有针对性的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支持并鼓励青年教师在我校或者我国建筑界的优势院校和优势专业进行深造学习。

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展望

(一)未来设计教育的工学结合要逐渐转变到工学交替

采取1+2+2的模式,学生入学基础课一年,学习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法后,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会对这个专业的方向以及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这样再进入学校学习两年,目标明确,社会的现实也会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在我国提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正是设计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

面对“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设计教育更应该重视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使我国从世界的“制造大国”变成设计研发中心和设计创新大国。“英国也曾经是世界制造地国家,1997年布莱尔当选为英国首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0多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增长93%。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2]。设计教育将是我国打造经济强国的原动力,只有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创新人才,才能在21世纪实现“中国设计”的真正崛起与腾飞[3]。

(三)教育的去行政化

早年就有陈丹青的愤然辞职,后有朱清时的振臂高呼,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目前的这种状况,那么单纯靠课程改革是很难达到教育的目标。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整个中国教育的改革之中,这样设计教育才有未来,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作者:凌珠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设计编辑部.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J].艺术与设计,2003,(05):35-37.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精品课;课程建设

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工业产品造型的手绘效果表现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此课程通过合理的透视、精准的结构、明暗与色彩的把握、材质的表现,来表达设计师对工业产品外观的设计思想。通过爆炸图、结构图、人机互动图的绘制,表达设计师对工业产品内部技术探讨、使用功能和使用方式的设计。手绘是工业设计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表达技能,不仅方便、快捷,还具有一定艺术性。手绘表现技法可以提高设计师表达设计方案的效率,并能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增加设计方案的感染力,促进甲乙双方的沟通,同时工业设计手绘表现也是学生们考研的必考科目,学好手绘表现技法还可以为考研打好基础。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针对的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工科学生,这些学生在绘画方面是零基础,给工科学生上手绘表现课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打造成精品课更要脚踏实地,结合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和毕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的深度建设与实践。

一、课程基础建设

(一)课程建设思路

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新高度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首先在把握人才培养能力的大方向上,进行课程整体定位,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特色。通过对专业特色分析、学情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的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从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构建立体、开放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信息接受面,让学生在掌握好手绘效果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谓立体、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视野,以点带面提升综合素质,开拓创新能力,从大处着手,引导高站位用开阔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将多学科立体化融入课程便于工科生用理性思维来加强学习。再通过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开放性等[1]。发挥工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势,用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通过大量的绘图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目标

手绘表现是设计师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技能,设计的概念前期构思、创意的表达、效果的呈现,都需要手绘来表现。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建设需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单个形体塑造基本知识:结构造型知识、光影造型知识、透视原理、比例分析等,使学生能解决工业产品的基本造型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色彩表现知识:色彩基本知识、装饰色彩理论、写实色彩理论、设计色彩理论,使学生能将设计方案完美地呈现出来,在绘制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掌握材质表现知识:肌理效果、材料特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掌握人机互动知识: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培养学生开阔思维、发散思维的创作能力,以及触类旁通,注重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通过掌握考研版面编排知识:调研分析、归纳总结、版式设计、设计阐释等,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统筹能力、语言表达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给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细致入微的品格;追求完美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竞争意识和协同发展意识。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高站位,从大处着手,科学合理的统筹能力[2],使学生学会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做事有条理、有步骤、讲方法。

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本课程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采取如下三个方案。一是实行老带新政策,中青年教师协同发展。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搭配上齐头课,两个班归到一个教室上课,每次课由一位老师来讲,两个老师交替讲课,根据不同的模块交叉上台讲授,一起备课,一起辅导学生,这样老教师会在每一个讲授细节帮助年轻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在极大程度上对新老师起到一个带动作用,也让学生们得到最优质的教育。二是理工科出身教师和艺术出身教师互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工科学生,对于绘画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手绘表现学起来很吃力。这门课程需要有理工科出身教师和艺术类出身教师搭配上齐头平行课,共同备课商讨课程的讲授内容、讲授方法、上课形式等。发挥理工科教师的逻辑严谨性,发挥艺术类教师的形象思维,感性艺术表现力,两类教师互补,既解决了学生的不自信、怀疑的态度,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艺术潜能。尤其是理工科老师能给学生做榜样,树立信心,从逻辑思维角度来严谨地分析透视、比例、结构、色彩、肌理等,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再加上艺术出身老师的艺术表现力,让学生真正能感受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三是不同年龄结构教师协同发展。教师队伍以实践能力强、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对年轻教师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年轻教师对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教学手段、新教学理念接受得比较快,对工业新产品、新画法等接触得比较多,能给学生开阔视野跟随时代潮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线上学习和考研试题的讲解占有很大的优势,年轻教师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更能深入研究捕捉到考研试题的最新动向。在教学中,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互相学习多交流,年轻教师学习中年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中年教师学习年轻教师更加新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中青年教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3]。

三、课程实施建设

(一)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关键是突出实用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发展主要是两大方向,一是大学毕业后走向设计工作岗位;二是读研深造继续学习。根据毕业和升学能力需求我们把课程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走向工作岗位的手绘表现能力培养;另一部分是针对考研试题设计及表现。手绘效果表现能力是设计师必备的一种设计语言,也是表达设计思想和客户沟通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这一部分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应。这部分能力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在手头功夫上体现出来,这需要大量的造型实践练习,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以课时量安排要多一些,这部分训练占 70% 的课时。首先是针对造型基础的训练,透视、比例、结构、用线都是需要扎扎实实反复练习才能具备的形体塑造能力;其次是上色,熟悉马克笔和色粉的特性,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上色技巧;最后是各种材质的效果表现技能。基本形体塑造的造型、色彩、材质这三部分内容缺一不可,这是最实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走向工作岗位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手绘考研试题设计及表现部分也是我们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业设计手绘效果表现是考研必考科目,这一部分是在掌握一定手绘造型表现基础能力之上的,所以安排在课程的最后面,占 30% 的课时。从题型分析、创意、构成元素、版面设计、注意事项、得分点等方面剖析历年考研真题,带领学生绘制几种类型命题版面,教学生如何应对考研试题,如何得高分,这也是我们这门课的目的之一。

(二)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对于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这门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绘画零基础的工科学生,首先要鼓励他们放下心来,树立信心。抓住工科生逻辑思维强,严谨的特点,多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透视、比例、结构、色彩等知识,多从理性思维入手,这样学生们很快会用理性思维掌控造型结构增强信心,手头功夫跟不上的多鼓励多表扬,在透视、结构掌控住之后,再强化线的艺术表现力,保障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针对技法课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老师要多示范,以最直观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技法的理解;多临摹,增强信心;让学生自己多分析画面的不足,总结经验;老师给学生修改画面时,边讲边示范,只修改其中一部分,让学生自己修改大部分,这样有针对性地去改进提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仅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将老师的课件、视频、优秀案例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辅导等。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便捷性,让学生们合理利用时间加强练习,加强课下监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4]。

(三)教材选用注重实用性

教材的建设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工科学生的技法课,工科学生学习能力强,理论知识一定要到位,讲具体讲透彻。实践案例示范水平一定要适合工科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知识模块,上课老师除了主要教材,还需要给学生多推荐几本辅助教材。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们正在进行自编教材,既融入了部级优秀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教学特色。

(四)考核方式的导向性

课程的考核方式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于绘画能力较薄弱的工科学生来说,一定要引导他们注重过程的学习,加强练习。表现技法就是需要大量的临摹和写生才能掌握,才能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要想达到最佳效果,考核的导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采取平时作业占 70%、结课大作业占 30% 的比例,基础效果表现部分的透视、结构、造型、色彩、材质、人机互动等作为平时作业考核的内容,考研试题绘制作为结课作业。把平时的 70% 分成若干个小指标,基础造型部分练习最重要占 30%,色彩表现部分占 20%,材质表现部分占 20%,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注重平时能力的提升,平时能力强了,结课作业自然能画好。

四、课程的完善与提高

要想真正把一门课打造成优秀精品课,需要不断总结完善。一轮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首先课程组老师要根据上课效果及时进行研讨,分析、归纳、总结,扬长避短,根据课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改进新方案,经过几轮课的总结完善,上课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仅是本校老师们研讨还不够,针对课程整体的建设一定要走出去和其他院校同一专业课程组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做法。此外还要和一线企业优秀设计师进行交流,哪些知识是必备的,学生重点应该提升怎样的能力,让我们的教学能力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更加吻合,课程内容和能力的侧重更加具有针对性,使课程的建设真正能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五、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公路;造价;精品课程;必要性

1课程定位

1.1课程定位

贵州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的造价高达1.2个亿,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我们的行业人员都应具备造价知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重视控制成本。造价工作贯穿公路全建设过程,覆盖建设一线岗位群。从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综合分析,我们将课程定位为路桥专业必修课程。

1.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重视造价、控制成本的职业素养,理解造价相关知识,获得运用造价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2课程现有基础

“十三五”交通发展转型对懂造价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行业专家、企业、学生都给予课程高度评价;课程有较好的前期积累,2009年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从2009年至今一直参与全国道桥共享教学资源库中该课程的建设,去年又新建设了一批微课。

2.1较为完善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现有的课程内容是通过面向全国的学生职业能力调研,并结合贵州山区公路建设特点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2.2丰富的教学资源

已有的教学资源有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考核方案、教学课件、电子教案、flash动画资源、部分课程录像资源、习题资源、学习案例资源、学习参考资料等,依托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新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的资源正在陆续上网和更新。

2.3成熟的“校企合作”平台

(1)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2)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为我系专业教师主编、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主审、贵州大中至正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公路工程造价》,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并于2012年完成第一次修订。

3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3.1行业及人才需求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交通建设任重道远。2009年2月14日,《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并请认真组织实施,总规模近7000公里,投资总规模约4620亿元,力争2020年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到2030年建成贵州高速公路网,这必然对交通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个工程都会需要造价工作者,我们培养的路桥人需要具备工程造价的知识和技能,在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招投标咨询机构等从事工程预结算、投标报价、工程审计等造价工作。

3.2专业及课程优势分析

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始创于1958年,是学院重点系部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交通行业培养了上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业人才,路桥学生为中国交通建设事业树立了坝陵河大桥、江界河大桥、丫髻沙大桥等一座座不朽的丰碑。57年来,路桥系始终准确把握行业(产业)发展方向,紧扣行业人才需求,合理进行专业整合,目前开设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公路工程检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8个专业,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部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公路工程造价》课程在示范期间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在全省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水平。

3.3顺应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新趋势

精品在线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在线课程;有机化学

信息智能化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利用信息化实现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始于2003年,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1],利用网络平台为载体,将课程知识内容制作成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也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手段单一,师资力量欠缺等矛盾。尤其在一些可能出现的社会重大公共事件时(如2020年初的疫情),更加突出了网络在线课程的应用优势。在精品在线课程大力开发的背景下,为推进“三教”改革,进一步加快教学数字资源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对有机化学的在线课程从建设内容,课程建设团队,资源方式优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目的是促进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化工技术人员提供有力的理论知识保障,以及实现课程线上资源更好的持续建设。

1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特点

有机化学的教学作为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一直以来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早期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载体,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点。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应用,从传统单一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为采用教与学并重,启发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互动(OTO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且从课程内容上也融入了相关的情景式教学,开设有机化学理实一体化,这样使学生具备设计合成工艺流程,对小型设备进行操作、安装、检查、分析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领会必需,够用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推进对课程的模块化建设,构建“宽基础、厚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网络化”课程资源平台作为本课程改革的亮点,强有力的支撑课程建设和相关专业建设;配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依托工种培训、技能大赛,实现“课证融合”,培养社会认可的高素质化工技能人才,体现课程新体系的成效。有机化学在线课程目标是让学习者学会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合成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习者具有一般化工生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使学习者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通过学习使学习者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并为今后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做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线课程的团队建设

以有机化学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为核心,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鼓励教师通过课程的研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同时,也构建出创新型教学团队。团队中教师通过对各种网络资源库和试题库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教师年龄为老中青结合,发挥出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中青年教师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原有的团队基础上,还吸收其他专业方面的教师。主动学习其他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结合专业特色和本课程的特点构建高素质的创新教学团队。

3在线课程的资源整合,优化建设方法

有机化学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目的旨在加强对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尤其是将一些关于有机化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制备方法、复杂并多条件的反应性质用更加直观的动画、图片或通俗的案例传递给学习者,多给出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避免理论化的知识;将庞大的知识内容分割为碎片化教学,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有对应的线上习题,让学习者将知识点会做,会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不同专业对课程进行取舍、更新及充实内容,把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反映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沿知识补充到课程中。积极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有机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添加一些关于企业、生活实际案例内容,形成具有适应实际生产生活特点的课外知识模块,以适应校内学生以及一些社会学习者的学习[2-3]。有机化学精品在线课程的课程建设包括将有机化学中的各知识点以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动画、电子教案、试题训练等模块化任务进行展示,课程内容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中应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石化生产工艺中常见的烃类化合物、卤代烃、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合成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4在线课程的后台维护管理

在线课程的应用过程也需要建立动态的后台监督,所以网络后台的监控数据非常重要,能够实时记录学习者浏览的进度;而如何能够做到有效了解到学习者在使用效率,是否认真学习,可以在每节课程的知识点之间设置上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听课,若回答错误,让学习者可以拉回进度条返回知识点,直到回答正确可以听后续的知识点[4]。建立合理的跟进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同时建立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版块,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问题给予实际的、专业性的指导。这样可以促进学习者去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找出问题,教师根据具体问题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形成线上教学的有效互动模式。

5小结

总之,任何一门课程的精品在线课程的开发,确实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做到教师和学习者在线下的良好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知识趣味性,平衡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但是对于线上课程的学习者真正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教师对线上学习者的考核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同时在线课程的网络平台要便于使用,不同的知识素材均可以播放展示,让不同层次的、不同年龄的学习用户都能使用。有机化学线上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教师团队投入大量的工作建设,而对于建设期间以及后期知识体系的更新维护如何以合理的方式纳入工作量的统计也是需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教[2003]1号)[R].

[2]王桂玲,赵雪梅,费洪荣.“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3]赵春梅.浅析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意义[J].新校园:阅读版,2016,7.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证券投资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核心课程,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证券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政府部门及从事投资活动实践。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以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效果考核为内容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概述

证券投资是投资者投资的方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资本证券形成金融资产,证券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金融市场最活跃的经济活动。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投资经济行为的学科。由于资本市场证券产品层出不穷,证券投资学涵盖内容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强调相关定价理论。高校开设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证券投资学是经济类方向专业课。证券投资学是着重考察证券技术分析方法的社会学科,是国际贸易专业等经管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等理论知识。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平台的必修课,课程理论课时 38 学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等。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证券投资实务操作与投资决策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庞大的知识体系通俗化,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是应用型、创新性与综合性。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对象等,课程培养目标是具备风控能力,具备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决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证券投资学基本内容包括证券基本分析、证券组合管理等。涉及到经济学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理论知识,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如参加炒股大赛等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原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证券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挑战。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对高素质证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指导思想,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创新原有教材,高校应投入适当的资金,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为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提供条件,使学生能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证券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其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帮助之下,学生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自身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化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强化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培养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是特色教学的一种重要体现。对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来讲,其所包含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如证券市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投资工具等。其中证券基本分析包含宏观经济分析、产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公司价值分析等;对于证券技术分析来讲,其包含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分析方法等;证券组合管理包括风险资产定价、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业务评价等知识。由此可见,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涉及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实质上是对多方面理论内容的一个综合性运用,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以及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教学,例如实习基地见习、开展炒股大赛等活动才可以确保深入化、全面化地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进而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以便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精品课建设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证券业成为典型的朝阳产业,随着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张,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第五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专家达成共识,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宏微观经济基础具备,今后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具生命力的市场之一。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市场的学科,承担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成为金融学科的核心课程。各类院校把课程列为重点学科加快精品课程建设。证券投资学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金融学主干课程,课程重点包括证券实验模拟投资,随着资本市场的延伸,资本市场发生很大变化。复杂的股权结构与多样化资产重组成为证券投资学不能覆盖的前沿问题。教学内容分配中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表现为证券投资原理占课时的 40%。核心教学内容的组合管理仅占不足 30%,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包括证券实验模拟投资 20 课时。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开展相关投资实训活动,通过对高校证券投资学实训教学方法考察发现,以实盘投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成为普遍采用的方式。许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相关的实盘投资活动。实训教学中典型的做法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创办理财工作室,由证券投资与管理骨干教师组件,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营造职业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宏观政策解读分析,投资热点追踪,客户投资咨询等系列工作任务进行实训教学。模拟投资比赛是常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央财大模拟股票大赛举办多年,每次举办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首都经贸大学 2008 年启动首届证券投资模拟比赛,南昌大学金融学社发起高校联合模拟证券投资比赛。北科大天津学院卷校园证券投资模拟大赛,重庆工贸学院创办模拟证券投资比赛,举办非专业比赛活动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由于受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校期间涉足股市,学生投资活动得到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但投资行为未出现有组织地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实盘投资活动。有些证券公司与高校联合开展相关投资活动。中银国际证券在上海财经大学证券投资人才选拔大赛,超出课程实践教学范畴,通过比赛为公司上海欧阳路营业部选拔人才。重庆工贸学院投资理财专业开办后,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创办实训教学股票投资基金,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模式设计封闭式投资基金,结合投资理财专业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教学股票投资基金设立表明开展实训教学开创高职相关领域探索性活动先河。

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是应用性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以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认知的有效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证券投资操作能力。目前课程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对证券投资学应用经验不足。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基础薄弱,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形式少等问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软件模拟教学等为主要方法。软件模拟教学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行情,达到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教学中实践教学形式分散。证券投资学课程以往教学中实验教学较少,学生感觉课程理论讲述枯燥乏味。学校安排课程社会实践时通常在理论课教学完成后,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课程知识巩固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课程授课教师不参与实践指导,使学生社会实践失去主要连接,导致社会实践失去意义。证券投资学在高校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但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涉及金融产品复杂,学生学习感觉困难,无法与实际市场联系。学生较少接触证券市场,对证券产品缺少形象概念认识,教师讲解不同金融产品概念特征等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由于课程为 48 学时,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定价阶段,学生学习感到吃力,无法将所学定价理论运用于资本市场分析中。证券投资学的魅力在于对分析获利过程,我国证券市场繁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期望。虽然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现行教学手段不能展现课程魅力。部分学生初期接触课程兴趣浓厚,随着课程难度增加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证券投资专业实践知识要求高,要求教师熟悉资产定价理论、公司财务及价值分析等,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目前课程授课教师大多缺乏长期从事证券投资实践操作经验,难以用深入案例分析投资指导,导致教学改革无法推进。实践模拟教学脱离实际,学校安排实践模拟不能与证券市场交易时间同步,教师不能在适合的时间讲解,模拟操作随意性强。模拟周期上脱离实际,模拟股市操作周期较短。许多教师会模拟股市收益率作为课程最终成绩,导致学生忽略基本分析。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太完善。对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师来讲,一般是由理论教师兼职,虽然其具备相对比较丰富化、专业化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证券操作方面以及投资风险管理方面,严重缺乏相应的经验,并且也不太了解证券公司的运作流程,所以并不能直接满足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的发展需求。即便一些学校拥有证券模拟实训软件,可以开展证券模拟交易,但是由于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也不能给学生在模拟交易方面进行正确指导,无法解决学生所提出的一个实际性问题,进而导致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策略

当前国家积极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但部分高校由于开课时间较短等因素,不利于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为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能力要求包括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具备运用金融基本方法进行证券业务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建设要合理设置安排,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设置。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考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等措施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水平。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课程技术分析中的波浪理论、形态理论等抽象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市场实际材料进行讲解。案例教学法可选择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教学中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用所学理论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白教师分析思路。证券投资学精品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等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围绕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实践教学应进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的合理选择。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务操作,资本资产定价等多方面。理论实践教学要与现实资本市场发展紧密联系。教师可通过将理论研究科研成果结合授课,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实务操作包括证券行情识读等,可通过模拟实训实战等教学环节完成。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中,以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证券投资实践教学可采取产学结合、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证券通中教学重点解决证券投资分析决策,用模拟投资结合讲解证券投资分析决策,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模拟股市是独立的交易系统,其个股价格由系统内部买卖双方力量对比决定,模拟操盘使用虚拟资金,教师应向学生做出明示。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室实训平台等,如教师可借助高校的 MOOC 等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学生推荐国内外知名财经网站,实践教学方法由案例教学等构成。教师可从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课堂讨论题目,课上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探讨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热情。如股权分置改变,新股申购新制度等作为学生课堂讨论主题。

六、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7

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争经三年内建设出符合中职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要求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与针对性。

1.1职业性。

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开发,构建基于临床标准,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1.2实践性。

引进临床儿科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弥补教材置后问题,减少学生适应实践的阻力,以临床路径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学做一体,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实现学校与医院文化融合、课堂与病房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学业与职业融合的总体目标。

1.3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师共同参与,共建、共育、共管的教育体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五个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2建设目标与思路

2.1建设目标。

(1)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整体教学水平。(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儿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3)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4)具有完备的教材体系,编写出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的精品课程。

2.2建设思路。

(1)行业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儿科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首先进行护理工作岗位分析和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形成整合后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项目。(2)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过程实施教学。在分析护士工作岗位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真实项目任务,建立学习情境。以工作岗位的流程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开展情景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开展情景化教学方法。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3)编写学习指导等学习资源。根据学习任务,编写电子教案、实训指导、学习指南、练习册等学习资源。(4)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力争利用视听资料、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5)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学校、行业、医院、家长、社会形成综合评价体系)。

3建设内容

3.1创新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实训操练、假期见习同步进行,理论、实训、临床三结合工学交替模式。(2)课程设置中,以岗位需要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主线,同时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考取,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3)教学实施过程体现模拟和再现任务所需要的场景和工作过程,坚持教学任务实施的教、学、做三个环节。

3.2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网络互动教学法。(1)情境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体现模拟和再现任务所需要的场景和工作过程,病例导入,创设护理情境,角色扮演,坚持教学任务实施中的教、学、做三个环节。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实施教学、实训一体化。(2)网络互动教学法,建立儿科护理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学习辅导资料、电子书籍、应用资料、网络链接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答疑、专题讨论学生意见反馈、教学情况调查等教学辅助工作,教师教学资料亦已挂在网上,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及时快速地更新,满足了本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3.3创新评价模式。

采取课堂实训和岗位见习实训相结合的校企共评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在寒暑假到医院见习,课堂实训学分由专业教师评定,岗位见习实训学分由企业教师评定。

3.4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包括:(1)教材;(2)电子教案;(3)典型情景案例库;(4)多媒体课件库;(5)教学录像;(6)素材及素材网站库。

4建设计划

4.1课程建设步骤。

建设目标。三年内把《儿科护理》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需要的精品课程,成为“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4.2三年内课程资源全部上网。

5经费使用

这是经费预算表,主要用于企业调研论证、教师培训考察、教材编写及出版、案例手册编写、教学录像、网站开发和课程网站建设方面。

6保障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8

栏目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更新滞后,网站建设缺乏持久性目前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从申报精品课程的角度进行,而非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进行,因而在栏目设置方面必然偏向以通过评审和追求新颖吸引评委眼球为目的,从而给学生在浏览课程网站时造成了困扰。学生在浏览课程网站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理解和熟悉网站的内容和框架。

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1、资源呈现形式的设计包装与资源内容的优质丰富并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不仅要考虑进行框架与栏目设计,从形式上进行包装,符合申报精品课程的要求,更需要在这个平台呈现出优质实用的教学资源,突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介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引导。

2、课程网站的设计建设与课程网站的使用发展并重实施教学改革,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设计与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势在必行,但只停留在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起来远远不够。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之后,必须考虑如何让课程网站投入使用,如何调动学生使用课程网站的积极性,如何使课程网站发挥最大的效用。

3、符合课程建设要求与以学生为本并重在设计与建设精品课程网站之初,就不能只考虑到满足评审的需要,达到申报的要求,树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建设原则是必须的。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使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指导,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建设以学生为本精品课程网站的有效措施

1、结合课程特色设置网站栏目,针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特色资源不同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具有各自的课程体系和特点,精品课程及其课程网站应该根据专业和学科课程的特点进行网站设计和建设,根据课程特点对网站框架、栏目和内容的设计进行合理规划,能够凸显出本课程的特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观点和立场来考虑网站的框架结构和栏目设置,力求网站导航分类合理、层次清晰,栏目设置科学,栏目设计明确清楚,符合使用者的浏览习惯。例如网站栏目的最佳数为5—9个,太过密集容易使浏览者产生压抑、烦躁的感觉。同时注重课程特色内容资源的开发,提高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拓展教学资源的范围,去除过时传统粗糙的内容,添加新颖优质特色的内容,使丰富的特色资源既能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也对拓宽学生的视野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面向学生明确课程网站的定位学生是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使用者,在设计精品课程网站之前,要针对网站的使用对象进行正确的网站定位。网站的定位主要指网站的整体风格和色彩搭配、网站的资源内容及其展现形式、网站所预期的使用效果等[4],网站的定位能否针对面向对象,直接影响网站使用者的浏览兴趣和浏览频率。一般精品课程网站的面向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网站定位应该简约大气、清新明朗,同时能够体现出学科课程的特色,给访问者既亲切又专业的感觉。网站的定位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网站页面的色彩选择非常重要,色彩直接产生浏览者的第一印象,决定着浏览者的视觉感受,当然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网站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网站布局的设计,一般应该注意将最突出、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重点屏幕和显要位置,从而突出显示网站的优势内容,并同时注意页面平衡、上下左右均匀,使网站整体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3、增强网站的交互功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可获取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程网站建设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开发真正适合学生的课程网站,就必须保证课程资源的可获取性,例如为动画、视频、PPT、图片等优质资源提供下载、在线观看的共享与获取途径,使教学资源真正能够为学生所用,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

4、注重课程网站的实用性,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精品课程网站除了要呈现和共享教学资源,还要发挥课程建设成果的示范和传播作用。因此,网站建设中要在教学资源质量上狠下功夫,不仅讲求网站资源的丰富新颖,还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优质资源的获取和学习,能够真正获益。

四、其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和更新,才能保证课程网站满足实际需求,提高课程网站的实际应用。在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和网站建设起来之后,还有其他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1、知识产权的问题

精品课程网站需要呈现优质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师所制作整理展示的教学资源中,必然会引用一些参考文献、相关文字、数据表格、图片或视频资料等,有时会忽略了加注这些文献的来源,这样有可能会在以后的网站使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

2、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

大部分教师是不能独立地开发和设计自己的课程网站的,他们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必须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才能进行,有时技术人员和教师在网站设计和开发中缺乏密切联系和沟通,往往使教师的理念和思想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教师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得到付诸实际,从而网站建设只能在技术上得到实现,大大影响实际效果。

3、确保网站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