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例6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1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对2003—2006年度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停留在“知 识 教育”的层面上,“实践性不强”,给人以“纸上谈兵”的感觉,只有13.33%的课程提供 了模拟 仿真实验,比例太低[2]。在精 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我们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策略,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成果。

1.“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课程设计理念由知识导向转向人本导向

人生活在与其他人发生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真实世界。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课程活动必须尊 重这样一个事实,即学 生是一个现实性存在,教学活动应特别关注学生丰富多彩、活泼快乐的现实生活。学生只有 将学习与这种生活联系起来时,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对生活充满 无限的憧憬和期盼。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但往往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 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也因为我们的教学还没 有“以 人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就是贯彻“人本”理念,将教学导向生活,导 向职 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人生。高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 生活形式,必须以现实社会活动为基础。实践性教学将现实生活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 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适应性。“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 教 学就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融会在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 践环节之中,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

2.“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安排由知识逻辑转向工作导向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依依不舍的学科话语”[3]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 习,而教师传 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依靠教科书。好的教科书不仅应当浓缩历史上创造的各种知识的精 华,还应当将其最大限度地逻辑化和系统化。“一切知识都是凭借其逻辑形式才成为知识的 ”[4],这便是知识的逻辑性。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于是 便按照逻辑序 列教会学生分析、计算、推演和论证。“知识”和“逻辑”就成了高职教育挥之不去两个强 大的 幽灵。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便可在知识逻辑的幌子下在“教室里教种田,黑板上教修机器”。 事 实上,“要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理想的方式是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 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3]。“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工作逻辑,才 可能真正把 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3]。“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策略,就是要在课程内 容的选择和 安排上,不再遵循知识的逻辑,而是遵循工作的逻辑,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 选择和序化课程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由此,也促进教学设 计 由静态的、封闭的“教程设计”转向动态的、开放的“学程设计”,从而实现“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想。

3.“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贯穿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 5]。高职课程建设应探索适应这一主线的课程模式。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职业教 育课程 正处于从传统的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课程 模式阶段”[3]。这种转向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职业课程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 学生的学习特点 ,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构建理论知识。这就界定了高职课程有别于 “学科型”教育,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不再主导高职课程领域的话语权,课程应强调“ 职 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高职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在“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 性” 上。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规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 业 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因此,承载着国家“示范性”大任的高职精品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是其必然选择 。近 两年,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实践教学的强调愈来愈明确和肯定。为突出高职实践教 学,2007年评审指标开始要求提供实践教学资源环境及指导教师上实践课全过程的录像。20 08年评审 指标中,“职业”和“实践”这两个词共用到10次,其“2~2内容组织与安排”中明确规定 ,“遵循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 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6]。其强调实践教学的导向十分明显。 

二、“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1.精整化与开放性:教学内容建设策略

高职精品课程要满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 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要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其原则就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 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遴选教学内容,重点是突出工作 岗 位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还有课程特色的要求,“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性的课程,而示范 性又源于特色性”[7]。彰显其课程特色,最主要的在于挖掘和利用该课程甚至学 校和社会 的优势资源,注意扬长避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精选就是要按照工作岗位能力的 要求精选课程内容,同时要自觉地从时展、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角度研究课程和 教学,明确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支撑作用 ,切实把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整合就是“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 依 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6]。要求课程内容新颖,切合工作实际;要求教学内容 组织安排科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求实践教学富有特色,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 系。实践中,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选取 教 学内容,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上,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 教 学内容,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 材。建设过程监控的重点是看是否具有体现高职特点的适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备的课程大 纲、实 训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教学内容精整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地吸纳现实中的“工作知 识”[3]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应该说 明的是, 这种开放性,不仅仅是为教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而且也是为养成学生开放和创新的精 神所需。

2.立体化与社会化:教学条件建设策略

所谓立体化,一方面,建设“实践教学”要贯穿始终地包括文本、音像、影像、模拟软件 等 在内的立体化教材。本着各种“教学条件要创新而又管用”的原则,根据职业类技能型人才 成 长规律,积极探索和建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立体化教材与教辅材料体系。 要求建设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教材与教辅材料,使课程教材不断更新,贴近行业和企业实 际 ;还要配合教学,拓宽渠道,扩充学生的学习资料来源,特别是行业和企业一线的资料;编 写的 校本实验实训教材(指导书)要新颖而又实用。另一方面,坚持创新的原则,建设能够满足课 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性实训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一是拓宽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功能,甚 至 建设新的实验实训室,满足其课程生产性和仿真性实训的需要;二是与政府、行业、企业合 作,建设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所谓社会化,就是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使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自身资源和资金 的不足,实现教学条件的更新换代。实训基地应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为课程的 实 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设备、设施等都具有了先进性、现代化、信息化的特征,才能 够 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课程教材的开发可邀请行业企业的行家里手 共 同参与、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和学习指南 等。 这样,这些教学相关资料就有了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使用中更能受到学生的欢 迎 。这种教学文件的社会化,不仅弥补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不足,而且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中也使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了充分的和实际 的准备,缩短或减少了学生职前的培训期和适应期,降低了学生就业的成本。3.多样化与灵活性: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教学方法改革目标是探索行动(工作)导向的教学方法。应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的教 学环 境,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教学实效。在实践中,重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使用现代化的 教学手段来加强实践性教学。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构建,因此,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 课 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角度来看,学习和实 践不是单纯地接受现成的结论和模拟重现,不经历真正的经验生长和知识构建过程,这些知 识和能力的习得是不可靠、不牢固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重教学活动主体的参与性 和 交互性。参与性和交互性表现在课堂和教学实景中,就是师生、生生的互动,师生、生生之 间 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拓展彼此的眼界和视阈,并最终使教学成 为立体交叉式的网状结构。这种理想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网状结构和高职课程“工学结合的鲜 明特色”结合起来,就要求教师根据高职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取向,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多样 化的选择和灵活性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课堂讨论 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认知感性教育法”、“顶岗实习法”和“社会 调查法”等。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形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自觉地建立课堂教学与 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调查与认知实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从而使 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行业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迅速提高。

4.职业化与创新性:课程特色创建策略

首先是职业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特色是课程要定位于培养 学 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课程理念先进,强调的是“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 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因此,职业化的课程设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 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切实体现职业性、行业性和能力本位 的特点,让 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实践课程。课程的 职业化过程,要注意整体化安排。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工程,涉及到许多相 互 制约的影响因子。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在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过程中,应顾及各个组 成 要素的实践性,如双师素质的教师、职业和能力本位的学生、立体化的教材、现代化的教学 手 段与方法、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和管理等,学校要关注整体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做出统筹安排。

其次要突出创新性。“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以创新为切入点, 就是要求本 着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思路,以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不囿于成见,发掘 潜在优势,拓展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在创新的过程中,要讲求实效性。“实效性是高 校精 品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8]。讲求实效性要求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把“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落到实 处,真正做到向实践教学要质量,向“双师型”教师要质量,向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要质 量,向改革教 学方法要质量。只有讲求实效,才能使高职精品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鲜明的 高职教育特色。

5.培养与引聘: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建没一支适合课程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以实践教 学 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当课程主讲人,又做本行业业务工作的实干家;要 求教师既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人,又做本行业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探索人;要求 教师既当理论教学的老师,又做实验实训教学的操作员和督导员;要求教师既当教学的实践 者,又做教研前沿领域的改革人。因此,“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就是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 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应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

要将培养与引聘相结合,主要采用“送、下、带、引、聘”的方法,实现教学团队的优化 。 “送”即选送部分教师到企业、行业培训中心学习,主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下 ”即让部分教师去到基层企事业单位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 能 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 带”即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每人都带两到三个教师,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即从生 产一 线引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把主要的实践教学任 务 交给他们,这样,他们除了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对专职教师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还 可以引进具有高级 职称的技术工人任专职教师,弥补“双师型”教师的不足;“聘”即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 担任客座教授,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和其他专职教师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高职高专)[EB/OL]http://jpkcnet .cor n/new/zhengce/Announces-detai1.asp?Announces-ID=93,2007-04-28/2008-05 -30.

[2]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 (9).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J]教育研究,2007(1).

[4]洪谦.逻辑经验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曲洪山,于雷.以深化改革为基础,强化高职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6(9).

[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高职高专)[EB/OL]http://ww.jpkcn et.c om/new/zhengce/Announces detai1.asp?Announces-ID=122,2008-04-20/2008-0 6-18.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2

由于MOOC有相当高的资金、技术和师资门槛,高校当仁不让成为引领风气的弄潮儿。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纷纷抱团,或联合企业推出了“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MOOC平台,或加入edX、Coursera等国际平台推出自己的课程,旨在占领这一很可能颠覆“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的新高地。

在MOOC流行的同时,老的在线教学的平台和工具仍然在升级更新,因为像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教学和学习方式更适合用于建设小规模的网络课程(SPOC),而在SPOC领域,传统的在线教学平台更有用武之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我们对MOOC和传统的在线教学平台都有应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张文正如是说,他们主要做了如下探索。

■国际慕课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5年联合FutureLearn平台,推出了第一门“跨文化交际”MOOC课程。近半年时间后,已有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5000多人参与学习,其中中国人仅占5%。这主要得益于上外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们独具慧眼的推进和布局。由于是英语授课,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对MOOC项目建设的支持。

■在线课程中心

同时,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忘传统,扎扎实实地建设了课程中心,主要服务于本科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辅助手段,对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自建学习管理系统

部分外教、青年教师更愿意自发建设自己的课程。由于国内研发学习管理系统的厂商起步比较晚,而且开发者主要是技术市场出身,所以很少有教学设计理论的渗透,基本上是课堂搬家,先天不足。而国际流行的成熟的学习平台如Moodle、OpenedX则具有明显优势。上外有多语种教学的需求,Moodle、OpenedX原生支持多国语言。

同时,高校信息化行业内也有一些老师组织了E-learning的社区,这些社区更侧重于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将国际上的优秀系统引入并落地,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在摸索实践中,张文正认为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才能使在线教育更好地发挥价值。

第一,建课与长期维护机制还有待研究。如何设定平衡合理的考核和激励目标让教师们能持续维护在线课程?恐怕这也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共有的痛点。课程建设初期因为有经费支持,建设的人不少,但时间一久,大家就会逐渐懈怠。

第二,系统的易用性还需要加强。由于近几年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易用性非常高,用户体验非常好,对比下来,一般的师生用户难以忍受现有系统的比较繁琐的设置(国内厂商开发的产品还存在着严重的浏览器兼容性等基础问题)。如何学习类似于Kahoot、GoogleClass等产品的用户体验需要各个厂商仔细研究和大幅投资。在这方面,新兴的MOOC平台会好很多,如:OpenedX。

第三,教师缺少在线课程设计经验。大学老师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事实上,不少老师的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传达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部分老师静下心来学习一些教学设计相关课程(如教学设计、教学讯息传达等),并应用于线上线下教学,将会对教学有重大促进作用。

第四,移动学习和社会化媒体的竞争激烈。由于微信的普及度和易用性,很多老师的课后答疑交流或自觉或“被迫”地在微信上进行。但微信不能将流水式聊天内容结构化、语义化,以更好地支持移动学习。腾讯不大可能开放这方面的开发接口,因为微信不是为移动学习而设计,过多考虑会削弱其产品核心竞争力。如何设计合理的产品来替代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虽然存在着上述各种问题,还有各种高大上的新名词的“干扰”,在问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时,张文正表示:“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为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认真准备好每一次线上课程的制作,贵在坚持。”

腾讯精品课:打造学习生态圈

2015年3月,腾讯精品课首页全新改版,此次改版加入大数据概念,为每位用户打造“专属页面”,优先呈现已订阅机构/讲师所提供的课程,并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推荐。此外,记录用户的学习天数、课程数等学习轨迹,还开放了在线QQ咨询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课程学习体验。

2015年5月,腾讯精品课推出“高考临考特训”线下公益直播课。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场内场外互动交流,为全国考生带来顶级权威名师的精彩课程。本次直播课网络观众超4万,累计播放超过40万,为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2015年11月,腾讯精品课与陕西万唯教育建立深度合作。陕西万唯属于传统图书企业,有大量优质视频课程,但缺乏自有视频播放平台。结合用户的需求和特点,腾讯精品课为万唯提供了PC及移动端的专题播放页,通过双方渠道大力推广;同时,还将视频课程与纸质图书结合,用户看书时可直接扫码观看视频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据腾讯精品课张淼介绍,腾讯精品课已覆盖了大量移动端曝光渠道,包括拥有亿级用户的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客户端,以及官方微信、微博账号等,所以课程供应商来到这个平台上可以迅速实现曝光,触达亿级的用户群。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3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是以面广量大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高校教学活动必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是体现先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目前,教育部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未来有五大推进计划。

继续高质量完成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建设任务。继续开展国家、省、校三级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从中遴选建成3000余门优质课程,在爱课程网共享。

探索和开发新型的资源共享课。组织专家研究、分析当今流行的MOOC(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结合课程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大力推进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共享与应用。对已上线课程持续更新,鼓励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参与网上互动,推动上线课程在爱课程网的广泛共享和应用:推动共享课与校内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见成效:对上线课程进行持续建设和深度开发,尤其是拓展资源,逐步形成系统完整、资源丰富、体验感强的数字化课程。

不断完善课程共享系统。在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课程平台技术,搭建国家层面高水平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加快网上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课已有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服务。

第五,积极探索建立在线教育管理制度。要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制定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网上在线教育学籍、学习证书、学分、学位等管理办法和政策,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

现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用量高峰期平台使用困难。近两年来,全国学校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使用需求猛增。由于用户数量太过庞大,导致在工作日很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出现了使用困难的情况。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有点在于学习者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内容,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现在实际的情况是学习者在想学习的时候经常打不开平台网页、登陆不了平台、浏览不了学习资源、不能留下学习记录等。

可供学习的课程资源类型局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的知识点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以下是现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教学资源类型,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表一)。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更加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岗位职业能力是通过课程中设置的技能点所组成。技能点的掌握需要有对应的仿真或模拟实训手段辅助,而这类的课程资源并没有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出现。

学校日常教学所需资源不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习者在日常教学中要使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则必须将授课场地安排在机房或者无线网络覆盖的教室。而这类的教室在资金的投入上太过昂贵,所以学校的此类教室的数量在学校所有的教室量中的比例并不高。同时,这些教室除了满足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之外也无余力满足其他资源共享课程的需求。

未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配套建设建议

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服务容量。为满足数量庞大的用户需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必须扩大容量、提高配置,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特别是加入云技术的支持。不但如此,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需求还会持续高速增长。所以在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时候,还需要对于容量的需求发展做一个预测和监控,以期今后尽量避免平台使用困难的情况发生。

开放更多技能实操类型专区。为适应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技能知识学习增强体验感,和在教学目的中对于技能掌握的要求下,可以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开辟体验感强的模拟实训专区。将传统的只能在学校实训教室完成的仿真、模拟实训模块,集成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中去。实际上,一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开辟了此类课程资源专区,将给学校在实训教室的硬件投入上面省下了一笔很大的开支。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4

出席开幕式的有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鹏建、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宗本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义遒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等领导、专家。开幕式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陈懿院士主持。

开幕式上,江苏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首先在致辞中向会议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瞿振元会长结合学习领会有关“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讲话精神指出,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扩大教育规模、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民族素质的深远影响。当前,国际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美国三大公司以及法国、日本、英国等地相继建立MOOCs平台,国内一批学校积极关注、一部分学校已启动开放课程的建设,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他还高度评价了连续六年举办的中国大学教学论坛(现改称“教学改革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工作,使论坛成为教学研究会的品牌活动,也使教学研究会成为“教务处长之家”。周远清教授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谈了他在多年教育管理工作中沉淀下来的感悟,要求高教战线的同仁念好“四本经”,深刻理解“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是基础,培养人的三要素是知识、能力、素质”。

石鹏建副司长围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工作思路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教育部已经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作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突破口,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他介绍了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由高教司牵头,高教司、职成司、教师工作司、社科司共同完成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由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包括爱课程网http:///以及正在研制准备使用的爱课程校园端)组成,截至目前,视频公开课已经在“爱课程”网以及其联合的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教育频道推出405门课程。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构建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目前已经有1291门课程批准立项建设,其中897门已经在“爱课程”网上线。他还特别指出,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动态的建设与共享过程,是否是“精品”取决于上网后的表现,包括与网上学习者的教与学的互动、课程的更新与完善。他希望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及门户网站“爱课程”网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我国高校全球影响力的有力抓手,并鼓励高校将“爱课程”网链接到校园网主页,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关注和使用“爱课程”网的课程,让国家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高教司还就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方案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2014年继续建设4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包括高水平的更加适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水平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由各教指委组织的专业导论类视频公开课,同时指导参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学校对视频公开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相继启动新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他还希望,各高校、教指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和抓住信息化时代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切合实际地分析自身条件,自愿申请参加课程建设,参与课程培训,参与使用实践;充分认识网上开放课程的影响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课程质量和网上教学效果。

会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做了《传承与创新――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考与行动》的报告,回顾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历史,介绍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情况以及中国大学MOOCs的建设要求,并倡导通过集成创新引领课程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报告的题目是《构建共享体系 推动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将以“爱课程”网为核心,以省级资源管理平台为依托,以“爱课程”校园端平台为基石,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资源服务体系,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公益性+市场化”的共建共享体系,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网易教育产品部总监孙志岗基于网易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营,围绕“解决受众是谁?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保持学习者活跃度?”三个核心问题,对在线课程制作与运营的实践做了探讨和展望。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正在引发高等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对约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45%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是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慕课建设的实际,就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本现状

从总体上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推进速度慢,建成的课程少。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模式固化,对“慕课”这一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

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是面对特定群体,有着特定的时空限制。由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教师对高等教育新技术和新思想缺乏敏感度、关注度。对于“慕课”这种将传统课堂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让学习者在虚拟教室里自由学习,能够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模式,相当一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关注甚少。更有一部分教师担心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主流地位由此将会受到挑战,他们固守原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对慕课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

2.引进课程多,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少

慕课建设需要很多条件来支撑:优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数量可观的经费支持,较为复杂的制作过程和较高的技术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是持观望犹豫和甚至茫然的态度,自己动手建设的课程很少,大部分高校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引进其他重点高校建设推出的“慕课”。囿于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课程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即使已经着手建设的高校,也基本采取各自为战,各自为营封闭的课程开发模式,高水平,高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有特色的课程目前很少。目前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共有近500门次,其中先期上线的大部分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推出的课程,由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出的课程比例较小。

3.企业参与度高,在线课程商业化模式开始形成

众多互联网企业看到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商机,纷纷加入在线教育行列,一些企业特别面向高校推出一些在线课程和平台,这些企业建设课程速度很快,他们以市场方式来运作慕课,但是各类课程与平台质量参差不齐,与学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相吻合,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4.地方高校成立高校联盟共同推进慕课建设

与重点高校之间的联合类似,地方高校也开始成立校际间的慕课建设联盟,如深圳大学牵头的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UOOC)。但目前的联盟还是一种松散的形式,上线课程总量少,质量有待提高,选课率也有待提高。截至2015年6月,“优课联盟”(UOOC)加盟高校达87所,上线课程25门,累计选课人次仅2.5万。即使在已经上线的课程中符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数量也很少。原因在于各校投入不均,课程建设的质量不均,联盟内高校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清晰界定,联盟内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认学分的机制。

二、充分认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出台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应切实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具备考核标准的在线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机制,积极探索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加强课程选用管理及学分管理,确保教学应用质量,具体提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七大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到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全国新建本科高校420所,作为全国高校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当担负起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在线开放课程。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三部委最近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对照文件精神,再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有着较强的“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特色,但本科办学历史普遍较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先进教学理念缺失、优质教学资源缺乏、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而在线开放课程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师生服务、受师生欢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课程体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 1.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特色

总体上来说,金陵科技学院在应用型办学思想上,经历了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学校最初在人才培养上是在复制传统本科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种模仿和复制是没有出路,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体现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道路,2011年,学校党委及时提出了从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形成与地方(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形成共生共存的互利双赢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三地”指导思想,即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始终坚持“地方性”,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坚持“地方化”,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地方型”。在围绕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与行业性、人才培养定位的职业适应性和规格多样性、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和开放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必然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方面打造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整体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和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施“十个结合”,充分彰显“十化特点”,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双十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应用型专业性教育”为逻辑起点,通过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模块化课程与特长性课程相结合,实践教学形式、平台、课程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等“十个结合”,有效地彰显出专业发展“行业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实践教学“系统化”,教育资源利用“多元化”,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化”,创业与创新教育“全程化”等“十化特点”,切实提高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了满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高层次应用型或现代高端职业型人才,较好地实现了办学定位入地、使命定位实地、专业学科落地、培养过程接地、培养结果着地,系统体现了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从办学理念到办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标准

基于上述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学校确定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即按照“请进来,走出去;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建设思路,逐步提升“慕课”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比例。“请进来”就是引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00c等通识类和公共选修类课程,重点丰富通识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走出去”就是主动加入校际慕课建设联盟或者是校企慕课建设联盟,通过联盟平台,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试点先行”就是先行选择条件成熟的课程按慕课的要求进行建设。“全面推进”就是在总结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适当扩大慕课建设的数量,提高慕课使用的范围。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标准:

一是课程选择标准。课程选择标准是围绕建设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精品课程这个目标来确定。

(1)有利于学校发展:课程的选择既能够展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又可以提升社会影响力的课程,也就是要选择社会关注度高的课程。(2)课程立足共享使用(受众面):课程首先要立足于面向本校学生使用,同时也要满足同层次兄弟高校学生需求以及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大众自身学习的需要。(3)课程应用性特色明显:选择专业基础好,专业的行业化特色明显,校企合作机制健全的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4)课程教学团队实力强,素质高:教学团队整体实力较强,课程负责教师在行业领域内得到认可,教师要有较高的建设热情、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是课程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主要是围绕学习者知识内化和持续学习来确定,就是既要让学习者学得进,又要让学习者持续学,不中途退出,完成率高。(1)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讲者要有独特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方法科学合理。(2)课程知识点:对课程知识点既要重新梳理、重新设计,符合“碎片化”学习特点,更要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本质。对知识点的选择既要精选又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杂乱无章。(3)课程资源:既要保证课程资源的高质量体现优质性又要注意利用多样性课程资源,既要注意吸取国外好的教学资源体现国际性又要注重采用来自真实生产环境的课程资源体现企业性。(4)课程呈现方式:要采取微视频+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富媒体化”呈现方式,在学习、交流和反馈场景中借鉴一些网络游戏体验方法和激励规则,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习者学习中的问题,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体现课程的独特性、趣味性,增加“人一机”交流的情感性。(5)课程学习操作:从课程学习者的角度来构建课程,使学习者能很快熟悉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设计,快速掌握课程使用方法,做到方便快捷,易学易用。(6)课程评价:既要注重评价角度多元化,即可以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多角度对课程建设和教学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习者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包括机器评估,论坛讨论的同伴和教师的混合性评估及学习者的自我评估等。(7)课程技术指标:根据课程平台构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课程界面设计简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课程展示界面色彩搭配合理、各类视觉元素组织恰当,视频流媒体文件分辨率、码流满足要求,播放顺畅。

三是保障标准。包括:(1)组织保障:学校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归口建设与管理职能部门和协助部门,理顺各方面关系,切实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有序与高效。(2)经费保障:课程建设采取项目制方式进行立项管理并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并切实保障课程上线运行后所需要的后续经费。(3)技术保障:由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与课程教师组成课程技术保障组,并适当引入专业的制作团队,在从教师的课程设计到课程呈现整个过程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4)成果认可:课程建设完成开始上线运行后,学校认可老师的知识产权和劳动付出并根据上线的等级分别给予奖励。

四、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建议与设想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范文6

关键词:录播系统;精品课;录制模式;实验室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开始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各高等院校纷纷启动了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精品课程录制与播放,录制了一系列精品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推进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网管中心负责的精品课录播实验室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育资源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实现高效率地制作高质量的精品课呢?以往传统的方法是授课教师亲自参与后期编辑。一般要求授课教师掌握一些计算机专业技术,例如影像编辑、网页制作、站点等。但是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去制作,势必会给教师带来负担。为此,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建设了一套课堂全自动录播系统,并且成功申报了数门省级部级精品课程。本文表述了这个录播系统在我们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设计和应用的,而后依据该系统一年半以来的使用情况,研讨怎样利用它,才能使它良好地发挥功效,以便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全自动录播系统由自动录播系统、集中控制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这几个子系统组成。录播系统负责将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学生问答、PPT课件等教学影像进行全方位录制,生成教学视频资源。中控系统对软件和设备集中管理。非编系统对录播系统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加工修改。录播系统是这三个子系统之中的基础,我们重点介绍录播系统。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精品课录播实验室的特点:

录制模式:我院录制系统功能较全,不仅有教师自动跟踪系统,还有学生自动跟踪系统。当教师在讲台上授课时,镜头自动锁定教师,可以跟踪教师在整个讲台范围的授课活动。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镜头自动切换到学生区域,并且随学生的活动可以进行近景和全景切换,画面拥有动感和美感。

播放模式:播放系统支持多画面播放,任意切换,具备很高的灵活性。能够实时将录制现场的视频、音频、演示材料等多媒体资源进行一体化同步播放。目前主要分电影模式和三分屏模式。电影模式是一个单一的画面模式,适合录制传统的板书模式授课。三分屏模式包括教师授课画面、PPT课件索引画面、投影屏幕演示这三路视频。屏幕包括一个主画面、独立的多个子画面,主画面和子画面之间可以任意切换,如果对其中一个画面感兴趣,可以点击放大观看。对于投影屏幕,直接通过VGA 接口对投影机信号进行采集编码,能避免光学摄像方式引起的失真,令投影屏幕录制效果等同于初始电脑屏幕的播放效果。这种方式对于录制教师投影授课非常具有优势,我们现在主要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各路画面之间没有覆盖,能够保存最完整的素材资料。用户还可以在后期通过编辑软件,任意修整剪切各个画面和索引的内容。

配置方式:录播实验室配备有前后控制台,多个摄像头、多个拾音设备以及自动追踪定位系统,全部采用标准接口,每堂课还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其他设备。

存储模式:我院录播系统实时采集授课教师的现场授课和板书,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部音频视频,同时进行数字压缩处理后存盘。生成的文件质量高但占用磁盘空间很小,长达60分钟的文件仅占用几十兆的磁盘空间,可以很方便地存放在本地或远程服务器上。由于全部使用数字化存储,所以可以很便利地对视频资源进行后期编辑。

方式:录制后直接生成的各种文件都集中在一个文件夹下,包括视频文件、网页文件及集成索引文件等整套文件,并可以直接到学院精品课网站,减轻了后期制作的工作量。点播时可直接用IE浏览器打开,无需安装其他软件,方便了上级评审单位网上评估以及其他院校观看借鉴。

据现有的自动录播教学中的经验来说,主要存在下列三个问题:镜头对学生的跟踪定位、教学PPT课件索引制作的规范以及声音拾取的方式。

1. 学生跟踪部分存在无法跟踪或者跟踪不及时的问题

智能识别的跟踪方式可以较为及时地跟踪教师,但学生跟踪则存在问题,当室外光线射入时,时常会出现跟踪系统失灵的情况,甚至墙上的高光反射也会干扰定位,使镜头找不到跟踪对象,只好照全景。即使跟踪上了,有时候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镜头自动跟踪拉伸速度太快,就会产生不协调的镜头。这种情况我们只好采取手动跟踪方式。

2. 精品课程录制涉及到多门课程、多位教师

由于有的教师制作PPT课件的不规范,使录播系统提取课件索引困难,这需要我们开展一些培训,以便统一规范。

3. 录播系统需要拾取的声音包括教学设备的声音(教师机)和人的声音(包含学生和教师)

教学设备发出的声音一般是通过线路直接连入录播系统,可以做到不失真。人声的拾音方式现在包括固定话筒拾音以及无线话筒拾音。固定式拾音器安装在天花板上,拾音效果好,且符合常态化教学的要求,对教师、学生心理无影响。无线话筒的优点是不影响教师的自由移动,但教师和学生要额外佩戴无线设备,这有违常态化教学的初衷,所以我们最终放弃了无线方式。

精品课录播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大大地提高了视频资料获取、保存、加工、分享的效率。同时,精品课录播实验室集成了自动化控制技术、摄像技术、音视频编辑技术、流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诸多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我院使用的这套精品课录播系统,已经对十几门申报部级、省级精品课以及五十多门院级精品课程进行了录制,并对学生技能大赛和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进行了录制,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教学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建功,张冀中.课程录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

术,2010(8).

[2]蒋溢君.精品课程录播系统功能分析与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