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含义范例6篇

人体工程学含义

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1

【关键词】播音主持;内在语;把握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56-01

一、播音主持内在语的特征

(一)体现创作规律。播音主持内在语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创作的规律,这首先是体现在播音学的意义上。即内在语的合理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出现播音创作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广播听者与播者之间的桥梁,即如果没有内在语的有效应用则无法建立起这样一座桥梁。除此之外,体现创作规律还表现在其是播音有声语言创作的一个重要内部技巧,根据相关理论的阐述,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播音的话似乎还有意思,但是两者在因果上并没有关系并且也没有共识。因此,这意味着不可能产生内在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言。

(二)赋予更深含义。播音主持内在语的特征还体现在了其能够赋予播音主持工作以更深的含义。即根据播音学意义上的内在语不同与语言学意义上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容的关系中语句内在含义可以是外在含义的蕴含、预设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用有声语言播出话语的相关内容,就能够赋予播音内容以更深的含义。除此之外,其能够赋予播音主持更深的含义还体现在可以有效地体现出话语的真实含义,并且能够让听的人理解到其中的预设关系,因此这意味着内在语就话语本身表达的语义范围显然要更为宽阔。

(三)特定适用范围。内在语具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只有在适用范围内才能对内在语进行合理的应用。而不在适用范围内则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的应用。举例来说,根据部分书籍中对于播音内在语的界定,内在语的适用范围是根据播音文稿中的“语句关系”以及语句的“语句本质”来界定的。播音文稿中的矛盾关系是语言的单位有词、词组、短语、句子、段落、乃至整篇文章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矛盾。即存在两个不相容的关系或者概念,而内在语只能在这一关系和概念内进行应用,如果超过了这一关系和概念,则会使得其表现效果大打折扣。

二、播音主持把握内在语对策

(一)注重明确语意。注重明确语意是播音主持把握内在语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在注重明确语意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应当明白播音内在语不是语句表层的意思,因此这意味着内在语的应用离不开语意的支持,越是明确的语意越是能够让听众理解内在语的意义,从而能够使得内在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注重明确语意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内在语与歧义是两回事,两者之间的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在实际的播音主持工作中,工作人员切不可单纯地将内在语与歧义进行想当然的替换,这样做只会影响到播音主持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表达合理到位。为了能够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确保内在语的表达合理到位,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准确把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而能够通过内在语这一媒介更好地展现出播音主持内容的主题和核心。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内在语的表达合理到位,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了解并且体会出内在语和它的外在含义之间具有何种类型的语义关系,从而能够通过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来使得自己对于内在语的应用更加娴熟、到位,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内在语把握效率的持续提升。

(三)体现良好态度。体现良好态度是播音主持把握内在语对策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体现良好态度的过程中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应当理解这一概念,即所有的有声语言的表达中语调都是对于态度的集中体现。而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而言,态度的核心内容必然是对于工作价值的评估,而内在语的应用也离不开这一原理。因此在内在语的把握与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坚持体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价值倾向,从而能够在播音主持中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色彩。另外,由于在播音主持中语调往往会决定了这句话的具体表达方式和具体存在的方式、因此这意味着语调在言语实际含义的建构中就不是仅仅出于辅助的地位和作用,它也不是只能形成所谓各种各样的“附加意义”,播音主持人员应当通过有声语调来反映出言外之意和语句的本质,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内在语把握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小亚.播音主持内在语把握探讨[J].科技传播,2012,26(8):124-125.

[2]侯萧萧.播音过程中内在语的把握[J].学习月刊,2013,32(9):99-100.

[3]王英革.“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浅析播音主持过程中内在语的把握[J].中国传媒科技,2014,12(2):45-46.

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2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 要:如何界定绩效的含义从而加强绩效管理成为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从个体、团体、组织三个层面对绩效的含义进行梳理,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绩效的基本概念。个体层面的绩效被认为是工作的结果、工作的行为以及工作能力的体现;团队绩效不是个人绩效的简单加总,而是与个体绩效、组织绩效密切相关的;组织绩效则可通过二维度、三维度和四维度进行衡量。

关键词 :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66-02

一、引言

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关键资源的今天,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何界定绩效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绩效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问题。由以上问题出发,本文对有关绩效含义的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对绩效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二、绩效的含义

(一)个体层面的绩效

Bates和Holton(1995)认为:“绩效是一个多维结构,测量结果因测量因素的不同而不同”[1]。研究的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同,一般可以从个体、团体、组织三个层面进行研究[2]。

就个体层面而言,关于绩效的含义主要包括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员工工作的结果。另一种认为绩效是影响员工工作的行为。第三种则认为绩效即能力。Bernardin等(1995)认为绩效等同于由各项工作组成的任务的完成,等同于工作的结果和产出以及工作目标的实现等[1]。Otley(1999)也认为绩效是指工作的过程以及其达到的结果[3]。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绩效是目标结果的弊端,比如会导致员工忽视组织的整体利益而表现出短期化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4]。

与绩效是结果的观点同时存在的是“绩效是行为”的观点,Murphy等人(1990)认为,“绩效是一个人在其所工作的组织中进行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与组织目标或部门目标有关。”[5]Campbell等人(1993)指出,“绩效与行为同义,是人们能观察得到的实际的行为表现。从其定义上讲,绩效是指与组织目标等有关的行为或者行动,用个人的熟练程度进行测量。它是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结果或后果。”[6]Borman和Motowidlo(1993)认为应将工作绩效划分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与组织所规定的行为或特定的工作熟练相关。而关系绩效与自发的行为或者非特定的工作熟练相关[7]。这种划分方法体现了绩效是行为的观点。仲理峰和时勘(2002)对这种绩效不是工作成绩或目标的观点给出了依据[2]。有学者提出,当行为不能带来结果时,所谓的绩效对企业来说就是无意义的[4]。

“绩效即能力”也被很多学者所赞同。Spencer等人是胜任力的研究者,胜任力是能力的一种,并可以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分开来的特质、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的个体特征[8],这一研究从侧面反应了绩效是能力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个体特征可以反映绩效水平,比如性格、技能与能力等综合因素可以转化为可量化的工作成果[4]。

以上三种观点都同时存在,也有一定的缺陷。事实上,Mwita(2000)认为绩效应是包含行为、产出和结果三个因素综合的概念[9]。kljkBernadin等人(1984)也认为绩效是工作、行动或行为在某个时期产生的结果记录。同样地,umbrach(1988)提出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这也体现了绩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1]。陈黎明(2001)在其著作中描述的绩效的含义也体现了综合的概念,即广义的绩效是指各目标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组织中的多样化行为特征和由此导致的结果[10]。

(二)团体层面的绩效

在有关团队绩效的研究中,Nalder(1990)、Guzzo&Shea(1992)等人关于团队绩效的定义最为流行。Nalder(1990)认为团队绩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团队成员继续协作的能力。guzzo&shea(1992)则提出了“输入—过程—输出”模型。其中输入包括成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团队的构成;组织情景、报酬系统、信息系统、目标方面的因素。过程包括团队成员的相互作用、信息的交换、决策参与的模式和社会支持等。输出包括团队的产品、团队的发展能力、团队成员的满意感等。

有学者依据绩效的分类来划分团队绩效。Hackman(1987)和Sundstrom(1990)认为,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生产的产量,如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等;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提高团队工作能力的效果。蒋日富等人(2007)将团队绩效分为产出绩效与非产出绩效[11],于水等人称之为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12]。李孝明等人(2009)将团队绩效分为产出绩效、行为绩效与能力绩效[13]。

还有学者从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组织绩效的关系上定义团队绩效。比如,团队绩效不是将每个成员的绩效简单相加,而是个人的投入以某种形式加总来影响群体的结果[14]。在团队绩效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Zigon认为,团队应当将自身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同时衡量团队和个人两方面的绩效,最好的办法是训练团队自己衡量自己[15]。

张春霞(2001)认为,团队绩效包括个人和团队两个层面,且每个层面又分为两个维度,即行为维度和结果维度[16]。徐芳(2003)认为团队绩效是一个系统过程,它与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密切相关[17]。因此,在团队绩效的评估中,需要把个体绩效和团队绩效结合在一起考虑[18]。孙琳(2010)认为团队绩效是组织绩效依据团队在组织流程中的作用分解而来的[19]。

(三)组织层面的绩效

组织绩效的含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组织类型、评估者研究的意义不同对绩效的定义也不同。Ford和Schellenberg(1982)得出定义组织绩效的三种方法:一是目标法,由Etzioni(1964)提出,假定企业追求终级而明确的目标,则目标达成的状况即是绩效;二是系统资源法,由Yuchtman和Seashore(1967)提出,强调企业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以企业保有稀缺且有价值资源的能力来衡量绩效的状况;三是成分法,由Steers(1977)提出,认为绩效是指用组织成员与组织或成员间的互动行为。Pritchard(1995)则认为组织绩效可以用生产率来分析,“生产率经常是产量、效率、个人绩效、组织有效性、生产力、利润率、成本效率、竞争力和工作质量等概念的同义词”。[20]

组织绩效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有学者认为组织绩效包括盈利性、质量、销售增长率、员工满意度和总体绩效等[21],可以分为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客观绩效,被感知到的绩效等。还有学者将组织绩效等同于组织的有效性,是指组织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结果[22]。

还有学者采取过不同维度来反应组织绩效。例如国外学者多从财务绩效(Huselid1995;Datta,Guthrie,Wright.2005),被感知绩效(Delenty,Huselid1996),劳动生产率(Huselid1995)等维度出发。国内学者从二维度、三维度和四维度等进行研究。

谢洪明(2006)[23]和张泳等人(2013)[24]在其研究中采用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两个维度来衡量组织绩效,张泳等人还提出组织绩效指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一些学者(Paauwe和Boselie,2008)提出组织绩效应该从经济和关系两方面去衡量。其中,经济绩效是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战略化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创新、质量;关系绩效是强调人际交往和公平的社会化指标,如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信任、安全感、公平感等[25]。

还有学者认为组织绩效可通过三个维度来衡量,按照VENKATRAMAN等人(1986)的观点,将组织绩效指标分为3类:财务绩效(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运营绩效(产品和服务质量、新产品开发能力、顾客满意度);人力资源绩效(关键员工保持率、员工流失率、员工劳动生产率)[26]。晁罡等人(2008)也提出组织绩效可分为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和人力绩效三维度。此外,石冬梅(2013)指出组织绩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划分为三个层面[27]。

KaplanNorton(1992)提出了可以采用平衡积分卡(BSC)的方法从四个维度测量组织绩效:顾客角度、内部业务角度、创新和学习角度、财务角度。这一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

三、小结

第一,对绩效的认识,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实上,学者对绩效含义的理解尚不统一,绩效的含义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绩效的含义不同、研究层面不同,测量绩效的方法也不同,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目前对于团体和组织层面的绩效的确切含义的研究较少,而本文不仅对个人绩效有了重新认识,还对团体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含义进行了梳理。

第三,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绩效考核被看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必要内容之一,绩效考核也是管理者针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而决定采取奖惩策略的重要工具。界定绩效的含义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企业能够更好的留住员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Armstrong,M.andA.Baronl,PerformanceManagement.1998,London:

TheCromwellPress.P15,P16,P41,P52.

[2]仲理峰与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

2002(2):15-19.

[3]Otley,PerformanceManagement:Aframe-workforManagement

controlSystemsResearch.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

1999(10):p.363-382.

[4]徐中奇与顾卫俊,绩效管理的内涵、意义与方法[J].中国人力

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3

【关键词】对外教学;动物成语;教学

成语是传承我们国家灿烂语言文化的重要工具,具有结构稳定、内涵丰富、数量庞大等特点。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成语教学对提高对外汉语整体教学水平是有利且必要的。有鉴于此,深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研究,掌握正确的成语教学规律,对提高对外汉语整体的教学水平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动物成语在成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成语的普遍特点。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成语中动物成语教学的部分。

一、动物成语使用的偏误

通过调查得知,留学生在使用动物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偏误

1.不理解动物成语的语义造成的偏误

有些动物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同,留学生学习和使用这样的成语非常自如。但是有很多动物成语的字面义与实际意义不一样,这样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学生在使用成语过程中容易造成偏误。例如成语“守株待兔”,学过此成语的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是“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就想获得成功”,而没有学过此成语的学生则从字面义理解为“坐在树边等兔子”。

2.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

由于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很多,例如:①珍妮非常喜欢收集邮票,就像叶公好龙一样。②战士们都很年轻,各个如狼似虎,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①中的“叶公好龙”是形容只是口头上的爱好,而不是真正的爱好,表贬义。在这句话中,珍妮是真正将收集邮票作为爱好,所以这个成语与句意不符。②中的“如狼似虎”也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像虎狼一样凶残,这里应该用“生龙活虎”。

二、教学策略

成语来源复杂,用法多样,教学策略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将成语的语义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成语的具体语义和用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使用好成语。

1.判断动物成语的感彩

教授动物成语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判断这个动物成语的感彩,是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表示贬义的动物成语,如“胆小如鼠”、“画虎类犬”、“虾兵蟹将”等;表褒义的动物成语如,“一马当先”、“鹤立鸡群”、“沉鱼落雁”等。

2.将动物成语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动物成语细致分类,使学生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准确。

(1)按照成语表达的意思分类,可以分为情状类,“狼狈不堪”、“胆小如鼠”、“多如牛毛”等;品行类,如“攀龙附凤”、“狼狈为奸”、“鸡鸣狗盗”等;状貌类,“沉鱼落雁”、“牛头马面”、“尖嘴猴腮”等;行为类,如“鞍前马后”、“雁过拔毛”、“杀鸡取卵”、“顺手牵羊”等;处境类,如“虎落平阳”、“羊入虎口”、“釜中游鱼”等等许多类别。

(2)按照不同的动物形象分类,如含有马的成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含有狗的成语“狗仗人势”、“鸡犬升天”、“狗尾续貂”等;含有虎的成语“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调虎离山”;含有蛇的成语“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不同的动物形象在汉语中体现不同的文化含义,古代中国崇尚龙,所以含有龙的成语大多表达褒义,含有狐狸、猪、狗、鼠、蛇、狼等动物形象的成语多数表达贬义。通过对动物种类及其形象所蕴含的不同文化意义的研究,可以推出动物成语的语义色彩。

出于分类的习惯和目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成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初级的学生,进行联想教学,采用以旧带新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新学的成语;而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注意教授类似成语的细微区别,运用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关系,将成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动物成语的效果。

(3)讲授动物成语的教学方法。成语是文化的载体,语义丰富。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成语,结构简单、语义直接的成语可以用直接法讲解,直接讲清楚成语的语义,学生就能够理解。对于格式固定的成语可以采用认知法进行讲授,如“倚马可待”,通过语素分析法可以知道,这个成语表达的是靠着战马,立刻写完书稿,形容一个人文章写得快。留学生学习成语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自如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或交流,语境法正好为留学生提供了这一契机。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从成语蕴含的不同文化涵义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将成语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分类,并对成语的出处、语体色彩、感彩、意义、搭配、功能等详细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参考文献:

[1]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8

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4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为:流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又如,“两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中……”很显然,由并联电路规律可知,隐含条件为,两灯两端电压相等。有些物理量,无任何内在联系,但人为附加一些条件后,便可使它们有一定的外在关系。找出这些关系,就找出了隐含条件。例如“水和酒精先后装于同一瓶中……”隐含条件为:水和酒精体积相等。又如:“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一铝块,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条件可知,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质量相等。有些隐含条件在题中,只要同学们仔细审题,多观察题中所给的图形,就可以找到隐含条件。例如下题:

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所示。把他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则电源电压和元件B的电功率分别是()

A.2.0 V 0.8 W

B.4.5 V 0.5 W

C.2.5 V 1.0 W

D.4.5 V 1.0 W

通过观察图1,得到当元件A中通上0.2 A的电流时,元件A两端的电压为2.0 V,元件B两端的电压为2.5 V,由串联电路的知识可知,电源电压为4.5 V,元件B的电功率为0.5 W,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总之,同学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多思、多知,仔细审题,多观察,就不难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

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5

我们能提出下面的原则来检验什么时候说话人的意义能被解释为会话含义,只有当S不能被说话人在思维语言中表达p,只能在会话中来表达p时,这种语言现象能够被解释为会话含义。任何对语言现象的解释都要检验其普遍性。那就是看它是否能解释所有的或者是几乎所有的说话人使用量化句的情况。如我们上例中的命题“家里的每个罐子都是空的”表明,说话人通过使用思维中不受限制的量化句能够而且标准地能表达受限制的命题(像家里的每个瓶子是空的)。会话含义不应该用来解释说话人如何用过话语来表示事物,而是他们如何试着如何交际、表达意义给听话人。尽管说话人能通过思维中的句子来表示事物,说话人不能使用思维中的句子来向听话人表达事物。在交际中能以言行事,因此有些言语行为可以使用思维中的语言来完成。通过使用思维中的句子,说话人能作出判断或是思考某一思想。交际定的断言的命题态度和交际之间的关系有时可以等同于思维定的断言的命题态度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假设某个句子S(或某类句子)和命题p(或某类命题p),在会话中说出S会典型地被认为是p的断言,而在思维中使用S会被典型地被认为是对内容p的判断。如上例中的句子那样简单的、非索引的句子和相关命题是句子的语义内容的句子。2.2交际中的语言使用如果为一个申请读哲学研究生的学生写的推荐信中只写一句话“该学生的书法很好”,那只是一种表达“该生不是个非常好的候选人”的命题。但如果现在考虑在思维中使用该句子,一个说话人能对自己说“该生书法非常好”来作出判断(想到想法)“学生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哲学研究生的候选人”吗?使用“学生书法很好”本身不能成为作出判断的方式。除了人们真正对学生的书法感兴趣的情况,只有在说话人已经作了判断,或者是想到了这个想法时才有意义,那就是学生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候选人。比较而言,在“每个罐子都是空的”那样的例子里,我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和思维中使用的语言是等同的。句子能在会话里来表达一定的命题,而且能被用在思想里来思考同样的命题。但是在“学生的书法很好”的例子中,这种等同性就缺乏了。为什么在某些句子和命题的配对中,在交际中使用句子来表达命题和在思维中使用句子来判断命题有一一对应之处,而在其他的情况中却不是这样。“学生的书法很好”只能在相关的语境中通过会话原则来推导出表达的命题就是“学生不是个很好的研究生的候选人”。交际原则是指句子S能用在会话中来交际(传达、断言)p能被解释为会话含义只有当S不能被说话人用在思维中来判断p。会话含义解释的不是说话人的话语能表达什么意思,而是说话人通过他们的话语能向听话人表达什么意思。交际意义指的就是说话人能向听话人表达的意思。

思维语言假设与会话含义

以前的语用学研究都依赖合作原则来解释说话人如何能表达多于字面意义的意义。尽管会话含义的理论在语言哲学领域占统治地位,但其原理应用于计算机却失败了,因此没能在人工智能的对话系统中使用。此外,格赖斯也没有讲清楚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是如何对含义进行推理的。会话含义应该建立在理性的概念之上,这是因为说话人是作为理性的主体来达到他们的会话目的。以前的对话理解都假设会话是合作的所以参与人都说真话,提供足够的信息,但不会啰嗦、不着边际和模糊不清。说话人之所以会遵循会话准则,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都是理性的主体,在可能的时候,能使用最优化方案达到目的。当说话人说出话语时意识到并不是最优化方案,那么说话人肯定有意图表达会话含义。要理解这些含义就需要理解为什么选择用会话含义来交际而不是明示交际。3.1合作和理性格赖斯认为,会话含义的产生是由于在语言使用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格赖斯发现了合作原则,语言使用者只提供需要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满足一定的目的或是按一定的谈话方向进行。格赖斯还提出了四个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格赖斯的立场是在听话人认识到说话人对准则的违反后,会推断说话人含义来解释为什么说话人没有遵守会话准则。例如,Reiter和Dale(2010)认为任何合理的自然语言生成体系要遵循准则而不需要清楚的表征准则。任何设计的自然语言生成体系只能生成真实的话语,满足所有和一系列的交际目的,并以与该体系相关和清楚的方式表达。但是,合作原则的另一个目的是解释当话语违反原则时如何引起了对正确会话含义的推断。实际上,违反格赖斯准则在处理含义方面如何计算没有作什么解释。合作原则在建立对话理解系统时没有用处,最明显的问题是准则不能应用于电脑。会话含义的产生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说话人之所以要用会话含义来达到交际目的是因为这是理性的主体所能运用的最优方案(optimalplan)。理性是如何建立在大脑思维的基础上的呢?可以用JerryFodor的思维语言假设来解释。理性思维首先是语言符号词例的因果序列的表征(物质和能量的模式)在大脑里实现。理性思维因此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物理过程,也可以被描述为计算和语义过程。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内在符号的体系,由中央处理单元来操作。感觉状态作为对体系的输入,提供处理的数据,运动操作作为输出,这种经典理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范式。理性主体选择的最优方案具有正确性、相关性和效率性的特点。正确性指的是所有方案的行动需要在执行的时候依靠正确的命题。就主体来讲,所选择的计划要建立在主体相信是真实命题的基础上。相关性指的是方案作为一个整体能达到完整的一系列目的。相关性的标准要求主体能达到所能达到的最多的目的。效率的标准指主体选择的方案能以最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成本来达到最大的目的。理性的主体喜欢的方案是花费最少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方案。在这三个标准之间有张力,正确的方案需要具体实施,但额外的解释增加了时间和精力成本,因此和效率的标准相冲突。含义推断的基础是相关性、效率、正确性之间的张力。会话含义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合作原则,而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是说话人意图将话语的效率最大化。3.2理性的心智基础———思维语言假设思维语言假是JerryFodor在TheLanguageofThought里提出的。思维语言假设将心智看作符号处理器。正如For-dor所强调的思维语言是受到了AlanTuring的启发,他把计算定义为根据算术对没有阐释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操作(Turing,1950;Fodor,1994)。Turing介绍了符号处理器能思考,这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Searle,1980;Drefus,1972)。认知的符号处理观点在思维语言假设提出时非常的流行。在思维语言提出时,AllenNewell提出心理状态能通过内部结构如电子计算机来理解(Newell,1980)。心智是一个计算过程,涉及到在语义上可解释的一系列符号的操作,这些符号是根据算术来处理的(Pinker,2005):(1)认知过程在于大脑的内在表征词例的因果序列。(2)这些内在表征结合了句法和语义,符号操作保留了思维的语义属性。(3)内在表征的心理操作因果地对符号的句法结构敏感(Fordor&Pylyshyn,1988)。心智的计算理论如下:物质的排列有表征和因果的属性,也就是说它们同时带有事物的信息,参与到了一系列物理事件之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以现在的观点,理性思维是语言符号词例的因果序列最终在大脑中实现。这些符号(物质和能量)具有表征和因果属性。理性思维的本质是思维的符号操作的过程,在过程中符号有句法和语义。理性思维的本质就是要解决关于意向性现象的谜团。意向性是指思维的“关于”或是“方向”。意向性以某种方式代表这个世界。实际上,支持思维语言研究思路的人试着要把意向性植根于科学所研究的客观世界。现在我们已经注意到符号有计算的实质。符号指的是在世界上的实体,这些实体之间存在因果和规律性的关系,此关系存在于世界上的词例属性和词例符号之间。简单地说,属性或是心理内容所表明的规律或是因果关系被“锁入”了这些符号中。因此,思维的意向性如“意大利浓缩咖啡很浓”是符号计算状态和存在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意向性,本来没有意义的自然语言的声音与标记却可以用来表达意义。如果思维可以被看作是对自己谈话,那么作为一个心的表征的一个思想就可以被看作是思维语言中的一个言语表达。思维语言是一个假设大脑中由语言系统表达的类比,像一个符号的计算系统一样,它也有它自己的表征元素和组合规则。这样一个结构实现于大脑的神经结构并且决定口头语汇的意义。

基于思维语言假设的一般会话含义与特殊会话含义

交际中使用量化句的辖域限制可以看作是在思维中使用量化句的辖域限制的派生。特殊会话含义是指“利用语境的特殊特征,在某一特别场合说出P所带有的含义的情况”,一般会话含义则发生在“说出P通常带有的这种含义没有空间的情况下,使用某种语词的形式会通常(不是在特殊情况下)带有这样那样的含义或某种类型的含义”(Grice,1989:37)。如:panXq中,格赖斯提出这种类型的句子的一般会话含义是X不属于或不是与某一特定的人相联系(Grice,1975),他识别出了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一类句子。他提供了一种方式来理解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有这样的特征,该命题被认为是该句子的一般会话含义。一般会话含义的产生不受任何语境特征的影响,思维中使用语言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而特殊会话含义要受语境特征的影响,交际中使用的语言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但问题在于一般会话含义都是由句子的形式所产生的吗?在量词的辖域限制的情况中,一般会话含义都是由所有的A都是B的句子形式引起的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1)长庚星是长庚星。(2)长庚星是启明星。(3)约翰不相信长庚星是启明星。穆勒认为一个简单的专有名词的语义内容是该名词所指称的物体。如果一个简单命名是他的指称物,那么任何两个有同样指称物的命名一定有同样的意义。那么,(1)和(2)的意义是一样的。显而易见,这两个句子的内容是不同的。(1)没有信息量,但(2)有新信息,丰富了命题。长庚星是晚上最明亮的星,而启明星是早晨最明亮的星星。说话人利用共指涉词的替换来表达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所产生的命题和句子的语义内容命题容易混淆。(3)隐含的命题包括:(4)约翰不相信长庚星的指称是启明星的指称。(5)约翰不相信长庚星是启明星是真的。(1)和(2)在信息性方面的差别不能被(1)和(2)的会话含义所解释。在思维中使用(1)和(2)的信息性也不同。(3)隐含的真值命题就是(4),但是在会话含义里使用(3)隐含命题就是(5)。尽管说话人因为礼貌的原因不说出约翰缺乏天文知识,但是说话人能在心里这样想,所以(3)不是交际中的意义。接受统一的罗素语义学和格莱斯语用学来解释我们关于句子的指称使用的直觉,区别限定摹状词的指称和属性。通过限定模状词来研究说话人如何通过话语表达多于句子的字面意义的意义。研究思维中限定模状词的指称使用可以了解其在交际中的使用吗。假设在聚会上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6)站在角落喝茶的约翰很有趣。如果约翰喝的是水,那么说话人还是成功地向听话人表达了约翰是有趣的命题。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解释,在角落喝茶的人是约翰,尽管事实上他喝的并不是茶。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释,说话人成功地表达了关于约翰的命题,但句子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一样。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说话人能使用句子如“每个瓶子都是空的”在思维中来判断在家里的所有瓶子都是空的。但是说话人使用一个句子如“在角落里的男人———约翰就是在角落里喝茶的男人”在思维中使用句子不能成为做判断的工具,因为这种句子的使用需要有一些背景的信念和判断。在另一个例子中,假设在一次聚会上张三穿着红色毛衣。如果发现有人的钱包被偷了,而说话人又知道张三曾有这样的前科。说话人对听话人说:(7)穿红色毛衣的男人偷了钱包。用“穿红色毛衣的男人”来指张三。模态词的指称使用需要预先判断是汤姆偷了钱包。正如上例中说话人说学生有很好的书法来会话含义地表达学生不适合当哲学研究生,但是并不是在思维中来想这个命题。限定模态词的指称使用不能在思维中的语言中出现,却能够通过会话的原则进行。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是思维中的语言使用的派生。如说话人先要在思维里对自己说“张三偷了钱包”,才能在交际中使用“穿红毛衣的男人偷了钱包”来指张三偷了钱包,特殊会话含义的产生都要以一般会话含义为前提,言语意义来自于心理表征。

人体工程学含义范文6

[关键词]高等理工 教学名词 训诂学 数据拟合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71-02

一、训诂学与高等理工教学的联系

高等理工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先生[1-2]多次提出“教育的宗旨是素质教育,教育的方式是文化教育”的观点,尤其强调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的基因”的真知灼见,对于“大学有无民族文化,有无民族精神,即有无真正的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如今,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与现工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高等理工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名词概念,很多概念艰涩而抽象,名词的定义往往占据较大篇幅,并辅以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训诂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字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将古代的话加以解释,使之明白可晓,谓之训诂[3],即指疏通解释古代典籍文献和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意义。严格的说,只有训释古语古字的用义才能称为“训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训诂学应不断更新观念,运用科学方法,走多向的现代化发展之路[4],训诂学要从“经学附庸”的旧框子里解放出来,密切联系今天大、中学校的教学[5],使这一古奥艰深的学问成为服务于现代教学的利器。

基于此,本文引入训诂学的方法论,提出在高等理工教学过程中对名词概念――以数据拟合为例――的思想渊源及与之密切联系的概念进行分析,使之达到望文生义的效果,易于理解和记忆,为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

二、训诂学释义示例

(一)数据“拟合”的训诂学释义

数据拟合是数值分析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教学难点。为了绕开复杂的理论推证过程,形象、直观的对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理解,从概念的字面含义入手,探求其字面背后蕴含的意义。

从训诂学的角度讲, “拟”(繁体为“”),为形声字,从手,以声,本义为揣度,猜测,后又有类比,效仿,打算,起草、初步确定等意。其中,拟人是一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合”,会意字,从,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基于上述,“数值拟合”可以解释为:初步确定或草拟(拟)某一函数,调整此函数的参数,使得该函数与已知数据(实验数据)的分布趋势最大限度的重合(合)。如此,通过对“拟合”这一名词概念的训诂学解释,建立名词概念的内涵与字面含义的联系,达到望文生义的效果,将较大程度的有助于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记忆。

(二)“拟合”训诂释义的联系与拓展

训诂学释义可以简单直观的解释名词概念的内涵,还可以根据释义的表述,推断和界定概念的特征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本文所给的示例中,通过对“拟合”的训诂学解释的表述,可以归纳和引申出如下两点数据拟合计算的基本特征:

1.拟合函数需根据数据的分布趋势“拟”定,并非完全精确的函数或真实函数本身;

2.所求拟合函数与已知数据最大限度的“合”拢,但不会完全重合。

通过对上述“拟合”概念的训诂学解释,并结合数据拟合计算的基本过程,可知对初步拟定的函数,需要代入已知点,形成方程组,将本属于方程变量的参数替换成已知量,求解各个参数,从而确定出拟合函数的具体形式。求解方程系数的过程,其实质是待定系数法。

利用已知点形成含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的系数,或找出某些系数所满足的关系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6]一般用法是,设某一多项式的全部或部分系数为未知数,利用两个多项式恒等时同类项系数相等的原理或其他已知条件确定这些系数,从而得到待求的值。[7]可见,待定系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本属于方程变量的参数替换成已知量,从而建立成只包含未知系数的方程组,使得未知系数成为方程组的未知数,从而求解方程组得出未知系数。

虽然拟合函数中多项式系数的确定需通过待定系数法,但与传统意义的待定系数法也存在着差别。首先,根据上述拟合的训诂学解释可知拟合需要假定函数形式,与已事先给定函数形式的待定系数法不同。

拟合算法通常设拟合函数由一些简单的“基函数”(例如幂函数,三角函数等等)φ0(x),φ1(x),…,φm(x)的线性组合来表示[8]:

f(x)=c0φ0(x)+c1φ1(x)+…+cmφm(x)

通常取基函数为1,x,x2,x3,…,xm,要确定出系数c0,c1,…,cm,从而确定函数的具体形式,其方法是代入m组实验数据,(x1,y1),(x2,y2),…(xm,ym)组成m个方程的方程组:

求解上述m个方程中的个未知数c1、c2、…、cm即可确定函数形式。

其次,由于函数的基本形式并不是理论上精确的,而是通过c1、c2、…、cm系数值的调整从而尽可能的逼近真实函数(与真实函数 “合”拢),加之拟合函数多为非线性多项式,所以方程组的系数c1、c2、…、cm理论上很难求取精确解,其求解精度一般在最小二乘的约束下取得,即使得min■[f(xi-yi)]2达到最小。

(三)相关概念的比较

通过上述基于训诂学示例的释义及由其释义引申出的概念特征与联系,可见训诂学能够更加深入的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更容易甄别概念内涵的共性与差别。本文给出的示例中,待定系数法与数据拟合的最基本思想都是利用已知点确定函数中的系数,从而实现函数形式的精确确定,因此存在基本思想的共性。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为了简明,将上述对二者的特性讨论总结成表1的形式如下:

表1 两种方法的比较

三、结语

训诂学是古代典籍整理和讯释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与现工教学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并为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课题。本文利用训诂学的方法,解释了数据“拟合”概念的字面含义,达到望文生义的效果,并由拟合的训诂学解释界定了数据拟合的特征。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训诂学与现工类教学的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叔子.顺天致性,让学生成为他自己――《种树郭橐驼传》对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2014(4):27-29.

[2] 杨叔子.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他自己[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3] 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杜敏.训诂学与解释学之比较――兼及训诂学当展的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38-44.

[5] 齐佩.训诂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 段桂花.待定系数法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