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例6篇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1

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这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必将对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农机化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质量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刚才,浙江、山东、江苏和河南焦作等地农机管理部门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讲得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互相借鉴。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农村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30年来,全国农机系统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农机工业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解放和发展农业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的法规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以*年公布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标志,农业机械化质量法律规章建设进一步加快,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围绕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和《农业机械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一些省区市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省区市制定了相关的农业机械质量管理办法;江苏省修订了《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对农机产品的试验鉴定、产品质量责任、投诉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推广销售和维修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黑龙江、辽宁等省还制定了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管理办法;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总体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

二是评价监督体系逐步完善。

农机系统以试验鉴定、质量投诉、质量认证、质量调查、职业技能鉴定和维修管理为重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质量评价监督工作体系。目前,全国已拥有部、省和地(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52个,累计对1万多个产品进行了推广鉴定。建立了部、省、市、县各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1348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网络。农业部组建了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并加强了工作站建设,对近400个产品和企业开展了合格认证、强制认证和体系认证。河南省成立170个农机质量监督投诉站,甘肃省建立了投诉监督机构101个,*等地也完善了省市县三级投诉网络,四川、辽宁等省开展了财政补贴机具的质量调查工作,辽宁省从*年起累计调查800多农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通报。评价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农机化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是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长期以来,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鉴定检测机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试验条件,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得到加强。以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共实施标准159个,公布重新修订的部级鉴定大纲54个。全国共建立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41个,发放证书31万张。黑龙江省结合农机合作社建设,制定了40多项农机作业、生产、维修的技术标准;吉林省结合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制定并地方标准20多项;浙江省结合地方特色,制修订茶叶加工机械等标准21项,河北、湖北、新疆、青岛等省区市也制定了地方作业标准。北京、山西、安徽、甘肃、陕西等省区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河北省以农机维修工人技术培训为重点,培训考核5万余人,提高了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效保障了农业机械化质量。

四是质量工作效益初步显现。各地通过开展推广鉴定、选型鉴定、专项鉴定、质量跟踪调查和安全普查等工作,大力提升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成效。抽样统计显示,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十年前的8.8小时提高到现在的40小时以上,主要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也有所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的不断改善,降低了农机使用成本,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吉林省农机部门积极配合省质检部门、工商部门开展农机产品市场检查,检测农机及零配件样品4万多个,产品合格率比改革之初提高了20个百分点。广东省农机质量调查显示,农民对联合收割机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和作业效率满意度达到96%,反映植保机械质量良好的占97.4%,农业机械质量状况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更是全国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农业部向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依法管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体系建设,为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能力建设,为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必须依托质量提升效益,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以上这些经验,是我们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宝贵财富,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还没有把质量工作摆上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尚未得到全面履行;有些同志把农业机械化质量片面理解为农机产品质量,对其丰富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二是发展还不够平衡。地区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存在不小差距,影响了农业机械化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对农机产品质量和作业质量重视程度较高,但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体系还不够健全。投诉监督体系、维修体系、标准体系、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还不完善,农机科技含量低、机械故障多、安全隐患大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保障还不够有力。农业机械化质量基础设施落后,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与农机化发展水平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仍不相适应。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大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农业机械化工作者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实践证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素质、竞争力和效益;有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缓解当前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农机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农艺更加协调的阶段;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转变,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注重产品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不仅仅注重农机产品的一般技术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注重农机试验鉴定,同时也要注重标准制定、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等工作。如果说,之前一个阶段我们着重抓了农业机械化量的积累增长,那么今后一个时期更要关注农业机械化质的变化提高,这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全体农机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业机械化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物耗能耗偏高、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才能转变发展方式,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推动农机化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也只有提高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农机技术状态和使用效率,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民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自身质量和农业机械高质量运用的统一体,事关农机的使用效果和经营效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向农业机械化质量寻求支撑。只有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实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迫切需求,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只有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积极排除农机安全隐患、降低机具故障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故障和人员纠纷,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安全发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实施,为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和一些省区市出台了配套规章,使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购机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亿元,实施范围覆盖了全国所有农牧业县,2009年购机补贴资金还有望大幅度增加。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劳动力逐步转移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改善生产条件,使用上性能可靠、质量优良、驾驶舒适、操作方便的农业机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事关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质量和运用效果的有机结合,是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共同构成了农业机械化质量的主要内容。农机产品质量,涵盖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等,是对农业机械满足农业生产技术要求的评价。产品质量决定着其它方面的质量,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就没有好的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基础。农机作业质量,是作业标准、农艺要求、操作技能、机具状况等要素在生产中的优化组合,反映的是农业机械使用的最终效果。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好坏,都要通过作业质量来检验,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体现。农机维修质量,涉及维修网络建设、维修设备状况、配件质量、维修技能等内容,是指维修后的农业机械满足其修理技术要求的程度。维修质量既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又影响农机作业质量和维修后的技术状态,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保障。农机服务质量,贯穿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全过程,具有更为宽泛的内涵,是管理服务在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上的综合体现,对发挥农业机械化质量综合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产品质量打基础,提高作业质量出效益,抓好维修质量保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和谐;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手段、履行职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完善质量管理手段,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抓好主要作物、重点产品、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质量,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新局面。在产品质量上,要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故障、事故率。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机产品。要认真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发挥好各自的职能。要运用好现有手段,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评价与监督,促进产品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不断满足农业生产的新需求。在作业质量上,要加强作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水平。要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利用好国家面向农民培训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要完善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制度,科学公正地做好作业质量鉴定工作,及时处理好作业质量纠纷,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在维修质量上,要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加强维修网点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农机企业、维修网点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要积极促进农机维修技术和设备更新,大力开展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维修技术水平。加强对农机手维护保养技能培训,提高农机使用的技术状态。在服务质量上,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科学、公正、及时处理好质量纠纷,保护好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服务能力,改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围绕上述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关键是要树立和强化四个意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四个意识是:

一是树立和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法律依据。农机系统要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并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赋予的职责,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

二是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在推动农机使用节本增效,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和谐、安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建设新农村,实现“兴机富民”;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树立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理念,坚持四个质量一起抓,全方位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

三是树立和强化责任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关系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质量管理职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从使用环节入手,加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直接为农民和农机企业服务,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广泛了解农民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本领,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要主动向企业反馈质量信息,帮助企业查找质量问题,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认真实施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相关法规建设工作,尤其是作业质量和维修质量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完善的质量法规体系。要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其配套质量管理规章。要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充分运用好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维修管理等质量监管手段,规范工作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是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标准规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础支撑。要将标准化作为质量工作重点,统筹规划,抓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快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机具报废的标准制定工作,尽快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要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高度重视试验鉴定。试验鉴定是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的有力手段。各农机鉴定机构要适应形势,创新方法,提升水平,积极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科学规划鉴定体系,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提升鉴定机构能力。要引导鼓励鉴定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工作,让符合条件的省级鉴定机构参与部级鉴定,积极扩大部级鉴定规模。各级各类鉴定机构之间要加强团结协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部农机鉴定总站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对整个系统的业务指导,努力提升全行业业务水平和能力。

四是依法组织调查投诉。调查投诉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重要方式。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质量调查计划,依法组织开展在用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调查工作。要严格履行备案程序,调查计划和调查结果在公布前及时报农业部备案。各地要按照《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要及时、高效、公正处理质量投诉事件,切实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大力开展推广培训。农机推广与教育培训是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要严格按照《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做好推广目录制定和管理工作。要严把机具的入选关,从源头上保证国家支持推广补贴的农业机械质量。各地要多渠道争取投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的使用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要领,保障使用质量和效果。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加大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升维修人员技能,保障维修质量。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2

化工机械是炼化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与化学机械设备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由于当前化工机械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工程质量与化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本文就化工机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与优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弊端问题;优化策略

在市场竞争体制中,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综合能力,在化工工程中化工机械设备质量是工程管理中重要部分,对企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提高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工程质量,需要不断对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制度,对传统的机械管理模式进行改革[1]。从当前实际施工中发现,部分机械设备造成过度磨损,使用寿命较短,导致化工机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主要原因是由于化工机械管理工作没有有效落实,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为促进化工企业的长足发展与持续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1化工机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意识淡薄,专业管理人员数量较少

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施工操作人员较多,施工时间长,机械使用频繁,但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化工机械的管理意识,且在企业中为控制劳动力成本,对于化工机械设备工程管理人员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甚至由施工人员进行代替,因此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没有有效落实,部分企业对于化工机械的数量及内容缺乏了解,出现无人管理现象,在施工中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磨损,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企业出现经济损失。

1.2缺乏完善的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制度

化工机械工程管理水平不高,工作效率差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工作缺乏规范性与制度化,对于化工机械的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工程质量。在对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中其管理内容较多,且管理周期长,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及专业知识,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逐台登记,建立机械设备记录,并定期对化工机械进行维护与保养工作,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监督,保障化工机械的完好,减少机械受损现象,保障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制度,促进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及工作效率,促进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1.3机械维修保养工作没有有效落实

化工机械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是对机械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工作,保障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但由于当前化工企业中缺乏专业的化工机械工程管理人员,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影响工程进度[2]。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在机械管理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了,不能满足化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需求,管理人员为节约成本,对化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没有有效落实,一般会延迟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机械设备遭到损坏,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

1.4设备陈旧,机械设备没有及时更新

化工机械的投入成本较高,化工企业对化工机械的定期更新工作难以保障,从而造成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周期不能有效保障。由于化工企业的工程量较大,使用效率提高,在化工机械维修保养工作没有有效落实,造成化工机械设备会提前老化或损坏,严重影响施工进度[3]。除此之外,化工企业中对于机械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引进,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并对化工机械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从而影响化工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

2化工机械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培养专业化工机械管理优秀人才

化工机械管理工作不能进行有效落实,工作效率不能整体提高,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化工机械工程管理的优秀人才,为保障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需要加强专业化工程机械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化工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让工作人员的行为,技术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施工人员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完善施工队伍的文化建设与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化工企业的长足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2.2建立健全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

化工机械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因此加强化工机械工程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化工机械工程的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针对施工操作人员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让施工人员能正确的对化工机械进行使用,防止化工机械设备遭到损坏,岗位责任体系需要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权限与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对施工现场的化工机械设备使用需要进行登记记录,对化工机械设备设置编号,并登记档案留存[4]。针对在施工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操作人员进行表扬,对违反工作制度并造成重大损失的操作人员给予惩罚,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从而保障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并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化工机械工程管理是化工项目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化工机械工程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减小因化工机械设备遭到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5]。

作者:刘亚龙 高南林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门玉琢,王华,高金刚.我国机械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

[2]李永鹏.探索和思考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策略[J].商,2015(10):11.

[3]张洪雷.试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J].四川水泥,2015(10):178~175.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3

摘 要: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减少了大量的劳动力,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在文中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征

在工业生产中,工作量繁重,并且需要对产品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对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都有很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领域,逐渐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主要是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了自动化设计,使工艺流程更加简便高效。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应用,逐渐的扩展到工业生产的其他领域中,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机械自动化,大量的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自动化的应用还提高了工艺生产的精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机械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并且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为工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信息流的自动化

信息流的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指的是设计人员综合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设备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指的是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生产制作系统以及过程中的应用,其核心是数控技术,即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则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之间的桥梁,能够优化工艺设计,提高工艺编程的质量和效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指的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

 

2.2 加工系统的自动化

在工业生产中,以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进行加工生产,在此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高,并且还会因为人为操作的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既造成经济损失,又威胁到人身安全。在此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并且提高了加工精度,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3 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原材料和产品进行输送,输送过程的快速有效是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利用机械自动化可以建立物流输送系统,快速高效的进行输送工作,保证生产加工的连续性,为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检测过程的自动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对于机械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标准,这就对工业生产提高了标准。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加工形势,所以需要建立机械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可以保证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生产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2.5 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零部件进行组装才能完成生产工序,在组装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并且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执行,人为操作容易产生错误,并且工作效率低。机械自动化装配系统可以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装配,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并且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质量。

 

3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绿色化

在我国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说如何在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平衡的发展机制非常重要。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原材料,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并且还会排放污染物,产生噪音,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机械自动化技术考虑到能源的损耗,对自然界的污染等,建立绿色的生产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实用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最根本的目标还是在于应用,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尤其是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不再盲目求快,而是更加注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实用性,追求更多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规模小、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应用范围相对有限、缺乏经验和技术等问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逐步跨入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我国在建设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可以先从简单的技术做起,逐渐的建立起自己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体系。同时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出适合我国工业发展的机械自动化理论。

 

3.3 信息化

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要逐渐向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整合与优化,大大提高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这主要体现在模式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生产数据、图形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和分类,更好地满足了机械生产与制造的需要。借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产品设计、材料选择、零件制造、生产规划、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环节的建模与仿真,提高机械自动化的信息化程度。

 

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它将人脑功能的研究分析结果应用于机械生产中,大大提高了提高机械生产与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在未来,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日益精密和复杂,人工智能将会在机械自动化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共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会代替人工完成更多危险、复杂和精密的加工任务,实现机械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智能化。

 

结语

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机械自动化已经在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广泛的应用,不仅减少人员的投入,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产品的精度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提升,保证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1]宋柏森.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要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2]刘冲,李广学,李佳亮.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6).

[3]刘红,王贤宽.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12).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4

记者:机械的发明改进了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食品包装机械除了提高生产效率外还有哪些作用?

林亚玲:食品机械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有助于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在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鲜有发生,这与机械化的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机械不是自私的,它能可靠地保证产品卫生,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食品、药品,减少了污染,进一步保证卫生质量。

食品包装是食品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包装机械,可以避免过多的人与食品的接触,减少了细菌的传播,减少安全隐患,从而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效益和品牌形象。

卢立新:我认为,包装机械除了林老师说到的作用外,还具有以下作用:

实现产品的推陈出新,延长产品保质期,方便产品流通。包装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最终需要通过包装机械实现,特别是对于食品包装,更是如此。食品无菌包装、气调包装,软罐头包装等近年来已广泛上市的包装新产品,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包装机械实施完成,同时高质量的功能性包装。有效延长了食品货架期,使产品的流通范围、销售周期得以扩大。

此外,包装机械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包装。通常产品包装对生产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包装,采用包装机械不仅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而且使生产过程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保护了环境。同时采用机械包装,产品和包装材料的供给是比较集中的,各包装工序安排紧凑,因而减少包装占地面积,节约基建投资。

记者:据统计,目前中国食品包装机械的产值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每年进口的食品包装机械约10亿美元包装机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快、颇具活力的个朝阳产业。对此,请两位介绍一下我国包装机械快速发展的原因。

林亚玲:从上个世纪未到现在,全国食品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0%,尤其是2007年到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包装机械的发展。另外,由于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食品、冷冻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兴食品产业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几年的需求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包装机械的发展。

同时,我国现在的粮食总产量约为5亿吨、肉类7000多万吨、奶类2200多万吨、水果7300多万吨,蔬菜约5亿吨,这十多亿吨农产品的加工,会带来无限潜力的经济效益,同时给包装产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我国众多的食品工业在经过十几年的运行以后,已步入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阶段,故每年用于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改造的消费非常巨大,这也成为推动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卢立新: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当今包装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出口具有重要支撑与促进作用的“支柱”产业。从产品的生产到商品流通、销售,再到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等,包装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包装机械是为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保护、方便流通、促进销售及提高附加值而使用的技术装备,包装机械直接决定了各类包装制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影响着包装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及其流通要求的日益提高,包装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对高性能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提高。

二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食品是包装工业的重要市场,包装的主要对象60%以上都是食品。而食品生产中,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有极大的关联度,新的包装工艺可极大地改变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进程,没有食品包装技术机械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就无法实现食品工业的现代化。

记者: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特性,而不同的食品特性又对食品的包装有着不同的要求,请问企业在选配包装机械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林亚玲:企业在选配包装机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满足食品包装工艺要求,对食品选用的材料及容器有良好的适应性,保证包装质量和包装生产效率的要求,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能耗少,使用维修方便:

第二、注意机械通用性,能适应多种食品的包装需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易清洗、不污染食品;

第三、对食品包装所要求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计量、速度等有合理的,可靠的控制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第四、生产多品种、同类型、多规格产品时,需选用多功能机械,力求用一台机器来完成多项包装操作,提高效率,节省劳力及减少占地面积,从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减轻劳动强度。

卢立新:合理的设备选型是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选用生产能力适宜,配套性强,适应性好的包装机械已成为产品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也是生产企业建厂投产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首先,食品包装机械设备的选配首先要考虑技术性能要求,要与企业的产品合格标准、生产能力相匹配。

其次,要考虑经济性要求。设备选型必须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从技术经济指标合理方面综合考虑,既要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指标的要求,又要综合考虑以最少的投资选购高质量、高效率、能耗小的产品,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再次,还要考虑企业的适应性。主要是指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及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能否与包装机械相适应。

记者:据专家介绍,我国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强国相比有近20年的差距,那么两位觉得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亚玲:的确。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整体落后近20年,而且在产品的开发、性能、质量、可靠性、服务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具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材料。我国的食品和包装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设备所用材料多为传统的金属钢,铁及铜,很少使用新型、高技术含量的材料。即使是使用传统的金属材料,为了节约成本,也多采用质量差、耐磨性、强度均比较低的产品,再加上加工工艺差,加工方式比较落后,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低劣,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然

而在国外,新的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型材料得到了推广应用,再加上设备加工技术先进,所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要远远优于国产设备。

机械设计技术。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品与包装机械普遍采用了机,电,光,液、气一体化技术,模块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系列化、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模具自动生成设计技术等。在我国重点加强了机,光、电、液、气一体化技术,部分设备实现了高速、低耗、安全、卫生、稳定可靠的目标,产品技术正在向多功能、模块化、智能控制等方向发展。在实际的设备设计过程中部分企业应用了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但在虚拟仿真设计、模块化设计、模具自动生成设计等方面还是空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产品配套数量少,缺少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差距表现在产品性能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造型不美观、表面处理粗糙,许多元器件质量差、寿命短,可靠性低,影响了整体产品的质量。

卢立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是在数量和品种方面。目前国外能生产的包装机械达6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能生产3000种。生产设备的种类不齐全,一些高度专业化的成套包装机械系统、专用机械还未研制成功。

二是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目前我国总体的生产状况是结构较为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通用机械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功能性包装机械少;单机多,成套流水线少,完整的高性能的大型包装生产线尤少;重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很少。

记者:面对这样的差距,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呢?

林亚玲:要缩小这种差距,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食品和包装机械学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设置食品与包装机械专业,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或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加强实验实践教育,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食品和包装机械专业人。

加强技术创新。了解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生产出切实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配以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未来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这种技术创新包括机械材料技术,包装材料技术,先进设计技术、先进设备制造技术、食品加工装备技术、重大工程技术、检测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技术等。

加强行业平台建设。借助行业协会以及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力量,将食品制造装备行业的生产、科研、高校等单位进行合理组织,吸收行业生产,教学、科研等有较强实力的单位组建食品装备行业技术战略联盟,搭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卢立新:要缩小这种差距,我觉得应该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入手:

政府方面:实施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关键是要提高装备制造能力。当前,我国包装机械占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较低,已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大力发展包装机械制造业,提高其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所需要的。

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开展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行业重点产品研发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的重大技术项目,以促进产品的技术攻关,国产设备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关键包装设备列入政策补贴范围,设立包装机械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制定修订相关包装机械标准。高质量的包装机械必须制定高质量的各项标准,相关产品标准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包括产品技术性能标准、产品可靠性标准、产品环境性能标准、产品加工及检测规范,以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企业方面: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企业要主动实施“联合、整合融合”等战略,以适应“入世”后的市场变化,通过小规模经营实现快速扩张,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重组、联营,股份运作,走产业规模化之路。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5

P键词: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特点;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84-2

0 引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时代的挑战,面临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多方面冲击。现如今,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参考要素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而言,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的影响最为深远,质量较差的产品很容易在受众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整体的企业效益。而质量较高的产品能够最为有效地吸引受众前来消费,形成广阔的市场前景,进而提高整体的发展效益。为此,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应当正确分析行业内部的工作特点,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可。

1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分析

1.1 技术含量高,工序衔接性较为优越

新时代下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已然与传统的石油机械技术有着较大的区别,不仅操作方法由人工变成了智能化、半智能化操作,操作主体也发生了切实的变化,各个加工制造的阶段都由新型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其技术含量相对而言,明显较高,使得生产出的产品也相应的具有了较高的质量,容易被受众接受和认可。由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环节大都由机械来完成,因而其工序的衔接性也较为优越,在完成某一环节的制造工序时,会自动跳到下一环节,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同时,这种加工制造环节是全天候的,并不需要人工在旁进行监管,因而实际的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1.2 产品质量较高,各项工序较为完整

在以往的石油加工技术中,由于人工方面的失误,经常会出现工序遗漏的状况,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各方面性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基本的合格标准。而对于这些产品的处理,想要对其进行直接的工序添加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要对其进行还原,重新进行加工制造,其中所需要的时间不仅会相当长,而且操作步骤也极为不易。在这样的状况下,石油加工制造技术必须要有完整的工序,能够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而新时代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已然具备了这一特点,整体的工序十分完整,不容易出现疏漏,因而生产效益相对较高。

1.3 精确度高,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产品而言,质量是第一要素,而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操作的精确度,而以往的人工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产品的原材料用量不足、工序衔接不当、精确度不高等,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只有采用积极的管理措施进行监管,但是实际的效益并不高。在机械化发展的引领下,石油加工制造的精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由于操作的主体为智能的程序,它们并不会受到人类的情感干扰,因而生产过程十分明确完善,不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

2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优势

2.1 发展环境呈现出较好的状况

现如今,全球的经济整体处于发展速度十分快的状态,世界各国及区域加大了对石油的需求,并积极鼓励和推进着现有石油产业的发展。我国也是如此,石油行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周边的发展环境也呈现出了较好的状况:国家加大了对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政策扶持,石油加工制造设备处于不断地研发过程中。同时,我国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产品市场逐步扩大,走向了国际化,随之政府逐步完善了现有的市场发展机制。

2.2 与其他行业的竞争状况十分激烈

伴随石油行业经济利益的全面提高,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企业纷纷入驻进来,成为石油加工制造产业的一部分。同时,还有许多其他能源的企业,也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由于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度是不同的,伴随环保低碳理念的落实,人们更加青睐污染程度较低、节能环保的能源产品,因而相应的,降低了对石油加工制造产品的购买力度。

2.3 行业内科技方面的比拼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要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必然需要从行业内部的科技着手,而对于石油加工制造的机械选择,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认识,很多企业不仅融入了全新的生产管理手段,更是配备了大批量的机械生产设备,它们的生产效益相当高,能够带动整体产业效益的上升。而更多的企业,仅仅停留在更新加工制造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并不会对其他方面的科技技术加以合理地应用。因而,不同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行业要想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必然需要与新时代的各项科技技术相接轨,将它们全面合理地运用到行业里,进而产生最优化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的我国,显然有很多企业并不曾对生产机械以外的科技特别重视。

3 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建立健全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制度

现阶段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面临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亟待对本身的生产体系进行革新和优化。在这样的状况下,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有必要建立切实的质量控制制度,对生产、制造以及加工的各个环节加以严密地监管和控制,使得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质量得到较高的保障,能够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在建立实际的质量控制制度时,石油企业应当全面地考虑企业内部的规模、生产、人员等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国家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法律规定,科学严明地制定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此外,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必须从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最为符合企业员工成长的制度,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要实现质量方面的严格控制,督促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向要与质量控制制度严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企业内的技术部门,要督促其进行积极的技术完善;对于企业内的管理部门,则要加强其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而对于企业的监督部门,则应当促使其的工作重心朝着石油产品的质量发展。

3.2 积极创新完善企业使用的技术与设备

创新是时展的动力,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也是如此,需要多方面地对生产制造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在实际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工程中,石油企业要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适当的时机也要向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工作上的交流与探讨,发现其他企业工作方面的长处,多方面地进行经验的汲取和先进技术的引入。对于外部的科技技术创新,企业在进行引进时,不可以直接地进行运用,如果盲目地进行使用,很容易会由于与石油企业多方面内容上的冲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石油机械加工企业应当在对企业内部有了实际了解的状况下,再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使得引入的技术能够最为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产生实际的发展动力,进而带动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

3.3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对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质量控制中,除了要完善相应的制度与设备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而言,虽然大部分生产环节已然不再需要人T的手工操作,但是其中的各项技术操作,依旧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存在,而很多石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十分少的。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应当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人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特别培训,使其具有的技能更加科学完善,能够切实满足机械加工制造的具体要求,使得企业的生产与产品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具有相当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社会的各种挑战,为了更好地向前发展,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应当积极地进行自我完善,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促使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得到全新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付敏清,王翠霞,于向明,魏长鑫.石油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探究[J].化工管理,2014(15).

[2] 田恒,郑亚楠.石油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7).

[3] 章国华.石油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6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 工程机械制造 应用价值

本文就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首先简单的阐述了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含义,并对机电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一、机电自动化含义

(一)自动信息管理。实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介质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库管理、制造管理、微机辅助、工艺设计等功能加以利用,实现机械的自动化管理。其中数据库管理是对机械设备在运转状态中对各项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通过数据的形式将机械设备运转状态及运转情况传输到控制端进行控制;制造管理是一种辅助式的管理形式,在机械设备的生产加工中通过先进手段对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使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与质量合格率得到提升。微机辅助是设计工作人员通过CAD等绘图工具对机械设备进行设计,通过软件对机械设备的形状及结构线进行大概设计,再由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制造。工艺设计是在生产机械时通过数据对机械制造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使机械制造效率得到提高。

(二)物资自动运输。机械自动化技术中物资的自动运输是实行自动化的一种重要特征,传统物资运输工作一般是由人力资源进行输送,但运输的时间与运输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机械对生产物资的运输工作进行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工作成本达到节约的目的。物资自动运输一般是包括半成品、成品与原材料的自动运输,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三)自动操作设备。自动操作设备,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完全不要人员参与或者只需要少数人参与,相对于人力生产工作而言,机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自动操作设备是对于组装的机械产品、机械部件的加工、生产原料的运输、成品质检等工作进行自动化操作,在自动化操作中可以有效的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确保了生产质量,有利于生产企业或制造企业在市场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

二、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一)集成化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大量数据信息处理更加便捷,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集成机械自动化,将机械的自动化生产工作与信息处理进行有效结合。集成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使操作者发生了转变,由人力操作变成计算机操作,根据计算机技术来生产指令,完成生产过程。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满足于市场的生产需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不合格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二)智能化应用。智能化技术不仅仅是各种系统的组合,而是让生产系统之间具备对自身的调节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由电脑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再开展生产与加工活动。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将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系统处理中心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对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与运转状态进行观察与分析,一旦发现机械设备的运转不正常的情况,则对机械相关参数进行调整,确保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柔性化应用。柔性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是依据客户需求对生产活动中相关程序进行调整。在制造行业市场中,有利于提高厂家对市场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获得市场先机,在工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应变能力良好,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或制造企业的发展。柔性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体现有4方面的特征。第一,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产品质量,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第二,确保生产产品满足于客户的使用需求与市场需求。第三,提高生产信息系统可靠性。第四,将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使企业对于外部多变的环境具有应变能力,满足了工程机械制造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与发展需要。

(四)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生产技术,本质上是将生产活动从现实操作变为虚拟化操作,即在制定某种产品的生产决策前,在计算机上对地产品进行模拟化生产,从而辨别现有设备是否能满足与生产需求,或辨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虚拟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靠性良好,能有效减少企业对于试生产原料的消耗量[4]。虚拟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多媒体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技术、信息技术等进行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在生产活动中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合格率与成功率,减少资源消耗,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机电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发展趋势

(一)专业性人才紧缺。机电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机械自动化制造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性人员及高级技术人员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在机电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维修与管控,因此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普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未来会出现专业性人才紧缺的现象。

(二)控制系统的创新要求越高。我国现阶段为了营造创新性制造环境,对于机电自动化的工程控制系统等相关政策会渐渐开放,要求企业在创新性环境下加强对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改善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对投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实现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