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例6篇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集团公司 应收账款 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57-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集团公司通过兼并、破产和重组等形式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成为国内著名的大企业公司,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现阶段,在集团公司的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影响下,应收账款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重视。

1 现阶段我国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相应的管理思路

集团公司的的应收账款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客户的信用条件、账期问题管理、信用保险管理以及到期应收账款的跟踪等,对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思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但是我国部分集团公司缺乏清晰科学的管理思路,对信用条件较差的客户采用了相应的账款销售,致使应收账款在回收过程中发生了债权纠纷,不但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集团公司良好社会形象的构建。

1.2 缺乏相应的管理支持体系

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体系设计范围较为广泛,通常包括管理制度、信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等。我国绝大多数集团公司缺乏这一体系中的某一项甚至多项中的部分节点,极易发生管理失当、控制缺位现象,最终导致坏账的发生,不利于集团公司的深化发展。

1.3 缺乏对坏账问题的后续管理

在由于集团管理不当导致应收账款变成坏账后,集团公司往往会透过既定的账款审批流程按照规定将坏账销毁。然而如果客户经营状况得到相应的改善,那么这笔账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追回的[2]。但是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缺乏对应收账款坏账的后续管理,导致坏账的回收状况不理想,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 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集团公司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意识相对缺乏

经济社会的信用管理相关理论指出,在经营活动产生之前对各个相关交易方进行严格的信用资格审评,对应收账款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真正的在交易活动中实施事前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防止70%以上的应收账款拖欠风险;而对交易活动实施事中风险控制则能够避免36%拖欠现象的发生;及时实行事后风险控制也能够对42%的账款拖欠损失加以挽回。但是由于我国集团公司领导管理层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意识,并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下层员工产生了不良的思想导向影响,导致应收账款坏账现象频发[3]。

2.2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集团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表面上看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以及客户自身信用状况所导致的。然而实质上却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相应的缺陷,很难在账款管理出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并挽回损失,也无法实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最终对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2.3 账款管理系统性缺失

集团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规章制度相对较多,具体可以涵盖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企业基层员工的个人问题处理,管理系统性相对缺乏。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之下,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的协调性受到相应的限制。所以公司必须及时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精简管理结构,促进管理向着系统性、协调性方向发展。

3 强化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3.1 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路构建

集团公司要想进一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就应该对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建设加以重视,将管理思路贯彻落实在相关制度建设中,从经营活动初始合同洽谈环节到坏账的审批和后续处理都进行预先的思路构建,确保集团各部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统一的控制之中,为公司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源,增强公司决策的准确性与可靠性[4]。另外,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应该放置在企业的流动资产状态上,将账款管理细致的划分为良性应收和问题应收、逾期应收等方向,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

3.2 为集团公司建立相应的应收账款信息销售管理系统

应收账款管理思路的确立以管理制度为载体,所以现代集团公司也应该在构建管理思路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集团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加强对销售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将企业的管理思路和账款审批流程、相关数据分析以及清收过程等问题真正的纳入到管理系统之中,并通过分权管理系统的设置,及时对客户信息、账款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输出,增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

3.3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

对账款销售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系统全面管理客户信用问题,具体可以涵盖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设定,各部门人员责任的明确、落实以及对交易关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规避管理风险,提升账款回收率的目的。同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应该加强对账款销售合同的管理,在保证合同具备相应法律效律的基础上,在合同中设置相应的保护性条款,为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创造条件。

3.4 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健全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工作的发展和对账款发展国际的持续性跟踪。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中机构的设置及时更新并保存交易各方的信用信息,改变传统信用信息资源零散无序的发展现状。集团公司的销售部门在与商业交易各方的业务交往活动中,应该及时了解业务各方的相关信息,对重点客户的市场信用额度进行准确的调查,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近期回收状况以及业务方的经营活动发展状况,为财务部门销售反馈信息的掌握以及会计行业系统分析的可能性建设创造相应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深入发展,集团企业的应收账款项目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所以集团公司必须在现代化管理背景下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集团公司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苏娟.对强化煤炭企业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J].财经界,2014(36):80-80,96.

[2] 亢雪玲.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以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水泥厂为例[J].经济师,2014(11):125-125,126.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为扩大销售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用率,必将使用商业信用促销,从而产生应收账款。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以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和租赁业务等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

(一)应收账款的正面影响。

1.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时,信用销售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改善销售业绩。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需要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而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赊销可以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减少相应开支。

(二)应收账款的负面影响。

1.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另一方面,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企业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如果企业出现账面利润,企业可能要垫付股东分红款。这样,一方面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要垫付税款和分红款,加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2.延长企业营业周期,延缓资金周转速度。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等于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应收账款长期占用资金,引起企业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现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延长营业周期,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全局视角。

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应收账款管理的本质是信用风险管理和价格策略管理,而不仅仅是应收账款额度的控制。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如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将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企业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有效利用,增加财务费用和催款费用,融资风险加大,长此以往必将使企业资金短缺。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则很少进行。当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量,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时,没有事先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而且社会信用意识也比较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信用,恶意拖欠账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在信用不良的环境中,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

(二)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职责不明,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企业虚盈实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规范。

企业缺乏有效的应收账款日常管理方法,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管理,信用政策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债权债务双方应就经济往来的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很多企业未能及时、定期对账,造成损失,资金面临风险。如应收账款账龄过长,没有及时进行催款或催款但没有书面催收记录,导致超过诉讼时效造成损失;应收账款依据不足,只有单方面的财务记录,没有相应的原始财务凭证或合同等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容易受到债务人质疑,影响债权的追收;应收账款底数不清,债务人名称、地址不详,难以联系,或是因未及时对账,债务人早已搬迁、合并、倒闭或破产,无法追收债权。

三、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其管理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就其本质而言,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企业要根据“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不是利润”的原则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把资金回笼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遵循事前控制、事中监管、事后清收的原则,严格履行事前申请审批手续,加强事中跟踪监控,落实事后清收责任,实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加速应收账款回笼,减少坏账,确保企业经营利润的最终实现。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合理信用政策建立在对客户资信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一是建立客户资信档案,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包括资质证件、生产经营情况、主要财务指标、信用情况、高层管理人员基本情况等。二是要客观评估客户信用风险,根据客户行业类型、经营规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本企业交易记录等内容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信用政策。三是对客户资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更新,定期对客户信用等级、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进行重新评定。如遇客户发生影响信用等级的重大事项,立即对该客户信用状况进行重新评估,采取降低或取消信用额度等措施。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监管。

应收账款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因此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相关制度,促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同时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一是销售部门落实应收账款跟踪管理职责,做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平均收款期及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及时分析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最大限度降低逾期账款发生率。同时建立应收账款台账,主动与财务部门核实货款回笼情况,对即将到期仍未收到的款项要提前催讨,确保货款按时回笼。二是财务部门要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加强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形成有效闭环;积极配合销售部门每月进行应收账款函证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确保往来账目记录一致。针对对账差异,及时提交销售部门协调解决。三是监察、审计部门要抓好销售业务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审计结果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评价,并指出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成绩与不足。通过完善监控体系,开展销售业务专项审计,防范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挪用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清收。

坏账是应收账款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根据调查,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追账的成功率就越低。当逾期时间为1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0%;逾期时间为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0%;1年之后,成功率锐减为26.6%;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文3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区分客户、按照账龄顺序的管理机制。这包括对账龄的记录和分析,实行分级管理,对逾期应收账款进行预警、催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的沟通与监控机制,即使客户的信用信息和付款信息能够高效率在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传递的机制,保证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因为内部信息沟通不畅而贻误向客户及时收款的时机。具体解决方式包括:对于有信用管理系统的企业而言,可以设计客户付款自动预警功能和客户投诉处理系统。将各阶段的职能划分清楚,分配给具体部门甚至具体人员。如果某一客户应收账款即将到期时,系统会自动提示相应业务人员,并可按条件打印付款提醒函;对于没有信用管理系统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内部催收应收账款会议的方式来沟通客户付款信息,可以规定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每周开一次会议,对近期应收账款情况进行沟通,以便业务人员及时跟踪客户付款。

二、账龄记录与分级管理

(一)账龄记录和分析 账龄是指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长短,持有一笔应收账款的时间越长,表明客户占用企业资金的时间就越长,如果这笔款项变成逾期应收账款,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应当对账龄进行记录和分析来加强管理,这样做还可以考核企业收款工作的效果。账龄有两种记录方法:一是从发货时开始计算,一般企业的赊销业务都属于这种情况;二是从逾期开始计算,一些经常以分期付款方式销售的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对应收账款的记录和分析,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以及其质量情况。将平均账龄和企业的平均信用期限和DSO做比较,可以发现信用管理工作的问题存在,找出工作的重点方向。此外,企业可以通过阅读行业分析报告和公开统计数字,将该指标与行业平均值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了解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应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分析报告,当账龄结构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时,各组的百分比从上到下应逐渐减少,且呈加快趋势。

(二)按照账龄进行分级管理 企业管理应收账款可以根据客户的账龄长短对应收账款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其思想是按照应收账款是否逾期和逾期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类型的应收账款分别配属不同部门进行管理,采取针对性策略,如表1所示。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和管理时,在小企业和客户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在办公软件里编写一个小型数据库程序,由专人定期输入相关信息。在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通过比较成熟的管理软件来完成,否则这项工作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数据量太大,且是完全动态的。

(三)使用DSO指标考核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在成熟市场中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而降低企业赊销机会成本的主要途径是改善企业的销售变现天数(DSO)指标,DSO指标也称“收账期”,表现了平均收款期,即将赊销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DSO指标主要用于检验收款工作,督促企业员工提高收款效率,因为这项指标揭示了每笔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时间。DSO指标作为比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更先进的管理指标,在国际企业管理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国内大多数企业经常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但在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是尽量使用DSO指标。

(四)应收账款的收款程序 正常状态的应收账款的收款过程包括发货确认,货款到期前提醒,到期付款通知、货款逾期通知和同意(拒绝)客户延期支付请求的回复等程序。对于经过此程序尚未能够收回的账款,企业应当考虑进入逾期应收账款催收阶段由专门人员收账或者委托收账公司收账,在执行以上各个收款程序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如表2所示:

客户在付款时通常先付款给管理严格的供应商,很多客户的付款政策里就含有“接到实际付款提醒时再付款”的条款。企业要做的就是争取在客户所有的供应商中最先得到付款,即应收账款管理取得的成果,也是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因此企业可以参照制定标准收款信函,通过信件或传真形式与客户进行联系。

(五)早期逾期应收账款预警 进入预警期内的应收账款是指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不是逾期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应该对处于这个范围内的客户给予适当的提示,特别是那些新客户和大客户,以及那些曾经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等。对于持有即将到期应收账款的客户,企业销售或财会部门应打电话给客户的财会部门,询问未付原因,并根据客户的答复做出必要的反应。

三、逾期应收账款管理

(一)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策略 具体表现在:

(1)根据账龄分析制定催账策略。企业应当在每个月底打印每一客户的账龄记录详细清单,对逾期一定天数的客户发出警示信息,并将信息送到负责该客户的业务人员或追账人员处,由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如表3所示:

(2)催收政策与客户关系。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考虑不同收账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即所设定的收账目标会导致客户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一般而言,在维护合作关系的前提下收回欠款,但并不表示为维护合作关系而放弃正常的收款,如表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已经有逾期应收账款的客户,企业应当停止与其进行信用交易,锁定已经暴露的风险,并给客户以压力,在客户偿还欠款之前只和其采用现金方式进行交易。如果客户对本公司的产品比较依赖,或者其转换供应商的成本较高,则在其拖欠严重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对其供货和其他交易也是一种比较严厉而有效的升级行动,也可以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基本原则。

(二)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具体表现在:

(1)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程序。一笔应收账款的追收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追账方式,如表5所示:

(2)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当客户出现拖欠之后,用什么手段进行追讨,往往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企业主要应从追账的有效性、时间、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权衡,以下是几种典型收账方式及其优缺点的比较,如表6所示:

(3)自行催收逾期应收账款的技巧。如果企业决定自行进行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销售人员和收账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以提高收账效率。 收账的基本规则是找出对方的弱点进攻,使用“威慑”手段, 而不能够违法追账。 收账技巧主要包括信函收账、电话追账和上门催讨,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的技巧也有所不同。

一是信函收账。收账信是一种传统的收款方式,使用收账信方式进行收账具有费用低,较正式的优点。虽然采用寄信的方式回信率虽然不高,但这种方法能够对客户付款起到潜在影响,企业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使绝大多数信用尚可的客户及时付款,从而将追账精力集中在疑难账户上,进而降低总体收账成本。因此,销售人员和收账员都要掌握收账信的形式和具体方法,使用收账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信的地址要具体写到某个人,或某一具体职位;写明签字人的职位与职权;写明电话,以方便回话;语言简洁,长度以不超过一页为宜;要求支付的货款金额要写在信函前部最显著的位置;一定要说明货款的来龙去脉,如果太复杂,则可附一张清单复印件;避免“时间段”的写法,如“七天之内”要写到具体的到期日,如“12月15日之前付款”。

二是电话收账。电话收账的费用相对较低,且能够和对方直接进行沟通。电话收账人员要弄清自己的权限和决策范围,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客户的相关资料和其与本企业的订货资料,在合适的时间打电话给关键的联系人。与客户通电话时,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并带有一种友好的声调。在电话中要坚持己见,不要偏离既定目标,始终回到要求付款目标上,让债务人感觉必须尽快付款;要有与人合作的态度;要取得对方的明确的兑现承诺;对确定的事项要做好记录并得到对方的确认。

三是上门催讨。上门催讨是一种重要的收款手段,亲自拜访也是了解拖欠账款实际情况的最佳途径。有经验的收款人员可以通过面访掌握大量的客户的信息和意图,并通过语言、行为技巧推动收款行动。这种方式一般让债务人说出迟付款的真实理由,并立刻达成某种协议或者就付款做出安排。采用这种方式不单是为了施加压力,也有可能是协调客户关系。上门面访收账是自行收账方式中最严厉的一种措施,面对面的交涉可以使施加的压力最大。当函件和电话追账无效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以免债务人随意搪塞。

(4)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注意事项。对于一些小的私有企业,包括小加工厂、贸易类公司等各种形式的小企业,即使官司打赢了,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赔偿,对方可能早就财产转移,或者根本就注销了原来的公司另外再开一家。对于这样的企业,是否有被执行财产、能否找到被执行财产是追账成功的关键。对于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最好办法就是处理好个别人关系,或者通过其上级施压。

(三)收款考核报告 为使企业各相关部门都关注客户付款,必须建立合理的收款考核体系,对业务人员应有回款考核。当然,负责信用管理的部门是应收账款的主要管理部门和协调部门,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粮食企业 应收账款 风险控制 研究

粮食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信用交易外,还有客户评信运行机制未有效运行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缺位。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没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很容易产生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而造成财务危机。

一、粮食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受到市场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够及时或者足额收回数额较大应收账款的风险。

粮食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收金额风险、回收时间不确定性和资金管理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债务人超过商定的付款期限,并不能确定明确的付款日期,而使债权人面临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回收金额风险是指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后,粮食企业很可能无法收回全部的应收账款,而使部分或全部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风险。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加大企业资金的占用和增加资金成本,降低资产的使用效益,并减少应收账款使用的机会成本,甚至使粮食企业财务资金陷入困境,很可能增大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破产或被并购的可能性。而应收账款一旦超过信用期,部分或全部金额就很可能成为坏账、死账,且必定增加资金占用、催收、诉讼等管理成本,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应收账款风险对粮食企业的影响

(一)占据资金,降低使用效益

粮食企业因赊销商品所应形成的应收账款在信用期内未能够及时收回,造成实物流和现金流没有达到预期的同步,使企业的现金收入与支出不相符合,打乱了粮食企业的正常资金使用计划,影响粮食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应收账款因长期不能收回而被动地被占用,致使企业的现金流出未能及时补进,进而直接影响企业赊销业务资金的正常流动和应收账款的正常周转,增加了资金成本,降低了应收账款的使用效益。

(二)虚增利润,隐藏经营潜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以信用交易方式完成销售业务后,需要确认营业收入,并计入当期损益,因此确认的经营结果,企业在账面上视同收回了现金。实际上,企业在收回应收账款之前,虚增了企业的现金收入。如果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必然使企业每年按照谨慎性原则提取的坏账准备难以弥补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坏账损失,使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在隐藏了经营潜亏的同时,也隐藏了资金风险,削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现金流出,削弱经营能力

粮食企业因信用交易而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一定时间内现金收入与支出不相符合,虽然在短期内完成了轮换计划政策业务,账面上为企业增加了相应规模的利润额,但是赊销收入的现金并没有实际流入企业。由于销售的实现,使得粮食企业需要付出相应比例的税费成本,且可能因利润(或股利)分配政策的实施使企业的资金流出,恶化了粮食企业的造血能力,增加企业的损失。由于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为减少坏账损失和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必定增加应收账款的催收、诉讼等费用和人力资源成本,额外增加管理成本费用,削弱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四)长期占用,增加机会成本

粮食企业的应收账款受到外部因素和自身特性的影响,不能够自由的流动,成为企业的闲置资本。企业变现的流动资产或者现金周转速度越快越能够真正增加收益,但由于企业没有有效利用应收账款的手段,使得应收账款成为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丧失了大量的盈利机会。由于资金被长期占用,加大了企业的机会成本。因属于政策性借款,由于借款期外长期占用,又增加了企业信用成本。

三、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针对粮食企业应收账款损失风险的种类、性质和产生的市场环境,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围绕信用交易业务开展风险控制;健全综合评信、法务审察、业务管理、财务监督、资源考核五位一体的内控管理体制;从应收账款管理缺位入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风险控制运行机制。

(一)完善信用管理,健全内控管理体制

应收账款风险涉及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其产生过程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高难度性。企业在其管理上关口应前移,组建专业的部门或者组织对潜在的应收账款客户信用实施等级评定,前置信用交易程序,督导企业加强审批,业务部门按制度规范实施信用交易。信用管理部门或组织需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协调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信息流入的监督和人力资源部门对资源使用结果的考核,自始至终监管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程序执行效果的全过程。

(二)合理布局,优化经营管理策略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粮食企业应仔细分析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此消彼长的客我关系,从客观上评价自身综合实力,{整经营计划,培育优质客户,从而建立“信用是企业的血液,共赢是发展的源动力”的合作目标。粮食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既要从外部推进,不给客户违约机会,传递违约成本远大于违约所得;也要从内部推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实时掌控应收账款的量、时、价等信息,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的监管能力,定期与客户对应收账款进行书面核对,以便及时发现应收账款风险,同时将核对的结果传递给对方企业,保证双方信息的一致,保留书面对账资料,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风险采取进一步有效的措施,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水平。

(三)统筹规划,完善风险规避措施

粮食企业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控制运行机制,能够从系统内有效防范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但由于市场、金融环境、投资决策等因素可能影响客户经营,使其财务状况恶化,不能支付所欠账款,因信用透支而产生系统外的应收账款风险,也可以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来规避。

1.通过信用保险,规避应收账款风险。信用保险是权利主体将与之有债务关系的客户方的信用作为保险对象,向开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投保,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以保证在债务人信用违约时,债权人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

2.通过保理业务,规避应收账款风险。保理是指与开展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关系,卖方企业等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应收账款的回收权转让给保理方,保理方针对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账户的管理、收账款的催收以及为收回应收账款所提供的各项担保等业务。

3.通过财产担保或第三方担保,转移应收账款风险。对债务人提供有效资产担保或第三方担保,如债务人不动产抵押担保、第三方信用担保或不动产担保等,通过这些方式的担保,可以使企业在无法正常收回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通过追偿的方式,从担保方手中索赔或者通过抵押物的拍卖来获得弥补应收账款的资金。

(四)痕迹化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管理能力

企业还应健全应收账款痕迹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应收款项责任落实的能力,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投资,加强企业内部痕迹管理,积极清收,防止应收账款损失的发生,减低投资风险。

1.应收款项的痕迹化资料。直属企业须按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建立和完善客户或职工个人的应收款项立卷管理,企业对形成应收款项的资料进行整理,遵循会计资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形成应收款项前因后果的有机联系,便于核查和利用。直属企业应收账款的立卷管理内容主要为每项应收款项业务发生时间、金额、账龄、计提坏账准备、清收状况、清收负责人、分管领导;债务单位当期的经营结果、财务状况、资金情况,联系人、债务单位负责人的诚信等。直属企业应根据每项应收款项的账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催款清收,催收记录包括上期债务人的回函记录及清收成果,当期催收时间记录、方式、效果、催收责任人、催收主管;被催收单位或个人负责人、联系方式等。

2.应收款项的痕迹化管理。直属企业对本单位应收款项资料的保管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有效和检查的制度。一是安全,直属企业要确保应收款项所有资料完好无损,做到不丢失、不破损等。二是保密,直属企业对应收款项所有的资料信息不能超过规定传递的范围,包括接受应收款项资料信息的范围、对象,确保应收款项保密的程序、方法有章可依,以及各环节保密的责任落实等。三是有效,直属企业须按月定期向客户发送应收账款对账函,获取客户的定期对账确认书,按时催收应收款项,及时更新应收款项的法律时效。四是检查,直属企业要专人负责保管应收款项的立卷资料,上级主管部门应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监督直属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情况。

总之,应收账款风险是粮食企业经营中不可回避的资金管理风险,伴随着企业信用交易的存在而发生。粮食企业不可能完全规避应收账款风险,但通过对企业系统内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够把应收账款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充分利用信用交易来实现粮食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Z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体系;日常管理;处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91-02

应收账款是企业赊销产品、劳务等形成的应向对方收取款项的一种外置资产。该资产被对方经营,对方可以任意调度使用,本企业却无法控制,形成企业的“虚拟资产”,只有变为现金流入企业,才能参与到再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收益。而这一过程的长短,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应收账款管理与社会的信用体系完备有着密切关系。在西方,信用管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比较流行的管理方法是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作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机制。

一、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体系

1.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信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部门来完成。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人员,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一般由财务总监领导,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进行信用调查分析

企业应对客户收集信息进行信用状况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信用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对客户提供信用后,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选择合理的信用政策

公司应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选择最有利的信用条件,衡量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大小,确定采取合适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的制定必须协调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在确定对客户的信用政策时,业务部门从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角度考虑,往往允许客户在收到货物后的一段时间内付款,而财务部门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其付款能力和按时付款的可靠性。向客户提供信用条件,必须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经过信用分析,报总经理室批准,同时,要求采取抵押和担保等自我保护措施。此外,公司的财务部门必须对每一信用客户建立主要情况档案表,定期跟踪记录收款情况,随时检查每次赊销与所欠账款之和是否超过本单位确定的信用额度,记录不能按时收款的次数,向业务部门提出预警报告,为今后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和额度提供事实依据,以减少产生坏账的风险。

4.建立分级审批制度

分级审批制度要求规定业务员、部门经理可批准的赊销业务限额,限额以上需要报总经理审批,各级全权负责自己管辖范围。此外,实施赊销策略时应该结合市场的供需状况,当市场上对公司的需求较大时应采取现款现收的办法;反之,则采取赊销的办法。

5.提高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会计和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监督。作为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离不开会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与管理。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包括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量是否遵守会计准则的规定、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坏账的确定是否科学等。应收账款的内部审计主要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管理各方面制作出定性评价,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要综合利用会计、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全面权衡分析。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市场供求瞬息万变,客户以赊销方式购入商品后,客户所赊购的商品能否顺利地实现销售与变现,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供求状况;客户的信用品质;客户的现金持有量与调剂程度。但不管何种原因,公司的每一笔赊销业务发生后,为了按期收回应收账款,顺利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过程,防止应收账款遭受拖欠甚至发生坏账损失,公司都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有利于赊销公司准确预期应收账款发生呆、坏账风险的可能性,研究和制定收账政策,在与客户交涉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从而提高收账效率,降低坏账损失。

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表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已经逾期。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所以,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向业务部门提供账龄数据及比率,催促业务部门收回逾期账款。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应把逾期的应收账款作为工作的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新的拖欠。还要考虑每一笔逾期账款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收账方法。公司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当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公司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合理,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效,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业务员在货款回收时还应编制“销售统计表”和“收款日报表”。

4.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一个公司的货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坏账损失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按照财务的谨慎性原则,应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以上市公司为例,目前对三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上市公司平均是68.35%,而国外一般是做100%的坏账准备。另据统计,截至2004年3月28日公布的年报,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超过2 000万,坏账提取比例不足50%的上市公司,共计28家。假如将这28家上市公司2004年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调高至50%,那么,其同期利润总额将会下降39 709.75万元,平均每家公司净利润将减少1 418万元,其中,32%的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甚至亏损。而据2004年年报数据统计,截至4月1日,760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上市公司对各类账龄的坏账计提比例平均值并不是很理想。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一般对三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是100%。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对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连50%都不到。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处置管理

公司即便建立了完善的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逾期应收账款。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监控体系的制定是否合理以及监控体系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因此,还需要适时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处置。

1.应收账款抵押

公司以应收账款作抵押品向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贷款。数额一般是应收账款的60%~90%,其高低主要由借款企业的信誉、财务状况和抵借的客户账款的信誉所决定。公司如果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借款,期间仍由公司继续负责收取应收账款,以收回的账款来偿还贷款。金融机构不仅对应收账款有留置权,而且对公司有追偿权,若发生坏账损失由借款人承担。

2.出售应收账款

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应收账款让售合同,同时,根据客户可能享受的折扣与折让及销货退回而确定一定数额的扣存款,根据风险的大小和账款收取的工作量确定让售账款的手续费,扣除手续费后的应收账款余额即为让售价格。采用让售方式,公司将让售账款通知债务人,由金融机构直接收取账款,这样既融通了资金又避免了风险,且可以降低坏账损失。

参考文献:

[1] 黄联江.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J].福建财会,2002,(4):12-14.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 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

赊销的实质是企业对其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的核心因素。通过赊销,可以稳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采取赊销的销售方式,在我国市场信用环境还不健全的环境下,因赊销带来的应收账款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应收账款引发的财务风险影响着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提出了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险业务的管理模式,主张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法律法规部分来完善内部控制。从2001年我国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到2008年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理论界对应收账款的研究逐渐深入。我国已有专家提出从建立信用体系、权责分明、注重坏账处理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取赊销方式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债权,即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

1、我国应收账款的特点

(1)应收账款比例连续升高,数额较大。根据统计,当前我国有75%以上的企业受到应收账款占用正常营运资金问题的困扰。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接近甚至已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产生了利润表中利润总额的虚增和复杂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等问题。坏账损失的逐年升高增加了费用,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率与坏账损失率不匹配。我国的应收账款损失率较高,平均坏账率达到6%~11%,平均账款拖欠期限达到95天,但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仅为0.3%~0.6%,平均账款拖欠期仅8天,相差11倍多。我国许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过低,导致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匹配。鉴于此,一些企业采用掩盖坏账损失率的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此外,我国大部分的计提比例远低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比例,且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没有严格规定,导致财务报表上应收账款数额比实际数额高。

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整体上起步较晚,尚不健全。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普遍不强。

(2)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链断裂。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在事前控制中,缺乏完整的信用评估机制。销售人员为拉拢客户未按照严格的信用评估指标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导致客户恶意拖欠货款。内部权责不分离,易发生人员舞弊情况。在事中控制中,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未发挥有效的监督。忽视对客户经营状况的跟踪调查,导致客户在发生重大破产情况时造成应收账款的损失。在事后控制中,未建立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会计处理不及时、不合规范。

二、一般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1、建立基本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建立销售发生审批制度。从接受客户订单到仓库发出商品,整个销售过程都必须经过销售主管部门和相关负责人的审核和批准。

(2)企业销售交易的每一环节都必须由负责人填制必要的单据。仓库根据管理层批准的销售单来装运货物,编制提货单,财务部门根据商品价目表、销售单、提货单填制销售发票和收款凭证,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等。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需明确坏账的处理方法。企业需定期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具体客户制定收账政策,如销售折扣条件和比例。

(4)企业应制定收账管理制度。企业应指定专人收账,定期联系客户并催收账款,应根据不同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来安排收账时间。

(5)企业需设立审计部门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风险评估。

2、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用管理体系。未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客户信用评价机制缺乏,不能及时掌握客户资信状况,因盲目相信客户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

(2)在整体经营中缺少对战略选择的关注,有盲目追求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倾向。未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3)未配置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未能及时分析付款方的偿债能力。应收账款的收账能力差,容易发生呆滞账、坏账。应收账款在发生之后,往往在付款方发生财务危机时,只能将其作为坏账处理,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4)内部机构设置不太合理,导致授权审批程序混乱。生产发生前,计划部门未能及时调查市场需求情况,极易造成存货的积压。销售发生前,销售人员没有对客户进行信用和财务状况调查分析,凭借与客户的熟悉程度进行销售。销售发生后,财务部门未能计提恰当的坏账准备,导致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坏账发生时未分析坏账原因和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形成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恶性循环。

(5)应收账款的分析不到位。仅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上对应收账款的相关数据有披露,但并未对应收账款按照客户状况、应收账款的种类、收账期限来进行合理的分类。

三、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分析

1、管理层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只有真正认识到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切实开展内部控制完善工作。管理层的监督不力会导致赊销过程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责任追究不明确,造成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2、缺乏合理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未能建立有效的客户信用评价档案,缺少信用调查历史记录。对于多数信用销售,行政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性强,未能经过严格的销售流程控制。因错误的判断导致与信誉差的客户发生赊销交易,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可能性大。

3、缺乏对应收账款相关数据的定期分析

我国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尚未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反映了应收账款的回收比例,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过高或过低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都是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反映了该项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大小,天数越长说明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越大。

4、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很多企业是以销售额作为员工的主要绩效考核指标,导致了销售人员为了竞争销售额而不顾客户的经营状况盲目销售。以销售额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虽调动了销售人员的销售积极性,却没有充分调动其收款积极性。这样无法追究与此部分坏账相关的销售人员的责任,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追销售额轻视回款的现象。

四、完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加强事前控制

应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近年来与客户往来发生的应收账款,收账期限,坏账损失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客户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信用记录,将客户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在以后的赊销过程中,连续考核评价客户的资信情况。应该对每一个客户制定适合的标准,不仅可以让老客户发现折扣的吸引力,而且可以吸引新客户来获得更多的销售额。

2、加强事中控制

首先,应健全赊销责任制。经办人员应该对某一客户在某一期间的赊销业务全部负责。若发生恶性坏账情况,负责人则应按一定比例来补偿此项损失。其次,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应根据设置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划分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责权限,明确其程序方法和要求。财务部门须审查应收账款增减变动、坏账损失情况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否合理等,通过编制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来向其他部门传递相关信息。审计部门须积极评价内部控制的风险,通过审计结果来找出缺陷,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可行建议并向管理层传达信息,以便及时改变决策。

3、加强事后控制

应对应收账款实行分类管理。在对每个客户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按照应收账款周转率、客户的交易熟悉程度、客户经营规模或客户所在地区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据此分别采取不同的收账程序和方法。应从账龄记录表中了解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和账面上在信用期内的欠款,及时对处在还款期内和已超过还款期的欠款进行监督。相关催收款部门应密切联系客户,一方面要维持与客户的良好交易关系,另一方面要缩短客户还款期限,排除坏账损失的隐患,同时对已发生的坏账要加强管理。首先,应审慎评估可能发生坏账的应收账款,根据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计提坏账准备。其次,坏账发生时应查明原因,按照赊销责任制度来追究相关经办人的责任,降低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管理关系着资金的流动性,其流动性强,则资金周转效率高,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坏账损失的风险就越小。在片面追求营业收益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把应收账款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关系到企业的当前运营和持久发展。企业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不断改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完善相关制度流程,保障资金安全,规避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霞:风险导向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