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行业发展范例6篇

种植业行业发展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1

种植业技术是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农业、农民。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环节,加强种植技术的更新,是促进农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种植业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种植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比如,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农村经济作物,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往往会成为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是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之前应该要进行晒种,可以有效地增强种子皮层的透气能力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存能力。晒种要保证阳光充足,因此一般是选在晴天进行,防止昼夜温差过大使种子受冻。晒种之后还要利用合格的玉米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虫害,并且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二是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土地,最适宜玉米栽培的土地应该具有深厚、土质疏松、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具备保水保肥能力的特点。三是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加强施基肥和追肥,肥料的施用要合理,以防出现烧苗的现象。四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对常见的气象灾害、病虫害等进行防治,对于干旱时期,加强灌溉,对于积水时期,加强对水分的疏通,从而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不能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流程进行掌握,则会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减产、灭产现象。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对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得农业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稻田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期间的特点,适时加强田间管理的力度,加强病虫害的预防、肥水管理,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水分以及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如果对种植业技术的掌握、更新程度不够,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种植,一方面会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另一方面会导致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作物或者蔬菜果物的种植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特定的种植模式,不同的作物对土壤、水分、肥料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创新、新技术的积累和推广,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让广大农民不断接受新的种植业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发是促进种

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各种种植业技术的研究,根据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能够研发出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植技术。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投入,一方面需要相关的部门对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加大重视的力度,从而才能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另外,各级农业部门对种植业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更多的立项,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加强了各种投入,才能促进种植业技术不断发展。

2.2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 农村种植业技术的推广效率是

影响种植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对农村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自上而下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农业部门应该要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对种植业技术的重视,才能为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各级农业部门层面,要积极配合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安排具体的技术员到基层进行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队伍进行充实,确保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得到积极传授和落实,最终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三是在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缺乏监督会导致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监督人员要确定种植业技术得到相应的推广,农民在日常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也及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从而不断促进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2.3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农民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要力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使得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使得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民培训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首先,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将农民培训工作提上日程,才能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其次,在农村经济工作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地拓宽渠道,对各种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并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为农民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不能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而应该要借鉴更多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最新的种植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各种种植技术的实效性较强,因此加强实时培训是提升种植水平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理论培训,还应该要进行实践培训,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缩短农民在接受培训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系统的知识,促进农民对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第三,加强农民培训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比如可以加强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吸纳,在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各种技术员进行进修,提高技术员自身的能力素养,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使得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促进农民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县中药材种植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02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

、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

、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茯苓

、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

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

为引进品种。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03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07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

为××县原生品种。*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为原引进品种,××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

、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08年××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

(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3

一、引言

我国是种植业大国,并且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际经验表明,开展种植业保险是应对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是稳定农民收入、提高产量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日本农种植业以分散的、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为基础,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种植业保险为稳定种植业经营、提高种植业生产能力、稳定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种植业生产情况与日本有非常强的相似性,种植文化也相近。研论文联盟究日本种植业保险发展的成功之处,对我国发展种植业保险、有效开展种植业保险业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日本种植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经验

日本在18世纪的幕府时期就建立仓储后备,以进行农业灾害救助。随着农业的发展,日本不断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范围。1939年正式实施农业保险计划,在全国范围开办了水稻、小麦、大麦和桑树的保险,同时政府补贴保险费。1972年,政府开始实施果树保险。2003年,有关部门对种植业保险等制度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承保方式的选择范围。

日本对关系农民收入水平和种植规模、影响范围较大的主要农作物实行法定的种植业保险,对其他经济型作物实行自愿投保的方式。政府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不是直接经营种植业保险的经营机构,而是由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农业共济组合承担直接经营种植业保险业务。日本政府机构只承担对种植业保险进行监管和指导的任务,同时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和管理费补贴进行管理,并为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的业务。日本政府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种植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并且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热情,同时降低了农户的受灾损失为种植业保险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通过多年的发展,种植业保险已成为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合理分配农业资源、稳定农民收入等的有效手段之一,已被日本政府和农户们广泛认同和接受。

三、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21世纪初到现在,“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健全种植业保险制度是中央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步骤,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0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此举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种植业保险的发展,加快种植业保险发展的进度。保险金额由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

但是,我国种植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我国种植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民缺乏对种植业参保意识,收入偏低,经营规模小而分散;(2)种植业保险产品宣传力度、创新程度不高;(3)从事种植业保险的专业人才很缺乏;(41缺少政府对种植业保险相关法律、税收、财政的支持。

四、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

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日本在种植业保险方面积累了丰富而有意义的经验。日本种植业保险的经营和开展,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种植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分散了种植业风险,提高了种植业生产的有效性,保证区域种植业经济和农民的收入稳定性,同时减轻了政府救灾资金的负担。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四点:

(一)完备的种植业保险法律体系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建设和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在1929年,日本就开始构建其种植业保险防灾减灾的法律体系;1947年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等法律法规。农业保险立法对种植业保险的保险标的、保险范围、保障水平、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政府的作用、保险费率、农民参与方式和承担比例、资本金筹集途径、资金运用、管理费和保险费收取原则、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积累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规定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从而为日本种植业保险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完备的法律保障。

(二)充足的财政补贴支持

财政补贴是种植业保险得以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实行强制的保险,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日本政府对农户提供保险费补助,并且国库补贴随保险费率的上涨而增加。政府还对开展种植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事务费补助(任意保险事业除外),并向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业务。这大大强化了种植业保险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三)再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应用

在自然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日本,农业再保险显得尤为重要。日本建立了两级农业再保险制度,各农业共济组合接受农户投保后都要向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进行分保,联合会再向政府的农业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进行分保。日本通过三重风险保障机制将种植业风险向全国种职业范围分散,保证农户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及时恢复生产,减小农户损失,稳定农户收入。目前,日本政府对农作物保险、果树保险、旱田作物及园艺设施保

转贴于论文联盟

险实施了再保险。

(四)先进的种植业保险统计系统

目前日本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种植业保险统计系统。采用先进的保险统计方法,能够科学计量保额、补贴额、保险费率等重要数据。日本农牧渔部统计局每年要按照不同的府,对每一种可保农作物进行收获量的抽样调查,以每个区可保农作物平均收获量确定保额,然后根据过去20年损失资料计算出每个府的标准费率,府政府再把所辖全部耕地划分为若干同类风险区,每个风险区的标准费以府的标准费率制定。

五、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且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快种植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日本种植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开展种植业保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种植业保险法律法规

从日本种植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种植业保险的规范运作离不开法律支持,制定种植业保险法可以明确各政府部门在种植业保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并且能够快速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通过立法,能快速有效的开展种植业保险工作。

(二)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

通过对日本种植业保险发展成功经验的分析,可以得出财政补贴是发展种植业保险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我国财力出发,财政补贴应坚持对农户基本保障的原则,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可适当加大保费补贴的力度。种植业保费补贴应由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种植业风险状况和种植业经济发展水平,按比例向投保农户进行保费补贴。对于生产力低下,保险费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的地区,可根据情况向投保农户增加其保费补贴。

(三)建立种植业再保险机制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4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部门,它的产量和质量为其它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规模规定了限度.要使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首要任务是应该促使农业种植业生产持续地稳定、高产、高质和高经济效益。

如何使农业种植业高产、高效、稳定发展呢?

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是重中之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粮食种植,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努力增加综合生产能力;种植业特色农产品,以扩大种植面积、规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如何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具体方法是什么?

从整体上来讲,要积极引导农民,广开渠道,多为农民提供可借鉴的市场信息,尤其是粮食价格、市场需求的预测信息,以此来指导优化结构。要想农民积极性提高,必须要解放其思想。引导农民了解信息、主动参与市场,让农户从被市场边缘化的现状中走出来,进入现代制度和市场规范运作,从而有效地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此外还需要其他具体措施,帮助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

1 农业相关部门要科学谋划,明晰思路,引导农民优化调整结构

由于,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要积极着手进行农业结构战性调整,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品质结构,抓好优势作物区域布局,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狠抓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从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搞好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区域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逐步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引导、支持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各种服务。从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如何进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呢?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最终要靠农民去实现,因此农业相关部门应由农民自主决策。通过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来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而不是替农民决策,采取命令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强迫农业种植业调整的做法。这样在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必然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农业各相关部门应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并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

3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要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功能,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推广“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通畅。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4 推行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要按照“做强企业、做好项目、做活产业、做大基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一体化”发展路子,实现农业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在抓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的同时,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于此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订单农业得到了推广,必将受益于农民。此外,龙头加工业可以积极进行产品商标注册,培育和壮大具有特色的产品品牌,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实现种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5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模式化栽培技术

长期以来,农民把生产的粮食、油料直接用于食用,满足温饱的需要。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育种家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般是按照籽粒大、产量高、抗逆性强的标准,开展选育、引进、示范推广的。这些优良品种所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都偏低。

因此,要坚持走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路子。以良种化工程为契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良种普及的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模式化栽培技术,发展优质专品种生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要引导农民更新农业发展观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发展,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大方向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有力地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6 结语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林业科研;生产;应用;局限

木本植物(woody plant)是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植物体木质部发达,茎坚硬,多年生。与草本植物相对,人们常将前者称为树,后者称为草。木本植物依形态不同,分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三类。木本植物是木材的来源,均为多年生植物。另外除买麻藤纲外所有裸子植物均属于木本植物,桫椤和笔筒树是仅有的蕨类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具有形成层。地上部分为多年生的乔木和多年生的灌木。而与其相对应的便是草本植物。在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有效加快数据的成长,提高成活率,使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更加健康和和谐。下文就是针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与局限性进行分析和阐述。

1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特点及在林业科研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与其他植物在林业发展以及科研中是相通的,利用快速繁殖以及脱毒技术进行新品种或优质种源保存。木本植物组培技术主要是建立在成熟植物的组培技术上,然后应用到科研以及生产程序中。

1.1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特点

不同于花卉植物,木本植物离体培养技术时间在同类植物中较长,且推广难度较大;孕育周期长,特别是改良以及筛选优良种子的无性系过程较耗时耗力。性状不稳定是木本植物普遍存在的局限问题,且均时间周期较长,更棘手的是耗费时间周期均不一样,多数都是异花授粉的特征,导致外植体材料过大,离体培养出现重复性较小,且无菌繁殖体情况较困难。多数草本植物进行离体培养基本可以适应MS基因培养,但是由于木本植物继代培养成分不同于同一种树种基因成分,主要由于基因培养代数大不相同。然而在木本植物组培技术中存在玻璃化问题,且相对问题难度较大;树种进行常规无性繁殖组培技术异常困难,如今技术发展状况来看,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局限性直接制约着其发展速度,因此,现在组培技术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规律可循。

1.2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在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2.1 在科研阶段的应用。科研阶段需进行组培技术品种改良,从选育以及培养过程开始,选育植物首先须进行试管低温处理,通过植物基因库保持细胞杂交、次生代谢与人工种子发掘利用进行科研理论研究。但因组培技术要求较高且难度较大,相对资本投入较高,这一方面就极大地限制了很多科研机构的理论实践研究发展,制约了林业科研以及应用的组培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此,在我国组培技术仍处于生产阶段。

1.2.2 在生产中的应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基本上都是对木本植物进行迅速的培养繁殖,并对脱毒技术进行高效的运用。在现阶段,利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全新的木本植物品种进行培养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尤其是在进行异种杂交的r候,想要保证出现质量非常好的品种难上加难,但在对于一些珍稀品种或者已经快要灭绝的木本植物品种来说,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2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局限性

木本植物依赖的生产阶段采用的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在国内各领域快速发展传播,然而投入产业应用中却举步维艰,尤其是大规模的产业化推广,主要因素是目前国内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掌握的难度系数较低。近年来对于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的离体组培研究与外接因素调控理论研究不足,理论经验总结力度不够,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技术人员技术经验来决定组培技术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多数技术经验都是难以完善总结,往往出现经验难以重复,导致成本投入过高,技术若及时难以得到保障,尤其大规模推广后,不利于各方面经济效益的发展,局限性制约着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花费的时间非常长,这对于我国有关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说是不相符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就是因为木本植物在进行组织培养的时候,会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历时也比较久,而且想要在全部培养出的木本植物中选取高质量的品种也非常困难,现阶段的林业部门并没有非常完善的手段。

第二,在针对木本植物产业化划分的过程中,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成熟性、稳定性、技术完善性能够直接对划分过程产生影响。

第三,在大量的组织培养技术中,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需要的资金成本要比其它植物多出很多,因此,其必然会受到社会市场发展的限制,而且对于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强。

3 总结

上文中针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其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有效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时代下,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中也包括农业和林业,因此,林业部门想要更加快速发展,并且保证现存的木本植物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和充足的话,就需要大力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同时,相关科研人员还应该针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促使其在林业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起到的作用都更加完善,从而加快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梁一池,杨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08(01):100-102.

[2]徐礼根,夏军,徐程,陈云龙.从印度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谈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产业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10(05):200-201.

[3]彭信海,宾秋实.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1998,04(02):111-113.

[4]曹效东,曹孜义.植物试管繁殖的成本与效益浅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05(04):169-171.

种植业行业发展范文6

在南王村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的同时,“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也正在源汇区林业局的倾力打造下做大做强,漯河市首家“雪中雪”牌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注册成立。一条以林果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也开始惠及源汇区农民。

这是近几年来,源汇区林业局围绕三农和全区中心工作大局,切合乡情实际和市场前景,通过培育基地上规模,建立中介组织联农户,开拓市场强驱动,指导服务作保障等多种举措及“公司+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倾力打造林果产业品牌的结果。

建立园区上规模,切合乡情育品牌

“品牌打市场,规模出效益”。

在大刘镇南王村,不少种植大户都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单打独闹、摸索中种植是顾虑重重,产果后又要走街串巷地叫卖;现在好了,有政府支持,有林果专家指导,有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上千亩的种植面积全属“订单”产品,品牌就是广告,坐家不动还能卖好价钱。

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起步于2005年。是该村刘西民、李晚锦等几位村民自发引进的新品牌梨树品种。

当初他们坐车到外地或市里学技术,自己坐着火车购树苗;期间或是种植技术不到位、管理有差错;或是种植品种不适应和套种不科学合理;有失败的,有效益不高的,也有种植成功的;大刘镇政府及时邀请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到南王村调研。

在得知晚秋黄梨挂果早,见效快,耐存放,耐低温,不腐烂,适应性强,且果品个大,果质优,核小无渣,味香甜的基础上,林业局技术人员结合该果品种植技术与适应环境,对南王村土地进行抽样测验,发现非常适合晚秋黄梨种植。

结合南王村村民急盼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单位亩产效益,再加上该果树属矮化系列,又适合多种农作物套种(前期可套种小麦、大豆、蔬菜等作物)且有村民成功种植经验便于典型带动的有利氛围,区林业局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河北等大中城市考察,得知晚秋黄梨市场前景看好,价格昂贵,每公斤最低6~8元。

区林业局的调研报告,引起区农委主任、林业局局长彭惠民的高度关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多次到大刘镇实地考查,又亲自拟定向区委区政府所做的“大刘镇发展晚秋黄梨可行性报告”,此举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决定以大刘镇南王村为基地,进行辐射带动,形成晚秋黄梨种植园区,并培育打造晚秋黄梨种植品牌,促进土地升值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为林业局实施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区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闫华锋为组长,以森防站站长王月妹、技术员刘清江为骨干的工作队,迅速进驻南王村宣传动员,指导帮扶。

当年发展晚秋黄梨种植农户100余户,种植面积扩大到300多亩。后来,几位祖籍在该村现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也看好晚秋黄梨种植,或返租耕地,或与农户联手,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800多亩,并带动该镇和周边乡村种植,在漯河市工商局注册了“雪中雪”晚秋黄梨商标品牌。同时他们带着果品进北京积极争取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定证书”的认证。

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

培育一个种植品牌,还要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出效益。而做大做强种植品牌,需要强化责任,上下联手,多轮驱动强品牌。源汇区林业局积极调动、利用各方力量打造“雪中雪”晚秋黄梨林果产业品牌。

――政府驱动。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林果经济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并把发展优质林果种植列入区政府中、长期“六区一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规划,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引导广大农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培育种植专业村、专业镇开拓宽松环境。

――基层联动。激发专业乡镇、专业村的种植积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支持上以及宣传发动、市场营销上加大倾斜力度;区林业局以南王村为重点,积极配合大刘镇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引导村两委干部、科技带头人不仅在种植上有规模,还有在管理及技术运用上作表率,在带动农户上作奉献,从而体现出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介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农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运行体系,以种植大户,热心服务、有一定责任意识的种植带头人为协会或合作社组织人、牵头人。南王村晚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晚秋黄梨为产业,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为种植户建立果园面积、果品产量、销售价格档案,提供技术服务,实行网络管理,以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运输的经营模式,为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为强化品牌优势打下基础。

发挥职能,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保品牌

确保“品牌”质量,提升品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源汇区林业局打造和做强“雪中雪”晚秋黄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区林业局重在发挥职能、多渠道服务上下工夫,在健全体系优化管理上做文章。

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结合园区种植的具体情况,结合广大种植户的呼声与心愿,结合市场营销形势需求,他们组织有关单位及时收集、修订各种标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雪中雪”晚秋黄梨品牌标准化种植提供了一整套运作模式。

――完善种植技术标准体系。收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结合实际,聘请市林业园艺局果树种植高级工程师,制定《晚秋黄梨技术要点》农业地方标准并装订成册,印发到专业村,为示范基地晚秋黄梨统一了种植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以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以环保、农业、种子检测站等检测机构为依托,构建并形成了晚秋黄梨种植安全质量检测网络。经过近四年对晚秋黄梨种植的多次检测,均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产品远销省内外。

――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信息技术服务领导组织,组建了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利用农业服务中心、质检标准网站协会等媒体及中介组织,及时晚秋黄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和销售信息,保证农民能够按照市场要求来种植晚秋黄梨,提高了晚秋黄梨种植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该体系规定了项目监管的内容、依据、措施和主体等,在梨的品种选择、收获、出售等环节建立关键控制点,从源头上保证了晚秋黄梨种植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技术培训指导体系。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等措施,对基层干部和农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