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的感悟范例6篇

沟通技巧的感悟

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1

另外,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长素质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这当中有太多的不同,因此也就给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生,在与他们沟通时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借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增强班主任对沟通的认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1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是培养沟通艺术的前提

据我们的观察发现,不同时期、不同个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班主任在处理相同问题时的方法都不相同。相比较而言,那些有较强沟通能力的班主任的工作往往比较轻松些,比较容易让学生和家长接受,因此工作成效就比较明显;反之,有些班主任做得非常辛苦,工作非常卖力,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沟通不良是重大原因之一。所以,提高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重新反省自身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尝到过良好沟通的好处,才会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沟通能力,才会主动去寻求一些沟通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班主任经常总结反省,以沟通为主题做些相关的感悟及写些自身处理事件的经历,大家互相交流,提高认识。

另外,树立班主任正确的师生观,认识到爱是良好沟通的前提,用一颗爱心和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通过一些事例让班主任了解自身要充当的许多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人等,通过一些调查让班主任了解学生所喜欢的班主任特征是怎样的,来逐渐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让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认识到靠哄骗、压制是不行的,学生崇拜的是艺术教育。

2 加强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是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同时期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同年龄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有些心理成熟较早,也有些稍微滞后。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还需要去了解学生的个别状况,这样更有利于在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对心理较成熟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对这类学生可以充分信任他们能进行自我管理,多多给予的心理上的支持。对心理成熟较晚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就需要更多的行动上的支持。

为提高班主任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通过《读·思·悟·行》、《家校之间》等资料的发放,不定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让班主任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提供一些教育教学小故事,让班主任从别人的教育教学事例中吸取精华;提供一些阳光心态小故事和心理保健知识,让班主任去感悟、体验,增强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如:与学生交流时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怎样注视学生,什么时候用什么话语,让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应用,等等。

3 观摩——实践,亲身体验获得良好沟通的技巧

本人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从开展心理活动课中能有效提高辅导技巧,能够从中学会尊重、倾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2

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使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在平时,可以多给学生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还可以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二、传授方法,促进交往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小学生的交往具有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学生常常遭遇交往失败,有时他们的言行并无恶意,但却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矛盾和误会。渐惭地,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胆怯。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交往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交往的技巧呢?

1.掌握谈话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教育小学生在和同伴谈话时学会精心选择话题。选择话题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投石问路法,即与不熟悉的同伴谈话,可提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目的的交谈;也可以用循趣入题法,如先了解同伴的中心兴趣,然后循趣就能顺利交谈下去;又可用即兴引入法,借用他人的一些信息,逐渐引入话题,接着再深入交谈等等。

2.学会聆听的技巧

越是善于聆听的人,同伴关系就越融洽。因为聆听本身是一种赞许同学讲话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同伴的自尊心,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因此,认真聆听同伴讲话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教育小学生学会聆听的技巧。首先要耐心。在和同伴交谈时,有时一些普通的话题,对你来说知道得已够多了,可对方谈兴正浓。这时,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应该保持耐心,不能表示出不耐烦的神色。当然,如果你确实觉得对方讲得淡而无味,浪费时间,则可以巧妙地提一些你感兴趣的问题,不露痕迹地转移对方的谈兴。其次要虚心。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而不是智力测验或说话竞赛,所以教师要教育小学生在听同伴谈话时,应持有虚心聆听的态度。再次要会心。和同伴谈话时,不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还应主动地反馈,不时地发出表示听懂或赞同的声音,或有意识地重复某句你认为很重要、有意思的话,这就是聆听者的会心呼应。

3.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

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沟通,但非语言沟通也在同伴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语言沟通是指交往双方运用非语言媒介进行沟通,它包括动作、表情、目光等沟通方式。在人际沟通中,以语言作为媒介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动作、表情、目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沟通方式。人的面部表情与姿势变化,有时比语言更能表达情意。所以,教师也要向学生强调在同伴交往中运用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三、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成长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坦诚地面对学生,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只有近距离的接触,使学生愿意和教师有更多地交流与沟通,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消除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与孩子产生相互信任和理解。对待任何事物,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感悟,这种感悟可能更为隐蔽的、复杂的。无论这种感悟是较成熟的或是极为幼稚的,教师应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影响和教育,切忌摆出师长的架势,给学生所谓的指点,或向学生发出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警告。小孩子大多是天真活泼的,是乐于接受帮助和鼓励的,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他们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成熟的心理。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还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加的个人成长报告会,让老师、家长有了解自己的心里话的机会,如“爸爸妈妈听我说”、“老师请您听我讲”等,使学生在处理困惑、失衡以及矛盾和冲突时,能及时得到家长,教师的理解和帮助,以其群体的合力战胜各种心理危机。

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3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的选材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对生活的细节用心观察,真心感悟,细致刻画。比如:以写与父母沟通为例,其实是最容易的。孩子们每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只要关注生活细节,就可找到无穷的材料。如爸爸的一个眼神,爸爸的激励,妈妈的唠叨,生日贴心的礼物,往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其实包含着最真挚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所以,作文中不论写谁,我们都能够从生活的一些小细节入手,然后扩大描写。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主题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幸福-心灵的家园”“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等等,我们告诉学生要“歌颂祖国,歌颂家乡”,“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富强努力奋斗”,如果整篇作文都在高歌,没主要内容也不行。就像平时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学校、班级,我们要认真上好这节课,你将获得有用的知识,将来才能学以致用,为国家做贡献。”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应该让学生学会爱老师、爱父母、爱同伴、爱身边的人;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舍身救人”,而应该要求孩子不要“见死不救”……让孩子们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具体的、较低的要求开始,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生活无小事,润心细无声”的良好品质。只有关心自己、亲人、家乡命运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关心民族前途与祖国命运的人。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感悟到这些道理,才能写好作文,点点滴滴总是情,细微之处见精神,用心作文显精彩!

二.阅读是习作的基石,感悟写作的独特个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品读好文章,读中有悟,读后有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是写作的关键。作文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每天看一本好书,摘抄精彩的字词,句段,背诵好词好句,好诗好文章;读、赏、品上乘的范文、佳作等。掌握别人写作技巧,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你看,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是生活的细节,微不足道,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把父爱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我们从中悟出要带着真情去尽情抒写亲情,只有这样的文章才会感动人。

用真心抒写自己独特感悟的作文才是好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立足于周围熟悉的生活,融入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才可能与众不同,也才可能吸引读者。我摘选毛洪其老师在“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关于指导个性写作讲座的经典部分:“首先,有话可说说自己。请低下头来看自己,自己身上有开发不尽的资源,拿笔记下自己的经历、积累、体验。其次,有话会自己说。要静下心来想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感动的事,只有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血有肉,丰满精彩起来。”我个人认为指导学生能够做到语句通顺,表述清晰,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能用真心抒写自己的独特感悟,再有创新就是好文章了。

三.重视互批互改知不足,互评互学促提高。

语文课标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们从中读出几个关键词:重视修改,可以是教师修改,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改互改,互评互学。

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学生会发现:批改其他同学写的作文,你可能认为写得不够好,你要怎么帮他修改,怎样促进别人进步;如果批改好的作文,你要知道好在哪里,人家这个方面怎么写的,你要怎么评,学学人家的用词,用句,有什么技巧,为什么要这样创作?课后可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其次,通过同学之间互批互改之后,让学生再回头修改自己的文章,会发现自己的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最后,作文交给老师批改,修改,要求学生认真细读老师的评语,作文讲评课更要认真对待。通过反复的修改,讲评,学生创作的美文表达出一定的内涵。

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4

歌唱是人们用来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即是演唱者对歌曲所表达感情的认知和反映,通过歌唱将这种情感体现出来。如果在歌唱中,只有纯美的音色和技巧,但缺乏感情的投入,那么将是无法表达歌曲的内涵的。优秀的演唱家通过塑造真挚、生动的情感去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们随着旋律能够感受演唱者所抒发的情怀和激情,或悲伤或喜悦、或情绪激昂或平静深沉。演唱时通过感情的流露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来感染听众,从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因此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情感表达的培养方法

(一)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的表达是歌曲的生命,是演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每一首歌曲的创作,其中都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乐随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领悟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在演唱中通过歌唱和旋律,表达出歌曲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听众,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让听众在获得心情愉悦的同时,得到感情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这就是评价歌唱艺术的基本标准———声情并茂。例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老师在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质朴豁达的演唱风格,在充分了解歌曲背景和情感的前提下,通过歌声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传递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和纯洁的爱情。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和喜爱。声乐教学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演唱者与作曲者之间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声乐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演唱声乐作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逐步提高声乐的演唱技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教育,更好地理解每一首作品中的情感,才能在演唱中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二)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是一首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演唱中若要充分表达这种内涵和情感,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去对话,深刻领会其中蕴藏的含义。在选择好所要演唱的歌曲后,要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从歌词到旋律,从感性到理性,全方位了解歌曲创作的社会背景和背后的故事。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演唱实践,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基调和演唱方式。例如老师在演唱《父老乡亲》这一歌曲时,感情流露自然、亲切,情感真挚、细腻,拨动人的心弦。这不仅得益与老师深厚的演唱功底,更重要的是彭老师在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雪域高原和海防边疆的都有过生活体验。能充分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无限深情。尤其第三段中以呼唤的方式,发自肺腑的喊出“父老乡亲”,深刻地表现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出色的演唱,真情的流露也让这首歌也成为人民群众和舞台上最受喜欢的歌曲之一。

(三)于生活中感悟,提高艺术修养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声乐的创作和演唱也离不开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演唱者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将直接影响对音乐作品内涵与感情的表达。假如演唱者缺乏对生活的感悟,缺乏对普通人民群众的关怀,在演唱中单纯的采用声乐技巧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无疑是失败的一种方式。因此具备了演唱的技巧和方法,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是无法声情并茂的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我们要在生活中去体会人生,增加自己的阅历和情感。将个人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融入到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去,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中的思想和内容,才能表达出歌曲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例如我国红色歌曲的演唱者往往是一些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演唱家,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并且有着很深的感悟,因此每一句歌唱、每一个旋律都会勾起他们的情感记忆,将这种情感与歌曲结合起来,才能将歌曲的魅力展现出来。

三、结语

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5

关键词:团体辅导 教师培训 沟通

研究表明,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参与式培训形式,在改变态度、提高能力和转变行为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技能习得方面也有着较强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培训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教师普遍认为与学生沟通很有必要,但沟通的主动性不够,沟通效果不理想;同时认为专题讲座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一般,希望以更有效的形式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并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

因此,本研究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教师的师生沟通能力进行培训,以研究团体辅导对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并为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36名瑞安市中小学教师,均接受前测、后测以及追踪调查。培训为期3周,共6天培训。培训期间无人退出。

2.研究工具

教师师生沟通问卷、瑞安市中小学师生沟通研修班沟通方案、团体反馈单、现场观察单以及追踪访谈大纲。

二、研究流程

三、研究结果

对前测后测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团体辅导,教师的沟通能力总分及其各分量表在培训前后测的单样本t检验中呈现显著性差异;团体辅导对教师师生沟通能力中沟通内容有显著的即时性效果,对沟通内容、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显著的持续性效果。

对参训教师的现场记录资料以及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在学习状态上,学员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并表示非常喜欢此次培训;在学习效果上,认知上,对沟通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情感上,学员增强了沟通的意愿和信心,行为上,学员积极运用沟通技巧与他人沟通,乐于分享;在工作应用上,学员积极主动运用沟通技巧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并感受到沟通带来的变化。

四、讨论

1.团体辅导对学习状态的影响

团体辅导以活动为本,强调学员在活动中进行主动地参与和体验,注重学员的主观体验。团体辅导打破了传统讲授式的单方面沟通的培训方式,而是使学员通过小组讨论、技巧训练、角色扮演、填表、画图、头脑风暴以及现场演练等多种方式,让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养成,直观生动。

另一方面,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建立期的系列破冰活动,建立安全、真诚、信任、开放的团体氛围,让学员打开心防的同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学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因此,团体辅导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的改善了学员的学习状态。

2.团体辅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团体辅导对沟通认知的影响

团体辅导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现场演练等活动,以及其他学员的分享反馈,使学员体验到自己的沟通模式给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发现自己沟通模式的不足。并通过头脑风暴、技巧训练、现场演练、角色扮演等活动,以及其他学员分享的成功经验,学习沟通理论,产生新的沟通理念,学习新的沟通技能。

(2)团体辅导对沟通情感的影响

团体辅导中,学员通过经验与感受的分享,产生“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当个体遇到挫折和问题时,往往会把自己的问题严重化,进而感到恐惧、无助和失望。在团体中他们发现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他们孤单感减少,同伴感增加。并且在分享中,通过角色扮演、技巧训练、现场演练等活动,以及其他学员的反馈和成功经验的分享,增强沟通的信心和意愿。

另一方面,在团体辅导中,学员间彼此帮助,互相支持,真诚开放,分享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学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别人很重要,这种体验使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欣喜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并且在这一系列互动中,学员可以观察、体验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各种微妙的人际反应,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增进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信心。

(3)团体辅导对沟通行为的影响

团体辅导中,学员通过技巧训练、小组合作、现场演练等活动,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并通过家庭作业,将沟通技巧运用于工作生活,体会沟通对象的不同反馈。这种反馈增强了学员沟通的信心和意愿。

另一方面,团体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的真实反映。在团体辅导中,通过团体领导者的引导,营造安全、真诚、开放的氛围,学员彼此提供行为示范,他们可以通过团体经验进行仿效性学习。并给成员提供接受反馈的机会,成员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团体的反馈比之个别的反馈更有说服力,能够有效地改变学员的不良沟通行为,发展良好的沟通行为。

3.团体辅导对工作应用的影响

在团体辅导中,学员通过参与活动,完成作业,亲身体会到良好沟通带来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成为将认知落实到行为的内驱力。当学员运用新的沟通理念和沟通技巧与人沟通的时候,沟通对象良好的反馈,沟通将变得更为顺畅。这种顺畅,将进一步推动沟通行为的落实,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学员的良性沟通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终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

五、建议

1.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团体辅导强调通过营造安全、真诚、开放的氛围,引导学员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体验、分享、反馈,进而改变学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不仅可以运用到提升学员沟通能力的培训中,对于其他技能的提高,也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

2.团体辅导需精心准备

团体辅导是主题式、参与式培训方式,确定培训的主题前需做好培训需求调查,确保主题是从参训教师的实际出发。 主题确定后,团体领导者的确定,活动的设计,以及场所和教具的准备等等,每一个环节够可能影响到团体的良性运作,均需精心准备,才能确保培训效果。

3.团体辅导注重营造氛围

团体辅导作用的内在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安全、真诚、开放的团体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员方可以打开心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用心体验,进而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蒋晓姗.小学教师团体心理辅导过程研究 [J] 科学导报,2015,(1)

[2].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2007.7

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6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方法 技巧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重,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以及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诱发兴趣,关注文本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以兴趣为前提,那么阅读的课堂也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以便增强阅读的愉悦感、兴奋感。学生对某个事物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甚至形成爱好。有了兴趣这个动力,他就会有滋有味、千方百计地挤时间去读,从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养料。否则,再优秀的作品也发挥不了作用,在他们看来只能是一堆废纸。因此,教师要注重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教师要发挥个人魅力经常向学生朗读。在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学生会有一种美的享受,渐渐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学生的生活空间内,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各类阅读材料,并把它们放在学生易看到、拿到的地方。例如,我让每个学生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著作,课间交换阅读。要求家长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放一些有助提升阅读能力的书刊,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2.教师还要在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精心设计一个读书角,让它成为学生们阅读课和课间的读书殿堂。每周进行定期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成为这方天地里的主人,感受读书的快乐与愉悦。这样的氛围易于诱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更易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背景资料,丰实文本

文本与作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是作者在特定的时空里生活情境的结晶,凝结着作者当时的情结和文思,包含着作者当时的情感倾向和生活体验。鉴赏文本离不开与之密不可分的背景资料。少了背景资料,对文本的解读就可能会发生误读、错读等偏差现象。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将作者简介、创作动因、生活情境等背景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正确解读文本。由于背景资料的介入,阅读教学会变得更加厚重。

背景资料是一种值得发掘、珍视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它对文本的渲染、补充和促进作用,处理好它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因文因需而异,真正发挥它的“助手”作用。背景关乎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人与生命,所以在利用背景资料时,教师一定要用充满情感和灵性的语言呈现,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并用它所蕴含的情感、文化等元素去感染、熏陶学生,让背景资料成为主动探究的兴奋点、情感思想的延伸点。

虽然背景资料像绿叶一样很不起眼、默默无闻,但我们不能忽视它衬托、奉献的价值。一些作品离开了具体可感的作者简介、创作动因、生活情境等背景,往往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也就不能成为人们所欣赏的佳作,因为作品因内涵而生动甚至于深刻。教师巧妙利用、重视开发,阅读教学会变得更加扎实、厚实、丰实。

三、多读细读,体味文本

必修课本中“慢慢走啊,欣赏”模块告知我们,人生、读书应该这样,教师、学生解读文本也应该这样。自古而今,所有敬业、负责任的文学评论家都会赞同并实践多读细读。因为教师不读文本,难以有自己的感受和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读文本,就不会有独特的体味、感悟,更不会真正地读懂、读透文本。

1.多读。短文、长文、教科书规定的篇目、大纲推荐的篇目和书目都要多读。当下,我们要解决好课内讲读时间分配问题。即使学生在课前做了预习,我们也要在教学中给足时间让他们阅读文本。在感知、理解、积累、巩固时读,让他们进一步熟悉文中的每一个词、句、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晓文章的内涵、体味文章的意境,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语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从而说能达意,读能解意。

2.细读。细读强调的是“细小”“细微”“细密”,换而言之,关键在潜心涵泳。教本中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文面上看似平易好理解,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极易“滑”过去而不是“理”过去,这两种境界、功夫会带来不同的收获。细读可以通过课文语言的韵律、节奏、语调等方面的不同,仔细体味、感悟其中蕴含的意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走进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上就是要展开文本细读,让学生成为一个好深思、有慧心的文本细读者。

四、对话交流,走进文本

“对话”形式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有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沟通,但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交流,而是指在认识活动中彼此能走进对方心灵,进行沟通与升华。

首先,教师必须以现代人的心境去解读文本,并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倾心对话,这是阅读教学对话成功的基础。当教师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时,互动的效果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就产生了。其实,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善于倾听与教学相长。教师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如果能以欣赏的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就能发现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判断出学生理解到什么深度,也就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补充。教师如能以宽容的心态与学生对话,也一定会得到学生给予的精神馈赠。也许可以从中深受启发,发现自身备课细节的不足。学生的参与会使教师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