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交流方式范例6篇

沟通交流方式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1

    明朝时期,朝鲜恰逢高丽晚期(918年——1392年)和李朝统治时期(1392年——1910年),中朝两国在社会各领域的联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文学交流也更是日趋广泛和深入。与此同时,由于朝鲜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中朝之间联系的深入,当时明朝所产生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能够大量而迅速的在朝鲜流传。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得朝鲜文人的写作、文学欣赏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两国的文学交流,有很多朝鲜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为中国文人所喜爱,也丰富了明代文学的内容,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明代中朝两国文学交流的主要方式

    中朝两国自古以来都有在使节往来中重视文学交流的传统。比如早在唐代,朝鲜派往中国的使节团就有多种使命,除了首要的政治外交任务外,还担负着学习和掌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任务。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定期派遣到中国的入唐宿卫,他们既带有外交使命,有往往“准旧例,割留习业”。他们很多人都是“配唐国子监习业”的太学生,并经常与中国文人接触、交游和酬唱诗歌。

    明朝与朝鲜李朝的文学交流,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也是使节之间的文学交流。当明朝与李朝经过一系列的内外调整之后,双边关系渐趋稳定,使节往来也日益频繁。高丽末年,朝鲜开始移植和模仿明朝的政治制度,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如1369年,高丽王朝就遣使入明,请明朝的祭服制度,明太祖令工部赐之。1370年,明朝遣使至高丽,颁布科举制度,诏曰:高丽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同年,高丽遣使至明贺正,举子朴实、金涛、柳伯如随行,金涛中科制。1372年,高丽曾经表请派遣子弟赴明留学,明朝也予同意。可见明初朝鲜高丽王朝与明王朝的友好关系。而高丽大将李成贵夺取王位,建立李朝过程中,一些中国文士参与了谋划,成为李朝建立的开国功臣,所以李朝与明朝的关系非常友好,于是就经常派出使节出使明朝进一步学习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而明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也经常派员出使朝鲜。朝鲜方面每年派遣到明朝的使节除了各种固定的贺使(如贺春节正旦、皇帝的万寿圣节、太子的千秋节等)、贡使之外,还有谢册封、赏赐等时的谢恩使、吊唁丧事时的陈慰使、立储定后时的进贺使、献特殊贡品时的进奉使等等,这些使节“常无定期,或前者未还而后者已至”。同时,明朝也派出使节前往朝鲜,并且这些使节在朝鲜也会受到极隆重的礼遇,在当时,明朝派遣使节出使李朝大体有如下场合;一是新皇即位、立嗣、立后、皇子诞生时的颁诏使;二是册封朝鲜新国王的册封使;三是追祭已故国王的吊祭使:四是有事时的宣抚使等几类。

    中朝两国在选使相聘时都注意选择有才学的官员,使出使官员不辱没本国的威严,而尤其注重诗歌酬唱方面的人才。如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就曾多次向李朝派遣过各种外交使节,其中有翰林修撰陈鉴、太常博士高闰、刑部给事中陈夹猷等,这些被选使节都是当世的着名文人。在1449年明英宗不幸被俘虏后,次年代宗朱祁钰登基,派遣翰林院侍讲倪谦出使朝鲜,颁即位诏书。倪谦是浙江钱塘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多年在翰林院供职,以礼部尚书致仕途。他在朝鲜期间,与当时朝鲜名士申叔舟、成三问、郑麟趾等人关系密切,他们在各种宴席和郊游接访中相互作诗文唱和。有一次,他同朝鲜友人游览汉江楼时,被同行的朝鲜文人包围索诗,一会儿工夫,他就写好三首,每首写出,众人就聚首争观,佩服不止。他回国时,朝鲜国王命文臣赋诗送别,编撰成集,让申叔舟等人做序跋,回国后,他撰写《朝鲜纪事》一书,向国人介绍沿途所见所闻和与李朝国王、诸大臣之间密切交往的过程及其朝鲜的礼仪、制度及风俗等。

    张宁也是明英宗天顺年间出使朝鲜的文人之一。他回国以后所撰写的《奉使录》一书,详细的记录了他在出使朝鲜期间的经历、见闻和进行文学交流的情况。在出使朝鲜期间,他还写下了《赠李观察》、《赠曹观察》、《赠孙寿山》、《赠医官郑次良》、《画作与知印黄致和》等许多赠答诗,这些诗表明了他在朝鲜期间所进行的文学活动之频繁。其后,弘治年间董岳、嘉靖年间唐皋、隆庆年间许国、万历年间黄洪宪、欧西稷等人先后出使朝鲜,朝鲜文人皆远迎相待,互相唱和酬赠。如《明诗综》中就记载有朝鲜官员朴元衡赠答张宁的诗《渡大同江次韵》一首:

    远传丹诏促行装,暂住星槎呗水阳。

    江浦雪消春意动,邮亭日暖客怀长。

    一杯且可酬佳节,万里无劳忆故乡。

    野阔天底山似画,不禁诗思入苍茫。

    而一些到中国的朝鲜文人,也与中国的文人相互唱和,既得改错之益,又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如1626年,朝鲜文人金尚宪出使明朝,在济南与张延登相识,探讨诗文,相交甚厚。

    在两国文人的相互交流中,中朝诗人还相互编辑诗文集,使之广为流传。比如,明朝文人董岳曾为朝鲜文人许宗的诗集作序,为之刊行;万历年间赴朝的文人吴明济搜罗朝鲜新罗以来百余位诗人的作品,编成《朝鲜诗选》;朝鲜文人金尚宪回国后,将自己在中国观光的诗送给张延登,张延登为之作序,并刊行于世,而朝鲜文人也将他们与明朝使者张宁、董岳、唐皋、许国、黄洪宪等人唱和的诗作汇编刊刻为《皇华集》,在朝鲜流通。

    正是在中朝两国文人的共同努力下,朝鲜李朝初期至中期的汉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诗人。李朝初期,汉诗仍以中国的苏黄体为主:“本朝诗学,以苏黄为主。”在体裁上,如果说高丽推崇四六,则李朝喜好短律,这一时期诗人主要有郑道传、姜希梦、金宗直、李荇、郑以吾、申叔舟、金无鱼等。比较着名的诗作主要有:李湟的《述怀》、徐敬德的《山

    居》、申叔舟的《反战诗》、鱼无迹的《流民叹:》等。李朝中期,汉诗逐渐转为摹唐:“我东诗人,多尚苏黄。二百年间,皆袭一套。至近世,崔庆昌、自光勋始学唐,务为清苦之词,号为崔、白,一时颇效之。”其中有白光勋、崔庆昌、李达被喻为“三唐诗人”。

    二、明代时期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

    明代文学中对于朝鲜文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在小说领域,明代小说的大量传入,不仅给朝鲜李朝文人以很大的启迪,还使朝鲜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朝鲜作家也开始自己独立创作小说,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朝鲜作家金时习用汉文创作的《金鳌新话》,就是在借鉴明朝人瞿佑的《剪灯新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中国小说经过唐、宋的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明代所出现的大多数比较有名的作品都陆续传入李朝,给李朝文学以重大的影响。李朝才得以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不少名作与卓越的小说家。

    明代小说传入的途径,主要是出使明朝的使臣在中国购得。明朝人陈继儒说:“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之贡限五十人,或旧典新书,稗官

    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便问,不惜重值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

    明代传入李朝的小说数量众多,仅据朝鲜文史书籍记载,确凿可知者主要有:

    《剪灯新话》等:“传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记》、《娇红记》、《西厢记》等,令谢恩使贸来。”

    《三国志演义》:“今所谓三国演义者,出于元人罗贯中,壬辰(1592年)后,盛行于我东,妇孺皆口诵说。”

    《水浒传》、《金瓶梅》:“传奇《水浒传》、《金瓶梅》为逸传,不熟此传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

    《西游记》、《隋唐演义》、《五代演义》、《西汉演义》、《北宋演义》等:“余得戏家书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龊齐魏拙、五代、残唐、率北宋略……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

    李朝不仅从明朝引进了许多小说,还大量翻印,使之广为流传,如《剪灯新话》等书:“《剪灯新话》……校书馆和给材料至于刻板……近来自中原(中国)流布之书不一,薛文清《读书录》亦其一也。今方印出,议论亦不能无庇。”同时,李朝还利用创制的训民正音,翻译不少小说。如壬辰(1592年)战争前后,流传最为广泛的《三国志演义》就有全译本,也有摘译部分章节的单行本,如《赤壁大战》、《华容道》等。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2

企业内部沟通根据传播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根据传播媒介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但在具体工作中不少人只把“沟通”理解为有声的语言沟通,这就大错特错了。在一次企划咨询中,我曾问过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的沟通方式是什么?结果他竟无言以对,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其实在企业的运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就是沟通,只不对我们对他没有正确的认识罢了。下面笔者对企业的主要沟通方式介绍如下:

1、面对面交流

面对面交流是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都采用此方式。

2、电话

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进行的有声交流方式。

3、命令

企业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布置工作、安排任务都可以称作“命令”,命令分口头命令与书面命令两种,有的企业创造了“总经理任务通知书”是一种很好的书面命令,事实上它已具有了文件的性质。

4、文件

公司下发有关文件是典型的下行沟通。对于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需要员工共同遵守的文件,必须与员工进行彻底沟通。公司的文件一般情况下下发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并对学效果进行测评,以确保文件内容沟通、执行到位。

5、会议

会议这种沟通方式,根据需要可分为董事会、经理层会议、部门会议、全体员工大会等,根据开会周期可分为日例会、周例会、月例会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专项会议,如财务会议、表彰会议、安全会议等。无论何种会议,都要求讲究会议效率,开会要有结果,不能议而不决,随后还要抓好执行、跟踪、检查、评估、反馈等环节。

6、业务“报告”

报告分为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类,类似于报告的沟通方式有还有请示、向公司上一级主管提出意见或建议等。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形成文字,都是上行沟通,一般需要批复或口头上给予反馈,从而形成上下信息交流上的互动。

7、内部报刊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办内部报刊来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例如,古井集团的《古井报》、《集团情况通报》、《市场动态》等报刊发挥着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作用。

8、广播

在不少大中型企业,这一传播媒介都在使用。

9、宣传栏

这一传播媒介无论对大中小型企业,都很适用。宣传栏可大可小,内容可长可短,方便快捷。

10、举办各种活动

企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各种游戏、联欢会、宴会、专题培训等,可以有效地促进公司与员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

11、意见箱

意见箱是很好的上行沟通方式,企业员工对公司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企业及领导进行沟通。作为企业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

12、内部局域网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3

关键词:“一对一”工作法;有效沟通;企业党建

长庆油田公司采油四厂自2007年3月以来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对一”工作法,成功地发挥了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实践探索出的一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和新机制,明显提升了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运行机制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为了解决用工严重不足而将单井的看护工作委托社会劳务公司承担。由于劳务公司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极强,地处深山,单井看护,导致员工孤独寂寞,思想波动,导致看护工流失,队伍不稳,个别看护工动机不纯,出现与当地不法分子勾结倒卖原油的现象。2007年3月,采油四厂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综合治理实践中,尝试开展支部书记与看护工定期不定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的活动,深入了解看护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工作实际困难,并及时加以引导和支持,化解思想波动,稳定队伍。“一对一”工作法试行半年后,成效显著。2007年末,“一对一”工作法受到油田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推动了采油四厂不断推广、深化和拓展“一对一”工作法,提升管理绩效和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进程。目前,采油四厂一方面对“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内容、运行机制、谈话要求做出统一的基本要求,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方面与基层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拓展了“一对一”谈话的参与主体和沟通内容;同时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探索拓展“一对一”工作法的应用领域。部分作业区出台了《“一对一”谈话共性问题汇总表》《“一对一谈话”问题整改表》等管理工具。至此,“一对一”工作法不断发展,其工作机制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一对一”工作法形成初期主要是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定期地与看护工交流和沟通,谈话对象主要是看护工;谈话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一对一”的走访;谈话内容主要围绕“护油”主题。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谈话内容逐步走向多元化,向工作状况、企业管理、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扩展;谈话主体由原来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拓展到各级党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谈话对象则拓展到基层全体员工;沟通模式逐步从下行沟通,即由上一级沟通主体向下一级沟通对象单一传送信息为主,转变为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流通;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逐步从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向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征集员工意见建议方面拓展。同时对谈话时机、谈话内容等做了基本的规范性要求。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作用与效果

(一)有助于强化沟通,推动信息交流

调查显示,60%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36.5%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基本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6.5%。在细分类别的信息传递效果评价中,满意度较高的依次是工作问题、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信息、厂务民主管理信息、党务发展信息、家庭生活信息和个人发展信息。

(二)有助于凝聚队伍,增进感情融合

通过干部与员工“一对一”的交流,增强了干部对员工的了解,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调查显示,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对情感交流作用效果非常好的占比为22.42%,认为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比较好的占比为41.59%,两者总计占为64.01%。30.15%的员工对“一对一”工作法的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持中性评价,持消极评价的仅为5.85%。

(三)有助于稳定队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通过“一对一”谈话,干部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去感染和促动员工,有效激励员工的斗志和士气,鼓舞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奉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一对一”工作法中领导干部的对员工的工作感染作用很强或比较强的员工比重为67.29%,这说明干部在“一对一”工作法中确实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感染、促动员工。

(四)有助于消除误解,释疑纠错

在“一对一”工作法中,干部针对员工提出的厂务管理、薪酬、企业文化、工作等各种提问进行解答和释疑,多半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在释疑纠错,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方面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其中22.01%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的释疑纠错作用效果非常好,37.29%的员工认为其释疑纠错作用效果比较好。

(五)有助于了解情况,推动问题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

座谈发现,在“一对一”工作法的直面交流中,干部能够根据员工个别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深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影响员工工作的问题。18.68%的员工认为通过“一对一”工作法能够非常好地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43.6%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两者合计占62.28%。可见,“一对一”工作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比较明显。谈话中员工反映的问题63.36%都能得到解决,近三成的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都及时得到了反馈处理意见。

三、“一对一”工作法对企业党建机制的创新

“一对一”工作法在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了领导机制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加强了各级党组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提高了企业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与同级行政组织和技术骨干的协同互动,增强了企业党建的党政互动能力;强化了上级党委与下级党组织的及时沟通,增强了企业党建的上下联动能力。“一对一”工作法用人文关怀团结员工、凝聚员工,初步建立了多管齐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强了工作责任机制建设

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一样,“一对一”工作法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界定了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组织(作业区综合管理组)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一对一”交流工作的完善和落实状况认真进行考核。在“一对一”工作模式下,党务工作者、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三种力量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发挥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与员工开展谈话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

(三)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通过交流实现了解员工思想状况,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实现思想政工作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员工队伍凝聚力,传播企业文化,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同时,“一对一”工作法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考核管理机制,把刚性制约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之下努力工作,实现了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四、“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科学的沟通原则

1、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平等性是指沟通主体与沟通对象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沟通的主导性,是指沟通主体应该对沟通系统内容要素及沟通的发起和发展速度、模式、信息等做出适时的调节和必要的控制,使双方交流向预期方向运转,最终达到教育者所预期的沟通目的。

2、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及时性是由思想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要求沟通主体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与沟通对象交流。沟通的经常性强调沟通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沟通要保持一定的频率。经常性原则要求及时发现员工矛盾、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要求沟通主体经常性与员工进行“非正式沟通”,在不拘泥形式的条件下增进感情沟通,增强理解和信任。

3、坦诚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坦诚是沟通的基础。沟通作为双方心灵的交流,离开了坦诚,交流也难以继续。坦诚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在沟通过程中,沟通主体首先要投入真感情,讲真心话,绝不讲假话。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把谈话上升到谈心乃至交心的境界。保密是坦诚引出的要求,是爱护他人的表现,也是实现坦诚沟通的保证。要把“一对一“工作法引向深入,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二)完善沟通运行机制

1、构建全方位、完善的沟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继续加强领导机制与工作责任机制建设。建立多管齐下的思想交流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明确“一对一”工作中各级领导与干部(作业区、井区)的沟通职责,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形成定期的沟通交流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工作监督机制建设。应该继续完善“一对一”工作法中“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委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及基层组织在“一对一”交流工作中的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覆盖,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沟通要素,创新沟通模式。一要拓宽沟通对象。“一对一”工作法沟通实践中,沟通对象扩大到公司正式员工。随着发展的需要,沟通对象还将进一步扩展。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员工进行群体划分,以便实施差异化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二要推进沟通主体的分工与专业化。根据沟通主体的专长和岗位对沟通主体进行适当分工,可以从制度设计上要求技术骨干、行政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分别负责技术沟通、管理沟通、生活沟通等。三是继续拓展沟通内容,实现沟通内容的细分与专题化。“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内容包括厂务管理、企业文化、个人工作、技术培训、生活等各方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有必要将沟通内容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的沟通主题,选择合适的沟通主体进行专题化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多样化的沟通需求,又可以保持一个沟通中心,防止话题过散。四是推进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与差异化。在“一对一”工作法中要实现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有会议、走访、座谈等传统沟通方式,还要有网络、手机等现代沟通方式;不仅有口头,书面交流,还要通过文娱活动沟通;不仅有庄重严肃的正式沟通,还要有轻松活泼的“非正式”沟通。五是保证沟通环境(氛围)的轻松自由化。

(三)提高沟通主体沟通能力

要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沟通作用和效果,沟通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16.84%的员工认为作为沟通主体的干部综合素质对沟通效果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关于沟通效果的首要影响因素,10.96%的员工选择“主动热情性”,7.8%的员工选择“谈话艺术性”,6.7%的员工选择“地位平等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交流主体的沟通能力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少兰.浅谈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2、高智勇.人际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党政干部论坛,2003(2).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4

关键词:聋校学生 沟通交往 内容 分布

《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方案》提出:“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沟通与交往课程是新课程一大亮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交往课分布在小学一到六年级,各个年级平均是每周3节,占总课时比例的6.8%~6.6%,位于课程比重排行第四位(语文24.8~24.3%,数学16.7%~16.6%,体育与健康、艺术各占9%~8.8%并列第三位)。沟通交往课不仅出现在课程设置中,而且成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地位与语文、数学是等同的。可见,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方案》中,强调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即不单独提倡某种教学理念,也不贬低某种理念,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适合什么,就安排什么”。因此,沟通交往课应根据聋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

一、师资与课程

1.聋人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聋人手语为载体,是聋人群体进行文化传承和相互启迪娱乐教育形式之一。

手语课大体分为三大板块:老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反馈信息。通过理解、内化的过程,激发聋生沟通的愿望,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初级阶段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细化目标之一。

聋人教师参与的课堂充分展现了“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人’,说‘自己想说的话’”的特点,是培养聋生沟通交往兴趣最好的途径。

2.听人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

2006年,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适应盲、聋学生发展的课程调整与开发研究》做了一个关于聋生发展及发展需要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有98.6%的学生希望能够走出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听人教师承担着将聋生引领进入主流社会的责任。由听人教师承担的沟通交往课的目在培养聋生与健听人的沟通交往能力,传授与健听人群沟通交往的技能技巧。教材可以是语训教材部分内容,可以是聋校教材中的句式练习等。听人教师承担沟通交往课,有利于促进聋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两种语言转换的桥梁,促成聋生与听人进行沟通交往的实现。

3.聋听合作――文化课

这里指的文化课是针对聋生开设的讲解“聋人文化”、“听人文化”的专项理论课。

在聋、听的交往中,聋人“说话”很直白,喜欢询问隐私,没有礼貌……这些感受都是源于聋、听文化差异。聋、听人群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因文化差异产生误会和矛盾。聋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主流社会,就一定要了解主流社会的文化,知晓两种文化的差异。聋生的需求要求承担课程的教师熟悉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对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势在必行。

二、学生活动与课程

1.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阅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从阅读的内容来看,我们找不到手语阅读材料,呈现在聋人面前的都是主流社会的语言和文化。让聋生借助读加深自我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位,推动聋生书面沟通能力的形成。

提供给聋生的阅读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阅读兴趣;有直观的图片,能从图片中大概了解文本的内容;适合采用多种形式给予反馈。

2.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亲子活动、手拉手活动、共建活动等,是聋人社会与听人社会的初步融合。将在课堂中逐渐培养的沟通交往能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习”的理念。但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与特定的人取得联系,需要学生克服自卑等心理障碍,必须得到活动相关人员的支持,需要主流社会的接纳。

三、内容分布

聋童要接触两类人:聋人和听人(包括会手语的听人和不会手语的听人)。如果说聋童在学校里和老师和同学之间多少还有一点因经常性接触产生的默契而易于交流,那他们进入社会后可能会因交流不畅而孤立。所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聋生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

1.小学低段

小学低段的聋生主要交往对象是家长、老师、同学,听力较好的聋生与其它听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多。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聋生言语发展特点,在低段初期主要发展聋生第一语言,采用聋人手语为载体,对听力状况较好的聋童采用个训方式发展口语;中期,继续发展第一语言,建立手语与汉语的联系,初步渗透汉语句式;后期,继续发展第一语言,进一步建立两种语言的联系,培养阅读兴趣。总的来说是:以聋人手语为载体,辅以汉语(书面语、口语、手势汉语),注重个别化教育。

2.小学中段

小学中段的聋生主要交往对象是同学、老师、家长、亲人、邻居等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由于交流范围的扩大,他们对短信交流、网上交流、文字交流等有了极大的兴趣,使用汉语交流便成了他们最急需的交流方式。在这一阶段,课堂教学的内容应以听人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为主,帮助聋生树立沟通的信心,建立良好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体系,掌握沟通交往技巧,培养与听人的沟通能力。

3.小学高段

聋生的生活圈子进一步扩大。在这一阶段应为聋生开设文化课,以便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世界;为聋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开展主题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进行集体疑问解答和个别疑问解答,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时间活动。该阶段应更注重沟通方法、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聋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沟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聋生情况,沟通交往课的开设向小学以上的阶段延伸也是必要的。

沟通交往课是一门综合类课程,具有灵活性、可变性、极大的包容性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内容在聋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课程的内容、方式均应根据学生的身理、心理、听力状况有所取舍和补充,真正做到“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5

一、沟通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沟通是协调各组织要素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这使得组织内部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更为迅速且一致;沟通是管理者联系下属以实现管理基本职能的有效途径,对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执行力差、解决问题不力,归根到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沟通在监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监理方在建设方、承包方中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沟通越到位,工程质量越满意,争执和磨擦就越少。在一个监理机构中,沟通也非常必须,总监与总监代表、业主、施工单位,总监代表与监理员、监理员与监理员之间等都需要通过沟通来掌握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从而使监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地把握自己与他人、与总体的动态联系,推动监理组织的发展,更好地进行监理并取得实效。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一般是经过构想、组织信息(提炼或加工)、发出信息、聆听者接收信息、思考、组织反应(反馈)几个过程,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任何一个过程都不能缺少。

如果不经过组织信息过程,聆听者就会无法掌握重点,因而也无法进行正确的反馈。这种问题在日常工作当中最为普遍。聆听者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大脑运转速度远远快于说话的速度且交流的信息无法引起大脑思考,此时聆听者往往会形成“走神”或“独自闪念”的情况,结果形成“自我沟通”,交流的效果自然很差,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改进。

三、监理在实际工作沟通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1.项目总监与项目部监理员工的沟通

项目总监在布置监理工作任务时要清晰,使接收任务的监理人员都能够明确目的。在必要的情况下项目总监还要为接受任务的监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手段确保监理工作能够

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监理目标。在此沟通过程中的互动最为重要。要注意的问题是.项目总监要区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有的监理人员非常善于领会意图,也具有很强的监理工作能力。对这样的监理人员.项目总监不需要进行很详细的工作交代,而要拿出多数时间倾听他们的设想,并对他们提出的监理建议、困难等给予答复,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监理员工之间的沟通

通常情况下监理员工之间针对监理工作问题进行沟通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沟通事件的本身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因此沟通的结果势必造成沟通双方产生一定的服从或服务关系往往是提出问题的人是处于主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要尽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为可能导致的对方的困难,提出解决意见甚至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问题提出者要主动放下架子以商量的口吻与对方沟通,并尽量多听取对方监理同事的反馈意见了解对方的困难。

3.监理与业主之间的沟通

监理的服务对象是项目业主。监理为业主提供的是智力性的监理服务产品,业主是用户。因此,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是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监理服务质量得不到业主的认可,那将得不到认可。特别是项目总监的工作,要取得业主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必须通过沟通。监理公司项目部监理人员来自不同的阶层,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监理工作的理解差异较大。强调和业主搞好工作关系并不是说要做业主的附庸而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监理工作。在监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监理是监理服务产品的制造者,要对是非曲直有正确的判断,形成自己的主导意见。在工作中,与业主产生分歧时要善于和业主进行沟通、协调,要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进行工作。另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向业主的主要负责人汇报工作,让他知道监理组的工作情况,争取得到他的认可和信任。这一点非常重要。

4.监理与承包人之间的沟通

监理与承包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作为监理,必须明白所有的施工任务都必须依靠承包人来完成。承包人要完成任务需要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备、材料和技术管理的配合和协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承包人确定某个方案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质量、工期、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也会考虑到制定的方法是不是容易被施工人员接受并顺利实施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监理要控制,就是要让承包人听监理的否则就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是片面的。

四、监理沟通的形式

1.书面形式的沟通

书面形式的沟通包括监理规划、参建各方工作制度、监理月报、监理工程师通知、业主意见调查表等等。不同的书面形式的沟通有着不同的作用。书面形式主要有监理规划、监理月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各参建方工作制度等。

各参建方工作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建设方、承包方、监理方的相互沟通、交流、讨论最终邢成的各参建方工作制度.是规范各参建方行为的一种制度。建设方对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要求.都可以纳入该制度中。通过这种沟通监理方和建设方可以充分地意见交换.找到最佳结合点.制定出既能满足项目要求和监理管理颊定又能照顾到对方工作特性的业务程序。该制度作为规..各参建方相互往来工作关系的行为准则各方应认真执行。

使各方职责、权限及相互工作关系明确做到相互配合、拒互监督保证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最终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制定各参建方工作制度时,应优先考虑:制定图纸会审和图纸交底制度,建立周例会和专题会议制度,制定专题讨论会议制度,召开技术交底会。

2.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沟通

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是通过交谈的方式进行。

这种日常的交谈意义重大。通过交谈可以反映一位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综合素质。应该支持并鼓励这种沟通形式专业监理工程师参与同建设方管理人员交流一是充分获取建设方的相关信息,为保持或改进我们的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向建设方充分展现自我让建设方认同项目监理部每一个监理人员及其工作效果.直致认可并满意项目监理部提供的服务质量。

这里特别推荐一种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沟通方式,就是每天早上项目总监与建设方现场代表的交流,此方式对住宅小区的项目监理部较为有用。在西安恒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每天早上总监和甲方代表都会交流半个小时。各自向对方交待一下当天或近期的工作计划、公司方面近期提出的一些要求及关注焦点,对某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形成初步意见等,交流的内容很广范。这样做的结果是,监理方开展工作很顺利,与建设方的配合也很顺畅,久而久之形成了默契,问题解决水到渠成。

沟通交流方式范文6

[JP2]无论网络是完整还是不完整的,都可能存在交流方式多样化的均衡。接着分析产学研合作初期阶段中,不同人员交流方式的囚徒困境均衡具有历史路径依赖性,并且难以通过内部协调交流方式走出困境,但是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组织中不同人员交流方式的协调达到帕累托均衡。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组织;交流方式;协调均衡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8-0023-04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Equili rium of Communication

etween Enterprise-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SHENG Yong-xiang, SUN Qing-hu WU 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A stract: Using the game theory and on the asis of constructing one payoff’s ta le of enterprise-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chooses a differe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s a strategy and revenue function for the utility function, and analyzes coordination equili rium of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for the different networks and different people interaction using different ways to communicat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or any cooperative interaction’s network,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dopting the sam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com ination as Nash equili rium, if the network is complete, the Nash equili rium is pro a ly the only Nash equili rium; if the network is not complete, then there may e a variety of equili rium of applying means of communication. ut if each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nal network to take a com ination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re Nash equili rium conditions, regardless of the network is complete or incomplete, there may e equili rium of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on. Then it finds the prisoner's dilemma of communic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research cooperation has historical path dependence and is difficult to e solved y internal communication, ut through communicating coordination it can achieve Pareto equili rium.

Key words: enterprise-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equili 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