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例6篇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文1

【关键词】二胎政策 女性就业歧视 社会调查 企业HR管理

一、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中国计划生育新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此消息一经,瞬时传遍大江南北,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政策将深深地影响很多家庭的生活,许多家庭会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喜忧交加,喜在成员增加,忧在女性就业问题。

研究二胎政策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影响,既是对前人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社会各方面影响研究的补充与细化,同时对于制定更合理的宏观人口政策和促进我国社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浅谈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成因及现状;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所使用的定性资料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二胎政策影响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部分对重庆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浅析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成因及现状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国将男女平等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然而诸多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牛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表明男女在降生时就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男性是一家之主,拥有者决定权,支配权,将来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与之不同的是女性是贤内助,以家庭为重心,辅助并听从于丈夫,之后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诠释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尽管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也积极采取了一些力求减弱女性在就业中面对的困境,例如:进行专门的立法,落实《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对女性就业权实施法律的保护。但是这敌不过传统观念在人类意识的根深蒂固。

除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外,企业为了增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不得将“成本――效益”作为一切措施的指挥棒,女性由于特殊生理期,生育及对家庭责任的重大对于企业来说付出的成本高于男性,不可否认的是,的确女性除了从事市场经济生产外也承担着一个家庭大多的事务,会因此而精力分散,很难达到对工作的精益求精。

在我国开放二胎政策之前,女性在就业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仍相当突出:1995年城镇单位就业女性占总数的38.5%,2000年下降为38.0%,2010年下降到37.3%,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35.8%,表明女性获得较好就业资源的机会不断减少,促进男女在就业中的平等仍是当务之急。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定性资料分析法(生育意愿与就业歧视之间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人群的生育意愿与就业歧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这些研究为二胎政策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研究视角。

劳动力市场中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倾向同时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使女性劳动力苦不堪言,同时使市场与社会的效率和福利水平大受影响。女性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第51条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这是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性的最直接原因。另一方面,生育问题使女职工通常需要退出劳动力市场一段时间,即便不考虑人力资本折旧因素,也会降低其实际生产能力,这又给用人单位造成了间接成本负担。

生育意愿的转变主要是国家政策的推动的结果,生育意愿的转变往往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服从p同化及内化。从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人们已经内化了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白领女性,作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的较强集中着,往往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在生育方面的意愿也会跟着国家的计划生育有所改变。城市一胎化政策的实行致使白领女性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往后白领女性的生活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很多白领女性会充分为自己孩子考虑,而改变自己的生育意愿。目前,国家生育政策进一步放开,允许阶段性落实二胎生育政策。很多原本就有了一个子女的白领女性,一般都会抓住机会生育二胎。

出生性别比具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胎次越靠后,出生性别比越高。在所有的普查中,一孩的出生性别比都处于正常水平,但二孩及以后的出生性别比都高于正常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取消计划生育限制的紧迫性。中国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进程,社会经济因素的效果加快了生育率的转变。然而中国的生育率虽然已经低于更替生育水平,人口趋势仍然处于上升状态。今后,随着推行二孩政策,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倾向是缓慢的。因此,生育意愿高会平衡性别比,减缓生育率的下降,这就对企业减轻就业歧视提出了要求。

就目前劳动力买方市场的环境看,真正让人焦灼的并非有活儿没人干,而是如何在满足妇女生育权的同时,不损害她们的工作权,确保女性有活儿干。毕竟生命要由女性孕育,孩子更多地由妈妈照料,以前“只生一个孩子好”时都会遭遇就业歧视,现在要休两次产假,要照顾两个孩子,由此可能刺激用人单位抬高门槛,导致女性就业率进一步下滑。对此,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妇女组织要及时跟进,相关部门要不失时机地采取配套措施。

(二)问卷法与统计分析方法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与女性就业环境调查问卷-以重庆为例-

开始时间:2015-12-8 结束时间:2015-12-12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样本总数:136 份

样本主体:重庆地区大学生

原始数据来源:http:///report/6657225.aspx?qc=

由于此次问卷调查的样本主体是大学生,因此本论文主要引用问卷中对未婚人士的调查数据和结果。从调查报告中看出,大部分家中长辈对子女婚后生育二胎持不干涉的态度(约占67.65%),多数未婚人士认为国家的生育政策需要调整(48.53%),希望生二胎(53.68%),这些说明潜力生育意愿大,未来生育率会有所提高。生育二胎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经济状况允许或完全有能力承受(占68.38%),说明人民生活较为富足,这为二胎生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1)二胎政策实施潜在生育意愿增大的原因。

中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带来卓有成效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的重大心理创伤等问题。68.38%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个孩子太孤独了,不利于成长。人类是需要社会化的高级群居生物,同胞竞争有利于孩子以后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有同胞的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同胞间的分享、承让、理解和竞争,而这种竞争是有血缘关系的相对安全的竞争,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成年以后大部分遇到困难情绪更为稳定,相对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因此,独生子女政策向二胎政策的转变,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消除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造成的儿童极端自我中心理念,极大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在具体的行动上,调查显示,有53.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愿意生二胎,34.5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生二胎,还有11.76%的受访者拿不定主意。

根据致公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每年约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独生子女带来的养老问题严峻。

综合来看,为子女着想是想生二胎受访者的最大考虑因素,其中“给子女找个伴”占了68.38%,15.44%的受访者认为生二胎可以更好地防范未知的风险,12.5%的受访者是因为父母要求。

但是,也要注意二胎政策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多忧虑!今年初,媒体报道了徐州一13岁女孩因母亲怀孕二胎出现情绪问题,以迫父母打掉了二胎。类似的个案报道也在媒体上时有见到。这是中国实行了长时间的独生子女政策,社会及孩子已经认可独生子女家庭是常态家庭,头胎孩子独自享有父母的宠爱的理念在社会和家庭已经深深扎根,孩子自我中心理念已经形成,在头胎孩子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父母要第二个孩子,头胎孩子容易产生自己所享有的爱被分割、侵占,甚至出现有可能被父母“抛弃”的感受,出现情绪不稳,容易激惹,冲动或退缩行为,严重者可能被诊断为一种儿童期的心理疾病:同胞竞争障碍!

(2)家庭成员对在职适育女性生二胎影响工作的可预见性分析。

人们对这一问题各抒己见,有人欢喜有人悲,放开二胎政策“生”还是“升”?从雷达图中可以看出极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女士生二胎会影响工资(61.76%)和职业发展(52.21%)。如果“生”,由于生育、抚养和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经济承受能力和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成为职场人多生育一孩的最大顾虑,而生育二孩的员工逐渐增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如果“升”,目前有关失独家庭的报道让人堪忧,因此众多的家庭陷入“生”与“升”的困扰中。

(3)女性生育二胎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和企业加剧女性就业歧视的现实客观性。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具有普遍影响:

(4)国家和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女性就业的必要性。

被调查者认为开放二胎对社会的影响:71.23%的人认为会减缓人口老龄化,增加社会劳动力,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全面二胎将逐渐改善中国的家庭结构,有机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社会状态。与此同时,如果每年新增出生人口600万左右,将会拉动一千亿左右的消费市场,有利于中国扩大内需。这对国家和政府保护女性就业提出了要求。

(5)小结。

四、以重庆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资料来源于重青民意研究院)

重庆六成人愿意生二胎 其中九成为独生子女

样本说明

调查时间:2015年10月30日―11月2日

调查范围:重庆市主城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样本情况:2167

87.9%受访者为独生子女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立为了基本国策重庆市民家庭成员的构成情况也明显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调查显示,年龄在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89.67%的受访者称自己是独生子女;但与此相反的是,这部分受访者中有86.81%的人称自己的家长并非独生子女。在年龄20~30岁的受访者中,此现象同样突出,有86.12%的受访者称自己是独生子女,但家长不是独生子女的更是高达94.31%。

造成此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查显示,83.24%的受访独生子女表示,自己家长未生二胎是由于政策所限;仅9.63%的受访者表示未生二胎是家长个人意愿。

85.14%受访者盼提供孕妇医疗福利

事实上,除了重庆,生育政策的逐渐宽松在各地均没有起到预期当中的效果,在单独二胎政策逐步放开近一年之后,全国仅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这与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约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同样较大。

“因为长期以来在社会保障、女性就业、收入分配、户籍制度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与公众的期盼仍有差距,所以,虽然绝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个政策的时候是持支持态度,但自己本身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谨慎。”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教授邓荣认为。

由于生育二胎可能比生育一胎的意外风险更大,目前已经有商业保险公司开通了“二胎险”来为孕妇提供保障,调查显示,85.14%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同样可以为孕妇提供医疗福利及失业保障,具体来说,从二胎的出生到成长,多数人期待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定性资料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二胎政策影响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会加剧女性就业歧视的结论。首先,潜在的生育意愿会加大,同时家庭成员预见到生育二胎会对女性就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年,企业成本会上升,迫使就业歧视加剧。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有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由于就业歧视产生的对女性的伤害,保障女性权利;企业需要对二胎政策的影响做出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减少或避免负面影响。

(1)需要摸清底数。二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摸清基本情况是关键。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底数”包括:企业男女员工的构成比例、女员工年龄结构、适龄女员工生二胎的计划、员工的生活计划,等等。在调查了解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不应侵犯员工隐私权,可通过与员工谈心、绩效面谈、网上讨论等形式实施。通过掌握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形成专题报告和工作方案。

(2)加强人文关怀。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建立兼顾公司和生二胎员工利益的弹性工作制、目标考核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生二胎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邀请专家实施压力疏导,正确处理生二胎与工作的关系、生二胎与发展的关系。协调企业工会,组织更多的亲子早教活动、开展新手父母交流等活动。商业保险公司可开通“二胎险”和“二胎失业险”来为孕妇提供保障,为孕妇提供医疗福利和失业保障。

(3)节约运营成本。企业无法回避因实施二胎政策所增加的招聘、培训和福利成本,节约运营成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HR应该在加强内部自动化技术、业务流程改造、跨部门人力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建议,通过其它环节节约成本从而弥补二胎政策增加的支出费用。

(4)扩大人才供给。为确保二胎员工产假期的人才供给,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HR应加强与市内外大学及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的合作,不断扩大企业的人才库,及时安排“替代者”上岗工作。在招聘新人的时候,根据企业员工年龄、性别结构,错开年龄段选人,适当调整招聘人员性别比例。

参考文献:

[1]张小玉.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定性分析[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5.

[2]刘琦.白领女性阶层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论坛,2015.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文2

单独二胎,即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立法实施之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唯一一个实施一胎政策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单独二孩”政策实行后将会为广西带来庞大的急需接受教育的低龄人口群,而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与经济发达城市和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新增的低龄人群对于广西现有的教育机制及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方式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冲击。

2 研究意义

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具有庞大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保证广西的基础教育平稳推进,提高广西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是尤为必要的。“单独二胎”政策在广西的实施会直接对广西人民的教育行为及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其为广西基础教育资源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否会制约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都将是政府需关注的重点。因此,收集广西人民对“单独二胎”的意见,并研究“单独二胎”政策对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

3 调研结果分析

1.将如何分配教育支出(针对有意愿生育二胎者)。

图1

图2

由上图可以看出,针对如何分配教育支出这一问题,6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改变原有的教育支出,增加教育总支出,这说明大多数的家长很重视对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生,而改变对第一个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不改变当前教育资源的情况下,由于家长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这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从而引发很多问题。

2.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选择最主要的三项)。

由上图可以看出,被调查者认为“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会带来的三个最主要的影响依次是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造成基础教育资源的压力和缓解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压力。这说明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对教育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1.增加教育拨款。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直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相较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桂西、桂西南和桂西北山区,发达的东部一直占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势必增加广西较为发达地区的低龄人口,从而进一步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压力。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将使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难以开展,加剧群众负担及适龄儿童辍学率高等一系列问题。为缓解这一情况,政府部门需主动承担教育成本,增加教育的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

2.落实基础设施的建设。“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给原有的基础教育资源带来压力,影响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为解决教育短板带来的影响,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要考虑到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优先保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重点抓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建设,落实好校舍、图书馆、运动场等基础建设的添加扩建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对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十分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通过学历补偿教育让未达标教师学历达标;另一方面要减缓少数民族地区艰苦的教学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让广大教师安心投入民族教育工作, 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4.2 对计划生育二胎家庭的建议

1.慎重生育“二胎”

抚养两个孩子所需要的成本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优越的家庭来说,伴随着二胎出生而带来的各项开支势必会影响家庭在其他方面开支的分配。并且多数父母因工作忙碌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抚养孩子长大。因此,在生育“二胎”的问题上,家庭需结合自身条件慎重考虑。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文3

关键词:二胎开放;国家政策;90后

前言:二胎政策是我国最新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同时也被称为二孩政策,值得就是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既然称为二孩政策,也就是第一胎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时候,不能够继续生育。2011年,我国各地开始实行,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二孩;2013年我国则提出,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则可以生育二孩;201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会议上提出,我国需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完善人口持续发展的战略,因而实施夫妻可以生育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二孩的生育对于想阶段90后人群产生的影响是双面的,下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准生二胎的政策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一般情况下规定只要第一胎是女孩,就允许生二胎,但是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夫妻双方年满28周岁,并且两胎之间需要间隔四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经过这一政策的规定,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飞速转变,目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脱离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情况,而是变成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等,因此我国提出二孩开放的政策[1]。

二、二胎开放政策对90后的影响

二孩开放政策一出台,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主要人员――90后,因为9已经有一部分90后进入可以结婚的年龄段,所以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90后的婚后生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还有就是90后父母,正处于壮年,因此很多家庭条件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90后的父母也对于这一政策跃跃欲试。这样两种情况很容易给90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二胎开放政策对90后的有利影响

1、对90后自身造成的有利影响

据调查显示,我国第一批90后,在2014年就已经步入了晚婚的年龄,所以在现在很多已婚的90后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生育,随后2015年则颁布了二胎政策,这无疑是对于90后生育问题的干扰。很多90后认为,自己出生的时候,刚好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兄弟姐妹都比较少,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身边除了朋友就是堂兄妹或者是表兄妹,所以90后缺乏从小晚到大的小伙伴,也没有感受过父母一代与别人分享心事,有哥哥保护,姐姐照顾,或者是照顾、保护弟弟妹妹的情况,所以很大一部分90后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样孤独,二胎政策开放之后,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2]。

2、父母孕育二胎对90后造成的有利影响

现阶段社会压力越来越大,90后在未来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还需要赡养父母,这一点无疑也加重了这一代人的压力,所以90后父母如果生育二孩,孩子长大之后,兄弟姐妹之间可以共同负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给90后减轻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使90后学会照顾、谦让等良好的习惯。

(二)二胎开放政策对90后的不利影响

1、对90后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

因为二孩政策是在2015年开始实施的,所以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是说如果90后响应二孩政策,未来的生活中,一对90后夫妻,就会面临着照顾两个孩子,四个老人的生活状态,这无疑是对90后未来工作和生活增加压力。而且父母都比较希望下一代人越多越好,却没考虑到90后生活的难处,这也是给90后造成不利影响的一大原因[3]。

2、父母孕育二胎对90后造成的不利影响

现在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六个大人疼爱,这样也给90后孩子的心理和思想上造成一些不健康的影响,导致很多90后孩子性格傲慢、孤僻、暴躁等,所以一旦90后父母想要生育二孩,很多90后是无法接受的,并且因为现在父母生育二孩,与90后年龄相差比较多,90后自然而然会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因为现在已经有子女的家长在未来教育和抚养二胎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发现年龄上的弊端,需要90后人群作为法定抚养人继续代替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弟妹的责任。在这种大环境下,90后人群所要承担的责任就非常巨大,90后人群照顾和抚养的比例不断增加[4]。

三、90后对于二胎开放政策的思考

许多家庭开始考虑计划孕育二胎,作为曾经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有的感受到了喜悦的情绪。90后年纪的人感受喜悦的原因来源于自身是独生子女比较孤独,如果家长再次孕育新的生命对于自己来说是十分幸福的事情,能够拥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还可以分担照顾父母的压力。对于90后的人群来说,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造成了90后的巨大压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等方面都需要90后人群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当二胎政策实施以后,90后人群的压力就被分担了,父母的期望值从过去的一个人分散到两个人身上,对于90后人群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十分有助于90后人群健康阳光心态的成长。总结来说,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家庭计划孕育二胎提升了90后人群的生活幸福指数[5]。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在经历人口过多,人们生活压力大,人均生活水平较低的状态之后,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发展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大部分人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我国出现了一个孩子、一对夫妻、四位老人的家庭分布情况,这也导致我国成为人口老龄化大国。因此在2015年开始提倡夫妻二孩政策,这样的政策颁布下来之后,对于90后是产生一定影响的,第一批90后已经步入晚婚年龄,因此90后如果生育二孩,就等于一对夫妻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四个老人,就会导致90后的生活压力加大。另一个角度来看,90后的兄弟姐妹比较少,二孩政策的开放能够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在90后父母的角度看,如果执行二孩政策,二胎和90后的年龄相差比较大,也就是在某方面来讲90后需要负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但是未来父母年纪大了之后,二孩对于90后来说又是一个可以互相照顾互相依靠的亲人。因此二胎的开放对于90后的影响有利有弊,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90后自身的想法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0,05:58-66+188-189.

[2]徐文策,梁.“单独二胎”决策与网络协商――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路径选择[J].新闻传播,2014,01:12-15.

[3]田茂勋,吴贵洪.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4,24:160-162+165.

[4]王紫艳.新时期农村二胎政策初探――基于翼城模式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29:211-212.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文4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红利;人口抚养比

1.问题重述与分析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所以我国的生育政策急需调整,选择合适的角度探讨有没有必要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人口结构包括生育率、出生性别比、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及老年系数等。预测并分析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判断计划生育新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然后确定二胎政策放开的时间。

2.影响因素的分析

由于社会稳定,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长期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78年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很好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令人堪忧的问题: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红利消失。现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生育率水平

自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迅速从高生育率转变到低生育率。特别是近几年生育率更是低于超低生育率水平1.5。加快了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出生性别比例

性别选择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被“人为性”破坏失调。查阅资料得知正常性别比例在103:100左右。1985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过了112,明显的偏离了正常的性别比值,且从总的趋势上看男女性别比值仍呈增长趋势。

(3)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1]。根据人口红利的定义,我们用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表示人口红利的变化,确定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口红利在2010-2015年呈增长趋势,在2015年左右达到顶峰,在2015年之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我国人口红利将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4)老龄化问题

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数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联合国的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7%[2]。我国2000年65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7%,2011年比例已经高达9.1%,超出标准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已经在2000年达到了老龄社会。并预测出到2030年老龄化已经超过20%,并将一直增长下去,所以20年后我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

造成上述原因可分为两方面:1、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2、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第一方面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第二个方面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疾病的控制、卫生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这种变化趋势最终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的生育政策急需调整,也就是说目前很有必要开放二胎政策。

3.差分方程模型预测

根据讨论过的动态差分方程模型,可预测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值。所以可以预测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1:

图1: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由图1可知: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有平稳的下降,这可能由于人口政策并没有完全放开的原因;青壮年人口系数持续下滑,2038年达到60%左右,之后直到2060年都维持在该水平;老年人口系数在2041年达到峰值后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人口抚养比在未来50年内持续走高,2060年达到72. 23%;人口性别比变化幅度较大,从2040-204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最低,在1的附近,在2050年之后逐渐回升,2060年达到1.02。

当2013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2:图2:2013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由图2可知:2013年实行二胎政策后青壮年人口系数下降较平缓;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有较小幅度的升高,2030-2040年是一个平稳期,变化较平缓,2040年之后则逐渐升高;老年人口系数不再一直上升,而是在2036年达到高峰后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系数变化趋势相似,在2037年达到顶峰后呈下降趋势;人口性别比变化较平缓,这与实行二胎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当2014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3:

图3:2014年实行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由图2、图3可知,在2014年实行二胎政策与2013年比较,我国未来人口结构影响几乎相同,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差异极小。只是老年人系数与老年人抚养比的高峰分别前移,人口抚养比上移,说明实行二胎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平稳。接下来预测在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时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图4:

图4: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

将图4与图2、3对比知,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后人口变化更平缓,更利于中国人口结构的稳定。所以将2010-2015年作为一个时间段,在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稳定较有利。

4. 模型的评价

人口的变化可以用阻滞增长模型来描述,人口主要由总量的固有增长率决定。但是不同年龄人群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为了更精确地预测人群的增长趋势,我们用按年龄分组的人群增长预测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即可以预测出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老龄化程度、青壮年、少年、老年系数的趋势,最终预测出人口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文5

摘要: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关键字:二胎政策 调查 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给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国家人口压力与农村无关,只要人家有能力抚养孩子,可以接受罚款就让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压力因农村超生而加大。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人口的主要

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而言,农村是其兴衰的命脉。我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为何我们只能排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显然是人多!计划生育是针对中国人口压力大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要求,有计划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对你愿意生二胎这个问题我向所询访的几十个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结果分析,其中,大约78%的人暗示愿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约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该查询拜访预示出了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大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妇只愿生育一胎,极少部分夫妇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岁。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原因,我国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虽然连续举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为了缓解国度老龄化趋向,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节制尺度上有所放宽,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妇开始考虑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农村许多生二胎的家庭并不是被允许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有些人表示,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换了,以后老年时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一些35岁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读书,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在家无聊,生二胎也可以说是为了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些人宁愿违反政策规定,被罚款也要生二胎。

而对于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来说,原因有三点:1.政策这道红线不敢逾越2、生儿生女都一样。第三点也是大多数家庭不愿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另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3、重男轻女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妇。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

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大多也变为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父母晚年才会有依靠。本次调查显示,85%的被访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别的。在现在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性别不介意,但还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会介意,喜欢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会有失落,但也不会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将来孩子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挑战也是一样的。

农村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但隐含着对男孩的偏好。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育政策的实施之果,更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则提供了农村观念变革的现代意识之源和榜样的力量。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的青壮年大批走出家门挣钱,外界的先进文化和超前思想也促成了农村育龄人员生育观的转变。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识开始通过打工者的渠道,对农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大为缩小。从这次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导,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育观和抚育观的进步,这其实也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改变虽然通常比较缓慢,但它一旦形成,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发生效力。农村居民生育观正在发生的变化,当然也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对未来农村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提前有所准备。

三、调查结果及描述性分析

XX自1997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9%,高于全国比例2.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1637万,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8%。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城乡空巢家庭、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他们中的多数人将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根据《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规定,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下10个再生育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其中,非农业户口的夫妻再生育条件有4个:

一,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三,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四,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农业户口的夫妻在以上4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个条件:

一,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二,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或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 

三,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四,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部分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或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另有两个条件没有户口限制: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或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二,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民众对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

由此可见大多数民众对二胎政策或多或少是有所了解的。城市居民被访者愿意生二胎主要的原因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这是出于中国传统的儿女双全的思想,和自己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其他重要原因还有经济允许、减轻子女生活负担和喜欢孩子等。农村居民被访者中原因较为均衡,相比而言选择养儿防老的更多。根据调查员的得询问和调查,主要原因有: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保、退休金较为齐全,农村居民则不完善,所以他们认为养儿防老较为重要。

另外一个区别在于较少的农村居民被访者会选择经济允许,主要原因:在农村消费支出较少,抚养孩子的代价较小。

由上分析可知二胎政策不宜全面开放,针对经济允许的家庭,可以试行;全面开放后会加重家庭负担,降低国民的素质水平。不符合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所以可以对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或地区试行允许生育第二胎,来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局面,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更加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等建设,使其养老要得到保证后可试行二胎政策。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得出的意见是:

经济允许的家庭和地区试行开放第二胎,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建设后可开放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是否开放,最终看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确实有必要性,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确实有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的出发点就仅仅局限于自己家庭和者周边环境的考虑。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男女都约有40%的人觉得国家应该出台的二胎政策来降低或缓解我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还有25%的男性和29%的女性认为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下一代的养老压力。还有较少比例的人群选择开放二胎政策,因为他们认为人多了就可以增加劳动力,而且每个家庭有了两个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总的来说,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大多都希望自己有两个孩子。

开放二胎所带来的不好影响:当然开放二胎也会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比如说人口压力、经济压力还有家庭负担等,其中经济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是最主要因素。

四、研究对策

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哪些家庭开放:

现在我国已经从十一五规划过度到了十二五期间。据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说,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他个人赞成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第一个是女孩儿,政策允许生第二胎。这一政策可以在城市逐步放开。因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红利也到了一定阶段。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也在考虑此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王玉庆认为二胎政策一旦放开不会导致人口暴涨。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高了许多,且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也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所以开放或者试点开放二胎政策的条件是允许的。因此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出生率较低地区的家庭、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家庭、夫妻中一方或双方是独生子女家庭开放。

就宏观上看,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重要节点上,产生的种种变化,意味着调整人口政策的微妙期已经来临。而具体落实到每个家庭,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人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与是否愿意生育二胎成为了又一大问题。的确,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容小觑,这不仅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表现明显,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尤为常见,据统计显示,在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成人的费用是291570美元。美国农业部发表年度报告说,它的这一估算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但不包括孩子的出生费用和大学教育费用。那么在中国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据媒体报道,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孩子们花了多少钱?这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专家勉为其难推算大致费用。由此可见,人们的家庭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生二胎意愿,甚至是否有能力养一个孩子。当然不同层次收入的家庭,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二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范文6

关键词:全面二孩 师资短缺 师资配置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32-01

二胎政策是为我国解决人口问题而出台的一项国策,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女教师“产假式”缺员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难题。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教师,全面放开二胎之后,女教师会因为生孩子而集中请产假,“二胎集中潮”的出现,造成学校暂时性的师资力量短缺,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以及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同时,“全面二孩”政策下,在不久的将来,学生生源会有所增加,教师的需求量也会扩大。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目前的师资现状以及二胎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中小学师资力量短缺的策略,旨在抛砖引玉,从而促进女教师“产假式”缺员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中小学女性教师的现状

(一)女教师怀孕请假,影响工作,学校压力较大

女教师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会因为身体的不适或到医院进行产检而经常性地向学校请假,容易扰乱正常的课程设置,给学校的课程分配造成了影响。而且,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其课程安排具有连续性,在学校里,学生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次数是固定的,教师请假之后,学校就要调整课程,调课或找代课老师,甚至在师资短缺的时候,学生们不得不上自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给学校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压力。

(二)部分女教师“一胎”晚育,生育“二胎”年龄较大

部分教师在工作之初就结婚,本想趁着年轻抓紧时间生育,但出于对学生适应能力的考虑,学校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代课老师,而且工作之初就请产假也会影响自己的发展,所以,部分女教师就搁置了生育计划。因为工作的原因而晚育的女教师并不在少数,很多年轻女教师都很“自觉”地将怀孕计划让步给了教学,过了三十岁才考虑要孩子;还有的年轻女教师,将自己的生产计划定在了暑假;也有的女教师自行进行了“生育排序”,甚至有的学校,明确要求女教师生育排队。这部分女教师“一胎”较晚,生育“二胎”时就已经多为高龄产妇。

(三)教师再怀孕,家长意见大

表面上看,教师怀孕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不大,但是再深入思考,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家长担心,频繁地更换重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如果这些课程的教师再怀孕导致频繁更换教师,易引起学生家长和学校以及老师之间的矛盾。

二、缓解由二胎政策导致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报备制度,高效安排顶岗师资

建立报备制度,即有生“二胎”意愿的女教师提前申请,报备给学校部门,以便学校提前预备,安排相应的顶岗师资,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发送顶岗师资调配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师资信息的畅通,增强师资配备的透明度。通过数字媒体的形式达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建立全面的信息人才沟通渠道。

(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统筹,活用流动式教学

有生“二胎”意愿的女教师提前申请报备之后,在保证时间充足的条件下,每个市、县、乡(镇)建立“师资共享”模式,即在一所学校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下,从该校附近的其他学校及时补充师资。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适当鼓励教师的合理流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女教师“产假式”缺编所引发的问题,而且对各个学校自身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教师合理的流动也能够促进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校文化和学风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三)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建立“临聘教师人才储备库”

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组织建立R聘教师资源体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在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建议建立“临聘教师人才储备库”。要把握储备库的“度”,确保其规范性、制度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保障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与发展。

三、结语

二孩政策是我国为应对人口危机而出台的一项国策,其未尝不是对学校和女教师的双重考验。解决中小学师资紧缺问题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必须坚持多措并举,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政府应从多方面建立健全的政策保障措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保证我国一线教育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