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例6篇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第二胎生育意愿;“全面二胎”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08-01

“全面二胎”政策,结束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浪潮。在人口政策转变的特殊时间节点,居民对二胎的生育意愿如何?影响居民生育二胎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文献综述

张丽萍等(2015)研究发现,育龄人群意愿生育水平较低且保持稳定,全部育龄人群的二孩终身生育意愿稳定在55%左右,杨怡丽等(2015)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出经济条件、职业、文化程度、性别、环境因素等对二胎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谭雪萍(2015)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孩子成本”和“孩子效用”的主要因子进行提炼,最终发现经济因素占主体,同时一些非经济因素仍然表现显著。

二、访谈设计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本文筛选出极具代表性的四位受访对象,全方位涵盖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群体。在对访谈问题的设计上,本文基于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和相关报道,在此基础上,整合出影响二胎生育意愿的各个主客观因素,且根据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三、二胎生育意愿原因分析

(一)二胎生育意愿原因分析――要二胎

1.城市居民要二胎的原因

第一,经济条件好,足以负担二胎费用。在城市中有较高且固定收入的家庭在抚养一个小孩的前提下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第二胎小孩的教育、医疗、衣食住行等费用。同时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会考虑到以后财产继承的问题,为避免一个孩子出现意外而不能继承遗产,所以会选择生第二胎,以防万一;第二,避免一胎子女出现以前独生子女诸如相对自私,唯我独尊等缺点。由于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关心的特殊地位,极易出现自理能力弱,缺乏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家庭选择二胎,可避免此类问题,对孩子成长、性格塑造大有裨益;第三,降低“失独”、“空巢”等可能性。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家庭四个老人只有一个小孩,也就意味着这个小孩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不能生病不能出意外甚至不能远嫁,就连工作也不能离家太远,但是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孤单守在家无人陪伴家庭的问题很难解决。

2.农村居民要二胎的原因

第一,传统观念影响。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儿女双全等。农村中年家庭还是有一定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家中必须要有一到两个男孩,现在政策允许,所以他们选择继续生第二胎;第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农村的养老问题是其民生问题中的薄弱环节,为老有所养,他们选择生第二胎,同时也是为减轻一胎小孩养老压力;第三,满足老人的意愿,促进家庭和睦。很多家庭生二胎是迫于老人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女性促进婆媳关系,增进夫妻感情的一种方法。

(二)二胎生育意愿原因分析――不要二胎

1.城市居民不要二胎的原因

第一,生二胎经济成本太高。城市生活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生育小孩投资成本高,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家庭迫于经济压力放弃再生二胎。其中显性成本包括:生育费、奶粉玩具零食等幼儿时期开支;教育经费;医疗费用;结婚买房买车等一系列支出。隐形成本包括:生二胎会影响到母亲的事业发展,必要时母亲为照顾两个小孩放弃工作,增加了父亲的工作生活压力;如果母亲产后继续上班则需要增加聘请保姆费用或者麻烦老人,增加老人生活压力。同时对于一对夫妻来说具有巨大的抚养赡养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压力;第二,一胎小孩的反对。由于第一胎小孩占有欲强且已经习惯当下的生活状态,拒绝与另一个小孩分享现在的一切,分享家人的爱,所以反对家庭再生。继“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很多一胎小孩为反对家庭再生而做出种种惊人举动导致一部分城市居民放弃生二胎;第三,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完善,居民老有所养。城市居民的养老问题得到保障,不再依赖孩子解决养老问题。

2.农村居民不要二胎的原因

第一,难以承担高昂的抚养费用。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少,经济拮据,无力负担抚养第二个小孩的各种费用,迫于经济压力而放弃生二胎;第二,社会性别比失衡,农村出现大龄男青年结婚难问题,而且结婚费用高昂,多生孩子尤其男孩,导致其家庭在子女的婚姻方面的经济负担重。

四、结论

“全面二胎”政策开放后,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原因如下:城市方面,一是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足以负担二胎费用。二是考虑到一胎子女的成长方面,为避免一胎子女作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相对自私等的特有的成长问题,选择二胎有利于解决此方面问题。三是为降低“失独”、“空巢”等可能性;农村方面主要是受传统养儿防老等的传统观念影响。同时,也有不愿意生育二胎的,主要原因有:城市方面,一是养育二胎的经济成本太高,二是一胎子女的反对,三是主观上不想生育二胎;农村方面则是考虑到经济负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中国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5(06).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文2

一、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由于老年人的增加,在相关医疗领域和老年服务等消费领域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老年人希望能够得到健康的身体,于是,诸多投资商开始围绕老人开始创新发展,以期给老人提供温暖舒适的服务。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冲击,势必会减缓增长的速度。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社会老龄化问题凸显,导致社会新兴劳动力减少,换句话说,年轻人的活力总量减少,在面对工作时所带来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削弱了社会创新观念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未来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经济的发达水平足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维稳城市发展,但对于内陆城市而言,随着老年人逐渐增多,社会劳动力严重不足,从根本上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劳动力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社会福利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承担的一项责任。而近年来,我国养老金的缺口已经达到1000亿,而随着老年人的逐步增加,我国养老缺口逐渐增大。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都没有养老保险,换句话说,未来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领取养老金。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形成一定的压力。而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不仅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二、基于老龄化角度分析二胎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生产力严重不足,外加上社会压力大,增加了独生子女的生活负担。因此,全面放?_二胎政策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方面为了减少家庭因失去子女导致失独的风险,另外一方面,保证我国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两面性的问题。

第一,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导致我国人口红利逐渐递减,如果继续保持现有政策形势下,未来将会直接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而二胎政策的放开,让人口进一步增加,保持一定的社会劳动力量,维稳人口红利现状。

第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后,我国在儿童领域的需求急剧增加,其中奶粉、尿不湿、奶瓶、儿童服装等企业也瞅准了市场,加大了生产力,进一步解决我国部分就业问题,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发展福利。

第三,男女比例失调更趋严重。截至到2014年,我国大概有9000万对夫妻符合二胎政策的生育条件,而由于社会压力大,养育孩子的成本高,导致只有部分家庭可以生育二胎。而由于受传统思想或父母思想的影响,总希望得到一个儿子,故而有可能导致性别失调的现象更加严重。

第四,教育负担增加。2013年,各省市开始试行二胎政策放开后,导致我国的婴幼儿比例大幅度增加,但我国的幼儿教育条件严重滞后。针对偏远的地区缺乏幼儿教育的问题始终亟待解决,这也导致农村、乡县的孩子大量涌入城市,争夺城市幼儿教育资源,而为了进一步维稳,诸多幼儿园开始出现费用高昂,入学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出现,这对于部分家庭而言,是不能承受的事情。外加上,现代教育成本高昂,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整个的教育成本无疑增加了二胎夫妻的生活负担。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文3

儿童的数量决定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自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以来,中国儿童数量逐渐增加,教育事业也由此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研究二胎政策对学前教育行业的影响,并分析学前教育事业在二胎政策影响下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学前教育;影响;对策

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直接促进了中国儿童数量的增加。学前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初级阶段,面对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现象,在教育质量、教育市场、教育方式、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学前教育在二胎政策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分析出了适合学前教育新发展的对策,并针对分析对策,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在教师管理方面,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国家管理方面,政府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在体质研究方面,教育本身应当探索出符合时展的新体制。

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增加了学前儿童的数量

二十世纪中期,为了控制中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政府提出并实施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提倡少生优生。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对于当时的中国发展状况来讲,无疑是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减少中国人民物质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增加了中国家庭的总体收入,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青年消失在了无情的岁月之中,用人生的阅历与美好的青春换来了逐渐苍老的身躯,在时光中走向了自己的老年时代。从而导致中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劳动力数量减少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生存发展状态,“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符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为青年父母们打开了拥有两个孩子的大门,使更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生育二胎,解决家里一个孩子过于孤单的状况,减少独生子女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过大的现象。二胎政策的开放促进了年轻父母生育观点的改变,在他们选择拥有第二个孩子的同时,不仅改善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提高了中国未来劳动力的数量,还导致了学前儿童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现象,增加了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数量。总而言之,“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在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同时,影响了中国学龄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学前儿童的数量。

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好,人民拥有越来越富足的生活。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质量,并渴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拥有更加富足的生活。正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为了实现家长的期盼,学前教育作为孩子发展的初期阶段,将承担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为广大儿童的家长分担更加繁重的教育儿童的负担。学前教育机构不仅要在学前教师师资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更要在教育环境上提高教育质量,摆脱单一的教学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好地学习环境。自二十世纪中期提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后,我国儿童的数量就呈现逐渐递减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也呈现逐渐下滑的现象。导致学前教师的数量较少,拥有专业学前教师水平的专业化人才较少,教育环境质量较低。这一长期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学前教师在管理儿童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平均每名教师要管理24名学生,但是,按照国家的明文规定,每名学前教师要管理7名儿童。可见,现如今的幼儿园教师数量与国家规定的资源配置不符,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容易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例如,有这样一位现如今已经15岁的妙龄女孩,她在儿时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由于师资配备少而影响一生的事情,这位女孩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由于活泼好动,自己独自的走进了一个装满热水的大锅旁,当时其他的老师正在忙着管理儿童吃饭,并没有注意到这位女孩的离开,可当老师们发现她的时候,已经是这位女孩掉进热水中,发出求救的时刻。就这样,这位女孩的腿上一直留着一道深深的烫伤疤痕。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应该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以使每一位学前教师可以全心全意的照顾到每一位学龄前儿童。并且,为了实现培养优质儿童的目标,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专业化教师的培养,使教师可以在生活能力、艺术培养、文学底蕴等方面影响正在茁壮成长中的儿童们。

3、“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市场发展前景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龄前儿童所决定的,儿童的数量越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就越好,相反,儿童的数量越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就越慢。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提出,导致中国儿童的数量呈现持续下滑的现象,从而导致学前教育的市场发展前景受到了阻碍。但是,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后,中国儿童数量逐年递增,学龄前儿童的入园率逐年增加。根据相关人士的推测,在2016年至2020年间,幼儿园入园儿童将在原有儿童的基础上增加1000多万。这一明显的数字变化,呈现出了中国学前教育市场的发展状态。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极大程度的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儿童需要培养能力、掌握知识的生存发展状态下,学前教育的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总而言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增加了儿童的数量,扩大了儿童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市场发展前景。

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

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无疑是说明了在中国家庭中,有更多的父母可以幸福的拥有两个孩子,使更多的孩子可以拥有兄弟姐妹、拥有形影不离的陪伴,使更多的儿童远离孤单童年的阴影。虽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开放为不少中国家庭带来了欢乐,为更多儿童带来了陪伴。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它也为不少的中国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这种期盼,不仅仅针对自己所拥有的部分孩子,而是针对自己所拥有的所有孩子。所以,综上所述,二孩的降临不仅不会减少中国父母对教育事业的忽视,反而还会增加父母们对学龄前儿童能力的培养。在生存环境的压力下,父母们为了拥有更多的时间走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会选择将适龄儿童送进幼儿园,将培养儿童的重担传递给学前教育事业。从此,怎样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如何增强儿童的生存本领、如何影响儿童的思想与行为成为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独生子女时代,学前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每个家庭中拥有一个孩子作为儿童成长环境的客观标准,在有且只有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学前教育教学方式的特点主要是“填鸭式”教育、“不服输”教育。并且,在注重培养儿童智力、智育的同时,大多数教育机构缺失了对儿童的德育方面的培养,使部门儿童养成了独处的个性,不喜欢融入集体生活,也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龄人相处、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现在的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每个二胎家庭中都增添了一个与大孩年龄相仿的同龄人,这就使得每个家庭的生活压力变大,儿童应该被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应该被灌输团结合作、与他人和平共处的思想。所以,现在的学前教育应该从教育独生子女的教学方式走向教育多个子女的教学方式中。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例如培养儿童自己吃饭,培养儿童自己午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智育,还要向儿童讲授社会道德与优良品德,从小培养儿童的德育。在儿童玩耍的过程中,学前教师应该从细节之处培养儿童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儿童可以与家中的兄弟姐妹和平相处,以减轻父母教育子女的负担。总而言之,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受到了影响,为了适应时展的潮流,学前教育单位机构应该改变教学方式,以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国出现生育高峰期,在出现儿童数量瞬间剧增的现象后,很多中国家长有了“入托难,难于上大学”的想法。可见,在儿童数量突然暴涨的年代里,儿童走进幼儿园也成为了一件艰难的事情。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初期,中国儿童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在这一现象的趋势下,中国学前教育大多数为公立幼儿园,并且入园轻松。可是,现如今,中国儿童数量逐年递增,中国幼儿园数量明显有限,在这特殊的发展空间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规划,使中国出现民办幼儿园,并使民办幼儿园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关注。这不仅是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机遇,也是学前教育事业的挑战。

二、学前教育事业面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发展对策分析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师能力

学前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路上的引路者,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巨大的责任与义务。现如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提升了儿童培养的重视度,试图全方位、多领域的培养自己的孩子。在家长重视儿童能力培养的同时,意味着学前教师也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以符合儿童成长的需求。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由于儿童数量的增加,导致学前教师的数量比例减少,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水平。面对教师数量少、儿童需求高的现象,学前教育事业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师能力,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增加学前教师的数量,更要提高学前教师的质量。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度,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向社会输出更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学前教育人力管理中,应该扩招学前教师,缩小教师与儿童的比例,调整学前教师的管理压力,提高教师的管理质量。在学前教师入职前,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制定出符合实际标准的教师准入制度,使每一位学前教师在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前就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在学前教师入职后,幼儿园应该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使他们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逐渐增强自己的教师能力。在提高学前教师能力方面,主要应该增强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可以对儿童言传身教。例如,在大学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琴、棋、书、画的能力。为学前专业学生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在音乐课上,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授乐理知识,并教授他们弹奏、演唱儿歌,增强幼儿教师培养儿童音乐天赋的能力。在美术课上,教授学生绘画儿童画以及绘画花草、动物。在舞蹈课上,教授学前专业学生儿童舞蹈,培养他们拥有童趣、带动儿童一起舞动心生的能力。在剪纸课上以及粘土课上,培养专业学前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以促进儿童在经过学前教师的培养后,可以从小拥有创新性与创造性。当然,对于学前教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体现在大学教育课程中,也要体现在专科、研究生等多个教育领域中,以促进社会拥有更多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人才。总而言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关键,对学前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国家政府机构加强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国儿童数量的增加,这就使得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首先,政府应该在资金上对学前教育机构加以扶持。通过资金的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增设学前教育班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学龄前儿童人数。其次,政府应该在学前教育环境上加以投资。目前,已经有部分幼儿园拥有独立的儿童厨房、独立的儿童娱乐室等一些促进儿童成长的优质环境。但是,这种拥有优质幼儿园的数量较少,只有满足部分富裕儿童的需求。为了让中国儿童普遍可以拥有这样的学习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环境的资金扶持,使普通幼儿园也可以改善一下学习环境,为儿童营造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最后,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扶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从教育层面与管理层面出发,利用政策文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政府的支持是学前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依靠,为了促进中国人民从小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

3、学前教育加大教学宣传力度,树立符合时展的学前教育观

宣传,是指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引导受众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行为方式。无论是在国企单位还是在私营经济单位,都会设有宣传部门,利用宣传部门,将企业的内在进行加工、提炼、宣传,使自己所属的行业为广大人民所熟知,并理解其中的理念。例如广告传播,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通过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介,向广大受众传播产品信息,使广大消费者喜爱此广告所传播的产品,这就是宣传的效果。利用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理念,影响他人的行为。由此可见,宣传效果是显著的,宣传的作用是明显的,宣传效果的实施是必要的。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许多家长、学前教师、学前教育管理者的观念还都停留在之前的独生子女教育观念中。为了改变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的观念,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综合能力,使学龄前儿童懂得分享的意义。并通过宣传行为,影响人们的观念,为学前教育事业树立符合时展的学前教育观。在宣传手段的选择方面,首先,学前教育机构可以选择网络宣传,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一系列传播信息的媒介向广大学前教育者与广大家长传递新的学前教育观。其次,学前教育机构可以选择通过广告播放进行宣传,如同公益广告的宣传形式一样,通过深入人心的广告,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最后,学前教育机构还可以采用面对面传播的宣传方式,通过口口相传,向身边的人传递新的学前教育观。当然,宣传的手段有很多,学前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宣传手段实现教育宣传的目的。总而言之,树立新的学前教育观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必要阶段,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树立新学前教育观的目的,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大力实施宣传力度,促进新学前教育观以最快的速度被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所熟知。

4、努力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加强农村学前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呈现持续上涨的现象,国民的生产总值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国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水平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城乡教育水平的发展还是及其不平衡的。在城市,教育体制与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呈现一片大好的发展的前景。但是,在农村,政府对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投入明显不足,学前教育机构本身也并没有符合时展的潮流。在很多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水平仍然呈现落后的状态。面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应该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水平,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争取以最快的时间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体现在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方面,还要体现在学前教育的质量方面。在努力开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同时,增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农村儿童的学习状态。现如今,农村学前教育水平落后的现象有很多。例如,在部分农村地区,儿童没有正式的班车,上学的方式除了步行就是家长骑着自行车接送,这样的求学之路,足以反映出了农村教学质量的落后。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增加班车的数量,以保证儿童每天拥有顺畅的交通方式。在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农村儿童的成长,所以农村学前教师的师资水平必须要得到提高。农村儿童的家长与城市儿童的家长不同,大多数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据统计显示,将近50%的农村父母为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40%的父母为初中文化水平。这样明显的比例说明了农村父母无法正常的向儿童传递教育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成为影响儿童学习知识、影响儿童成人成才的重要人物。在承担如此巨大压力的状况下,在农村地区担任学前教师的工作者们,更应该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从儿童本身出发,根据农村儿童的现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按照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儿童们传授适合他们学习的艺术特长与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拥有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想法,以此来提高农村人民的总体文化水平。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方面,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增强学前教师的师资待遇,避免教师受到外界利益干扰,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并且,学前教育机构也应该制定出明确的管理体制,保证学前教师对每一位儿童负责。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于2016年初迎来了新的发展对策,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既是生育政策的一次调整,也是中国人口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在二胎政策的实施下,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还增加了中国劳动力的数量。可见,二胎政策的实施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改善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在二胎政策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中国儿童数量的增加导致学前教育事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内部的教育质量与教育形式,还影响了教育事业外部的发展空间。总而言之,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后,逐渐地得到了改善与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学前教育将作为中国教育的起步者,在扩大发展空间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培养优质儿童的目标。

作者:魏玮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利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亚太教育,2016,(25)

[2]郑益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及建议——兼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16,(03)

[3]李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4]郭元凯,胡晓江.“单独两孩”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兼论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5,(02)

[5]梁文艳,王玮玮,史艳敏.人口政策调整后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与教育需求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09)

[6]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02)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文4

摘要: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而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关键字:二胎政策 调查 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到了新世纪初,当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后,双独夫妇开始出现,其二胎生育的问题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很快成为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学学者往往是从二胎生育对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变动所具有的影响的角度来关注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他们所关注的二胎生育问题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社会中潜在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即双独夫妇)的规模会有多大?这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的二胎生育者实际上又具有什么样的生育意愿?不难理解,如果这种双独夫妇的规模很大,如果这些双独夫妇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那么,他们的生育行为将会对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带来明显的影响,甚至也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给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国家人口压力与农村无关,只要人家有能力抚养孩子,可以接受罚款就让生育二胎。

中国人口压力因农村超生而加大。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人口的主要

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衣食住行,农村的落后制约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而言,农村是其兴衰的命脉。我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为何我们只能排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显然是人多!计划生育是针对中国人口压力大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要求,有计划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对你愿意生二胎这个问题我向所询访的几十个人进行了调查,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结果分析,其中,大约78%的人暗示愿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约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该查询拜访预示出了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念:大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妇只愿生育一胎,极少部分夫妇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岁。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原因,我国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虽然连续举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为了缓解国度老龄化趋向,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节制尺度上有所放宽,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妇开始考虑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农村许多生二胎的家庭并不是被允许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与生产率上升。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改变了小孩对于家庭中的消费属性,因为某些地区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妇女无事可做。生小孩来养就像城里人养狗、猫当作宠物一样。有些人表示,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换了,以后老年时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一些35岁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读书,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妇女在家无聊,生二胎也可以说是为了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有些人宁愿违反政策规定,被罚款也要生二胎。

而对于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来说,原因有三点:1.政策这道红线不敢逾越2、生儿生女都一样。第三点也是大多数家庭不愿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对于农村的生育主体来说是较为实在的东西。人们往往从小孩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长后可能带来的效益的一种比较。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则是影响农村生育主体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较高的生育成本毕然使得生育主体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击队减少。另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的生育观念、个人独立的观念在中国农村也悄然兴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绝对不同于以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3、重男轻女

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衰妇。而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显露出了,于是,随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男女平等地参与工作、参与竞争。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知识水平提高,男女地位进一步平等,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观中,女儿也是传后人。

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大多也变为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父母晚年才会有依靠。本次调查显示,85%的被访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别的。在现在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性别不介意,但还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会介意,喜欢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访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会有失落,但也不会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将来孩子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挑战也是一样的。

农村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但隐含着对男孩的偏好。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育政策的实施之果,更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则提供了农村观念变革的现代意识之源和榜样的力量。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的青壮年大批走出家门挣钱,外界的先进文化和超前思想也促成了农村育龄人员生育观的转变。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识开始通过打工者的渠道,对农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大为缩小。从这次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导,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育观和抚育观的进步,这其实也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改变虽然通常比较缓慢,但它一旦形成,也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发生效力。农村居民生育观正在发生的变化,当然也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提醒我们对未来农村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提前有所准备。

三、调查结果及描述性分析

XX自1997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1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9%,高于全国比例2.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1637万,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8%。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城乡空巢家庭、农村五保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他们中的多数人将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根据《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0条规定,有一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下10个再生育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其中,非农业户口的夫妻再生育条件有4个:

一,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三,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四,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农业户口的夫妻在以上4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增加了4个条件:

一,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二,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或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 

三,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四,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部分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或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另有两个条件没有户口限制: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或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二,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民众对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

由此可见大多数民众对二胎政策或多或少是有所了解的。城市居民被访者愿意生二胎主要的原因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这是出于中国传统的儿女双全的思想,和自己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其他重要原因还有经济允许、减轻子女生活负担和喜欢孩子等。农村居民被访者中原因较为均衡,相比而言选择养儿防老的更多。根据调查员的得询问和调查,主要原因有: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保、退休金较为齐全,农村居民则不完善,所以他们认为养儿防老较为重要。

另外一个区别在于较少的农村居民被访者会选择经济允许,主要原因:在农村消费支出较少,抚养孩子的代价较小。

由上分析可知二胎政策不宜全面开放,针对经济允许的家庭,可以试行;全面开放后会加重家庭负担,降低国民的素质水平。不符合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所以可以对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或地区试行允许生育第二胎,来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局面,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更加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等建设,使其养老要得到保证后可试行二胎政策。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得出的意见是:

经济允许的家庭和地区试行开放第二胎,完善农村地区的医保、社保建设后可开放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是否开放,最终看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确实有必要性,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确实有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的出发点就仅仅局限于自己家庭和者周边环境的考虑。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男女都约有40%的人觉得国家应该出台的二胎政策来降低或缓解我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还有25%的男性和29%的女性认为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下一代的养老压力。还有较少比例的人群选择开放二胎政策,因为他们认为人多了就可以增加劳动力,而且每个家庭有了两个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总的来说,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大多都希望自己有两个孩子。

开放二胎所带来的不好影响:当然开放二胎也会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比如说人口压力、经济压力还有家庭负担等,其中经济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是最主要因素。

四、研究对策

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哪些家庭开放:

现在我国已经从十一五规划过度到了十二五期间。据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说,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他个人赞成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第一个是女孩儿,政策允许生第二胎。这一政策可以在城市逐步放开。因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红利也到了一定阶段。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也在考虑此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王玉庆认为二胎政策一旦放开不会导致人口暴涨。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因为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高了许多,且年轻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也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所以开放或者试点开放二胎政策的条件是允许的。因此二胎政策更应该对出生率较低地区的家庭、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家庭、夫妻中一方或双方是独生子女家庭开放。

就宏观上看,在人口政策三十年这个重要节点上,产生的种种变化,意味着调整人口政策的微妙期已经来临。而具体落实到每个家庭,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人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与是否愿意生育二胎成为了又一大问题。的确,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容小觑,这不仅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表现明显,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尤为常见,据统计显示,在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成人的费用是291570美元。美国农业部发表年度报告说,它的这一估算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但不包括孩子的出生费用和大学教育费用。那么在中国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据媒体报道,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孩子们花了多少钱?这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专家勉为其难推算大致费用。由此可见,人们的家庭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生二胎意愿,甚至是否有能力养一个孩子。当然不同层次收入的家庭,对是否开放二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人口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 系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20-03

一 线性思维下的生育政策严重影响社会发展

1.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之辨

线性思维,是指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置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于不顾,只用一因一果式的思维去做决断①。与其相对应,系统思维强调相互联系、复杂因果、开放、动态变化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关注联系和变化着的因素,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出决策。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具有复杂系统的开放与动态发展特征②。同时,人口过程是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线性思维去制定人口政策,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因此,在面对生育政策这样复杂却又关乎民生的现实问题上,有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准则,将系统思维纳入到放开二胎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中,以动态、多维和开放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和现实意义。

2.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弊端颇多

第一,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在“头痛医头”的思维定式上。这种政策受“马尔萨斯陷阱”的影响,认为人口增长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供给、加大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而限制人口增长是政策之必需。这种简单的一因一果式的线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实行的“一票否决”制,变相地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列为政府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种强制性的“少生”政策由于一味追求出生率而显得用力过猛,由此给生育家庭带来的不幸不再赘述。

第二,又一种线性思维:认为只有计划生育能够降低生育率。这一种思维定式主要存在于计生界,这种思维定式忽略了社会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生育率的深层影响,而是简单认为只有计划生育才能导致生育率下降;计生管理工作力度的削弱会使社会生育率上升而不可能下降。正是由于上述误区,20多年来中国生育率的统计研究陷入了一个怪圈,即将低生育率的调查结果加以质疑和否定,而简单归因于出生漏报;然后大幅调高生育率估计并据此强调人口增长形势严峻,继续严格实

行生育控制,此后的调查便再现极低生育率,如此循环往复,延续多年③。

第三,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不是处在低生育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低生育漩涡的中心。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已从2012 年拉开序幕,每年减少存量达200万~300万之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硬约束。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仍然高达 115,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人口生态安全,威胁社会的稳定和谐。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低生育文化,“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为年轻家庭的共同难题。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掉入了低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文化双重约束下的“超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低于1.3,这是一个不妙讯号。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失衡问题等诸多挑战④。

从养老的角度来讲,国际上的学者几乎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衰退、欧洲经济增长的低迷,是和其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企图从“低生育陷阱”中解脱出来,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将变得十分关键⑤。此外,从家庭幸福的角度看,累计已经有1.8亿政策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我国失独、伤独的家庭越来越多,规模目前已经数以百万计,可预见的将来将超过千万,而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将达到数以千万之众,他们将面临孤独终老、老无所依、老难所养、老难善终等诸多挑战⑥。

二 系统思维下二胎生育政策的走向

人口问题的动态性反映在,因为未来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人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人口发生突变的时候,那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这就是值得重视的“人口转折”。因此,制定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必须要根据几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估,从而结合当下制定最适合中国的生育政策。

1.学界对当下该采取怎样的二胎政策存在很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是不能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全面放开二胎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⑦。2014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会上也采纳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多生9000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第二种观点提倡分阶段放开二胎。原因是自2014年单独放开二胎开始实施到现在才一年时间,不少家庭还在准备阶段,估计2015年申请二胎人数会比2014年的数额增加。此种观点主张按照年龄段逐步放开二胎生育,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生育⑧。

第三种观点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单独二胎”实施后“遇冷”,“单独二胎”已无法缓解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政府应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⑨

第四种观点主张取消生育限制,实行自由生育。持该意见的人士认为,不仅政策限制生育的理由不复存在,而且需要大力鼓励生育来应对新人口危机。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由来已久,从2003~2013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徘徊在1500万到1700万之间,比1983~1993年的年平均水平萎缩了30%⑩。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十年,中国22岁~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至目前的60%以下。即使生育率显著提升,也难以避免出生人口的急剧萎缩?。

2.二胎政策是对线性思维下人口危机的补救,应认清形势,迅速放开二胎

以上几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争论中第一种观点夸大了对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生育率回升的预期,并认为人口总和生育率1.7已达到预期,置人口世代更替率2.3于不顾;第二种观点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各省份二胎申请者大大低于相关部门预期申请数,我们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及时放开二胎提高生育率,而不是在“遇冷”情况下原地踏步,因此当前低生育率的形势已无“分阶段、分年龄”的必要;而第四种观点所提倡的生育自由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人们从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突然“解放”出来,不仅对于单个家庭来说人口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口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引起的全民心理动荡将无法预测。

社会科学的研究,最基本原则的就是不能脱离社会事实。在二胎政策上,必须基于中国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老龄化问题严峻的社会事实,主张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是系统地结合人口、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下的必要措施。

第一,从人口发展的状况来看,放开二胎政策是政策调整之必需。有数据显示,如果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即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6~2029年出现,高峰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4.01亿人。而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且生育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则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3~2025年出现,高峰时期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3.92亿人。也就是说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等带来巨大好处。

第二,从养老角度来看,全面放开二胎能够缓解当前和未来老龄化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严峻挑战,而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基数,改变现有人口格局,并且能够增加20年后劳动就业人口,从而缓解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的局面。

第三,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的增长是和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社会政策调整,使得社会生育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和适宜的水平。

三 系统思维下生育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多维因素

1.人口政策的转变需要更大的勇气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历史的惯性,相当一部分人的人口意识依然表现得过于陈旧和偏颇。目前的人口规划与其说缺乏的是智慧,不如说是勇气。如果规划者忽视国内学界已经比较成熟的建言,将会因人口规划的错误和滞后,给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2.计划生育政策应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社会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紧密相关,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人口在数量上的合理性,而不关注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的话,那现有低生育率的格局则很难得到改变。

有学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生育背后需要配套的保障服务做支撑。为降低家庭内部的生育成本,保护年轻家庭的生育积极性,国家和政府要在怀孕生育、带薪休假、优生指导、孩子入托、上学、医疗等诸多方面全面采取生育友好、孩子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公共政策,鼓励结婚和生育,优化生育关怀、福利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给家庭生育减负,给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政治上地位、经济上实惠,全面营造生育二孩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3.改变生育理念,从“人”的角度做决策

第一,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代表取消计划生育。在中国,长期存在“计划生育”被等同于“少生少育”的理解误区。假如生育确实应该并且可以被“计划”,那么这样的“计划”也应该是双向的: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高时,这时的“计划”应该是“节制生育”;而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低时,那么这时的“计划”就应该是“鼓励生育”了?。

第二,在关注人口数量的同时,应当关注生育质量,即“优生”政策应到位。生育政策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应当涵盖人口质量的内容。中国目前的“优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有明显血缘关系禁止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由于中国整体医学水平和民众的医疗常识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生工作在宣传、普及和应用方面还将面临很多困难。

第三,人口政策是对人的政策,不能仅以经济理性去思考,而更应该将人文关怀更多考虑在内。针对线性思维下计划生育政策对无数个家庭造成的创伤、对不断增长的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以及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难题,顶层设计者应该听一听民众的反响和意见,或做出应有的弥补,或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改变现有政策,未来的政策调整也应如此。统计与精算是政策决定之必需,而是否注重人文关怀却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注 释

①唐钧.从计生和延迟退休看社会政策切忌线性思维[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27

②陈勇.从复杂系统思维透视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18

③陈剑.应迅速放开二胎[J].中国经济报告,2014(11):52~55

④⑥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J].人口与社会,2015(2):3~9.

⑤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26~33

⑦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⑧太平洋亲子网.2015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消息[EB/OL].http://.cn/qzbd/1282092. html

⑨东方早报.中国2年内全面放开二胎?[N].东方早报,2014.10.18

⑩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人口危机挑战中国 放开生育刻不容缓[J].决策与信息,2015(2):10~61

二胎政策对养老的影响范文6

那时,房价下降是必然,托着不降也托不了多久。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中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

有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这一政策具体实施,将从“十三五”期间,也即2016年开始。“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整个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弃。同时,按照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这意味着中国内地31个省份,需要对应地修改各自的计生条例。

独生子女政策35年

独生子女政策,发轫于1980年9月25日。是日,中共中央刊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下称《9・25公开信》),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同时,《9・25公开信》中,也提出,“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此后,“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城乡得到较为严格和普遍的实施,甚而一定程度上,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代名词。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说,有一个常被公众忽略,但应该明确的事实是,包括独生子女政策在内的整个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其实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完善”中。

1973年国家提出的政策是“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拉长生育间隔,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不久演变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78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政策。1980年《9・25公开信》之后,施行独生子女政策。

1980年至1984年之间,由于不分城镇农村地实施较为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矛盾尖锐、工作压力巨大,于是在1984年之后,调整为农村居民可以生育“一孩半”的政策(第一胎为女孩,可以生育第二胎;第一胎是男孩,则不允许生育)。同时,至迟从1986年开始,全国各省份除河南外,又陆续开放“双独二胎”政策。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五中全会公报宣布,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那么如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可能会新增多少人口呢?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研所所长马旭曾表示,预计如果“二孩”政策全部放开,一年会新增1000万新生婴儿。

其他公开可见的人口学者的测算,则从每年新增250万至800万不等。

数据显示,多数的预测,尤其是来自计生系统的预测数据,都会比实际情况,要“高一些”。最典型的是,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国家卫计委曾预计每年将新增新生人口200万左右。但2014年全年,实际新增不足100万。

2012年至2014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分别为1635万、1640万、1687万。

二胎政策和中国房市

二胎拯救楼市?

专家预测,2030年左右或现人口峰值14.5亿。

面对新政的出台,坊间揣测不断:“房价会不会涨?”“楼市会不会井喷?”“市场去库存是否会加速?”

然而,二胎是否利好房地产?或许论断为时尚早。有地产媒体通过调查近百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白领后发现,一线城市生育二胎的意愿并不高,仅有14%的白领有生育二胎的打算,其余要么不想生,要么还在考虑。而对于二胎对房地产的刺激作用,大部分人也并不看好,一方面,“大家不愿意生,需求基数小”,另一方面,“一线城市房价高,消费不起”。仅有30%的人认同二胎将促进大户型、改善房需求。

一线城市的二胎难题

二胎不是你想生就能生。

“70后没人打算生二胎吧。钱!精力!”被访者周立丹说。

周立丹76年出生于温州,其后在上海生活。其父亲在上海有一间大规模服装厂,结婚时她父亲将绿洲紫荆花园一套96平米三室一厅的房产转至其名下,也就是周立丹一家三口现居住的地方。周立丹老公年薪30万,家境殷实,但为了让女儿到更好的学区上学时,一家人还是为房子问题一筹莫展。“现在房价太高了,为了孩子上学要换一套房,成本已经够高了。再生个二胎,以后还要想着他们长大的房子问题,太恐怖!”周立丹感叹道。

对于周立丹这一批70后来说,他们首套房源或是长辈基业,或是父母首付、自己还贷款,或是赶上拆迁。他们买房时并未料到今日这水涨船高的房价,纵使当下的70后是有存款的一代,但能够应对当下这天价房的也实属个别。

在70后看来,在上海要有钱养得起才能生,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养。70后的第一胎已经逐渐长大,他们充分意识到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大的成本。“这是一个有钱人才生得起二胎的时代。”周立丹叹息。

某媒体问卷调查的90份样本中,横跨70后、80后、90后三代。90位白领中,仅有3位白领养育了两个小孩,有40位白领拥有一个小孩,其余47人暂时没有小孩。

而当笔者问到是否愿意生二胎时,仅有13人表示:当然生,早盼着这一天了。有20人表示:不想生,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哪还敢生两个!其余54人表示还要考虑考虑。

影响生二胎的因素中,“没精力”、“养育成本高”、“房子”、“上学”都成为现实的阻碍。 一位80后表示:“二胎有想法但是不敢生,上海房价太高,二胎意味着更大的住房面积,目前承受不起。”一位70后白领则表示:“最担心孩子上学问题,因为学区房太贵了。”

房子已成奢侈品

对于在北上广深生育人口来说,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

媒体调查的这90位已经结婚的白领当中,有41位目前是租房的状态。其余49位已经买房的白领中,大部分是两居室,大户型、大面积较少。

王子文是一名IT从业者,80后,和妻子一起在上海工作。他有一个二岁的小孩放在老家由父母照顾。随着小孩上学年龄的接近,王子文正考虑在上海买房,将老人小孩一起接过来在上海生活,“我不想我的儿子一直这样成为留守儿童。”王子文说,“新一代的外来务工者和老一辈外来务工者不同,他们希望在城市安家立业,而不仅仅是在城里赚钱,在老家使用。”

上述41位租房白领中,有一半以上的白领表示要在所在工作城市买房,将孩子带在身边,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有部分白领表示无法承受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将在老家置产,还有部分白领表示将在一线城市周边置业。

王子文考察一番后发现,上海的房价已逼近承受极限,上海外环新房的均价已逼近三万,这意味着他两百万的预算也仅够在外环买一个两居室。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上海全市17个区县中,静安以85340元/平的成交均价高居榜首,而浦东作为传统的供应大区,新房成交均价已飙升至36321元/平米。

“对于我们普通白领来说,上海的房价真的是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王子文说。二胎放开后,王子文的父母正试着和他商量生二胎的事情,王子文正苦恼如何婉拒父母的要求:“目前对于我来说,生二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线城市房价太高,对于一般的白领,买房会花掉大部分积蓄,对生二胎会更加谨慎。”

改善需求有压力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让很多开发商有所期待,部分开发商甚至认为这将催生套四以上户型房源的市场需求。而坊间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所谓‘二孩’政策放开,将催生房价上涨、套四房源热销绝对是个伪命题,是自娱自乐的表现。”

对于短期内的房地产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刺激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市场利好。“而且,随着家庭成员结构的改变,现在主流产品设计其实还需要推倒重来。”有房企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市场刚需产品,基本都是按照一家三口的人口构成来设计的。对于真正有需求的家庭来说,并不合适。”

对于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白领来说,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如果真的生育二胎,那么最中意的是近郊或者市区、100-200平米、三室两厅的房子。“这类房子基本可以满足二胎的住房需求。”一位受访者说。

当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调查显示,有49位已买房白领,大部分为两居室。笔者询问如果计划要二胎,是否有换房要求?有半数表示需要,因为“目前的房子太小,需要换个大户型的房子”。大约四分之一表示“目前的房子可以满足”,剩下约四分之一表示“不需要,因为房价太高,换不起”。

一位在基金公司做技术顾问的白领告诉笔者:“一个孩子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思想上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我们总要给她最好的东西,最好的教育,现在孩子才6岁,我们已经花了30多万元,积蓄相较没有孩子时没有增加,根本没有能力再买一套房子。”

人口红利逐渐减少

一位90后白领说:“二胎放开与不放开,其实影响不是特别大,对于房地产来说,更是扯不上边。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劳动力已经处于下降通道中,劳动力人口下降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的,现在的房价已经是虚高状态。”

今年1月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的不足100万对,远远低于专家给出的200万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经济蓝皮书》说,中国目前总和生育率仅为1.4。按照国际惯例,人口正常更替水平是2.1,“低生育陷阱”的红线是1.3。

“目前我们这一代二胎的生育意愿已经比较低了,我身边的80后90后朋友基本都是只有一个小孩。”上述90后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 2014年以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统计对象,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上年末减少了371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绝对数量下降。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下降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专家表示,我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 “全面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但是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提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从而能够对潜在增长率产生正向的影响。

不过,随着推动房地产繁荣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中国楼市未来几年或难以摆脱“大拐点”的命运。一方面是新增人口在减少,一方面是多地仍在加大商品房的供应。

最新的人口结构研究显示,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缩减了23%,00后又比90后缩减16%。25岁至49岁的购房主力人口将在今年达到峰值,并从2018年开始急速下降。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开始经历需求结构的改变,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楼市购买力也许就会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二胎生育与买房意愿,70、80、90后有话说:

看涨派:二胎刺激房价

1、租金会越来越高,房价也会继续攀升,真正分割了贫富差距。

2、二胎会多方面的刺激经济增长。包括房价,母婴、食品、玩具、汽车等需求。

3、二胎会刺激房价。

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意味着实施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寿终正寝。看似与房地产没有关系的二胎放开政策,实际上跟房地产政策走的是一条路,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二胎放开政策甫一出台,市场上就几乎一边倒的预测房价将大涨。

5、实施生二胎政策在家庭条件的允许下,会有大批量的人会想到要改善自己的居住面积,从而“以小换大”,房价上应该要促进购买大房的优惠力度。

6、短期内可能会刺激房价上涨 。

7、对于一线城市来说,二胎和房价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一线城市的本地人不愿意生二胎,外来人口压力大,生不起。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二胎和房价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悲观派:二胎生育买房难

1、生不起,养不起,压力大。

2、想生二胎,但房价太贵。

3、房价太高,收入太低,一个孩子也无法达到小康水平,二胎明显拉低生活质量。

4、在上海市区仅靠工薪阶层能力购置一套刚性需求住房都是困难无比的,因此二胎问题只能由有条件的人家去考虑。

5、二胎不是你想生就能生;房价不是你想降就会降。想要二胎,只是自己希望过丰富的家庭生活,与政策无关,当然前提是会考虑好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孩子舒适的成长环境。对于房价无力吐槽,房子成了我们最奢侈的追求,真是可悲而又无奈。

中性派:二胎与住房无关

1、有条件就生,没条件创造条件生。

2、自己是独生子女,已经感受到照顾两家老人的压力。孩子这一代以后承受的压力更大,希望生二胎帮助减轻压力,也有个伴。生不生跟买不买房,没什么必然的联系,有也是等孩子们都稍微大一点才会考虑。

3、基本上在生二胎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考虑的并不是买房的问题,而是以后怎么养。

4、虽然政策放宽了,但是也得根据自身情况考量是否生二胎,对房价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影响也不会太大,毕竟有没有房子不能作为生不生孩子的标准。

5、二胎放开与不放开,其实影响不是特别大,对于房价来说,更是扯不上边,现在的房价已经是虚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