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例6篇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 二胎政策 人口 问卷调查 matlab 灰色预测

2015年7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人口日。国家卫计委在通报了我国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情况。我国总人口仍然保持增长,已达13.68亿人。而在全面放开二孩方面,卫计委首次透露,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继"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日前,传来了生育政策有望再度调整,年内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对此,2015年7月22日,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则重申了着手评估和推进新政,否认了年内实施的说法。不过,对于呼声很高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少人口及社会学专家则表示支持,认为"单独两孩"只是个过渡性改革措施,新政在十三五初期就有出台必要。

一.二胎政策

(一)名词解释

二胎政策 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人口老龄化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老年人数量的增长幅度、速度大于年轻人数量的增长幅度和速度,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老年人在总人口比例中增长的状态。

(二)二胎政策的发展过程

1.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内战,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提出“人多就是力量”,鼓励大家多生育,同时“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多个孩子,人口增长迅速。

2.人口增长带来了种种问题,例如资源、土地等的匮乏。1970~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1966年1月28日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3.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4.为了更加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对二胎政策的限制条件接触,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2015年10月29日,中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二.研究原因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最主要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资源分配,发展潜力等与人口都息息相关,而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多次变动也从侧面说明了国家对人口的重视程度和人口的重要性。人口过少,会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而军事实力也会受到影响,人口过多,会在成资源供不应求,劳动岗位少于需求,社会出现无业人群,出现动乱因素。在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三十余年后,我国人口环境与以往相比迥然不同,生育水平长期走低、老龄化加速推进、未来劳动力短缺、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这一系列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

三.研究目的

为了探究国家的二胎政策的实施效果,了解影响人们生育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口结构的可能变化。以蚌埠市为例,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对经济等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四.信息收集

我们选择蚌埠的万达,百货大楼,以及绿地花都、东方明珠等小区。万达、百货大楼作为蚌埠经济流通中心,人流量大,而对小区的分类,从小区的环境分类,即小区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在这些地方分发问卷,获得信息。

(一)调研准备

1.调查问卷制作

我们询问性别、年龄、工资范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有小孩有几个小孩、打算要几个小孩、二胎政策的开放对打算要几个小孩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您是否要二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后期整理

1.我们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

2.查找相关资料

五.数据整理

(一)利用matlab做出人口变化曲线图

六.数据分析

(一)历年人口

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之后计划生育政策逐步稳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蚌埠的人口仍旧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但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并在最近几年趋于稳定。

(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中女性多余男性,无论男女,工资在2500以上所占比重均最大,非独生子女人数多余独生子女人数,没有小孩的人群中打算要小孩的个数1个或不要与两个基本差别不大,而三个或三个以上基本无人。而有小孩的人群中,1个的人数比例最大,也反映了如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事实。而对于二胎政策,大部分人都认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他们生育孩子的个数没有影响。而影响二胎的原因中,除却其他未能详细描述的原因,男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而女性是经济与个人精力都占有重要比重。

七.原因分析

(1)上一辈人所处年代计划生育还未广泛实施,信息封闭,传统的观念使得中国很多家庭都有不止一个孩子;

(2)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极速发展,而蚌埠作为交通枢纽,且曾经为安徽第一方阵城市,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都有所提高。

(3)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淡去,抚养孩子也会花费越来越多的精力和金钱,因此生孩热已经消散,很多人选择少要小孩,享受更独立的生活。

(4)因为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曾经的二胎罚款对于愿意生二胎的人而言已经不是一个考虑范围内的事。不愿意生二胎的人不会因为二胎政策而改变想法,而愿意生二胎的人,无论是否出台全面二胎政策,都会选择继续生育,因此,大部分人认为二胎政策对他们没有影响。

(5)对于女性来说,传统的中国家庭大部分需要女性照顾小孩,因此女性除却经济考虑因素,还要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八.总结与建议

(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蚌埠市人口结构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二)改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人口数量,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用技术代替劳动力。

(三)政府要加强经济的发展,使抚养孩子所需承担的各种压力与经济负担得以减轻。

九.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口预测

(一)假设

1.根据调查问卷可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并未对人们生育二胎有所影响,因此我们忽略二胎政策;

2.假设在未来几年妇女适育年龄没有变化;

3.未来几年没有影响人口自然变化的事件发生。

4.在2000年前后人口变化趋势有所不同。2000年以后人口变化开始趋于稳定,为了更好的模拟趋势变化,以2000年及以后数据预测。

(二)灰色预测

1. 灰色模型是利用离散随机数经过生成变为随机性被显著削弱而且较有规律的生成数,建立起微分方程形式的模型。

2.模型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一切随机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段上变化的灰色量和灰过程,对于灰色量的处理不是寻求它的统计规律和概率分布,而是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列,通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变成比较有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即以数找数的规律,再建立动态模型。

3.利用matlab进行灰色预测,运行程序如下

4.对运行结果进行汇总

由于残差和级比偏差均小于0.02,可知预测模型优秀

5.利用模型做出2016到2021年蚌埠市人口预测

九.预测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采用问卷调查,数据更具有针对性与真实性

2.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较好的模拟出人口变化趋势

3.问卷调查的数量过少,结果可能具有偶然性与主观性

【参考文献】

[1] 张璐. 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研究.2014

[2] 翟振武 张现苓 靳永爱 .人口政策变化下基于生育意愿的人口预测研究.人口研究.2014.

[3] 张永波.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的研究.2005.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文2

全面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1.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且出生率不到国际标准的二分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二胎政策,为未来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2.二胎政策可以调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正常婚姻和组建家庭,而二胎政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二胎政策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1)二胎政策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当今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一般独生子女都有内向和性格孤僻的情况。生育二胎可以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成长,有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和能力。(2)生育二胎还可以避免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减轻了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的压力。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文3

当大部分城市孩子已经对兄弟姐妹的称呼感到陌生时,一阵阵关于“生二胎”的讨论却不绝于耳:陕西、湖北等地生二胎政策有望放宽,引起众多网友热烈讨论;北京、广东等省市官员也曾鼓励“双独”生二胎,以减缓社会老龄化进程;两会期间,15名学者全国人大要求松绑二胎……有人开始构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景象,也有人唏嘘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关于放开“单独二胎”,大家反应不一,有的想生二胎,有的没有再生的打算。

七成人愿意生二胎

2011年,《生命时报》先后联合搜狐健康、新浪健康,以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推出“你愿意生二胎吗”的读者调查。有9058人参与调查,这部分人群年龄集中在25-35岁,其中,73.46%的人表示愿意生二胎,23.30%的人不愿意生二胎,还有3.24%的人表示,一胎都不想生。

大学教师小吴刚生了儿子,正计划着过两年再添个女儿。“我1981年出生,恰巧又是独生女,对这个问题感触很深:没有一个同龄人跟你一起长大,觉得特孤独。再往下走,我们的后代岂不是连亲戚都没有了?所以不能让我的孩子有这种孤独感,至少得生两个!”小吴表示,不止她,周围很多“80后”独生子女夫妇,都希望能多生几个。

除了年轻人,记者采访到的大部分老年人也都表示出强烈的“想抱第二个孙子”的愿望。某小区居委会赵大妈告诉记者:“我家就一个独苗,儿媳也是独生女,现在他俩要赡养四个老人,太辛苦了!我就希望他们多生,这样孙子辈能减轻很多赡养老人的压力。”

但在采访中,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态度。外企员工小蒋无奈地表示:“现在生养和教育孩子的成本太高,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只有3000多元,还要供房和买车,负担一个孩子已经很吃力了,生二胎不现实。”某媒体从业者徐小姐态度更坚决:“二胎?我连一胎都不想要,这年头,孩子从小就被施加各种社会压力,童年的快乐早就被剥夺了,我可不想给孩子找罪受!”

生二胎有人关心有人担心

刘晓阳今年32岁,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2008年结婚,儿子4岁。“如果政策放开,我一定再生一个。”刘晓阳是独生女,但因为丈夫不是,按照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只能生一个孩子。

刘晓阳说:“一个孩子太孤单了,所以特别希望儿子能有个兄弟姐妹,这样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另外,独生子女受到的关注太多,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

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李丽雅也是独生女,“期盼政策松动。因为老家在外地,父母年岁大了,自己却不能陪在身边,要是我有个兄弟姐妹,就能多个人照应。我儿子今年5岁,如果我能再生一个,将来我们老了,他们照顾我们也没太大压力。”

前段时间看到韩国飞机失事,李丽雅开始关注“失独”问题。“我根本无法想象,如果我的孩子到了十八九岁突然出事我会怎样。”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至少有200万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

从1982年计划生育列入基本国策至今,我国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也产生了无数的“风险家庭”。

与刘丽雅不同,38岁的马燕没有再生一个的打算:“家里房子不大,目前来看也换不了大房子;自己和丈夫上班都很忙,孩子基本由老人照看,老人也无力再照顾一个。”“养个孩子成本太高,我很担心没有办法给他良好的成长环境。”马燕说。

对放开“单独二胎”意见各不相同

“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妇女约生1.6个孩子,生育率之低已位居世界前列,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曾毅说。

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也让许多“80后”父母害怕承受“二胎”的负担。“有些‘80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人口政策持续不变,他们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可能拥有了最幸福的童年,但老年生活却并不美妙。”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

根据学者的研究,从现在的人口结构看,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将非常严重。到那时,面临问题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就是今天的“80后”。

也有学者对放开二胎持反对意见。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马庆钰认为,人口多是导致目前国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资源、教育、就业的各种矛盾,也使政府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

“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口情况,还不能松动计划生育,这种松动有可能蚕食我们原有的边界,使得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产生问题。主动权放手后,再回过头来收就很难了。”马庆钰说。

“单独二胎”政策假想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完善我国生育政策的方向主要聚焦在从目前的“双独二胎”转向“单独二胎”这一点上。

如果政策依据专家推测进行调整,中国的人口会不会反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未富先老”的挑战能不能应对?相关专家对“单独二胎”政策作出种种假想。

能承受人口问题之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自然增长率4.95‰,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顾宝昌认为,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意在让中国的人口结构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调整,新增人口可以预见,也能承受。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维定式已在处于生育期的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实行“单独二胎”短期内也许会有人口增加,但从长远看不会对人口总量造成较大影响。

人口红利优势“四两拨千斤”?

“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表示,“实行‘单独二胎’政策也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归功于人口红利。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放宽“二胎”后,新生儿无法迅速转化为劳动人口,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应对人口红利减少,归根结底要靠技术进步和解放生产力。

老龄化危机“二胎”能化解?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文4

当“单独二孩”政策还被热议时,很多人开始翘首以盼:全面二胎何时放开?有人猜测,“单独二孩”是中国计生政策调整大门开启的第一步,全面二胎应是方向。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全面放开二胎没有时间表。在她看来,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所以政策可以调整,但国策不能动摇。

在官方表态前,人口学界关于是否放开二胎早已争论很久。

逐步渐进寻找平衡

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看来,中国现在的人口问题,既有人口数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人口结构问题,而这两方面要统筹解决,寻找一个平衡点。“人口总量控制与年龄结构调整,不能非此即彼,只能相互照应,相互妥协。因为,未来的中国不能忍受庞大人口总量的压力,也同样不能承担人口过度和快速老化的剧烈震荡。”

至于放开二胎是否可以进一步缓解老龄化问题,翟振武在与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李建新共同主编的《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一书中表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数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即便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每年都不变,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出生人数减少,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会出现上升。这也就是一个金字塔上部基本不变,底部收缩的过程。而老年人口数量在未来60年内是否增加,与目前人口是否老龄化无关。因为,无论人口目前处于老龄化过程,还是处于年轻化过程,老年人口的增加与否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确定。

翟振武因此表示,中国未来40年内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完全是由于25年至65年以前高出生率所造成的“迟到的”结果,它不是现在人口老龄化,或者说,现在生育率下降的结果。从长远的角度看,目前生育率的下降,使出生人数大大降低,它将在65年后使新进入老年人口的人群缩小,从而减少老年人口数量。“任何生育水平的调整,虽然可以马上改变人口的年龄结构,但是对未来40年中老年人口规模的增长过程却没有任何影响。企图依靠调高目前生育水平去解决老年人口问题不仅无效,而且还会进一步扩大65年后老年人口规模,使未来的老年人口问题雪上加霜。”

翟振武在多次面对采访时均表示,应对老龄化的根本之道在于全面完善社保制度,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而非急于在当前全面放开二胎。

在他看来,二胎全面放开要有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否则在短期内累计的生育量会非常巨大。

和翟振武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爽。在国家卫计委2013年11月17日召开的人口学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她表示中国迄今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异常复杂。不是单靠生育政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变化,需要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积极跟进,做出调整和完善。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则表示,我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亿人以上。预计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4.4亿左右的峰值,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他认为,目前生育政策的调整只会影响到2074年以后老年人口总量,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降作用,但是对远期的人口老龄化有显著下降作用。

原新同时表示,“单独二孩”新政在各地落实后,毫无疑问将增加人口总量,加剧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竞争性。而在近期参加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时他也有类似表达,即马上放开全面二胎会出现一个抢生堆积现象。“我们每一个人在说这个问题时,都应该站在中国现实的土地上,我们已经有了13.6亿人,我们已经有了2亿老年人口,我们不能抛开这样一种现实。”

而在去年11月举行的那次座谈会上,与会人口学界专家在谈及是否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时,基本都认为,目前就普遍实施两孩政策存在着很大风险,不仅会导致出生人口大幅波动,总和生育率短期内反弹到更替水平以上,出现比较严重的“出生堆积”,而且人口总量有可能突破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给我国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刘爽还表示,她近期在北京做过一项调研显示,北京的幼儿园学位尚不能满足目前的孩子入园,如果在近两三年内再出现出生人口小高潮,将直接导致孩子入园更加困难。

全面放开刻不容缓

与以上观点不同,北京大学社会系李建新教授等人则认为,全面放开二胎刻不容缓。

2013年10月31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的“中国生育政策改革主题沙龙”上,李建新曾指出,“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和失独家庭,就是因为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以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心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微观家庭、宏观的人口架构发生了变化。”

而在2014年3月12日举行的以“家庭、生育自由与计生政策”为主题的北大博雅公法论坛上,李建新再次强调,中国人口问题不是由数量众多带来的,而是由结构失衡带来的。他表示,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主张改变政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错失良机,我们人口依然在人口数量的泥坑里没有。”

李建新的看法,其实在他与梁建章合著的《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中也可看出,两位作者在书中表示,“中国人口政策到了彻底开放、鼓励生育的时候了,中国人不是生得太多了,而是生得太少了。中国人可以多生!需要多生!”

著有《大国空巢》一书的民间学者易富贤显然也属于这一阵营。

在参加3月12日的北大博雅公法论坛时,他表示,依其研究即便现在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也难阻止我国人口锐减。

易富贤以上世纪80年代实行“允许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山西翼城、甘肃酒泉等地为例,得出30多年的计划生育,多数地方已形成生育的“爬蚤心态”。“就像用罩子限制跳蚤跳的高度,跳蚤长期适应之后,取下罩子跳蚤也不跳了,变成了爬蚤,即使放开二胎生育率也很难跳起来。”

和易富贤一样,原哈佛大学助理教授黄文政也对中国的少子化表示担忧。

在他看来,中国生育率已居世界最低之列,而生育率越低对生育意愿的抑制越强,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极低生育率导致的深度老龄化会加重育龄家庭的赡养负担,进而也会抑制生育意愿,形成又一个恶性循环。

黄文政不认为,在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当下,减少人口可缓解资源压力。“耕地不足,淡水危机在中国早已耳熟能详,但权威的报告却显示,中国的耕地和水即使在人口峰值也足够。靠减人来提高人均资源是在削己足适他履。”

坚持一胎不放

黄文政所驳斥的资源论,某种程度,直指坚持一胎政策不放的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侯东民。两人在此前参与腾讯网《深水区》访谈时,观点始终针锋相对。

在谈及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问题上,侯东民表示,曾有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大宗矿产基本上全要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危机意识反而拼命增长人口,这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

侯东民甚至认为,到2080年中国的老龄化也不会有太大的实际影响。“目前放开二胎,到2080年我们国家相对要增加4亿人口。也就是说,原来我们计划生育减少的4亿人口基本被抵消了。在老龄化初期,匆忙放宽乃至取消计划生育结果只有一个,只能是加重中国的人口发展矛盾。”

和侯东民同属一个阵营的,还有社科院人口所李小平。参加《一虎一席谈》时,李小平表示,人口政策的核心是使人口尽可能向着适度人口规模靠近。“中国现在的人口已经比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GDP只等于美国的一半,建设美丽中国会因为我们放宽生育政策而打了折扣。”

分步放开二孩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集合蔡昉等人口学界专家于2012年末调研出版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中,也对放开二胎发表了见解。

该报告指出,放开二胎并不一定导致生育率的反弹。根据甘肃酒泉、湖北恩施、山西翼城、河北承德,这四个曾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试点情况看,它们在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人口都保持了低增长,并没有因政策较宽松而反弹。而且,宽松的生育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几个地区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化和人口年轻结构的合理化。

因此针对生育政策调整,该报告曾提出“分放二孩”的方案: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该方案的提出,是在分别对“政策不变”、“同放二孩”、“同放单独”、“分放单独”和“分放二孩”这五种方案下我国人口到2050年时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模拟的基础上做出的。“不同政策调整预测结果表明,仍保持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变不符合中国人口发展的实际和要求。而全国同时全面放开二孩将会造成短时期内生育水平以及出生人口的急剧增加。‘同放单独’和‘分放单独’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前两种方案的弊端,但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贻误时机,且‘分放单独’还存在操作上的困难。”

卢迈因此认为,与其他调整方案的预测结果相比,“分放二孩”方案下的生育水平在短期内比“政策不变”、“同放单独”和“分放单独”方案要高,但要比“同放二孩”方案低。此外,全国同时全面放开二孩将会造成短时期内生育水平以及出生人口的急剧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产生冲击,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分放二孩”方案和“同放二孩”方案相比,可以拉大生育高峰的出现时段,降低政策调整后出现的生育峰值,有利于对放开二孩的结果进行观察,积累经验,稳步推进。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文5

恰巧,9月25日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30周年之日。在这封被视作计划生育政策发端的公开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被反复提及: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田雪原,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30年前中央连开5次会议讨论计划生育政策,最终他们起草了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其中就有上面这句话。他说,制度设计之初,目的便是“控制一代人生育率”。

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在计划生育政策主导下的早期出生者,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同时,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结下硕果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

何亚福告诉本刊,“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对于这一消息,本刊采访的一位官方学者称,对此事‘‘知道一点”,但具体信息不愿更多透露。而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处的工作人员则对本刊表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我们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尽管中央尚未有正式通知,但地方对此事却已多有所闻。

就在9月中旬,浙江省刚刚进行了一次相关调研。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各社区在几天内对全市上千人进行了电话调查。内容便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是否愿意生育二胎。而据杭州市江干区计生局工作人员称,调查范围不只是杭州,而是覆盖了浙江省。杭州市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厉敏对媒体称:“这是省里在做的一个调查,是为国家做决策服务的。”这一消息一经发出,便引来人们对二胎政策变化的猜想。旋即,在9月16日上午,浙江省计生委叫停了这次调查。

当本刊记者联系到浙江省计生委办公室主任潘祖光时,他并不避讳:“国家有这个计划,但现在还没有定论,我们也在等。”他直言,这是一个面向全国的计划,而不仅仅是对某些省份。

本刊记者联系何亚福提到的其余4个试点省份计生委时,除了黑龙江省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蒋艳秋表示对此事尚不知晓外,其余3省的计生委人员都表示听闻了这个消息,但也仅限于“听说”,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下发。

从各省计生委的回应可以看出,目前这项政策的总体方向并无太大疑问,只是具体试点方案尚未确定。

9月26日的《南京日报》刊载《老龄化加速,生育率极低,我省“二胎”政策有调整空间》一文,也清晰地传达了这个意思。文中提到江苏省计生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公布试点省份名单,因为一直在不断调整,“就我了解的看,江苏可能不在第一批试点范围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江苏省计生委宣教处有关人员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计生部门:人口问题,敏感

在此次采访中,各地计生部门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十分谨慎的态度。

江苏省计生委宣教处人员向本刊表示,人口政策牵扯到千家万户,社会稳定,太敏感。“敏感”,成为各省计生部门提到最多的―个词。

辽宁省计生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更直白:“计划生育的事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社会就会有非常大的反响。所以有什么政策,我们只能说是不知道。”

对于地方计生部门来说,除了人口政策本身事关重大,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央的态度。尽管按照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放开二胎”的权力已经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计生部门仍然要看中央行事。

上述辽宁省计生委人士称,“实际上权力并没有下放”,国家有要求,省里得服从国家大局,各省政策都要上报国家计生委。

吉林省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孙姓处长也对本刊称,各省的人口政策法规必须由国家批准,不批不放。“唯独人口政策,不光是由国家计生委批准,还得国务院批准。”

但由于试点须由地方开始,而在中央给出定论之前,地方又难以放开口风,这使得地方计生部门面对媒体时常“自摆乌龙”。

据《新民晚报》报道,此次“一独生二胎”的电话调查中,在浙江省计生委叫停调查前后,官方的说法发生了明显转变。事前称“调研是为国家决策服务”的杭州市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厉敏在随后媒体的采访中选择封口:“此事由省计生委宣教处统一向媒体信息。”而浙江省另一座城市宁波的海曙区计生局,更直接否认了进行过相关的调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北京市。今年1月25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彭或华透露有望实行“一独生二胎”。但第二天,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即矢口否认。

目前,各地都处在“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冲刺阶段。由于这一规划事关未来五年的长远发展,各个部门面对舆论便愈发谨慎。受访的各省计生部门纷纷表示,“十二五”期间地方的具体计生政策是否会有改变,还要看中央的意思。

本刊记者联系到的几位官方学者,也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谨慎,大意多为“只谈学术观点,不谈政策”。一位官方权威人口学者直接表示,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今年一句话我都不能说,我的名字就不要提了”。

计生政策松绑呼声渐高

相比政策制定部门的低调,最近几年,舆论关于计划生育的讨论可谓空前热烈。

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放开二胎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张茵都提议放开二胎。张茵建议:国家应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并且有个3~5年的过渡期,让一部分人先生。然后再完全放开。提案一经披露,便被众多媒体关注,并在网上得到很高的支持度。

学者们为计划生育松绑的呼声在这两年也陡然增高。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的两篇文章。

2009年11月26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中国需稳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未来人口规模》,呼吁“从现在起开始实行第二代人口政策,即‘―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其政策目标是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和少子化”。

作为国内著名的政府智囊,胡鞍钢曾在2000年称“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而现在,他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到了“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适时、灵活、稳健的调整”的时候。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便是田雪原。这

位被称为计划生育政策“副总设计师’的学者在去年12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特别提到“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实施,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同时他还在文中建议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田雪原说,媒体认为他的观点发生了转变,这是“不正确的”。他自称,现在的观点,就是在“坚持初衷”。而他所说的初衷,就是1980年定下的,三十年后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在田雪原看来,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达到了当初的目标,少生了4亿人,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低生育水平多年,这正如30年前所料,人口政策需要面临新的抉择。这和胡鞍钢的看法颇为相似。

还有些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何亚福对本刊说,2005年之前,他的研究成果不但不能出现在电视报刊上,而且在人民网论坛上发帖都无法通过审核。

而在大约2005、2006年期间,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变。从那以后,他的文章不仅能顺利通过审核,有时还会被加精并推荐到首页。而几乎是同期,他的文章开始可以在各个媒体发表,“这放在2005年前是不可能的”。

近两年,他在两会期间还积极参与人民网的E提案活动。他提过十多个提案,其中今年提出的《计划生育转变为自主生育的建议》在十大提案评选中位列第二。何亚福认为,这些转变都可以看做是中央在转变人口政策前所做的必要试探。

全面放开二胎,在短期之内不太可能

如果此次“一独生二胎”的政策最终推行,受覆盖的人群将会非常可观。

辽宁省计生委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还没有相关数据,但这次应该是很大的一个规模。他说,一独家庭应该还是以城镇为主,而在辽宁全省,城镇人口占到60%,符合条件的家庭“数量肯定不会小”。

而可能被选作试点的省份,都是计生政策效果显著,生育率较低的省份。这些省份本身城市化的水平都比较高,因此都和辽宁一样,影响甚广。

但是有专家认为,这些政策可能惠及的家庭有多少会选择生育二胎,结果尚未可知。 根据近年来的调研结果,随着育儿成本的升高,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经大大降低,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城市,而这些城市往往也正是老龄化严重的地区。

“总和生育率”大致代表平均一名妇女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当生育率达到2.0左右时,人口规模可以保持稳定。根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低下的生育率,成为众多学者支持放开二胎的主要依据。

实践也在为放开二胎提供依据。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湖北省恩施等地,就一直在试行二胎政策。“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曾在2005~2006年前往这些地区调研。结果发现总数超过800万人的试点人群在宽松的生育政策下也常年保持人口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不到2。而且,在这些地区,一孩的比例不断上升,二孩的比例不断下降。

“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的主要组织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宝昌早在2004年便已提出“应逐步过渡到每对夫妇生育二个孩子,不会造成人口失控”。

二胎政策开放的原因范文6

这个变化似乎也可套用在中国身上。从上世纪70年代每个母亲约生育6个孩子,到如今的1.5个孩子,中国“低生育率”已在悄无声息间走过了20多年历程。然而,在中国人口的基本问题上,社会各界的共识远未达成。

一些名人、富人用行动撕开的“二胎生育”的口子,为公众讨论“二胎合法化”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观察的窗口。比如,前世界跳水冠军田亮的妻子叶一茜在香港产下二胎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要求严罚和主张宽容的声音都有市场。争议背后透露出国人对中国人口现状及未来走势判断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人口规模太大是否仍是当前中国人口的首要问题?未来几年,中国的生育政策该作出重大调整吗?

“一胎政策”碎片化

提起中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就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这句标志性口号,因此,很多人将其笼统地称为“独生子女政策”。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呼吁全体党员、团员破除“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实际上,严格的“一胎化”主要在城市地区得到了推行。

由于“一胎政策”最初在中国农村遇到巨大阻力,几乎无法执行下去,国务院于1984年对生育政策进行修订,在“一孩政策”的基础上,也允许一部分夫妇(如少数民族、部分农村地区)可以生两个孩子,这也被称为“开小口、堵大口”。

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我国将是否允许生育二胎的政策制定权,授予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或其常委会。去年11月,人口大省河南修改了该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双独家庭”可生二胎(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申请生育二孩)的条款。河南也成为我国最后一个放开“双独”生二胎的省份。这反映出我国近年来一直严格实施的计生政策正随着国情和形势的变化进行着微调和适度松动。

“我们现行的生育政策已呈现碎片化状态。”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潘金洪教授向《南风窗》记者介绍,他梳理了全国31个省区的计生条例发现,全国各地具体的生育政策有100多条,这些略有差异的政策大多是根据区域、城乡、民族、户籍等差异而制定的,有的省区之间的生育政策和法规还存在着冲突。

计划生育制度被强力推进,中国的人口数量、结构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日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人太多了吗?》研究报告称,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只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指维持每一代人人口数量不变的生育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一个长期负增长的时期。

国家人口与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于学军曾经透露,我们国家的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也就是降到了低生育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他认为,现在学者统计的总和生育率没有考虑到漏报的情况,这可能会带来误导。

最近几年,严格的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开始逐渐显性化。不少观察家注意到,因适龄在校生逐年减少,前几年在中西部投资兴建的希望小学在最近几年竟出现了被废弃的情况。而教育部的公开数据也表明,自1992年起,全国的小学数量一路下滑。截至2009年年底,17年间全国共减少了43.28万所小学,全国平均每年减少2.55万所小学。除了学校合并的因素之外,学生数量减少也是重要原因。

“罚款”效果不彰

像田亮夫妇这样,绕道香港或国外“曲线”生产二胎的案例,近年来在不断增多。在当前的法治框架下,对于“超生”的事后弥补措施,主要是采取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办法。但潘金洪表示,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贫困群体、富人、单位职工和干部的生育制约都很有限。对于穷人而言,只要想生孩子,还是会生的,顶多缴少量的社会抚养费了事,或者因无钱干脆不交;对于富人,即便多缴纳几万、几十万,也不会成为他们生二胎的障碍,“无非是多花几个钱而已”。

高昂的社会抚养费在有些地方成为政府管理部门眼中的“肥肉”,这也催生了“以罚代管”的畸形计生管理手段的出现。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有权的凭权生,有钱的买着生,无权也无钱的逃着生”的歌谣曾一度流行。因此,希望借助于传统“罚款”手段来威慑、减少“超生”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效果不彰、难以为继。再加上现今户籍制度的松动、人户分离的增多以及人员流动性加大,传统的计生管理手段愈显乏力。

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么大,如果放松了“二胎”,会不会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对于这种忧虑,学术界以实证测算的方式给出了解答。结论是,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完全是在可控范围。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步入了工业化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方式及生育观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的成本有了极大的提升、“多子”不再“多福”;儒家文化的“精英意识”又使中国的家庭更看重对孩子培养的质量而非数量;此外,西方的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也在影响着年轻一代人,他们更强调个人满足和自我实现,甚至一些丁克家庭的观念也颇有市场。

事实上,中国的局部“试验”也已证明了上述担心的多虑。自1984年起,河北承德、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湖北恩施等4个试点市县试行“可生二胎”政策。近几年,国内多名学者对上述4个试点地区进行了回访和调研,结果发现,生育率仍是维持在1.8之下的“较低水平”,且试点地区的男女人口性别比例也比全国的情况更趋合理。

在上海,全国最早实行一胎化的城市,目前育龄青年的主体—“80后”正是上海第一批独生子女。按照现有的政策,他们完全可以生二胎。但调查显示,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率却是全球最低的0.7,即每对夫妇只生0.7个孩子。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马小红的调研也显示,北京市允许生二胎的“双独”家庭,真正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只占总数的1/4。

具体而言,近年来学界一直在呼吁“放开二胎”大致有3种方案:最激进的是“普遍二胎”原则,即允许国内的所有家庭,只要其意愿,均可生育二胎;第二种方案是“单独”家庭可生二胎原则;最稳健的是微调方案,即先在国内部分地区试验“单独”家庭可生二胎,然后分批、逐步推广到国内其他地区。

政策调整需大智慧

有意思的是,即便多数学者认为此时“放开二胎”将是有利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举措,但也有学者坚持认为严格的一胎化政策绝不可有任何松动。学界的分歧,其实也会影响到最高决策层在生育政策上的犹豫。

政府去年曾一度酝酿对东北三省和江浙等5个省份,小范围试验推行“单独家庭”生二胎的政策。去年广东也提交了“单独”家庭生二胎的申请。但此后,上述“试点”的消息再无下文。据多位接近国家人口与计生委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述“试点”方案均遭搁浅。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生育政策调整与不调整都存在着风险,且这种风险往往要20年之后才能看到。回顾历史可见,每次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均是对决策者智慧的考验。

以1980年全国推行计生政策为例。据参与过前述《公开信》起草工作、中国人口学会原秘书长张敏才回忆,当时在学界、政界和民间,对“一胎政策是否可行”争论异常激烈。譬如,民间有“老大憨厚、老二聪明、老三猴精”的说法,有人担心若实行计划生育,会把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