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例6篇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文1

汇报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上午好!

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现场工作和室内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在我们将共同走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解读。下面我将从课程概况、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剖析。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拓展课程,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预备知识;同期开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

2、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将本课程整合成4个模块,模块一,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分三个子任务,共22课时,模块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分三个子任务,共计38课时,模块三,风险管理,分三个子任务,共计10课时,模块四,信息管理,1个子任务,2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步骤及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胜任装饰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4、重点、难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学内容及学情,确定本课程的重难点。

重点: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

难点:1、工程项目进度优化2、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

5、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知识考核40%+过程性考核30%+实训考核30%

其中过程性考核是追踪线上学习行为的智能考核,将视频观看、测试、讨论、等线上学习行为以及企业导师评分纳入课程考核,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考核体系。

二、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本课程选自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知道系列教材,由孙剑、佘健俊主编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教学资源

本课程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登录学习通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校内实训室已满足识图实训、工程管理实训、VR实训。其中VR实训室已满足多工种仿真,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现场施工的管理要素。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本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五学期授课。他们有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但无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动手操作能力强;信息化运用手段强度高。

2、学习策略

以“以生为本”、“学生主体”为主线,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

3、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坚持可测性和量化的教学理念,基于“学习通”软件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采用智慧职教网络资源库以及超星学习通APP辅助教学。

案例式教学,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行合一;讨论式教学,教师下发任务,学生分组协作,小组汇报成果;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设计

本设计选取课程模块二目标控制中的项目一,进度控制,下面我将以子任务二2课时为例进行阐述。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三维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知识目标:掌握掌握进度计划比较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具体项目的进度比较;

根据三维目标确定本课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道图比较法和前锋线比较法的进度比较方法

难点:S型曲线比较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任务单,学生自学自悟,课中以“明”、“探”、“训”、“评”、“思”贯穿实施,导入问题,明确目标;问题显现,探究方法;多点训练,突破重点;专业评析,化解难点;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课后软件实操,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1、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习通下发分组任务、课前预测题,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任务,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测试。

2、课中实施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采用情境式教学,提问学生,本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有无误差,具体是多少?该采取何种措施纠偏进度。明确本节课目标,导入本节课内容-进度管理

(2)分组讨论、任务决策

采用案例式教学,播放工程实际案例视频-施工进度的检查,分小组探究进度检查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组间互评。

教师总结并融入思政,进度偏差的发生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讲解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针对检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3)循环练习、强化技能

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提供案例,并结合进度检查的方法和要点;布置分组任务,学生分小组完成进度控制的内容,完成进度检查结果和制定纠偏措施,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习题,学生线上完成测试,通过习题测试,掌握本节课重点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4)案例分析、双元评价

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进度控制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分小组探究并回答问题,教师查看探究结果并总结评价。

学生提出识读难点,现场连线企业导师,导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结合工程应用给出专业解答,并在线上对讨论结果给出评分,达到双元评价,化解本节课难点-识读预制装配式楼板平面布置图、节点详图。

(5)自我反思、巩固提升

教师主题讨论,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利用学习通词云,显示本节课频率最高知识点;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反复练习,巩固提升。

3、课后延伸

(1)拓展学习

学生课后完成线上测试,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线上实时互动、答疑。

(2)总结评价

为了多元化、全过程考核评价学生,课后和学生分析近阶段学习情况,通过评价报告、学习月报表以及积分排序表准确呈现学习趋势,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设计思路合理、学生参与度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灵活、评价体系多元化。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2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综合职业能力已成为市场对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途径。目前,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目标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技能型人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其内涵是“方法、知识、技能、情感”。这四种核心职业能力贯穿于技工教育的始末。

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体系化的引导问题,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维与行动,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达到“知、情、意、行”的整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生产需求,把学生当成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和岗位提升的培训而进行的综合性教学设计。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实现企业工场,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学习任务,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总结”为宗旨,促进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学习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体验、学会总结,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学习活动先进课程理念,创设企业工作情境,以安全、质量、速度为控制目标,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活动策划表、任务指导书、一体化教学案、PPT多媒体课件四大部分。其中,任务指导书是培训包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材料,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

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进行,遵循“确定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设计任务指导书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学案”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笔者拟以《汽车电器维修》课程的“检修前照灯不亮”内容为例说明。

确定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全称为“工作与学习任务”,即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完成学习的任务。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主要来源于汽车维修企业一线维修案例,根据教师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专家进入学校座谈等方式共确定了检修前照灯不亮故障、检修中控锁不工作故障等6个学习任务。现以其中的“检修前照灯不亮故障”学习任务为例进行培训包式教学设计说明,如图2所示。

策划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策划根据工作情境和学习任务,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设计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工作的逻辑思路,增进汽车维修的感性认知。学习活动分为任务分析与检查、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完工检验四个。每个学习活动既有专业能力的体现方式,也有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形式。每个学习活动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一个或几个点,通过具体的技能点、知识点和评价要求来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如下页表1所示。

设计任务指导书 培训包式的任务指导书突出了对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指导作用,并将学习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生依据指导书便可独立完成整个学习实践的效果。如下页图3所示,按照鱼骨图的思路制定维修方案,实施学习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按照质量管理的8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服务、安全及节约的标准规范执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记录、填写的所有内容都应是从学习实践中实际获取的数据、相关诊断分析思路及其结果,或者是学习实践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或应该特别明确的知识点。任务指导书的评价与总结,既有技术方面的评价,也有综合技能的考核;既有个人的自我总结,也有小组的相互点评;评价方式有写的也有说的,评价形式多样,全面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等综合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编写教学案 培训包式的教学案编写为培训导师和企业员工即教师和学生服务,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书面材料,教学案的设计来源于教学策划表和任务指导书,根据教学策划表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任务指导书的工作步骤,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工作模式。教学案设计以安全、质量、速度、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学生作为一线员工,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制定方案并实施,教师作为车间工长进行巡回指导,关注场内的安全文明操作,适时答疑,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体现三级检验,实施过程考核,按照企业或行业标准进行完工验收,并提出车辆使用的合理化建议,学生通过工作实践体验8S工作理念,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一体化设计贯穿于教学资源设计和制作的始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紧扣任务指导书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根据工作任务的内容、步骤、与工作步骤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控制点,结合实际教学设备和场地,学生特点,遵循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一般原则。课件尽量以实物图片为主,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字体要尽量粗大、且主副标题或内容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颜色对比鲜明,有视觉冲击感。对相关的案例和检测、拆装步骤及要点播放录音或视频并加以说明,学生能够根据课件的演示和说明,探索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思路,并获得相应的理论支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主动思维与行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培训包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为桥梁,将企业现场作为一体化教学现场,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体验,并进行总结,将工作与学习有效融合。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于一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工作、学习、思考、总结”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最佳的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工作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工作中训练了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方法、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确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皮治国.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教学模式 理论创新 实践

高职高专营销与策划专业在我国是本世纪新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岗位能力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教学模式创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创新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即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原则,对特定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分解(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与拓展能力);围绕职业能力模块构建对应的课程体系,配备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的课程项目开发,并健全与优化课程质量标准与考核方式,实施产学结合的课程项目化教学,确保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即通过构建“一体化”师资队伍,开发一体化教材、实施一体化教学,构建“课堂教学实训化、顶岗实习项目化、实训指导课题化”模块化体系,全面推动产学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策划人才。

我们认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基本能力是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是营销调研、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能力,拓展能力是综合项目策划能力。通用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是《职业化与团队建设》;所对应的模块项目是班级学习小组的团队建设、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读书笔记等等。营销调研、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是《市场营销学》、《策划学原理》、《商务策划实务》、《市场调查实务》等;所对应的模块项目是市场认知实习、产品推广活动与策划等;综合项目策划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是《广告学原理》、《项目策划》、《通路设计与管理》等;所对应的模块项目是创业方案的撰写、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等。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取得中级或高级、助理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三年制,第一年培养基本能力,第二年培养核心能力,第三年培养拓展能力。这样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也兼顾到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给能力强的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因材施教”目标的实现。

2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指导下,在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营销与策划专业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明显。

2.1 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有一支既懂得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强调双师型教师任教,教师按教学模块,共同备课,共同带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完善师资结构的目的。打造高素质课程教学团队,一直是贵州商专商务策划教研室专业建设的追求:专任教师不仅熟稔教学基本规律,了解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而且教研室的老师中有三位来自企业,有丰富的市场营销、产品管理、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同时,拥有行业背景的企业营销专家掌握营销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规定以及操作流程,通过产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职业能力培养,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中有资深教授、行业专家和实训基地的合作伙伴,知识结构合理。由这种互补性的主体所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承担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与教学任务,保证了实现产学结合一体化。

2.2 一体化的教材

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教材要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所用教材必须与教育部对有关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一致,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于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营销与策划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积极鼓励任课教师编写适合高职学生需要的专业教材,如由侯贵生老师主编的高职高专市场营销系列教材《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教程》、《市场调查实务》等。

2.3 一体化教学

专业课要结合营销与策划的业务内容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尽量做到“贴近市场、贴近专业、贴近学生”,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使学生能很快、较好地适应第一线营销策划业务工作的需要。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模块教学,通过整合教师资源,构建专业教师团队,整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构建教学内容,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高度统一,紧密衔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同时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

课堂教学实训化、顶岗实习项目化、实训指导课题化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2.3.1 课堂教学实训化。课堂教学不再是对教材中理论的再次重复,而是对教材中理论的应用。如《商务策划实务》课程的期终考核是完成一个大作业,而完成这个作业所需要的知识贯穿了该课程所有的理论。看似简单的作业,必须要充分地准备。从教师的角度讲,首先选题很重要,一定要结合同学熟悉,感兴趣的主题来展开,第二,课程的学习一定是根据写方案的要求展开,把握好时间。如首先要介绍规范的市场推广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然后对每一块内容进行理论说明,第三,和教学模块中其他课程的老师进行沟通,达到最好的配合。如同期所开课程《市场调查实务》和《专业综合实训指导》,要商定每一个阶段各门课程应该完成的工作要求,避免理论的重复讲授。第四,与企业结合。教学过程中请来企业与学生见面,提高作业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讲,首先要组建项目团队,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分任务,最后提交推广方案。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都围绕着一个项目在实施,实现课堂教学实训化,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2.3.2 顶岗实习项目化

根据教学设计要求,通过真实岗位(群)能力或应用能力分析,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实施“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操作化、综合实训整合化”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既有单项的实训也有综合的实训;既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课程实训,也有围绕专业基本技能设置的技能训练课、专业综合实训指导课和独立设置的整周实训课程。初步形成了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能力)训练课程(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顶岗实习是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材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我们总的思路是一定要借助合作企业,锻炼学生,检验两年来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打造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使企业、学校、学生、专业以及社会多层面共赢。

2.3.3 实训指导课题化

实训在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中一直是特色,而贵州商专营销与策划专业不仅立足特色,同时不断进行创新。

创新一,实训指导课题化。每一次实习,一定有一个主题,要达到什么目的,训练什么技能,构建一个合适的课题展开,实习结束进行提案演说或展示。

创新二,和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的需求,构建合适的课题,完成专业实习,希望借助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

创新三,以往的实习,一直满足于单纯一个班完成某一个课题,忽略了各年级之间的联系。借助于课堂教学中的模块教学,在实习过程中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高年级同学的专业知识带动低年级同学快速进步。实习过程中不仅是团队合作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专业能力训练的目的达成。另外,教师参与其中,受益匪浅。在指导整个实习的过程中,从各项目团队的实习计划、项目选定、问卷调查到推广方案的撰写,一直和学生进行探讨和沟通,团队的方案得到了完善,也拉进了和学生交流的距离,提升了自己的专业业务能力。可以说是师生同炉”炼“,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水平,为专业建设更上新台阶,建立品牌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文艺.PBL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价值工程,2010/30.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党校教学;转型发展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2-0017-03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需求管理为主线、课程创新为核心、资源管理为关键、流程重组为保证、队伍转型为根本,将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由重点突破转入全面转型阶段,经过三年多努力,转型基本实现。具体表现为八个转变:(1)培训体制实现了由多头分散自发无序,向依托党校成立全市干训中心转变;(2)课程管理实现了由按有提供、以内为主、慢拍更新,向按需开发、内外结合、即时更新、菜单化选供转变;(3)资源供给实现了由以有定供、内供为主、量缺质次,向开放配置为主、按需开发建库、优质化差别化供给转变;(4)培训管理实现了由学习生活管理为中心,向需求质量管理为中心的项目制综合管理转变;(5)教学组织管理实现了由教学项目实施为主,向策划开发与项目实施长短线并重转变;(6)教研队伍初步实现了由单纯教授型向“培训师+研究员”型转变;(7)科研工作实现了由发表理论研究成果为主,向提供决策咨询和新优课程为主、教研咨一体化转变;(8)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实现了由适应性创新为主,向教学品牌创建为主转变。这八个转变,不仅使我校培训规模四年翻两番、质量高位提升、效能品牌彰显,更为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持续创新提升的动力和竞争力。

一、坚持以需求管理为主线,紧贴组织要求和学员需求明晰转型定位

作为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转型成效既关系到党校工作整体转型,又关系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推进转型发展,必须不断深入探索找到符合党校教育规律的转型发展方向、道路、模式和管理运作机制等,定位转型方向更是重要前提。按照按需施教的基本规律,我校通过对组织要求、岗位需求和学员需求的深入分析和紧密结合,使转型定位不断清晰:一是主动紧贴组织需求健全培训体制。组织的首要需求是要适应“大规模”和“大幅度”要求,解决优质资源少、主渠道封闭僵化和多头培训无序分散成为当务之急需。为此,我校积极争取市委依托党校行政学院于2007年3月成立常州市干部训练中心,不仅基本解决了多头分散培训的问题,增强了主渠道地位和作用,而且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开发配置的集约化。二是紧贴岗位需求大力开发专题培训。由我校牵头、相关调训部门配合,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干部岗位需求加大专题培训项目开发力度。近年来,我校先后与组织部和政府办合作开发社会管理高级研修班,与民政局合作开发全市社会工作人才班,与市委农工办合作开发实施全市乡镇长、村支书、大学生村官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项目,与市纪委和组织部合作开发全市新社会组织党务干部专题培训和基层党委书记党建科学化专题培训,与市委办和科技局联合组织实施常州市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专题培训等等。三是紧贴学员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模式实质是改进优质资源的配置组合方式,目标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办法则多样灵活。我们对后备干部实行党校、清华和境外三位一体培训;对县处干部和科局级干部进修实行党校和著名高校两段式培训;对分级分类调训的主体班试行阶段式分专题小班化教学;同时试行校内选学和业余自主选学,以满足差别化个性化需求。四是与组织人事部门联合建立以需求调研为前提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每年底,党校会同组织部、人社局三家联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会、研讨会和干训领导小组联络员会议,对市委要求、调训部门需求、岗位需求和学员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下一年度主体班次培训计划建议,提交市干训领导小组审议下发,并对辖市区和条线干部培训提出指导意见。同时结合本年度干训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对下一年度干训工作形成改进意见,下达重点培训项目和教改项目任务分解书。

二、坚持以课程创新为核心,建设按需选择适时更新的课程菜单体系

提升适需及时开发优质课程能力是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我校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增强提供适需优质课程能力这个核心来展开。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制定开发项目计划。在全面领会组织要求即干训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市委领导和主管部门指示基础上,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学员需求调研,结合训中座谈反馈和训后跟踪,全面把握组织所要、岗位所需和学员所缺,并跟踪需求变化轨迹,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制定干训重点项目和年度开发计划。二是坚持开放配置原则内外并举抓好新课资源开发。对内:分析本校学科优势、师资专长及已有科研基础,突出校外不可替代或难以替代的市情市策、党性教育、社会管理和基础理论本土化教育四大重点,每学期新课开发指南,在教研人员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新课开发既有定量指令任务,又有优质超量奖励。对外:由教务处定期不定期搜索国省干训机构及高端名家新课程,按照模块分类,通过紧缺性、时效性、质优程度、性价优势等要素进行评估梳理筛选进入课程库,内外整合更新形成《中共常州市委党校XX年度课程菜单》予以,每学期调整一次。三是坚持健全组织与加大激励相结合完善课程更新提质机制。明确教务处牵头、教研处室负责人参加形成课程开发工作小组,负责需求调研、开发指南并拟定开发任务书,同时修订更新考核奖励办法。四是坚持讲题开发与教学方式创新相结合,促进主要教学方式运用课程化。在下达讲题开发任务书的同时,制定下发现场教学、能力训练、案例教学、学员论坛专题教案开发计划,基本实现了主要教学方式改革的课程化。在对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予以引导激励的同时,将重大教学方式创新项目纳入教改项目立项,集聚人财物力进行集体攻关开发。五是坚持开发配置质量与成本相统一原则,实现优质课程差别化供给。优质不等于高价名家,对基层单位和干部来说,优质主要指针对性强和教学效果好。我校对重要急需课程实行一课多角建库,只要授课质量优,高中低档都有备选;对部分重点紧缺课程和事务繁忙的领导专家授课实行内外双重开发。

三、坚持以资源管理为关键,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按需开发和高效供给

地市级党校优质培训资源有限,实现按需高效供给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明确哪些优质资源是我们需要并可利用的。实践中我们明确了五类开发重点:一是高端培训资源(用于后备干部培训和市管干部进修);二是现场教学资源;三是本土案例资源;四是境外培训资源;五是异地培训特色资源。(2)明确开发方式。对难以掌控的市外校外重点资源实行基地化管理。几年来,我们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浦院、江浙沪省(市)委党校、清华、北大、复旦等建立高端培训基地12家,市外现场教学基地20多家,市内现场教学基地30多家,协助组织部在加拿大、德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建立境外培训基地8家。对重点特色资源实行专门化管理,通过制定合作约定、发文授牌、专人联络管理和合作项目开发、教案开发等,使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对市内校内能掌控的资源,我们采用合作建设基地,双方共建、我校管理,如与市纪委合作建设全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成为全省首批示范基地),与市计生委合作建设全市人口理论教育基地(目前正与国家计生委早教司合作建设部级培训基地);与组织部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建设全市党员干部继续教育基地;与中浦院合作建设常州现场教学基地等。(3)探索完善管理方式。基地多了,如何使用维护好,如何与时俱进深化扩大开发,必须有效进行组织管理。我校由教育长牵头、教务处扎口,依托教学协调小组组成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基地开发和日常管理联络由教务处负责,培训项目开发、教案开发、教学活动使用和专业性基地管理由各相关教研处室负责,如廉政教育基地、人口理论教育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异地培训基地分别交由党史党建教研室、行管教研室、继续教育处和对外培训处负责建设管理和优化提升工作,各类现场教学和调研基地则据专业对口原则分派各相关教研室开发管理。对重大项目开发则组织跨部门项目组来实施。

四、坚持以流程重组为保证,全方位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我校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以提高每一干训项目综合满意度为着眼点,继续深化完善培训项目制管理。通过提升训中管理、强化训前作为、重视训后服务,健全每个培训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综合满意度稳步高位提升。二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着眼点,建设适应专题培训为主后的教学运行体系。办法是健全强化机制:即着力强化了调研策划机制、课程开发机制、资源基地开发管理机制、兼职师资管理机制、教材教案案例库开发更新机制;着力健全了项目组(与班主任)项目制管理机制、学员管理机制和培训质量综合考评机制。三是以提高宏观决策协调效率为着眼点,健全职责明确、统筹衔接、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培训规模扩大、专题班增多,势必有时要被动突击,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当前和长远两手抓。总的思路和要求是:分层分级、立体覆盖、纵横衔接。我校明确:校领导层主要强化综合决策、体制性协调和规划政策工作,并由教育长牵头发挥好规划办、教改办、教师发展办和综合协调办作用。中层负责调研并提出完善的决策建议方案、领悟并实施好决策,同时做好资源开发调动的日常协调,其中教务处要重点发挥好教学计划办、教务管理办、学员管理办“三办”职能;教研室在落实好原有课务、科研和进修三项工作基础上,突出强化培训子项目、教改项目和特色课程、专业性资源的快速策划和组织开发能力。操作层面是按需及时快速组织各相关项目组、工作组等,强化全校统筹和集体攻关能力。四是以提高日常运行协调效能为着眼点,加强教学组织方式创新。我们十分重视从三方面强化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包括领导方式(着眼于加强计划性和综合统筹),协调方式(着眼于加强策划创意、与调训部门协作、校内跨部门协作和考评激励方式创新等),执行方式(着眼于各工作组、项目组层级的调研策划、咨询论证、沟通互动和督查指导等)。

五、坚持以队伍转型为根本,不断增强学科、人才、管理和品牌优势

党校核心竞争力在于队伍战斗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转型既是党校转型的根本保证,也是完成标志。队伍转型了,工作转型才能转到位,才能事半功倍,才有持续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活力。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持续推进队伍转型:一是把好准入关调优结构。继2004年我校决定只引进副教授或硕士学位以上紧缺专业教师后,2008年决定只引进正教授和博士级适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近3年引进正、副教授各一名,硕、博士生各3名;对教学管理岗位,我校则先后招录公务员岗教研秘书5名,主要是教育行政和教务管理专业硕士。二是明确在职人员转型方向和要求。改革计划和预算管理办法、工作量考核和分配办法,增强全员转型适应紧迫感。对教研人员,明确要加快从教授向培训师转变,将参与项目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教学活动策划、子项目组织实施、基地资源开发管理、教改项目、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研究工作均列入工作量考核范围。三是健全校本培训机制促进素质能力转型。通过制定校本培训大纲和年度实施计划,为全员素质能力转型提升提供指导和培训,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更是舍得投入,将骨干分批选送国外或高端进修,有计划安排校内外挂职锻炼,请中浦院领导、省和先进兄弟党校专题培训等。四是广泛设立各种教学创新小组,让每位教师和教管人员都有独立创新的舞台。建立教学研究资料室和专门阅览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学规律研究活动,引导大家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深化、拓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越共中央委员会.越共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草案)[EB/OL].baodientu.chinhphu.vn/Uploaded_VGP/ nguyenductuan/20100915/Du%20thao%20Tiep%20tuc%20nang%20cao.htm.

[2]潘金娥.越南共产党的政治革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3).

[3]阮中杰.越南省级政府改革[J].公共行政评论,2009:(4).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文5

【关键词】 E-learning 个性化学习

随着教育培训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教育技术也日益受到一些大型企业培训管理主管部门的重视。众所周知,网络教育有三大基础:硬件、软件和网络教育资源。随着Internet技术及其向宽带、高速、多媒体化方向的快速发展,硬件、软件方面的优势将逐渐弱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必将越来越重要,最终将决定网络教育的成败,而网络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因此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E-learning课程成了大型企业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将以国内某大型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案例为分析样本,来探讨如何构建网络学习动力圈,如何在企业中推广使用E-learning。

一、企业E-learning发展综述

当前日新月异的技术运用于企业E-learning,从而促使企业学习战略、学习模式及参与人员发生变革,为员工、培训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企业应用E-learning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企业自建系统,通过内部的学习管理系统开展E-learning培训业务,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大型企业中;第二种方式是企业向E-learning运营服务商购买、租用学习账号,员工通过互联网直接学习服务商提供的在线课程,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中小型企业。

企业对E-learning核心需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在线学习辅助传统培训,以达到节省培训时间、节约培训成本、提升培训效率的目的;第二,通过学习管理系统管理日常培训业务,提升培训工作效率;第三,通过开展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在线考试,实现岗位认证、促进绩效考评的目的;第四,通过开展E-learning,实施和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第五,通过建设企业内部的学习门户网站,传递企业文化。

二、构建网络学习动力圈

虽然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很多企业的员工对于E-learning等新的学习方式并不陌生,但是E-learning应用要取得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有针对性地推广策略。本文针对当前已经系统化实施E-learning的企业,在对E-learning推广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构建了“网络学习动力圈”的策略,即通过“内容—推广—应用”三个维度,规划岗位必修课程、创新网络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成果应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员工学习动力。

1、术业专攻,内容为王

学习内容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的,对于应用效果至关重要。网络学习内容的范畴较为广泛,包括了电子文档资料、知识库、社区资源等具有非正式学习特征的各种内容资源,具体可分成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案四个层面。其中在线课程以规划在线课程为重点,建立在线课程库,如公共类、市场类、领导力类等;学习资源是可用于学习的各种媒介,如课件、书籍、视频等;学习活动是具体的学习方式,如面授、在线讨论、虚拟课堂等;学习方案是学习项目,如新任经理人、新员工培训方案。

在线课程是网络学习内容的核心,在线课程首先通过岗职体系、能力模型或相关体系和模型构建出在线课程体系,然后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操作流程方面,主要遵循ADDIE规范,主要指“分析阶段(analysis)”、“设计阶段(design)”、“开发阶段(develop)”、“实施阶段(implement)”以及“评估阶段(evaluate)”。

某企业根据员工任职资格要求,按管理、技术、业务、综合等类别建设在线课程库。同时根据学习内容的范围、复杂度、工作关联度,制定完整的年度学习规划,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任职资格必修课程,做好精品课程内容的定期推荐和导读,有效提升了学习的规划性及实用性。此外,培训管理部门积极与专业部门合作,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课件、案例和试题,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满足企业战略、业务和文化传播以及员工学习的需要。

2、相沿成习,推广为脉

推广是网络学习应用取得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推广策略可取得企业各层面对网络学习价值的认同,也可加速在线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推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1)细分应用对象推动。即将网络学习的具体项目应用于组织中某一特定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推广。其特点是目标明确、效果好。如新员工岗前培训计划。

(2)内容创新推动。即根据内容或事件来推动,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和阶段需求,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培训、案例学习,以点带面,从内容上吸引员工转换至网络学习,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使网上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如“安全知识课堂”等专题学习。

(3)模式创新推动。模式创新推动在于通过创造学习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网络学习兴趣的目的。学习模式有引领式、游戏式、快速化学习等。如创新建立网络学习辅导员制度,通过有效整合培训资源、选聘优秀企业内训师担任网络课程学习辅导员,采用班组学习、公共论坛等方式,做好课程学习的引导和心得分享,推动员工之间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使E-learning成为企业内部知识沉淀的平台。

(4)联合应用推动。联合应用推动表现为通过现有的广泛应用或普遍接受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网络学习,达到学习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联合使用的效果,发挥更大价值。如创建网上大学、手机终端的复合学习模式,推出“手机迷你课堂”系列学习活动,手机课堂与网上大学相辅相成,为企业构建“立体式”学习模式。

(5)激励创新推动。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吻合,并使组织成员在其行为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E-learning的学习覆盖率和影响力,企业应明确网络学习开展的各级责任人,对学习推广提出详细要求,确定网上学习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对子站点课件建设、学员激励作出明确规定,从“质”和“量”上进行管控。

(6)辅助推广。通过推广会,协调公司高层领导出席,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参加,强调在线学习的重要性,表明公司实施E-learning的力度和决心;通过平面宣传,在办公室、电梯、走廊等位置张贴E-learning的宣传画,在内部刊物开设E-learning介绍专栏,内容可以是在线学习能给学员带来哪些收益,也可以是最新上线的课程介绍;通过电子渠道,以短信、电邮、通告牌等方式提醒学员还有哪些课程没有完成,推荐适合他学习的课程;通过制作课程宣传片,将课程的精华或有趣的片段截取下来,做成宣传片在电梯旁的液晶屏播放;通过自主开发或定制开发课程时,选用公司内部员工作为演员或参与配音,调动起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学以致用,考核为辅

学习评估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学习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联系起来,以确定学习项目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建立学习评估体系的目的,既是检验学习的最终效果,同时也是规范相关人员学习行为的重要途径。一般的学习评估方法有:笔试测验法、实操测验法、观察法、提问法(面试法)、案例测验法。对网络学习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从学员学习的投入情况、认知情况及技术服务范围、频次等进行评估。

为衡量网络学习所取得的成效,适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推广模式,实现整个网络学习动力圈的循环运动,E-learning学习的考核与评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学习评估来衡量网络学习适用性和应用性的效果,评估方式包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学习前后能力提升的对比、学员学习的投入时长频次等;二是建立健全业务通报制度,除网上学习的数据之外,着重通报网上学习的推动情况和优秀经验;三是根据专题学习内容,结合面授课程、行动学习等方式,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生产力,解决企业战略推进与业务拓展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E-learning体系的不足和提升建议

由于E-learning体系所采用的课程是标准化的、不易修改的,沟通形式是比较单一的人机单向沟通,所以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学习的互动性方面是它最大的不足,使得E-learning体系在课程选择和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定制培训解决方案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根据培训计划,针对各方面的培训主题预先挑选若干课件,并邀请各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评定课件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同时也能提高内部满意度。此外,要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由于培训内容已经由课件承担,所以内部讲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员工解惑答疑,推动内部讨论,提高培训效果。内部讲师可以由各部门负责人或者员工兼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广是E-learning取得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E-learning投入应用的初级阶段。良好的推广策略和应用效果,可取得企业各层面对E-learning价值的认同,也可加速在线学习习惯的养成。

诸多企业E-learning研究与实践者在这个领域耕耘并收获成果的同时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乐趣,其原因在于,E-learning与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而信息产业的快速革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创造着E-learning无与伦比的速度感和时代特征,它们带来的魅力让E-learning从业者时刻准备迎接下一场新应用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成、王钥、陈澄波:从培训到学习:人才培养和企业大学的中国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龙华:金融企业E-learning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线上课程培训策划方案范文6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