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例6篇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1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0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岁,均为已婚女性,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无精神及认知障碍。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6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病情及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法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P-计划阶段:

①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由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寻求健康教育达标率不高的原因。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科室成立健康教育QCC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秘书、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责任组长);圈长主持召开讨论会,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原因。③找出主要因素:通过QCC品管圈小组针对问题反复讨论,目前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主要因素为:护士因素: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护士自身健康教育知识及教育能力的因素;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社会支持、认知等均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依从性。

1.2.2D-实施阶段:

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参与本研究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阶段专业知识培训及相关活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学习。②每位责任护士分管6~8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管理许多具体环节中,还要做到随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咨询。③根据健康教育的整体方案安排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④组织患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⑤本研究小组成员每半月进行小组讨论,对健康教育不足之处进行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分享经验,确保乳腺疾病专业知识水平的动态进步。

1.2.3C-检查阶段:

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要求,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做对比分析,检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措施完成情况,及时消除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促进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完成。

1.2.4A-处理阶段:

QCC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将其作为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促进健康教育循环、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均由调查员进行统一发放和收回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综合治疗、健康饮食、预防复发等),健康技能(如上肢功能锻炼、皮瓣护理、自查等),自我护理(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等)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共16项内容,每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全部满意为满意问卷,每张问卷有3项以上不满意视为不满意,其余视为基本满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测评。其中失访4例,对照组3例,试验组1例。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自我监测护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335)。

3讨论

3.1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系统评估制订出目标,提出重点问题,解决问题。主动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获得更多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自我护理技巧。增强了康复治疗信心,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

3.2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时调整计划,不断完善措施,从而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3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3

关键词:社区 脑卒中 家庭病床 中西医康复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9,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04-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换,脑卒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课题主要观察运用中西医康复方法治疗社区中建立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为本单位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的脑卒中病人,年龄53-76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病程4-15个月。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无重大内科疾患及并发症,如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表现、消化道出血、截肢等,无精神残疾及前庭、小脑功能障碍,无严重语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四肢、骨关节活动正常。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康复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病情轻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方法均相似,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必要的健康宣教和康复咨询,但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仅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康复锻炼;中西医康复治疗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运动疗法、作业训练、针灸(或/和艾灸)、推拿、物理因子等康复治疗,分三个阶段,共4个月。第一阶段为第1、2个月,第二阶段为第3月,第3阶段为第4月,每周派康复治疗师上门三至五次进行康复治疗与训练,家人协助跟进,每阶段末小结评定功能恢复情况,并制订下阶段治疗措施。

1.3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初期评定)、第一阶段末(治疗2个月后中期评定)、第三阶段末(治疗4个月后末期评定),由同一康复小组进行疗效评定,采用Barther指数评定患者ADL能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定患者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

1.4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康复评定结果如下,可见治疗组评定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Barther指数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36.3 58.4 62.3 171.6%

对照组 32 37.3 45.9 48.1 129.0%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上肢66分、下肢34分,总分100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如表2。

表2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42.1 58.3 64.1 152.3%

对照组 32 43.2 51.8 56.25 130.2%

采用功能独立检查FIM(总分126分)评定患者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结果如表3。

表3 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53.1 80.0 90.2 169.9%

对照组 32 53.8 65.1 70.1 130.3%

采用Berg平衡量表(总分56分)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结果如表4。

表4 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14.1 26.2 29.3 207.8%

对照组 32 14.3 20.5 22.8 159.4%

3 讨论

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减低致残率已被大量研究证实。由于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我国医院病床极为紧张,存在医院床位有限与脑卒中高发病率之间的矛盾,使许多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即须出院回家,而稳定期的恢复治疗往往得不到重视。社区家庭病床是医疗机构、患者、家庭“三位一体”的形式,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是定点社区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的病床。

规范化的社区康复(fcommunity-base rehabilitation)治疗包括,弛缓期脑卒中患者:①卧位和坐位抗痉挛姿势的摆放;②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③翻身和转移练习;④坐位训练。痉挛期患者:此期康复目的主要是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肢体的分离运动,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增强肌力,逐渐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①坐位与站立位转换训练;②站立训练从靠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支撑下站立、独自站立;③室内步行训练;④上下阶梯训练;Brunnstrom分期在4期及以上的患者,更侧重于目标性强化训练,以减少异常的运动模式,为克服健侧肢体代偿而产生的“习惯性废用”,适度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鼓励患者尽量应用患侧肢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传统的针灸(或/和艾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可贯穿其中,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功能情况,安排作业治疗,从而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训练,如饮食、梳洗、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绘图、拼图等文娱方面的训练。

本课题研究表明,中西医康复治疗组的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平衡能力较内科治疗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各项量表的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行走能力、社交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运用中西医康复方法治疗社区中建立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和安全性,适合我国国情,便民利民,弥补了专业医疗机构病床的相对不足,是社区中脑卒中患者进行巩固性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符合当前的医疗卫生政策,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

[2] 潘翠环,等.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0-142

[3] 江晓峰,等.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149-1151

[4] 范文祥,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8-71

[5] 赵雪萍,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3(47):206-208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关节置换;康复训练

论自2006年11月开始作者专职担任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现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85岁,平均57.7岁。合并糖尿病者9例,高血压5例,轻度老年痴呆2例。Harris髋关节功能平分16~72分。

2康复训练

2.1第一阶段(术前康复训练)①加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足背屈,膝下压紧绷5~10s,放松再绷紧,每10次为1组,完成3~5组/d;②加强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肌力练习;③教会患者如何取外展中立位,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为术后行走作准备;④有氧运动,目的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2第二阶段(术后1~3d)①保持正确的,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腿之间放置三角枕。②静脉栓塞多继发于术后24h,预防是主要思路和措施。③术后第1d起由专职康复人员根据病情指导、协助患者在卧位下进行患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练习,兼顾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力训练,采用主动、被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形式。方法:股四头肌训练--大腿肌肉收紧,膝关节保持伸直5~10s,再放松;肌力足够时行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保持伸直,足跟抬离床面20~30cm并尽力维持数秒钟;终末伸膝练习,患肢膝下垫一圆枕,下压膝关节,足背屈并使小腿和足跟抬离床面,膝关节伸直,保持5~10s,放松再行,反复10次为1组,3~5组/d。同法训练臀大肌、腓肠肌。④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术后第1~2d开始训练床边坐起,应避免患侧髋关节屈曲,同时患肢保持外展位非常重要,患者感觉良好,在专人辅助下,可使用助行器、安全带下地站立训练,手术侧逐步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情况允许可在室内移动数步、数十步。⑤做好心理护理。

2.3第三阶段(术后3~7d)①卧-坐-立转移训练,要求动作规范有序允许患者坐高椅,确保座椅牢固最好有扶手,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关节高度,坐时身体向后靠不前弯,腿前伸;②双腿及踝不交叉,不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东西;③根据情况进行上下楼梯训练,"健上患下";行走求质适量,调整步态、步幅;以前1d的训练状态来调整运动强度与方式,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2.4第四阶段(术后第8~14d)巩固和提高前1w的训练成果,为出院作准备;加强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抗阻训练,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术后3w内绝对禁止患髋屈曲、内收、内旋的复合动作,以防术后关节脱位[1]。

2.5 第五阶段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手术第3w后)①指导患者继续步形、步态训练,抗阻训练-可采用自制适当重量的米袋或沙袋固定于踝部。②木阶梯训练:将患足置于适当高度台阶上,患肢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台阶高度,直到髋关节屈曲度接近或达到正常为止。③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期复诊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便了解康复情况,调整、修改计划。术后3个月可以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骑车、平地远足、仰泳、保健操。避免跳跃类运动、爬山和一些球类运动等,避免提取和运送重物。

2.6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百分评分系统。临床疗效评定: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3结果

本组45例获随访3~12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33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1.1%。

4讨论

康复训练的对象是人,所以应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康复护理人员在规范化、系统化、循序化、全面地实施训练程序的基础上,应充分体现人的个体差异性,力争使每位患者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2]。具体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康复训练工作应由专职人员指导、实施,并且与医生、患者沟通良好。强调早期主动的康复训练方法,耐心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鼓励,忌指责,忌操之过急。②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防脱位,防跌倒。③肌力、ROM的恢复训练需要时间,更需要患者的主动积极性、恒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5

1 PBL与CBL教学模式的优势

由于康复医学教育起步较晚,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讲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康复医学课程科目多又内容枯燥,传统教学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性,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逐渐进行了教学改革。

PBL(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基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被应用和重视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PBL 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讨论、自学和查资料、再讨论、再自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和辅导者,这种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1]。

CBL(case-based leaming)即以案例为中心的学习,是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它的基础理论是PBL教学理论,是以临床病例或者典型案例为核心的PBL教学。CBL教学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CBL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将PBL教学理念与临床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临床康复病例充分激发康复治疗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实践技能运用能力,在对康复病例问题分析和康复方案实施过程中掌握主要知识点,同时培养具有初步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2]。

2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的应用

康复治疗学专业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动手操作一定要强,主要课程设置有专业基础课、专业相关课和专业课等课程,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课程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LBL与CBL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仅能发挥LBL教学法传授全面知识、培养学生扎实基础理论的优势,又能吸收CBL教学法中形象生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创新思维能力。

在理论课学习阶段,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全面讲述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但在讲授过程中针对具体的知识点适当运用PBL 教学法,如课前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深入了解和主动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加入讨论的环节,会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P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教师再对本章节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明晰知识框架,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为进行CBL教学讨论做基础知识储备。在理论课知识点结束后,给学生准备合适的临床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并在其中设计一些需要查找课堂讲授知识以外的材料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提供主要的参考书目、文献期刊和一些专业网站的网址,方便学生查阅。

应用CBL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典型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形成自已的看法,然后以实习小组形式自行安排时间课前讨论,要求每名同学都要表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讨论如果存在争议,可反复多次查阅资料并不断修正观点,直至小组内部形成共识,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留到CBL教学时讨论。各组对病例的分析过程及结论可形成书面分析报告,并制作幻灯,轮流指定组员作为小组代表准备课堂发言。

CBL实施阶段,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更正或补充,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在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启发,防止学生偏离主要方向。然后,由教师对讨论过程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参考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紧扣大纲知识点把学生发散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归纳。

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中,康复医学概要、运动学、康复评定、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等多门课程都适合应用这种教学法,尤其在运动功能分析和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这种反复分析、讨论的学习方式,特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临床创新思维。

3 问题与思考

L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当主角,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无疑是深刻扎实的,而且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首先,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的学习任务繁重,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如果大面积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时不够用,那么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具体实施此教学法时,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掌握和控制时间,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龄听障儿童;拼音拼读练习;语音清晰度;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R764

【Abstract】: Purpose Exploring Pinyin spelling training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age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Method In a 9-year-old children with cochlear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training of phonetic spelling of seeing,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other methods, learning 16-week of consonants, vowels and tones as well as to recognize and read the whole etc., until learn pinyin. And through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exam deaf children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n the relevant test assess the case for voice clarity before training or after training, comparing the two assessments results. Learning to master the phonetic spell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inyin spelling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olde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Key words】: Olde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Pinyin spelling exercises; Voice clarity; Case Study

1 引言

生活中,言语表达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听障儿童能否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而大龄听障儿童面临着即将进入普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幼小衔接下的拼音教学能否让大龄听障儿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又实现清晰的言语表达?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在个案研究中采用汉语拼音拼读训练方案对大龄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的影响,通过训练前后的评估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2 研究对象

男,2006年8月出生,两岁发现耳聋,3岁佩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为左右耳适合。3岁时进行听力语言训练,7岁时通过 “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康复项目的申请,于2014年1月手术并开C进入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进行训练。

训练前,该被试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词汇量为500,表达能力4-5个字。学期初,采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编制的《全国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题库》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听觉能力评估三级,语言能力评估三级。经过一年的训练后,使用题库评估发现,该被试听觉能力评估一级,语言能力评估二级,其中语言能力中语音清晰度的评估结果相对落后。

3 研究目标

首先学习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体认读音节,完成时间为两周。其次能准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呼读音节,完成时间为4周。再次结合听能训练正确书写汉语拼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最后完成字、词的简单拼读阅读。

4 评估方法

4.1 评估工具

个案的评估工具选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编的《听觉语言评估》中有关语音清晰度的测试卡片(共25个词汇)

4.2评估过程

第一阶段 对本个案被试进行首次语音清晰度评估。

第二阶段 按所设计的训练目标方案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训练,以期达到目的,训练时间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其中有10分钟进行听能、认知、沟通训练,20分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

第三阶段 经过训练后是个案再次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并进行实验前后两次语音清晰度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5 训练计划

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制定分阶段的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好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配套的练习手册《学拼音1、2》及语音清晰度的测试卡片,通过亲子看课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拼音训练方法,达到教育统一的原则。

第二阶段 把每日的拼音练习以课后作业进行巩固。

第三阶段 不到4个月个案已经能独立完成练习题中的词汇的拼读,对不正确的发音进行自我纠正。

第四阶段 主要通过训练手册上的练习题及故事书上的短句,用拼音拼读方法进行拼读。

6 训练结果

对训练前、后的两次语音清晰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掌握拼音拼读训练后的语音清晰度成绩进步明显。语音清晰度的评估测试人员共4名:其中一级1名、二级1名、三级2名,测试者记录被试表述的内容,具体数据曲线图对比如图1所示:

7 结论

在四个月的训练中,被试语音清晰度的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对大龄植入人工耳蜗儿童的康复训练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个体差异,将幼小衔接纳入康复训练中,能为初入普校的听障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莎等.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训练的实践研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3

[2]李小华.浅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J].中国期刊网,2012.4

[3]孙喜斌主编.听觉语言评估 北京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