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例6篇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1

1 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建议

1.学习资料准备:学计算机不仅需要一台计算机,更需要教材,也需要一些参考书。计算机不需要配置太高,中档即可满足学习的需要;计算机教材不需要太多,选2-3本即可,对它的要求是通俗易懂,不要多么高深,目的是保证初学者入门及相互参照、补充,如果是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如果不是,可以到社会上的图书馆去借,这样经济。当然,也可以把它们下载到你的手机上。关于计算机参考书建议订阅“电脑爱好者”, 或购买电脑报合订本,脑应用文萃合订本等等,此类书籍的优势在于内容全面,内容通俗易懂,方方面面都能涉及到,查找方便,就相当于百科全书。

2.要利用相似性和迁移法,避免重复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入门,大多先从计算机软件开始。计算机软件之间,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经典应用软件word、excel、ppt之间有很多命令、操作、快捷键是相同的,如文件打印命令、选中操作、窗口关闭(Alt+F4)等,如果在word中学习了,在excel、ppt及别的软件中就没有必要在学了,拿过来直接用就行了;更有甚者,word、excel、ppt等软件的选项卡也大部分相同,如下图所示。excel中仅仅有公式和数据两个选项卡跟word不同。在学习新的软件之前,先找出与学过的软件的不同选项卡,或不会的地方,进行重点学习和突破即可。

3.如果基础知识还是没有学会,也不需太在意,更不用懊悔,你还可以在百度文库/生活休闲栏目中,或在其他大的门户网站内,下载播放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视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学得遍数多了,自然就把握了。

2 关于提高学习的建议

1、遇到问题怎么办?充分利用好网络,利用好搜索引擎:这是计算机刚入门者学习和提高的最好的老师;她知识渊博,性格温和,随叫随到,百问不厌。在计算机入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解决,课堂上问老师,课堂下问网络。如百度()、Google或者计算机知识网,或北大青鸟网校课程等。

2、需要软件怎么办?学习中需要软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到电脑软件店或网络购买正版软件;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那么可以到华军、硅谷动力等下载软件,在这些站点的内部引擎里搜到的教程或软件,一般都是比较有可靠的。

3、计算机学习的关键是兴趣,要保持兴趣不减,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计算机学习要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从具体情况出发,遵循先易后难小幅进步的方针,解决实际问题,用一个一个的成功来加深和巩固自己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二是计算机学习的规律是先慢后快,开始时尤其要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住失败打击,随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积累,进步会越来越快。

3 关于不断提高的建议

1、密切关注学科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计算机的软硬件几乎每年每时都在更新,如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的存储硬件,如果不紧跟学科发展,原来的知识和技能会很快过时或被淘汰,如word2000等。只有紧跟才不掉队,紧跟的过程也用到上面说的迁移法。

2、要有一颗热心肠,助人为乐。用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帮助周围的人,解决实际困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2

一、非常规工作:

1. 校园广播由传统的模拟广播系统升级为数字广播系统。

(1)一个音响取代了四个音响

(2)点对点广播与点对面广播

(3)蓝牙功能,可取代老师们自己买的扩音器

2. 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开元中学的计算机教室淘汰的旧电脑挪到五楼原语音室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服务器地址为10.13.0.3。

3. 中心机房装修和线路整改工作。

4.标准化考场教室监控升级工作。

5.计算机采购工作,今年我校新分配了12名教师,在接到新教师报到的通知后,及时和政府采购办联系,采购了12台计算机,做到了采购及时,所采计算机性价比高。

6.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升级,由传统的投影机幕布形式升级为激光投影机智能电子白板模式,第一批24套设备从高一开始升级,目前正在施工。

二、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我校共五台服务器,分别承担者网络管理、资源管理、网站管理、电子图书管理等任务,每天24小时运转,我们每周必然对其进行清理垃圾文件,及时更新补丁程序,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教室多媒体维修,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设备,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我们几个微机老师做到了随叫随到,及时修理,保障了使用多媒体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教职工计算机维修:我们学校每位一线老师都配备了一台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基本能做到随时解决,解决不了的,给予合理解释。

4.打印机的维修维护:年级组和各处室的打印机使用频率高,运转时间长,经常出现卡纸、缺墨等现象。我们尽力做到了及时修理,备用加粉,基本上没耽误过使用。

5.读卡机及答题卡的管理,为了提高老师们的阅卷效率,我们不分昼夜,不管周六周日,及时满足老师们的需求。

三、相关考试工作:

1.2017级通用、音乐、美术等科无纸化考试

2.2018级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3.学业水平考试监控工作

我们认真对待每次考试工作,做到了充分准备、考虑周到细致、做好应急预案,未出现任何纰漏。

四、对未来工作的几点思考

1.目前多数老师的电脑采购于2009年和2010年,已经使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了,也接近了电脑的使用寿命,近一年来主板、硬盘、风扇均开始出现老化、损坏的现象,建议领导们斟酌更换。各年级、各处室的干事平时需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工作量,比较大,配置的电脑多为多年前购买的老联想电脑,很多已经不用了,建议给予更换为和一线老师配置相同的电脑,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校本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建议每科都能找一名教师负责,把本学科教学所用到的课件、习题、视频、音频、图形图像等教学资源整理成完整的系统,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和习题库。

3.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培养方法

1背景

教育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是表现形式;能力是技能化的知识,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如何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大学本科教育应有之义[1]。高等教育理念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导转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是大学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2]。

国家主席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3]。因此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院校教育必须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注重“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

分支逐渐形成的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颁布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规范以来,许多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截至2009年,全国已有258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

国防科技大学2002年就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2004年率先在国内成立网络工程系,目前已有5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本文主要介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4]。

2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国防科技大学担负着培养国防和军队建设急需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的任务。我们按照一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剖析网络工程专业特点,总结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学科优势,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不同类型、层次的实验平台,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实验教学,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积

极开展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2.1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学

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分为工程技术类和军事指挥类。按照学校培养要求,工程技术类主要培养科研实验工程技术干部,其任职岗位指向是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关键技术岗位,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军事指挥类主要培养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领导者和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指挥者。

为此,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技术类学生,我们主要按照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5]。因此针对工程技术类学生,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网络协议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网络设备研发和网络应用开发等能力。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所开设的实验主要是以分析设计类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并且从本科开始就吸引学生参加到老师的研究课题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对我校军事指挥类学生,我们主要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培养[5]。因此针对军事指挥类学生,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常用网络工具使用以及网络服务器配置等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网络系统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组网及管理等工作。因此,对于此类学生,实验主要以验证类和配置类实验为主,目的是培养他们能够理解并使用好计算机网络,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

2.2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为此开设了不同种类的实验,包括验证类、操作配置类、分析设计类和综合应用类等。验证类实验主要包括:以太网协议、IP协议、TCP/UDP协议等报文捕获与分析等;操作配置类实验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等;分析设计类实验主要包括:Socket编程、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等;综合应用类实验主要包括:Internet 服务器(如E-mail、HTTP、DNS等)部署、局域网组网、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

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在层次上构成递进关系的原则开设实验。同时,针对不同人才类型培养开设不同的实验,同样的实验在实验内容上也有所区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程技术类和军事指挥类学生的各自不同的专业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我们主要开设以太网协议分析、Socket API编程等实验;在Internet协议分析及应用课程中,我们主要开设TCP/IP协议分析等实验;而在网络工程课程中,我们主要是开设网络规划与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等实验。这些实验使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能力、网络规划和设计能力、网络应用开发能力以及网络管理能力,提高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毕业生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2.3开展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采取多种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实物教学法、图形解析法、虚实结合法。

在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积极推行实物教学法。上课老师经常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们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术。

在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Packet Tracer软件来模拟跟踪网络报文经过路由器和交换机之后各个字段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路由器及交换机对网络报文处理的结果;在网络课程综合设计课中,教师布置实验题目,让学生用Ether Peek或Sniffer报文捕获和协议分析软件,实时捕获各种网络报文并对捕获到的网络报文进行分析,方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增强实验效果,在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将NetSim模拟软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在模拟环境上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和过程。学生熟悉了在模拟环境上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后,才在真实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上进行配置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还专门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Net-Demo。该系统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协议工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分解演示,演示时还与实际网络环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原理的重点和难点。

3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6]。对于发展异常迅速的计算机网络来说,这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关键目标,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其创新的欲望。为此,我们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设置多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实践环节分别包括:课内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创新设计、见习和毕业设计。在课内实验环节,学生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和专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内实验,一般包括验证类实验和分析设计类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综合课程设计环节,我们主要是通过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对抗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设计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领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以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例如,我们在计算机网络、Internet技术及应用以及网络工程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围绕网络技术前沿领域给学生布置研究课题,让学生3~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资料查找、方案设计,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全班同学现场提问。老师在这个过程只是起一个课题以及报告现场主持人的角色。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见习环节,我们主要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国防科大校园网网络中心和长沙各电信部门网络中心,并请中心技术人员讲解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情况,让学生对网络系统有更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根据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通过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目前,我们正积极在部队和地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希望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部队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3.2通过创新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

在实验教学环节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在实验内容上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网络协议的最新发展。例如开设IPv6协议相关的实验、面向P2P和多媒体等新型网络应用相关的实验;二是通过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革新和网络协议改进的动因、方法和效果。例如开设对TCP传输协议先后出现的多个优化机制进行性能比较和分析实验,以及对消息摘要算法(MD)各个版本的安全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实验;三是通过实验分析现有协议在功能、性能或扩展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并进行基于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的验证,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论文撰写,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依托计算机学院的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转化教学实验项目,设计了包括“高级组网实验”,“基于FPGA的路由器设计与实现”,“基于NS-2的网络协议仿真与协议拓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等10个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高级组网实验”用于培养学生网络组网能力,重点关注复杂条件下的高级组网能力的训练。“基于FPGA的路由器设计与实现”是为了构建一台全功能的高速(如千兆)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培养学生高速交换机、路由器软硬件研发能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要求学生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验证典型定位算法及路由算法,利用无线网络设计一个温控应用系统。这些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给予学生全程指导,以教师立题选拔培训学生和指导学生自选立题两种主要训练方法进行自主创新实践教学,以指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技术创新为主要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我们还积极组织、选拔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学科竞赛,以训练学生针对命题在短期内进行技术攻关为主要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实践教学。

4结语

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挑战。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教学模式的转变,对高等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专业能力,提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是所有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老师们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初步探索,希望能与国内同行探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能力构成与培养[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

[2] 蒋宗礼.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3] 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北京:2010-07-13.

[4] 徐明,窦文华,姚丹霖,等.“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8(8):95-97.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蒋宗礼. 论创新能力的培养[C]//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1-214.

My View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CAI Kai-yu, ZHU Pei-dong, CAO Jie-nan, CAI Zhi-p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4

1981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由于受原苏联学者伊尔肖夫“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观点的影响,我国的五所大学附中和华夏基金会支持的试验学校在高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信息科技课程试验,从此拉开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序幕。1983年,当时的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制订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数学大纲,其中规定计算机选修课的内容和目的为:(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3)初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课时规定为45 60小时,其中要求至少要有1/3的课时保证上机操作。

第二个阶段(1986-1991)

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于受1985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的“工具论”观点的影响,在1983年制订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三个应用软件的内容,如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课程的目的也相应地包括了计算机的应用。对这些应用软件,各地可根据自身的师资、设备条件选用,不作统一要求。

第三个阶段( 1991-1997)

1991年10月,国家教委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国家教委非常重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并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的纲领性文件。整个社会也开始重视计算机普及教育,为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阶段(1997至今)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虽然是1994年才颁发,但事实上是在1991年开始制订的,并以“征求意见稿”的方式向各地,实际上到1997年已实施五六年了。这期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保留计算机学科的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适应计算机技术新的发展和应用,对“指导纲要”做一些修改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譬如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网络通信、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等,对有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程序设计语言模块、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模块以及对整个指导纲要的结构也需要做些修改和调整。所以,根据这种要求,我们起草制定了《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下称“修订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学科审查委员会的审议,并于1997年10月由国家教委正式颁发,在1998年秋季正式实施。

以上为王相东的划分。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修正为第四阶段到21世纪初为止。2007年,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开始推广以Saatch为标志的积木块程序设计,可惜大陆地区从何时开始,笔者多方查询,目前还没掌握,但可以肯定不会早于2007年,笔者认为由此开始了第五阶段。

21世纪之初,中学信息课主要教软件的使用。15年过去了,笔者的看法渐渐改变了,越来越同意应该教算法与程序设计。笔者认为,目前上海的信息科技教材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了。学生根本不爱学、不愿学信息科技教材的内容。

以下是笔者认为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由于信息科技课程不是高考科目,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科技课程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息科技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都难于得到保证。

第二是师资水平、设备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部分计算机教材和数学内容过于陈旧,所编写的教材几年不改、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三是师资问题。据笔者所知,信息科技教师大部分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过来的,或者还兼任其他学科教学或任务。甚至有学校提出,只要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者,均能应聘成为学校信息科技教师。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更有教师当面对我说:“信息科技学科没有什么难度,我都可以教,而你却不能教我的学科!”我相信这不是笔者个人遇到过的问题,大部分信息科技教师都遇到过,这不能不成为我们这科教师的悲哀!

第四是信息科技课程定位不清晰。从我国信息科技教学发展来看,一开始是基础学科,后来慢慢变成了“工具”学科。我们教授的主要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甚至于教师本身都在为本该后勤完成的维修工作疲于奔命。

从当初我国停止以Basic语言教学过渡到以日常操作软件为主,笔者认为主要问题在于Basic语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1995年,联合国UNDP首席教育技术专家艾伦先生经过对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考察,提出一个严重警告:应尽快终止Basi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自此以后,计算机学科“工具论”就完全占据上风,我国计算机课程完全变成服务于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学科。

欣喜的是,以Scratch为代表的图形化、积木式为代表的程序设计语言横空出世,震撼了笔者。

Scratch程序设计语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目前已经有SaatchJr的1SO版本,如图1)。

从Scratd1衍生出了其他软件,比如Appinventor(如图2),S4a(Scratch forarduino)(如图3)。

甚至http//codeorg/开发了编程一小时的在线编程系统。

笔者在预备年级4个班级做过测试,大部分学生反映比上信息科技教材内容有趣得多。最快的一位学生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20关测试!这是很令人惊讶的—个成绩!

很明显,这一关出现了循环的嵌套(如图4),但有趣的是,编程一小时根本没有提到循环嵌套的概念,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了。

此关使用割圆法,使用直线构造出了—个标准的圆形(如图5),无形中让学生体会了极限的概念。

此关居然还出现了分形(如图6),当然分形是作为一个预设过程体现的,无需学生确实了解分形的概念。

由于编程一小时网站的关卡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伪代码,部分伪代码已经列出,学生只需要把关键代码填八即可,故难度其实是降低了。由此笔者还做了实验,以图7为倒,让学生在Scratch中完整、独立拼接代码块,以模拟出编程一小时所呈现的效果。实验效果很积极,有超过60%的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了。剩下40%的学生在25分钟内全部完成。

以上小测试可以证明:只要教材内容合适,预备年级同样可以完成基本的程序设计。

笔者建议,上海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可做如下修改。

1.明确信息科技学科定位

目前,以上海教师业务素质来说,绝大部分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应职称,具有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以上海大部分学校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情况来说,小学及初中信息科技部分的一些操作完全是其他学科主动整合信息科技基本操作的部分。比如Word汉字输入部分由小学语文教师启蒙,但练习部分学生日常生活部分自行练习。Powerpoint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完成简单的展示操作,一般的幻灯片操作技巧大学本科毕业生完全掌握。信息科技课程教授的内容应该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体现信息科技学科核心价值、学科思维、学科概念。笔者认为就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样说不是要回到Basic等教学的老路上,而是在以Scratch为代表的积木式拼接编程语言的基础上教学,降低编程的门槛与难度。信息科技学科目标应该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有根本区别的,不然终有一天信息科技学科会消亡。要达到以上要求,必然耍加强信息科技教师的业务素养。很遗憾,笔者发现从Saatch引入中国大陆至今,大部分均为一线教师的自发行为。以上海为例,据笔者了解,从2011年闵行区、黄浦区个别学校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引入Scratch教学。大面积的传播是2013年初在市少科站的推广下,每区均有教师学习了Scratch软件。可惜,代表官方的市教研室至今没有下文推广过。在其他地区,如浙江、北京、江苏等,Scratch已经被编入信息科技教材,再也不是教师的自发行为与校本课程、拓展课尝试。

2.完善学科教师素养

课程改革不仅要改教材,教师素养同样需要完善。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信息科技学科教师自身达到较高的学科素养,再也不能是随随便便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就能做信息科技教师,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信息科技教师,叉或者信息科技教师兼任网管、后勤维修等与自身业务无关的工作。信息科技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要求任教教师互相多沟通、多了解世界IT的发展趋势;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半桶水教半桶水”。同样,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套用一句俗话,应注意与世界接轨。我国港台地区早在2007年就引入了Scratch为代表的最新科技成果,Scratch教学相关资讯登载在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网站上。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教学研究社群,对于推广以Scratch为代表的最新科研成果有极大帮助。

3.制订课程标难与教材相美内容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三本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Institute Training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Guo Yang,Chen Chen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Dalian116034,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ternet down to families,and computer network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ubjects,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computer network as a course of instruction,training in this area,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As the three institutions,the computer network has become a professional computer training courses in an important,but most of the students reflected the complex network of curriculum theory,theory and practice difficult.In this paper,three college courses computer network status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ls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Three institutions;Teaching reform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和全面变革的关键因素,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的学科,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课程,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实践的学科,如何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分析三本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现今多数高校网络课教学方式还是以多媒体教学、老师说教为主,课后安排几节实验学时,学生记大量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网络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后,只记得一些基本概念,考试前背概念,应付考试,并未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教师的教学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导致实践环节实验内容单一落后。

(二)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校招生中,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专业,有多教师曾经并不是这个专业出身,导致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缺乏实战经验,许多教师还未获得网络专业资格认证,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不完善。

(三)实践环节欠缺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模式大多是M+N模式,即M节理论课+N节实验课,实验学时安排的较少,甚至有些院校并没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导致实验环节不正规,实验内容难度较低,学生学习的大量理论知识不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和知识本身也是呈网络结构的,既丰富、复杂,又相互交织,如何梳理这些内容,是每一个网络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通过几年的三本院校教学的实际经验加上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三本院校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

(一)课程开设标准的改革

三本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教学内容组织要注重社会需求与教学的关系,体现三本的办学特色。所以三本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概念上,应该面向社会需求,注重高新技术培训,注重实践环节,贴近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知识点多而杂,如果能够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理论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变的通俗易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用一些现代的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制作一些技术性的flash教学课件,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OSI参考模型、令牌传递、邮件收发等都可以使用动画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模拟器、虚拟机、当场演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更加形象化,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讲课中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易懂,比如可以通过邮局收发包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层次”、“协议”、“服务”等抽象的概念,明白双方之间的通信是需要规则的。

在教学内容上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例如许多教师注重介绍OSI模型的知识点,忽略了现在实际的情况多数网络采用的确是TCP/IP协议模型,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些教师这两部分内容却是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讲,以及现在流行的”物联网”等技术概念,我认为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更需教师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先进技术,将社会最热门的网络技术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及时介绍给学生。

(三)努力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首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学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那么这个教师的教学是失败的。现在很多三本院校因为意识不到位或资金不到位,没有建立网络实验室,这对计算机网络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对于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十分重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学生创造实验环境、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我们信息学院建立了两个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为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课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可做实验数达到70个,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自抓包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局域网、网关等知识点的认识,效果非常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今仍有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并未获得相关的网络技术专业资格认证,大多数年轻教师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实战经验并不丰富,这就需要学校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平台,鼓励教师进修,还可以派遣年轻教师去企业深造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

目前的三本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核心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三本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特点各有不同,应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案,结合各专业课程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对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6

关键词: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校企合作;高级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TP3-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科技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XJK015CGD010)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校招生规模和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客观上也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本科院校的专业和办学失去了特色,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术能力都有所下降。此外,高等教育的结构、人才培养的结构、人才培养的目标都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教育质量整体下降。2015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是改革开发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会议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类地方本科院校认识到了转型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对转型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大讨论活动,努力建设成具有城市特色的高级技术型大学。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但理论研究水平不及985,211等高校,动手能力又不及高职高专学生,不能满足IT产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不乐观,人才过剩,同时软件公司又缺乏大量技术开发人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观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办学模式以及管理体制六个方面进行改革转型,培养出理论知识和高级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办学定位,师资发展,人才培养发展,科学建设和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为有两个:应用型本科和地方性本科。这两个定位决定了此类高校的学生的入口和出口。地方性就是区域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省内;应用型就是我们学生毕业去向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

计算机类专业的定位:以湖南城市W院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用心把我们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办好,办学规模在1000人左右,不去好高骛远,把课程教学做扎实,把实践教学做到位,夯实专业知识,突破编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对口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三个发展的思考

1、师资的发展

1)师资的内涵式发展:

无论是科研型还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师资的发展,而师资的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学风问题。大学老师有别于中小学老师,是因为我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在不断地更新,掌握的应用技能也在不断淘汰,因此大学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经常地开展专业应用实践,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胜任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拥有什么样学风的教师就决定了一个大学的水平和品位。因此我们在评价和考核老师应该考虑其是否拥有胜任该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水平决定学生的水平,教师的学风影响学生的学风。端正教师的学风,是提高大学内涵式发展之根本。

2)师资的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人数并不少,但高学历高职称人数相对不足,能够适应应用技术转型发展的老师更是缺乏,因此我们不仅要继续鼓励更多青年老师去读博士,更要建立老师在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轮训和考核机制,并使之成为老师在教学之外的常态工作。每年假期按照计划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另外老师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为老师进行技术创新的实验场地和工作室。

3)师资的特色发展:

我们不但需要高学历的师资队伍,也需要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师资队伍。但是根据高等学校的要求,引进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工程师较为困难,自己培养也缺乏基础。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的企业来聘任建立起一支工程师资队伍。但是校企合作中还有一些制度约束,例如学生培养经费与企业的分配问题,教学工作量的分开核算问题,产教融合培养方案的课时学分分配问题,企业工程师资队伍的待遇和上课薪酬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学校政策的放宽支持。

2、人才培养的发展

1)教师教风的思考

我们大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大学老师更像一个师傅,要身先示范,带领学生去追寻知识,去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教好书,育好人。因此可以考虑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使老师的作用不限于讲台和课堂,要让老师成为学生的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人生导师。在教师教学考核方面应该给老师更大的自,要注重于教学的质量,侧重于教学中间环节的考核,例如作业布置和学生辅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