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例6篇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石化企业; 提升; 文化; 建设; 认识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下,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队伍制度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石化企业队伍形象、促进企业建设的重要举措。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石化企业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有力发挥石化企业文化的凝聚、教育、导向、调节功能,而且能够提高队伍向心力、战斗力,确保队伍和谐稳定,增强团队精神,缓解职工压力,激发工作活力。

1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基层单位结合职工的兴趣爱好,多以文体活动为主,先后组织开展书画摄影、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登山等比赛活动,组建了太极拳、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各种文体协会,通过多种形式将文化建设推进到各个层面的职工中,培养了职工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还紧贴企业工作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业务技能等竞赛活动,让职工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在时间安排上,针对当前石化企业工作要求高、任务重的特点,企业文化活动多是利用休息时间或工作任务相对较少的时间段开展,既能把职工调整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又确保不影响正常工作。三是在活动组织上,基层单位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上级要求和队伍思想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当前队伍现状的石化企业文化活动内容,科学、有序的组织,成效初显。四是在活动保障上,在硬件建设方面,多数基层单位均建成了乒乓球室、健身房、露天羽毛球场、篮球场和阅览室、文化走廊等;在经费保障方面,目前石化企业活动开展多以利用基层单位现有条件举行为主,并提倡基层单位与外单位加强联谊,增进交流,扩大了解,节约费用开支的目的。

2 当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安排、参与程度、开展情况和取得效果来看,目前的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多局限于文体活动的范畴,参与职工年龄层面也较为单一,活动连续性和延伸性不够,总体而言还处于低水平、浅层次、单形式阶段,还没有达到完善文化体系、构建和谐石化企业的高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对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 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其形式、手段和重要意义的理解比较片面,主观的认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搞文体活动,丰富一下职工的业余生活,有则放松一下,无则也无碍大局,对相关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还有少数职工认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只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缺乏创新,缺乏时代特点,从心而言对石化企业活动的开展不够积极主动。

2.2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比较单调,难以激发和贴近职工的兴趣爱好。目前,基层单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多集中于开展球类、类比赛或书画、摄影等文体活动,形式较为简单,开展的模式也一成不变,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到参与的职工群体也较为固定,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往往是利用重大节日或年终开展一些活动,难以激发职工兴趣。同时,现在的青年职工知识面宽、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自我意识也很强,对集体组织活动,往往热情不高,很难有一种活动可以吸引很多职工参加,往往是参加活动的职工中,因感兴趣而主动参与的只占一部分,另一部分属被动响应参与,以致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2.3 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人力不足的现状,导致石化企业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生产、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任务十分繁重,严重挤压了职工参与石化企业文化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基层单位的主要精力都投放在油气生产、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任务上,以提升石化企业工作水平。同时,因人力不足,职工经常加班加点。同时基层单位职工任务繁重,职工一般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没有时间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开展、参与石化企业活动,即使勉强组织参加,也"疲于应付",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石化企业工作特点,决定了职工上班、休息时间的不一致性,石化企业活动的开展往往只能就时间而安排个别层面职工,并且为了让更多的职工参与活动,多数活动安排在班间休整时间和休息时间,职工在繁重的工作后仅有的空余时间参与石化企业活动,身心都较为疲惫,活动效果也不够不理想。

2.4 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职工出谋划策、主动参与石化企业活动意识较弱。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职工的接触面更广、涉猎的知识更具有时代的特征,形式更易接受、更具吸引力。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势必并客观影响到职工主动策划和参与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目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欠鲜明,传统文体活动与自主社会活动的重复,很难让职工关注、投入到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这也直接反映并决定了职工为石化企业活动开展出谋划策、想方设法意识较弱,投入的热情不够。

3 开展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085-01

引言: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的发展建设是体现企业文化发展的必要保障。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工会带来了工作的活力和工作创新的突破口,与工会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充分认识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既有利于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地位的巩固,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工会的成功做法充分说明,工会能够有效地促进集团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

一、工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负有重大的责任。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履行工会社会职能的具体要求,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是教育,而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时调整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其次,工会拥有多种活动载体。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协会和兴趣小组,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第三,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的活动,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能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文化建设能产生认同感,才能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三)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教育作用。企业工会是一种群众性组织,主要以联系群众,了解职工思想和生活状态,调节职工思想状态,增强职工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职工为主导力量的文化载体。教育是工会四项基本职能之一,工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对职工进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目标的教育,引导职工接受和理解企业自身的文化发展目标,并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二、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切实抓好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力资源,体现人的价值。而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开展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广大职工参与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活动,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问题上,充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诉求,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使之成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动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二)认真履行教育职能。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中,精神文化属于深层结构,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具体实践中应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工会组织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通过读书小组等形式,组织职工开展自我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职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的头脑;其次,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引导企业和职工大力培育、努力实践企业精神;三是坚持以先进的技术锤炼职工,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

(三)发挥好工会阵地作用。首先,工会要督促企业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大、更新的活动空间;其次,工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教育阵地,妥善用好工会经费,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的投入,努力搞好培训基地、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生活设施的建设;第三,要广泛宣传企业发展概况、企业发展战略,使职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加深对企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培育学习型职工队伍,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结语: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确立工会本身的地位、发挥自身的作用也是很有意义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拥有许多优势和资源,其开展的许多工作和活动能够有力的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工会工作者应该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工会一项重要工作来认真对待,科学规划,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实践,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整个社会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

作者简介:黄海方,男,助理政工师,现就职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机关事务和房产管理处,主要从事工会、纪检工作。

参考文献: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必然反映;构成要素;实现途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议,总书记更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财富和可靠的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保证,也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因此说,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促进企业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实践中人们进行精神创造的方式、过程及其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念表现。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和谐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融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复合系统,成为一个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冲突中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它不再仅仅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被动反映,而且以一种能动的方式广泛渗透、作用于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有机体而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独立变量。和谐文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和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而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且还将引发人类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创造方式,呼唤着系统性、开放性、创造性、多样化、网络化的思维方式。所以,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两个车轮的经济和文化摆脱了各自孤立的存在方式而日渐深入地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的强劲态势。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文化开始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全面介入经济活动。知识、智慧、审美、生态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经济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价值、道德意识等精神因素的作用愈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强烈,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这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三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员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现。进一步处理化解各种矛盾,理顺思想情绪,融洽人际关系,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也需要建设和谐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表明,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构成要素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以教育、科技和人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智力因素,也包括以文化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为主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以内驱力、凝聚力、导向力等方式而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具体说来,企业和谐文化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职工素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之于人就像肉体之于灵魂一样,当代企业发展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对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所以说,和谐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主体的战略,一种人的发展战略。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化人”,即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能力,激发人的热情。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职工素质的竞争。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强力开发。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的素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源泉,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经营者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一切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前提,推动职工素质的现代化,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思想道德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人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的方向,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统摄作用、处于灵魂地位的构成要素,它对企业的发展、文化建设发挥着教化、激励和价值导向的巨大作用。因此,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灵魂,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力量。要教育职工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为民”理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摒弃不良风气,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教育培训和科技,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当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力质的飞跃,而且成为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基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现代企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以此壮大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源。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制度、管理等层面的内容,而且是现代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变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先导性意义。当代经济、科技发展的事实表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决定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谐文化所要求的不是凝固不变、僵化保守的文化,而是生生不息、开放多元、个性鲜明的动态性文化。失去创新功能和潜力的文化,不仅无法发挥其战略作用,而且会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企业团队和职工创新观念的转变、开放心态的树立、自我反思和自我抵制意识的培育,追求卓越精神的发扬光大,努力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文化传统,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文化传统是一个企业在其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精神成果,是形成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文化基础。一个企业无论历史长短,在其发展进程中,都应十分重视创建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精神,并且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新知,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同时,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经过创新和开发,可以构成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所以,对于企业的文化传统,必须要很好的总结、挖掘和提炼,并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

三、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企业和谐文化

当前,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必须确立和强化文化战略意识,把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谐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的思想根基。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恤民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事事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职工形成个体人与社会人、感性人与理性人相统一的人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三要培养职工团结互助、健康向上、齐心协力、求新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获得企业内部的和谐,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发展动力。把诚信友爱、坦诚相待作为开启职工心理和谐的金钥匙,建立起职工和职工之间,职工和管理者之间互敬互信的桥梁,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四要协调好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决策者要保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利益,在作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广泛征求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考虑职工的权益,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改革措施要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要引导职工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以及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石化企业;新时期 ;文化建设;认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58-02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锻炼健康体魄、密切内部关系、活跃队伍气氛、丰富干部职工精神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发展,使其成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和强大动力。下面谈谈自己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 当前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1)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认识不足。石化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当前,石化企业干部职工工作量逐年增加,人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繁重的石化企业工作面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重业务、轻教育;重管理、轻文化等错误思想认识,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忽视和弱化企业文化的作用,没有把企业文化放到队伍建设的整体工作部署中去研究、去思考。不少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局限于它的娱乐和调节功能,而忽视它的凝聚力、带动力、舆论导向和育人功能。

(2)基层企业文化面临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受到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模式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文化呈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现象。一方面由石化企业工作的特点所决定,基层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接触社会上的各类人员较多,有些不法分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干部职工进行拉拢、腐蚀,致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腐朽思想文化通过书刊、音像制品、网络等传播途径渗透到企业中来,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腐蚀性,特别是一些宣扬暴力、色情、迷信与低级颓废的文化,适合青年人的好奇心理,很容易使干部职工受到毒害。第三,基层石化企业干部职工在时间、体力、精神甚至家庭等方面超常的付出,与社会上灯红酒绿的业余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对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造成冲击。

(3)现有的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及设施难以满足干部职工的文化需求。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虽然近几年各级领导对石化企业工作比较重视,石化企业的工作用房、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与开放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石化企业干部职工埋头于繁重的业务工作中,各种信息比较闭塞,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部分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存在着缺场地设施,缺文体器材,即使组织一些活动,也是停留在看电视、打扑克、下棋、打篮球等传统项目上。缺乏书评影评、读书演讲等启迪和引导干部职工思想和价值取向,倡导修身养性的活动内容。由于活动缺乏创新,干部职工普遍缺乏兴趣,难以形成氛围。

(4)文体骨干缺乏,作用发挥不明显。新时期,随着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基层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敲敲锣、打打鼓、跳跳舞的休闲娱乐活动,要不断满足干部职工求知、成才、审美等综合文化的需求。然而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单位没有形成挖掘、培养文体骨干,再由文体骨干来引领文化活动、培养新人的良好循环机制。干部职工思想虽然较为活跃,兴趣比较广泛,但真正有一技之长的不多。有的单位虽然有文艺骨干,因为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缺乏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因此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2 加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石化企业队伍面临的紧迫的现实课题。只有科学把握社会形势和企业队伍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创新,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实现文化建设新发展。

(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文化育人、文化强企意识。在现代企业,广大基层干部职工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化的高素质要求,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身体压力、家庭压力集于一身,急需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生活充实干部职工精神世界、舒缓心理压力、促进企业和谐。石化企业各级领导必须转变重业务轻文化的观念,要紧跟时代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工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干部职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干部职工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要始终把干部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需要不需要作为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促进干部职工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见成效。要着眼于促进干部职工的心理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真正使企业文化发挥强身健体、娱乐育人的功能。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文5

【Keywords】standardization; cogni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30-02

1 引言

标准化管理是伴随工业生产的出现而同步产生发展的,理论和实施体系已经非常完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类企业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针对当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企业将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持续改进工作,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2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个别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等资源保障跟不上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矛盾逐步暴露,迫切需要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有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发电企业清洁、高效、可靠运行,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管理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固化管理要求,规范管理行为,夯实管理基础。

3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都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现场管理和基础管理为突破口,以先进标准为引领,以责任落实为主线,建设标准化管理文化,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从而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①坚持安全发展,将安全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事关职工切身利益,事?P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是电力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新《安全生产法》将安全发展写入总则,强调以确保人身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坚守提出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1]。②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是标准制定,二是标准执行。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从行业角度对企业应在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制定哪些标准做了具体规定,其目的是推动企业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是各电力企业要在国家能源局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到标准执行上来,侧重具体生产现场、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管理标准的固化,使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同时也是对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深入聚焦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安全生产的重点在班组、在现场、在基层,率先推行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治本。③坚持严格要求,确立标准化工作标准。开展标准化工作,首先要坚持志存高远,对标先进,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引领企业进步提升、脱胎换骨。编制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标准规范和实施方案。④坚持贯穿始终,落实标准化工作责任。落实责任是贯穿安全生产标准化全过程的重要任务,也是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和根本保障。要体现全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分清职责,说明每个岗位、每个人应做的事以及没有做好所要接受的处罚,真正落实电力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管理监督责任,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另外,要体现全过程,就要在标准制定、机制设计、检查督促、激励考核等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责任落实问题。⑤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标准化管理文化。人在安全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要围绕人,围绕人的思想开展工作,以标准化管理文化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一要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企业的领导干部,要真正认识到标准化管理是实现本质安全、强化经济运行、提升检修质量、降低污染排放的基础工作,是解决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企业一把手亲自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标准、坚决执行标准、把标准化理念落到实处。二要深入建设标准化管理文化。要营造一种管理氛围,让标准化管理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员工知道为什么要标准化,充分理解标准化有利于保障人身安全、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意义。通过标准化文化的建设,实现由企业推动员工标准化,到员工主动按照标准去做的转变,使每一名员工都自觉按照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实现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处处达标准的工作目标。⑥坚持闭环管理,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化工作实施过程中一个始终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PDCA四个环节无法有效循环进行,检查、总结环节常常逐渐弱化、缺失,导致计划、实施环节缺乏约束,逐步陷入恶性循环。要强化标准化工作的闭环管理,建立持续、严格的评价考核机制,强化正向和负向激励,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检查、总结环节得到严格执行,确保检查、总结环节的成果体现到计划、实施环节中。

4 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几个要点

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应对当前安全、健康、环保、生产经营等巨大压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2]。就如何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4.1 转变工作作风

要以过硬的工作作风支撑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坚持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深入班组指导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不要只看表面、听好话,要查死角、查盲区、查薄弱点、查重点部位,查出企业存在的一切风险,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负责态度,层层落实、传导压力。

4.2 加强教育培训

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标准化深入人心,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培训班、现场咨询、网络等手段和形式,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化文件、主要工作措施以及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宣贯培训。

4.3 健全标准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标准体系,固化标准化管理流程,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前提。电力企业的标准体系是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构成的有机整体,技术标准主要指生产运行标准、检修标准和试验标准等,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核心和主体,这个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4 融入“中心”工作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促进“中心”和依法治企的最有效途径与手段,能够进一步规范生产管理,不断促进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的和谐,实现生产管理的规范、高效。

4.5 持?m提升改进

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工作,要充分贯彻创建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细则,全面落实标准要求和深化推进举措,认真秉承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方针,统筹谋划、齐抓共管、全员参与、聚焦发力。整个创建工作,要撷取系统内有益经验,推进“过程创建、基础创建、载体创建、特色创建、全员创建、精细创建”事宜,经过众志成城和不断地攻坚克难,才能获得来之不易的成果。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途径

一、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只能把实践引向歧途。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在正确企业文化认识的指导下进行才可能取得成功。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与不足均源于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当。因此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渐培育、提炼、积淀而成的反映时代要求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文化环境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归属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并熔铸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其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决策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中间执行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广大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简单化,是没有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地位、基本特征,导致的对企业文化的肤浅、生硬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化、形式化,在于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主体、各层面间的相互联系导致对企业文化的狭隘、孤立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同化,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在于其特色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速成化、静止化则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和企业文化塑造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创建学习性组织或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参与主体――中间执行层和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

二、将突出重点与系统化的协调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

突出重点即突出企业精神文化中价值观的塑造。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优秀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创新的结果,它深深地渗透并熔铸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指南,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纵观世界500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他们都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并几乎都使这种价值观成为企业最权威的“代言人”。可见,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关键在于突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而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其中关键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体现时代性。时代性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当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演变的人本化趋势、融合趋势、生态趋势日益明显。因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必须融入人本思想,着眼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第二,体现民族性。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是由其民族性特征决定的。像北京同仁堂集团,作为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三百多年来,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昌盛不衰。第三,体现特色性,即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和个性,它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必须在研究本企业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基础上,找准本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才能概括并提炼出来。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