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例6篇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28-02

前言

乌鲁木齐电业局油气检测实验室依据国家、行业与乌鲁木齐电业局的法规与标准,开展绝缘油、SF6气体、绝缘子盐密、灰密检测和密度继电器、气体继电器校验等各项工作。本着最大限度为乌鲁木齐电业局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准确、高效、及时”为质量方针,在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实践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通过对检测过程各环节的标准化,初步形成了检测程序规范、人员职责明确、操作过程标准的管理模式,为实验室技术能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确保检测工作科学、准确、及时进行了有益探索。

1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表现形式,运用到生产、管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改进完善质量体系,规范内部管理程序,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还可以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操作过程,提高检测工作的有效性,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电气设备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为发供电企业提供服务的需要

电气设备油气检测实验室以科学准确的数据,为发供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生产单位提供检测技术服务。随着新疆电力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对油气检测技术和检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工作量的不断增大,电气设备油气检测实验室需要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技术能力、确保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满足电力生产对检测工作的要求。

1.2 实验室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标准化实验室是实验室在管理体系、操作程序上的自我积累、自我改进、自我发展。通过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通过标准化的操作程序避免不符合工作标准的发生。

2实验室建设新的要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新的要求

当前新疆电力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是关键时期,油气检测技术作为发供电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也被赋予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初略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油气检测实验室要适应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和要求(即“检得了”)

(2)油气检测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即“检得出”)

(3)油气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即“检得准”)

(4)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即“检得快”)

但是,现阶段实验室检测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差距,大致可分为4类问题。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检验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油气检测实验室工作量和任务量成倍增加,但人员增加不多,且检验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本专业人员,加之检验人员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不一,并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对新标准,新的检验规程和新检验方法理解和熟悉程度相差较大,从而造成检验数据不准确、不一致、不可靠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质量。

(2)检验设备装备差,更新慢。技术含量高的检验项目少,由于投入有限,自身资金紧张,大部分检测实验室在一起设备的配备上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新标准出来了,还是用老的设备,特别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的新产品基本无技术手段。

(3)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各个检测实验室都由相应技术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并在内部建立了质量体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但由于各公司之间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一,尤其是在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方面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4)标准时效性差。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不断地补充、修订和更新,尤其是当前,标准的变更全面提速。但实验室内部往往因标准信息不畅造成对标准的现状不够了解,导致使用的标准信息滞后而执行过期的、作废的标准,给检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探索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实践,本实验室摸索出一些标准化实验室建立和管理的几点做法:

做法一、构建油气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

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为确保标准化建设合理有序开展,应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体系,组织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制定详细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根据检测任务划分监测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量化岗位标准配备类别、数量。确保实验室标准化体系的良好运行。

做法二、编制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作为实验室开展检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围绕“标准领先、行为规范、持续改进、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写,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8、《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14001-2004等相关导则和各类技术标准,坚持实际、实用、实效、落地生根的原则,对实验室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人员、环境、仪器、检测方法、报告、样品、档案管理等方面应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检测过程和方法标准规范、仪器设备状态良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做法三、规范记录档案

为能使档案资源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供服务,在档案管理方面,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档案和各种记录、报告。对档案分类管理应清晰明了,便于查阅,各类记录表格和报告应具有简洁美观的格式和详细齐全的信息内容。

做法四、编制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人员进行标准作业的正确指导基准,优先选择最新、有效标准导则和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从方法、仪器、操作过程、数据处理、结束工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检测活动的标准化实施做详细的描述。整个过程都有信息齐全的记录表格进行监控,为正确、有效地控制检测质量提供了客观证据。

做法五、引进质量监控方法

为维护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我们引进质量监控方法。先是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细化仪器核查条件和核查周期、编制质量监控方法、依据监控结果评定设备状态,通过这样的程序来保证质量监控活动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第二是将实验室设备按照“可按国家检定规程核查”、“可用标准物质核查”、“可用未知样核查”三类。三是编制方法来指导期间核查的具体操作。

4取得的成效

通过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从人员、仪器、样品、方法、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要求和控制,不仅确保了检测质量,也提高了一次检测的成功率而节约成本和开支。并从标准化、实际性、实用性、实效性进行了巨大的优化。

(1)标准化:以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基本原理对检测过程控制进行详细的描述,使实验室开展检测活动获得最佳次序和效益。

(2)实际性:无论从部署、实施、管理上来看,都是以实验室现有条件作为基础,进行标准化建设,避免了跳跃式的发展,更便于接受和推广。

(3)实用性:电气设备油气检测实验室标准化体系基于便于操作和管理的基本理念,降低理解难度,并紧密围绕保障检测质量的方针,做到内容规范化、格式标准化、要求细致化、步骤清晰化以提升其实用性。

(4)时效性:贯穿开展质量活动的全过程的各种表格记录,能完整地反映管理体系中每一要素、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为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5认识

通过探索和实践, 乌鲁木齐电业局油气检测实验室对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认识到,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环节:

(1)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通用原则,既是指导实验室管理者建立、实施、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也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利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发挥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功能,做好标准化实验室管理。

(2)上下结合,循序渐进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会一蹴而就,可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由下而上”通过划分实验室基本单元、提出基本单元的标准化内容, 保证标准化内容的有效性;“由上而下”对基本单元标准化内容整合,并实施标准化实验室通用和个性标准, 保证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有据可依。

(3)督促检查,促进标准化实验室不断完善和提高。督促检查可采取内审、管理评审或第三方审核的方式开展,对标准化实验室的管理过程、管理效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修订和完善标准化实验室管理标准,促进标准化实验室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2]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有效性;对策探究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个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形势下,环保问题得到了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托,其能够协助环境管理人员对环境发展现状以及后续发展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环境管理、污染管治等工作提供监测数据信息。实验室质量管控的宗旨在于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准性与完善性,质控体系的构建是呈现实验室监测能力的方式。本文以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为论点,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1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体系的基础,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而环境监测数据为呈现环境现实质量最直观的载体,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确保数据信息录入的详实性是基础[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宗旨是为了维护与强化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质量管理可以被视为实验室分析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其与环境样品解析工作如影随形。当下国内多数环境监测部门主动以严谨性态度贯彻落实实验室资质认定、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施定期检测等硬性标准,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依然存有诸多缺陷尚未弥补,其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以突破的瓶颈。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责涵盖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企业环境验收监测等内容,实验室分析人员面对高强度的常规监测工作,疲惫不堪,这是质量管理工作边缘化现象产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多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是从现场采样室、实验室等岗位调配而来,其业务知识储量淡薄化,所以难以保证监测数据解析的整体性、可疑数据科学辨识以及质量管理活动运行质量评估等工作运行的效率。

2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对策

2.1加大实验室各项投入力度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力度是极为有效的对策。①在人力资源上强化对专职技术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从而使其娴熟的掌握与环境监测数据解析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多样化标准、规范与技术手段等内容有全面性认识;②在物力上要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及时的处理一些陈旧破损的仪器设备,加大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等高新监测设备引进力度,从根本上优化现存环境监测工作的环境。

2.2强化对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凭借优化多类型程序性文件的方法,达到强化标准物质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的目标。标准物质特指的是有机物质,其带有种类多样以及数量庞大化等特性,这无形中就加大了管理工作开展与运行的难度,此时监测站有必要设置质控专职人员对标准物质发放数额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信息社会中,上述目标的达成不存在较大的难度。质控人员可以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协助下强化对标准物管理的有效性,这一质量管理对策的编制与执行,一方面协助质控人员对标准物数额信息有精确性掌握,另一方面也确保处理失效问题发现的时效性。对于一些高精密度、尖端型仪器设备,应该对其采取统一管理方法,监测部门设置专职人员定期对精准性与灵敏性进行检测,并做好维护及核查工作。若监测部门仪器设备类型繁多且零散化,设置仪器管理员对其统一管理是极为有效的对策。

2.3使用多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全面性目标实现的依托,其具体涵盖了与监测数据精准性与实效性相关的所有活动与措施。质量保证最大的意义在于使监测数据质量与“五性”标准相一致。监测数据的“五性”具体是指如下内容:①代表性,即样品能够呈现出环境发展的实况;②完整性,即样品与数据信息的有效性;③可对照性,不同实验室间监测方法、不同人员检测模式的对照;④严谨性,即不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运行的同步性,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再现性,同一实验室中监测数据结果的可研讨性与重复性;⑤精准性,具体是指有证标准物质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检测等。环境监测实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合理运用最大的功效体现在维护监测工作稳定性与有序性方面上,同时也使实验室人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同步提升的目标,此时实验室监测水平提升,监测数据精准性得到切实保障也是必然的事实。2.3.1质量控制方法一:分析方法的选定待样品项目明确化以后,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是基础,方法始终是实验室监测质量分析的重点[2]。不同的分析方法在特性与适用范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若选定的分析方法缺乏精准性,其产生的影响效果是极为恶劣的,要使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切实保障,首选的应是已验证的统一分析方法。若选用其他类型的分析方法,做等效实验是基础,验证报告应得到上级监测站的审核批准。2.3.2质量控制方法二:基础实验对于已确定的分析方法,务必对其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借此途径对其特征有一定的认识,精确的把控实验条件。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开展系列性基本实验是极为必要的,常见的有空白实验值检测、检出限的测定与校准曲线的绘制与验证,对密码样进行解析并绘制质量控制图等。(1)空白实验值的测定空白值的高低与密度,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以及检测结果精准性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干扰空白值的因素有如下几种类型,即实验用水质量、试剂纯度、试液配制质量、玻璃器皿的洁净度、精密仪器灵敏性与精准性、实验室的规整性、分析人员的技能水平与阅历等。正因如此,空白实验的重复结果应管控在某一范畴之内,通常规定平行双样测定值的相对差值低于10%。只有空白实验的测定值不高于规定值时即为达标合格。(2)检出限的测定检出限实质上就是所应用方法在预设的可靠程序中可以从零浓度检测到待测物质的下限值。2.3.3质量控制方法三: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当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可以被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平行样分析;②加标回收率检测;③密码样和密码加标样分析;④标准物质对照分析;⑤室内互检;⑥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⑦质量控制图等。

3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参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规范,量化评价质量管理工作指标标准,定期评价质量管理是否具备继续沿用的意义,最终构建出结构完善、内容完整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3]。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力度,是处理质量管理模式单一化、侧重点显著性缺乏、成效微弱化等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持。质量监督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在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强化监督工作内容明确性与运行规范性的有效方法,为最佳质量监督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强化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意义与措施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做好实验室建设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同时对分析方法、基础实验以及各种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有一个深入理解,均会使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伟,池怡,周侣艳.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20+126.

[2]江文明.论维护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具体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2:109.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标准化和标准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技术往来的准则和竞争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对检测实验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检测工作的速度、精度,是促进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保证。

1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为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有效,检测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检验过程进行规范。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我国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现行有效版本。它是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综合吸取了如ISO 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理念基础上,2005年新推荐使用的质量管理准则。它规定了实验室进行检测和(或)校准能力(包括抽样能力)的通用要求,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即管理要求15个要素和技术要求10个要素。这个标准有个重要特点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多个要素对发现并纠正偏离质量方针,改进质量管理,完善提高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且通过这样工作使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不断自我完善。

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意义重大,它将有利于实验室的公正性。实验室认可是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类型检测和校准技术与能力的一种方式,认可实验室带有认可机构标识和认可编号的检验报告表明其认可地位。缘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这一统一、互认的认可标准,各国认可机构也对彼此的认可予以承认,如我国的CNAS可以使实验室结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从而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一次检测、全球互认”的设想,为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实验室认可在国际上被视为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可靠表征,在很多行业,检验报告须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来出具。

2 检测实验室建设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检测实验室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对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简要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得了”:实验室要适应当地经济特别是特色工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

(2)“检得出”: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

(3)“检得准”: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

(4)“检得快”:实验室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

(5)“被认可”:实验室规范和完善管理工作,借助国家实验室认可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检验能力被社会认可。

3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对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3.1 强化标准动态管理

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有齐全、有效的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抽样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在管理中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强化标准的控制,有专人定期对在用标准进行有效性检查,确保使用标准现行和有效。

3.2 确保量值设备溯源有效性

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对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校准,确保量值设备溯源有效性。

3.3 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内部评审要依据标准进行全要素的检查,对于不符合项的审核结果要制定纠错措施并跟踪落实。管理评审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的针对质量体系各个方面的全面的评审,要以评审为了服务客户的这一中心思想,注重实效,着重解决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需要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优化体系,提高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3.4 做好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标准化管理的目的为了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在GB/T 27025-2008标准中对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能力验证的良好结果是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有力支持证据。从分析检测工作应有的科学态度来说,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都是最基本、最有效消除偏差的手段,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实验室的检测数据结果,对分析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地参加CNAS和各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3.5 全过程的质量监督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配备检验人员10%左右的、具有一定技术经历、工作资历和素质的质量监督人员,对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质量监督不仅要监督有没有“不符合”,而且还要对已发现的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应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以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

3.6 推进不确定度的运用

不确定度是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的一项必要内容。有的检测项目评定不确定度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不确定度的评定也是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经过实验、推导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地评定检测项目对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专家研究的评定方法可以参考和借鉴。在 ISO/IEC17025:1999标准中规定如果客户提出要求时,实验室应当对检验结果给出不确定度,并且要求质量体系中需要建立评定不确定度的方法。不确定度给出是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科学的完善表达,同时也在某种程度对检测机构进行了责任保护。

3.7 搞好培训

通过全员培训让实验室全体人员了解、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从而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在此基础上对检测人员着重在新标准、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8 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

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也从手工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检验项目大量增加,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出时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数据处理量急速增加,使用计算机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网络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连起来,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自动化计算、无纸化记录与办公。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填补标准化管理上的“漏洞”,可以探索把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起来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4 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和全新的要求,如何大力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和提高自身管理和技术水平,将是检测实验室能否立足未来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先决条件。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者要深刻领会GB/T 27025-2008标准的内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标准化作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推进剂,促进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逐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G].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4

加强质量管理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需要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方法: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校准样品)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试验;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留存棉花样品进行再检测比对。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是检测人员对检测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通过分析并应用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检测质量。实验室内部应建立质量控制计划:(1)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2)参加能力验证计划;(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对标准样品进行重复检测;(4)对留存棉花样品进行再检测比对。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实验室认真执行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实验室间测定数据的可靠性。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和展示实验室能力的活动,是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使实验室对其出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也是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测量数据的基础。所以,设备管理工作是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从设备购置到报废的全寿命过程管理,含购置、设备管理、日常使用(含维护保养)、报废等环节,其中重点要做好设备的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

除了对HVI仪器设备的使用采取必要的管理之外,为了确保仪器设备有效性,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查/校准之间,保持检查/校准状态有良好的置信度,应对其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防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开展期间核查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基本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仪器间的设备比对、检测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单点自校等方式,采用哪种方式,需根据设备自身的特性及实验室的现有条件来确定。实验室进行期间核查后,应对核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先对该设备办理停用手续,待查明原因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加强信息化管理

实行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从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完成;(2)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种财产、文件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3)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设备的查询等;(4)信息的综合加上计算机完善的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即时、迅速,可以为各级部门、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目前,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也是以信息化为主,但只限于检验工作的开展,对检测数据后的资源共享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因此,加强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与管理好实验室的必要手段。

加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5

有科学的标准才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1.制定科学的管理文件。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开检前认真学习并落实中纤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近几年实验室具体工作情况开展了内部自查自纠工作,确定了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制定了实验室质量考核办法等45个文件,编制管理制度文件汇编一套。

2.建立标准的软、硬件环境。实验室在7月份对 HVI检验间和平衡间的空调、风道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在8月中旬验收,同时与空调维保公司签订设备维护协议,确保在全年检验期间温湿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8月中旬,实验室双方设备维护人员对13台HVI 设备进行了大保养并验收。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服务器、电脑等硬件升级,在温湿度控制、数据采集与等方面进行了模拟测试,试行状态良好。实验室在开检前购买了品级、颜色级实物标准和 HVI校准棉样等标准物质20余套,可以确保检验样品100万只。HVI 检验负责人在开检前将标准棉样在标准状态下进行48小时平衡,并在每台 HVI设备上进行20次测试,制定了标准棉样管理方案,完善标准棉样使用规程。这些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开检的前提,也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

3.严格岗位考核制度,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实验室在年初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学院将石河子实验室作为实训基地,在每年检验期间向实验室输送大量实习学生,即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岗位工作人员经中纤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利用开检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模拟演练,确保在开检后能够立即适应岗位,做好检验工作。

4.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立科学有效的工作目标。根据前两年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和管理经验,调整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优化各岗位人员配置,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历年的工作质量情况,结合当年国家收储、棉花产量、市场行情等特点,石河子实验室以“安全文明、精工细作、勤奋创新、团队合作”为管理方针,在2010年度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增长数量,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全国一流实验室、标杆实验室。

责任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

1.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为树立统一的实验室对外形象,利于对外联系,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行主任责任制,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协调。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技术保障组,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负责检验管理、技术保障等工作。制定并落实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各岗位负责人下设小组长,形成六人一小组,三组一团队的树状管理结构。技术保障组结合管理办法定期对实验室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实行“一岗一评、一组一评、一人一评”的评比制度,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落实责任,将反馈信息归类、总结,从发现问题到落实解决方案在24小时内完成,突显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2.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根据实验室检验效率和各环节软、硬件情况,制定各岗位员工的基本工作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超额完成的部分给予奖励,结合相符率等硬性指标,在每周发放超产奖,同时在每月设置全勤奖和质量奖。在工作中未能完成基本工作量同时工作质量较差的员工,将根据责任追究措施予以批评、教育,树立“反向标杆”,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分析成为一种习惯,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提升意识。

3. 实行岗位流动制度。对“岗、组、人”进行周期评估,采用“上下互动、平行互通”的模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将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员工调整到关键岗位或管理岗位,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环节潜力,对降本增效做到精细化管理。

4. 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及时将中纤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和石河子市局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各个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思想意识。与其他实验室一起分析在正常运行中各自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在工作中实际体现全国纤检“一盘棋”。

树立标杆、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1.岗位精细化标杆。实验室每周统计并通报中纤局下发的各项指标相符率情况,技术保障组结合数据,通过对政策、技术、人员、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相符率变化情况。在品级方面,统一眼光,每周对灯光进行校正;在 HVI检验方面,由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具体落实三个检验班次相符率分析工作,在标准棉样、温湿度控制、设备状态、操作规范和棉样平衡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设备维护人员在开展周保养的同时,随时对设备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抽检样品的寄送由专人逐个包装,确保条码与样品一一对应。实验室在分析检验质量的同时,也分析其他优秀实验室的情况,吸取经验、查漏补缺,向优秀团队对标。

2.团队精细化标杆。实验室在样品分样、品级录入和 HVI操作三个岗位开展评选“每日劳动竞赛之星”活动,以小组为基础单元,对每日检验进度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岗位评选出保质增量最多的一组为“劳动竞赛之星”, 评选结果于次日在电子屏上公示,并给获得“劳动竞赛之星”的员工粘贴每日之星标志,发放流动红旗和奖金。通过劳动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个人精细化标杆。每天公布员工检验质量和进度,绘制曲线变化分析图,岗位负责人帮助员工进行质量能力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从眼前的工作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做起,时刻向自己对标。

4. 量化是科学考核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员于每日上午10点将之前24小时各环节上报的实验室到样数量、分样数量、感官检验数量、平衡间样品数量和 HVI检验数量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向技术保障组反馈信息。 ①实验室到样数量要依加工企业、加工日期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并将《企业反馈表》的信息及时整理归纳,规范企业送样。②由于颜色级样品要分别进行品级和颜色级感官检验,在计算感官检验数量时要分开统计,品级录入员在录入完整批后,要把整批样品信息登记在《感官检验记录表》,利于查找问题,纠正错误。③平衡间样品的上、下架工作必须由不同岗位的员工完成,平衡间周转人员在样品上架时对样品进行回潮率测试并登记整批批号、测试样品包号回潮率和时间等信息,形成《平衡间样品汇总表》和《上架回潮率记录表》;下架工作由HVI 周转人员核对平衡时间和测试回潮率符合要求后进行,并在《下架回潮率记录表》登记相关信息。平衡间周转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汇总表上的信息统计平衡间样品数量。④ HVI带班人员和 HVI操作员分别在《 HVI检验交接表》和《 HVI设备情况记录表》填写每日的工作情况, HVI操作员在进行校准检查时,将校准棉样编号、数值、时间等信息登记在《 HVI校准检查记录本》上,有利于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分析检验质量和检验进度。⑤ HVI检验负责人记录每次标准样品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棉样使用、废弃登记表》和《校准棉样使用基本要求》,定期更换校准棉样、清洁样品筐,确保标准物质符合检验要求。⑥信息系统管理员对每日的抽检数量、数据上传、加工厂数据导出等信息进行记录,形成《每日抽检记录表》、《数据上传情况登记表》、《加工厂数据导出记录表》和《信息化交接表》等十余份记录,使各项统计数据精准无误。⑦抽检样品包装人员每日将具体寄送情况依抽检单位、感官性质分别统计并在《抽检样品寄送情况汇总表》记录。除此之外,实验室还编制了各环节的《交接表》和《排班表》、《相符率档案汇编》、《设备保修记录表》、《分样情况记录表》、《员工绩效考核统计表》、《温湿度采集记录表》、《消防安全管理记录表》、《设备周保养记录表》等等,这些数据统计和记录工作是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验室在各个角落共设置摄像头32个,并在各个操作间装置语音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细微问题,通过量化管理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将科学考核落实到位,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

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人人拥有标杆心态,有达到和超越标准的意识,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心态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并能够长期保持和影响他人。

1.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的制度化、形式化,更多的是突出人文关怀和感性认识。①实验室在2010年创刊“棉花公检”文化建设简报,2011年结合精细化管理和实际工作情况,从转变管理模式着手,融入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的精神,汇合精细化管理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编制了第二期简报,既是对一年工作的梳理更是为实验室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在气候温和的9、10月份,实验室举行“青春无限杯”篮球比赛,所有实习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现场气氛高涨、情绪激昂,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努力拼搏,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并颁发了“公平竞赛奖”“单场高分奖”“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在11、12月份,实验室又举办了“大电影”主题活动,以“您选影,我买单”的形式在每周二组织员工看电影,“大电影”主题活动丰富了员工每周的业余生活,同时缓解了工作压力。员工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感觉到了实验室不仅仅是每天重复单一工作的场合,同时也是具有文化氛围的职工之家。

2.工作突显主题化。工作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更多的是突显思维能力和赶超意识。①为展现纤检风采,优化思想意识,实验室举办了第二届“纤检之声”征文大赛。实习学生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在 HVI操作规范、影响相符率的因素、品级录入准确性、样品交接注意事项、样品平衡要求及回潮率测试、各环节连接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比赛共征集稿件 130余份,包含了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优秀的文章不乏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启发了管理团队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是棉花公检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②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水平,切实体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实验室开展“我为公检献份力”主题活动,员工可以在实验室环境、工作程序、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此次活动共收集建议82份,整理出有效建议23份并全部得以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体现了员工们“想问题、找问题”的工作态度,更是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真正地将棉花公检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的思想品质。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规范化管理;计量;认证

强化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对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计量测算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把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数据放置在实验室检测计量中,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进而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加科学化的参考信息。

一、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准备

(一)全员参与。实验室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配备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实验室领导是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作为实验室组织的根本,实验室各级人员只有充分的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计量认证的有效建立和正常运行。

(二)依照要素要求明确职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根本目的是提供正确的检测报告,因此,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确定检测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环节并加以控制。为了对各个质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应将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实验室在开展质量活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合理配备硬件、软件和人员。

(三)明确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实验室的领导者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实验室的工作性质、要求以及内容,制定出相符的质量方针以及质量目标,进而更加顺利的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设计工作。

(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质量目标、贯彻质量方针、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各环节和各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内部审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技术发现影响工作及服务质量的因素,并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各负责部分需要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定的评价,及时修订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运行法规,也是计量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包含: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一,程序文件是规定各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因此要做好文件的保存和管理工作;二,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途径的操作性文件;三,针对具体的作业活动,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四,质量记录表格、文件包括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质量活动见证性文件。

二、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实验室检测环境。首先,有化学分析项目的检测室,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室或储存柜,有毒有害试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两个人保管;其次,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按要求处理“三废”,做到无害化排放;再次,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各检测区间的分布要合理,避免产生交叉污染;最后,对涉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项目,实验室需建立紧急应急预案。

(二)加强人员培训。首先,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监督、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方式证明培训的有效性;其次,作为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等内容;最后,实验室应按《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三)优化档案资料管理。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技术规范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四)强化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一,《评审准则》中规定检测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应进行标识管理,即使用合格、准用、停用三色标识。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有效期等内容;二,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三,建立检测仪器设备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该工作内容有: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型式标识、制造商名称、系列号以及标识,启用日期及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及合格证书,使用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四,强化标准物质管理,在有效期内,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量认证的实质是对实验室一种法定认可活动,是对实验室从事检测能力的评价和承认。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和运行,需要逐渐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_各项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不符合工作的控制要求,为客户提供“公正、准确、规范、满意”的服务,实现实验室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