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例6篇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审计技术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内容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审计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系统基本情况铡评

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有比较规范的经有关部门认证的,也有企业自己开发或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及软件开发者自主开发的财务软件,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将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量产生重要影响。

2.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计算机会计系统通常由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部分组成,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一般控制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方面。应用控制是指针对具体的应用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

3.计算机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

计算机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是指对组成会计软件的各个子系统程序的审计,系统程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质量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程序审计的目的是测试应用控制系统的符合性。

4.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文件的审计

会计数据文件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和结果。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均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一定的介质上。由于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对会计数据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对会计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的目标是取得充分的证据,使审计人员能做出计算机系统在各重大方面是否偏离公允性或存在哪些弱点的最后判断。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技术

在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所使用的审计方法,就其所使用的手段来说可分为不使用计算机的审计方法和使用计算机的审计方法两大类。

1.系统分析技术

这类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帮助审计人员加深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了解,这种了解既包括对硬件、软件的了解,也包括对其内部控制的了解。能完成此类工作的软件有:编制流程固的辅助软件包;建立内部控制模型的辅助软件;程序逻辑检查软件。

2.系统测试技术

这类技术能帮助审计人员验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步骤,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常用的测试技术有:

(1)调试数据法。这种方法是将模拟的业务让计算机进行处理,以检验其处理的正确性。

(2)混合调试法。这种方法是将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一起输入待调试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样就能在不中断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测试,当然在调试完成之后要用某种方法将模拟数据从系统中清除。

(3)平行模拟法。这种方法也称“程序”模拟法,是由审计人员编制一个软件来模拟被审计单位系统的功能,然后将客户数据输入被测试系统和模拟系统,再将二者的数据进行比较。

3.数据测试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用来检查计算机系统处理结果的正确性。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审计人员须取得他感兴趣的文件,然后用一个软件程序来检查其内容。常用的软件有:计算和汇总程序;比较程序;分类和重组织程序;抽样程序;数据提取程序。

4.特殊问题处理技术

这类技术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完成某些特殊目的的审计分析。可供审计人员利用的软件有:表处理软件包;数据管理库软件,联机数据库;通讯软件。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2

    一、概念比较

    我国最早在1979年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随后借鉴国外的提法,出现了“电算化会计”、“电脑会计”等概念。后来,人们把审计电算化和电算化审计也看成意义相同的两个概念。严格地说上述两组概念是有差别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电算化并不考虑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方法的变革,其内容没有变化,仅仅是处理手段的替换,指一种电算化工作过程。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强调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和审计相结合后诞生的一种新型会计和审计。它不仅包含了实现电算化的过程,而且特指一种新型交叉学科的产生。

    现在,人们已认识到电算化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产生的多方面冲击,有人认为这种冲击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革命。人们也正在讨论电算化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的要素理论、基本假设及核算原则等会计理论所产生的冲击,为建立电算化会计的理论体系统准备。同样,电算化审计也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和革新。电算化审计要面对新的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的变化研究新的审计方法、程序和途径,形成一套不同于传统审计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体系。

    二、存在问题

    1.电算化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目前,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软件对如何满足电算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够,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会计软件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才同时,对数据的查询不能满足双向查询的要求,更谈不上二维查询了。另外,电算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没有考虑为电算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法规和市场竞争来解决。

    2.电算化审计法规建设滞后。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等多项法规,使我国电算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而的,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电算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进行规定,使人们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要对电算化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两类法规相互配套。

    3.电算化审计研究与应用落后于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会计软件的研究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横向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究开发面向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网络财务软件;纵向是研究为企业高层管理服务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由于电算化审计起步晚及配套措施滞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落后。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购置了电脑,但是大多只用于打字和辅助计算,用于辅助审计的极少。电算化审计的应用还没有进人普及阶段。

    三、特点比较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型交叉学科,两个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特征。两者主要特点如下:

    1.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与会计或审计交叉融合。不管是电算化会计还是电算化审计都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和审计的原理、方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对手工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及方法进行变革,形成一套新的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核算系统。新系统的原理、程序、方法、功能和结构与手工信息系统是不同的。

    2.数据电子化和工作程序化。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的数据都必须是存人计算机中的电子化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双方来实现网上处理。并且电算化会计或电算化审计的大部分处理过程是展于结构化的,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非结构化问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解决。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3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审计 对策

由于电算化审计系统与手工审计系统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技巧,以适应以后的审计工作。目前我国的电算化审计状况不容乐观,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势相比,不仅审计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审计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需求。

一 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1.审计可视线索呈消失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很难做到。何况,审计工作与主要是处理结构化问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一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如:寻找漏洞、揭尽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

2.软件特性导致数据难以审计

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多样性和保密性特点,再加上各行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导致审计数据难以取证。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购置商用会计软件。目前,商业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家之多,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基本的相同点:输入、处理、统计、查询、输出及维护功能较完整、全面,界面设置较好,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二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3.观念误区造成电会审计的忽视

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后,特别是应用了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以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已经解决,可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也无须对软件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解决对会计事项,即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们的许多功夫不是花在保证数据源的正确上,而是对已输入数据的计算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把高级的算盘而已。加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质上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存在着人为干预和利润调节,以及所提供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

二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对策

1.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2.要提高会计计算机操作水平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事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3.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它的发展,要求我们做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种准备。加强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重视并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存在的审计问题,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J].四川会计,2008(4)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外部审计;影响;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我国会计管理体系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无疑为会计行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局面,有效的提高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但是,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中,常常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外部设审计发生一定的改变,极大的威胁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就以会计电算化对外部审计的影响为主要研究课题,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借鉴。

1 电算化对外部审计影响

1.1 审计线索的改变

众所周知,在早期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完全是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包括财务记账、凭证、以及最后的财务报表,这全部的工作流程都是依靠不同职责担当的会计人员共同完成的,并且,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会由专门负责人进行确认签名,这样就可以将审计线索划分的十分明确,当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内容进行审阅检查时,就可以根据详细的审计线索进行抽查。而在现代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只需要将会计信息入到算机系统中的会计表格中,其会对这些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自动形成会计报表,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还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永久性的保存,以便于日后的查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往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会计电算化必定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大方向。

1.2 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1.2.1 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电算化后没有必要存在。例如,制作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操作,以及总账、明细账核对等。二是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了计算机内部。一般来讲,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分为以组织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系统程序控制为主的应用控制,并且组织控制是应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而控制的方式由人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控制为主,并与人工控制相结合。

1.2.2 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会计凭证保管、整理、归档的控制,记账程序的控制,会计人员岗位责任的控制,账证、账表和账实核对等的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将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内部控制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输出的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等方面,控制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1.3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内容主要是对人的审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确定,结果也较直观。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发生了变化。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系统就可能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

2 会计电算化下外部审计对策

2.1 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以往纸质信息载体向着磁性信息载体而转型。但是,由于磁性介质在储存管理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保管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注意。不然很容易使档案数据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再加之这种储存媒体本身具备多边形,很多不法人员会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损坏、偷窃及篡改等,这样就使整个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很容易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做好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的发生率,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极大的保障了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增强企业内部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会计信息的精准性,从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2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所有信息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

目前的审计工作均是一种事后审计,而电算化审计工作不只是事后审计,更主要是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主要审查系统设计功能的合法性、安全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其中,还特别要求审查以下内容:系统是否建立了安全可靠用于防止有意或无意差错的程序控制;系统是否充分保留了方便今后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系统是否建立了用于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事后审计则要通过各种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特别是被审系统的程序有所修改时更应当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对已发生改变的系统进行审计评价。

2.3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通常情况下,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体系,制定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大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录用。(2)对每一个会计人员进行详细的职责划分,确保每一项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3)应该对计算机系统设置一定的使用权限,只有拥有访问权限的会计人员才可以对会计软件进行使用,并定期对密码进行更换。(4)每一个上机人员必须设定保密性较强的操作密码,坚决不可以互相透露。(5)对于一些并未通过审查的凭证,需要再会计审计人员核查以后,确认所有数据准确无误,才可以录入到财务系统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对外部审计造成一定的影响,常常发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因此,无论是个人、单位或是企业,都必须加强做好会计电算化下外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一旦发现系统出现问题,及时对其进行检测维修,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易佩富.如何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5

一、internet模式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在线服务的简称,它有以下特点:1.降低企业成本获得满意的会计服务;2.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会计服务;3.易学易用传统财务软件要正式购买,需要不断进行升级,不断学习、培训;4.注重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传统的财务软件,如果出现帐套损坏、数据丢失等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5.服务对象非常广泛。

会计电算化也会出现一些舞弊问题,给企事业单位带来损失,通常会计电算化所引起的损失主要有三种:(1)由于灾害事故或电源中断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2)因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损失;(3)因会计电算化舞弊而引起的损失。对前两种损失,通过借助于开发控制技术就能较好地加以解决,而对因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损失却很难解决。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成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即篡改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作法操作、篡改输出和其它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预防和防范,在制度上:1.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应该一视同仁,严密防范;2.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3.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在系统的安全问题上:1.建立多层备份机制。做好财务saas系统的安全防护,一个重点就是要分层次地采用服务器双机热备份raid镜像技术,财务及http://管理软件系统自动备份等多种保护方式。2.建立多级权限机制。在财务saas系统应用中,要努力实行用户级控制数据库,级控制和网络系统级控制相结合的多级权限控制机制。3.重点实施全方位的网络系统安全防御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部署防火墙防止外部非法用户访问,为数据传输转换设置一道电子屏障;采用组合加密技术(密钥技术),专用密钥组合加密效果更佳;运用数字签名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完整性,数字签名还可以建立不可否认机制,便于查找造成网络事故的原因;使用安全协议;应积极采用反病毒技术,同时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形式

传统的手工记账规则对总账、日记账所要进行订本账册的使用进行了规定,并且要求那些明细账必须要采用活页式的账册,通过很多套帐来实现账目之间的互相核对和互相牵制。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将手工会计账册核对的功能进行了代替,在很大程度上将不相同职务监督的能力降低。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

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会计要将那些数据可以用到的符号、数字等直接在纸张上面进行记录,事业单位的每笔交易都必须要有相关的经办人员进行签字确定,甚至可以将不同笔迹作为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以后,传统会计工作的单据、凭证部分会消失不见,对其进行取代的就是那些将数据处理资料进行存储的光盘、磁带以及磁盘等等。而这些在磁性介质上进行存储的信息往往是我们人类肉眼不能够看到的,这样也就导致这些数据很容易被篡改或者删除,在这里消失、中断的传统控制程序以及传统的控制方法有些已经不能再适用了。

三、会计电算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我们职责分离,也就是事业单位的资产

转贴于

保管、记录、执行以及业务授权等工作和职责要很好的分开。根据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所规定的内容,我们可以将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职责和岗位进行一定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数据分析、电算审查、审核记账、软件操作、电算主管等。

四、会计电算化必然导致电算化审计

(1)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线索不能满足传统审计的需要

在手工会计中,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纸质的,每笔交易都有一个完整的审计线索,审计人员根据这些资料来检查会计信息是否公允、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是否一贯、财务收支是否合法。但是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人员只需录入原始数据,就能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总分类账、明细账,中间会计处理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中断消失,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对其进行追查也是比较困难。

(2)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内容更复杂,技术性更强

会计电算化下数据处理环节减少,并且由计算机接程序自动集中处理,尤其是许多会计软件有取消出纳签字、取消审核、反记账和反结账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痕修改。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被人非法篡改,嵌入非法程序,使得计算机只会按照给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事项,造成资产的不明流失。这些都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3)会计电算化下审计标准和准则有待完善

传统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故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基础上,还应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4)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系统更加复杂

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的测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大部分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建立在会计电算化中,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5)在动态的会计电算化中进行审计取证较难

会计电算化的优点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某些企业每天都要进行成本和利润的结算,进行生产动态分析,因此系统必须一直处于运作状态,一旦停止工作,将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又不能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那么,如何实施电算化审计呢?

(1)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

电算化审计是综合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因而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电算化审计的应用,积极引进既有审计经验又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现有会计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计算机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开发的电算化审计软件更科学,更有效。此外高校对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大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相关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

(2)建立、完善电算化审计的软件环境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范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审计风险 对策

受会计电算化自身特征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也造成审计对象及实行内部控制手段出现了巨大转变,电算化审计风险相较于传统审计风险也存在很大的不用,使得审计工作不得适应会计电算化快速转变的环境。由此可见,研究基于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审计风险与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下新型审计与传统手工会计审计的差异

(一)审计内容的差异

会计电算化推行以来,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不在局限于对纸质会计资料的审计,更主要的是要对会计系统、软件等安全可靠性展开评估预测,对应的工作内容是会计软件的管理、调节及开发等,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项目开发、变更过程等予以深入跟进,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序运行。而就传统手工会计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主要是结合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自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等着手开展审计工作,这便要求会计师在审计期间,要持有客观良好的独立性及职业道德,对企业财务报表给予科学公正的审计意见。

(二)审计依据法规的差异

传统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基于传统审计准则要求、相关原则机制进行。而会计电算化下新型审计一方面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传统审计原则予以遵循,一方面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对应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予以遵守。

(三)审计人员被要求的差异

传统审计只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会计、审计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会计电算化下企业环境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传统审计所需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掌握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等辅助审计技术。

二、会计电算化下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

(一)系统控制风险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受企业内部调节不完善或者不规范影响,可引发系统控制风险。于传统手工会计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明确分工下人与人相互监督和制衡,并以人工核对纸质信息的方式呈现。而在会计电算化下,是在遵循权限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财务软件系统,如此由机器代替人工展开控制的方式势必很大程度上左右会计信息质量的公平性、准确性。现阶段,由于一些审计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不足,难以对会计软件内部控制漏洞展开有效识别和检测,使得后续审计工作进行诸多误区,对审计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二)人员操作风险

受各式各样因素影响,使得信息化审计系统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软件开发人员带来人员操作风险。通常而言,会计电算化下,审计人员被提供了全新、更高的要求,不单单要掌握信息化知识、数据管理及处理技术等知识技能,还要具备分析辨别能力,可于第一时间找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予以处理。

(三)计算机舞弊风险

计算机舞弊风险指的是企业相关人员为了牟取不法利益,故意采取隐瞒、造价等手段开展诈骗的网络犯罪行为。计算机舞弊风险可表现于三个方面:

通过信息化手段盗取资产或者贪污资金的行为。伴随会计电算化的深入推广,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不断增多,好比伪造不同转账记录、虚设银行账户等。通过信息化手段窃听相关商业秘密行为。一些不法人员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不惜花费高价购入有价值商业秘密。通过信息化手段植入病毒的黑客行为。一些不法人员钻电算化财务系统空子,避开审计人员的检测,研发不法程序开展获取经济利益的违法操作,很大程度上极大了企业审计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应对对策

全面企业在会计电算化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不断优化审计工作。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应对可以从以下相关对策着手:

(一)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脚步要先于审计电算化发展,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由此生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鉴于此,应当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一方面可经由管理层给予建议意见等方式帮助被审计企业构建更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应当自根源上降低舞弊、违法行为发生率,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

(二)强化审计信息准确性、合法性

受会计电算化自身特征影响,使得存储于系统内部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被他人破坏、篡改,会计数据及记录内容被隐蔽修改等不法操作,造成对会计信息公允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展开审计的难度极大提升,鉴于此,务必要自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及数据输出等角度出发,强化对数据的审计,为会计报表、会计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合法性提供有利保障。

(三)规范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

目前,手工会计系统下的审计准则、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俨然无法适应基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鉴于此,为了对审计风险予以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就务必要规划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在规范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过程中,应当全面结合我国审计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审计理论,强调对审计人员所应具备资格、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的采集与研究、系统内部控制评定等内容予以规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审计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下新型审计与传统手工会计审计的差异,清楚认识会计电算化下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强化审计信息准确性、合法性”、“规范电算化审计准则、标准”等,积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